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年龄,虽然不再像年轻那样愤青,依旧被整个情节气爆。
最气人的是结局没有等来真正的正义,哪怕是直到受害者出狱都没有等到迟来的正义。
我们经常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不来。
只是这一天不知何时来。
因学校试卷一道错题答案开始,纠正了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不过偏不,不道歉反而改答案,发声者反而被辞退,出国直到看到被冤枉者等来正义,毅然决然回国。
起诉再次无疾而终。
找法官理论,只为说出真相。
结果变成了用弓箭谋害,造假的血字衬衣,漏洞百出的案情,最后居然正气凛然的宣判。
真是腐朽之极的司法。
韩国也是神一样存在的国家,如此黑暗的司法体系,可以拍成电影,就是不能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不得不说,政法体系逼着一个教授去学习法律,在法庭为自己辩解可以问到法官哑口无言。
辩护律师甚至为了原本的正义冒着被拘捕的危险去藐视法庭,记者好不容易写的稿子不能发表。
记者和律师都曾想离开本行业。
律师曾想过移民其他国家。
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后代再过这样的生活。
最后,他们凭借着内心的那种信仰在坚持。
我们没有等到最后的正义,哪怕受害者已经出狱。
韩国的《熔炉》《素媛》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罪人被执法,受害者等来迟来的道歉!
艺术加工的是不太历害了,漏洞太多,如果有倾向性的去展示很多内容或证据,会严重干扰正常的判断,导演和编剧正是这样做的,金教授拿着石弓去威胁审判长,只因为他自己觉得不公正,总说韩国是法治国家,这不是对司法最恶劣的挑战,箭射出去了,伤没伤着人,都不能掩盖金的犯罪行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由文人展开生花妙笔,导影甚至也可以拍一个维护法律正义并顶住压力的审判长形象的电影,里面最大的反派可能就是个无赖律师形象
看了很多电影了,第一次真的写下了一点东西。
韩国电影看的最多的就是这一类的片子了,充斥着社会现实,也不失为一种黑色幽默。
还记得第一次看并且喜欢上韩国的这一类题材的那部片子,叫做《辩护人》,当时最后一个镜头真的是让我一个大男生都哭了好久,从此一发不可不可收拾,几乎把所有关于这类电影都看了。
其实有时候想想,到了电影里的人物的那个处境,真的会很绝望吧,但说这部电影中的教授,毕竟还带有一些诙谐,也是有一点喜感的人物,也不像《辩护人》那么的色彩昏暗,无奈之中又有些许亮光。
每次看到这种电影,真的是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题外话,我今年高二,最后一届的文理分科,不出奇然的选择了文科,高中和初中是真的不一样,想想前年初三的我在政治历史课上依旧不相信老师而且还和同学们阔阔而谈一些故意去相信和教科书上不一样的野史的时候,然后经过高一一年的时光,或许也是经历了什么吧,也或许是哲学的来源是对于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然后就萌生出了想要从政的念头,可能也是因为奶奶告诉我小时候抓阄抓的是毛病和印章,呵呵。
(没有骂人的意思。
)然后也有相当律师说念头。
想法太多了,没次看电影的时候都会突然蹦到脑海当中。
刚刚开始学马哲,才真是的发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哲真是的厉害,看似与现在具有阶级性的根本属性的国家这一统治者的工具相违背的共产社会遥不可及,可是谁也说不定,真正哲学的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的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或许真的会把未来的人类社会变成一个我或许都想象不到的样子。
对,没错,我现在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纯真的信仰者,至少根据我目前的知识所形成的世界观,我认同并赞成马哲。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融入社会,去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更想我想象中的那个样子。
前一段时期的宝马男事件又引出正当防卫与过失防卫的界限的明确与否,都是目前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句很俗很俗的话,“将来的社会是我们的”,一点都没错。
如果数年之后,我真的步入仕途,希望我依旧会记得在这个高二开学第二周的周六下午刚刚回到家吃了两把鸡然后看了一部电影的晚上,一个十七岁的文科男生,又一次把他的理想所提起并又一次的深深扎入土中,如果我真的步入仕途,我真的希望我会记住这个纯洁又美好的愿望,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
呵呵,万世纷纷啊。
