•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血钻

Blood Diamond,血钻石(台),血腥钻石,滴血钻石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杰曼·翰苏,詹妮弗·康纳利,阿诺德·沃斯洛,大卫·哈雷伍德,吉米·米斯特雷,麦克·辛,史蒂芬·柯林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英国语言:英语,门德语,南非语年份:2006

《血钻》剧照

血钻 剧照 NO.1血钻 剧照 NO.2血钻 剧照 NO.3血钻 剧照 NO.4血钻 剧照 NO.5血钻 剧照 NO.6血钻 剧照 NO.13血钻 剧照 NO.14血钻 剧照 NO.15血钻 剧照 NO.16血钻 剧照 NO.17血钻 剧照 NO.18血钻 剧照 NO.19血钻 剧照 NO.20

《血钻》剧情介绍

血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九十年代非洲塞拉利昂,连连战火使这片土地饱受摧残,非法钻石贸易日益猖獗。 阿彻(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是一个地道的战争贩子,靠倒卖战区钻石为生,他在监狱中无意得知渔夫所罗门手里有极品粉钻。意识到这是自己离开非洲的机会,出狱后,他找到所罗门,准备和他一起找出钻石,离开非洲。 所罗门是普通的渔民,因为内战和家人分离,被叛军强制开采钻石,他发现一颗极品粉钻,藏了起来;战乱来临,所罗门进了监狱,后被阿彻救出,并在战地记者麦迪•鲍文(珍妮弗•康纳利 饰)的帮助下,找到了失散的家人,此时,他的儿子迪亚却被叛军带走,生死未卜。 悲愤的所罗门答应和阿彻合作,在叛军的控制范围内寻找钻石,并寻找儿子。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因为一颗血钻将命运联系在了一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血战许昌上载新生第一季夺宝传奇趁我们还年轻沙皇帝国: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亲爱的首席官女人的色彩完美婚姻的定式莫妮卡·赛德隆我才不会对黑崎君说的话言听计从宝劈龙鲜血淋漓第一季见习女探当树枝折断时猎心之骨证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老柿子树血溅13号警署刑凶手札主播拯救世界迷情姐妹朋友2背影赤足皇帝怨女日记校花的贴身高手邪恶力量第八季芊叶长笙伏魔篇与狼共伍某个勤杂工

《血钻》长篇影评

 1 ) 血钻让我想起中国的"血煤"

电影说的非洲人民因为钻石水深火热, 不过我更多的看成是娱乐片,无它, 钻石离我自己的生活还比较遥远. 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不看这部电影也不会去想着买个钻石. 不过,从电影里, 我却看到了中国的"血煤". 煤. 黑乎乎的. 如果按重量算价钱远比不上钻石. 可是煤却与中国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也许你说你早已经用煤气,用电. 不用煤了 . 可是你可曾知道中国有50%以上的电力是由烧煤发出的. 想起几年前看到了所谓200X年中国十大相片, 里面有一张, 一个男人,穿着破烂的衣服, 身后用竹篮背了一筐煤, 相片的解说是" 他们每次要从五公里外的地方把煤背上来. 然后去领取每筐4毛钱的工钱. 看到这里还不能让你感受到煤里的黑色透着血红的话, 你可以随便翻翻报纸,矿难的新闻从未间断. 而且只是说的大难, 那些只死一两个人,或者只是重伤残废的是不会上报的. 你可能没有想过, 你看着美国的电影, 去同情非洲人民, 我可以理解. 可是你能多同情一下和你生长在同一个国家的人民吗?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电力和煤, 煤的涨价可能让所有的产品都涨价, 中国的煤却是靠着工人们的低收入挖出来的. 在你狂喊着电费好贵, 又要涨3分钱了的时候, 请想想把血滴在煤上的人们. 想想如何能让他们过得更好. 什么时候,中国的经济不是建立在人们的低收入之上时, 我才会忘记那张相片中无助,空洞和毫无希望的眼神.

