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七天的死亡游戏》充满了背景硬伤,却继承了岛国电影一贯的乖戾氛围。
意想不到的残酷结局、纯洁外表掩藏的罪恶和瞬间毕露无遗的猜忌、残忍、欺骗和自卑等人性的弱点都极富吸引力,让人们看到了现代社会生态对于自由人性的挤压--那些残酷冷峻的机器杀手、超然于世的规则和拘禁监狱等元素俨然社会缩影,逼着人们泯灭人性、冷漠无情,只需扮演好后工业社会中的必要角色足矣!
压抑却畅快淋漓,这是本片的高超之处。
为了部长的ED也推荐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不怎么看推理片的关系,至少第一个死亡的人的真相对我来说还是挺悬疑的。
绫濑遥的角色一看就不是善类,之前我还以为背后有什么苦大仇深来着OTL藤原的角色在最后剩下3人的时候怎么就不想想最初是谁换得自己的枪呢,这样和容易就会发觉蹊跷吧。
看的时候觉得很破绽的也就这两个地方。
川井的配乐是亮点,很增添了悬疑的气氛。
总的来说还是推荐一记
整部剧围绕密室+规则+凶器+人性来,但前面3项简直漏洞百出,从一开始上交个人物品后也没个安检之类的搜身,谁知道有没有人私藏凶器啊;吃喝也随意的很,根本不担心有人下毒;明明门卡这么重要能开启凶器盒男主洗澡的时候还大大咧咧丢外边;后面的晚10点睡眠时间不能出门,明显是首要的犯案时间段但没交代到几点为止。。。
重要的bug是睡眠时间居然有人提出巡夜也去执行了,10分钟一圈的guard怎么巡夜啊(我知道可以跟着guard),但后面马上出现3个人去大堂里躲开guard我也是醉了,开头明明交代了晚上必须待自己房间才能不被guard处决;后面喝酒大叔的装死也是,死人棺材板会自动合上的啊整理一下时间线,按死亡顺序排列1.聒噪男 默认凶器 毒药2.大妈 默认凶器 肌肉松弛剂(到6才揭露)3.伪医生 默认凶器 刀4.少年 默认凶器 十字弓5.医生女友 默认凶器 斧头--6.割腕女 默认凶器 铆钉枪7.罪犯 默认凶器 施设遥控器8.大叔(存活)默认凶器 锥子9.女主(存活)默认凶器 枪10.男主(存活)默认凶器 尖棍 1-5部分还有些意思,6-10就瞎搞了。
伪医生无脑关押罪犯这下实在太绝了,他是唯一一个能看电视杀人的。。。
一开始的画面也没交代监狱里居然有这么多监控电视,这局搅的不管1是不是凶杀,无脑指认的罪犯的默认凶器基本排除了有枪(有过搜查),前面的疑点主要围绕在男主被掉包默认凶器栽赃的问题;2已经交代了割腕女是犯人的事实,而3,4,5相当连贯,割腕女的口述也证明了除了她外有其它的犯人。
一直到5为止,明显可以排除1,2,3,4,5,6,7,10栽赃的嫌疑,所以只剩大叔和女主能可能有枪,到8时大叔一掏出自己的默认凶器,女主的掉包枪已坐实,而且是凶犯嫌疑还是很高的(毕竟1,3之死此时只有女主和罪犯有嫌疑);而强加给7罪犯的变数,女主居然如此破坏规矩game也就没意思了哎,还是喜欢monokuma
观影时间:2010年9月5日19:20观影地点:Quartier Latin影院第16号厅事件: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世界电影关注单元上座率:100%这种禁室逃生的题材,本来可以做得更加惊心动魄,或者更加鲜血淋漓,要不再加点悬疑也好,之前我们已经有《恐惧斗室》、《13骇人游戏》等等珠玉在前,可惜中田秀夫既没有秉承前辈的优良传统,也未能后浪推前浪,整部电影用“平庸”二字形容都有点过誉。
再说影片原先宣传的大牌云集-有点厌倦了藤原龙也的表演,什么角色都是一个表情和作态。
凌瀨遙在片中的演出也是平平,只有石原里美让人有点眼前一亮。
不剧透-考虑到仍然有不少fans会追看本片。
但就拿片尾某人对赏金的那个举动为例,就知道编剧有多荒谬了。
