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这类片子,从头到尾充满幸福感。
有几处精彩的我和老公几乎要落泪。
其故事,其人物,其主题,可以做各种解读,充满温暖,充满人性,有新意丝毫不做作。
人情和思想饱满的技术让我感慨,而且这一次,蓝天的技术完胜梦工厂。
不说其中的鸟、猴子、狗等造型,人物神态、动作之细腻有明显的飞跃。
一个人心情低落的出奇 跑到影院 发现这个正要上映 于是当即买票冲着rio 冲着3d的小愤鸟 觉得应该是部可爱的片子 最吸引人的就是影片的音乐了 有点桑巴 有点欧美 恨不得跳到前面去扭2圈 片子里有一只金刚鹦鹉对人类的信任和依赖 有自私的动物走私犯也有把小鸟当宝贝的女孩儿 有单纯 生活贫困的里约小男孩 没有妈妈和家庭 有一群“正义的动物朋友”和“心理变态”的老鸟。
总之 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一个典型形象 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太脸谱化不过 这不影响那只鸟和他的朋友在影片里大萌特萌。
超级喜欢这个叫blue的主角鸟用人类的知识和思维解决问题的样子 喜欢他的女朋友的优美的身形。
只是没搞懂 福克斯这么卖力的宣传里约干什么 热情得过分 真想马上跑到巴西去狂欢 故事老套 情节单一 但至少 我坐在影院里 小小感动了一下 高高的欢乐了一下 走出影院后觉得其实没那么失落
提起美国动画,人们最先想到的总是皮克斯,或者梦工厂,而蓝天工作室的名气显然小了很多,而且和前两者不同的是,蓝天的作品并不量产化,从出道作《棕兔夫人》到2012年为止这十来年期间 ,仅出品了七部长篇电影,精益求精的程度和吉卜力有得一拼。
和两大巨星相比,蓝天似乎永远只有争老三的份,可我最爱她。
不同于美漫电影主流,蓝天的作品风格化很明显,更突出以人为本的概念。
自从《冰河世纪2》之后,蓝天的作品一直坚持不让“以暴制暴”成为作品的主题,尤其《冰河世纪3》、《霍顿奇遇记》、《里约大冒险》虽然不乏激烈场面但几乎都是0死亡,《冰河2》有人员伤亡但编导并没有刻意渲染。
尽管没有像其他美漫那样宣扬暴力美学,但蓝天的这些故事精彩的程度依然不减半分,惩罚坏人未必一定要置之于死地,蓝天强调了这一点。
《冰河1》作为开山之作比较传统,也比较暴力,最后还要让BOSS惨死,是典型的美漫主旋律。
当然论故事水准,本片也是一部佳作,尤其冰洞里的那段情节很动人。
其后的《机器人历险记》倒是该批评一下,俗不可耐,卖弄特效,剧情很薄弱而且槽点巨高,同时还是相当暴力的一作,BOSS没有任何个性,只是机械性地喊喊几句有违人道的口号,不断地强调自己很该死,形象苍白无比,而最后主角干死BOSS的画面更是哥特到极点,无论剧情、画面、还是人物塑造,本片都毫无亮点可言。
以上这两部片子都毕竟是蓝天的早期作品,没有形成独立的风格,好在《冰河2》之后,我们看到了蓝天不断地朝自己的人文理念发展,希望这种风格能够持续下去。
我并不喜欢《飞屋环游记》,不错,本片很感人,可这说的是老夫妇之间的恋情,即开头那十几分钟序曲,之后的正题部分不过是一部二流的动作片而已。
保留开头部分,把之后所有剧情去掉,它也可以成为一部感人的短片,就像《回忆积木小屋》,它的故事也很感人,但它只有几分钟而已。
《飞屋》对BOSS的塑造是非常拙劣的,完全就是《犹太人苏斯》,编导打从一开始就给BOSS判了死刑,迫不及待地妖魔化他们,告诉大家他们是万恶的犹太人苏斯,以图让主角施加的暴力合理化,杀之有理。
他们恶得很无厘头,却死得非常凄惨,其死的“价值”是换来了观众对他们的种族歧视和热烈的掌声……这也是大多美漫、日漫主旋律共有的缺陷。
同理,我也不喜欢《狮子王》,很多人看到这里,恐怕恨不得马上去对我的文章点击一下“没用”,我理解你的不满,可这无济于事,我对主旋律的反感并非一日形成,因而不会被一两句说教而改变。
所以当我遇到蓝天的作品后,仿佛在美漫中找到了新的归宿,并迅速地爱上她们。
特别是《霍顿奇遇记》,这部片子堪称我最爱的美漫,也是最为偏离美漫主旋律的一作,可能正因如此,它往往不被美漫FANS所接受。
爱与理解成为了《霍顿奇遇记》的故事主题,主角不再是高大全英雄人物,使命也没那么“崇高”,而且不同于传统的是,作品给了BOSS一个机会,并不强硬地把BOSS排除在人性的大门之外,尽管这很理想化,但何尝不是一次宽容的宣传呢(《星球大战》主角卢克的那句“爸爸,救我”打动过多少人不必多说了吧)?
