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本来准备看《武侠》的,结果被拉去看了《夺命心跳》。
是一次意外。
很坦白地说,对于国内的恐怖片,我从来没有抱过任何期待。
没法期待。
恐怖从来都不止是技巧。
它是一种复杂的非理性的体验,它内在地要求对于一切阴暗的、丑陋的加以直面和审视,对一切神秘的、尚不可知的加以尊重和承认。
因为它是电影,它要努力去吓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成千上万人,所以它必须要在这非理性里深入进去,触及到更深层次,以期与更多人达到一种审美心理上的共鸣。
换句话说,恐怖或许要比其他电影类型更依赖于文化上的接口。
但接口在哪里?
曾经是有的。
比如我们有《聊斋志异》。
但在合则用,不合则“保护”的方针指导下,这些传统文化里的妖精狐鬼一路,已经被“保护”进了历史的博物馆,贴上诸如“优美”“不朽”的等等好听的标签制成标本,它好像还活着,但却不被允许继续发展,所以它活跟死也没有什么两样。
曾经是有的。
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就知道。
他们从他们恐怖片里提炼出来的那些经典的意象:深院古宅、密林枯井、长发遮面的白衣女鬼……有哪样不是从我们这里扒过去的?
可我们自己呢?
林已经被伐了,井已经被填了,深院古宅已经被强拆了,有幸被保存下来的几座是要我们掏钱才能看到的,已经离开我们的生活很远了。
至于女鬼,新社会不是已经把她们都变成人了么?
曾经还是有的。
即使在最主流的儒家文化里,一样不缺乏取材的对象。
无论日韩恐怖片,都有大量讲述当传统伦理道德被违背、被践踏之后所带来的恶果的故事,一样能令人不寒而栗。
但在当下,儒家文化又是什么东西?
是组织几百个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给母亲洗脚吗?
当这个社会已经扭曲到“唱 红歌”要比死老妈更重要,那么“儒家文化”四个字,不提也罢。
接口在哪里?
《夺命心跳》这部电影最得我好感的,不是它有多好——事实上它并不够好。
但这种“不够好”,在目前国产恐怖片的水准线上,却已经可以大模大样地算是合格了。
或许这才是真恐怖吧——而是它有意识地、很努力地想寻找一个接口。
——它想为这个恐怖故事建立一个尽可能可信的“科学体系”。
用这个“体系”,把“离奇”妥帖地包起来,把“恐怖”衬好、衬实,让它变得更可信。
这个路子是对的。
当非理性越是变得“煞有介事”,变得可信,恐怖越可以被放大很多很多倍。
而且,它让电影脱离了一点单纯依靠诸如异物突然入画、音效一惊一乍的廉价趣味,而变得有了些些独特的气质。
可惜,不够好。
我相信导演一定很得意于那个结尾。
很多人做梦都在想复制《第六感》式的成功。
(的确,相对于国内大部分恐怖片令人泄气的结局,我想《夺命心跳》的结尾反转应该能打到不少观众。
)可在我看来,《第六感》的真正的难度,反倒不在结尾的那个“奇”,偏偏正在于揭底之前90分钟一点一点铺陈下来,让你不知不觉沉溺于其中的那个“正”!
