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Journal 64,悬案密码:第64号(台),悬案密码4,The Purity of Vengeance

主演:尼古拉·雷·卡斯,法瑞斯·法瑞斯,约翰·路易斯·施密特,索伦·比尔马克,范妮·博内代尔,克拉拉·罗萨杰,路易斯·斯科夫,阿曼达·拉德里亚克,安德斯·霍夫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德国语言:丹麦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年份:2018

《悬案密码4:64号病历》剧照

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2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3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4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5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6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3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4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5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6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7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8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9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20

《悬案密码4:64号病历》长篇影评

 1 ) 懸案密码

懸案密码系列电影,大推!

这一系列的电影,我一气呵成的看完,剧情不令人乏味,办案中带着点幽默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个时代,不论在哪个国家,女人地位似乎总是低人一等,种族歧视也一直都存在着,不同情被做成木乃伊的被害人,他们是被害人同时也是加害人!

由一个陈年案件牵扯出现今女人被秘密种族绝育,坏人以做好事的名义做着无人道的事,种族绝育,拨夺女人成为母亲的权利,若没有人一直无畏困难不放弃的追查着,不知还会有多少女人受害

 2 ) 仇恨的力量

喜欢男主在渡轮上听完女主的叙述后说的那番话,翻译也超级到位。

上帝已死 正义未到 但爱永久不息如果你足够幸运 能找到这样的爱 最后卡尔主动坐到了咖啡馆看书女生的旁边,冰山也会融化。

疑问:rose约会的对象,和最后研究室卡尔开枪摔下楼的警卫有点没搞清楚来龙去脉。

最后女主能活着,就已经把电影提升了一个档次了。

 3 ) 钱才是根本原因

看过一些朋友的推荐,说这部电影不错,今晚看完后,顿感平淡。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毫无感情的工作机器卡尔和即将升职调离Q局的阿萨德两个警察,对墙壁内发现三具干尸的案子展开的调查。

墙内干尸上的身份牌为妮特、丽塔和律师诺威,其中律师诺威曾经为史波约女子疗养院的沃特医生实施的绝育手术进行辩护,妮特和丽塔曾经是疗养院居住的室友,他们将嫌疑人锁定为一直在为凶宅交租且疗养院担任过护士的吉蒂,但苦于吉蒂的消失,他们一直无法追查。

在诺威夫人提供诺威处理过的法律案件信函,妮特的绝育确诊信息出现在64号病历上。

原来该案是由妮特为报复在疗养院遭受的绝育手术实施的杀人案。

妮特与表哥的相爱被家人发现,于世不容的她被送往当时被当作拯救不贞洁女子的精神病院——史波约女子疗养院。

天真的她以为室友丽塔知道她怀孕的消息后会一心助她离开,却未想丽塔向她引荐渔船工只是为了在渔船工强奸她时检举她的不洁,从而获取从疗养院回家的资格。

被关在禁闭屋的妮特被医生沃特和护士吉蒂强制进行绝育手术。

尽管后来因疗养院解散得以回家,可是无法生育的妮特也不能在和一心一意想着创建大家庭的表哥再在一起。

上述失败后愈发绝望的她,花费十二年时间接近受害人,最后杀掉被害人。

因为她受到表哥爱的感化,放过主要伤害她的人沃特一条生路。

具有高超医术的沃特,仍在实施他的暴行,加上现代社会的“右翼”渐起,他在政府和其他机构的资助下开始给无辜的外族女性进行绝育手术,美其名曰“保有种族优势”。

卡尔和阿萨德通过沃特对邻居诺儿实施的永久绝育手术,逮捕沃特和其背后的各种势力,引起世界哗然。

看过后,发现这个电影的逻辑真是不值得推敲,说是悬疑片,但是案情只是作为一个导火线作用,将男主视线吸引到这条线然后查下去,凶手和帮凶很容易推出来,故事情节也一目了然。

说是推理片,男主他们被两个摩托车人砍时,只解开其中一个人的谜底,而且他们去拜访诺威夫人过程中有多次多角度拍摄,我以为会有什么危险,结果诺威夫人直接将最重要的证据给到男主,那么设置诺威夫人这条线的用意何在?

