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文字更为细腻,然而影像的魅力是独特的。
当第一遍看完这部电影,我便疯狂地寻找原著,找不到免费的电子版,便立即下单买了纸质原著。
原著很快就看完了,又去看了遍电影,发现还是电影更吸引我。
对着书看,便更能懂得电影想表达的东西。
安藤樱是天生的演员,她与寺子已融为一体,她就是寺子,她身上具有寺子的特性——朦胧柔软的美。
寺子就像原著和电影中冬日的大海,清冷洁净中富含着能量,热情也好,桀骜不驯也罢,只是被柔软的外表掩住,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节制。
喜欢原著和电影中,寺子与情人岩永(井浦新 饰)的相处方式,彼此克制,彼此享受寂寞,这种相处方式始终以一种安然的表象进行着,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是我喜欢的。
也正是这样,他们才能长久相守在一起。
寺子又是单纯热烈的,她是真心喜欢岩永,没有杂念,没有软弱时抓住的依靠,只是真心地喜欢。
结尾,跨过了艰难,他们并肩站在一起看烟火,寺子确定自己想跟这个人长久地待在一起,还是因为最初的那份喜欢。
看到这儿我内心不禁升起一股暖意,从始至终,这份单纯热烈都没有变过啊。
安藤樱慵懒地在床上翻身,懒散地坐在床头、走在街上,小猫一般的眼神,纯净,柔软,安静,略带一点迷茫,配上自然随性的衣服和干净文艺的摄影风格,生活化的味道很浓,浓得能闻到寺子哈欠的气息。
这种生活化味道令我们感到熟悉,感到安全,也更容易接受电影的叙述。
特别是几次寺子走进房间,走到床边,脱下裙子爬上床,亦或是爬上床再脱掉裙子,长镜头给了特写,那缓慢而粘滞的动作自然而富有魅力,简直是寺子性格的美丽写照。
也可表现出其内心的挣扎和阴影。
前几次脱裙子的动作干脆利落,后来一次却显得颇为挣扎,那是在中午从旅馆回来后。
那时寺子陷入感情的挣扎和困惑,以及自我的虚无中。
还有一个镜头,寺子穿着内衣内裤在阳台晒衣服,慵懒的身姿极美,仿佛能闻到睡眼惺忪的女孩子呼吸的气息。
那种如猫一般的气质是安藤樱独特的魅力之处。
寺子与诗织(谷村美月 饰)的羁绊也是我喜欢并且深深理解之处。
女孩间的感情有时不能仅仅用友谊来说明,它比友谊更深入,但又不是同性之爱,这种微妙暂时只能说是羁绊。
寺子对诗织是依恋的,她既像玩伴、同道之友又像母亲,她对诗织是熟悉的,她对岩永可能没那么熟悉,如果说诗织是她熟悉的家乡,那么岩永则是她开拓的疆土,岩永带给她新的体验和感受。
所以失去诗织,寺子犹如失去家乡那般深深悲伤,这悲伤埋在心里,偶有哭泣,也让她更加迷茫。
而岩永呢,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也是一个普通的世间人,寺子明白,我们更加明白。
像女人油亮的长发随意铺散在床上,这是一条河在夜晚应有的美丽姿态。
岸边街灯点点,犹如珍珠发饰零星镶嵌。
独自撑一支竹篙,缓缓从一处黑暗渡向另一处黑暗,把珍珠碾碎,让它们分身成更多摇晃的碎片。
梳子一样在河水表面理出缝隙,所过之处缝隙旋即紧紧粘合。
与光明不停歇地擦身而过,从一处虚无挺进另一处虚无,怀揣某种厌世的消极情绪。
这就是我感受到的生活。
小格局的《白河夜船》用生物标本状的横切面向我们展示了几个人物的精神状态,也顺势插入了怀有相似情绪的观者内心。
放置于当今电影生态中考量,《白河夜船》这部影片有着格格不入的调性。
上世纪几十年间,随着电视的普及,在挤占电影生存空间的同时,肥皂剧和各种电视节目也逐渐牢牢把控住生活化叙事话语。
家长里短,恩怨情仇,电视成为家庭聚合的工具,又因剧集一般无严格时间与篇幅限制,可以用数集、数十集甚至上百集的体量来呈现生活中种种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具体事件。
主流商业电影逐渐移位到“奇观化”的表达方式和主题内容上来,除了讲究强烈、紧凑的叙事冲突,还一般采用“去生活化”——即远离普通大众生活的题材进行刻画。
人们在电影中逃避自己的生活,焦虑、悲伤甚至情欲得到一定的释放与满足。
与此同时,欧洲艺术电影的美学传统也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创作者及其影片质感,《白河夜船》就是着眼在三个主要人物的内心境况与生活碎片,“生活流”般截取某一时间段给观者欣赏。
这里没有完整的故事,有着不太明确的过去背景,也有着无法预知结果的开放性结局。
写实主义手法下,是对当下城市人群生存现状的呼应和某种症候性阐释。
