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点点暖有点点甜的剧,开头画面有点劲爆,以为只是部夺人眼球的剧。
看下去发现不然。
剧里的每个人都有点孤独,渴望性,更渴望爱。
最喜欢Maeve,她抽烟、染发、戴鼻环和大圈圈耳环、穿马丁靴和网格丝袜、涂黑色指甲油、对着嘲笑她的人竖中指,她很聪明,音乐品味很好,是女权主义者,不喜欢派对,喜欢自己呆着看书,喜欢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12岁就读完了简∙奥斯汀的所有书。
她有个瘾君子妈妈,父母离异,在拖车里独居,经常交不上房租。
虽然脸上写满了生人勿近,说她不需要男朋友,男朋友只是“又一个让你失望的人而已”,多次抛弃她的妈妈好不容易回来了,她说,我等着你下一次抛弃我,“I don't mind to be on my own”。
但她路见不平总是挺身而出,虽然常不被领情。
Maeve生日那天,她朋友Amy在公交车上被陌生男人对着手淫,Amy觉得没什么不需要小题大做,M说服她去报了警,说如果他对别人也这样怎么办。
Maeve有默默喜欢的男生,她看起来冷酷,只有少数人才知道,其实她很有趣,渴望爱和安全感。
#我好像一直更喜欢有点酷也有点甜,其实很nice,有点孤独,喜欢自己呆着的姑娘Eric是个12岁就出柜的gay,他是个黑人,一直被校长的儿子欺凌。
喜欢亮闪闪的衣服和亮闪闪的首饰,但只敢偷偷藏在衣柜里,他爸总是很担心他,觉得自己好不容易融入了这个国家,希望他静悄悄地躲在人群里,不要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Eric像是个矛盾体,不被世俗世界所接受,小心翼翼又蠢蠢欲动,渴望爱,渴望认可。
他不想要静悄悄躲在人群里度过自己的人生,他想要站出来,要表达自己,要做自己。
有一次他鼓起勇气穿着最靓丽的裙子去参加舞会,在门口告诉他爸爸:你的害怕帮不了我,爸爸,只会让我觉得软弱。
听着,无论如何我都会受伤,那还不如做自己。
“Adam是校长的儿子,成绩差,在学校整天欺负人。
他只希望当个普通人,没有严厉的校长爸爸,没有总是拿来被比较的优秀的姐姐。
他和父母没有任何沟通,也没有朋友,总是一脸桀骜不驯又落寞。
其实第二季后半部分才对这个角色产生好感,他发现自己是双性恋,爱上了Eric。
被学校开除后去了军校,被人栽赃后又被开除了卷铺盖回家。
回来后,他总是半夜来到Eric家旁边,用小石头扔Eric的窗,开着手电筒,他们一前一后走路,一起去砸东西,发泄积累的对这个世界的愤怒,像是一个孤独的灵魂终于遇到了另一个孤独的灵魂,他们那么match。
恶霸突然流露出脆弱和柔情的时候,格外让人心疼。
看起来像小男孩的Otis其实心智更成熟,他们谈论性,也谈论爱。
这是一部充斥着各种18禁画面的个人成长片,导演用16岁青少年的角度来传达我们爱的意义。
就算是默默无名的小配角,导演也用足够的画面去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全剧最高光的桥段莫过于Otis在舞会劝说想自杀的男同学——爱情不是华丽的辞藻,也不是大手笔的告白,他只是一种狗屎运气。
有时候遇到和我们同样感受的人,有时候遇不到。
但世界上有70亿人,总会有个人会为你爬上月亮
但第一部中,令我最深刻的还是Eric,他是一个陪伴的在男主旁边的黑人男孩,而且他也是个gay。
双重身份下的他,压抑着自己的性格,努力过的平凡和普通。
所以面对Adam的霸凌,他选择不反抗。
他衣柜里有着很多颜色鲜艳的服装,还有彩妆,也只能在一个人的时候,偷偷穿上。
当生日那天他跟Otis约好,一起cos女装,但被鸽了,只留下他一人跟小丑一样,遭遇偷窃,被殴打。
他开始怀疑自己,开始变得更普通,不再想引人注目。
后面遇到了一个同样身份背景下的大叔,看到他不顾别人眼光的做自己。
他开始相信,开始勇敢起来,开始反抗。
当他在舞会穿上了自己最想穿的衣服,划上眼妆。
面对父亲的质疑,他回答无论如何我都会受伤,我还不如选择做自己。
再次面对霸凌自己的Adam,他选择直视他,这股勇气也震撼到了亚当,让他对他产生爱慕之情。
Eric这一形象,不止代表了lgbtqa这少数群体目前在社会的处境,更代表了我们所有人的处境。
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少数群体。
他很勇敢,明知道自己还会受到伤害,还继续做自己。
但我们多少人为了迎合别人的目光而选择忽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Adam就是就是这类人,他无视直视自己,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严苛的父亲,所以他霸凌弱小者来逃避一切。
导演用16岁青少年的性爱烦恼,给我们上了一堂课。
这堂课的内容,不止有性,有成长,有亲情,有友情。
每个看过的人都可以在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并且找到自己的心灵慰藉。
欢笑泪水与好听的音乐并存,很喜欢。
在我看来也并不是完全的校园喜剧,有些地方看着蛮难过的,反映了性少数体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像出柜小哥Eric女装走在路上,被人发现自己是男性之后,慌乱的摇着手不停地说“这只是戏服,我和我朋友在假扮某个角色。
”,那群人却没有听,上去就是一拳头把Eric打倒在地。
那一段我看得很难受,差点看不下去。
但Eric父亲一直对他有着默默的支持关怀,一次Eric出门前,父亲告诉他说 你要坚强。
只是这一句话,我自己就面对着手机哽咽。
我真的能感受到那些感觉。
最后一集编剧还是给Eric安排了点小美好——Adam。
两人“大战”一番后,在生物课上相遇,Adam忍不住的小动作真的太暖了,我很喜欢的Eric小哥,整天被人欺负嘲笑,也终于有了一点点小幸福啊。
(但这一段关于Eric&Adam,我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错哦,需要再多看几遍好好思考一下)整部剧从头到尾的尺度都很“好玩”。
剧中还插入了许多有趣的点:渴望have Sex的漫画女孩,Otis的母亲写的书,清晨无人的学校里校长的臀舞......是寒假里的一部好剧,适合选择一个周末,准备好零食,拒绝打扰,自己一个人好好的看完这部剧。
(首发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0652) 作为网飞(Netflix)平台2019年开年大戏,英剧《性教育》(Sex Education)的表现可圈可点。
故事发生在英国某个小镇,高中生欧帝斯的母亲是一名性与亲密关系咨询师,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继承了衣钵。
欧帝斯的同学梅芙则从中发现了商机,她劝说欧帝斯在学校里设立秘密咨询服务,欧帝斯最终造福了许多“无可救药”的同学。
虽然《性教育》设定的英美校园剧背景颇为俗套,但它凭借出彩的剧情和人物塑造征服了中国观众,给观众们补上了一堂精彩的性教育课,其豆瓣评分也从刚开始的8.7分上升到了现在的9.1分。
该剧每一集都会集中展示人们在性关系中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试图打破亲密关系只有甜蜜和美好的幻想。
要知道,问题也在所难免,需要人们去正视并积极解决。
本剧最大的亮点是让男性开口谈论性及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只是宣扬快感和物化女性。
与以往的英美剧不同的是,该剧从男主到男配都展示出了不同的男性性别气质,也在试图打破男性刻板印象。
男性亦可以谈论脆弱的一面 大多数英美剧中都是女性角色向彼此敞开心扉,往往是女性闺蜜彼此倾诉亲密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姐妹淘们会互提建议,彼此扶助走出困境。
至于英美剧中的男性角色,尤其是在校园剧中,他们通常只会在男性更衣室或其他男性专属区域,粗鲁地谈论性。
为了凸显阳刚气质,他们会选择吹嘘自己的性经验,只描述亲密关系中令人神往的部分,而不会提及性方面遇到的任何困难——这都让观众误以为男性在亲密关系中不会有任何挫折,他们只要负责去征服异性就好了。
男主角欧帝斯和好友埃瑞克则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男性友谊,他们毫无负担地分享彼此内心最为脆弱的一面。