之后的《里约大冒险》虽然没有了这种宽容,但也同样没有让暴力成为解决问题的主题。
美漫(及日漫黄金档)的情节往往很简单,没有过多复杂的人性思考,这是出于扩大受众面的考虑,对大多人士而言,影视作品和小说只是闲暇之际的娱乐消遣,没必要刻意去影剧中动脑筋,这本身无可厚非。
然而简单的情节,往往也造成了反派苍白的恶,可另一方面,一旦认真去塑造BOSS,又很容易造成BOSS比主角更鲜明的情况(如《功夫熊猫2》里的沈王爷)。
如何塑造好BOSS,但不能让其成为只会口喊法西斯口号的恶魔雕像,又不至于风头盖过主角,这是一门学问,也许《里约大冒险》里的那只坏鸟是个很好的参考对象。
无论美漫还是日漫,有一种主角是我非常讨厌的,就是道德优越感十足的那种,他们“大义凛然”谴责别人的脸孔,总让我觉得是“面目狰狞”,巨欠抽,好在蓝天的作品中,很少看到这类主角(除了《机器人》)。
霍顿是个另类,他憨厚、老实、纯朴、善良,没有什么技能和“觉悟”的他,却比许多美漫英雄更能感动我。
《霍顿奇遇记》的粤语版片名是《大象亚钝救细界》,很搞的译名。
个人觉得粤语版配音非常出彩,比原版还要好。
看来粤语很适合搞笑片,倒是在日漫方面粤调一直不是很出色。
蓝天镜头下的各个主角,我最喜欢的是那只苦逼的松鼠,其次是霍顿和剑齿虎。
松鼠相比其他主角,一根筋得有够可以,没有道德说教,没有天马流星拳,没有崇高的使命,有的只是对松果脑残得可以的执著。
他总是笑料的最大来源,但也是最能感动观众的角色,在《冰河世纪》中,尽管他是个配角,却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抢走了主角一行的风头。
(以他为主角的作品目前有:《松鼠、坚果和时间机器》、《消失的松果》、《大陆之所以漂移(2集)》)期望蓝天以后能有更多的好作品,更为人性化一些。
大概我会像追吉卜力那样地去追蓝天吧?
