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十个“养老、孝老、敬老”的故事。
故事中,有勇于追梦自己动手改装自行车周游中国的爷爷,有无数次扶起跌倒的年幼儿子却在年老时因为一次摔倒而卧床不起的妈妈,有患有认知症不记得儿子却仍然记得喂他吃桃酥让他别哭的奶奶,有不服老亲自侍弄花鸟还在意哪个大娘夸自己年轻的爷爷,有潇洒人生聚会攀岩拉皮割眼袋的活宝夫妇,有过生日满心期待儿子会来却只能孤零零吃火锅的时髦老太太,有优雅得体每天给去世老伴送小馄饨全医院都配合她的气质奶奶,有互相正眼都不看刀子嘴豆腐心互相关怀的老两口儿,有超新潮网恋志愿支援偏远地区的退休老教师,还有为了出国留学的孙子学习使用微信给他录小视频的爷爷奶奶
出发吧,单车每次路过小区门口,隔壁年迈的大爷总是坐在轮椅上向远方张望着什么,但凡有人路过那里,问他:“大爷,你在干嘛呢?
”他就冷不丁地答一句:“等死呢!
”每当“我”的老父亲询问时他也这么回答。
父亲买菜时偶然看到了年轻的骑行队伍,活力、速度、激情、希望,燃起了他的满腔热忱,他转身和收废品的人买了一辆十块钱送到家的自行车,告诉“我”他要环游中国,“我”在家里给他安装了固定在地上的健身自行车,“我”“怕”,所以不想让他远离“我”的视线。
突然有一天,“我”下班回来,推开门,自行车都不见了,“我”慌慌张张地追出去,坐在小区门口的大爷说:“我在等死,而你爸找死去了!”“我”知道父亲蹬着自行车,随着骑行的队伍一起远去了。
摔不起时光荏苒,从出生一直到衰老,牙牙学语到脊背佝偻,一切恍如昨日。
仿佛昨天还在院子里看妈妈织毛衣,转眼长大离开家在外奔波,如今年迈的妈妈轻轻一跤就摔坏了健康,医生说往后要多陪陪母亲。
是的,多少年了,“我”一直在外面拼搏,现在重新踏进家门,以前的一切历历在目,这就是家,妈妈的毛线从指尖滑过,“我”用力去抓,终究是抓了个落寞。
就像妈妈一直在大门口等“我”的那些光阴一样,流逝了。
“我”听着妈妈美妙的歌声成长“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也有人讽刺说“我们坐在高高的骨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穷极一生,追求物质时别忽略精神。
挂起的记忆。
“别哭,吃桃酥。
”小的时候,母亲把桃酥挂在高处,“我”用椅子垫在桌子上,站上去够。
篮子被“我”掀翻,桃酥像春雨一样从空中洒落下来。
母亲先是一顿打骂,再为“我”擦擦眼泪,说“别哭,吃桃酥。
”那时的桃酥很甜。
现在母亲老了,甚至她已经记不得“我”是谁了,只要家里有一丁点的动静,“我”就怕。
“怦!
”的一声,“我”飞奔至母亲身边,母亲将椅子放到桌上,手指着挂在天花板上的篮子,里面放着桃酥。
“我”拿下篮子,递给母亲一块桃酥,她用尽全身力气,掰了一半喂进“我”的嘴里说:“儿子,别哭,吃桃酥。
”我慢慢地咽下这美味的桃酥,这时的桃酥又甜又咸。
父亲的花“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父亲将他的那盆花搬出搬进,终于在一个安静午后,花盆碎了,“我”的宁静也随之被打破。
“说过多少遍了,不要搬,你真要拿什么,你喊一声就行。
”父亲一句话不说。
“我”在打扫父亲房间的时候,收拾桌面时看到桌面,小时候的照片,望着窗外,看到妻子给他重新买了一个塑料花盆,他把花重新种好。
“我”知道自己不该那样说父亲。
这一次,我扶着他,他拿着他的花,妻子在旁边跟着,走进了屋子。
逆生长“我”给年迈的母亲打电话“宝贝,你干嘛去了?
现在还不回来。
”电话的另一头是“我”的母亲,“我在和小学同学聚会。
”“我”给年迈的父亲也拨了个电话,“爸,你在干嘛呢?
”另一头我的父亲,“我在攀岩,不说了,再说我要掉下去了。
”家有二宝,每天都在“我”的心尖上,
“我”到国外出差,给他们打电话问他们在哪?