欧帝斯因为小时候撞见父亲出轨,而后父母又因此离婚,他一直不能接纳自己的身体和欲望。
而欧帝斯和好友埃瑞克则可以谈论此事,他们与彼此开玩笑,并不觉得说出这些问题有任何可耻的地方。
这营造出了一种以往英美青春剧没有的气氛:男性友人间也可以轻松地说出有关性的困惑,也可以用分析性的话语去谈论性。
在剧中作为直男的欧帝斯化身为高中同学们的“知心姐姐”,这本身就是对英美剧中异性恋男性角色的挑战。
欧帝斯的第一个客户是学校的“恶霸”亚当,亚当一直害怕自己的父亲,也不敢正视自己的欲望,甚至以此为耻,他觉得所有人随时都在关注他,需要去表演出大家期待的样子。
在欧帝斯的帮助下,亚当在舞会上第一次对父亲说出了“I hate you”,也是第一次将内心的恨意直白表达出来。
自此开始,他才能够正视自己的欲望,才敢于听从自己身体的召唤,问题迎刃而解。
“恶霸”亚当向所有人展示出了自己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面,他没有把问题推给女朋友,而是从自身找到了原因。
这种传统类型男性角色的新式演绎也为观众们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女性不再需要独自承担起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角色;男性也可以去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在交流中解决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男性可以同时阳刚且善解人意 《性教育》中还塑造了一个极具阳刚特质的中年男性角色雅各布。
雅各布是男主欧帝斯母亲琼的修理工,他的第一次出场是经典的英美剧桥段:浑身散发着男性荷尔蒙的修理工走进了单身妈妈的家中。
而就在观众期待电光石火之时,编剧却选择了让两人保持距离。
在雅各布第二次上门之时,他则为感冒的琼带了一碗亲手熬的汤,后来的剧情更加猝不及防:雅各布成了亲密关系中善解人意的那一方,而不是女性角色琼。
这一切设定都让剧中这段关系不落俗套。
雅各布这一角色的设定是《性教育》对英美剧中刻板男性角色的进一步打破和重塑,极具阳刚气质的男性并非只会追求性快感,并非只想要主导全局而不顾及他人感受,恰恰相反,他们也可以是温柔和善解人意的。
本剧在俗套背景下演绎新型男性角色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些男性角色让观众们耳目一新的同时为他们打开了性别角色的多元化视野。
雅各布和琼(右) 多元的男性气质2018年9月份,人民日报曾对网络上多次引发热议的“娘炮”问题作出评论:“说到底,精致、细腻、温柔,可以是对于男性多元化审美中的一种;而以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 虽然该报还是强调了“刚健勇毅”的男性气质为社会主流,但是也倡导人们去接受多元的男性气质。
这也是《性教育》想要表达的观点,它希望人们去拥抱多元的男性气质,而不是困在“支配性男性气质”中。
瑞文·康奈尔(Raewyn Connell)等人在1982年发表的一篇对澳大利亚高中的田野调查报告中,首此提出“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概念。
瑞文·康奈尔(Raewyn Connell)等人在这项研究中揭示,影响男性气质的因素可分为多种层次,包括性别的、阶级的、种族的等等,它们共同参与了男性气质的建构。
因此,男性气质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
而除去“支配性男性气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男性气质。
瑞文·康奈尔
此前流行于欧美的男性气质定义,实际上是依据白种人的、中产阶级的、异性恋的男人来定义的,而“支配性男性气质”概念提出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主流的男性气质是支配性的,但并非绝对正确的。
男性之间的差异重新被重视,男性气质的类型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在不断变化,绝非固定不变。
世界知名英国艺术家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为了表达对男性性别角色单一化的不满,经常会化上艳丽的妆容、穿上裙子出席各种重要的场合。
为了让人们接受多元的男性气质,佩里一直都在行动。
2016年他出了本名为《男人的衰落》(The Descent of Man)的书,并且拍了纪录片《所有男人》(All Men)。
在《所有男人》中,佩里拍摄了一位为了排解丧亲之痛的而去打拳击的男性,他发现,“男孩们都认为自己不能哭,至少不能放声哭。
仿佛一哭就打破了某种跟社会签订的男子气概的契约。
男人们对情绪一再压抑,直到反过来被它压倒。
”
《性教育》塑造了以往英美剧集里不会出现的男性角色,这也解决了佩里所担心的问题。
通过对传统男性角色的打破和重建,《性教育》想要告诉男人们,不必去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必害怕袒露自己的脆弱。
网飞平台近两年推出多部校园电视剧,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窥探青春和人性。
这些剧集虽然也在反思“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有害性,但其中的男性角色还是比较脸谱化。
以网飞平台上已经热播了两季的美剧《十三个原因》(13 Reasons Why)为例,这部剧讲的是受到同学霸凌和性侵后的高中女生汉娜在自杀后,之前录的十三盘磁带控诉那些伤害过她的人的故事。
这部剧的男主角克雷是美剧中典型的书呆子角色,他一直暗恋女主角汉娜,在他不断去寻找凶手的同时,他逐渐发现自己也是凶手之一。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和克雷同时领悟到——如果克雷当时把内心真正的想法告诉汉娜,也许他们会开始交往,汉娜就不会选择自杀了。
类似《十三个原因》的英美剧会让观众去反思,《性教育》则是直接为观众树立了新的男性榜样。
格雷森·佩里曾套用波伏娃的名句说,“男人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在英剧《性教育》之后,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剧集冲破传统刻板的男性形象,也让大众文化能够真正容纳多元的男性气质。
参考文献:1.方刚,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理论概述,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4期2. Connell, R. W.; Kessler, Sandra J.; Ashenden, Dean; Dowsett, Gary (1982). Ockers & disco-maniacs: a discussion of sex, gender and secondary schooling (2nd ed.). Stanmore, New South Wales: Inner City Education Centre.
I’m so sorry that I hurt you and betrayed your trust.You saw something in me when no one else did. I was just this invisible guy in the corner and I thought I liked being that way.Then I met you and I figured out I’m actually good at something. I hope you can forgive me and that we can keep doing the clinic together. You’re the smartest person l’ve ever met and this award is yours.