 2 ) 《血钻》——阿切尔的救赎之路

说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位闻名已久的巨星,想必很多人都认识。

提起他的经典电影更是数不胜数,有爱情片《泰坦尼克号》《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传记片《胡佛》《华尔街之狼》,有动作片《无间道风云》,有高智商的悬疑片《盗梦空间》《禁闭岛》。

可以说“小李一出,必是精品”。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他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血钻》

电影开头《血钻》全片围绕着血腥粉钻展开,讲述了一个在非洲的真实故事。

影片开头,是生活在渔村的黑人渔夫所罗门送自己的儿子去上学的路上,开头向我们展示了渔村悠闲劳作的生活,此时候镜头拉进,对着渔村秀丽的风景和清湛的河来了一个特写,阳光普照,绝美的风景却隐藏着种种危机,这时字幕上渐渐出现了BLOOD DIAMOND——血钻,电影正式开始。

整部电影压抑而又凝重,一边是非洲大陆美丽秀丽的风景,一边是非洲内战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无论在哪个角落都是美好与罪恶共存。

反政府分子将屠杀当成享乐,他们把抓到的儿童训练成杀人不眨眼的机器,和他们一起喝酒,打牌,杀人,吸毒,原本一个快乐的童年,却变得逐渐丧失人性。

非洲这片富饶而又贫穷的土地,饱受战火的摧残。

有人说非洲的红土地是因为战火不断,被血染红的。

非洲,一个我们一直忽视的世界,《血钻》使我第一次认识了非洲这片土地。

踏上漫长的救赎之路 电影中,渔夫索罗门和钻石走私犯阿切尔一起踏上漫漫的寻找钻石之路。

阿切尔并不是想帮所罗门找到他的儿子,他只是为了借所罗门得到钻石,离开非洲。

也正如电影所讲“即使是坏人也会让生活有意义,没人知道哪条路能通向天堂”,电影中每个人都暴露了人性致命的缺点。

贪婪,狡诈,欺骗,冷酷,不管是白人军队,还是黑人反政府分子,或者是钻石走私犯、杀人麻木不仁的儿童、那些买钻石的人,他们的双手都沾满了非洲大陆上的血。

电影中的阿切尔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他从小就生活在非洲这片土地上,一辈子都渴望离开这里,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他选择成为一名钻石走私犯,他可以在需要别人的时候好言相劝,不需要别人的时候一脚踹开,一个典型的小流氓小骗子。

但是他的结局令人惋惜,电影接近末尾时阿切尔为了保护所罗门父子中弹,临终之时,他靠在石头上,望着这片自己一辈子都想离开的土地,缓慢地从口袋中拿出钻石,可能此刻他正在嘲笑自己大费周章,甚至弄丢性命,只是为了这么一颗小小的石头,他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命运。

一段珍贵的友谊 他望着钻石,审视自己的前半生,自己生前的种种罪行浮现在眼前,想到一路上和自己相依相偎的所罗门,尽管他曾经欺骗索罗门,抛弃所罗门,但是所罗门还是原谅了他。

这一次他终于做出来正确的选择,他把钻石交给了所罗门。

“阿切尔先生,我还以为你要偷走他。

”“我确实这么想过。

”说着两人就笑了起来,此时的阿切尔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带你的孩子回家”他平静地说。

我想即使是最坏最卑鄙最无耻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有那么一丝善良,值得被拯救。

他一辈子都离开不了的土地 这条寻找钻石之旅,对于阿切尔来说,就是一场漫长而又没有尽头的路,他拼命想离开非洲,但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呆在了这片养育他的红土地上。

他的身下,是非洲的红土,静静地吸食生灵的鲜血、灵魂和依恋,万古如是。

电影中频频出现一个词“TIA”,意思是This Is Africa,面对着不断涌来的雇佣兵,阿切尔缓缓的用手拿起地上的红土,他此刻才发现面前的非洲是如此美丽。

这时镜头逐渐拉远,阿切尔闭上了眼睛,背后是重峦叠嶂的大山,霞光如火。

这是阿切尔永远不能离开的红土地,他的根就在这里,他属于这里。

I wish You were there电影中的爱情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男女主角干净到只有一次握手一次跳舞而已,连最基本的接吻都没有。

