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番越看越少,筛选越来越难,本是冲着少爷美炸天的颜值点进来看,却被CV 声音传达的故事,满满的时代感,纠结的感情线吸引进来。
落语:以前稍微看了一些落语相关的虎与龙,因为实在是对落语了解的太少,虽然是评价很高的日剧,也没有坚持两集就弃了,至今也不能想起当时看的情节还有什么,就算看完落语心中也不会再去拾起来重看。
落语心中 真正吸引我的,是少爷和阿信那份情谊,无论如何都难以舍弃,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的情,只要你肯回来,少爷会张开双臂牢牢的抱住阿信,溺爱的任他放肆的做自己想做的事,阿信的开心才是少爷开心的源泉。
CV:除了感情线,故事有大篇大篇的落语故事,没有一个快进,不漏掉一点儿令人惊艳的声音,声优声音的变化在就在不同的动画中领略到,但是头一次以落语的形式感受,节奏紧凑,切换自如,使得落语内容更加有画面感,又一次听着石田彰的声音怀孕了,以前就觉得AKIRA的声音显得成熟,人物都是很沉稳冷静的,这次直接从老头子开始进入,但是回到故事部分少爷的青年时代完全也没有违和感,更加体现了少爷的性格。
各种女生的切换夸张的音调,更好的体现了落语中的人物角色。
时代感:因为少爷美颜和基情追番,还有就是故事背景,历史感时代感是给这个故事营造氛围必不可少的因素,好像这样的背景就在诉说着一个悲剧。
少爷和美千代,少爷落语中女子找人殉情的故事重合在一起让人想起人间失格中的少爷,阴暗悲剧的结局,压抑的时代。
幸好少爷的身边不像太宰治一样只有女人 ,一直是少爷追逐的太阳阿信在身边,这个故事就显得不难压抑。
美千代和少爷,和阿信的感情被少爷和阿信之前的情显得黯然失色。
少爷表示过喜欢美千代,但是没有过多的描述他们之前的感情打底源于哪里,阿信是个温柔的人,最后和美千代感情的加深可能也是因为时间和孩子。
温柔的少爷包容着阿信,而阿信又替少爷包容着美千代,说实话会嫌弃她破坏了他们的感情,去掉却也会失去平衡。
孤身一人的少爷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一人,让人心碎。
细节:在讲落语时的细节镜头让我这个门外汉也紧张起来,第一集中每个分镜头都让人担心待会儿是不是又要出错等等,一下子就被声音和镜头的细节带动起来把故事听了进去,虽然没有那么高的笑点,但是还是对细节感叹不已。
音乐除了落语时的三线 带有日本风格的乐器声,还有就是促进故事起伏也大起大落的bgm,时代原因很多音乐都是复古爵士的感觉,让这个故事把你拉了进去。
<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
说实话,一开始看这部片,看到一半差点弃了。
对落语这个题材不感兴趣,虽说是日本传统戏曲,但感觉跟中国的说书很类似。
即使是八云先生这么有魅力的人表演落语,看了几分钟还是想快进,对里面的笑点不明所以,对与太郎对落语的崇拜也无法共鸣,像一杯苦涩得难以入口的茶。
但是因为我本身很喜欢复古调调的番,剧里三味线也一声声撩拨我的心,所以我还是耐着性子看下去。
终于看完了OVA,TV版一开始,一幅昭和时代的日本风情画卷在眼前展开。
而八云、助六和美代吉三人之间难以察觉的情感纠葛,透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悄悄展现,和着始终弥漫的淡淡哀伤,终于让我开始认真看起来。
我个人对人物的情感的解读:三个人物各自因为爱而不得痛苦,每个人都始终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更何谈去追求自己所爱,所以痛苦。
那个年代的人,受政治社会环境的动荡的影响,有多少个能真正遵从自己心中的意志而活着呢。
大部分人都活得不明不白,一辈子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八云的迷茫、美代吉的混乱、助六的悲剧,也许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吧,各怀心事,却又看不清自己心中所愿,有的活得糊里糊涂、不明不白,有的一辈子被束缚,也许殉情也是一种解脱。
犹记得,从来表演要经过反复排练,追求严丝合缝的完美的八云,在助六的女儿面前,一丝不差表演出助六的落语,甚至让小夏恍惚间觉得父亲就在眼前。
也许助六的落语已深深印刻在八云的心中,深入骨髓,对一个人的爱和对落语的爱,别人已难以分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番一开始看OVA觉得很无聊,可是看了TV后会想从头再补OVA,再看OVA时,那种一丝丝的情愫才会渗透开来,隐晦而晦涩,像一杯苦涩的茶,但回甘绵长。