一些俗套的话,若能自由地说,也是一种幸福将Sex Education纳入LGBTQ范畴,感觉不是特别的准确,毕竟它的主线是异性恋爱,特别是Asa Butterfield那双装下星辰大海的浅蓝眼睛,不用桨你都可以自己浪了。
从剧情角度来看,这条主线真的没啥可圈可点的地方,纯良男生和不良女生之间的爱情纠结,这样的剧情即使放在同性恋题材来说,现在都略略显得有一些俗套,更别说有着悠长历史的异性恋爱了。
但一些俗套的话,若能自由地说,也是一种幸福。
在那些闭着眼睛都能猜得出来的剧情之中,《性爱自修室》自带一种不造作的放飞属性,构建了一个近乎童话的LGBTQ友好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同性恋标签被早早撕掉,裸露出在这些标签桎梏之下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他们在这里重新回到人之本身去成为别人的好友,为自己的青少年性涌动而害羞,家庭的种种大大小小的麻烦也重新成为他们世界的中心,他们可以全心全意地在这个最为尴尬的年龄去寻找自我,探讨何之为真我,而不是赌上自己的前途甚至是生命、用尽全部力量来捍卫自己的性取向。
早在2015年,美国还在拍同性平权、在剧情里硬加同志线、利用政治正确来大做文章的时候,大腐国电视就已经在LGBTQ第四位的T(变性人)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当年BBC的《男孩遇见女孩》不可谓不惊艳,女主角Rebecca Root也成为当时英国主流电视平台第一位在情景喜剧中领衔主演的变性人(不得不想起寡姐被逼退出的《Rub&Tug》事件,悲伤)。
五年后今天的《性爱自修室》似乎又进一步拉开了和美帝的距离,起码在LGBTQ层面上,它用一个(某种程度上)患有性功能障碍的“钢铁”直男Otis和一个粉色头发(发色不要太美)的不良少女Maeve之间极其传统的爱情故事,夹带着青春期浓浓的荷尔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异常多元的世界。
这种多元不仅仅在于里面穿插了从来不在主线之内、但狂刷存在感的印度裔基佬角色Anwar,也不在于把拉拉剪刀式作为其中一集的性爱主诊问题,而在于把传统的所谓”正常“取向的角色融入到这个多元世界:Otis和Eric在后者生日当天的异装传统、认真地告诉自己的死党”我想你“、Ola自然又不失有趣的主动调情,一切的一切都实在演绎得太有魅力。
Otis和Eric在校园晚会上的共舞是整个《性爱自修室》的高光时刻,将主创们在前面藏藏匿匿的一些小心思用了一个最戏剧性的方式表现出来。
埃及艳后风的Eric(虽然不是我自己的风格,但也真的是非常美了)在社交舞这个性别角色有着明显分工的传统中充当领舞者,穿着西服的Otis羞涩地在好友的带领之下转圈圈,这个在外人看起来有点儿违和的画面,成为了我近年来最爱LGBTQ画面之一。
抛开性别、性取向差异重新诠释和破除那些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传统、搭建新的行为模式(成为日后的传统),正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有意识或无意识正在做的事情。
正如Eric自己所说的,无论如何我都会受伤,做我自己不好吗?
这句话其实放到任何身上都合适,If i’m doomed to fuck up my life, I would rather do it on my own terms.也正正切合了整个剧的大主题:追求自我。
同性恋,异性恋,男生女生,或者曾经是男生现在变了女生,又对自己性取向困惑的,永远都不要忘记”我是谁“这个人生的终极问题。
而这是一个和性取向、性别、身高、学历、外貌、身材完全无关的问题。
《性爱自修室》为了更为平等地讨论这个问题,可是花了大力气去搭建一个无瑕疵全氧世界,一个极度LGBTQ友好的世界,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无分性别性取向地更纯粹地讨论“何之为我”的问题。
撇开那些极具噱头的“性”元素,《性爱自修室》从核心来说是一部在性冲动中讨论如何“做自己”的剧情片。
这个主题最明显地体现在Eric身上,公开出柜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他的核心困惑是,如果在现在这个年代,做一个融入群体的同性恋,自己喜欢的类型是什么,如何面对流言蜚语,如何面对好友的”新事业“……作为一个青春片来说,《性爱自修室》不仅在合格线之上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渐入佳境,随着剧情的展开,单集质量不断攀升。
如果说前面两集用裸露镜头和青少年性爱诊所作为噱头、聚拢人气之用,后面对各个角色性格和背景实打实的展开,就成为了它评分持续上升的核心力量。
在我们教育体系还在不断用模板制造完美的时候,《性爱自修室》就已经搭建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奇葩世界。
这所sixth form里面的青少年们,在近乎童话的宽松世代里,从容地做奇葩、探讨着自己的那些奇葩恋情,而这些都外化在那些奇奇怪怪的、不和谐的青少年性爱之中。
在这些羞于提及的生理需求之下,又一次又一次巧妙地回到探讨自我内心的旅程上。
某种程度上患上无法撸管无法射精性功能障碍的Otis,问题来源不是那个想要紧紧抓住他的专业性爱治疗师母亲,而是幼时亲眼看到父亲出轨所带来的对亲密关系的严重质疑和恐惧。
一心想要在大学之前破处、画着奇怪性爱连载漫画的少女Lily,终于找到一个男生真心实意想要penetrate她的时候,她却大叫retreat,内心可能还是愿意为将来自己真心所爱的第一个人保留自己的处子之身。
这并不是男权之下的处女情结,而是对自己未来可能拥有的爱情的一种尊重。
讨好型人格少女Aimee,即使已经做爱十万八千次、换了N个男友,但仍然不知道如何在床上取悦自己。
直至Otis建议她开始第一次手淫后,这个缺爱的少女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而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她的性生活质量,还有以往不敢断舍离的好友圈。
这个图真的是太好笑了Ola太man了,一个连去学校晚会都穿帅气裤装的女生,man到大家都以为她是拉拉,主动约会Otis,主动离开心意不定的Otis,主要向Otis索吻,噢原来她只是一个执行力超强的高中小女生而已。
Adam太怪了,怪就怪在他为什么和Aimee做爱时要假装高潮(你把女生在床上的特权都抢走了)、为什么要一直欺负Eric,为什么突然就要亲Eric。
Eric的爸爸,一个被儿子的变装喜好吓得无所适从的英国新移民,曾经极力阻止儿子变装的他也会在Eric被打之后说出,“如果你要这样生活的话,你就必须坚强起来”。
重点不在于是不是同性恋,重点不在于变装,重点在于如何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更别说那个小小的性爱诊所里各种性爱苦恼的青少年“客户”了,性生活不和谐的拉拉、手淫高度上瘾连西瓜都要操的男孩、无法开灯做爱的CP……我不会对里面Otis和Maeve所开的性爱诊所、Otis的诊断话术过于认真,毕竟这还只是青少年的模拟游戏罢了,但剧里所营造的宽松环境和青少年特有的活力,让这个有些低龄的剧集散发出令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有人说这是新版的《皮囊》,但《皮囊》太过于剑走偏锋,《性爱自修室》更少儿适宜一些,毕竟里面看起来最不良的Meave,也真的是不要太纯良。
从风格来说,更像是电视剧版的《春天不是读书天》(Asa Butterfield和当年的Matthew Broderick感觉不要太像)。
细看,《性爱自修室》的John Hughes痕迹的确非常重,主创也直言非常喜欢John Hughes的作品,剧中那些有的乖张、有的乖巧、有的反叛、有的纠结的主角们、还有那些色彩丰富的画面,都像是从《春天不是读书天》、《早餐俱乐部》里同一个学校走出来一样。
所以即使《性爱自修室》的时间设定是现在的英国,你反而可以在服装风格、音乐选择看到了八十年代的美国影子,而事实上,国外对这个剧吵得最凶的,就是这个迷一般的画风:为什么英国学校里的学生会玩美式足球?