PS:本片有上译国语配音,但网上流传的很多高清国语版,并不是台配或上译,而是拙劣的草台配音,请自行鉴别。
《里约大冒险》这部动画片在创意和技术上并无太大突破,但精彩程度却吸引了相当多的眼球,关键就在于它抓住了充满特色和吸引力的主题:巴西的热带风情,奔放的森巴舞,以及自由飞行的快乐。
在展现巴西的风光方面,《里约大冒险》虽然着力渲染,但无奈它是动画片,毕竟比不上国家地理那震慑心扉的美丽。
不过其中的风光足以打动人心。
本片真正打动我的还是后面两点。
一是激情四射的狂欢节和奔放的森巴舞。
在狂欢节的气氛中,你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所有人都是发自心底的,沉醉其中的,彻底的,伴随着动感的韵律在舞动,向每一个人分享自己欢愉的心情和热切的思绪,以及自由展现自己快乐的舞姿,而不是规定好的束缚动作。
这样纯粹的情绪,在中国是多么难以寻觅。
《里约大冒险》在这一点上的成功来源于插曲和背景音乐的选择,那一首首插曲无一不让人有加入人群中的冲动,配上鲜活的动画形象的精彩表演,几乎没有人会不受感染。
本片另一方面的感染力大概来自于自由飞翔的快乐,这一方面和我的个人体验也有关系。
《阿凡达》和《驯龙高手》都浓墨重彩的展现了飞翔的快感,表达了人类自古以来对飞行的渴望。
但对于没有过类似体验的那时的我来说,这最多只是不同凡响的视觉冲击。
直到最近我在瑞士跳了一次滑翔伞,那真是难以名状的体验。
身处几百米的高空,身后依旧是蓝天和白云,脚下便是苍翠的大地河山,没有任何隔离,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你可以尽可能的自由飞翔。
身后的教练说:“Now you know why birds are always happy and singing.” 在那一刻,这句话是多么的真切和动人。
而《里约大冒险》的主角是作为鸟类的蓝金刚鹦鹉,它们自然不能放过展现飞翔的机会。
这一次,我是深深的被感动到了,自由飞翔是多么纯粹的快乐,多么的令人向往。
这部动画让我对巴西这个奔放和快乐的拉丁国度又多了几分神往,无论是雄伟的基督巨像,还是神秘的亚马逊丛林,在这样的锦绣河山里,还有热烈奔放的舞蹈,与风情万种的拉丁美女帅哥,一定更赛过我所钟爱的葡萄牙。
有了这样的亮点,剧情简单点又何妨?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我打两星是给制作工作人员的分数,可看度不是很强,故事剧情流水,专靠夸张的动作和来逗观众笑,有些牵强,有些失望,感觉导演编剧不是很用心,不如前几部好,技术很出众,但是内容差了点
印象中的里约热内卢,是一个比较热的地方。
那种热烈的感觉像极了这部电影里的色彩和音乐,还有欢乐的狂欢舞蹈。
不愧是《冰川时代》导演的新作,在片头就彻底被吸引住了,看着各种鲜艳的大鸟小鸟们在热带雨林里边飞来飞去,交织成一副绚丽的动态画面。
只需一瞬间,就能变得热情澎湃,恨不得在电影院里起身跳上一段郭富城的噼里啪啦樱花舞。
故事的线索很简单,没有剧透可言,好人战胜了坏蛋,王子和亲爱的公主永远的结合在一起,从此以后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美好生活。
你知道,在这个现实世界,两个相爱的人如果能在一起,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估计导演也知道这件事,所以片中的反派被安排的强大至极,虽然看上去他们的计划被安排的完美无缺,却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变得千疮百孔,按照三国杀里边司马懿的说法——天命难违啊!
那么,这份天命,估计就能被称之为缘分了,虽然早已冥冥注定,但整个过程却无比坎坷,甚至让人绝望。
万幸的是,那种突如其来的绝望来的也快,去的也快,就像桑巴舞的节奏,也像愤怒的小鸟里边某个小鸟的叫声——喔!
嘿!
呀!
我天生就不是一个好人,所以我对片中的反派角色抱以深切的同情,最喜欢的莫过于那群看似无辜的小猴子。
小鸟跟小猴子们群P的场面是我看的最欢乐的一场戏了,而且我老是觉得领头的那只猴子长得特别像是咱们国内的某个演员,但仔细想又想不起来是谁,反正就是走孙红雷路线的那种狠人,但又死活狠不起来的家伙……但,哥还是个真爱至上的信徒,所以在看到漂亮的母鹦鹉珠儿张开她美丽的翅膀从空中缓缓的像个天使一样出现在我们的男主角布鲁面前时,我的心情顿时像这厮一样激动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吗?