草草一稿,日后亟待修改。
第一次看时,共情更多的是菊成长中的孤独:对助六的仰慕、疏远、隔离、相聚再到失去,在几代人宿命之间的挣扎,对自我的探索以及最后的绝望,人究竟能不能孑然一身地活着,我想答案是难以回答的。
到了二刷我反而对美代吉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从头说起,美代吉第一次与菊独处时说话第一句便玩笑状强调不要告诉师傅,那这次会面师傅是不是故意的,我想应该是的,师傅说到了岁数竟然难免会喜欢上这种人,并强调菊应该在合适的时候离开美代吉,我想作为艺人师傅七代也深知艺术本身需要着对现实的体验,师傅也有责任让菊在合适的时机进入生活,当然还有抽身的警醒。
深不知,这一见便产生了爱情。
毫无疑问,美代吉是深爱着菊的,究其原因在于两者本就是一类人。
两人的出生皆是被遗弃,菊儿时便练习着完全没有可能成为的艺妓,摔伤退后更是被送到自己毫无兴趣也毫无天赋的落语师傅家中。
而美代吉自然也是儿时父母双亡,能走到今天全靠的是一个人在满洲的努力。
在家中,美代吉说菊虽然小自己五岁却可以让自己心安,此时的美代吉已爱上菊,当然也更明白菊深知自己所承受过的孤独,唯一不同的是,菊拥有着落语,通过落语菊可以一个人活下去,而美代吉不同,因为她曾经可能有这个能力,但这份能力却不是永恒的。
菊从一开始对美代吉无条件的付出便默不作声,更是在美代吉和姐妹谈话时说出来早知道就不诉说自己的往事的过分话语,这样或许可以把两人的距离保持得更远。
此时的菊心思还在落语心中,而美代吉虽然从始至终也不觉得落语比电影好看,但却帮助他找到了自己一个人活下去的能力,从话剧开始,菊慢慢开始找到了自己的落语,这份兴奋迅速吞噬了菊,第一次自我风格化的表演结束,菊独自地回家充满了快乐,而这给美代吉所带来的,唯有品川心中故事中殉情桥段的刺痛。
菊是善于处理爱情关系的,至少之前他所遇到的纯情少女是如此好应对,然而他却忘了美代吉是更加聪颖而深情的“尚且算一个好女人”。
与菊上升气势对应的是助六的落寞,和美代吉类似地被师傅故意为之而被逐出了师门,而此时助六正好遇见了正好被菊抛弃的美代吉。
助六同样父母双亡,被师傅逐出师门,而遇到的美代吉,也曾经以为可以靠菊活下去,曾觉得遇到了同样冷漠内心的同类,曾想可能不需要再独自生活下去。
美代吉仍是爱着菊的,无论是为了菊还是自己,乃至于菊的殉情的想法在美代吉心中留下了念想,直到最后与菊的会面。
此时的美代吉更像是助六的同类,两人于是选择了抱着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走向了坠落。
菊回到乡下寻找助六与美代吉,助六在改过自信时说的落语曾经无比打动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让我对艺术高于生活的观念深以为然,一个人复杂的生命历程,在古老的落语面前得到了生活。
而第二次看的时候我却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因为美代吉在助六出场后便失去了身影,助六对改过自信的感概突然变成了拾到金币的梦一场,未来的事情并无法预知,他所能做的只有为小夏这颗复仇的种子留下一个美好的念想。
关于美代吉我想再提一点,美代吉哪一步做错了吗,美代吉完全就是品川心中年华老去的艺妓形象,她曾经可以选择一个人过活,她也拥有过金钱尔尔,但她无法接受的是没法两个人,以至于她所做的努力、挣扎,到后来绝望时的殉情想法皆是如此凄美。
孤独是苍凉的,美代吉希望拥有一份陪伴,但她没有落语可以一起殉情,她没有做错什么。
第一季美代吉最后与菊还是见了面,美代吉不合时宜地提出要求,菊无奈选择了纠缠,故事开始失去控制,助六出厂,美代吉的殉情想法变为现实,菊成了“杀人凶手”。
其中最令人难过的是,美代吉最后说出了愧对助六,因为这个情节显然是编造的,而其目的大抵是为了保护小夏。
被八云(菊比古)的女装扮相吸引而来,发现了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
娓娓道来的故事伴随着抑扬顿挫的落语,叩开人的心房,令人沉醉在昭和时代的一幕幕悲喜剧中。
纯粹从制作的角度而言,《昭和元禄无语心中》作为TV动画算不上顶尖水平,然而它的好处在于各个方面质素的均衡,尤其可贵的是它如同一缕清风,在这个喧嚣的年代为日益浮躁的我们送来了一份沉静与细腻。
成功的音画配合不仅还原了落语这门已然走向衰亡的曲艺,也在某种程度上重现了昭和时期的风土人情,传递着诗意与怀旧。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叙事和人物刻画方面的“写实”性。