本片阵容相当抢眼,足够吸引喜欢日本年轻偶像的观众们,导演也是大名鼎鼎的缔造了《午夜凶铃》的"日式恐怖第一人"中田秀夫来出任,可惜他这次发挥并不理想,空有一点恐怖的氛围,却严重缺乏合理的故事和精彩的推理,作为一部斗智用脑的电影,没有精彩的推理设计,就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失败了,影片中杀人,被杀和怀疑等来得非常生硬,很难让人有代入感,演员们的表演也都乏善可陈,藤原龙也越来越有咆哮派风格,能不能不要演什么角色都那几个表情,说什么台词都要那么夸张呢,这几乎和《赌博默示录》中他的演法是一模一样,两个角色看不出很大区别,唯一的就是他越来越夸张了。。。
作为著名演艺公司HORIPRO成立五十周年的纪念之作,本片集结了该公司旗下的诸多明星。
有藤原龙也、绫濑遥、石原里美、阿部力、平山绫一干年轻靓星,有武田真治、石井正则这样经验丰富的实力派,甚至还有"二小时电视剧女王"片平渚和从艺五十多年的北大路欣也两位前辈大牌。
唯一的新秀大野拓朗也相当引人注目。
大野目前是立教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曾经被评为"立教先生",2010年元月他在针对男大学生的选秀活动"校园之星"中拔得头筹,由此步入演艺圈。
大野出道后上过最新电影电视综艺节目,而演电影还是头一遭,本片是他的表演处女作。。。
看完之后,实在忍不住了现注册个豆瓣来吐槽。
整部剧基本延续了日本游戏推理风格,但是和日剧益智游戏,欺诈游戏简直没法比,说是本格推理,看到安藤交出锥子就已经猜到绫濑遥诬陷藤原龙也了,看到手枪爆炸也猜出安藤没死了,结局根本没有本格推理的意外性,结局对组织根本没有交代对绫濑遥也没有交代,甚至这个游戏为什么举行还没交代。
作为一个本格推理电影,还没有死亡笔记这种粉丝向悬疑推理电影好看,连饱受质疑的欺诈游戏最后一个sp都比这个好看,简直烂到极点了,本来想评价一星的,剩下一星为奶摇和藤原给的。
没看过小说怎么样,不过电影确实太烂,和东野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根本没法比。
太tm垃圾了
看完了全片,并不像某些评论中写的那样差。
很多评论指摘藤原龙也的演技,但是演出《死亡笔记》和《赌博默示录》还是为他收获了大批粉丝的……不能只因为演员而连带将剧情差评,况且看多了就知道,日剧大多都比较夸张。
单就编剧来说,米泽穗信的实力看过《冰果》的人都知道,无论是逻辑还是悬念都很合格,而且带有小清新、正能量的风格。
因此喜欢变态、杀手、重口类型的朋友请不要因为《午夜凶铃》同导演就自动脑补鬼片的桥段……这片子真的仅仅是推理中少量悬疑,而绝不是惊悚恐怖片。
剧情说不上从头到尾都十分紧张,但是值得推敲。
真相表现的可能不够刺激,但绝不是脑洞甚大的白痴影片,尤其最后的反转很不错。
前半段以为藤原的角色是圣母形象,靠信任感化一众同伴,然而后期进行的交谈、推理和搏斗使人感到这个人物是有智商和信念的,和《赌博》有点像,主角也是由一个没什么正经工作的废柴变成了可靠的强者。
另外女主对藤原的感情、恋人中的女方、石原等人的心情也会使人感到小小的震撼,影片“算计”的部分不如某些斗智漫精彩(差评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片名的噱头太响了……)但是随着主角对话的展开,这些人的心理还是很打动人的。
少许不足,一是影片设定似曾相识,好像《大逃杀》、《欺诈游戏》、《Unfair特别篇》、《十角馆杀人预告》的结合体,对常看日剧的观众来说新鲜感不强(不过也因此令人对编剧能怎样“旧瓶装新酒”感到好奇……);二是拍摄手法有些拖沓,高潮前的铺垫有点长,具体指鬼片中常见的慢镜头……只能说不愧是鬼片导演的老本行。
P.S.:轻微快进完全不影响观看最后,喜欢推理类的朋友值得一看!
早料到会失望了,这种封闭环境下的推理谋杀案的模式最早是由英国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创(《无人生还》)。
之后出现很多很多以这种模式为主体的推理小说。
而日本的本格派推理中更见的不少(如果用日本的推理派系来说的话,阿加莎很多作品都很倾向于本格的特色)而这部《算计》实在令人失望,明明是推理悬疑剧愣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整部下来完全只是看演员而已。
总之,亮点几乎等于零!