结局更是不用吐槽,该受到惩罚的沃特被惩罚了,但是自己实施犯罪的妮特被男主轻轻松松宽恕,最后还悠闲坐在大厅看着沃特被抓的新闻,谁也不是上帝,做错事就应该被惩罚,不能因为杀的是坏人就要被宽恕。

所以恕我无法理解该影片所要传递的道德观。

该影片以1943年到1967年内约一万一千名女性遭到非法节育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为蓝本,向人展示右翼通过对非我族类的妇女进行不通知永久绝育手术,从而排除异己,保有原始北欧人的高福利标准。

这一手段非常残忍,但不得不说这也很有效,正如国内实施的计划生育,尤其是80年代到90年代,所有女人被强制抓起来上节育环,当然这种手段现在也开始被人渐渐忘却,和文革一起变成历史的脓包。

生育是人权,当生育变成一种政治时,就开始变味了。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福利保障越来越少,生育率自然会降下来。

正如在欧洲福利保障下的穆斯林会生许多孩子,在无保障的中国韩国日本生的孩子会少一个道理。

钱才是生孩子根本原因。

 4 ) 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才是最恐怖的恐怖主义

电影是采用双线的形式展开的,所以刚开始我还是很疑惑的,为什么1961年的丹麦就有那么先进的汽车和那么现代的建筑……所以,字幕组,你有没有考虑下,不要只是在出现1961年的情景的时候打上时间字幕,在2018年的场景也标上时间好吧1961年,封建保守的时代,个人觉得跟我们的旧社会其实有点像,妮特因为爱上了自己的表哥而被自己的父亲送去一所女子疗养院接受治疗,而所谓的女子疗养院都是接收一些所谓“放荡”女子的,为她们矫正他们的思想,其实就像一所女子监狱。

妮特在疗养院里受到了室友、护士、主治医生的猥亵,最后失去自己肚子里面的胎儿以及作为女人最主要的生育能力。

当然,最主要的是,当妮特刚刚失去一切的时候,疗养院解散了,所有女孩都被释放了。

而看似1961年就解放的疗养院,其实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北欧大地上。

一种集白种医生、政府人员、律师等为一体的组织,主要针对的是有色人种的移民女孩,使命是阻止他们的基因遗传下去,因为在这些人不够优秀。

如果是我,我也会恨他们。

他们的组织有医疗人员、有行政人员、有执法人员、有律师,想要通过法律程序搬到他们几乎不可能。

其实妮特在杀掉室友、护士等迫害她的人的时候应该也只是出于仇恨,只是两个不顾一切的警察,在追查这桩陈年命案的时候硬是不顾一切阻力,查到了真相也找到了证据,将所有对弱势女性的迫害公之于天下,而那些所谓的“精英”仍然负隅顽抗,他们自以为他们在完成一项非常伟大的使命,在为自己的国家和整个北欧大地做贡献,为其清除各类不和谐的不优秀的基因,多么恐怖的恐怖主义。

个人觉得,妮特最后放下了仇恨,是我觉得最圆满的结局,当然,两个大老爷们最后医院的一幕也很完美,但作为一个女性,我更释然于妮特最后的释然。

整个电影节奏控制的刚刚好,凶杀案的反转是在男主看了妮特的病例,但前半段也不会像其他悬疑片因为铺垫而显得无聊,我是一鼓作气看完,尤其是还不是英文电影的情况下,还是非常推荐的。

 5 ) 大胆猜想,那个坏医生真的是治疗不孕不育的圣手吗?

