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非要看这本电影,看了一半不到我意识到自己的娱乐应该只剩下来豆瓣跟大家一起吐槽这本电影。
乱七八糟的角色。
贾姓明星的腮红我真的接受无能,西藏人民都没您红行吗。
还有花花绿绿的大袄子。
虽然没去过东北但是我相信东北人民一定不是这样的。
乱七八糟的剧情。
请问导演您到底是想表达什么?
您要黑东北您直说好不好?
远胜于指桑骂槐。
保卫敬老院是这么保护的?
你可不可以让他们合法一点上来就无脑签字然后狗一样的跑到香港去。
还有您黑东北黑的不够爽又去黑一把香港。
怎么搞分裂?
政治错误在文革要枪毙的哦。
乱七八糟的台词。
生硬的套东北话,套些骂人的东西,怎么您觉得很好笑?
不好意思我觉得很恶心。
还有致敬老片就生搬硬套台词和动作?
我真他妈(划掉文明别说脏话)笑死。
乱七八糟的音乐。
哦除了结尾的撒野,我ballball音乐组能不能别用老片的电影???
您买过版权了?
用就用了吧,不觉得bgm于电影来说太大了?
bgm显得很做作谢谢。
乱七八糟的演技。
此条特指贾姓明星(不接受反驳)。
您综艺演多了特意来找本电影拍表情包?
扭曲浮夸矫揉造作无话可说。
乱七八糟的感情线。
女二拜金,行。
女一倒贴,行。
但是您好歹告诉我她们这样的原因行吗?
我真的服。
表扬金先生。
第一次觉得跳戏这么愉快。
我以为江湖学院系列是我看过最令人恶心窒息的电影没想到一坑更比一坑臭。
(抱拳)
开始看的还好玩看到最后续貂的 妈的 文明社会 开什么枪 杀什么人你是在讽刺香港治安么还有 那是个什么年代那毛老头的一百块那么值钱 里面真的是说的不清不楚唯一的主线 拯救养老院1,很快的中计 签了合同2,很快的阻止 完全没用3,很快的推倒 大爷死了4,很快的复仇 开始枪战感情主线是什么呢 各种三角恋还莫名其妙情绪不足 什么鬼尤其最后金志杰出来扮什么香港大佬 上来就乱杀人 什么意思?
最后那贾乃亮那啪啪啪的 可有点逻辑那录像厅 靠!
结局铺垫的也太粗制滥造了吧!
看到片名和演员的时候,我就有预感这是一部烂片。
结果没有让我失望,果真就是一部烂片。
全片烂的非常扎实,从演员的表演,到剧情,到人设,基本上无一是处,绝对可以入选近年来烂片的经典案例。
作为同一类型的喜剧,跟这个一比,肖央的那部差强人意的情圣简直可以称为神作了。
贾乃亮媳妇的演技比路人高出了一个喜马拉雅,但是贾乃亮本人的喜剧功力,却比路人低出了一个马里亚纳大海沟。
作为主演,贾乃亮在这部片子里面长串下跳,造型表演都极其浮夸,我明白他想努力的搞笑,但是那别扭的表情和姿态,诡异并且被冲击的支离破碎的剧情,就是让人笑不起来。
马丽作为女主,在片中的存在感极低,低幼的剧情没有让人感觉出这个角色巾帼不让须眉的硬气,反而强化了马丽一贯以来女神经的气质。
而另一位女演员屈菁菁,习惯了她一贯冷艳的感觉,这种邻家小妹妹的角色也真的不太适合他。
此外大长脸,还有代乐乐公司的那个长毛,还有兔牙王迅,给人的印象都不深刻。
唯独例外的是金士杰的那场戏,眼神阴暗,气质霸道,从眉毛到嘴巴全部都是戏,本片唯一的亮点。
更奇葩的是剧情。
主演过于闹腾,支线的内容过于丰富,剧情松散,以至于严重的影响了主线的推进。
头天还在东北闹腾,结尾就浪到了香港怀旧。
头几幕还是简单的商人无良,后面居然引出了更深的阴谋,剧情的推进主要依靠角色之间的嘴炮,和无聊乏味的闹剧小插曲。
就好像一对争吵不止的夫妻,已经把三十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了出来,早就不知道这次吵架一开始是为了什么。
影片当中贾乃亮还邀请了老婆孩子进行亲情客串,甜馨的确可爱,会自嘲之后的李小璐演技也节节攀升,但遗憾的是,这么烂的本子,请谁来估计也白搭。。。
一直以来对东北和东北人都是很有好感的,3.5-3.10人生中第一次去东北沈阳出差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可惜也没能实现,不过幸福的是看到了未融化完的雪,吃到了很多好吃的东北菜。