如果你真的看到了这里,那么陌生人,真的很感激你,这个沉醉的夜晚令人的思绪有些沉迷,说了些什么,似乎自己也看不太懂了诶。
或许这个晚上,只是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在又经历了一个星期世事然后突然的感慨吧,呵呵。
晚安,各位。
1、这算是一个比较朴素的案件,但就是楞被韩国拍出了大片既视感。
教授的抗争与司法体系的一味纵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没有小人物的这种奋力抗争,就不会凸显出高层的决策是多么的荒诞。
2、一个国家的进步是如何完成的?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个执着的人。
他们为了公平与正义甘愿舍弃自己的幸福,也甘愿推动着这个国家一步步向前。
我们经常吐槽这个社会这里不好哪里不好,但实际上,有些人看到了不好之后会选择去做点什么,而大多数人看到了不好会选择在原地一味吐槽。
3、永远不要得罪知识分子,因为你不知道他们认真起来有多么可怕。
不论是顶层的权威还是掌握着公权的公职人员,在真理面前,在正义面前,在法律面前,这个世界的通行规则是相通的。
4、我们经常有一些沉沦买醉的时刻,也许是因为受到了一些刺激。
但是日子总归来说还是要回归正常的。
所以可以有一些时间我们是原地踏步的,但大的方向一定是在不断向前推进的。
5、永远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因为那些期待的眼神总是在你身边支持着你。
家人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哪怕你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依然会一有家人对你始终如一的支持。
会观看此电影的主要原因是封面的一行字:轰动韩国的真实案例;近几年,韩国的电影很是敢拍、敢放。
在前些日子的小学生教材插画事件之后,观看此电影,心中不胜唏嘘。
审判长高傲的走进电梯时,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本片所要讲述的主题—权利。
看着一个个审判长辞职,是欣慰的,亦是愤怒的。
欣慰来源于,他们知道被告是被污蔑的。
愤怒来源于,他们不敢站出来,用法律给被告公平、公正的审判。
朴律师眼里的正义之光一点点的消失,一度想要放弃当律师,他拼尽全力用毕生所学去帮助劳动者声张正义,维护权益时,一次次地打压,他成为出场时日日酗酒的酒鬼。
他的妻子出场次数唯一两次,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在他家,他妻子拿着法院的传票,告诉他,房子要被收回。
第二次是在海边,她说:电视里的你有点帅。
第三次,是判决前的一通电话,他说:今天在法庭上可能会被拘留;她的回答是:我知道了,我会照顾好孩子。
换个角度想想,有几个女人能做到如此?
我想,我做不到。
为了别人,不惜毁掉自己的前途与自由。
金教授一直都是理智的,提前写好各种上述材料,太多案例,让他知道司法部门的常规操作,一直手捧法律,却一直被法律制裁,直到被犯人强奸,他的短暂的消沉,然后再次站起来,与司法部的独裁作斗争。
断箭是引子, 也是法庭上教授金庆浩自证的重要物证。
这应该是为数不多的韩国电影里题目如此呼应、贯穿始终的电影。
和《辩护人》有些相像,却又不太一样。
这部电影更加克制,矛盾冲突的不是很剧烈,因而给人带来的剧情转换的爽感较少,但却也更显真实。
金庆浩刚开始在法庭上反复翻阅法律条文,和法官对峙,看着有些文人的酸腐和清高。
第二次在法庭上出现时,便前抑后扬了。
如若他不在法庭上抗争无所作为,如若他没有法律常识,如若没有争取到一个虽然普通但仍有天平的律师,就要在牢狱里度过很多莫须有的忏悔光阴。
电影整体基调不会引起过多的情绪变化,让我心里酸楚的片段有两个,一个是教授入狱后妻子的无助难过,一个就是司法对监狱的干预教授被男变态欺辱。
虽然电影里展现出来的法官还有司法机关很可憎,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为了维护保护这一体系的威严,也是部分合理的操作。
只是无作为、一手遮天过于让人恶心。
规则的确立也是不完善的,不论是明面上的法律还是人们心中的道德,都是维护一定社会秩序的工具。
教授用弩射法官的行为,从司法机关的层面,是对司法威严的挑战和侮辱,因而就算是一个断了的未造成损害的断箭,也要不择手段,力证司法的尊严。
从教授的层面,他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只因为他是一个敢发声的人,就受到无妄之灾,内心的愤懑无处安放。
真实事件中的男主人公出狱之后仍然在发声,不断在做着抗争。
这个世界需要默默忍受顺势而为的我们,也更需要教授这种勇于发声抗争的人,如果没有这种流血的勇士,我们世界中的很多规则又会是不一样的结果。
这部电影的色彩于我,在于,我知道今天这个世界缺少公平,但我也知道有人在为了它更公平、正义而不断努力。
2022.05.12Vera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一个“慎”字,背后便是对法律的敬畏,对人的尊重。
可这部片子里的法官啊,两个都没有。
因为受害者位高权重,且是法院内部人员,所以审判就该一边倒的偏向他?