他们唯唯诺诺地说:“在医院。
”“我”马上要两个宝贝(爸爸妈妈)分别接视频电话,确保都还在。
最后他们顽皮地告诉我他们是去整容,好在有惊无险。
母亲的生日。
“我”总是奔波,母亲一早起床,坐在梳妆台前,涂上美丽的口红。
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她的生日。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母亲期待地开了门,她以为是“我”回来陪她过生日,但并不是。
银行给母亲送来鲜花,接着保险公司也给母亲送来保险。
隔壁老王约母亲出去,母亲回绝了,她说:“我今天的行程被我儿子安排满了,他要带我去逛街、看电影、去河边沙滩上晒太阳。
”放下电话,母亲瘫坐在沙发上,偌大的房间一片寂静。
这时,“我”点的外卖到了(大蛋糕,海底捞),“我”打来电话给母亲唱生日歌,因为工作原因没法陪伴在身边,那一大桌子美味可口的佳肴,母亲一口也没吃,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才是最暖心的孝顺。
老伴儿。
“我”的父母彼此不说话,交流全靠家里的那只狗——欢欢。
吃饭时,母亲还在厨房忙活,父亲把碗里的汤倒给狗盘里,大声对欢欢呵责“吃。
再不吃就凉了”于是母亲到饭桌吃饭。
夜幕降临,母亲端来一盆洗脚水,对欢欢说:“洗爪子。
”于是父亲脱掉鞋袜,把脚伸进热乎乎的水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满意的神情。
父亲去世后,母亲看着欢欢、父亲的一张老照片一坐就是一天。
相处吵闹觉得烦,真正离开了又会很想很想……且行且惜。
守候简单、无奈、执着。
老爷爷进入ICU病房后没有再出来,坐在椅上的老奶奶,每天都会做爷爷最爱吃的小混沌给他送去。
医生告诉老奶奶,“他”已经走了,奶奶只是默默不语,每天依然坚持送。
医生们圆奶奶的心愿,日复一日,只为你。
玫瑰余香“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这天“我”有一位很特别的客人,他告诉“我”,他是一名教师,在网络上聊了另外一名退休的教师,而他聊的正是“我”的母亲。
他说:“如果我和她能成,那我们打算把一生所积攒的教育经验编成一本书,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
他的目的地到了,“我”向他致敬,就当我也为教育做一点点贡献,车费不要给“我”了。
他笑了,送了一朵玫瑰花给“我”。
阳光下,“我”看到他抱着玫瑰,而“我”的母亲和他心意相通,“我”的心一下子乐了。
爷爷奶奶我爱你。
再过三四个小时“我”就要到国外出差了,此时“我”在房里打着游戏,“我”的爷爷和奶奶在客厅里忙碌着,爷爷忙着玩微信,奶奶忙着缝被子。
“强子,怎么登录?”“我”停下来,出来教了爷爷,然后也帮奶奶把针线穿好。
迫不及待又打起了游戏 ,“强子,怎么收信息?”“我”有些烦,出来告诉了爷爷,顺便和奶奶说,“你缝这干嘛?这年头没人用这样的手工被。
”“小强,怎么发图片?”“我”很不耐烦了,痞痞地靠在门上,“您用得着微信吗?
”看看爷爷奶奶,“我”粗暴地教完之后,接着摔门而入。
在收拾行李是收到一条信息,是爷爷发来视频:“小强,爷爷玩微信,是怕你在国外孤单,为了能和你聊天。
奶奶缝被子是怕你冬天冷着,提前做准备……”看完视频,“我”哭了一路。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电影算是很写实了 记录的都是老人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不着重于情节性 幕幕都是平凡的生活 大概由不到十个小电影组成 大多数观众应该能在里边找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感受呢 就是 老人有他自己的倔强 你不能总让他闲着 不让干这不让干那 小辈是好心怕他累着 但他自己心里也怕自己变得没用 有时候让他们帮帮小忙 他们真的非常开心 还有什么过生日呀 该去还是要去了 好像前年吧我爷爷过生日 但是仨孩子碰巧都没空 我爷爷就有点耍脾气 当时我觉得还挺孩子气的不就过个生日嘛 平时也没少回家 现在也越来越懂过生日对老年人意味着什么了 唉 还有什么老年痴呆啊 很催泪 唉 还有张艺兴演的小强 和生活里的我也有共通之处吧 懂得珍惜就好 越快越好 岁月走的不慢 尽早学会珍惜 多陪陪家人 第一次一个人看电影 好处就在于不用像以前那样忍着不哭 排片真的太少了 我还得早起大老远坐很远去看电影 电影真的是不错的 能给人很多感悟 希望电影排片多一点
温暖,现实,感动平凡。
当父母渐渐老去,似乎很多成长的故事被我们不经意间遗忘了,影片虽是流水般的记录,可是却可以勾起我们最深的记忆。
只有远离家乡才知家的味道,养儿方知父母恩,辛苦操劳一辈子只希望儿女幸福,那么长大的我们能否如父母呵护儿时的我们一样去守护他们的晚年?