这当然是相对于大部分主流日本电视动画而言的。
这里没有刻意的跌宕起伏,也没有乖张的喜怒哀乐,有的只是普通人之间的相遇相知。
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物形象设定的平淡温婉,契合故事本身的细水长流。
主角集团一共有三个人物:菊比古、助六和美代吉。
值得一提的是美代吉这位中途插入师兄弟之间的女性,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其神秘、性感、不安以及由之而生的极端的爱恨成就了角色突出的性格特质。
尽管美代吉是多变的、依附他人生存的寄生者,但是作品本身给予了她充分的同情,其不幸的身世也能够引发人们对于那个动荡时代的想象。
美代吉的生命轻如飞蝶,飘然而至,翩然而去,为着一星微弱的火光燃烧殆尽。
这星火光就是菊比古。
菊比古是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最为核心的角色。
从哀伤的弃子到孤独的落语表演艺术家,菊比古一生寂寥,倾慕自己的女子、广受欢迎的天才师兄终究成为了生命中的过客,相伴始终的唯有落语带来的想象世界,在表演落语的过程中,菊比古才能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立足之处,找到适合灵魂栖息的精神家园。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菊比古是一个沉默、敏感、忧郁的男子,对周遭的一切报以不同程度的漠然。
师兄助六的意外离世更是卷走了这个角色身上激情的痕迹。
菊比古多情而又无情,他是落语舞台上操控角色和观众情绪的大师,他是演出的主宰者,是传奇的“八云”先生,但他不为观众而为自己表演落语。
在同落语结缘之后渐渐地将自己的一切倾注其中,在坚持艺术传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愈行愈窄,几乎成为了落语的殉道者。
与之相反,散漫乐观的助六师兄虽然在落语表演方面有着傲人的天赋,却以一种入世的平易近人的方式看待表演,他是落语的改革派,希望通过自己不拘一格的演绎来迎合不同时代观众的口味,为落语注入新的血液。
然而立志“为观众表演落语”的助六英年早逝,他的离去在动画中暗示着落语注定衰落的前景。
菊比古、助六、美代吉,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执着的人,执着于自我,执着于创新,执着于爱情。
为着一点缥缈不定的美好决然前行。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这部动画涉及的命题有很多,但主要是传承、宿命与羁绊。
片中菊比古与助六的相遇相知令人动容。
在世时,助六是菊比古最主要的竞争者和最重要的朋友;去世后,助六成为了菊比古落语世界的一部分,化作一股执念深埋在其心中。
持有相反理念、性格迥异的两人在风云变幻的昭和年代碰撞出了情感和艺术的火花,在一方离去之后,另一方孤独坚守,以自己的方式悲悼和铭记对方。
所谓灵魂伙伴,不过如此。
能够遇到助六,是菊比古人生中的幸事,而能够看到《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是这个夏天我的幸运。
让我们一起守望艺术,享受孤独。
我并不认为《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是BL,这可能更是关于“孤独”的故事。
刚开始抱着看日本版的《霸王别姬》来的,但是现在却觉得这是和《霸王别姬》完全不同的故事。
让我意识到真真正正意识到“孤独”的,是快结尾处松田先生去乡下看助六和菊比古的二人会。
松田先生本来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充当一个司机兼管家的类似角色,他迎来了小少,爷,助六,助六先离开了,之后他送走了八云师父,小少爷也走了,他最后送走了自己的内人,感到非常孤独,所以来到乡下看二人会,和助六重逢了。
作为一个辅助的角色,一生快终了的时候,也还是一个人。
全剧中孤独的基调贯穿着每一个角色,即使是松田先生也是。
我看这部片子总是有着一些无来由的悲伤,开始时找不到原因,后来在松田先生说出“孤独”的时候,我明白了。
菊比古,助六,美代吉,无疑也是孤独的存在。
他们与其说是被男男女女之间的爱情所联系在一起,不如说是被孤独的情绪所联系起来。
被抛弃和失去,到底哪一个更痛苦?