哈哈哈哈哈但这样的一种混国界的设定,不也正正是主创苦心营造的童话世界的体现么?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Asa Butterfield,一个没有被岁月摧残的英国童星。
凭《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成名的Asa这些年来正一步一步地摆脱童星带给他的桎梏,慢慢地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重点是,长得可是越来越美,那一双装满整个宇宙的蓝色眼睛,就是仙女本仙了。
现在已经21岁的他扮起16岁高中生来毫无压力,但也不得不让人为他的戏路担忧。
毕竟,娃娃脸对演员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个人特色。
事实上,《性爱自修室》前两集的性爱噱头过猛和急于打造LGBTQ友好环境的目的过于明显,让人有点儿觉得矫枉过正,有略略浮于表面之感,但凭着Asa自然真实的表演,大部分观众成功坚持到第三集之后,剧情和所有角色表演慢慢得到更加充实的展开,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一个有观众缘的主演,对一个剧的生死存亡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若硬要以主题深度的角度来要求《性爱自修室》,自然会有些过于苛求,毕竟它也只是想逗大家一笑而已。
首发于【一个】APP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标题这么直接,内核是极强大的。
这几年这种教育题材的中短剧其实还不少,比如《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13 reasons》,少年犯和此时此地不知算不算,但观感印象其实蛮一致,尤其前两部,在演员的选择和BGM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在这几部中我认为SE的完整度是最高的:虽只有8集但要讲的东西至少是讲清楚了,有的剧会在一开始塞很多信息,埋很多线,特别精彩引人,但最后总是让人觉得不对劲。
就像很多作者说的创作是“让人物自己说话”,对于剧来说也是一样的,不论是人物的设定还是开篇那些散发出去的话题在某种程度上会不受控制地发展,镜头只是一个观察窗,制作者们要做的是选择:将同一时空下发生的故事选择性地展现给观众,选择要突出的点。
但人都是贪心的,总有宏观伟大的设想以及想给结果留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之后的结局往往不是草草收场就是胡搅蛮缠,原本主线话题也被模糊了,令人惋惜。
SE的顺畅感与恰到好处的点到即止,编剧的功底真的是一眼可见。
忍不住要列列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们:邻家男主Otis 黑人小哥Eric 大块头男孩Adam 游泳健将学生代表Jackson 白痴哥哥Sean;还有个性女孩们,每一个我都好喜欢:特别像逝者之证里面的女主管的眼线+粉色头发的有趣有思想的女孩Maeve,门牙很可爱的单纯富家女Aimee,超级适合做塔卡沙模特的整天想破处的独角兽女孩Lily,还有工装小子Ola。
每一个个体都是如此鲜明,像彩虹糖一样,哦不,这个比喻不太准确,彩虹糖颜色不同但是糖衣之下的味道却是极像,而她们每一个都是硬核式地截然不同的,每一个都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直击心脏却不是那种鹤立鸡群的哗众式标新立异(十几二十的女孩们真是这世界上美妙的存在之一。
1.别管我!
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是我第一个想讲的话题。
在剧中只有男生们是被完整地展现出家庭的主体。
不知是巧合或者是有意为之,还是整个人类社会继承的集体无意识:男孩们被赋予更多的期待。
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在小山坡上Jackson向Maeve倾诉自己的妈妈们不给自己喘息的空间,而Maeve说“她们会因为你的失败而掉眼泪,你还在不知足些什么”。
来自抚养者的能量是少男少女们最需要也最不需要的,他们处于一个尴尬的人生时期:一切都像准备好了独立但是实质上是漂浮迷茫的,希望得到其他主体比如抚养者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有的对待,也希望有个人能毫无条件地对他说爱,这是青春期的自我中心,是大脑额叶还未彻底发育完全的对现实不完全的把握。
Jackson在取得好成绩之后白人妈妈鼓励他能做得更好,多么有压力又令人窒息的爱,白人妈妈以成人的角度施加以适当力度却没有意识到对于青春期的Jackson来说这太用力了。
在他们只言片语的争吵中我终于意识到我们人类天生地反感所谓的“牺牲”,牺牲不总是让人感动的,这种自愿的给予是以社会默认的互惠规则为支撑(要求回报),它比心理学上讲的利他行为多了一种自我标榜的内核,利他行为至少关注他者的利益而“牺牲”似乎在强调行为者的损失却不管行为指向对象究竟得到了什么,这是一种信息不平衡的关系:牺牲者的认知和行为接收方的认知很可能是不同的,由此产生的沟通矛盾不言而喻。
还有就是大块头男孩Adam,他的眼神很抓人,即使他在揍人的时候我也看不到恶,看不到狠,更多的是悲伤。
我觉得他是一个温柔甚至是温顺的男孩,比剧中其他所有的角色更需要理解,他的压力一部分来源于优秀的家庭背景(当然这是压力之源),但更多的来自于自己。
从小良好的家教使得他对父亲及其他长辈是有着印刻般的情感,他希望自己能够使得他们满意。
这就是性本善的孩子。
和黑人小哥Eric在一起似乎是必然的,Eric身上自在快乐的沙雕气息对Adam来说是致命的,是迫切地不自觉地想要追随的存在。
Eric是整部剧中最欢快的人物,表情生动肢体语言丰富夸张,咋一看怪异得很却无法让人讨厌。
这要归功于他的家庭,他那个默默保护他的父亲。
Adam说过“宁愿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什么校长的儿子”,我希望所有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时首先应当是父母而不是什么其他的身份标签。
2.我是谁?
我想要什么?
这是所有青春教育片的核心,不管是由性入手还是由自杀(13 reasons)讲起,最终都指向这个青春期的终极任务: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黑人小哥Eric经历了一小段自我怀疑与自我封闭的墨绿色时光 这段看着心很痛。
导演很用心地让主角Otis一直保持着他的三色冲锋衣而基友Eric花花绿绿的衣服不带重样,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接受无能,以搞笑的心态看着。
直到Otis和Maeve在复古破落公厕中敲定诊所责任分配而Eric一脸傻样又期待地问道“那我呢”,再直到生日那天Eric盛装打扮却被Eric放鸽子、丢失手机钱包、遭傻逼攻击三连击,我意识他们的友谊从裂了到碎了,而Eric一直以来的盘旋鱼其头顶的乌云也终于有了可乘之机,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该做一个世人眼中正常的男孩。
这里,衣服成了他情绪的窗口(这个点的设计好喜欢,看过skam第三季的小伙伴应该清楚不论是even发病还是小天使心情不好时都选择了带上帽子,当我们想得到某种心理隔离时同人或事或物最显然的就是压低的帽檐以及强烈的耳机音量,切断感觉通道的输入),我偏心地希望他赶紧找到一个依靠,一个欣赏他爱他的大男孩。
剧中最完整健康的人格应该是Ola,她是一个自信快乐的姑娘,显然懂得爱是什么的粗狂老爸给了她足够的温度(天呐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了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啊),虽然为Maeve觉得可惜,但是看到他们的亲吻觉得甚是美好。
无法对自己下手的邻家男主Otis串起了整部剧,他的演变很真实,谁能从一开始就把排泄身体废物的器官同性快感联结起来呢?