但是绝对不能说不存在爱情,电影中间阿切尔告诉麦迪自己去找钻石,他要求麦迪上飞机。

麦迪深情地凝望着阿切尔,经过了种种困难她早已经对这个满脸胡子拉渣,身手矫健的男人暗生情愫。

她只是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阿切尔,轻轻说了一句“你也应该上飞机”然后就告别了阿切尔,看到这里,我就明白了电影最后一定不会有一个好结局。

果不其然,最后阿切尔中枪,死之前的最后一个电话就是向麦迪告别,此时麦迪正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欧洲小镇,电话中尽管麦迪一再问阿切尔在哪里,可他一直闭口不谈。

“我眼前是一片美丽的风景,真希望你也在这里。

”一个爱情开始和结束都如此平淡,却赚足了我的眼泪。

总体来说阿切尔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自私自利,却也良知未泯,他渴望离开非洲,最后才发现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他第一次爱上了一个女人,却亲手送走了她,他认为自己可以出卖所有人来生存,最后为了所罗门父子中弹身亡。

阿切尔不是一个好人,可是他值得被救赎。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阿切尔死的这一段很有感触,也许是莱昂纳多演的太真实,我甚至深刻可以体会到在自己生命最后几分钟那种放下一切的心境。

此时我又想到了告别麦迪以后,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不停向前奔跑的阿切尔和所罗门,一个是父爱,一个是赎罪。

 3 ) 《血钻》经典台词

这里住了一百万名难民,目前是非洲第二大的难民营,CNN最多只有一分钟画面,夹在体育和气象报告中间。

This is what a million people looks like. At the moment, the second largest refugee camp in Africa. Might catch a minute of this on CNN, somewhere between Sports and Weather.人的行为决定了他们的善恶,人会有爱心,就算坏人也一样,这让生命有了意义。

It is what they do that makes them good or bad. A moment of love, even in a bad man, can give meaning to a life.

 4 ) 小李真拼

其实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高中班里定的“疯狂英语”,介绍近期出来的国外佳片。

后来就主动找到资源看完了它。

怎么说呢,故事是很有社会价值道歉,表演也很豁的出去,小李真的狠拼,看完也是很尴尬,这个社会犹如血钻,多少人颠沛流离,多少人浮浮尘尘,多少人不愿回头,多少人拼命挣扎。

可是如果是它是极品佳片,我也很难认可。

很显然,这部电影这么大的反响更多的是占了题材的光,话题的光。

也是很心疼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完全不顾形象在表演的小李,血钻又陪跑奥斯卡了,好在八年之后凭荒野猎人他终于上了领奖台

 5 ) 充满了人文关怀

这是一部反映真实非洲社会的冒险剧情片。

结尾小李子的人性反转和美式英雄主义让人印象深刻。

看完会对非洲社会增加了解吧。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其实钻石供应量没这么稀缺,也就是不用这么贵,主要是英国人控制了全球钻石市场供应量啊,俗称“囤货”。

每一颗钻石上都有数不清的鲜血,人们的虚荣谋害这苦难的非洲人民,理性购买钻石,杜绝冲突钻石,也算的上是部公益性质作品。

最后索罗门翻看杂志镜头,让人伤感,生命很脆弱同时也很坚强。

 6 ) 简评《血钻》

在这部电影中,提交给塞拉利昂人民(实质上也隐含着整个非洲人民)的道路,仿佛只有两条:要么跟随软弱的买办政府做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的屁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永远做白人的下等公民;要么跟着当地的恐怖主义性质的非政府武装一起杀人吸毒取乐——还要被当作包身工送去挖钻石矿。

