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一种极端的体验吧,野兽般周而复始的杀戮,暴力而血腥,兽性得到了满足,在滋长的快感与肆意的宣泄之后,血液迅速冷却,甚至比生更冷。
有的电影从来都不是用于分享,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也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以藏》,贯穿始终的一场又一场厮杀,在这样的以暴制暴的进行时,情节根本就无须过多,其实想想,古往今来的猎杀又能有多大的区别,或许只是背景时间不同罢了,实质亦无差其间。
而今昔与幻世,原罪与菩提、诱惑与无辜、贫瘠与华丽到底又有着多大的差异?
屠刀之下,在杀人这种唯一的解决方式名义下进行的杀戮见证的只是一切轻若游丝,谁之于谁都是一样,相差不过毫厘,屠刀下倒下的生母,代表神圣尊严的佛祖,罪恶的军阀等等零零种种也完全就是那么一回事。
血肉横飞,厮杀不厌其烦的继续,如同我们饿了就要吃,相差大不过天地,亦没有什么关系。
在社会契约结成的社会里,在面对人性的罪恶与丑陋之时,在保存自我、企求安全的欲望中,人有着太多的共性。
而一旦跳出了文明的框架,人就势必会回到自然状态:自私自利残暴好斗继而恐惧不安。
《蝇王》的原始怎只会在书中孩子间上演,嘿嘿。
他活动在文明的世界里只是没有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没有被教化,从而一个人对抗着整个世界。
不相信世俗的道理不懂得规范与条例,所以不需要任何的语词来说明,站在独自的世界里,两个世界有的只是关于杀戮的交集。
需要申明一下滴是,这是电影。
现在谁要敢提把小菜刀走街晃两下,估摸着就要么进精神病院,要么免费派出所参观旅游。
且以藏的杀戮也算不得是种屠杀。
屠杀是一种文明体制下的性格扭曲,兽性的肆意发泄,纯粹的泯灭了所有良知的动物,不对,连动物都称不上。
以藏对抗着在天堂与地狱间被浑浊了的世界,没有丝毫的感情,仅仅只是一种方式,犹如最简单的语词。
自私自利、恐惧、贪婪、残暴无情、人对人互相防范、敌对、征战不已,象狼与狼一样处于可怕的自然状态下。
如此看来,真正血腥的未必是电影。
三池崇史在《以藏》中深沉得不象话,但我必须承认他的真诚,他绝不是捧着《圣经》练口才的传道士,他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
这次嗜血狂魔走得异常艰辛,从古走到今,从荒蛮走到文明,从人间走到地狱,从自身走到母体。
一路鲜血淋漓,而洒落的豪言壮语更是激荡人心。
影片的台词,包括一些旁白,精彩得让人心有余悸,力量的强大,是三池作品中少见的。
影片最后落在揭露人类的历史就是一段暴力史的主旨上,通过以藏不停向体制向权威向具有主宰能力的人宣战,不断杀戮,来索取精神的自由。
期间杀死了母亲,斩断生命的源头,彻底沦为复仇的恶灵。
结尾处的分娩镜头预示着重生,但顷刻之间圣婴变身为恶魔的肉身,打破了光明在三池作品中出现的可能性。
《以藏》当然得有三池崇史的标志性暴力,但血流量比《杀手阿一》少多了。
影片形式感仍在,但淡化了杀戮的表象,而紧紧缠绕在为复仇而引发的打倒强权这一精神气质上。
不明白为啥很多人看到这片子第一反应是《杀死比尔》,其实这片子跟08年的那部《定之爱》可以算做是相辅相成的姊妹篇。
同样是武知镇典的编剧,两部片子分别以暴力和色情为切入点,用一个个支离破损却又互相联系的场景来讲述故事。
爱与暴力,代表着人性的两面——同样是时空和场景的穿梭,同样是命运的纠葛,同样有个不动声色推动事件进展的大BOSS,甚至同样都是以男主的重生做为结局——如果说《定之爱》在纷复繁杂的枝叶中始终贯穿着“爱与占有”这条主线的话,《以藏》则更为混乱,想表达的太多,以至于让人颇有些不知所云之感。
私以为,看懂这片子的关键,还是反复出现的吉他手,正如《定之爱》的中心在于那场不停出现的审判一样,可惜始终没有找到歌词的翻译,遗憾!
每个人都在努力表达自己,纹个身换个发型奇装异服写影评写小说换个工作离个婚,方式不同而已,可问题是该说些什么?
我是谁?