他与Lily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某种浪漫又理智的人格,“Let them out of control”,于是他们骑着脚踏车下了山坡,看到这一幕我的脸颊好像有风吹过。
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剧里的高中生活是我们渴望不可及的,或许我并不渴望,但却仍觉得羡慕。
我不确定我是否有勇气在那样的环境下生活,但不论在哪,我相信或快或慢我们都能健全成长。
e1其这剧其实无关性爱,而是关于家庭,自我,成长。
(就像妈的多元宇宙其实无关多元宇宙而是关于妈)校霸嘲笑男主“你是你妈收养的吧一点都不像”,其实就是对他自己与父亲关系的困境的表达(我的父亲是校长与我的成绩是狗屎)。
校霸射不出来是因为父亲对他生活密不透风的控制,男主冲不上去是因为母亲天天隔层比纸还薄的木板在打炮。
什么样的父母往往孕育培养出作为相反者的孩子,但孩子在讨厌父母、以完全相反的样貌来反对父母远离父母的同时,孩子会意外的发现自己其实早已对父母身上那些优点捻熟于心,男主在面对屌爆了的校霸时,自然而然的化身母亲的职业性生活治疗师,帮助校霸面对自己的问题。
可能就是在那一刻,男主开始理解了母亲,从而有了结尾对母亲的自白“我无法自慰”,这是母子开始真正交流的起点。
男主跟酷炫女主后面应该有戏,女主解开男主的头盔(防备)那一段真的太好了校霸的女友是生之欲living里的活力女孩能看出来一集有一集的写作任务,从开头校霸跟女友啪啪啪引出问题,到结尾校霸当众遛鸟解决问题,整个任务完成。
e2美国的高中生脑袋里的装的是fuck,love,party,在学校里搞个性生活理疗赚点钱,海的对岸的高中生想的是如何在既定的无力的以某次考试为尽头的宿命感旅途里,在头昏脑胀的时间夹缝里,在书里在电影里在画里在诗里找一点此生值得一过的光亮。
男主和女主的关系且待发展,很好奇他们会发展成什么样。
女主的脸其实有点像罗比那一挂的e3居然在堕胎医院门口也能调解情侣。
其实觉得能被调解的人本身都是好人,矛盾只是一时情绪。
如果是真的不愿意倾听其他声音的人,无论怎样也调解不了。
当女生向男生提出来陪她堕胎的时候,男生就陷入了两难境地。
如果同意,事成之后很可能成为女生一个关于糟糕回忆的符号而被疏远抛弃。
如果不同意更尴尬。
女主处理的好是在于她没有让男主来陪同,只是来接她,而且一开始并没有告诉男主是什么事情。
女主在堕胎之后(差些成为一个母亲)再看自己和母亲的照片,开始对瘾君子母亲有了理解。
校霸看着校长父亲激动的抱着女主炮友黑人小哥羡慕嫉妒恨,殊不知黑人小哥自己与母亲的相处完全和校霸与父亲一样,父母眼里总有个“更好”,要么具象化为校霸优秀的姐姐,要么抽象化为黑人小哥怎么也追不上的更好水平更好成绩。
我每天早起六公里身材匀称完美已经是历史最好成绩是这群人中的第一,可是仍有一个理念压在头顶。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可怕最悲哀的就是理念育人,把孩子的所有都拿来跟理念比。
肉体凡胎如何能比得过理念。
手术前中年女人抓着女主和另一个女孩的手,术后让巧克力慕斯都是挺好的段落。
像是活生生的女性会说会做的。
想跟男主gay蜜上床的女生的漫画细思极恐,她应该是把自己的性经历加以虚构画成了漫画。
她身上有很强的喜剧气质,她不在乎性爱带来的好的坏的轻的重的影响和consequence,因为她从没真正感受过,这种抽离,等义于喜剧。
随便找个人做爱,just for funny,means nothinge4男主跟女主的住处是个对比,男主家独栋小别墅,女主则住出租板房。
男主跟黑人gay蜜的住处也是对比,男主家里二层住两人,gay蜜一家六七口。
gay蜜家的车被扔狗屎,联系前面爸爸说你该长大了,摘个工作去看看社会现实是什么样。
感觉gay蜜爸爸口中言必称的“你妈妈”会是个爆点。
泳池那段好酷好美e5女主心里同时装了两个人,这样的人好可恶喔,果然异性是不存在纯洁友谊的,多少都有些友谊和爱的混合,啧啧gay蜜爸爸的话成了现实,自由如英国一样有过激的恐同行为。
保守如东方大国,现实里没什么人认同txl,但也没什么人敢当众迫害txl。
各有利弊吧。
这一集girls help girls的力度很大,从一开始女主没收钱免费帮富家女调察vagina照事件,到结尾所有女生站起来说its my vagina。
嬉笑间揭开的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是,谣言链的开端只是一个未遂的吻,谣言链的结尾却是口交女,甚至受害者居然还是完美受害者,一点责任都没有。
谣言链的中间,作恶者恐怕不分性别。
所有女生站起来薯片its my vagina,是无法起到掩盖事实的作用的,但是其真正的作用是脱敏,将始作俑者和后来的传播者对受害者的羞辱脱敏化,让羞辱不能成为羞辱。
老一辈的上位者(校长)对这类事件的处理是弹压(sit down,i said sit down),新一辈的下位者(学生)则是脱敏。
女主一开始不告诉男主自己为何要帮富家女(因为谣言吃人(女人))而是骗他说为了钱(以最显而易见的物质利益去解释),以及后面说男主“你不懂,果然是个男人”,都是不信任男主的男性身份。
其实觉得从各方面看这个黑人小哥都还挺不错的,值得女主去爱。
有耐心,温柔理解能体察那些破碎之事,对艺术有悟性和兴趣,身材运动又好。
e6homo helps homo,homo beats homo,印度小哥嘴贱心善,心善嘴贱。
感觉他妈跟黑人爸应该不太一样。
上集夜晚桥边激情完,第二天白天在学校见面男女主就略尴尬男主对性的恐惧源自童年目睹父亲出轨现场,以及由之引发的一系列家庭矛盾。
男主母亲没事就找个男的爽爽,可能也是被男主父亲影响,被什么伤害了就要成为什么来报复来让自己不吃亏,被过去与伤害定义e7感觉男主女主拿的剧本是相互喜欢但渐行渐远了男主咨询的时候伶牙俐齿,面对自己喜欢的女生嘴笨,“倘若那天把该说的话好好说”黑人教堂同一条路,同样开来一辆车,可能是恐同施暴者,也可能是一个brilliant的梦想中的txl舞会上男主黑人女配女主黑人运动员四人见面,男主介绍女主,黑人女配和黑人运动员一下都看出他俩有故事女厕所里女主与女配的交谈,镜子象征着虚假,谎言校霸亚当是个喜剧丑角儿,看到平常整天被自己霸凌的黑人男配都跟父亲关心很好,瞬间奔溃。
跟父亲当面对峙,说出那句我恨你,一下都停止,一切都结束。
不喜欢读书的人觉得书呆子们整天空想,说的话写的词全是空气狗屁,殊不知有时候一句话就能结束一段故事,情节或人生。
男主把黑人女配和女主分别比作山羊和狮子,让黑人女配感受到1.自己被比较,还把自己比的很低2.自己是被挑剩下的e8男主的名字是Otis ,与Outis很近黑人男配对校霸说“我在舞会上看过你和你爸,你害怕他,我无法想象我害怕我爸”女主跟黑人小哥分了,结果男主又谈了。
爱的偶性就是错过又错过。
怀疑下一季男主又要重走女主走过的路,最后对自己的女友承认我不爱你。
被女主从谣言中救出来的富家女,依然在谣言凌辱女主校霸整天欺负黑人男配,原来类似于男生揪自己喜欢的女生辫子放学后造物间充满烟尘的角落,是他最好的回忆。
然而放学路上不经意一瞥,转眼就要分离。
“你才十六岁,不可能什么都明白”
“放轻松就好啦,搞点气氛,前戏做足......”。
类似十年二十年前人们听到抑郁症状时:“都是想太多啦,别想太多就好了。
” 我听到类似的话时,被冒犯的感觉堵在胸口,愈加感觉屈辱。
也是,如此奇葩的事,怎能要求别人感同身受。
前不久遇到一个医生,从我原来看过的医生那得知我的情况,她嘟囔着:“怎么越来越多人这样”。
越来越多人?