《夺命心跳》在布局、在剧情设置上都花了心思,缺憾是始终只停留在“故事”的层面上,而达不到将恐怖的效果无声无息地化入肌理,一点一滴,逐渐渗透累积的程度……恐怖始终是来自于细节的,导演努力想要建立的那个“科学体系”,靠演员嘴说的多了,观众切实能见的少了,更主要的,是这个“体系”与电影的整体影像风格还是缺乏关联,依旧“体系”归“体系”,惊吓归惊吓,双方各自为战,没有能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的整体。
这使得当电影进行到结尾时,距离导演所期望的那个效果,终究还是要差了一层。
说到底,还是接口的问题。
《夺命心跳》想接的是科学,想借科学的力来让你相信,然后,恐怖。
可惜的是它做不到尽。
(而我看过的其他国产恐怖片只有做得更糟。
)它的所有的惊悚效果,都依赖于类舞台化的手段:黑夜、阴影、音乐、奇异的色彩和构图……而一旦真进入到生活的戏,真进入到阳光下面,进入到真实的那部分,它就被和上述的那些东西分割开来了,它就现了形,就接不上气。
这是国产恐怖片的通病。
可以说,在现在国产片的所有类型里,恐怖片是最假的,最可怜的,最没有地气的。
它找不到它的接口在哪里。
西,我们连人家的皮毛都没有得到;中,六十年来,几千年所种下的文化的根都几乎要被掘断了。
我们的恐怖片总是很“薄”,漂浮着,靠拾人家的唾余混日子。
恐怖在电影里缺少一种渐进、渐厚、渐深的层次感,其效果多数只停留在一个很浅的表层上,依靠粗暴甚至低劣的手段做简单的重复。
向上,它没有升华的空间;向下,它没有挖掘的余地。
它基本没有共鸣,和我们的文化不发生质的联系。
再多说一句。
中国的文化是讲阴阳的。
恐怖片,大致可以算是阴的一面。
而阳的一面,眼下则要属到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旋律”电影了。
我一直都认为,“主旋律”电影从来都不是拍得不好看,而是它在人民普遍乐生恶死、追求权利和幸福的年代里,反潮流地强制推行一种宗教式的、抛弃自我的、殉道的价值观。
这种“反人民”的精神内核,才是“主旋律”电影真正被观众抛弃的原因。
而从这一阴一阳里,中国文化的现状如何,也大致可以窥见到了。
由此写了《夺命心跳》。
这是提前看片之后的一个“作业”,关于观影的感受还是放在最后写了;先说说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本身还算“过得去”,虽然之前有“抄袭”的传闻(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54763/);但从故事本身来论,放在国内来看,还不算太简单得不用拍脑袋去想想就知道结果的那种。
从片子本身反映的故事来看,林熙蕾移植了安雅的心脏,于是携带了她的记忆;而安雅的男友黄维德想知道女友为何自杀,不断逼问林熙蕾;深爱林熙蕾并为她移植心脏的梁家辉医生为了和林熙蕾厮守,在知道自己身患脑癌的情况下,制造了黄维德垂死的现场,并把自己的心脏移植到黄维德体内,实现了“借尸还魂”。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和过去的“灵异片”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过去是灵魂附体,现在是心脏移植,只是看上去更“科学”了一些。
只是观影之后,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被移植心脏的人,是安雅;而贡献心脏的人,是林熙蕾。
安雅的男友是梁家辉医生,他为安雅移植了心脏,却未曾想安雅却从一开始就拥有了林熙蕾的记忆,在镜子中看到真实的自己却不敢相认;她根据林熙蕾的记忆去了黄维德那里,那是林熙蕾生前居住过的地方。
最后在黄维德家里发现的照片,背面写着2008年8月8日,正面是林熙蕾的照片,而认为自己是林熙蕾的安雅却不敢接受这一切,最终她被黄维德投入井中,而这一幕却被一直跟踪的梁家辉发现并拍照。
梁家辉为了能够和安雅厮守,利用这个机会将黄维德深度麻醉,并完成了心脏移植。
所以片中最后看到的黄维德,已经是梁家辉医生的转世。
当然,如果这个剧本进一步改进,还可以是这样:这个片子中,真正一直活着的,是安雅和黄维德。
梁家辉和林熙蕾都是他们虚构出的前世幻象。
给这两个人做手术的,是片中出现的另一个医生。
手术很成功,只是分别带上了前世的记忆;坠崖事件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而患脑癌去世的梁家辉医生也故去有十几年了。
只是这段心脏移植的过程中,安雅和黄维德不断在回忆前事,渐渐把十几年前的坠崖和随后的心脏移植关联起来;而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整个故事拨云见日,而他们也不再有梦魇。
从剧本来看,我认为如果按照这个改进的剧本来拍,可以很像《神探》这部作品;当然如果在拍摄手法上借鉴《记忆碎片》,更可以成为国内的经典之作。
只是从导演张琦过往的执导经历来看,这只是我的一种幻想罢了。
这部片子的四个主角,非港即台;故事写在西安,也可以看作是西安的宣传片:四四方方的城市,黄土吹地的气息。
只是我觉得,林熙蕾还是回去继续拍银河的片子吧,Kelly还没到那么需要靠到内地圈钱养活自己的地步。
最后想说一下观影的感受,组织有一些混乱:我12点45到的影院,12点50联系负责人,告知随后会有通知;于是等到13点15,只看到《重庆晚报》的观影团,既没有豆瓣的提示,也没有相关的说明;再打电话时,居然是已关机!
