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所行》是一部完美践行着“模拟欲望”理论的电影。
电影里的角色无不身处三角恋情中,从一者滑向另一者。
“模拟欲望”由法国哲学家勒内•基拉尔提出。
他认为,欲望主题和欲望客体之间存在一个欲望他者,欲望主体对欲望客体的欲望实际上是对欲望他者的模仿。
“欲望实际上是对他者的模拟,是被中介化的。
”导演以基拉尔的“模拟欲望”为基础构建了整部电影,并借其中一位角色之口说出要点。
为什么三角情爱才是迷人的?
因为第三者为两性关系提供了一种平衡的可能,一条转移的口子。
以使得欲望不至于枯竭和堵塞,而能够得到自然地流动。
这同样也是情爱游戏展开的可能。
两厢厮守是社会规习下的产物,违背人的本性。
肉体之欲终会衰减,想要维系长久的关系,爱情会向友情和亲情转变。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介入第三者。
第三者的存在,不仅重新激发了两性之间的欲望,同样将其维系。
由此,肉体上满足的欲望转化为文化上占有的欲望。
与满足的欲望不同,占有的欲望必须由消失和嫉妒引发。
小马塞尔对阿尔贝蒂娜的欲望即由两者组成:《女囚》中的嫉妒和《女逃亡者》 中的消失。
如何理解“模拟欲望”?
让·鲍德里亚的一段话做出了最佳诠释:“只需对一个女人谈论起另一个女人,就会在她心里激发出取代那个女人的想法。
只需一个女人向你谈论另一个女人,你就会产生从一个女人转到另一个女人的欲望。
”(《冷记忆:1980-1985》)“否定这种转移性不忠的人,那是疯子。
” 勒内•基拉尔和他的“模拟欲望”
所言所行 les choses qu'on dit如果不告诉你这部电影的导演,把法语换成英语,我很有可能会认为这部电影的导演事伍迪艾伦,这部电影太像伍迪艾伦了,然而却是一个法国导演的作品。
回过头来一想,这部电影如果不是伍迪艾伦的电影,也只能是法国电影了。
总而言之绝对不可能是中国电影,因为其是很难过审的,公然鼓吹可以用出轨的方式来追求爱情,这在中国道德家们看来,是绝不可接受的。
1、前半段伍迪艾伦,后半段侯麦刚开了20分钟就立马让我想到了伍迪艾伦,这部电影太伍迪艾伦了。
首先是无缘无故的故事开头,以女主接待男主为开始,并没有故事的铺垫,直接切入正题。
其次,回忆与现实的插叙来回转换,甚至有的片段是三重穿插,套娃式的结构把故事讲的那么清楚,叙事结构值得赞美。
电影中的情节推动是通过台词进行的,而且还不经意的放入了纪录片和路人的谈话,旁敲侧击的去用哲理点缀故事的升华;再次,前半段有着轻松的钢琴配乐,像极了伍迪艾伦的手法,在故事情节上坠入跳跃的音符,显得轻描淡写。
最后,后半段到越来越不像伍迪艾伦了,倒像是侯麦了,没有了絮絮叨叨,到多了对白和心灵的交流,同样是没有什么过大的冲突,总是在小打小闹中请故事平滑的讲完,有趣、奇妙、动心、舒服。
总的来说,如果你看过侯麦和伍迪艾伦的电影,一定也会有类似的感受。
2、法国人总是把出轨描述的那么美好这部电影中,几乎每个人都在出轨,然而每个人都在用爱情去描绘之。
在我看来,国内的电影对于出轨的描写可以借鉴这种表达手法,尽管是出轨,可我们完全恨不起来,甚至却为不能在一起而遗憾。
那么为什么法国电影中国的出轨如此舒服呢,主要是平等式的对话。
电影中没有对男女之间的区别而进行突出,而是突出了男女之间的相似之处,即每个个体在爱情面前都是自由的,都拥有完全的自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都不会受到道德的羁绊。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中的男男女女都有着独立的生活,无需依赖另一方,除了情感上。
这部电影长达两个小时,没有歌颂爱情,因此主题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但却足够真实,将我们每个人日常的真实情感表达了出现,也许我们不敢在生活中做出逾矩的行为,但是这部电影满足了我们的想象,把我们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了。
交换故事是交换自已 遇到了相同的故事是遇到了相同的自已 爱上了对方是获得认可 “一个爱自己的人”——我 故事和“我” 哪个更真实呢?