是我看剧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也围绕着这个问题和孤独来浅聊一下我的看法吧。
一,美代吉与菊比古从美代吉说起。
对于美代吉,很多人把她看作是当时时代下,女人的局限性的象征。
包括菊比古也对她说过,“现在这个时代,是男人、女人都自由的时代,你不能一直依靠他人而活”。
但是,我却认为美代吉展现出来的确是一种永恒的人性的代表。
美代吉一直像藤蔓一样,攀附着各种男人而生存,从日本到满洲,再回到东京,再到乡下。
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是美代吉几乎从没依靠过这些男人,她无论是卖身还是卖艺,她甚至卷跑了小店老板的钱,她并不是没有活路的一个人。
她会在不同人面前变化自己,但是她的内心不为任何人改变。
她是一个很热烈的存在。
菊比古就说过美代吉和别的女人不一样,美代吉很会表达自己,表达自己想要什么。
美代吉饱尝了被抛弃的滋味,菊比古的自白中也多次提到了“被抛下”“我又是一个人了”,这点他们是非常相同的。
但是他们如何解决这种“被抛弃”的感觉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子。
美代吉选择放大了人性中的“占有欲”,她想拥有别人,也想被拥有,她想找到对于彼此的唯一,这无关生存,这关乎孤独。
而菊比古,他选择了孑然一身,他赶走了助六,他赶走了美代吉,他一个人生活,也许这种“失去”比“被抛弃”来得轻松,也许人本就是孤独而自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存在抛弃与被抛弃,我们不可能被任何人所拥有。
美代吉陷入了寻找“两个人的乌托邦”的徒劳中,菊比古选择了直接解构“抛弃”与“被抛弃”这个命题。
美代吉看上去像是飞蛾扑火,菊比古看似超然,实则是掩耳盗铃。
岔开话题讲一讲菊仙,菊仙和美代吉都是妓女,都在两男一女的大三角中,但是两者非常不同。
菊仙是现实的,对于小楼是爱,对于自己前程也是,菊仙的逻辑是朴素现实的,是坚韧的,像烧不尽的春草一样。
美代吉确是更飘渺的,美代吉所追寻的东西是很难扎根现实土壤的,美代吉是必死无疑的。
美代吉临死之前的颤抖,我更倾向于是菊比古的想象,是菊比古的内心保护机制。
我倾向于理解成美代吉看到了自己追寻的虚妄,包含着爱与恨,自己在死前,特地盛装完成一场华丽的复仇,一次想象的落幕。
二,菊比古于助六助六和菊比古的关系和落语紧紧联系起来。
我觉得助六,菊比古身上互相有着超然的一面。
这与程蝶衣和段小楼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觉得段小楼是生活化的,是世俗化的一面,程蝶衣是超然的一面。
而菊比古和助六身上的超然和世俗相互交织,程蝶衣,段小楼的公式已经不能套在他们的身上。
助六是落语天才,他为了观众们的笑,因为观众们的需要,而讲落语。
被需要的感觉是助六讲落语的目的。
菊比古不同,他刚开始讲落语甚至不看观众。
他先是去练习歌舞伎,后来受伤去练习落语。
菊比古本是少爷,但是家道中落。
菊比古身上存在着身份的迷茫远比助六强。
助六,反而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只要有人需要,我便有存在的意义。
菊比古呢,他完全看不清自己。
经历战争中的百无聊赖,落语才开始逐渐渗透到菊比古的内心,他借着落语中的段子,各色人物去平复自己,去远离现实,去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
之后,他才慢慢喜欢上落语,找到了自己适合的落语风格。
他的落语更像是一种无人之境。
菊比古是一个现实中比较循规蹈矩的恪守礼法的人。
落语中或滑稽或愚蠢的角色,也许是他的释放,是他的探索,是他体会生活的方式。