被这两条道路光顾过的一些民众,有机会被送到第三条道路面前——联合国难民署的帐篷里。

而这些,显然都不是电影希望提交的“最为人道”的道路(否则就不用拍这个电影了,可以改拍联合国宣传片)。

电影本身想要提交的,是一条美国式政治正确的道路——通过一个美国记者和一个非洲白人的(尽管是目的不同)的帮助,一个黑人踏上了寻亲(寻钻)之路,最后家人团聚、钻石找到,这个黑人本身也由于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国记者的帮助,肉身进入了第一世界并作为代表发言,向第一世界的大佬们讲述非洲的苦难,间接促成了大佬们对钻石贸易的更严格更规范管理,于是一切都在变好。

正如鲁迅追问,娜拉走后怎样?

我们也要追问,电影结束之后怎样?

这位黑人男主角,在钻石贸易被大公司完全“规范化”之后,在找到自己的妻子孩子之后,回到塞拉利昂,继续的生活是什么样呢?

在“钻石走私被限制”的理想状态下,极致的情况是所有恐怖倾向的非政府武装都被剿灭(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些组织本身也有许多是美国出钱豢养的)。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二条道路被剿灭了;自然也就不需要联合国难民署的第三条道路,他们可以变身为慈善扶助,以利于第一世界的老爷们展示自己无上的仁慈——毕竟一位富商一次捐的钱,他厂里的工人一辈子都挣不到,“谁更有爱心”一目了然。

于是剩下的,就只有第一条路:回到买办政府下;和第四条路:白左的政治正确。

仅就肉身而言,除了少数技术精英能够移民去第一世界当下等公民之外(见《绿皮书》),绝大多数黑人还是要回到塞拉利昂、回到利比里亚,在一个必然是美国所满意的买办政府治下继续生活,做跨国资本在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

可这样一条道路,在影片中明明是被置之于否定地位的——恐怖组织头目所谩骂的软弱政府、全片中隐形的当地政府力量,可见这条道路事实上是失效的。

而这恰恰就是第四条道路能够显灵并且必须显灵的现实基础——肉身上,你最好做买办政府代为管理的廉价劳动力;而精神认同上,你最好跨过买办政府,直接认同于宗主国爸爸的普世价值。

这样,当买办政府力所不逮的时候,你们还是在精神上皈依美式生活(影片中送孩子上学,目的是当“医生”这一在欧美中产世界中的典型职业,学英语就更不必说了);同时,虽然你肉身上就是黑人廉价劳动力,但你将相信你是一个不被这一文明圈层歧视的独立的大写的平等的人。

——正如那么大的一块罕见的红色钻石(blood diamond)历尽无数争夺和死亡后,最终还是回到了欧洲富商的地下保险库里;黑人男主角经历了生死的寻亲/寻钻路,终于抵达“向世界发出非洲声音”的终点后,黑人依然要将自己重新安放进(或被安放进,最好是主动的)这个世界的既定“秩序”中。

Jennifer Connelly——她真的美出天际,不过在本片中已稍显老态——在片中饰演一个极富正义感的美国记者,她认为自己的责任是记录、报道这里的一切,回去发稿让“世界”(意思是第一世界)知道。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办法,黑人男主角问:“然后呢?

他们就会来帮助我们吗?

”Jennifer只好悻悻答道:“不一定。

”——导演在这里质疑的是新闻报道的效果,而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质疑,VOA、CNN式的报道,即使激起了第一世界的帮助欲望,他们又会以怎样的途径去帮助呢?