孝敬老人,不是隔空慰问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真真儿的老戏骨,加起来得有一千岁了,太牛了,建国后第一批电影大腕,果然名不虚传。
看的人热泪盈眶,眼泪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哗啦的流。
根本停不下来。
看完电影出来整个人都脱水了,头晕目眩,喝了三桶大可乐才抢救回来。
感动,简直是感动。
感动到飞起。
打算带上全家人一起去看,带上两箱可乐,两箱王老吉,再整一大箱纸巾。
我觉得就准备万全了。
8月29日,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知梦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安馨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出品的电影《一切如你》,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北京知梦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圆圈圈营销联合宣传。
首映礼在北京海淀中间剧场温暖举行,当天一票难求,五百人的剧场座无虚席,许多观众和记者是站在楼梯上看完的。
看到新华社一位记者在观影后这样写到:“90分钟电影我站着看完,一步也不舍离开,妆哭花了”。
其实许多观众都是如此,这部电影不仅催泪,同时,笑声不断,温馨动人,四位年轻导演,十个温暖故事,32个影视巨匠连续岀场,一个比一个精彩。
该片由于洋、于蓝、秦怡、田华、谢芳、牛犇、刘江、张勇手、杨静、管宗祥、许还山、雷恪生、彭玉、李明启、郑毓之、吕中等老艺术家和刘佩琦、奚美娟、侯勇、聂远、王志飞、郭晓东、吴军、颜丙燕、马苏、张艺兴、刘琳、曹磊、徐囡楠、王今心、王毅凡等中青年表演工作者联袂出演。
电影放映结束,掌声长达一分多钟,当影片字幕上滚时,银幕上岀现老艺术家的年龄,同时出现他们年轻时的银幕形象,于洋的《英雄虎胆》、秦怡的《女蓝5号》、谢芳的《青春之歌》……加上张艺兴的主题歌《一切如你》,感人至深。
更加精彩的是,映后的演员见面会,与所有的见面会不同,首先,中影股份总经理江平出场,他说:“见面会现在开始,让我们拉开大幕,看看这老少幸福的一家人吧”。
大幕在音乐中慢慢拉开,让观众没有想到是,舞台变成一个家,所有的演员坐在台上,空中一轮明月,老艺术家白发苍苍,年轻艺术家青春亮丽,那一刻现场五百多名观众不约而同的站起来鼓掌,向台上的艺术家致敬!总编剧、总导演黄宏在发言中感慨说到:“我只是个组织者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作的,我一直在想,三十年前我和4位年轻导演一样年轻,三十年后我就会是16位老艺术家现在的年龄,做为中间的桥梁,我们应当作点力所能及的扶老携幼工作……这确是一部有喜有泪、有感动亦有反思的感人影片。
于洋老师的感言,田华老师的朗诵,谢芳老师的演唱,四个年轻导演黄兆函、傅绍杰、张楠、李譞的讲述都深深的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四位年轻导演,十个温暖故事,《一切如你》真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好电影。
向各位艺术家致敬!真正诠释了扎根生活的、如此真切的“浑身是戏”!算是十个公益短片拼接成的电影,真实真挚,切中要害,直戳内心,刺激泪腺。
如果故事之间更有层次感和逻辑感一些可能会更好?父辈与子女角色的互文——爱的传承,时不待我父辈“老来宝”的活力生活(攀岩、聚会、骑行、整容、网恋)——"做孩子的过程"似乎也是个轮回呢,珍惜为数不多的自由开心就好啦最发人深省的故事“母亲的生日”——满怀期待梳好妆容,门铃一直响,我等的人却依然没来——再多的物质也比不上你的惊喜出现,常回家看看不只是口头禅最羡慕和感人的父母爱情“老两口”“守候”——始终不相信老伴儿走的现实而每日把最爱的汤送到重症病房——不言不语但眼里心里都有你,有所执念都是因为你最贴切的现实映像“父亲的花”“爷爷奶奶我爱你们”——你的无奈不解/烦躁不屑甚至恶语相向实际上是无形的伤,不过他们只会一笑而过。