他是为了自己讲落语,落语让他从现实的师门,现实的人情世故脱离出来,他可以滑稽,愚蠢,甚至下流,他同时也在落语中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他在世间的定位——落语家,完美解决了他的身份迷茫。
这种认可和助六的被需要感不太一样,认可和社会定位,身份认同紧紧绑定,但是助六的被需要感似乎更单纯一些。
这也许和七代目八云,一代目助六的名号之争有关,这也许和八代目八云的称号继承有关。
八云的称号是菊比古不想要的,还是他内心所隐秘的思想,这不得而知,也许是我的过度解读。
说说菊比古和助六的感情吧。
这肯定不是爱情。
程蝶衣对于段小楼是有爱的。
程蝶衣身上存在着性别认知失序的成分,他和戏中的虞姬很难清楚地分开。
无论小楼怎么样,演不演霸王了,程蝶衣始终是虞姬,永远是虞姬。
可以说他是沉湎于与段小楼的往日岁月,也可以说他沉湎于《霸王别姬》的戏文里了。
菊比古,我认为他自己的地位是比落语要高的,对于程蝶衣来说,戏高于一切。
但是菊比古是自己高于一切,落语是他寻找身份认同的一个锚点。
他被助六的落语吸引是真,但是这只是引子,助六并不会成为菊比古落语路上的真正的动力。
助六被逐出师门后,菊比古去找他,我认为这和落语的关系不大,而关乎于菊比古与助六之间的感情。
段小楼和程蝶衣的关系是相互保护,相互依靠,菊比古和助六之间的情是相互激励,相互羡慕嫉妒又相互依靠。
段,程之间是乱世中的不变的情,菊比古和助六之间有这种,但成分更加复杂。
助六羡慕菊比古,因为菊比古还有八云师父依靠,人人叫他小少爷,助六看上去来去无牵挂,潇洒自由,但是其实助六缺少了真真正正记挂他的人,所以他把观众们的爱,观众们的需要看得很重很重。
助六看似一个世外之人,不参与人情世故,只想着自己开心,天不怕地不怕的潇洒形象,实则非常非常在意所谓“被拥有”“被需要”的感觉,他需要一个可以在他头顶的天。
我觉得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美代吉让他不讲落语,他也愿意,并且最后和美代吉一起死亡。
因为他在意的是“被拥有”,在落语中,他被观众们需要,他被观众拥有,得到观众的爱;和美代吉一起时,他被美代吉拥有,即使美代吉是因为被菊比古抛弃才和他好的,他也没关系。
能够相互拥有,相互取暖,才是助六最深的渴望。
(从这点看了,似乎助六讲落语的初衷也没有并不很“单纯”。
)这一点他和美代吉很相似,即使美代吉和别的男人跑了,她仍然叫助六“老公”,这是身份,是互相拥有的象征。
回到菊比古,菊比古羡慕助六的天赋,助六的落语天赋已经给助六指明了身份和道路,这种归属感,认同感,安定感是菊比古没有的。
助六,在菊比古看来是个不用苦苦寻找自我的幸运儿。
但是陪伴远远超过了嫉妒,剧中很多次出现“你们这一代的人很少”“又只剩我们两个了”之类的话,菊比古和助六,两个不同的人,漫长的岁月,互相的等待,已经让他们拥有了彼此的一部分,两个人的孤独曾无数次交汇,现在已经分不开了。
三,三人份的孤独最后,助六,美代吉死了,菊比古被留下来。
即使悲剧不曾发生,我也不认为他们三人和小夏能像菊比古所规划得那样生活在一起。
孤独是永恒的,是无法消解的。
三个人,你懂我,我懂你,从没有误会,没有真正的争吵,但是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为什么当初要赶走对方,或者主动离开呢?
孤独,占有,绝对自由,绝对独立,这些矛盾点,也许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抗争,一生的时间去明白。
(和《乒乓》一起心中的动漫TOP2,本以为动漫是个局限性很强的体裁,没想到做得这么好,真的很喜欢) (上面都是个人的胡思乱想,仅作为看完的纪念,第二部再见吧)
看这个动画,是因为网络电台节目大内密谈。
刚好那期节目来的嘉宾是票友,朋友把当期节目发给我,拖了很久才听完,意外地发现节目很有趣,里面提到了这部动画,嘉宾还讲了浅草寺附近的剧场,落语的观众少得可怜。
当时还蛮好奇究竟是怎样一部动画,是讲解如何表演落语么?