反对比拥护要有效。
以藏用刀狂砍,友川和树用歌声悲嘶,还有间或突兀的黑白记录片,呐喊着同样的话: 我是我我是我,我不是儿子不是丈夫不是顺从的军人不是尽职的白领不是公民不是信徒不是神的子民不是媒体受众,我是我我是我我是我我是是我,不要给我任何身份不要给我任何信仰,我只是是我,我只愿是我,你是神也无权把我变成不是自己的别种物体。
疲惫的以藏用尽全身力气抵抗,剥除一切文明的伪装之后重生,新世界的新孩子,在新的一天醒来。
跟吃火锅一样爽。
他杀光了影片里除他以外的所有的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好人,坏人,他甚至连他自己的亲生母亲也杀死了,当他杀死了最后一个人的时候,他自己其实也已经死了,当他用他的刀将所有挡在他面前的人杀死的同时,他也杀死了他自己。
小日本又一次的让我无语了,从深作欣二的《大逃杀》、北野武的《座头市》,到北野龙平的《百人斩少女》,再到昨天下午看的这部三池崇史的《以藏》,我一直沉浸在小日本几近BT的让人作呕的血腥中不能自拔。
好在前几部还有些许剧情作为支撑,至少自己还不至于糊涂。
而这部被编剧武知镇典喻为“超越《黑客帝国》,挑战未来”的有些超现实主义的毫无剧情可言,除了杀戮还是杀戮的影片真的把我给弄糊涂了。
看来我只配看剧情简单的商业影片了。
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我还没有沉沦到不懂装深沉的地步。
说实话,王家卫的《2046》我虽然没看太明白,但至少产生了些许感慨,而这部《以藏》能够带给我的唯一感受就是恶心,那种深入骨髓的血腥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影片带给观众最直接的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把暴力所带来的恐怖和快感,还有那种深沉的悲哀如此契合的融为一体,而这也正是电影《以藏》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以藏》的故事发生在1865年(日本庆广纪年元年),而影片却时空交错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仿佛不属于人类的世界,拥有最高权力的组织贵族院,不仅培养杀人如麻的杀人机器,甚至还可以控制时空。
武士冈田以藏(中山一也饰)就是一个杀人机器,他被土佐勤皇党首领武市半平太所操纵,以“替天行道”的名义暗杀了不少幕府的要人,从而被世人赠送了一个恐怖的绰号——“刽子手以藏”。
虽然说现在的社会国泰民安,但是仍然不乏强权的支配,这部电影就是向着这些腐败拔出了替天行道的剑!
不论遇到什么阻碍,以藏都能够用极度残忍的手法将其斩杀,毫不留情。
包括他最亲的人——妈妈。
起初我还打算用数字来记录这个由信念支配着的以藏能够杀死多少人,最后我选择了放弃,因为我实在是不忍心记录下去了。
但是我并没有就此关掉电视,我只能在内心煎熬中任由以藏一次次的挥舞着手中的屠刀剥夺别人生的权利。
还好,没有吐。
由安德鲁·尼科尔执导,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这部《战争之王》是我昨天观看的第二部影片。
这部其实比《以藏》血腥100倍的影片在美国佬艺术华的处理下显的是那么的漫不经心,人们在不经意间死去,而我们却如同主人公一般的毫无知觉。
可见,美国佬对血腥的诠释要比小日本艺术许多。
在战争中,人是那么的脆弱。
战争能够带给我们的只有痛苦,而影片主人公尤瑞·奥洛夫的却从战争中尝到了快乐。
当尤瑞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随着自己的家庭从乌克兰移居美国,在这个充满冒险和机遇的国家里,他开始逐渐学会如何使用自己的智慧和谎言来获得生存和壮大的机会。
在一次以外中,尤瑞目睹了两个俄罗斯黑帮之间的街头枪战,这让他认识到人类在吃饭的本能之外还有着仇恨和屠杀的欲望,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因为从这天起他离开了父母的餐馆,带着自己的弟弟维特利开始了武器买卖生意,从此他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战争之王》这个名字其实本身就带有浓重的讽刺意味,它揭示了国际军火走私的内幕,将那些不为人知的屠杀、战争、侵略、阴谋种种黑幕呈现于观众面前,让人们从一个处于这个军火旋涡中的军火商的角度,去了解国际版图中的政治角力和个人命运。
这也许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所谓的文化差异吧,小日本总是竭尽全力的用镜头去传达他们对暴力的理解,而美国佬确实通过血的事实让人得到心灵上的无比震撼。