恐怕还是会捐赠自己的假慷慨,力求把一切重新引回到秩序当中去。

新闻记者的责任是凭着良心把看到的事情说出来,然而怎么说、为谁说、向谁说、说出来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问题如果被忽视,单纯的“新闻良心”,意义恐怕也就要打折扣。

刚才说到,黑人男主角在故事的最后,通过Jennifer的帮助和介绍,穿着一身西装,打好领带,在第一世界一个大佬云集的会场,作为代表发言,讲述非洲的苦难,向世界发出了非洲人民的声音。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印度学者阿吉兹·阿罕默德的嘲讽:“仿佛一个人只要不用英语说话,他就没有自己的声音似的。

”电影的这种处理方式,无疑也体现了第一世界的或许是无意的傲慢:第三世界来了个代表,跟我们说了他们那儿有多惨,我们都是有教养的好人,一听确实太惨,于是决定付出一些代价帮帮他们。

——以至于成了这样的逻辑——或许这也正是他们甚至不怎么隐瞒的一贯逻辑。

更何况这个逻辑遮蔽了,他们为什么这么“惨”。

至于这个电影揭示的钻石秘密:碳元素通过严格控制供给和宣传真爱抬高价格。

这在2019年的今天早已是老生常谈——尽管大家仍是去买。

消费主义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骗你骗久了,最后告诉你是骗你的,你也说,没关系,我知道,但我觉得挺好。

钻石是消费主义的奇迹,这样的奇迹还有很多,比如永远不如石英表和手机时间准但多贵都敢卖的机械表。

这些东西都是明摆着告诉你,你花大价钱是买了个游戏规则里彰显等级的标签,结果大家还是愿意抢着去买。

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连虚拟世界里都毫无实际用途的游戏皮肤,不还是有人成千上万地买?

——而消费主义对我们的操纵,对利益的不知餍足的吮吸,也将长期滋生blood diamond这样血腥的苦难。

最后想说的一个点是,我是在爱奇艺上看的,看的时候偶尔会开弹幕。

中国观众在弹幕中,对黑人充斥着蔑称和与猩猩的比附,充斥着对整个黑人智力水平的不实攻击,充斥着对黑人外貌的毫无界限的嘲笑(比如鼻孔和毛发)。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何时在爱奇艺上线,但看弹幕会讨论《战狼2》,可见也主要是近几年的评论;再联系我们身边人对白人文明的态度,我们许多中国人(汉人),很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低于欧美白人而高于其他地区、其他肤色的差序格局中。

这不得不让我迷惑——今天中国民众的黑人观、种族观是什么样的呢?

种族主义的幽灵是否在我们周围复归呢?

 7 ) 爱一个Leonardo般的男人

导演想讲述的似乎很多:内战,贫穷,亲情,人性。。。

但我只想说说那个感动了我的男子Leonardo 他一直都在隐忍着,隐忍自己的爱,欲,他一直知道,活到现在,不仅仅是因为LUCKY。

他必须像个忍者一样,时时刻刻武装自己。

所以,当有一天,他动了情的时候,他必须面对的,是死亡。。。

影片有很多忧伤而美丽的小细节。

比如:丹尼握起一棓红土,知道自己,永远属于这个被上帝遗忘的大洲;比如:当老者问丹尼,人类到底是善良还是罪恶,Leonardo只是轻轻的一句“JUST PEOPLE"; 比如,所罗门在走进会场的那一刻,翻看着杂志,那里面所有的照片都是光鲜的,而唯有丹尼,只有黑白二色。。。