打算翻出来看看。
之所以题目是太阳底下无新事,是我看过动画以后发现,传统艺术的现状都是相似的,事情在中国有,到了日本也是一样的情形,未见得日本的传统艺术就不会没落。
而昭和元禄落语心中通过细腻的感情传达了艺人之间的羁绊以及对于艺术的态度,精准的描述了传统艺术面临的现状,这是我在观看之前没有想到的。
传统文化会受到新的娱乐形式的冲击,没有谁家例外,之间有共同点,当然也有各家的特点。
后面提到的所有梨园相关的事情都是个人看法,本人看戏不过两年,观点不成熟,请见谅。
在论资排辈还有出身论方面,这一项动画里和现实很相似。
上一代助六因为血统,在继承八云名号的竞争中被迫出局,虽然动画是夸张的情形,但现实也大体如此。
京剧里经常争得最凶的就是谁是正统,而相对比较消停的派别除了是没什么传人的门派,基本就是家中后人在世,继承了衣钵。
X门X代,带着光环,拥有资源优势,入行也就容易得多,看在面子以及交情上,相比同辈也有更多的机会。
但也限制住了子弟的未来,如果不是背负着家族的重任,估计有些人也不会入了梨园行。
想起来X七结婚的时候,网友除了祝福新婚,之后就是调侃预祝X八早日出生。
至于新出科的演员,如果既没奖项作支撑,又没有家底作后盾,进剧团都困难。
著名琴师姜凤山在纪录片粉墨春秋也提到过,出科唱戏,入不敷出,做几身行头家里恐怕就要熬不住了,也就放弃了做演员,改做起了琴师。
像是助六这种有才华,却很容易冒犯前辈的,在梨园行一样不受待见。
各种前辈都要搞好关系啊,京剧还不像落语是独角戏,虽说一棵菜的精神说出来不看戏的人不明白,但是换成团队精神又觉得和京剧不般配。
这一季最后一集第八代八云师傅不断变换身份最终熬成了会长,演员的道路也如出一辙。
也不是说年少时出了名就能一路高歌猛进,身体条件嗓音条件都是不可预测的因素,年少时可能会经历倒仓(男生变声),中年以后又面临塌中的风险。
感觉戏曲圈里更残酷。
在继承发展这个问题上,动画片通过助六表达了一种观点:“看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得一切都变了,可是落语却一点没变。
仗着这股人气,倒不如说是在害怕改变,现在还行,可是啊,要想一直作为人们的娱乐项目,那是不行的。
并非只有落语才是娱乐,我想开创出一条落语能持续存活下去的道路,总之我只想说现在受观众喜欢的落语,都要迎合观众,我必须要时刻改变才行。
”传统戏曲曲艺的没落是一个大体趋势,并且是很难扭转的,大家已经不好这一口了。
剧场里的观众,多看几次演出基本都能混个脸熟,来回来去就这么些人。
动画里菊年轻的时候,观众席是满坑满谷,到了与太郎的时代,那下面就是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位观众。
国内靠着青春版牡丹亭带动了昆曲的市场。
但看戏的人却未必买账。
现在几年来各个院团翻来覆去地演出牡丹亭,换哪个忠实观众也受不了这种折磨。
何况牡丹亭也不能代表整个昆曲。
昆曲的新编剧也根本做不到迎合观众口味,观众的口味差异本身也是相当大的。
当然他们需要做到的是迎合评委,争取入围奖项。
毕竟他们的衣食父母真不是观众,我们说不好看是没什么用的。
这个问题在日本应该不会出现。
再说京剧小剧场。
作为新编戏,确实起到了吸引年轻观众的作用,也在群里看到有人说基本不看京剧,因为小剧场剧目开始接触京剧。
我自己看过的第一出京剧现场也是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
但小剧场剧目题材比较局限,男欢女爱的事情居多,而京剧最大的好处在我看来就是故事题材多样化。
爱好传统戏的老戏迷对小剧场从形式到内容似乎也并不买单。
本身观众人数少,口味分化还明显,迎合观众也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
另外,现在可以不走出家门,在家一样能进行娱乐活动,演出除了迎合观众口味,更需要很高的质量。
剧场艺术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作品,很难把观众带回剧院。
我去看一场不好看的演出,被雷一次的代价不只是金钱,还包括大把的时间,不出门,我可能在家能完成观看两部优秀质量的电影。
看到这里的时候真的是感触颇深。
这就是京剧这一年的情形啊(虽然这种情形可以说是持续了很多年了……)。
有一天票房通知不活动,是因为老师要去参加李毓芳老师的追悼会。
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都走了,只剩下手机里保存的当时演出的录音,默默地躺在语音备忘录里。
P.S 至于国内戏曲相关的动画片,我看豆瓣评价还挺高的,但我在地铁里看过两眼,太幼齿了吧。
这其中新鲜的事是我们是有好故事的,但我们距离拍出类似水平的动画应该还有很大一段路程吧。
好看,但是让人胃痛。
喜欢以前说日语的那个调调,比现在冷酷无情的日语有趣多了(bushi。