因为心心念着小璐、小甜馨的客串和安吉的《东北吃货进行曲》,所以爱奇艺一上线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这部电影。
这是亮亮主演的第一部大荧幕电影,自从放飞自我变成神经病之后一直是收不回去了,所以电影一如既往地逗比和浮夸,一些东北方言笑点,不是很能get到,但是还是不妨碍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大年初七带给人们的开心。
亮哥在电影中一直被打,最帅的镜头就是去香港复仇的时候,不过帅不过三秒又被打了;马丽越来越漂亮了,还是像马冬梅一样是个暗恋、单相思的角色,一如既往地彪;屈菁菁饰演的静茹挺漂亮,挺有味道的;饰演咏春高手老丫头的姑娘气质也独特,原来是孟京辉话剧团的演员,现在话剧演员演电影的蛮多的,话剧演员经受过舞台的考验,演起起来很扎实;王迅的反面角色演的不错,让人恨得牙痒痒;第一次看金士杰老师演反面角色,和曾志伟老师一样一如既往的老戏骨。
演员们都尽力了,但是剧本本身故事有点弱,前期铺垫的也不是很够,比如亮亮有一家影像厅,爱看香港电影等等,希望第二部上的时候,编剧老师能够加油努力,呈现一个更好前戏铺垫足的故事!
东北是个好地方,希望有机会能再去大连、青岛、哈尔滨……看看!
食之无味的笑点,没有一点点电影的感觉。
这种感觉像是什么样子呢,就好像你满怀期待的去美食街,各种排队,你不想等,犹豫太饿,只得找一个没人排队的店,你明明知道肯定不好吃,但让你万万没想到的是,难吃也就算了,卖家居然给你上了一坨翔。
虽然这么说可能会过分了,但,你们拍出来这种电影糊弄观众,就不过分了嘛~
醉了!你们这些拍电视剧的能别再侮辱我们中国广大观众的智商了吗?
能别来秀下限了吗?
看真人奥特曼都比这个过瘾,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我的观后感了。
我真心受不了了,中国观众也该抵制下这些垃圾剧片了,一直毒害着我们的精神世界,看电影电视本该是愉悦或者有感有味的,但国内拍的电影电视剧真心不干恭维,只有极为少之又少的剧片是用心对待,尊重观众的。
我作为一个影视爱好者实在忍不了这种了。
在这呼吁大家都别看不要买票,让这种垃圾影视作品没有市场,看以后谁还敢拍这种不把观众当回事的东西!
今天看了,本意想看看东北到底啥样,本人不是东北人,对东北的了解除了春晚,就是当年一部纪录片《铁西区》,大学同学里面有东北人,特实在,更想了解了解东北的故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片当然不是没故事,只是一样的毛病,叙事特别弱化。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全中国基本处于集体主义时期的尾巴,所以这个时期全中国上下都有一些共同的回忆点,比如基本还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内(私立和国际学校凤毛麟角,只有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以及一些省会城市有一些,基本还是南方居多),大家都父母双职工的比较多,私人经济开始冒头,做生意的人多了,以香港为主通过录像厅,磁带,向大陆广大地区进行的文化传播比较普遍,所以这一代人都会对香港电影有一定的了解和情怀,以及其他不累举了,所以打着青春怀旧的片子不论故事发生在哪,具有一些基本的元素,是会让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有集体回忆的,基本上带有录像厅,老式歌舞厅,游戏机厅等元素之类。
很多片子也用过了,所以对我而言可能就更加希望看到一些地域性特点,才会有些新鲜的东西,不过这个电影除了东北味的台词腔调,我确实对东北没有形成视觉上的印象。
故事节奏上还是有点断裂的。
电影小品化,段子化,电影的叙事呢?