如果要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山姆大叔,因为不想在吃过饭后浪费粮食,弄脏地板。
或许造成这种差异的最直接缘故与那次原子弹事件有关息息相关吧,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一种没有根据的猜测而已……
我在一种很艰难的状态下看完了<以藏>,然后也一样在一种艰难的状态下关掉电视和DVD. 如果说暴力只是这部电影的外衣的话,那么人性中最根本的力量在这里展现成对于权利的渴望.而以藏只是代表了暴力本身,是权利德望外延.导演三池从史似乎是想用暴力来消解暴力,用暴力来阐释权利.只是他做的仓促了点,这也使得电影在完全展现暴力的同时很苟延残喘的对权利咆哮了两声.但是我们很幸喜的发现,对于暴力,对于三迟从史,这片电影惊喜的把人性最深出的恶的本身完全的展现了出来. 这是三池从史的一次成功尝试.比起他比较出名的<杀手阿一>,这部<以藏>所透露出的实验更为明显,在一种极端下我们看到的死亡使我们甚至忘掉了死亡本身.以藏在时空的穿梭中,我们无奈的闻到鲜血的腥臭味道. 三池从史这个以地下色情录象带出身的导演,有着黑帮大哥的面孔以及透彻的洞察力.他所带来的对于暴力的极端关注从早期较出名的<拜访者Q>就处见端倪,而在<切肤之爱>里,所谓的暴力在虐待的影象里变得飘渺,但那是暴力的原始力量的变形. 暴力是最为原始的力量.<以藏>里可以说收集了三池从史所有的暴力了,也是集暴力最大话,以藏的刽子手形象三池从史走的有的偏颇,似乎为暴力而暴力对与主题的揭示有了些许的阻碍. 对于他的前辈,三池从史的暴力还是具有更多的商业性--兼顾了视觉元素,不过,我一直认为三池从史的暴力美学是不确定的,在他自己那里,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自我风格的完全定形,他集多数风格与一体的同时在一定层面上削弱了自我风格的完全体现,但有在这种集众家之常上玩出自己的影子,这是个矛盾,也是一个悖论,很有意思的个案.这也是三池从史总能让人惊喜的根源所在. 以藏这个领导阶级所培养的杀人机器在反抗权利的撕杀过程里他自己是无意识的,他只是一个象征,暴力所带来的只能是暴力.片子里的一个细节很有意思:以藏在遇到那个象征母体与欲望的女人时,暴力转化成性欲想火山一样喷涌,镜头与美工使得画面有种超脱的病态的美感.让人想到三池从史另一部风格窘易的电影<鬼妓回忆录>,那部电影里的美工细致妖艳到了及至,要是说<以藏>是三池从史暴力及至的电影,那么就<鬼妓回忆录>,是美工到及至的电影. 虽然在惊喜之余我们可发现三池从史的动摇与遗憾,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商业和艺术的双重兼顾以及在这两者之间游刃有余的穿梭的三池从史还是可以会在以后的电影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的,我们期待着这种惊喜.
题记:我们只有瞬间,我们在瞬间里死去,我们在瞬间里涅磐――――卡夫卡·陆KavkaLu[img]http://www.eastwestdvds.de/catalog/images/IZO_LE.jpg[/img]《以藏》里的歌者,就像一个游吟诗人,他以全知的视点吟唱着人类的惨烈,倘若我们在《以藏》里只是看到血肉横飞那是我们对于这部电影最大的曲解。
怨愤让人类万劫不复,人类在血流成河的里忘记了自己只是过客,贪婪和狂妄让生路上刀光剑影消耗着并不久长的生命。
自《黑客帝国》以后对于存在拷问的电影日渐深刻,以藏游走在几个世纪并不是简单的时空穿越,它的背后是镜像的理论。
在影片里茶道师父的话语其实在他转动茶具时已经说出因果的全部意义:盛极则衰,否极泰来,个人的此生和宇宙的年轮之比,微不足道,人世起伏无极。
在日本的电影里,移门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相,无相;门,无门。
或许,我们也在蓝幕前表演,我们的眼见只是一连串的二进制数具,当程序错乱的时候,我们就能在自以为是的认定里窥视上帝的漏洞。
东方有怨气之说,怨气不消,鬼魂便不会投生,游走荒野,化成厉鬼祸害人间。
惩戒之名总是以众生之名,倭刀的寒光闪过,刀剑刺进受刑的躯体,不是为了结果他的性命,而是为了折磨一份负罪,在这样的境遇里,恶灵就会让人间天翻地覆,凄厉的叫声在夜空显得异常恐怖,恩怨之门轰然洞开。
三池崇史的影片会让一些人反胃,然在表象的暴力之后,导演直指人性,以藏犹如佛经里坠入阿鼻地狱,恶业太深,永世不得超生,当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作祟。
今生,前世,只是我们自以为的标尺,当你以宇宙为度,万物只是混沌一片,杀高僧一场戏里蒲团之下深不可测的就是坎坷、起伏的人生。
以藏不是来自何处,他在你的作为里因你而生,在他的杀戮里他甚至放过了儿童,而教师和小学生对话爱、民主、国家的回答会让成人世界反思,我们拥有的公权到底为谁掌握,它真的举着正义之剑吗?