那种强烈的盼望着他们俩能成的美好愿望在心中慢慢的膨胀,入戏的过程顿时那么自然,居然还感动的起了鸡皮疙瘩,真是让人羞愤。
关于这部电影,想说的就这么多,两位奥斯卡大拿杰西·艾森伯格和安妮·海瑟薇的配音为这部动画增色不少,那些鸟儿在舒服和郁闷时的呻吟声也做的惟妙惟肖,简直太适合情侣去看了。
第一次听到五月天的那首“我又初恋了”,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男人真他妈无耻,初恋也可以“又”,“又”代表的是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子子孙孙无穷溃也好嘛!!
你可以又初恋,那女朋友是不是可以又初夜?
无耻,无耻啊!
当然这一切的感叹都在一干欧美万年正太卷毛萌男的下垂眼小身板之下(如愿以偿的?
)化为了泡影。
特别是内两位老是让人民群众搞不灵清的Jesse Eisenberg和Michael Cera ,他们的所有电影分别串联起来播一遍,就会让人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一部加长版的青春期《源代码》,男主不过是在不断的穿越回到他破处前的那一个月,然后不断寻找一个可以上床的姑娘。
”说真的jesse,虽然我真的很喜欢看你演正太而且你真的很正太(怪阿姨的口水正在滴落),但是您在大银幕上破处的次数未免也太多了好么!!
从《诅咒》里的高中宅男,到《Roger Dodger 》里的高中准毕业宅男,到《冒险乐园》里的准大学宅男,《社交网络》里的大学宅男,《僵尸之地》里的疑似大学毕业宅男,再到最新的《Rio》的小书店宅男鸟,额头上全都刻着“原装处男”四个大字!!
6次,6次啊!
有多少破处可以重来,姐为毛要一次又一次看你出现在不同的电影里然后永远在重复以下全部或部分情节——【死宅-》处男-》被同学欺负无视-》喜欢的妞名花有主-》好基友不离不弃-》通过某个机会突然发威-》成功把妹成功破处-》基友用喜悦中含着蛋蛋哀愁的眼神目送狗男女牵手远去】,美国横跨东西海岸线的各个学府都被你祸害遍了,现在居然连一只鸟你都不放过!
当目送着鸟人版的你拍拍翅膀追着小妞的屁股灰走的时候,知道姐是什么心情嘛?
姐已经完全没有力气玛丽苏了!
姐深深的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生了患有健忘症儿子的苦逼妈啊,看着不肖儿子每隔那么几个月就开心的领回来一位姑娘说:麻麻我要跟我的初恋结芬。
然后只能想尽办法不断搬家来逃避那些被纯情蒙骗的前准儿媳啊!!
所以,亲爱的jesse,在已经破处了6次的辉煌成绩之下,咱们能不能消停一点,下一部你是演人也好妖也好人妖也好鸟人也好,咱们除了青春期荷尔蒙之外也能散发一点别的气息,除了死宅翻身泡妞处基友之外还有很多别的事情可以做,总之不要再演死宅处男了好嘛!
就当做是我们之间的约定好嘛!
以上。
破处电梯梯梯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27315/?start=100
其实,一开始想去看这个电影,那是那周没有美国大片的结果(比较好的,都看过了)。
后来看到这里说这个片子好,就去看了。
看后之后,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安妮是我喜欢的演员,她配那个雌鹦鹉配得蛮好的。
那只雄鹦鹉也配得很好听,听了一半才听出是《社交网络》的男主角。
整个片子显得很热闹,但是剧情实在不怎么样。
所以我想不通为什么网上评分可以这么高。
想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多番意淫我会把童真输入成童贞,以此表达我丧失童真程度之严重。
不过到真正敲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却却步了,因为接下来要讲的话题基本上不涉及到童贞问题。
首先,这篇东西的一大部分都是吐槽,吐我看这部电影的槽。
吐槽开始:看《Rio》恰逢是一个星期五的午后,在正佳飞扬,由于买票后距开场时间太长,与友人到处溜达直到开场才回到影院。
结果发现现场一片某重点中学的绿色校服,小孩子们在叽叽喳喳地玩笑打闹,本来还算安静的电影院瞬间变成了市集,熙攘吵杂。
当场我和友人有些崩溃,因为不偏不倚整个下午最适合这些小盆友们看的就是我们买票的那场rio,而孩提时代有过集体看电影经历的童鞋们不妨可以回想一下当年跟着组织一起去看电影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里是怎样一个吵闹热闹喧杂的气氛,我自己回忆当年都崩溃。
倒不是其实这些娃,只是严重担心自己的观影质量。
随后有试图找飞扬换场次,被冷冰冰地拒绝,这个在后面将要吐槽。
于是很不幸地,确实是同一场次。
学生之多,进场都进了十分钟。
由于不想跟这些娃娃们挤,留到最后才进场。
我们的座位在最后一排的中间,等我们走到最后一排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学生坐在了我们的位置上,旁边还坐着一堆老师模样的人。
所以很固执地与他们沟通后,取回了属于我们的俩位。
之后,再有其他的买票看电影的人来时,那些老师就安如泰山地一动不动不肯让位。
“我们的座位也被人坐了啊!