看完妮特的遭遇,简直无语了,除了没有完成复仇,她已经没有遗憾了。

关于医生,这种有莫名其妙自我优越感的人,除了肆意除掉他认为“低劣”的基因,很难不让人想他是借行医的机会传播他认为“高贵”的基因,比如他自己的、他妻子的,以及他和妻子的。

那个组织里的人,可能也是“高贵”基因的提供者和传承者,这样大家就能实现“净化”。

真是越想越恶心,道貌岸然的败类。

 6 ) 女同护士的眼里有故事,戏份有些少啊!是被删了么?

外国的计划生育啊!

这种事儿居然合法过。。。。。。。。。。。。。。。。。。。。。。。。。。。。。。。。。。。。。。。。。。。。。。。。。。。。。。。。。。。。。。。。。。。。。。。。。。。。。。。。。。。。。。。。。。。。。。。。。。。。。。。。。。。。。。。。。。。。。。。。。。。。。。。。。。。。。。。。

,。。

,。。。。。。。。。。。。。。。。。。。。。。。。。。。。。。。。。。。。。。。。。。。。。。。。。。。。。。。。。。。。。。。。。。。。。。。。。。。。。。。。

这女护士浪费了我的期待🙄

这小表情

专注

扮相挺不错的

微笑

 7 ) 开膛破肚、干尸虐杀,如今的悬疑片都这么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悬疑片一直是观众比较喜欢的类型片。

凭借扣人心弦的剧情,错综复杂的叙事方式,出人意料的结局虏获一大批忠实粉丝。

通过营造高度的焦虑感和紧张感,没有鬼也能让你毛骨悚然。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部丹麦悬疑片。

这部影片刷新丹麦国产片票房纪录,也是系列电影《悬案密码》最终章——64号病历Journal 64

《悬案密码》系列改编自丹麦小说家尤西·阿德勒-奥尔森的同名小说。

前面三部分别是《笼中女人》、《野鸡杀手》、《信仰的阴谋》。

流水的导演,铁打的主角,《悬案密码》系列电影的主演一直都是尼古拉·雷·卡斯和法瑞斯·法瑞斯。

作为Q局中两位最得力的干将,这次两人又将齐齐联手破获一宗大案。

在哥本哈根一座老旧的公寓里,一个建筑工人在一堵隔断墙背后发现了三具干尸。

一男两女,死状极其惨烈。

更让人震惊的是,男人的生殖器官和女人的整个腹腔包括卵巢都被切割下来,泡在福尔马林的瓶子里。

凶手如若不是跟这三人有仇,那就一定是个变态杀人狂魔。

经过鉴定,三人死于十二年前;而根据他们身上留下的身份信息,警方也找到三位死者的交集点——一家名为史波约的女子疗养院。

说它是疗养院,但更像是一座“自由派女性的监狱”。

这里关押着国家觉得不正派的女性,美其名曰“管教道德不端的女生”。

看着这些关键词,是不是觉得有些刺眼——不检点、不正派、道德不端…当一个女孩被打上这样的标签,通常就会被大众当做“bad girl”。

而妮特就是这样一个姑娘。

上世纪60年代,还未成年的妮特和自己的表哥相爱。

被父亲发现两人的情愫之后,当机立断将妮特送进了著名的史波约疗养院。

在这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遵循规则,稍有反抗就会遭到虐待,或者关禁闭。

如果不服从安排,就会被医生诊断为精神有问题,然后一直关在这儿…

妮特来的第一天,就受到非人待遇。

之后她小心翼翼地适应着这里的生活,但人心叵测,还是被室友丽塔摆了一道。

丽塔发现妮特怀孕,一面怂恿妮特逃跑,一面向医生告密以获取回家的资格。

逃跑未遂的妮特不仅被关了惩戒室,更过分的是,医生在完全没有征得她同意的前提下就给她实施了流产和绝育手术。

尽管不久之后,疗养中心被政府遣散,妮特也重获自由,但失去做母亲权利的她在心底也埋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

看到这儿,机智如你是不是已经灵机一动猜出谁是真正的凶手?

不过真相并没有这么简单,警察之所以能顺藤摸瓜找到这家疗养院,正是因为他们确认这三个尸体中的其中一具就是妮特。

可如果妮特已经被残忍杀害,那谁还会有更强烈的杀人动机?