那为什么我仍然无法从互联网上获取到有效信息,也无法从医院得到实质的治疗。
一直以来把自己当奇葩来看待的我,从那天起,把这事说出来的念头便种下了。
至少别人在网上搜索该症状时看到有同类的经历,也不至于像我当初那么无助。
也想过和医生沟通让我做志愿者,遇到此类患者与我联系,用同样的经历也许能给些帮助和安慰,然而自己也没完全正常,怕面对她们的失败时唤起自己那熟悉的恐惧。
嗯,我有性生活恐惧症(阴道痉挛),交往过三任男友,2019年前性生活从未成功,也是有血有肉的年轻人,但关键一步时总是无比恐惧抗拒,直到19年成功了第一次,2020年成功了第二次,然后逐渐开始好转。
为什么会如此,至今无解,在那么多个恐惧和自我怀疑数倍放大的深夜,我想破了脑袋,和原生家庭影响相关的猜想我也懒得展开,人的心理形成机制如此复杂,父母皆祸害的论调再提起,伤害自己无非又多一分。
总之从小到大性生活知识为零,谈恋爱后大概06年有开始尝试,也能感受到性愉悦,一开始也是对性抱有期待,但是关键时刻的触碰让我极度不舒服,总会夹腿往后退甚至踢开对方,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忍住不抗拒时,对方却表示紧到无法进去,我甚至自己也找不到阴道口(想来应该是阴道口收缩得很紧,自己一个手指头都进不去,所以找不到口在哪儿)。
两段恋情结束当下我都不觉得和此事有关,如今回想起来,呵呵。
不知道因为愚蠢还是晚熟,屡次失败后我选择把头埋进沙子里逃避此事,主要也是不知道如何求助向谁求助,也在网上搜过多次,几乎获取不到有效信息。
偶尔看到女生在提问求助,一般的回复就是:放轻松,前戏做足,以及一些男性的调侃,诸如:换我上就行了,或者:你对象不够暴力,总而言之越搜越无助。
也不是没努力过,把自己灌醉到几乎没有意识,没用;让好朋友帮我买所谓春药,没反应;甚至我还封建迷信了一把,去问了神婆,其中荒唐暂且不表。
有一次鼓起勇气去私人诊所,等待过程中听到做流产手术的女生无法克制的痛苦呻吟,吓得落荒而逃,回家路上嚎啕大哭,她的无助和我的无助是相通的。
好像是17年,我网上搜资料,猜测自己是不是处女膜肥厚(也搜到过阴道痉挛,但是当时以为这个病状是阴道的肌肉能感受到持续的抽筋痉挛),经闺蜜介绍找了医生,感谢医生的耐心,在我身体非常抗拒并且哭唧唧的情况下,医生还是成功地进去了一个手指头,医生表示生理结构正常,就是心理太紧张了,建议我回家买男性生殖模具自行习惯(我的医生已经算是很温柔耐心了,后来我无助的时候也依然得到他的安慰鼓励,但是医院没有这方面的治疗,他一个男医生也是不可能贸然给我提供脱敏的,我也不可能经常找他诉说,仍然心存感恩)。
显然回家后无实质性进展,多年的失败和恐惧之下,怎么可能自己下得了手。
18年还去香港看医生,他说起一个病例,有一个女生类似的情况,去他们医院做脱敏治疗,八年才成功(我已经不记得是治疗了八年,还是从女生第一次失败起算),我才知道在香港是可以去医院做脱敏治疗的,可是需要长期定时,对我来说很不现实,香港医生也只能给出了自己买模具做脱敏练习的建议。
在去香港前我已经买了最小号的模具和手指套(类似避孕套的材质),大概废了三四盒的手指套后,终于自己成功进去一个手指头,但是一段时间没用又会回到初始状态,更别说正常性生活,仍然在痛苦和希望的状态里反反复复,除却浪费时间以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习仍然有用,后来最小根的模具能进去了,但是也仅限于此。
隔段时间要是又不能进的话,会非常慌,所以建议一旦练习开始有效果,还是要持续。
鬼使神差2019年成功了第一次,印象很深那天的bgm是贝多芬的月光第二乐章,本以为就此摆脱困扰,还让家属戒酒准备备孕,然而接下去又回到以前恐惧排斥的状态,又逃避了一年,期间有时还能成功将最小号模具塞进去。
再次提醒,一旦有效果,一定要抓紧持续练习。
2020年好朋友提点了一下:不要等男方邀请你,这样你第一状态就是戒备和恐惧,而要自己先培养感觉再叫男方,于是我试着自己DIY(体外刺激阴蒂,我想可能有女生可能不知道这个方式),先有了高潮处在阴道较为松弛的状态,再呼叫男方,就这样又成功了两次。
真正好转是在想要备孕后,但是每个月只能勉强成功性生活一次,频率低只能提高准确性,于是去做卵泡生长监测,本以为是在小腹做b超,医生给开了阴超,幸运遇到的b超医生看到我的惊慌后非常非常非常温柔,成功地进行了内窥阴超,阴超棒也比较细,几次阴超成功后,心理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如果第一次遇到的是粗鲁的医生,有可能再次回到自闭状态吧。
我想这也许就类似香港医院做的脱敏治疗吧,从第一次医生进去一个手指头,到阴超逐渐消除我的恐惧,显然只有专业医生的介入治疗才是最迅速有效的。
自己漫长的摸索除了消耗了时间,也让我多次在崩溃抑郁的边缘,性情大变。
男性遇到性功能障碍尚且有男科甚至专门的男科医院,而女性,在内地,鼓起勇气求助专业的妇科医生(并且是年轻较为开放的医生,我对医生没有意见,是环境所致),医生只让我回家自己试,且没有跟踪后续。
不知道其他同样情况的女生们如何生活,是否像我一样,在最好的年华无法体验性生活,在无数次的失败里自我怀疑,想不明白为什么正常人轻轻松松的事对我而言会如此艰难,面对父母亲戚朋友催生孩子时几乎无法呼吸,日夜内耗最终形容枯槁成为一个自卑畏缩的女人。
虽然不想用排比句,但是以下任何一个假设都可能让我早点摆脱困境。
假如我成长过程中接收了一定的性知识,假如我能在网上书里能找到相关资料,假如我和好朋友倾诉时她们不是和我一样无知(在妇科医院做研究的闺蜜也迷惑:怎么会这么难啊),假如在父母催我生孩子我提到无法性生活时他们不是沉默(至今我仍然不知他们是不信还是羞于回应),假如医院能提供明确正面的治疗方案......然而没有假如,在我们社会,女性的感受和需求仍被忽视,甚至不被提及,以至于很多女性遇到性生活恐惧或者疼痛时只会自责,是这个环境默认如此。
借用朋友的话:如果男人有阴道,这件事八百年前就会被解决。
利用下班时间在公司写下这些,本想着要是这个多年来的诅咒,能变成一种帮助别人的使命,或许就不是诅咒了,然后行文至此,愈发深感无力,我仍然对女性患者提供不了帮助,我是已经好转很多,然而我成功的经验似乎也带着些偶然性,无法被有效复制,如果这还称得上成功的话,毕竟,我用了15年的青春岁月来摸索,消耗自己大量的精神去对抗这个诅咒带给我的黑暗以不被拖入深渊,直至如今36岁高龄开始备孕,依然要面对家人和社会环境给的压力。
性生活恐惧(阴道痉挛)本不该成为诅咒,它只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病症,得到治疗就好了。
但是首先,女孩儿们得有渠道知道它,在遇到时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体寻求治疗,其次医学界得承认和重视这样的病症,就和任何其他的病一样,能提供积极的治疗;至于原生家庭...... 昨天写了这篇,不知道该发在哪里才能让女孩儿们看到,也不知道该不该发,朋友指路了《性爱自修室》评论里TheBestNameEver的这篇《阴道痉挛患者自述,是病,不只是心理障碍!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77530/ ,非常有价值,要是我早几年看到就好了。