被其情感和内心氛围打动的观众会觉得细腻和真实,而期待视域聚焦于强烈情节冲突的观众,也自然会觉得沉闷或不知所云。
因为影片注重情感和内心层面的探讨,所以选择的叙事空间皆可看做是内心空间的外部化呈现。
影片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停留在诸如卧室、酒店房间这样并不宽敞的空间中,房间多以白色为主色,传达出日本和北欧的极简主义装饰风格。
降饱和的整体色调和大量纯色块的运用,除了营造出日本电影独有的清新文艺感,也与人物内心的空虚、矛盾相互映照。
在这样的有限空间中,影片总是出现1、2、2的人物组合形式,或是寺子(安藤樱饰)独处其中,或是寺子与诗织(谷村美月饰)相伴,再或是寺子与岩永(井浦新饰)相互依偎。
独处时寺子喜欢用睡觉的方式打发时间,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与现实的无力感对抗,或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为妥协,具体原因和心理动机会在下文中再做分析论述。
寺子与诗织相处的空间仅限于卧室,二人的角色分工往往是寺子作为倾听者,诗织为倾诉者。
诗织在不断讲述自己内心的感悟、痛苦,分享她工作中遇到的人们是多么需要慰藉,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人大都痛苦、压抑和麻木,情绪找不到合适的出口。
岩永与寺子相处时的空间也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排他性,若二人在封闭空间如酒店房间中就有情欲在发酵,很少看到二人交谈,大都呈现缠绵的两性互动。
所谓的“排他性”主要体现在二人的交谈空间内,这样的空间一般是缺少他人参与的公共场合,如夜晚桥上的会面,大光圈背景虚化只突出两人停靠和行走;没有其他人在场的地下停车场;冬日里空旷寒冷的海滩;餐厅带有旋转圆桌的包房等。
含蓄的情感在这些场域中包裹流动,因空间的拢聚而越发浓重。
电影中有三次情感表达的尝试,但表达出的情感再次回流,形成更加强烈的悲伤和无力感。
第一次是寺子与岩永在地下停车场一番谈话后,寺子在大街上狂奔起来。
黑暗的夜在霓虹灯和路边招牌的照射阻挡下形成上下两个层次,寺子在人群中穿行显得如此渺小,溃散出的情感被这种社会的网膜聚集起来,观者与寺子一起,得到的不是宣泄的痛快,而是繁复世界中无人可以倾诉表达的失落。
第二次所谓的情感表达发生在冬日的海滩边,寺子脱掉鞋子,二人走走停停,说着当下自己的处境,最后在寒冷的海风中相互依偎着。
这场戏没有强烈的戏剧动作,情感的爆发代以含蓄的相拥。
隐忍的情感在苍白的天海相接下看不到尽头,这段有悖于道德的情感,再次令人窒息和看不到任何希望。
最后一次发生在影片结尾处,寺子与岩永抬头观赏天空中的烟花。
美丽的烟火转瞬即逝,二人也只能在夜晚用这种极致美学寻求内心情感失落和道德困境的慰藉,毕竟樱花一般灿烂绽放又迅速凋零是日本传统遵循与信奉的生命哲学观。
《白河夜船》的英文名字是Asleep,睡觉这一行为在这部影片中并非只是单纯的人物动作,而是有着深刻的寓意指涉。
诗织生前有着奇怪的职业:陪他人睡觉。
影片中并未明确指出这一职业伴随着性服务,单纯从陪他人睡觉这一行为和诗织自己的解释来看,这种职业的实际作用类似于心理医生或心理治疗师。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给人空前的机会和财富,也让人背负了沉重的压力。
内心积郁各种情绪和压力的人难以入眠或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睡眠。
诗织作为一个“心理医生”,负责倾听他人的苦恼,并通过“对方醒来时给他人倒一杯水”这样的持续陪伴,帮助他人得到内心的缓适。
除了自身无法再得到充足睡眠外,也吸收了他人太多的负面情绪,或许这也解释了诗织为何自杀。
而诗织之所以能够和寺子成为特别的好友,也可能出于寺子是愿意倾听诗织的人,诗织在她身上得到了自己的缓解和补偿。
在诗织死后,寺子也越来越沉浸在与岩永的感情中。
岩永是个已婚男人,妻子是植物人常年卧床需要岩永的照顾。
岩永无法在妻子身上得到正常感情的陪伴、交谈和有效互动,而又出于道德与责任无法割舍妻子,他陷入了这种道德困境中无法自拔。
在与寺子的交流中,他有意或无意传递着自己的疲劳、无奈和痛苦。
这时寺子的身份微妙地发生了变化,她与诗织成为了同构的人,区别是她只需要陪岩永一个人睡觉,照顾他的感受和情绪,而诗织则需要陪很多人睡觉。
那么面对岩永不断传来的负面情绪和道德愧疚,寺子能怎么做呢?