悬案密码系列电影虽然导演不同,但影片风格大都以冷峻反思为主,色调灰暗阴郁。

通过耸人听闻的犯罪故事来表现社会暗藏的种种病态心理。

《笼中女人》讲得是受霸凌的孩子长大后对熊孩子的报复。

《野鸡杀手》描绘了一个心灵扭曲的复仇女子。

《信仰的阴谋》用血淋淋的惨案告诉我们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而《64号病例》则以真实事件告诫大众——众生皆平等,没有高贵的种族。

在上世纪60年代丹麦,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异常艰难,稍有不慎,就会被男权社会判定为“有病”。

以医生沃特为首的男性坚持奉行“人种优化”方案——人类要想进步,基因就必须优胜劣汰。

据统计,在1943年到1967年,丹麦约有11000名女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非法绝育。

对我们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但于她们而言,却是凄凉又悲惨的一生——她们永远失去了孕育生命和做母亲的权利。

这些对女性实施暴行的背后,不仅仅是性别歧视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恃强凌弱、排除异己、强者“灭掉”弱者的社会法则。

在这些人眼里,只要被打上了“劣等人”的标签,就意味着这条血脉已经到了尽头,毕竟留你一命已是大恩。

这种站在上帝视角“为全人类的生存”做谋划的想法,真的是很不要碧莲。

可历史上比这更惨烈的事情比比皆是——当一个种族都被打上“低等”、“劣等”的标签,当权力掌握在暴徒手上,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死的犹太人数量高达600万…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剧照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超过30万…

电影《南京》剧照按照种族、性别、血脉、阶级去划分人群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这些人还拥有一颗强烈的排除异己的心——他们信奉推崇的,就大力宣扬;他们认为“低劣”的,可以随意抹去。

所有的行为都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而被打上标签的民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成为他们手中的牺牲品。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各种标签下的牺牲品——单身狗、剩女、家庭主妇、蕾丝边、同志…只要被打上这样的烙印,大众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就会一直萦绕着你。

可不管别人如何定义我们,我们还是要遵从内心,做最好的自己。

当我们被别人视为“异己”时,不要妄自菲薄;当别人成为我们的“异己”,不打压嘲讽。

歧视和不公可能永远都无法消除。

但只要有一个人还未屈从于弱肉强食的野蛮逻辑,这个世界就还有希望。

后台回复“64号病历”,有汁源

 8 ) 北欧的豫章书院。

2019年,悬疑惊悚犯罪电影《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 Journal 64》这个系列居然还在继续。

两个主角更加恩爱了?

这难道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这次的主题还是复仇,当然也有人性的讨论,政府,女权,种族之类的吧,也有点杂乱。

也许对于悬疑电影来说,剧情简单了一点,多线叙事,历史和现在剧情也是同时进行的形式并没有变。

这个组织很可怕,而且又有那么多人参与其中也非常可怕,当然最可怕的还是片尾的那一行字。。

我宁愿这不是真的。

对于这个系列,很多人并不看好,但是我觉得这个系列真的是越来越有深度,有越来越好看了,就不知道后面会怎么编了。

这一部我倒是并没有那么多槽点。

要说感触多一点的就是,主角和老奶奶船上的对话。

还有那迟到的正义。

我不需要愤怒的支持也能够活下去,我不必抓着仇恨不放手。

真爱 真爱不过可惜最坏的人并没有得到报应,不过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我是杨教授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北欧的豫章书院。

 9 ) 法西斯在欧美并没有消亡

先理下时间,电影背景是五六十年代,发现干尸是现在,而死亡时间是十二年前,两条时间线,女主尼特.赫曼森年轻的时候是五六十年代,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难记,刚开始看警察根据身份证推定死亡的是丽塔.尼尔森(那个骗女主说可以逃跑的),吉蒂.查尔斯(护士),菲利普.诺威(施暴医生)。