角色脸谱化,段子手化,模板化,角色的塑造呢?
最印象深刻的角色是老丫头,出场时间不多,挺得劲的。
贾乃亮的节奏就是: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不好意思,是被打脸东北老丫头打的一套不是咏春胜似咏春的拳法难道是宫二小姐和叶先生学术交流后传下来的?
不是说打得不好看,这不是东北往事吗?
90年代东北就那么多人知道叶问是谁?
咏春是啥了?
北方武术高人多的去了,不会没啥本土国术流传的吧?
东北,我要看东北!
迷之老人院,你家老人院盖山头啊?
这是座山雕啊,还八大金刚啊!
院里就那几个小子,一个小女娃假上学,真卖酒,一个老女娃,天天介舞台上唱大曲,一个老男人摆摊卖小人书,一个红脸小青年天天跑场子做主持,一个小白脸天天练屁股,还有一个眼镜哥,打小去了香港学电影了吧。
请问老人谁照顾?
护工呢?
那四十多种病在身的老头不被气死也饿死,冻死了吧。
再看那老人院,那装潢,那摆设,哪都不像差人2万块钱,美术部门能不能做旧一点啊?
还扣像,扣得一脸夕阳红。
不是东北吗?
我要看的东北呢?
倒骑驴的段落,挺好玩的,小地主他媳妇咏春高手老丫头出场时间不长,打得挺不错,一看字幕,成家班的武指,还是有心的。
穿窗户那段挺逗。
其他,没有其他了。
致敬港片,开始那几个马仔粤语都说不标准?
致敬港片就是致敬砵兰街?
致敬黄赌毒?
香港一点好没见着,全是一些欺骗,奸诈,狠毒的?
香港招你惹你了?
香港在这个电影里的符号性咋那么不地道呢?
人是去了香港学坏的,坏人都是讲粤语的,一到香港还坐了个黑车,的士佬都是黑社会。
这不是毁香港吗?
吐槽归吐槽,我不会劝人不去电影院,没看过始终没有发言权的,地域性电影其实概念是不错的,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文化特色都很浓厚,比如香港电影代表的粤语文化,加上本身的特色,是一代人的回忆和感动,只是希望各位电影工作者加把劲,一味的致敬和模仿香港电影的桥段,并不能取得相应的高度,那个时代也过去了,咱好好讲讲这个时代自己家乡的故事不挺好的吗?
一开始看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东北往事”四个字让我想起的是孔二狗先生的《东北往事 黑道风云二十年》系列,虽然这二者毫无关系,但是单论这一点,已经给这部片子加了许多好感度了。
真正走进电影院,是陪妈妈一起,可能像九零后这样一代,想和父母一起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总是很难选到合适两代人一起观看的故事,当然,也因为妈妈其实有一点点喜欢贾乃亮,喜欢他没有什么偶像包袱的做派。
我承认,这个故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在这个故事的表现之下,东北和香港似乎都不是它真实的面目,东北人也不该被符号化地定义成是喜剧、搞笑的符号,这个故事的情节也显得有些单薄,不足以支撑起一部像模像样的电影,但是这个故事至少是有个美好结局的,可以让大家笑一笑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作为一部喜剧片,未尝不可。
我知道,我的这种观点或者说是评价标准,被很多人认为是国产电影之所以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因为观众太容易满足。
其实,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的话,我可能不会因为这样已不仅仅一笑了之的电影而走进电影院,但是,当我一年只能够回家一个星期甚至更短的时间,只能陪家人看着一场电影的情况下,我觉得这真的够了。
国产电影需要批评,但也需要肯定,我们这一代人,本就该是见证国产电影成长的一代人。
好难记的名字!
破马张飞,什么鬼?