当我们一次次被动卷入仇怨的时候,国家的本质你可曾考虑?
影片开始和生命降生同在的20世界人类灾难和相互的屠杀,胜者就是正义吗?!
以藏出现在了进程的程序里,我们都在蓝幕里创造一个诡异的自我肯定的幻觉。
猫在吟者的歌谣里穿过,以藏的复仇也在风铃的低鸣里开始。
首先是和北野武扮演的威权之力的较量,导演在这部影片里有大量关于生与死的论述,这部电影在我眼里就是人类杀戮的疯狂历史。
除了疯狂,我们很难有词汇来指代发生的一切。
生命除了权欲便有情欲的争夺,恶的以藏背负着一个女人的哀怨,涂者厚厚日本脂粉的女子像鬼魅指责着以藏的不仁,那柄从下体掏出的匕首有着两个指涉,一是复仇之剑,而是阳具的象征,对于女性而言阳具也是让生命五味杂陈的刺入物,它维系着和男性的关系又疏离其外。
以藏的怨气覆盖了所有人世的规则,流转的缘恨烧灼了所有的等级,权势和道极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直到被黑洞里吸入对于总是揭示人性变异和道德禁区的导演而言让母性肥硕的身躯成为强烈的性指涉,在日本文化中蒸母总是有所涉及,女性的育高于所有的禁忌,这是道德建构之前的世界,我们从黑暗来,或者还将沦落黑暗,回到幽明的子宫是所有沧桑之后的必然。
从三池崇史的话语里我们听得到日本人对于世界的逻辑,本能的暴力和进攻性。
一泄如注之后,道德的光芒再度熄灭,以藏无所不在是导演的说法,那么我们意念里的恐惧和错责就会形成以藏的在场,战胜他的力量只能是自己,救赎的意义首先是自我拯救。
人类最后的底线是家人,当不再在乎的时候,没有力量可以让你放下杀戮的屠刀。
“革命是什么?
”“革命就是杀人”绝望的雨水在忘川沉淀,现世的宿命里生命无法挣脱命运的咒语,六道轮回,因果而已,对于那些被杀者以藏只是结果。
(之一,未完待续)2006年2月10日 星期五 下午22时48分 云间 寒鸦精舍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1.三池崇史:我是爱与自由的导演 可惜野心大于才华,想传达的历史哲学和宗教理念,其具体展开并不令人满意。
作为解构历史事件,本应有巨大创作空间的cult片,没五社英雄《人斩》调度强悍、思想深刻、人物饱满,连剑戟厮杀场面的真实感和刺激度都没后者厉害……不得不说,三池太不重视摄影、美指、影像风格,毫无大师的艺术细胞和完美主义…… 2.以藏杀那些看似无辜的平民是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他们安于现状,对当权者卑躬屈膝,没有反抗精神,这些“屁民”自然是他复仇的障碍。
但这又使他与那些他厌恶的发动战争的当权者行径无异,于是以藏又进入了自我厌恶的死循环。
从被贵族武士利用于进行颠覆政权的以藏,到被军国主义思想利用于进行侵略性战争的以藏,以藏从来没有死,他存在于每个被当权者利用而产生怨愤的愚民的灵魂当中。
他们想寻找一个答案:为什么我活得如此悲惨、卑微、无意义?
为什么世界如此不公平?
当局一桌子的人,学者,军人,僧侣,商人,政客,etc,他们同谋起来一套完美的统治体系,以藏是这个完美体系中的异数、悖论、不完美,于是要被驱逐出去,却导致他自行衍生出了一套“不完美”的系统。
人是从不完美与非理性发展而来的,不完美与非理性从来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武士道精神却要剥离这天然的人性,使人成为“完美”的统治机制的附庸。
莫比乌斯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哪怕在所有系统中,以藏找得到他想要的那个答案吗?
重生之后,他是否又会再次遇到相同的问题?