我受到鼓励,决定补些细节让我的经历更有参考意义些,毕竟目前我们还处在只能靠女孩儿们互助的阶段。
附上我看到的相关的有用的文章和讨论,此部分持续更新,网友们有看到其它文章和讨论可以发给我: 1、上文中提过的《阴道痉挛患者自述,是病,不只是心理障碍!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77530/ 内有国外手术治疗过程,以及一些有用的知识,她从发现到治疗成功只用了2年时间,非常励志2、《阴道痉挛患者自述:这病绝对可以治》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751553/ 该作者找到了一个愿意做治疗的医生,想了解的可以进去咨询下3、《阴道痉挛患者的痛苦》https://zhuanlan.zhihu.com/p/77528776 知乎的讨论,楼主有持续贴出不同阶段的情况,内有提到一个因为阴道痉挛自杀的女孩,让人心痛
《*爱自修室》剧如其名,尺度很大,对性有关的话题都直言不讳,让国内的电影、电视剧望尘莫及。
为了防止文章被删除,我不得不用*代替敏感词。
我们连区区一个电视剧的名字都不敢完整写出来,这种环境是不可能拍出《*爱自修室》这样的影视作品的。
当然,《*爱自修室》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尺度大,更在于它大尺度题材的外壳下,其实是对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心理活动的深入剖析。
所以“*爱”只是外壳,“青春”才是本剧真正的主题。
国产青春片想必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翻来覆去都是堕胎、三角恋、打架、逃课,即便是讲述爱情也必定是故作矜持,让人觉得很假,很做作。
比如前不久上映的《小小的愿望》,原版电影《伟大的愿望》中男主角的愿望是想“做爱”,到了《小小的愿望》却变成了想“谈恋爱”,让人觉得很魔幻。
而外国的青春片就不一样了,《美国派》《欧洲性旅行》之类的性喜剧电影层出不穷,当然也少不了这部《*爱自修室》。
这些影视作品的特点是敢爱敢恨,直来直往,让人觉得很耿直,不刻意装纯。
《*爱自修室》也是如此,剧中每个人都能够正视“性”,都能够看到“性”好的一面,而不是片面地将它视为肮脏、龌龊的东西。
比如男主角欧帝斯的母亲珍,就是一名*爱和感情治疗师。
欧帝斯很小的时候,珍就愿意告诉他性是什么。
欧帝斯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对性有着深入的理论知识,不过实战经验方面还有所欠缺。
于是,欧帝斯和同学梅芙就发起了“性诊所”,有偿为同学们进行性教育。
在欧帝斯的引导下,亚当终于克服了射*障碍。
在欧帝斯的帮助下,凯特和山姆相处得更加融洽了。
艾米克服了心理障碍,开始尝试自慰;杰克逊学会了如何和女生相处……虽然欧帝斯是一个“老司机”,他很擅长教别人处理感情方面的问题,但他却处理不好自己的感情问题。
他喜欢梅芙,然而梅芙此时和杰克逊在一起。
其实梅芙也喜欢他,但是他并不知道。
所以他也不知道应该主动追求梅芙,还是不要打扰梅芙和杰克逊。
欧帝斯和梅芙是双向暗恋,他们两个人都喜欢对方,同时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喜欢自己,这一问题直到第一季完结也没能解决。
欧帝斯和梅芙的故事再次说明,虽然表白的成功率只有50%,但是不表白的成功率只有0。
两个相爱的人因为没有告诉对方而没能在一起未免太遗憾了。
当然,我们处于上帝视角,所以知道他们两情相悦,但他们对此并不知情。
欧帝斯以为梅芙喜欢杰克逊,而梅芙以为欧帝斯喜欢欧拉。
梅芙不知道的是,欧帝斯因为她和杰克逊在一起而感到吃醋。
欧帝斯也不知道,其实梅芙一直保留着他借给她的毛衣。
他们当然想过向对方表露心意,但他们又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所以他们一直在观察,一直在等待,同时也在观察和等待中离对方越来越远。
影片将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暗恋同学、想告诉对方又缺乏勇气的心理拍得很细腻,也很真挚。
梅芙很洁身自好,她至始至终只有杰克逊一个男友;欧帝斯虽然还是处男,但他也并不是单纯只是想睡梅芙。
影片并没有过度强调他们对性的渴望,也并没有避而不谈,而是力度恰到好处。
因为事实就是17岁的人会对性产生好奇心,但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将性视为洪水猛兽。
将“性”妖魔化,完全没有必要;将青春片拍得过于淫秽,也过犹不及。
学校里一直流传着关于梅芙的谣言:她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时候10分钟给12个男的口了,她同时和四个男的做爱,给五块钱她就会帮你撸……直到第5集才揭晓谜底,梅芙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随便,一切都是谣言。
梅芙知道谣言会对一个人造成怎样的打击,所以当有人宣称要公开鲁比的裸照时,梅芙不希望看到鲁比经历相同的遭遇。
即便鲁比对她很刻薄,她也愿意帮助她找出要公开她的裸照的人。
尤其是第5集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说“这是我的*道”,很有默契地保护了鲁比。
然而第8集剧情再次反转,鲁比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中伤梅芙。
这太真实了,因为现实中就是这样,有的人你帮了他后他会记在心里,而有的人永远不会心存感激。
埃里克和父亲的关系也让人印象深刻。
埃里克喜欢打扮成女生的样子。
他以为父亲不理解他,恰恰相反,父亲是最理解他的。
尤其是当他穿女装被恐同人士殴打以后,是父亲鼓励他,给了他坚持自我的勇气:你要想继续这样生活,你就得坚强起来。
第二天母亲说“我总是跟你说那辆自行车很危险”,显然父亲并没有把这一切告诉妻子,只是说埃里克骑自行车摔伤了。
父亲并不是不支持儿子,他只是不希望看到儿子受到伤害。
当埃里克决定身穿女装去参加舞会的时候,父亲说他不希望儿子受伤。
埃里克却说:无论如何我都会受伤,还不如做自己。
于是父亲尊重他的决定:或许我从我勇敢的儿子身上学到了什么。
这样的父亲真的很友好,他并没有坚信自己是对的,并没有用父母的身份逼迫儿子无条件服从他。
他知道他也并不是全都是对的,有的时候也应该倾听儿子的想法。
如果全天下父母都能这样想,如果每个孩子的想法都会被父母倾听,谁还想去叛逆呢?
