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卓玛
益西卓玛,Song of Tibet
导演:谢飞
主演:丹增卓嘎,仁青顿珠,拉琼,大旺堆,巴桑,次仁多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年份:2000
简介:暑假,达娃回拉萨看望多年不见的姥爷和姥姥,正遇到姥爷病重、去世。在看护病人和料理丧事的过程中,姥姥益西卓玛给她讲述了自己曲折的一生,讲述了五十年来,她与三个男人的爱恨恩怨…… 益西卓玛老人一生的婚恋恩怨经历并不特别,在各民族、各时代的生活中常常都会遇到。但是,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地区从农奴制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以及..详细 >
生老病死婚丧 塔斯马尼亚大学
现在这里似乎已经成了精神的象征,许多人都在书写想象的西藏而忽略了真实。
益西卓玛到底爱谁?
女人这一辈子啊
每次看完藏区电影,脑海里只能浮现出:藏族女人真苦真可怜🥺
女主是个命苦的女人,如果加措从一而终的好好待益西就好了。
虚构与真实…较少的“他者”表达
在一个晕乎乎的冬日午后,在影院里看完了这部电影。好厚重的故事,像雪山之巅长长的赞歌。我朋友问我,益西怎么能同时爱着那么多人,我想,爱是益西唯一的权利。阶级,政治,宗教,层层浓密的白雾遮住了纯净天真的她的路。她的目光止于此,所有苦难都逆来顺受,但她最自由的是情感,她的爱飞跃山巅,跨越千里,她的爱情永远属于她自己。
个别地方小雷~~~~不过西藏还是很美。
这片可叫:《一个西藏女人和她的三个男人》。 以及:我的豆瓣上基本没有本校熟人。凭借此片在百讲的放映,我成功的从短评中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组织。
演员意外地用心,虽有些穿帮与汉人主观的隔阂,但总体完整舒适。时代的转变,前中后的三个阶段的细节都有交代,被抢去的女人爱上了强盗,主人流落印度,老年时家里都挂满了毛像,后来去昌都寻夫时也有着不少标语。摄影师的运镜出奇地好。很多长镜头值得看许多遍。把前藏一带的质朴土地拍摄得入人心扉。凌晨的日光大地一片蓝,俯首的奴隶对主子毫无怨言,眼泪是一日三餐。跟了一个男人就不会变。马帮人,庄园主,喇嘛,三位男人心里都装着同一个女人,因同一个女人而聚合,而同心相助。而这女人靠的不是权力与承诺,而是弱善与赤诚。“她尽情地,真诚的爱过,也从许多人那里得到无尽的爱。”
七分
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你永远不会知道此生至爱是谁。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搞清。
卓玛这一生啊,只有1:27:50-1:30:45是快乐的。
电影背后的故事,几十年的西藏历史厚重如高原上古老的群山,但能讲述的却如镜头里的草海雪顶,是充满生意轻灵美丽的一层。西藏是真美。
影片展示了一位西藏妇女与三个男人50年的情感纠葛。在情感关联上,导演都设计了各自的线索,与贡萨少爷的关联的小强巴,与喇嘛的关联是仓央嘉措的诗集,与加措的关联便是一段婚姻。影片传递出的爱情观念也比较现代与激进,一个女人与有关系的两位男人把酒言欢;自己的男人死后,女人给他唱着心里头另一个男人给的诗集,放到现在怎么看都是要被打上渣女名字的。在现在的主流意识形态下,勇敢爱、寻找爱、追寻爱受到了阻碍,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其次,影片或多或少映射了时代的变迁,西藏解放以及文革的时代背景下,这段爱情更加具有史诗色彩,和书里说的作用一样。
用一个女人视角来展开西藏近半世纪以来的改变,用贵族主人和康巴旅人和僧人来交织益西的一辈子很能代表藏族这个民族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也是以小托大!仿佛有些话导演不怎么提及。
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故事,个体生命与藏区六十年间的历史沧桑因缘际会。谢飞导演迄今为止最后的电影作品,因题材之故,这也是他最难被看到的作品。影片叙事手法有些陈旧,对藏区的表现带有明显的汉族视角,导演虽然有宏大叙事的野心,却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
意想不到的好,塑造的一个有血有肉的西藏女主角。从山南到康巴再到拉萨,青梅竹马出家,被康巴汉子抢婚,再和贵族的纠葛,最后在丈夫的遗愿下和生命中的三个男人达成了和解。旧版的仓央嘉措诗集还是精致许多啊。
看完这部才知道藏地新浪潮对于主流叙事体系有多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