睡觉。
寺子整日消磨时间的方式就是睡觉,这也是她自我治疗的途径。
某种意义上来看,岩永是自私的,而寺子是伟大的。
影片在主叙事中使用有诗织出现的插叙和寺子的画外音对位来结构,在主叙事、插叙和寺子的主观诉说中,现实、过去和梦境的边界渐趋模糊。
这也是用虚无来抵抗虚无的无奈之举吧。
毕竟我们在夜河中前行,都是正在摇晃的渺小碎片罢了。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共账号:眼之愉阅
看这样代入感太强的电影有时是件很残忍的事。
出国前跟即将踏上归途的朋友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为什么要回来?
学了那么久,终于可以在向往的环境里用一用。
不行,太寂寞。
三年都熬过来,现在才觉得寂寞?
实习的时候,一个人住,每天晚上回到屋里,都在担心,如果我就这么死掉了,是不是要等到尸体有味道的时候才被人发现。
后来还是步了友人后尘,去了以雪山闻名的国度。
因为太忙碌,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停下来留意风景的时间,罕有的休息日也是在睡觉,怎么都睡不醒,倒下就失去意识,十几个小时,连梦都不会做一个。
有一次醒来的时候,大约是下午五点多,夕阳映在屋子里。
拿出冷掉的硬面包来啃,站在狭小的窗口向外望。
真美啊,新雪覆盖了整个山谷,对面白茫茫的坡地上,一层层漂亮的大房子亮起灯火,山顶上连绵的墨绿松林浮着淡青的雾气,快要坠进山背后的半轮昏黄的太阳,将天际线染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紫色。
我抬头看着深蓝通透的穹顶上,私人飞机划出的纵横白线,眼泪就掉下来了,这么美的风景,竟然没有个可以分享的人在身边。
后来就不敢再这么睡了,因为醒来那一刻,真觉得世界就剩下自己一个人。
慢慢熟悉起来后,会乘着火车穿山越岭的出去走走。
在望不到边际的大湖边一个人吃芝士火锅,盖着厚厚的毯子坐在落满了黄叶的花园里,看着湖边散步的情侣和野餐的一家人。
银行街在圣诞节会拉起彩灯,经过的每个人都高兴又匆忙的奔赴各种宴会。
只有我,百无聊赖的站在橱窗前,数着一只只泛着冷光的机械表。
总是拖到不能再拖,才回到房间里,小小一块地方,被调了静音模式似的,外面汽车经过的声音好像隔着一光年的距离。
也交朋友,泡酒吧,去滑雪,但人越多的时候话就越少,偶尔说上两句也会高兴好久。
上床退化到最基本的需求,能有个暖和的拥抱就足够。
不擅长跟陌生人交流,却很自然就能发出帮忙拍照的请求。
走过很多地方,照片里却永远只有一个人。
孤独不是一瞬间的事,是一点一点浸到了骨髓里,从来没说出口的词,就这样变成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影子,回忆里那些日子全都定格在无边无际的大雪里。
我想,白河夜船是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就像地球悬在看似热闹的宇宙里,亿万年的时光过去,也没有个能够对话的同类。
每个人都在生命的长河里撑船跋涉,漆黑的河面上有无数灯火萦绕,却没有一盏能伴你始终。
寺子的房间是荒芜的行星,她躲在漂浮的孤岛上,等待着刚刚走近又飞快离开的一颗颗流星,看到的,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
岩永是狡猾的人,即便短暂,也不想失去亲善的家人和盲目的爱人,依附着些许微光的航程,虽然疲惫却不至伶仃。
其实谁都明白,烟火祭上的光明总是稍纵即逝,眼前可以依偎的肩头也不会永远属于自己。
如果这个故事有背景音乐,那一定是寂寞的声音在反复吟唱,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一碗热汤的关怀,不可能随身携带。
还记得那是个冷的连雪都不肯降下来的冬夜,看完一场在湖中央燃放的烟火大会。
坐在陌生人的车厢里,穿过荒寂的乡下小镇,钻进黑暗的森林,半梦半醒间看到窗外偶尔闪过的孤灯,融进虚空的公路像没有尽头,失聪似的听不到任何声音,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该回家了。
经典名著里这样告诉我们:快洗洗睡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
睡眠和酒精起的作用差不多——不用醒着。
因此那些烦恼好像就属于别人了一样。
她为什么自杀?