刚看到几具死状极惨,凶手肯定和几人有深仇大恨,从坠子看女主也死了,刚开始还替女主悲惨结局可怜。

看到三个人对尼特.赫曼森施暴,就已经开始猜到凶手是尼特.赫曼森,所以后面剧情揭晓了答案,也没什么惊奇的感觉。

电影反派柯特医生,在最后被抓时,表情完全没有任何悔意和羞愧,他的思想主义是极端民族主义,没错,就是法西斯。

希特勒明目张胆的鼓吹法西斯,德国战败之后,思想并没有完全泯灭,只不过转入地下了。

希特勒认为他们是优秀民族,而其它都是劣等民族,以雅利安后代自居。

柯特医生的想法也差不多,认为他们自己是北欧寒地迁移过来,是最优秀的民族,而这还不是他一个人,电影里说还有很多其它国家的高层和机构,这就很可怕了。

这不是电影夸大,而是五六十年代确实存在,不过21世纪应该已经没有那么严重,那么极端了。

可笑的是柯特医生的种族理论强词夺理。

警察拿枪指着他时,他说他们创造了民主,警察反驳说是古希腊发明的,确实是。

无法反驳之后,反过来又说糟粕是古希腊带来的,你说好的都是他自己的,坏的都是别人的,好笑不好笑。

还说是因为他们创造了这个强健的社会体制,导致种族没有自然选择。

也不知道这法西斯医生哪来的自信说是他们创造的这体制。

推动人类进步的牛顿是英国人,亚当斯密是英国人,瓦特是英国人,爱因斯坦,马克思是犹太人。

医生这群人除了带来战争,杀戮,绝育,其他经济,政治,文化等也不是他们引领走向进步的吧。

本书在欧洲畅销原因,西方国家民众痛恨法西斯也是一大因素,电影从悬疑角度并没有特别突出,也不是特别惊悚的让人窒息,它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内涵丰富。

不以人为本的任何主义,思想都是歪理邪说,再完美的理论都没有什么意义。

弱者有活下去不受伤害的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

这种社会机制的确不是自然选择,因为人类种族不需要自然选择,因为人类每一次进步都是和自然对抗,动物受重伤就会死,人生病有药可以救,要这么坚信人要遵守自然选择,那医生你生病了也别吃药啊。

刚看完电影有点想法,有点扯远了,哈

 10 ) 64

丹麦悬疑犯罪片,该片刷新丹麦国产片票房纪录,是系列电影《悬案密码》的第四部,也是最终章,《悬案密码》系列改编自丹麦小说家尤西·阿德勒-奥尔森(JussiAdler-Olsen)的同名小说,丹麦悬疑犯罪片,该片刷新丹麦国产片票房纪录,是系列电影《悬案密码》的第四部,也是最终章,《悬案密码》系列改编自丹麦小说家尤西·阿德勒-奥尔森(JussiAdler-Olsen)的同名小说,

《悬案密码4:64号病历》短评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6分钟前
  • AnJan
  • 推荐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9分钟前
  • -
  • 还行

#2024北影节第一站

13分钟前
  • 夏冬
  • 还行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16分钟前
  • inasussi
  • 推荐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18分钟前
  • 不说
  • 还行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22分钟前
  • Mumu
  • 推荐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26分钟前
  • 联六
  • 推荐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29分钟前
  • 是一土啊
  • 推荐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32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3.5

37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还行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42分钟前
  • annie
  • 还行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43分钟前
  • Ricsweetky
  • 推荐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45分钟前
  • Hello孟.
  • 还行

#BJIFF7好看,摄影很美,但不懂

50分钟前
  • SHERLOCK
  • 还行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53分钟前
  • momo
  • 较差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55分钟前
  • uuu
  • 还行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60分钟前
  • 致宁
  • 力荐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1小时前
  • 月色摇晃树影
  • 还行

#Cannes2023

1小时前
  • 月亮出來了
  • 还行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1小时前
  • 仙鹤妮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