又一传播日本文化的力作,去看了几个落语段子的完整版,真的蛮有趣的,师匠的演出真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希望有机会能看现场。
除了用语言表现出来的内容,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剧情的节奏,画面的切换,都精准地表现出氛围和情感。
但人物关系让我有点困惑,我本来以为菊肯定喜欢助六,和助六在一起的时候话也多了,表情也生动了。
而对美代吉只是不好拒绝的迎合,眼神和肢体都充满了抗拒。
可他为什么又能说出喜欢美代吉,最后的吻也不像是假的。
同时美代吉对菊的病态的执着也让我费解,本来还觉得能理解她的,最后试图逼菊一起殉情瞬间让我讨厌她了,戳到我雷点了,甚至死了也让我觉得是自作自受,还连累一个爱她的男人一起死了,留下孩子一个人。
只可惜在助六终于有机会重新说自己喜欢的落语,助六美代吉一家人可以过上好一点的生活的时候,在这样的希望刚刚产生的时候,突然一切都像泡沫一样,啪地消散在空气中,实在是让人唏嘘。
对菊来说这是多大的打击啊,他的心也在那一刻彻底死去了吧。
哎,真就是造化弄人。
最让人感动的是菊和助六的双人落语,不用交流,菊就顺畅而默契地加入到助六的落语中去,两个人分别用自己擅长的风格演绎角色,和谐而默契,从中能体会到纯粹由友情和落语本身带来的快乐。
这两个人本可以亲密无间的配合下把落语带上新的高度,无论是传承传统落语,还是开创新的落语,我相信如果是这两个人的话一定可以做到。
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这是他们第一次这样一起说落语,也是唯一一次,然而也是最后一次了。
最后,菊的脸和外形,说话的腔调,有些别扭的性格,还有声音,完全就是我的菜。
师匠,给我一个机会天天听你说落语吧呜呜呜。
非常温馨有内涵的一部动,看到最后有种《霸王别姬》的既视感。
冷门到无人问津的题材居然也能被拍的这么好看。
这就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影响力的体现。
反观我们真的有点暴殄天物,守着那么多珍贵题材没有挖掘出很棒的文化故事。
两位落语表演者一生的羁绊,故事情节真的很出彩。
助六坠楼身亡的那一刻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人总在他人身上渴求自己未尝拥有的东西,八云这一名号对于助六来讲从一开始就无法得到。
期待二季的展开,落语二代故事的延续。
佛说七苦,生老病死,憎怨会,爱离别,求不得。
八云往事篇七苦遍尝,话话见伤,倒真是极其符合此作名目间心中这幽怨的物哀之调了。
要说此篇在设定上有何独特之处,毫无疑问,反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作者通过人物境遇的反转做到七苦集结的虐心弹无虚发,无外乎看人愈发沉浸,愈发内伤。
菊比古不喜欢落语却因被父母抛弃被迫学落语为生,温泉乡感受到落语生涯希望的时候又被助六的死扯入深渊,无求八云名号却被迫接受(原作里,菊在落语协会会长面前答应袭名的时候,用了 背負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这个表达,不是承让,而是沉重的背负,这词真是用得十分痛苦又精妙),无意传承落语血脉却鬼使神差捡回了与太郎(这道算是好事,不过于八云却未必了,笑),寻求接纳与归所却最终落得孤家寡人,孑然一身;助六钟情落语却被逐出师门,流落温泉乡无法以落语为生,求八云名号而不得,好不容易决心重出江湖却因意外英年早逝;美代吉红颜多劫,想得知己而不得,心爱之人亦无情,渴求良缘却无缘,一如薄命花魁,美则美矣,却也是浮萍之命,处处身不由己。
所有的角色,都陷入在命运造化之中,无处依凭,落语师也好,艺伎也好,都是卖笑营生,卑微的艺者(作品的时代价值观里面),谁道台前风光,幕后冷清寂寂。
现实的伤与痛,反而反哺为笑料,放逐自我,舍弃尊严,把自我一点点粉碎,流尽血泪,捧着这片片魂魄,只为博君一笑,这是多么凄美而心碎的技艺。
笑的背面是苦,这堪称本作最大的反转基调。
由此衍生,无怪乎菊不愿收小夏为徒,说落语不适合女人,女孩子应衣锦着花,享受寄席之乐,而不是台上做卖笑的营生。
这并非是冷酷无情,花柳游廓段子里,那些被嘲笑的青楼女子,可哀可叹,她们也曾是鲜活的生命,却只能付作有色段子里的游魂,枉作笑料,这等苦,被舞伎世家抛弃的菊怎能不懂,放浪形骸自渎于此所求为何已然欲辨已忘言,只留得深深的苦涩。
然而年轻的菊却在美代吉面前表演品川心中,无疑对美代吉是一种当面的羞辱,在亲子会上表演紺屋高尾,对自己于美代吉的关系是一种反讽,另一种现实的反转,故事中终不负君意,来年常相会,却落得现实中最终的绝情告别,一生的辜负。