他和我是在恋爱吗?
类似的困扰都可以在睡眠中被杀死——至于明天醒了又该怎么办?
管它呢!
先睡了再说。
一整个城市的喧嚣,川流不息的街头,来往如织的行人,总要有人茫然不知明天应该去哪里,失足狂奔的尽头无所谓是哪里,请给我一个被窝就好。
伟大爱情的夜半私语是祈求爱情永生,上天入地我们也要在一起。
而平凡婚外情的主人公们,只剩下鳗鱼饭这样浅近的事物可以谈。
请给我一剂药,一杯酒和一张床,我寂寞寂寞就好。
或许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在某个清晨午夜醒来,恍惚难辨此刻是梦境亦或是现实。
现实与梦境的边界或许不仅只在眨眼间。
自从看了《百元之恋》后,就迷上了这个颓丧至极,却又充满能量的“备胎樱”。
安藤樱饰演的角色总是他人身边的过客,一只自投罗网的飞蛾。
在我看来,全片就像一杯芝麻糊,粘稠,绵密,沉抑的灰黑色。
关于睡觉这件“小事”,对有的人来说却是天大的难事。
有被守候的睡眠总是安心的,曾在低谷时期彻夜难眠,每天睡前灌几口红酒,脑袋一滩浆糊似的倒下(超级不耐酒精体制)。
在半夜被梦魇惊醒,睁眼看到无比真实的幻觉,一个承重的脚步朝向我的船边走来(我希望那只是幻觉,而然真切到让人无法相信那是幻觉)。
自那之后,我的枕边多了一只温暖的小猫,每当我钻进被窝她就跳上床来,在枕边缩称一个肉球,热乎乎的贴着肩膀,再也没有过噩梦。
孤独的心灵每到入睡前总是最难熬的,深夜是个奇妙的因子,其实很多人都需要“陪睡”业务,与其说是陪睡,不过是希望有个陪伴罢了。
我也遇到过上门按摩师讲述她忘了关闭夜间档期,被下单,只是因为女孩失恋了一个人在家害怕到难以入睡。
其实寺子和岩永也只是两个孤独的心,相互陪伴罢了。
试图消解孤独的人总会愈陷愈深。
2017.02.26夜重温。
时隔一年再看《白河夜船》,观影情绪像极了电影呈现的两种状态。
一年前越看越瞌睡,这次在半夜是越看越清醒。
电影尤其到后半部分,模糊了现实与梦境,清醒与沉睡的边界。
疏离感,漂浮感,导演把安藤樱和井浦新拍的太美。
脆弱,神秘,失重,丢失了现实的温度,结尾被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击中软肋。
夜晚寺子与言永在酒店碰面,对于这段看不到未来的恋情,寺子很彷徨。
不知为何自杀身亡的好友诗织穿越现实的结界,就像身前无数次和寺子一起呆在公寓里,带来一束马蹄莲。
诗知看着散落在地上的花说,不知道该怎么剪它们。
寺子找来黑色花瓶,一起把花束放进花瓶里。
寺子说,诗知你总是笑眯眯的呢。
镜头突然被切断了。
下一个镜头回到夜晚和言永在一起的房间,寺子在睡梦中醒来,告诉言永,她做了个梦。
言永问,是噩梦吗?
寺子说,不,是美梦,特别欢愉,沉醉在梦里不想醒来,这种时候醒来太扫兴了,受不了了,被骗了。
说完寺子哭了起来。
言永和寺子相识在寒冷的冬天。
他们相识的时候,言永的妻子成为植物人已有一年。
之前言永和妻子的感情已经走到尽头,妻子深爱不肯放手,言永深感痛苦。
或许如此,妻子选择用这种方式希望能永远留在言永心里。
确实她做到了。
面对成为植物人的妻子,言永无法抽身离去。
寺子几次试图想知道言永和他妻子的过去,都被言永敷衍了过去。
寺子在这段感情里越来越迷失,以至于渐渐开始沉睡不醒。
在睡梦间隙的清醒时刻,寺子去便利店回来的小公园,遇到高中生模样的长发女孩。
女孩说,寺子你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你要振作起来,去打工或者做模特,总之随便做点什么。
你知道我是谁吧?