”老师们如是说。
擦,坐你妹,你们的位置在前面,没有编号,要抢位置也不能跟我们自行买票的人抢好吗?!
“你们坐其他地方嘛。
”老师们如是说。
擦,凭什么你们不坐其他地方,你们他妈的给的钱比较多吗?
“请各位对号入座。
”电影院服务小姐在屏幕下说。
妈的早该说了操你们的蛋!
给人学校包了他妈的场你他妈的就专心地被包场,还卖毛票给我们啊操蛋。
应该吗适合吗这不是坑爹吗?!
“为什么要对号入座。
凭什么啊?
”穿着校服的小女生们傻乎乎地愤怒地说。
你他妈的重点中学怎么考的?
为什么要对号入座!
你妹的这种话说出来我他妈的都哽咽得不知道怎么反驳了我擦!
然后广电总局审核的那段音乐突兀地出现在大屏幕上,现场还是一片吵杂,甚至灯光都没他妈的熄灭。
Rio就突兀地开始了。
(开始后陆续又有人来向那些个为人师表的人渣索要回自己的位置,陆续失败告终。
)吐槽结束……接下来我重点就回到了童真事件上。
由于开场前我堆积了各种愤懑,所以开场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都极力地用各种心理暗示想要劝服自己不要管他们。
其中一条暗示大概如下:这是一部动画片,而动画片的主要受众也是这些娃娃,观察一下娃娃们对这部电影的反应也算是一种收获。
然后果然我就大开眼界了。
孩子们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还真停留在表面,而触动他们情绪的东西也非常表面。
从开始到结束,孩子们是各种愉悦各种欢呼,前后鼓掌起哄加起来不下十次,让我尴尬的是这些鼓掌起哄的点都没能引我笑——不是男女主角在夜空下落寞地拥抱,就是两只鹦鹉主角们深情对望,几乎都是些男女形象萌生暧昧情愫的时候。
回想我们高中时期,在学校看《阿甘正传》,当时有一场没有爆点的床戏,引起了在场几乎所有人的轰动,然后一个长相俊俏的男生冷漠地丢出一句:又不是没看过床戏,激动什么。
瞬间浇灭了我当时的亢奋。
那之后没多久,在《猜火车》里第一次看到了出现在电影里的男性生殖器官,毕业之后,又陆续看过一些更色情的电影包括AV,不要说一个温馨暧昧的拥抱,就算是一场不露点的床戏甚至露点的床戏都没办法再像高中看阿甘时那样义无反顾地参与到大家的起哄中,不是装特立独行什么的,是实在提不起劲,“又不是没看过床戏,激动什么。
”而坐在我眼前的那些初中娃娃们,估计比当年年幼无知的我更童真的还是不计其数,而且还跟着一个“不能容纳恋爱”的机构一起来这个电影,平时估计是被禁闭得太多,牵手拥抱接吻在童真的他们的生活里只能是个偷偷摸摸进行的敏感词,难得如今搬上了大银幕,当然是要抓准机会好好释放内心的压抑。
于是他们各种欢呼,一个普通的感伤拥抱镜头都可以博得他们喜悦欢欣情不自禁却又故作成熟的起哄和持续得让人听不到接下来台词的鼓掌。
是啊!