故事里是有隐约的爱情的,还好,导演没有在上面多费笔墨,但是,当丹尼面对死亡的时候,他给麦迪的那个电话,然后由硬生生地挂断,已经足以在你的心上,留下印记。

最后还是要表扬Leonardo,他从铁达尼一路走来,我们看见他的进步。

不说他的八卦绯闻,单凭他在电影里的每个眼神,就足以迷倒一众女子。

 8 ) 不是那么回事

作为一个钻石从业人员,一直没机会或者回避看这部电影.但是这次还是看了,总体还不错.很多人因为这个电影震撼了,我......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血腥钻石是存在的,但是其真正被禁止的原因并非由于人道主义等原因.而是因为其触动了DTC的利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储备和毛坯中心,DTC曾经控制着全球高达68%的毛坯矿产,当然最近已经下降到40%了.于是全世界各地的印度人\以色列人和比利时人(因为他们控制着钻石的加工)都纷纷追随着DTC成为他们旗下的看货商.但是有一天DTC发现,这些拿毛坯的数量怎么少了呢?于是上网查了查,哦,原来是非洲那有几个国家的矿产流失了,不在自己手中控制了,而这些就是通过非法渠道进入市场流通的.这可咋办啊?对,必须发明个证书,证明钻石毛坯非血腥钻石.也就是说必须是从DTC矿里出来的.于是经过长期交涉和交易,达到了这个目的.我知道我是个阴谋论者,但从我的行业来看.好象就是这么回事.

 9 ) 真实的揭露与关注

又一部沉甸甸的电影。

午夜的我毫无睡意。

我的大学对我来说某种程度上像一个持续了很久的电影节。

人们说,电影会延伸一个人的生命。

曾几何时我带着一身天真轻飘飘地来,然后就这样坐在这台显示器前,将沉重的生命的筹码一块块地装到身上去。

然后四年即将过去。

留下它们的重量的,总是一些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些真实的片子。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人的潜意识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把对自己没用的信息自动过滤掉,隔离在意识之外,可是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在挑衅着这条规律。

好多残酷的真实。

我看到了流血,杀戮,仇恨,人性的扭曲。

每当这时,常常心痛得不可抑制地颤抖。

可是n遍的颤抖过后,我还会看下去,直到结尾,然后直到下一次。

我讨厌暴力,讨厌沉重。

有时候觉得看下去听下去累死了。

但却还在用心接受着。

好像那些残酷的真实,对我有这莫大的吸引力。

就像《血钻》里面目光迟滞的端着冲锋枪的孩子们;非洲人的血的颜色的红土地和粉红色的钻石,我怎么忍心将这些冷漠地塞在心灵的外边?

因为当一部分人的痛苦和灾难,另一部分人都没有兴趣去听的时候,人类便是一个没有希望,不值得去为之努力的群体了。

在现实的好多残酷和不尽如人意面前,也许人是弱小的,无力的。

但至少知道一些真实,能有改变它们的心情和认知和机会。

我曾经,坐在n个心理咨询面前,百无聊赖地听他们长篇大论一些大道理。

我心里在想:他们什么也不知道。

也许除了他们自己和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们不真正知道其他人,不知道这个世界,来来去去始始末末全都不知道,甚至也不真正想知道。

只是说着他们该说的话,做着他们该做的事。

地球上挤满了欲望的人类。

每时每刻,都有一部分人被另一部分人挤垮,我不知道所谓的正义,也说不出什么。

只知道我是如何心碎与绝望的眼神,如何害怕冷漠的眼神。

那时我看完了一百多集的美国犯罪现场鉴证,连着几个下午在图书馆抄书,然后做出决定我将来要学心理学。

我妈反对说学心理学的人,心里都会变得有点不大正常。

我理解她的担忧。

当然也理解前男友的不理解。

可是,当我每次陷入思考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我想知道的世界,和一个我所希望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面前,我模糊了自己的样子,将它揉进其中了。

这时的我的自私的愿望,是一个沉甸甸的,更多颜色的不要倏忽飘过的生命。

 10 ) 钻与枪 — 一个大陆的悲惨史,两个导演的世界观

根据暖手同学的教育,看完《战争之王》后一周又看了《血钻》,两个影片差不多讲的是一件事,非洲大陆出产的钻石,变成了武装分子的财源,用来买枪炮武器,最后争夺的仍然是国家政权,自然资源。

非洲大陆的故事钻与枪在非洲差不多是这样一个故事,你问一个非洲小孩说“长大了要做什么”“要抢钻石”“抢了钻石做什么”“买枪”“买了枪做什么”“杀人抢地盘,抢更多的钻石!!!