还好随后看到有另一拨人聚拢在一起,凑过去才确认到是豆瓣活动。
希望下次组织的时候,能够组织得更明白一些,免得早到的人在傻等。
影片的笑点除了“兽医”的戏份外,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林嫣崩溃的时候,看着美女的脸,慢慢变形、哇哇大哭,一不注意就笑场了。
另一个是林嫣自杀未遂醒来,看到蒋牧表白被拒,又差点痛失所爱,醒来还瞬间转成另一人格,这不成心让人崩溃吗。。。
一不注意就笑场了。
看完才知道,丫的哪是崩溃啊,那是狂喜啊,他心里一定在呐喊着:我成功了,我成功了,OHYEAH。
于是,他迅速采集血液,迅速实施阴谋,迅速自杀,迅速复活,整个干净利落,让人感叹,不愧是用刀的,快狠准,太绝了。
当然,作为惊悚片不合格的本片在悬疑部分还算不错,至少像我这样懒于动脑的低智商人才,很顺利的被唬住了。
至于惊悚部分,倒是梦里的白衣红巾。。。
诡异啊诡异。
看完这部片子,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其实林嫣真正的是安雅,而江北燕其实才是林熙蕾这个事实而之前的精神错乱是因为器官移植带来了心脏记忆这部分就不多说了我要说的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试验品梁家辉饰演的蒋牧,开始就是简单的想救自己的爱人:林嫣才去杀江一燕的救了之后等着脑癌,自己死亡大家记不记得(不记得的再去看一下当时的镜头)当林嫣(林熙蕾的脸,还没清醒的)在车里面发现蒋牧是X之后蒋牧跟她表白了,但是林嫣不接受,然后蒋牧在车旁边对着林嫣说了这么几句话1,我只是没有算到心脏记忆2,没有算到马本科所以之前蒋牧并不是安排好的,也灭有安排林嫣当试验品这才是为什么他极力反对她见马本科,就是怕自己的爱人变成了江一燕大家都知道蒋牧的同事就是那个猴子实验室的医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器官移植不一定会产生记忆,但是注射了器官捐献者的血的话就一定了我们都只注意了后面这句,但是忽略了前面这句器官移植不一定会产生记忆,不一定,不是说不注射血就绝对没有记忆所以林嫣就是这个小概率事件的证实,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没有林嫣做手术的时候注射了江一燕的血这样的镜头而蒋牧看到自己的爱人林嫣不接受自己,同时受到林嫣一些列表现在他在医院打了马本科一拳之后,手上有了马本科的血他没有及时擦去,做什么没有交代我猜测就是这个时候他拿去和自己的血做了匹配,发现他和马本科是可以互相移植的这个时候才确定了借马本科复活的想法而猴子医生知道的事(器官移植不一定会产生记忆,但是注射了器官捐献者的血的话就一定了)他肯定也知道,所以后来镜头给出了蒋牧手抽血的针头也就是说他让马本科心脏衰竭,然后抽自己的血,注射到马本科体内,移植心脏,心脏记忆,然后复活最后站在城墙上应该是预示成功了(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没有成功)
林熙蕾是江北燕 安雅是林嫣 梁家辉只想延续自己生命杀了江北燕做实验 本科喜欢江北燕 大部分时间的林嫣长着江北雁的脸 偶尔镜子里的才是真的自己 !!!
(移植心脏使本身被覆盖)林嫣把渐渐变成的当做了自己 谁知本科包里有着江北燕(林熙蕾)(也就是大部分时间的林嫣)以前的照片 药家鑫的新闻正好提示了时间!