(对菊来说,落语是生存的凭依,是自己活下去的寄托,美代吉的这份心意也只能辜负了)对小夏与美代吉的这矛盾态度混杂了八云内心的挣扎,阴暗,以及忏悔。
这份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复杂的情感真实而富有感染力,亦是角色塑造的精华之处。
好在终幕八云终于与小夏和解,答应收她为徒,认可了女性与落语的关系,两者不再是不可调和泾渭分明,也是八云对自己表演生涯对人生的一份临终告解。
七情六欲甜蜜苦痛,都是表演生命的养料,也是成全艺术人生的基础,无法否认,唯有包容与接受,待得绽放之时,转化而得升华。
想必这是这位虚拟的昭和落语大师心中的领悟吧。
(某大大那篇该作落语考据文珠玉在前,无颜再深挖,对第一季有些想提及的观感,姑且留之。
)
Jazz落语。本片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在表现“落语”这门技艺的时候,并非按照许多同类动画惯例的那样不断地采用隔靴搔痒的侧面描写和借他人之口吹嘘——这是担心专业能力不足而露怯的表现,而是堂堂正正地直接让角色真的从头至尾演一遍,加以漂亮的运镜和音乐演出,使得表演具备了很强的说服力,从而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到这门技艺及表演者的魅力之所在,可见本片的落语监督和整个团队的执行能力着实了得。
刻意的渲染美化。狗血无聊。
风流、风雅与风骨的糅合,伴着暧昧与悲伤的情愫,伴着人世浮沉的乐与苦,在绵远悠长的历史感中,仿佛美酒,越陈越香。石田彰、山寺宏一与林原惠美的配音实在让人迷醉,总感觉石田彰仿佛就是八云一般。林原惠美唱的OP非常应景有味。
第十二话哭瞎…(其实每一话都有泪点)这真的是一部展现个人生命在时代的洪荒下,对理想的彷徨诉求,对生活价值的苦苦求索,与传统艺能共同颠簸的深度大片。原作漫画要是是角川文库的严肃文学出身,妥妥芥川大赏!
貌似是想认真讲故事的片子,但是为毛这么基?这三男一女的谜之NTR有点蛋疼,而且题材也没什么感觉,虽然不算无聊,但也不觉得多有趣
舒缓美妙。看这部剧最羡慕的地方是邻国连落语都可以拿来做动漫题材,相比之下,____(主语缺失)的文脉与民俗,断的断死的死。
昭和背景加落语,国内何时也做一部民国背景的戏曲动漫,二次元会美炸。
人情噺之动人无出其右,世间千万法,终究抵不过“情”与“艺”…抱残守缺还是故步自封,人生八苦,都是可怜可悲
同是讲落语,却远远没有红鳉鱼、花火给我带来的感动,想表达什么,始终没抓到。看到一半总是提心吊胆,害怕出现bl,变成类似霸王别姬式的剧情。师傅的眼神,真的是阴郁,笑起来眯着眼睛完全就是死神里的银时,造型真不讨喜。
2 恶臭
落语是啥都闹不清楚的烂片
从小被抛弃、有残疾,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认同的菊比古——缺爱、缺少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在落语的世界他遇上了天生有才的助六,对助六的憧憬成为了他努力学习落语的动力,而此生,他都与他纠缠不休。ps:CV的声线不适合这个角色,导致落语表现力不足,是唯一败笔
OVA还只是师徒之间的情谊,TV就变成了师兄弟的纠葛,暗腐型的,相对美代吉,阿菊心疼信兄的程度要多得太多,有一处师兄弟两人牵着小夏的手,像极了同志夫妻。最后确实很受触动,但那样的情感对我来说还是有点抽离。
无聊就是无聊
除了助六我觉得还可以抢救一下,完美。听到和虎与龙相同的段子时会出戏
严重虚高 还真不是看不进落语这种主题 反而落语的片段算本剧最有特色的了 这两颗星一颗给制作一颗得给落语 最后总结就是神人番 一剧的癫公癫婆 关键是你要颠能不能早点表现出来 装了11集突然在结尾全发癫了 助六的残局你就学吧 伪装成冷门番的烂番
ova已补,不愧是国宝声优,目测要一月良心番,至于懂不懂落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是不言自会大家懂就好😂,话说这“心中”的意思啊啧啧,竟让我想到了贱长和银女士什么鬼……ps,看完后情节略狗血,不过细节到位和不错的bgm豆瓣都9分打底的
隐隐的男色氛围不太舒服,人物性格和思想实在没什么我认同的地方。昭和元素很梦幻,落语元素又很浓厚,作为一个从小听评书和相声长大的人我实在欣赏不了落语和漫才,本身故事又并没有出彩到忽略这些的地步。总的来说我认为对落语不感兴趣的观众错过也并不需要可惜,9.4分太高了。
煞笔作者,写的jb剧情真恶心人。
菊一心为“艺”,助六一心为“情”本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却阴差阳错学了同一门艺,遇到同一段情情艺的纠葛在三人间展现地很好“艺”到极致便是孤独,“情”到深处即是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