寺子刚想问你是谁,发现女孩消失了。
这是寺子的幻觉。
寺子曾经问过言永和妻子的相识经过,是高中吗,是否留有一头长发。
寺子幻觉里出现的陌生女孩是高中时期的言永妻子。
影片结束于寺子和言永相约去看夏日的花火大会。
而丢失了现实的温度的寺子的生活,更像是一个梦境。
安藤樱和井浦新2012年在《家族的国度》里饰演兄妹,时隔三年于《白河夜船》再次合作演不伦恋人,跨度感人,做为樱妹和A叔的路人粉实在开心。
(PS:也想推荐《家族的国度》,2012年度旬报十佳第一,梁英姬导演拍的克制内敛。
)导演用特别缓慢的节奏讲了一个女孩的边缘故事,对白很松散,镜头简练色调清淡,但其实感情又是很古典的,特别纯粹。
这大概就是令人着迷之处。
一人影,基于个人趣味的影剧指南,散漫的订阅号《孤独之心碎俱乐部》,一起来玩吧。
《白河夜船》这部由吉本芭娜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日式美学与对人性的深度洞察。
它宛如一首静谧的散文诗,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中,蕴含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影片以一种舒缓、甚至略显慵懒的节奏展开,讲述了寺子的故事。
寺子陷入了与有妇之夫岩永的不伦之恋,而岩永的妻子是植物人,这种复杂而无望的情感让寺子心力交瘁,她开始沉浸在漫长的睡眠中,仿佛只有在梦境里才能逃避现实的痛苦与无奈。
睡眠,在影片中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状态,更成为了寺子逃避现实困境的心理寄托 ,是她试图忘却烦恼、寻找宁静的避风港。
就像日本民间典故“白河夜船”所描述的,明明未曾经历,却佯装知晓,寺子在睡眠的虚幻世界里,试图虚构出一个没有痛苦的生活。
在人物塑造上,寺子的形象十分立体。
安藤樱出色的演绎赋予了寺子鲜活的生命力,她将寺子的迷茫、痛苦、挣扎以及对爱的渴望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寺子看似柔弱,不断在睡眠中逃避,但在内心深处,她又有着对真实情感的执着追求。
她与岩永之间的情感纠葛,并非简单的道德批判所能涵盖,更多的是人性在复杂情感面前的迷失与挣扎。
岩永这个角色则充满了矛盾与无奈,他在妻子和寺子之间徘徊,既无法割舍对妻子的责任,又难以抗拒与寺子的感情,他的存在加剧了故事的张力和悲剧色彩。
影片的视听语言也极具特色。
画面色调柔和,多采用淡雅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室内场景的布置简洁而温馨,与人物内心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
配乐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情绪,在寺子陷入沉睡时,音乐轻柔舒缓,仿佛是梦境的低语;而当情感冲突爆发时,音乐又变得低沉压抑,将人物内心的痛苦放大。
例如,寺子与岩永在海滩边的那场戏,灰暗的天空、冰冷的海水,配合着压抑的音乐,将他们这段不伦之恋的绝望与无助展现得入木三分。
从叙事结构来看,影片巧妙地运用插叙和回忆,将寺子的现实生活与诗织的故事交织在一起。
诗织从事着陪睡的特殊工作,最终因无法承受他人内心的黑暗而自杀。
诗织的故事就像是寺子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在这个看似繁华却又孤独冷漠的社会中,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渴望。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元,也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了寺子的内心世界。
然而,影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缓慢的节奏可能会让部分观众感到沉闷,故事的推进不够紧凑,情节的起伏不够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而且,对于一些情感的转变和人物行为的动机,影片的交代稍显模糊,使得观众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尽管有这些瑕疵,《白河夜船》依然是一部值得品味的佳作。
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能让观众在寺子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生活中的无奈与希望,以及人性在爱与孤独面前的真实模样。
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隐藏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迷茫与追求 ,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爱情与自我救赎的意义。
看电影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部讲述孤独吞噬自我的片子。
似乎也就是这样的,寺除了一周一两次和近乎圈养自己的男人见一面,就几乎是终日昏睡。
而我刚好也是交际单一,时常久睡,却始终无法从这部电影里得到共鸣。
或者,我虽常年一个人工作生活,不喜外出,却并不懂什么是孤独。
也或者,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孤独。
此外是整体节奏实在太慢,90分钟。
的电影,感觉就就像看了两个小时。
主角朋友诗织的形象交代的不够清晰,除了喜欢笑,喜欢有人睡在自己身边,没发现其他什么特点。
而这两个特点与她的自杀,联系的有些模糊。
寺子对诗织自杀的感触,展现的也不能说是足够清晰(或者是太隐晦?