岁月带来的隔阂是必然,对此我们只能多设身处地为长辈想想。
"生命更多的是过程,所以导演们的重心没有在生与死之间的煽情,同时影片的目的在于让青年们去思考亲情,了解对老人的爱。
"
很遗憾今天才看到,虽然2019年在办公室讨论了很多关于怎么在会员单位里播放这部电影的方案,看到片头片尾字幕中那么多熟悉的同业与伙伴……而如今竟已过去了这么久。
2016歪打正着的进了这行,中间想过退出,然而如今再入仍不后悔。
养老不赚钱,又苦又累,尤其在2020伊始这全球的意外之下,养老人舍小家守大家的苦,有时候真的需要情怀来给自己力量,更需要社会的关注,zf的投入。
这部片子,行外人把它当成电影,然而我要说,这四个年轻人真棒,他们从叙述的角度,不加评判的给你讲述十个小故事,看似普通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然而每一个都让人热泪盈眶,片尾片花与老艺术家的互动最终让泪尽情流。
你们熟睡的夜晚🏙,有我们守护雁过留痕。
这部片子不是给老年人看的,而是给我们这些“未老”人群。
我们都未曾老去,不知道“老”是个什么滋味儿,但是我们要努力去尝试了解,要不断学习,让我们能为这个日益增长的群体做些什么,因为他们可能是不久以后的我们的父母,甚至很快也会是我们自己。
失能、失智、阿尔茨海默、意外跌倒、子女在社会中的压力导致,不能陪伴,失独、独居、丧偶等引发的各项心理危机需要专业人士的化解与治疗,等等等等……这一切已逐渐成了生活的刚需,家庭需要转变观念寻求专业的机构养老,养老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努力缩小不同星级之间的专业差距,同时社会与上层建筑,加大对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机构的扶持与政策优惠,同时尽快启动并落地长照险等物质保障,让专业的机构养老不再是一小部分人可以独享的晚年,真正的实现养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初心,实现每一个老人“老有所依”的晚年最大的心愿!
守着你们的时候,我们也会思念家里的老爸老妈
《一切如你》这部影片以10个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出当下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出发吧单车》这个片段中的老爷子活力无限,想骑车去看看祖国的各个地方,自己动手改造自行车🚲,选择在路上过完余生。
类似的案例这几年生活中也有不少,父母年轻时为了我们放弃了远走江湖,陪伴我们成长,又看着我们成家立业,却忘记了自己,推迟了他们年轻时的悸动,终于有大把时间由自己支配了,他们已然老矣,不是所有老人还有在路上追寻的机会,那就趁父母身体还可以时多带他们出去旅游,因为遗憾是永远都弥补不了的。
小时候扶着我们学步的是妈妈,在摇摇晃晃中我们迈开了第一步,接下来会有摔倒、磕磕碰碰的上演,可是哭完鼻子,捂捂膝盖我们还可以继续走。
就这样一步步,走出家门,渐渐离家,我们是一步一步越来越稳健,而当初拉我们的大手却 《摔不起》了。
是啊,常言道:年龄大了,骨头脆了摔不起了,抓不住红线抓不住时间自然也会不住母亲。
挂起的篮子里藏着小时候最爱的桃酥,会趁父母不注意爬上桌子够篮子里的吃食;时过境迁,母亲老了,记忆糊里糊涂了,一瞬间的回忆浮现,该给儿子取篮子里他最爱的桃酥。
10个故事中,老人坐在轮子上拿着桃酥喂儿子,说道“儿子别哭,吃桃酥。
”真的忍不住泪目了,就算记忆模糊,你最爱的我记得,我最爱的只有你阿。
《父亲的花》《逆生长》《玫瑰余香》《老伴》不再煽情,而是生活中的琐碎杂糅着几分欢乐,都有老的那一天,不妨养养花找找伴乐呵呵的,做个开心的老婆婆和老公公。
你野餐我攀岩我们一起去整容:退休后手捧玫瑰去见你相约去新疆支教;你以为我在跟狗🐶交流,不,你错了,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吧。
你还记得母亲的生日吗?
你知道最好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吗?