原作本身我觉得就不太靠谱,改编成电影也不会高超到哪去,按说早有心理准备了。
不过我对原作那个核心诡计还蛮感兴趣的,书里说得轻轻松松,但按照真实的话,不是瞎子应该都能分辨出真货和假货的差别吧。
当然瞎子应该也能分辨出。
再有也很想一睹天花板砸死人的风采。
结果看了三分钟看到折原临也……藤原龙也的那张脸我就要败了。
他以前演大逃杀的青涩时代还是很不错的,现在变成这么个马景涛风格,归根结底都是小册子真人版害的吧。
他面对绫濑遥的时候说话永远喘着粗气,好像痴汉一样。
平时碰到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要一惊一乍的,说话时候手也不闲着,到处乱抓乱挠。
我怀疑他本人是不是罹患甲亢。
话说,找藤原龙也来演折原临也,能击溃所有临也粉吗?
……要说亮点,石原里美是很萌的。
呃,就是声音不太好听。
尤其是惨叫的声音。
她大概割腕过十多次,全是横着割的,一看就是不想死。
总之这三位连带一众其他人共计9个就都在暗鬼馆里了。
暗鬼馆的规则就不再赘述。
还有那位中二病,原作描写好像说有点娘。
电影里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他长得还可以。
演出了中二的味道。
但是演技很烂。
原作有什么十个印第安小人这样的捏他吗?
我忘记了。
另外原作里有提到这些人中的某几个有犯罪的黑历史吗?
我也忘记了。
电影反正是出现这些东西了。
清扫用机器人被改到在天花板上行进。
想来是因为从电影成本角度来讲这样比较容易。
造型还不错,不雷人。
晚上回到房间,男主看到了箱子里的凶器和卡片。
我的期待点之一来了嗯。
结果……卡片果然十分粗制滥造。
看起来就非常容易被伪造。
………………………………………………嘛,就这样吧。
算你过关。
顺带一提他抽到的武器是炉钩子,比十年前的锅盖要好一点。
第二天发现死了一个人。
死因是头一天把存在感刷爆。
这说明如果不是主角不要随便刷存在感。
主角有光环可以保命到最后五分钟,路人就不同了。
你看主角跟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人人想揍他,最后还是活着出来了。
大家表决把随便一个路人丢去关禁闭了。
想犯罪的人当然是投票选择不送他进监狱里的啦。
不过绫濑遥腹黑了一把,投了弃权票,于是反对派败了。
第二天晚上又死了一个。
凶手是谁呢。
是谁呢。
是谁呢。
……是石原里美嗯。
她用射钉枪就那么把人杀死了。
我说这导演,有身为推理剧导演的自觉吗……你在开局就把犯人给演出来了,是要致敬古畑任三郎?
这个问题后面会解答。
大家开始很没道理的怀疑绫濑遥。
这时候藤原龙也适时英雄救美,众人被他的癫狂演技吓跑了,放过了绫濑遥。
第三天晚上又是一个刷爆存在感的死了。
他之前表现得很嚣张,很精英,事发之前正想跟女朋友在棺材里H。
名场面出现了,天花板砸死人。
很没劲。
这时候倒霉中二被误会用天花板砸人,于是死掉那位的女友一斧头劈死他。
以上,勉强跟推理沾点边的部分结束了。
接下来进入人性拷问时间。
我实在是懒得写。
经过一些波折,进入了白热化的战斗阶段。
先前被随便关起来的家伙原来还真是在逃杀人犯。
他变成精神病,开始跟藤原龙也对殴,或者说互飙演技。
两个神经质拼戏非常可怕,戴上耳机听得我脑仁疼,不带耳机会被室友讨厌。
接下来再次进入人性拷问时间。
最后主角就拿着钱走掉了。
还很不屑地把奖励的钱丢在地上,高风亮节。
这样就结束了?
之前说的诡计呢,推理呢?
抱歉,没有。
我还能说什么。
跟片子比起来原作都好像有种四星准神作的感觉了。
1这片子把作为推理小说核心的核心诡计给删掉了(也就是那个卡片诡计,先前我认为粗制滥造的样子可能是为了照应后面,结果根本就只是粗制滥造而已)2又把推理元素都给删掉了(根本没有策划的犯罪,一切都是人性啊误会啊这类的破东西)3保留下来的就只有猎奇画面,但我要说你拼血腥度连港产三级都拼不过。
4它这个半吊子德行很像之前那部《九人禁闭室》。
两部都是无病呻吟的垃圾。
这部唯一的优点就是妹子比较不错,仅止于此。
5虽然我经常一不小心把藤原龙也混淆成折原临也,但由藤原龙也出演折原临也这想法果然还是太残酷了。
6希望导演还是回去拍恐怖片吧,这类片不适合他。
《Incitemill》,应该是去年的日影。
主角是我最喜欢的藤原龙也。
绫濑遥也演出了,不是很出彩,倒是透着浓厚的OL味,有点诱人。
剧情介于一般和烂之间。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3.5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Cannes2023
摄影很美...但是...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