”《战争之王》的杀人魔王父子俩映射的是利比里亚总统父子,而《血钻》说的是塞拉利昂大屠杀,他们两家是邻居。

《血钻》中女记者说的好,屠杀2万人的新闻在CNN中只会出现1分钟,排在天气预报之后。

这不是台词,这是现实。

新闻报道只在死亡人数创新高的时候才会有兴奋点,哦,这次大屠杀死了3万8千人,比上次足足多了200个人。

非洲,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

两个导演的世界观《血钻》的导演赫赫有名,拍过《燃情岁月》《最后的武士》,对于观众的心理把握非常准确,帅哥莱昂纳多死的时候,怕有不少女观众哭得比《唐山大地震》还惨,不过让普通观众情绪波动的同情的是死掉的帅哥,羡慕的是藏了粉钻逃出生天的黑人,是异国情调战争背景下的相恋。

虽然《血钻》的战争场面极其残酷,但背后作恶的无非是中饱私囊的商人,穷凶恶极的联合军,对现实充满了这样非黑即白的描述。

影片结尾让40国签署了协议,限制战争国的钻石出口,并一再告诫消费者,只要你不买钻石,血钻的悲惨事实就可能不会发生。

我只能说导演非常的天真可爱。

比起《血钻》的严肃认真紧张激烈来,《战争之王》多了些幽默,好像挺让人放松,但不妨把它视为面对人生的无奈和自嘲。

《战争之王》的结尾让尼古拉斯凯奇走出监狱大门,告诉大家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商正是那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这种秩序是不可改变的,所谓的战争之王,无非是一出荒诞戏里的龙套而已,如果你不上场,照样有人出演。

可以说《血钻》导演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是坏人逼死好人的,是可以被很多好人的力量改变的。

而《战争之王》导演的世界是混沌一片的,只有灰色没有黑白的,充满了无法改变世界的无力感。

两部影片的争执当然,这两部都是五星级别的影片,《血钻》也有许多对现实的批判和谴责。

比如黑人问战地女记者“你在写我们国家的故事吗?

你们国家的人看到了会来帮助我们吗?

”,来自美国的女接着说“不”。

但我总觉得《血钻》的力量没有《战争之王》那么大,从“逃出这个该死的地狱”这一点来看,联合军的独眼首领、钻石贩子莱昂纳多和被追杀的黑人并无两样,而最后得到圆满结局的黑人仅仅是因为他运气好拿到了粉钻,把这一点作为故事叙述的推动力,显得苍白。

而《战争之王》始终是冷冷的,旁观式的,客观的叙述。

观众得到的,更多是冷静的思考。

这一点从豆瓣评论就能看到,《血钻》排名靠前的评论是讲帅哥的,《战争之王》是讲故事本身的。

原文:有图片有被豆瓣敏感删除的数据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9f9a30100lcdd.html

《血钻》短评

是个悲剧。如果不怕重口,可以YY黑白配什么的。可丹尼,你跟女记者那纯洁又纯洁的对视,要亲不亲最后还是没亲下去的小暧昧,以及临死前那句“再美不过的风景”,让人觉得你就是个卖弄潇洒然后一走了之的混球……捂心口。再,莱奥你眉宇间那个“川”把我击中一百遍啊一百遍

3分钟前
  • 点式光源
  • 还行

细想没什么内涵

7分钟前
  • 逸翮倦
  • 较差

很老派的剧作法,设置了最终目标以后,中间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置各种危机,老实说看下来有点腻。

9分钟前
  • 深邃
  • 还行

8/10。用娱乐眼光的冒险片视角企图展现非洲难民营全景图,钻贩与渔夫一路目赌生灵涂炭作为叙事中心,通过女媒和儿子串起叛军、UN、黑商一切相关事件人,节奏紧张流畅,内战大屠杀动作戏也令人触目惊心。金色余晖下小李子等待死亡,这一幕神似《不朽的园丁》。就是拍太滥情,越看越像大手笔的公益广告。 @2014-06-21 03:42:47