原是东北方言,形容一个人张牙舞爪、风风火火的样子。
也是,这是一部地方特色的电影,全是东北大碴子味儿,大碴子味儿。
尴尬,各种无厘头,看演员表就能知道什么水平了。
李小璐一家3口还首次在影视剧中合体,综艺植入感很强。
评价很低的电影,就不多费口舌了。
可气的是,也不知自己得的什么病,看了开头,快进也得看完。
得治!
相对于春节档的其它影片,东北往事和大闹天竺不仅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还有各大晚会疯狂刷脸。
加上两首主题曲『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和『东北吃货进行曲』在微博上的热传,似乎有很大的期待值。
尽管影片本身刻有强烈的“东北烙印”,也不妨碍它可能成为一部好电影的潜质,参见“火锅英雄”。
故事的背景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处于改革发展浪潮中的东北。
讲述了几个不同性格的东北青年才俊,因为从小在老人院长大,从而相知相熟。
因为无意间陷入“香港黑社会”的阴谋里,上演各种桥段,只是为了保护老人院。
剧中的演员,马丽表演依旧很用心,只是相似的人设很容易跳戏到马冬梅;贾乃亮确定不是在拍小咖秀大锦集么;于洋的进步是有目共睹啊,笑果也很好;王迅是无功无过,而且后面反转的太突然,都没有内心戏;金士杰和九孔是达到了预期效果,很自然的流露。
最后,剧中频繁出现的BGM,大多都是强行加入,生硬无比,唯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快点让我在雪地上撒野。
影片将镜头对准了九十年代的东北,呈现了一段特殊时期的瑰丽图景和一幅浓郁的风景画卷,原汁原味还原东北的地方特色,本片的导演郭大雷便是东北出身,对东北特有的地域特色了如指掌,堪称是最佳人选。
觉得贾乃亮过于用力了,剧情生搬硬套,有点俗,笑点还不错
南方朋友慎重啦,北方气息很浓厚…春节档期的电影开心就好啦,其实就是抢夺老人院的故事,好喜欢马丽本身的气质…女汉子加逗逼…贾乃亮不用说了本来就逗逼…就是角色都自带农村红呢…可以一看~
哈哈哈,挺逗的
邓超式喜剧
看到导演的这段资料介绍,我尿了-------2007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摄影,同时进军电影导演领域,是一位少有的集表演,美术,音乐,摄影专业于一身的全面型导演,尤其以对电影画面的美感要求极为苛刻著称,并被誉为“影像诗人”。
[老人院]發生的有些點還挺淚目
啥玩意?
三星
可以,看着不累,不是好片也不烂,分这么低,得罪人了?
给4星是为了东北二字。造型过于丑陋,情节也不够脱俗。
事实上,贾乃亮一己之力把本来不太恶心的几个人的恶心一面全都带出来了,从来没见过这么恶心的演员
本来想给四星,考完别人的评论我给五星。功夫瑜伽明明更烂,却因为成龙被原谅,超级不平衡!喜剧电影也一定要高雅么?东北气息很浓厚,我可能太低俗了,在影院乐成智障。
啥也不说了,我跟我爸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离场,我爸到现在骂了我半天了…#老爷子也是心气儿贼高觉得我买票看这种电影不仅侮辱了自己还严重侮辱了他 (可以起码上映前做个混音么?!
四平青年5????
金老师是有多缺钱呢?
我是第一次他妈的看到恶心的想吐的片子,motherfucker,youstupidfuckingcunt!
一个人也不认识,都什么三流货色。
我觉得还行,我的电影票才9.9,对我来说值回票价,而且有的点很搞笑,还有明明是台湾人非要说东北话,我也是醉了,片尾里还有第二部,换成于洋当男主角吧!
不要拿东北说事儿,烂片,滚犊子。金士杰先生最近多缺钱啊,怎么好几个烂片都能看到您啊!贾乃亮的搞笑表演在某种程度和黄晓明和杨洋一样,他们俩都一副,我帅我知道,贾乃亮是一副,哥知道哥在搞笑,哥知道你笑了,你知道哥屁,回家好好带孩子去好么!多照顾一下你家老妹儿,别总干啥都穿貂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