)。
寺子在公园,看见男主的妻子,用这种超现实的手法来强行转变寺子的想法和意志,是不是有些牵强?
日本的很多电影,似乎总是比较偏爱手持拍摄,经常晃动的镜头就真的会显得更加真实,更加有临场感吗?
文 | 阿嬷因为我有个习惯,假若发现一个演员或导演还不错,就会把她所有作品翻出来看个遍。
渐渐地,她便不再是某部片子带给你的孤立印象,而是一个慢慢饱满丰盛的独立个体。
我喜欢这种从晦暗蒙昧渐次完整清晰的过程。
就像如果你对一个人有好感,便会翻遍他之前所有的状态,弥补你缺失的那些时间。
随着另一个世界在你眼前展开,他便不再只是最开始眉眼顺性情好的那个他了。
这样的窥探或许会加深你对他的好感,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当然,也可能情况恰恰相反,窥探使你的好感渐渐消弭,他不过尔尔。
这是一个隐秘事件,在对方不知道的世界里,你已经完整地恋爱了一遍,从开始到结束全程只有你一个人参与。
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对他人的好奇心愈来愈少。
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社交工具上,却再也没有多少强烈欲望,让我们急切地想要了解另一个人。
因为安藤樱是近期我最心仪的女演员,所以继「0.5毫米」「百円の恋」之后,想与你聊她最新的这部「白河夜船」。
「我一直深知一点,这份恋情是用寂寞支撑着的。
两个人静悄悄地待在孤独的黑暗中,无法摆脱已经麻木的心情。
」电影改编自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寂寞到生出花火的故事。
在城市中几近穴居状态的寺子常常陷入深沉的睡眠中,唯一能够唤醒她的是交往多年的有妇之夫岩永。
而随着唯一的好友诗织的莫名自杀,加之与岩永之间日渐无望的恋情让她逐渐陷入梦境与现实的模糊边界。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整部电影散发着清寂的气质,它并不是一部可以集体飨食的片子,哪怕安藤在片中有着欧洲片的表演尺度,裸露可不是色欲。
它适合一个人的阴天午后或是洗完澡窝在铺着地毯的小房间,就像片中安藤的房间。
怎么说呢,它很小,私密,并且迷人。
在这部小而美的电影里,你可以看到三个世界,寺子与诗织的世界,寺子与岩永的世界,以及寺子的世界。
或许掺杂了个人体验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这三个世界于我竟有种莫名亲近。
于是,应验了那个古老的真理:如果你深爱一部电影,爱的一定是看电影的自己。
寺子与诗织的相处时光是柔软舒服的状态,亲密但并不起腻的友谊。
在我看来,想要维持一份女孩子间的情谊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因为有太多的小心思与小情绪需要你去照顾,而我更愿意把工夫花在写字和烹煮。
因此,除非个性特别对味,我对于女孩子情谊通常都保持在点到为止的界限。
寺子与岩永的世界大多数是在晚上,夜灯、旅店、私人包厢以及清冷无比的海滩。
私密并且见不到光和人群,是这个世界的特质。
就像寺子在岩永心里的位置,一片漆黑之中。
每一对陷入这般常人眼中不正当恋情的人们,个中滋味大抵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人群之外,你们可以肆无忌惮地亲昵;可当你们身处人群的时候,就像怀揣他人之物的窃贼一般小心翼翼惴惴不安。
而事实上,对于处在这样一段恋情中的人们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人群,而是彼此。
无数次情爱过后,寺子悲伤地躺在岩永身边,无望像窗外的暗夜一样潮涌而至。
她痛哭,而他只是以吃鳗鱼饭作哄。
或许在他眼里,寺子就像她发育不完全的身体一般,还处于小女孩的状态。
他尽量不让她出门,圈养在干净的居室内。
看似是保护,实际上是无形的囚禁。
冬天过去了,春天会到来,黑夜褪去,白日终至。
可是寺子与岩永的恋情就像岩永的植物人妻子一样,死不了也活不好。
寺子最终陷入了孤独挣扎的个人世界。
昏睡,醒来,赤裸身体,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与自我对抗的世界。
因为自己同样曾一度陷入此般境地,所以看到寺子像蜕皮一样剥掉附加在身上的衣服,赤裸抵抗看不见的束缚时,眼前出现了那个在楼上楼下奔走试图对抗虚无的自己。
所幸的是,寺子最终走进人群,获得自救。
片子看了两遍,奇怪的是,每次总是会在看的过程中出神做别的事情,再回过神来又好像没错过什么。
但整部片子下来,心里总会存一个疑问:我对这一切感同身受,但到底为什么要拍这样一个故事呢?