感伤地拥抱都能博得他们欢欣雀跃的掌声啊!
这群孩子是被压抑得多惨淡!!
然后还有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鼓掌点,比如鹦鹉被一个沙滩美女的美臀弹开。
这些孩子也是鼓掌欢笑得东倒西歪。
还有比如那眼镜男想骑车载走眼镜女,结果机车自己飞出去了,他们也鼓掌。
这鼓掌的点到底是多低多奇怪?
孩子们你们在看舞台剧吗?
是鼓掌给谁听?
是害怕自己听到下一句台词吗亲!
没有好评哦!!!!
整部电影下来我跟好友当然也是逐渐欢乐了的。
电影基调本来就很巴西很激情很有鼓点很轻松愉悦,不过我们笑的点确实没有这群娃娃多,而我们笑的地方这群娃娃几乎也没有什么反应;他们笑的场景给我感觉总是有点刻意有点做作,就是故意当小丑去讨人欢心一样。
但孩子们就是硬生生地被逗得很欢乐,没什么原因,因为好笑所以就给力的笑,快乐哪用什么思考。
然后我就在3D看得有点头晕的时候走神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
我想大概这群孩子才应该是电影的真正受众,这部电影、包括迪士尼、梦工厂、20世纪的各种号称是老少咸宜的动画片,其实真正的受众并不是老少咸宜的,他们的终极受众其实就是这群未谋世事心中怀揣童真,这些娃开心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地拍手、讨论,不开心的时候会不耐烦地抱怨,他们愿意被这些一眼便看出是有多似刻意而为之的场景逗笑,而我这种自以为看过很多类似的片子自以为活在现实里面所以就对这种充满着搞笑气氛的场景感到了麻木甚至唾弃的人渣,笑之前却总喜欢揣测着这样那样的场景背后真正蕴含着的“爱情真理啊”“鹦鹉丧失飞翔能力其实到底有多可悲”之类的意义,克制着自己不能笑得那么脑残那么没由来,一方面装着自己品味有点高雅,气质上是迫使自己丢失了像小孩子们那样去体会表层的浅层的快乐的机会。
我其实根本就不适合看这样的电影,因为丧失童真让我显得非常可悲。
电影完结,屏幕出现the end的时候我默默地决定,像rio这样的画面很漂亮、故事讲述很流畅,跟up、bolt之类的不失不过的美国卡通片,以后都不要戴上这不那么舒适的3D眼镜走进电影院看了,毕竟它不能像Toy3和wall-e那么直捣内心,又不能带给我像小朋友们那样的欢乐,究竟还是不适合我这种没有童真的人看……原地画圈圈默哀。
《里约大冒险》是《冰河世纪》系列制作者蓝天工作室的又一动画作品,从用布鲁(blue)为主人公命名这一举动来说,创作者对这《里约大冒险》是寄予厚望的,也希望借这部影片开创蓝天工作室的新纪元。
其实影片的一切都ok,色彩、造型、音乐,都很花心思,叙事也很流畅,精心计算的包袱分布,始终保持了观影的兴奋状态。
其实这些东西虽然看上去很给力,但也属于好莱坞动画片流水生产线上的超长发挥而已,观看时只要将自己的大脑清空,状态调至high点,自然可以将观影乐趣最大化,而且要想不被片中有趣的人物性格和歌舞场面打动,似乎很难。
《里约大冒险》实际上也标志着蓝天工作室具备了正式挑战皮克斯动画霸主地位的资格。
其实我一直觉得挺悲哀的一点是以后在电影院里看2D动画片可能越来越成为一个奢望了,而皮克斯动画在3D效果呈现上一直没有达到与其作品品质相匹配的高度,而从《冰河世纪》到《里约大冒险》,我还是看到了蓝天工作室在3D技术上的进步的,飞翔视角中的世界呈现,有了更多的层次递进感,而且里约狂欢节的大场面制作也很精细。
当然皮克斯动画的江湖地位不仅仅是靠技术的,还有就是影片中对当代人的情怀关照和普世价值观,《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玩具总动员3》都是能让人飙泪的魂灵之作。
而在《里约大冒险》中,我发现蓝天工作室也开始摆脱低龄的拟人化手法,而是力图走进成年人观众心中,去撩拨那一点似有似无的思绪。