荒唐。
被告有作案动机,且确实和被害人发生了肢体冲突,所以这就是你们不顾辩方提出的合法诉求、一意孤行地原因吗。
我很难去说这不是你们法官内部的沆瀣一气,因为伤了自己人,所以一致对外。
倒数第二个法官,被辩方及其律师问得哑口无言,你们不觉得羞愧吗。
而且呢,这个法官也是,嗯...很无能。
你说你要是不想理他们吧,要么虚与委蛇地打太极,要么斩钉截铁地拒绝。
前者呢,那得脸皮子厚,反正无论对方说啥,你都嘻嘻哈哈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来个偷换概念又或者转移话题。
打哈哈嘛,难度不大,想要打得对方摸不着头脑就难了,关键在于要不知不觉,让对方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跟着你走了,此乃高手啊。
要是后者呢,你就一脸严肃坚毅,对于对方所说的一切坚决说不。
此中高手,不仅能拒绝,还能拒绝得义正言辞,让你无懈可击。
能力不够不要紧,那就做到在说不的时候一定要一脸认真,做出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你信了的表情。
可这个法官,两个都没沾边,想要同流合污吧却还有没泯灭的良心,被质问得是冷汗涔涔;若要坚守正义吧,能力又不够。
活该下台。
最后一个法官,倒是前面所说的“后者”里的低能力者,不过也堵得辩方无话可说。
谁让人家手握你的生杀大权呢。
说到辩方,还真的蛮有个性。
一般的电影里,嫌疑犯见着律师,那比看见亲妈还亲,恨不得点头哈腰么么哒,只希望律师能帮自己“脱罪”。
这个男主倒好,要求律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不然就发脾气闹冷战,一副为所欲为的甲方既视感,真的是牛逼大了。
直到男主点名的律师男二出现,前者脸上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两人一见如故,彼此倾心,互送衷肠,洞房花......咳咳咳,串场了,不好意思。
两位男主配合得如鱼得水啊,在庭上提出的每一处疑点都直击要害,所要求的重新调查等之请求也有理有据,可谓是教科书般的辩词。
可是呢,碰见了枉法的法官,无可奈何。
他们在庭上情绪失控,这对辩方来说不是好的选择,但他们真是忍无可忍了。
面对恬不知耻的法官,面对无动于衷的检察官,他们愤怒,想要反抗。
可胳膊能拧过大腿吗。
无论怎样,他们都想要试试,因为他们是真的相信法律会给他们一个公道的审判,还世界以正义。
他们是真的相信大家都是一心向善,不存私心以致偏颇。
他们是真的相信,对法律应该敬畏,对人应该尊重。
可是呢,没想到是这般结果。
当初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对那些人来说就一点都不重要了,他们不过是被利益驱使的一群行尸走肉。
原来没人在乎真相,没人维护正义,没人敬畏法律。
这个世界怎么能这样呢。
让执法者腰杆更硬,让守法者心里更暖,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啊。
若唯有流血和牺牲才能到达此地,那么我愿意为了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
从《杀人回忆》,再到《恐怖直播》,对韩国这一类的电影越来越喜欢。
有剧情,有人性,有希望。
这部戏看得我好压抑,有种很无助的感觉。
当律师在海边跟妻子说“我们移动民吧,想想把孩子留在这样的国家,真是悲凉“时,我感觉海岸远处的天空都暗沉了下来。
当被告在狱中受人欺凌,当审判长在法庭傲慢独裁,当辩护律师在酒后歇斯底里,我惶恐法制为何如此低贱,腐败为何如此猖狂,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很多人以此对此天朝,其实我由衷的信任党国,信任国法党章,它们明明把生活描绘的如此有序而健康,它们的理想和愿景都是美丽美好的。
为何现实却有如此黑暗一面?