于是怪心思作祟,总觉得答案就藏在了晃神的那些分秒里。
这是一种情结,长久以来跟随着我的情结。
就像我一直分不清日语的里的[梦]和[海],yume和umi。
很奇怪是不是,两个看起来没有相似处的假名,我却认为他们是一回事。
海就是梦,梦就是海。
每天晚上躺着的床,到深夜就会漂在海上,我们在摇晃中做梦。
闹钟一响,就靠岸。
大二在宿舍的小台灯下,读完了《白河夜船》。
那时我心中的画面是白床蓝墙,吊带短裤,短发睡眼惺忪,不分凌晨黄昏的房间。
现在它们一一在我的屏幕展现,让我想起那盏大学的台灯,我还记得它光线的样子,照在书上的字里行间,梦着我的梦。
寺子就是安藤樱的样子,我喜欢她凌乱的短发,不完美的身体,不穿内衣激凸的吊带,黄色的人字拖,睡不醒的眼。
喜欢她这样神经质颓废地把时间装进睡眠的瓶子,被电话吵醒,出去见喜欢的男人,他有老婆。
岩永桑就是井浦新的样子,衬衫长胳膊斯文眼睛,说话温柔目光温柔,若有似无搭着寺子肩膀腰肢的手的骨节也是温柔。
他们走在桥上,岩永垂着手臂俯身听寺子说话,并回应着笑着。
他哪里像一个成年男人,分明就是高中生的模样,放学结束了棒球社团的训练,来老地方见喜欢的女孩。
“我们并不是树杈上长出来的,他有双亲,他夫人也有沉浸在悲伤中的父母,被突如其来的不幸卷进去,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
比如照顾病人、医疗费用、离婚、户籍手续,还有死亡宣判。
我说,你对这些事都非常想参与进去吧,到最后都不放手,一丝不苟地想成为这些人的依靠。
但是你这样做不是为了任何人,是你自己不允许自己懈怠,为了绅士得体,顺便表现对妻子的爱。
此外,虽然觉得与我无关,但依然理解你的风度,这样的我你也了解。
其实你是非常冷静冷漠的人,可我还是很喜欢你,对这种做法喜欢的不得了。
”在心里说完这些,寺子背着手跟在岩永的身后走出了餐厅。
两个各有困顿的人在夜晚的约会,走路说话,如果能一起度过夜晚迎接天亮会很让她开心。
两个人赤裸相对,他用手抚摸着她的嘴唇下巴脖子,寺子有点下垂的胸真美光线真美。
她只穿着内裤跑到窗前,回头对他说:“你不觉得这光线很吓人吗?