《里约大冒险》中蓝金刚鹦鹉布鲁的配音者是去年热门电影《社交网络》中的主演杰西·艾森伯格,这是一个很意味深长的选角策略,于是布鲁的身份在观众心中就天然地具有了一种社会属性,他的生存状态也就可以与目前网络时代所造就的宅男宅女产生了对应,在一个虚拟的社交空间中,他们可以获得建诸于与真实世界隔绝之上的心理强大和坦然自若,但在此同时,他们的生活也丧失了人类社会化生存的初始意义。
就像布鲁身为琳达的宠物,可以享受到主人庇护之下的种种安逸一样,日益强大的网络也在将人类异化为科技的宠物。
因此,《里约大冒险》有着一个低龄化的表述形态,而在正义战胜邪恶、追求自我实现的简单世界观下,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却并不低龄。
布鲁在友谊和爱情的感召和激励下,最终获得了御风而行的能力,可视为是对现在这个我宅故我在的网络化生存年代的一次精神突围,召唤的人类本性的回归和解放。
中国有个很有名的童话作家,他一直引以为傲而且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件事是,他从小就不让他的儿子去上学,而是在家里由自己教授孩子他自己认为必要的知识,我很奇怪有着这样的教育观的人怎么能去写童话。
孩子去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而且还是学习与人相处和融入社会,也许你可以言传身教他满腹经纶,但他永远不会获得布鲁那样沐浴阳光翱翔蓝天俯瞰大地的乐趣和视野。
不适合歌舞片。。
非常好看,老少通吃
画面四颗星,剧情负二。
吵吵嚷嚷,热热闹闹,欢喜冤家却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老戏码,只不过主角换成了两只金刚鹦鹉;歌舞片段好有爱,完全和迪斯尼百老汇式截然不同的风格;3D效果很棒啊~
我怎么就没看出好在哪呢?谁看了开头猜不到结尾的请告诉我!画面很犀利?我坐在第三排感觉很一般,为3D设计的画面少之又少,视觉上的冲击真的不大。是我的心老了?
我这拖延症真不是盖的,去年就下好的动画片,现在才看完╮(╯_╰)╭不过它确实和我想象的一样,不是很有意思,梗儿太老,情节都猜得到。。。里面的歌儿倒是还不错。。。
Jessie Eisenberg的声音也很可爱
看得我想去巴西旅游了~!
愤怒的小鸟要是和rio合作再密切一点,比如谈妥版权直接放到电影里是不是更爆^^
完美的国家形象推广片。在动物形态把握上很精到,情节方面继承了美国传统动画的浪漫与冒险,虽然情节简单,但雅俗共赏,让人爱不释手。对于Blue,我深有感觉,自家就有一只不会飞的鸟,两只不喜欢自由的鸟。翱翔仅是人类的奢望,但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渴望飞翔。
画面很唯美!剧情有力!值得一看!
这是一部特别可爱的巴西宣传片,戴上3D眼镜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火热的热带风情,片中的小鸟比印度人更爱跳舞,而且跳的非常欢乐,电影里的爱情元素也非常适合情侣粘一块儿会心一笑,这应该是四月份最值得去影院看的片了。看完它,再次坚定了去巴西看世界杯的决心~
热闹的故事,Blue像是由一个Geek配的音……
色彩鲜艳 很欢乐
好好好 我承认我土鳖看的不是3D ..
笑过之后,也就没再留下什么。
探戈很好。
画面精良,故事完整,视觉效果一流,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太深刻的意义可循,比较低幼化,不太像是蓝天工作室一贯的风格。估计里约政府也有参与此片,除了愤怒的小鸟之外,这个片子就完全是里约观光片嘛,也正好给他们打打广告了。
我感觉很一般啊看了
很欢乐很萌的歌舞剧动画片!南美洲的音乐真是有活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