三池崇史真是大师,他能将繁复的信息表达得如此异彩纷呈,如此精彩。
以藏像一个与“共产主义的幽灵”同序列的幽灵,对法律、政治、宗教、血缘、历史、婚姻、教育、国家、全面消解。
他甚至不限于社会结构层次的革命,而是在整个世界“永恒的演化”之中,对生命的存在发起挑战。
这并非是消极的虚无主义,更是另一种极端,一种过度夸张的“实在主义”(Realism),这似乎也呼应了本片的“反战”主题。
全片的台词都处于一种高度抽象化的讨论之中,三池崇史刻意而为,使这种文本层面上的内容具象化铺陈到无尽的屠杀影像中。
到影片后半程,当以藏与自己产生了关联(就像园子温《自杀俱乐部》(2002)所讲),他的兽性占据上风,进化到第二形态——恶魔的形态。
此后,愤怒转化为原动力,杀戮也就超越世俗了。
战争到了后面,没有正义,没有理由,只有权力全都被打破,才有结局。
所有的所有,都收束成一首对世界的挽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最终,恶魔堕下地狱,“我”在没有暴力的纯洁中新生。
而人类社会永远逃不出历史周期律,怎么杀戮,再怎么以暴力反抗权威,真正实质支配社会的东西其实一直没变,主角打败种种表象看似无限接近胜利不过是西绪弗斯式的悲剧,人性之恶自会塑造另一套表象。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民谣歌手由音乐家友川和树扮演,他演唱的几首插曲是片中极其精华的所在,基本上可以算作最好的电影插曲之一。
三池崇史这部电影十分大胆,充满了对当今社会制度的不满,奇怪悲愤的民谣在肆意屠杀之中又显得悠然自得!
喜感十足。
以藏穿梭在各个时代性情一如既往的快意恩仇!
恰恰表明了那些各个历史时代的改革者时刻永恒的批判精神!
以藏不畏惧死亡也更是代表世代批判者勇敢!
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杀了又杀!
不愧是顶尖的暴力美学大师!
胆子太肥了!
太肥了!
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电影!
毫无亮点。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地狱人间只有暴力和虚无。
恶的终极定义,充满象征主义,我疑惑的是,恶对教师这个特定身份的避让,为何会有光环,难道是三池崇敬的对象?
岛国人因为无所事事而玩起来的郑重其事,煞有介事,装腔作势,狗仗人势在此片中可窥见一斑,为暴力而暴力就可以了,偏要凌驾于哲学精神之上,只能证明其怯懦自私龌龊的灵魂本质而已。实在受不了那些不明所以的旁白,乱七八糟的剪辑和大便般努出来的腔调,看了前二十分钟果断放弃,三池崇史死后是肯定要下地狱的,因为地狱里缺少伊那样的“人才”。
看了好几次实在看不下去,看了一半拖到结尾直接看松田龙平,三星全都是给龙平君的造型
没字幕 就看他一直杀啊杀啊杀.......
晕厥,但某种程度上知道导演要表现什么。
我就为了龙平出来那几分钟,白色浴衣太美了〒_〒
像人生,似有意义又似无意义
我想开心一下的时候就会放这部片来看。很可爱很搞笑很有想象力啊!怎么有人会觉得不好笑?
定之爱的姊妹篇,不同于前者单纯的“爱与占有”的主题,本作基本上就是一无差别大乱斗,至于导演想表达什么……政治讽刺?抱歉,三池的东西俺完全是有看木有懂……不过不少地方真的能找到定之爱的痕迹~~ 为了俺家大叔才去爬掉这鬼片子的,然后惊喜地发现了北野殿……
一切都是神神叨叨
三池老儿真会玩,全片就是杀杀杀,暴力程度和北野武的座头市有一拼。
太跳跃了,实在是太跳跃了。三池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把故事当故事说。
没看懂 给2分 导演你减点啊 这么长
人类的历史是由血腥串联起来的莫比乌斯环,从暴力走向毁灭获得新生然后再毁灭。非常具有个人风格的一部三池崇史作品,癫狂混乱且不拘一格,友川和树多次登场甚至大特写独唱了5分钟。高度抽象化的超现实故事依然保留着标志性的幽默搞怪色彩,一刀斩根本不让拔刀。虽然看上去一头雾水,但片中诸多台词都在主动为电影下定义,把冈田以藏从宗教、亲人、百姓再到军国战犯的屠杀之旅变成流血与牺牲的暴力史——变好了,只是假象。除此之外,整部电影就是由无数场穿越战斗所堆砌起来的,一开始的群战和刻意倒置的婚礼还都不错。但不得不说后面观感就有些重复了,没《无限之住人》有趣,而且三池崇史这回在血腥程度上还做了明显削减。中山一也在片中出演了以藏,但这角色好像谁演也无所谓,我更喜欢他在《侦探物语》里的演出。
勇闯天涯
TM的要拍两小多,会玩
杀疯了
以藏这么强劲,却没有自我修复能力,最后一战又打的太窝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