啊,还有人在工作吧。
”又一个晚上,他在身后抱着她,说一起去看烟火大会,说鳗鱼饭里的米饭不能太软。
我也快分不清哪些是梦哪些是现实了。
太温柔的片段总会让人迷失,像每一次飞行,看着窗外机翼的下方是白云,总想着:啊掉在上面一定软软的。
这不是恋爱,也并非什么感情都要“一段关系”的界定。
朋友关系,恋人关系,陌生人关系。
不喜欢百分百的分类,多一些模糊不清填满我们之间的缝隙,就好像每一刻都能迎接惊喜。
他们在海边漫无目的地走,冬天的海边,脱了鞋光脚走着会冷,风吹得人想缩着脖子。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像梦中的世界,摇晃着的失焦了的。
寺子睡不醒,岩永的老婆醒不来。
诗织的怪工作是陪别人睡觉,没人知道她为什么吞了那么多安眠药自杀,但寺子隐约是知道的。
躺在舒服的床上却无法安心入睡,身边躺着的脸总是在变,客人的鼾声和呼吸送出来的是沉重困扰,客人的梦境也会透过枕头被诗织吸收。
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醒着也会像梦着,梦的是谁的梦也都分不清了。
只好去永恒的梦中。
在又一个沉睡醒来的凌晨公园,陌生的女孩子握住寺子的手说:“你知道我是谁吧。
”就在那一个早晨,寺子像女孩说的找了一份工作,晨起晚睡,洗掉了黑色指甲油,对着装着薪水的信封傻笑。
岩永和寺子去看了烟火大会,虽然站在角落也没有浴衣,但烟火升空的时候火光还是映亮了他们的脸。
红的绿的黄的。
岩永看着天空,笑的像个孩子,说:“すごい”,寺子看着他,也就笑了。
烟火像着火了的星星,你爱看它们四处飞窜,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你总是喜欢这样吗,我就是喜欢你这样。
昨晚做了一个[さようなら]的梦,醒来却十分不舍。
我想我明白了,为什么总会分不清梦和海。
因为看海总是像做梦,都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
人最难保护的,是自己的孤独。
所以如果有人分享一片海滩一种海浪,如果有人分享一段梦境,记得听。
因为他没有再保护着自己的孤独了,而是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变成礼物。
都说这个世界瞬息万变,那为什么我们反复做同一个梦,总是为了一片海伤心,紧抓着一个故事的结尾。
你看海底的小鱼,岸边的寄居蟹,它们收藏了我们多少夜晚的梦,听了我们多少的自言自语,见过多少闪闪发亮的难忘眼睛。
如果有一种显像液,倒在海上,那会有多少多少艘白河夜船啊,曾经存在,如今隐没。
原来,连梦也没有办法永远被记住。
这导演哪位啊,用这么辣的两个人去表现无聊,呵呵我恨你
小成本电影,制作简单,场景单一,导演身兼摄影师,有些地方录音太虚,镜头对焦不准。日本明星价格便宜,小制作都能请到安藤樱、井浦新、谷村美月出演,咱们的独立电影人羡慕去吧。睡觉,做梦,起床,聊天;脱衣,继续睡,继续做梦,继续聊天,偶尔出逛街、约会。安藤樱也都脱了,二阶堂富美应该不远了。
「对我们而言,重要的不是烟花,而是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地方,相聚在一起同时仰望天空。我们互相挽着胳膊,与在这里的人们一起仰望着同一个方向,倾听响亮的烟花的声音。」失去朋友的伤痛、在日常庸碌的生活中的倦怠感,在甜美舒心的睡眠中、在撼人心魄的烟花声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得以治愈。
【C】跟白水一样无味的日式夜咖
三星,说实话,要有特定的心情才能产生共鸣的一部电影,为了井浦新看的,完全不失望,想做他女朋友,看他从天桥另一头飞速走向我然后牵住我的手往前走。
孤独与爱情,安藤樱演技再一次炸裂。很喜欢这种感觉。
好奇怪的一部电影……但是井浦新在这里好帅
大概导演的个人情绪太多,已经不像芭娜娜了。状态戏,要是对了心境会很棒的那种。
终于get了井浦新的苏点。夏季海滨属于年轻人,冬日海滨属于不伦中年。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能听到楼上的炒菜声,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能看到燕子喜鹊和树叶。|你们的寂寞和爱,都只在夜间行驶。|值得耐着性子看完,很多细节和衔接都很棒。倒叙插叙手法来回切换,镜头就像主人公的感受一样,分不清梦境和现实。|所有镜头都美,喜欢烟火大会人们坐满大街的镜头。
妻子因事故瘫在床上,丈夫确另寻新欢
很安静。
…焦都对不好,冗长剧情单一重复
空虚到了一定水准,导火索会很多,随便一种就可以抑郁哈!
拍出了吉本芭娜娜、青山七惠笔下的日本都市味儿!
没事打打分
讲得啥啊。。。
台词几乎照搬原著小说,整体气质也很接近。『最近我似乎也能明白,像影子一样睡在那个人旁边的话,说不定会像吸入影子一样进入那个人的内心。若像诗织一样窥见好多人的梦,不知什么时候就回不来了』
ARATA保持这样就很好,再也不要用力过度去演戏了。
每个人都只能在特定的位置。关系里尤其是,毕竟每个人建立关系的缘由都各有不同。如果是因为想逃避现实才和你在一起,自然不想和你多聊太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但不代表你是不重要的。只是位置的不同而已。最好的是,我们因为同一个原因和对方在一起(比如都想逃避现实),或者是尽管是因为不同原因,但可以共存,因此关系得以继续。人终究能做的是自己给自己,以及找到能满足双方需求的人,你没法从一个人要对方给不了的东西。清冷孤独感,很贴切,安藤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