生日那天,老人开心的给朋打电话儿子要带她吃火锅逛商场看电影,结果等来的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上门送花,儿子叫来的外卖。
期待落空,也会忍住落寞自我安慰,人到老年最缺的是陪伴,最想见的是孩子。
一部关爱老年人的公益短片合集,几个短片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讲述。
短片从细微的小事缓缓展开,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展现片中几对老人的生离死别。
两个人吵吵闹闹共同生活到老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上了年纪后由身体的衰老而引发的精神上的衰弱对于老年人来说已经是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而另一半先行离去会使得原本就已虚弱的老人更加无能为力甚至是不能接受,这让人唏嘘。
二是展现老年人和后代之间的互动。
中青年们虽然身体看起来健康有活力,但是当他们看着养育自己的长辈逐渐衰老、患病、离去也是无能为力的。
这种眼睁睁看着事情发生的无力感鞭笞着中青年们的内心,同时也刺痛了同样处在这种状况中的千千万万个我。
三是展现老年人自我建设的强大。
这类老人有目标,有行动力,还希望能把自己的晚年过得好一些。
同时他们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能拥抱新的老伴……这种情况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整片最深刻的是坐在楼下每次都回答等死的老爷爷,人老了孤单一个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觉得岁月太长了。
也是看完电影,才想起来堆在角落的相机,以前外婆总提醒我带着相机去看她,帮她多拍几张生活照,也好给我们留个念想,而我总觉得日子还长时间还很多,拖着拖着拖到了疫情后,前两月外婆意外摔了一跤,93的高龄,手术,复健,隔海的距离让不安加倍,我们一定还能一起过很多个新年
No.2312 十个故事记录了老人晚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想想这也是自己的归宿,免不得有点惆怅
三星半!最喜欢第一个!和割双眼皮的!狗狗的那个也很可爱
我姥姥今年九十岁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不记事儿,她会想不起来那个是谁,所幸,她还记得我。每次看到她,都莫名想落泪。
非常暖心和感人的故事合集,老年人的生活或孤独、或无力、或不被认可,儿女没时间陪老人,老人的心愿儿女不支持,希冀多多努力,为老人着想,让他们不再孤单寂寞,共勉。
片段太短了
很多老艺术家,搭配年轻一些的演员,八个还是九个还是十个故事,印象深的有老两口去三亚美容,除抬头纹和眼袋。雷格生两口子不和老伴直接沟通,通过小狗给对方传递信息。天天在楼下晒太阳的老头,问他干嘛他就回答“等死呢”,问其他老人去哪就回答“找死呢”。
全是实力派演员,沦为宣传片工具人。题材没拍好,散了吧。
这一星送给让人尊敬的老艺术家们,真的辛苦了
人生第一次参加首映式,纪念一下。十个小故事都挺温情的,个人认为第一个尤其不错。现场和电影里的老艺术家们原来都是奶奶年轻时的偶像啊。
0820十个单元短片汇成了一部电影,看的时候有些疑惑这种播放形式,觉得单独播会更好。宣传语好像是那句你这是缺心眼,怎么记得孙子不记得儿子,看的时候确实只有这一个故事——吃桃酥让我满意。别的故事都会让我机械落泪却其实觉得这个故事没什么必要美化成这样,况且即使拍出来了也改变不了什么。不过最后将老艺术家与他们年轻时的照片放在一起的构思还蛮让人惊喜的。
其实我是不会照顾人的人 包括我自己
我30多岁,毕业十年,就想过上剧中老人的生活,不过分吧!?羡慕呀,幸福呀!!!好好工作,争取还清卡债,交上保险。我家里也有两辈的老人,这些赞助的老龄事业基金会,安心养老什么的,我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争取有生之年能过上让他们关注的对象吧。一个蜷居在城市角落的孤寡青年。前三个很不错,尤其第一个自行车🚲,马苏的也挺好,刘佩琦老师戳中泪点,其余的年轻导演,多去品尝一些人间冷暖再来拍戏吧,总导演黄宏,其余导演也都是体制内的吗?体制内的导演门槛太低了。体制内也有很多年轻演员,多去拿年轻演员练练手再来霍霍老艺术家可以吗?
没看点
本片如江上的浮萍
桃酥我呜呜呜哭,和我姥姥太像了,在机能退化的大脑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上演自己认为正确的常规,也是刘佩琦和于蓝演的实在太好了。欢欢小狗我也哭,那种无言的默契,还有老伴去世后和欢欢相伴,我哭的好大声
不好看
教育片拍成这个样子很多人会喜欢看、容易接受的
沙东贱种徐囡楠
有张艺兴,我很期待,听说这部电影,演员都是公益出演
很好看很喜欢很有趣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