七月一号的西安,高温橙色预警。
我和损友手握两张不久就要过期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我们相视一对后就毅然决然的放弃了party片,我们要看冷一点的电影,夺命心跳就成了不二的选择其实和大家所想的一样,这部国产恐怖悬疑惊悚心理的一系列时髦噱头堆加起来的电影又是在河蟹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中间夹杂的数次集体笑场更加证明了我国影迷正逐步掌握看此类国产大片的攻略学会自娱自乐。
我和损友边看边展开严肃的讨论,就电影中明显加入的一些逗人乐的包袱彼此交换了意见;后面的一对情侣在电影刚开始十分钟左右就猜到了以后将近一个小时的主旋律走向 ;还有的群众不断地在电影主色调红色上不断积极发问;左前方的妹子总是在最尿点的地方发出一声高素质高质量的叫声然后配合地倒在男友的怀中;电影中的大bug不停地挑战大家的忍耐极限;投资方也没闲着,不停滴在曲江附近逛荡,把曲江集团最近几期楼盘做了全方位的展示,让人惊呼房地产广告的大手笔;导演才是王者,不声不响的瞎折腾了90分钟,直到他名字出现最后的演员表才揭示真相,原来他只是玩票导演,其实他是一个纯演员,为以后观众问候家人时提供了绝佳借口。
总而言之,电影进行的过程中,无一观众临时退场,本来就1/5的场子还是那么如开场一样。
每个参与到这部电影的人都慢慢找到了对这部电影自娱自乐的好方法,不得不说中国观影群众在多年国产影片的洗礼后,级数已经越来越高。
当导演孤注一掷把所有拉屎的劲儿都憋在最后五分钟准备来个华丽的结束时,还是由于功力不足,现场发出疑惑的询问声,打断了原本秩序井然的嗑瓜子嚼爆米花,实在很美中不足。
电影结束后,我说:西安真在电影中挺漂亮的,但是撒时候打车那么好打了损友答:万达的空调真好,早知道不穿短裤了,对了,电影叫撒名?
看来,我们玩的都很开心。
出去有个美铝抱怨:什么电影太无聊了!
我和损友相视一笑,开来有人认真了,我们决定装逼的装着我们真的认真看电影了,回头答:就是,太TMD的无聊了!
古人云:红配绿赛狗屁。
如果这是对片子色调的评价,是的。
吐槽点无数。
和另一影城的经理一起看片子,片子开始不久他喊道“太恐怖啦”之后鼓掌,之后开始玩手机。
真的很失败,这次记住曲江影视和一个叫张琦的导演。
太恶心了。
别的不说,说片子。
有点渡边淳一《白色猎人》+东野圭吾《变身》的意思。
可是改编的很是个差劲,漏洞很多。
西安城市面貌拍的很多,变相恶心人的旅游宣传片么?
一路除了出租车剩下都是现代,还是没有ABS刹车的现代。
女主的脸被拍的很长,不是很适应。
男二的名字叫“马本科”,哎哟喂……最后的最后,我就对这种一天到晚不上班闲着没事玩找别人游戏的人……把钱扔到地上都别看。
介于之前某人向我推荐此片,说的云里雾里,最后经本人亲自鉴定后发现他其实没看懂,而且片中吐槽点也蛮多,于是⋯⋯我理解的故事的顺序应该是这样:首先介绍4个主要角色梁家辉扮演的医生蒋牧,精通心脏手术,查出自己患有脑癌,然后在1年多前认识了需要心脏移植的林嫣。
而林熙蕾扮演的陶艺师林嫣则是一名漂亮而又孤独的单身女性,因为心脏手术结识了梁家辉。
江北燕是一名音乐老师,和一个富二代搞对象,患有噪音晕厥症。
马本科就是那个富二代,怀疑自己女友出轨提前回国跟踪。
蒋牧应该很早就知道心脏移植携带记忆的事情,有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美国医学家就在研究此类话题。
但他所要的并非是让自己记忆寄生在别人身体这么简单,他是要完整的夺得寄主的身体,所以他需要确保此类手术用于自己身上之前要万无一失。
影片中还有一位神经兮兮的医生十分关键,他不仅起到了解谜的作用,还从侧面反应其实蒋牧应该也进行过动物实验,所以他才得出结论——心脏移植加传输血液可以达到控制寄主的目的。
而他如今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人体实验。
林嫣这个时候的出现给了蒋牧实验的机会,我考虑之所以选择林嫣主要是因为她背景简单。
影片中的细节告诉我们林嫣是一个缺少社交活动以及亲属朋友的“宅女”,更容易蒋牧接近。
之后江北燕的出现解决了心脏的问题。