14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如果早拍10年并换个更有质感的女主,比如年轻时的梅里尔斯特里普,这部片应该能成为另一个走出非洲。除了探讨血钻主题,事实上影片也探讨了很多其他的宏大命题如战争、儿童兵、不绝对的正义与邪恶、生命的意义等。且并不显得突兀,很好的融合在剧情里。剧本有张力,Leo表演很赞。后半程配乐不错。

15分钟前
  • 🐖
  • 力荐

从外表,你根本分不清一个人究竟是好是坏。这是一个是非混淆、道德为零的年代。只有非洲的红土——这被人血所滋养的大地,和那颗牵扯出整个故事的粉红色原钻,让人觉得有切切实实的色彩。讨厌结局,衣冠楚楚的所罗门出现在救世主的面前,不要忘了那里正是血钻的消费天堂

17分钟前
  • 阿卡迪亚
  • 还行

这哪是血钻啊,分明是一坨巧克力味(高评分)的屎

21分钟前
  • 神州叨客
  • 很差

冗长,无趣,乏味,这些都算了,角色们一个比一个想当然,完全是为了剧情屏蔽逻辑——小李子一直金手指到最后了,又要强行写死,要提一波价值赚好评?居然还真就给赚到了,那我说什么好?

22分钟前
  • 南宫非攻
  • 较差

女神太美却不能掩盖剧情的拖沓无力毫无亮点

27分钟前
  • 绿色毛毛虫
  • 较差

4星,整体故事不错,控诉血钻交易的肮脏血腥,不过人物转换太快太突兀,一个从懦夫变成了勇士,一个唯利是图突然变成了大公无私。

29分钟前
  • 蛮蛮
  • 推荐

第一幕:非洲孩童印象中的"伦敦",意味着《血钻》是"西方"介入下的非洲故事,东方主义以反向地解构。观众和宣发人当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可供"剥削"的娱乐价值。例如对于叛军"狂欢化"的暴力描写以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本身。但是,结尾非洲音乐在"伦敦"画面响起,这大约则是一部史诗

30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还是不小心读出了白人的自我救赎。有些道德坚守,最后还是失望。要获得话语权首先要进入他们的社会成为他们的一员?过去保障了故事。3月BARayuela

34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还行

俗套的故事

35分钟前
  • 李非洛
  • 较差

三点1.全片充斥着美式虚假怜悯2.依旧是好莱坞精液流,男主走到哪里都有逼操3.虽然他们失去了一切,但是他们自由了

39分钟前
  • 局内人
  • 很差

如果早点看到我可能就会拒绝钻戒了……如果这是90年代的片子可能还可以给到四星,但是作为2000年后的作品它的铺陈和展现方式有些太过时和老套了,主角光环开的太好莱坞,白人的自我感动也很廉价

40分钟前
  • unfoldway
  • 还行

年轻的小李子才会接这种没有深度且套路的本子,看看非洲景色,演员们很辛苦,了解💎的前世今生。

44分钟前
  • 米高大伟
  • 较差

This movie is fantastic, and brutal truth

45分钟前
  • R
  • 力荐

一句话点评:在这部影像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卢旺达饭店》的影子。诚如名字所言:那一颗颗美丽的钻石沾满了人们的鲜血,多少暴力和屠戮假此而行。从中,我们看出了战争对于人们的心灵的深深创伤。资本和暴利横行的混乱世界,人权和人性渐渐被剥离和抽出,物化的世界,人们呼吁和平。

4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公益主旋律片,第一世界的人民们吃饱喝足开始想法子拯救世界了。在詹妮弗康纳利女神无可救药地长残之后她还是我女神!

48分钟前
  • SaoirSe
  • 还行

没想到2010年高唱过的“This is Africa”还有这样一层血淋淋的含义。一颗钻石掩藏了太多血腥和苦难,抑制对它的向往,减少鲜血和华而不实的承诺。p.s.Leo,你在我心目中就是影帝!

53分钟前
  • 月航员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