归根结底,人是分好坏的,当坏人手里有了权力,不管他穿得是朝廷官服,还是国军军服,又或是八路制服,他们都是一样的,坏人的身份永远都没有改变过,他们都是破坏者。
所以执法者应该是无时无刻都需要监督和审视的。
监督权力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看了这电影也想写个影评了,韩国总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从《熔炉》到《断箭》《杀人回忆》《孩子们》《那家伙的声音》都是真实故事改变的,不论电影拍的好坏,故事本身就震撼到你心底深处去,我们国家难道就没有这种事吗,不是我们中国导演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广电总局那就过不了关,有鬼的不能拍,拍个恐怖片最后除了主角精神病就是做个梦,要不就是吃了某种产生幻觉的药物导致的,坏人永远不能有好下场,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就算是好人失手犯了错,结尾一定要去自首,杜琪峰在香港拍了那么多好电影,都是反应人性的,没有一个去自首的,到了大陆来拍,被广电总局整的所用片子结尾都是主人公去自首,气死你。
宁浩拍个《无人区》好几年不过审,就因为片子里没有好人,逼的导演把徐峥的角色由一个坏人变成了好人。
《天下无贼》过个审多难,原因不能把賊当主演,逼得冯小刚让刘德华刘若英去拜佛才过审。
我们中国导演想拍些有批判性的电影就只能拍些古装的,讽刺一下清政府无能了,或者拍些日本鬼子的,讽刺日本人了,就算拍打鬼子电影也必须把中国人拍的很牛逼才行,姜文拍个《鬼子来了》,把中国老百姓面对鬼子懦弱一面体现出来了,最后也没能上映,虽然被禁也牛逼,放眼中国电影史哪部抗日电影敢跟姜文《鬼子来了》比肩,多悲哀的审查制度。
就说烤问现代社会的电影,中国电影拿的出手的有几部呢,就算有最后还不是都去警察局自首了。
也就是陆川的《可可西里》最后坏人扬长而去了。
现在韩国拍的很多这种反应韩国不公平的法制民主社会,这部也是。
安老师的演技没的说,绝对的一流。
此片好看,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拿箭射他
“这是审判吗?这是独裁!”说得真好。律师和教授搭档,虽然没有胜诉,但是,非常激荡人心,很震撼。律师那番话,甚至为之落泪。
又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很难不给五星
嫌棒子拍的不好有本事咱也自己拍一个……
其实并没有感觉很好看,但还是比较惊讶于韩国人在创造这方面电影的能力,是不是韩国社会真的有很多问题啊,都是普通人在跟权利相对抗。
【130615】剪辑和镜头运动都挺一般的。想起一个人性的弱点:当强者与弱者发生冲突,人的裁决总是会偏向弱的那一方。片子前面还有点意思,用金教授和律师的冲突来凸显“律师辩护不是背法律条文”的律政真理,后面就太理想化,而且律师跟女记者的那条线对主线的支撑作用太弱了。
很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法庭戏了,司法的腐败独裁,个人的渺小弱势,即使真相显而易见,律师和被告人义正言辞,法律依旧换不回公道。简单的剧情,从一开始被告人就摆明了无罪,好在法庭戏的咄咄逼人更深得人心,让正义重燃。很羡慕韩国电影人,可以拍这样的题材。★★★☆
其實製作一般,僅僅是對真實案件的尊重與勇氣的佩服
情节稍显沉闷,但其实际意义应该不在电影本身,而使其产生的社会意义。天朝随便拎出来个故事都会让此片显得弱爆了,但是我们啥时能。。。。。。笑了。
有点《辩护人》内味儿了
对韩国的司法制度依然无语,枪打出头鸟,敢和司法部叫板的人,就算能掀起社会各界关注狂潮,结果依然无法撼动!整部片子98%是在法庭上的戏,这样庄严肃穆的场合,上演的均是闹剧,谎言、伪证是作料。这样的片子人家能拍、能播,搁咱这,难!
不错
最后没看下去,太平了
7.7分,法庭戏很精彩,其余故事情节较一般。看了那么多韩国电影,感慨韩国在艺术上尺度真的是限制少放得开,不过不公正的事情一样数不胜数,羡慕韩国在文化领域的开放很正常,但羡慕韩国的政治制度我只能说该黑暗的地方还是黑也很难改变。
上海影城一厅!
“大韩民国”的司法实在是太傲慢了,太黑暗了!民众感受不到,是因为这种极权总是系统地隐藏在暗处,等到它当头压下来,民众反抗无门,只会被压成齑粉
安圣基真是个天才演员...
写实是个难题,现实总没有那么多的冲突,没有舒适的节奏跌宕起伏。一个真实事件应该读出更多的东西,导演的眼睛捕捉的东西限制了我的想象和观察。如何把现实故事拍精彩是个问题,参考十二怒汉。
片子和案子一样,漏洞百出。
低配版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