蒋牧应该是先从医院了解到了江北燕的特殊病例,然后通过一些渠道获取血液以及DNA样本进行化验得到了林嫣与江北燕可以进行心脏移植的结论。
之后就是蒋牧千方百计的接触江北燕并获取信任,得知江北燕在外国有男朋友趁虚而入,再适时的给江北燕精神压力逼其和男友分手,这样就有了江北燕自杀的合理性。
最后下手通过特定频率的噪音致她于死地并制造自杀假象。
而江北燕的男友马本科我认为也是在蒋牧计划之内,证据则是他开车带林嫣刻意路过江北燕的房子。
而正是马本科的加速刺激让实验效果显著,林嫣正逐渐向着江北燕转变。
而最后蒋牧杀死马本科则一举两得,即毁灭了知情人,又获得了一个完美的寄主。
所以故事的真相就是——蒋牧想通过心脏移植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在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开始了最终的人体实验。
他选择的对象则是林嫣和江北燕,他分别与两人拉近关系并获得信任,最后杀死江北燕,并成功为林嫣心脏移植。
而实验证明通过移植心脏和输入血液的确能够转移记忆,于是他就杀死了马本科并实施对自己的心脏移植。
然而影片最终林嫣并没有变成江北燕,在最后一刻她重新找回了自我,所以这也成了影片最后的一个亮点——开放式结局。
蒋牧最终能否在马本科身体上复活?
谁也不知道。
吐槽结论:1·宅女风险大,多交朋友吧2·相比之下,外科手术医生比富二代更容易获得女孩的芳心3·中国的下水道问题很大4·这是中国影史上少数几部坏人有可能活到最后的电影5·据说之前曾为蒋牧设计一个经常摸脖子的习惯动作,最后在马本科的镜头中他再次把手出,然后影片结束,留一个类似盗梦空间的悬念,但好像不能过审⋯⋯
稍有剧透,慎入。
看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这其实应该是喜剧片或者说是搞笑科幻片还比较贴切。
故事构想还是不错。
女主角林嫣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不断做着被淹死的恶梦。
后来才发现那是心脏带有捐赠者江北燕的记忆,为了不被那些记忆侵占身体,林嫣一步步发掘江北燕的死因,其中的曲折就不剧透了。
就结局来说,导演可能是想来一个大转折,但这种设定已经被太多国外的优秀惊悚电影用滥了,所以看到最后,也没什么惊奇的地方,反而觉得早就料到了会是这个结局。
电影的气氛也是惊悚片惯用的,用音效和昏暗的光线渲染气氛,突然冒出来的“鬼”等等,不过我都没被吓到,因为早有心理准备。
剧情太过平铺直叙,没有紧张感,对白也无力,甚至有点搞笑。
一直有个爱好就是在看惊悚片或者喜剧片的时候找笑点,可能是为了不让自己那么害怕。
不过今天观影的时候,笑点不是勉强挖出来的,真的是忍不住。
主要是在一位专门研究心脏记忆的医生出场时笑场,实在是演得娘的过了头,让人不得不笑。
还有个地方,是林嫣打开电视,里面正在播药家鑫的新闻,又是一阵狂笑。
我一个人这样也就不说了,全场爆笑的情况不下7、8次,也说明了这部电影的搞笑功力确实不俗。
不过最后还是谢谢豆娘和UME娘让我看了场轻松搞笑的惊悚片。
在看到强大的明星阵容,一向比较爱这种“老演员”梁家辉的越来精湛的演技,还有大爱林美女的气质,再加上预告片的确又吓到。
所以4、5年没看恐怖片的孩子决定拉着弟弟去看(以前被咒怨吓到就不看了)我不得不称赞音像老师配的的确不错,演技也还ok。
就是剧情有点不伦不类,参杂了太多的,譬如喜剧,悬疑,侦探等元素,觉得都加在里面就都不够味了。
结局有些烂,模仿的手法太大了,以前有部港片是说换肾的,结局差不多,最后也是坏女人把肾留给那个女主,并挖走女主的肾,让其不得不用坏女的肾活下去总之,国产片米有港片好看,更是没有欧美片好看,近几年没什么好看的片子,唯一觉得进影院看的最值就是姜文的让子弹飞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3.5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3.5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