亚当是校霸一样的存在,经常欺负埃里克。
原来,他是校长的儿子,他的父亲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他偏偏就是没有学习的天赋。
父亲对他很严厉,他在家里很受气,所以就用欺负同学来宣泄心中的苦闷。
当然,这并不是在洗白亚当,毕竟校园霸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很有必要去了解施害者的内心,我们只有知道了他霸凌他人的原因所在,才能帮助他改过自新。
亚当用欺负埃里克的方式释放压力,除此之外,他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隐藏自己真实的一面。
早在第1集开头就有所暗示,他在和艾米做爱的时候心不在焉,索然无味。
这正是在暗示他对女生不敢兴趣。
当他严正警告埃里克不要把他是同性恋的事情说出去后,在课堂上他却情不自禁地慢慢靠近埃里克,这一细节更是细腻无比。
他的父亲对他过于严厉,他是一个很缺爱的人,所以他时时刻刻表现得像个混蛋,来掩盖他脆弱的内心。
再加上他长期欺负埃里克,所以他不好意思面对埃里克。
但是这次当他再次将凶狠的一面展示给埃里克后,他却发现他无法违背自己内心。
于是他不再违背它,而是遵循它、接受它。
后来埃里克骑自行车去找亚当,然而亚当即将被父亲送去就读军校。
亚当的眼神爱恨交加,有埃里克来找他的欣喜,有不愿离开的失落,更多的是不舍和遗憾。
第1集先展现出亚当刻薄、强硬的一面,给观众一个负面的第一印象,之后再像切洋葱一般一层层剥开他的外壳,露出他的内心,你才发现表面上凶神恶煞的他其实也是一个可怜人。
也许他想过出柜,也许他想正大光明地谈一场恋爱,但是他一想到严厉的父亲,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至少,还有埃里克理解他,包容他,因为他们是一类人。
LGBT人士在这部剧中大量存在,比如安瓦,比如杰克逊的两个母亲,比如从小学就认识的露西和谭雅……正如安瓦所说:正如安瓦所说:恐同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早过时了。
(讽刺的是,亚当骂埃里克“基佬”,其实他自己就是同性恋)至少他们还有恐同人士,而有的国家连恐同人士都没有,因为他们根本不承认同性恋的存在。
连同性恋都没有,又怎么会恐同呢?
《*爱自修室》是一部很包容的剧,在这部剧里你能看到各种性向的人,也许他们公开了自己的性向,也许他们还没做好准备,但至少他们承认有LGBT人士的存在,不会否认他们的存在,更不会说这是一种病。
就像他们敢于正视性,敢于谈论性,而不会将它视为洪水猛兽,视为肮脏、龌龊的东西。
中国有多少父母会像珍那样,从小就告诉儿子性是什么?
又有多少父母会像埃里克的父亲那样,支持他做真实的自己?
别的不说,光是是杰克逊号召全校同学集合,当众向梅芙表白这种事,就不可能在中国的中学发生,就算发生了也会受到学校、老师的批评。
但杰克逊和梅芙并没有被批评,恰恰相反,他们做了一件注定终身难忘的事,也得到了全校学生的支持。
即便是最不平易近人的校长,也在现场目睹了表白仪式的进行,没有阻止,更没有处罚他们。
因为他当年也做过学生,他当年也喜欢过同学,他知道17岁的学生能够策划一场表白仪式需要莫大的勇气。
你可以不帮忙,但至少不要去破坏他们情窦初开的青春。
同性支线优秀
well..well well
开始看能给四星,看完之后觉得也就那样吧
后半部分越来越变成纯青少年肥皂剧了……education的方面反而少了……男主的心理疏导其实也很弱…只能说太理想化了 感觉9.1分真的太高了 很多地方就像套了模版般 不管是剧情还是意识…但是男主说到im not normal那句戳到我了 青春期少男少女可能都这样想自己吧 这点蛮真实的 全剧最喜欢的角色是那个最后投靠女主的amy 笨蛋担当 可爱 心肠好 而且身材爆好
Otis 你应该多跟你爸谈谈,我认真的
论青春期破事老三样如何调制高分迷魂汤🤪…………boring
大家对奶飞的吹捧就像早年对wowow的吹捧
结局真的令人讨厌and强行续 总是一黑一白强行正确让人讨厌 不像sex education 像politics education
这种会给不同生活的人 一种错觉 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这么闲或者retarded 还有如果家里那么有钱的话 就会矫正那两个光鲜亮丽的大板牙了 最好玩的是那个comic girl
did i hear Morrissey?
浪费时间
???就因为有性教育三个字 又是欧美 又是网飞的 这种带有浓浓日式鸡汤味的剧也能算好看了吗 不过也足见国内影视作品多么性压抑了
这是我见过开头最直奔主题的剧了。。。
虽然尺度大,肉体美,但本质还是一些很三观正的正能量说教体系产物。看到第五集的“IT'S MY VIRGINA", 还是会有一点感动的。
挺一般的性喜剧,评分太虚高了。
四星……半?一开头真的很棒,我们总说要关爱未成年人,但对于性这个人生无可回避的话题,我们社会提供给青少年的永远是若无其事、严令禁止和一片空白。看着otis和有着奇奇怪怪问题的同学进行的严肃对话,忍不住就让人反思这明明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提供给他们的帮助和指点,而我们对此还讳莫如深。但是本剧后半程下降得很快,很快沦为了很一般的校园轻喜剧。说到这,这部剧不是有点错位吗……在网飞页面上是分级到TV-MA(成年观众,16岁以下不宜观看),但是深度和故事都保持在青少年作品级别上,反响真的会好吗。
没有期望中那么好,内核倒是非常小清新校园剧。男女主的感情线看得我有些疲惫,好喜欢Eric!赶紧和Adam甜甜蜜蜜吧!!老妈和水管工那条线我也好喜欢!还有艾梅、Lily 真的太可爱了。(话说本剧那段that's my vagina 确实蛮燃的,但细思又觉得转折生硬…)中规中矩吧,应该会继续看第二季
一般
不至于吧,噱头挺足,剧情和设定也就一般。现在的豆瓣怎么了?
根本就没多少性教育嘛。。就是青少年屎尿屁生活史,编剧真的是非常俗套,非得把男主角强行拆开,强行有机会在一起的时候又错开,辣鸡!ps:这剧黑白配真的是五五开整齐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