“我”是抽象的集合体,故事是实实在在的我。
“我” 是流动、飘忽的。
我不喜欢和别人说我的故事,因为我觉得我的故事里全是我,是可怜的人儿,是我何以成为现在的我的缘由。
因为我知道,我所述述的只会被ta人视作为“我的故事”,赤身裸体的我,又被忽视、被抛弃。
然后人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故事分享,欢笑唏嘘中,又有多少被消抹掉的“我”呢?
人们借着故事在渴求爱吗?
好像还是不对,只有和特别的人说,我说的故事才是我的分身。
其余的社交,我在掏出我的筹码,可就连这样也还是很吝啬,是因为我还是无法将故事与我分离,无法脱离躲在这毫无攻击力的外壳中寻找ta人对“我”这个特别的存在的爱 吗?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人的社交很蠢,因为ta们总是在不停地说、说自已的故事,而我总以为里面空空荡荡,轻忽飘然。
所言所思仍未完……
"所言所行",这片名多妙啊。
看看自己,有几个人能保证总是言行一致哒?
更别说爱情这个混沌的世界啦。
只有法国人能拍出这爱情的妙处啊。
以精巧的戏剧结构,在极小的时空构架里,给出诸多情爱众生相。
尽管都是出轨,外遇,三角恋,却色而不淫,充满哲思。
这年头,没有点哲学高度,都不好意思外遇了。
“人生的路没有唯一正确项...而众多的路径,也不可能一一踏寻...尊重你所选择的,轻装前行吧”。
导演年纪不小了,一直没大名气。
但这个片子不输欧容呀。
人们以为他在爱情中,但这往往并不是爱,其实他错了,他以为占有和嫉妒是爱的标志,但人不会为爱情去复仇,也不会爱情去杀戮,真爱只关乎对方的幸福,爱无关占有,爱一个人不占有任何东西。
以上是高级的爱情,做到以上的人只有片中François的妻子,她做到了,最后她以漂亮的方式捍卫了尊严还顺便动摇了出轨丈夫的心(鼓掌,高级)。
而片中其余剩下的人都徜徉在欲望的海洋里,有的被淹死了有的试图逃离。
本篇通过女主剪辑的哲学纪录片点题,欲他人之欲,所有三人的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他者的存在,男主时而清醒时而迷糊,他和情侣同居的时候对女方说我爱你,其实他很清楚自己根本不清楚是否真的爱这个人,但迫于同居时对爱情的妒忌和他得不到的不服而要像小朋友一样站出来大声表白宣示主权,但这只是他者之欲,是典型的模拟欲望。
而女主一开始便说过,表达欲望没有错,因为并没有l'action,她知道模拟欲望的存在,听故事时可以理智而又清醒地分析,但自从真实的碰到了男主的前炮友,并且男主一夜未归时她也变陷入了模拟欲望的浪,表达了欲望并实践了欲望。
btw,片中男主和前炮友偶遇时都穿了蓝色上衣,三人的站位也很巧妙地把穿白衣的女主夹在中间,这里已经很清楚的暗示了男女主是不会在一起的。
所以啊,最终呢,爱情只是幻想罢了,多巴胺的分泌让你兴奋,心跳加速大脑欺骗你你喜欢这个人,而所谓的爱情游戏又是欲望的衍生罢了,看清这些之后,再踏入爱情的战争,我怕是王者。
(才怪)
看完直呼厉害的电影。
后半程让我找到了微博销号无限循环但只能通过毁灭小号来成就大号的闭环,过程看似无限却最终实现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人一手机一个账号发言。
只记录电影几个印象深的桥段——📶Part1 达芙妮和弟弟她在互述之后参与了他描述的“秘密生活”,爱和吸引的界限 谁都分不清;一样的事情在弟弟身上重演,被迫听所有真相,爱上的时候离开,做情人的时候对方的伴侣变心/背叛。
可他永远也不是得到的那个,他可怜地饱受折磨。
📶Part2 弗朗西斯的前妻自白那段真的好,没有强烈的情绪爆发,流动地心境变化和行为;爱的确不是在爆发的时候失去,是在沉默的折磨中消亡的。
强烈的宁静,让他爱上你,再离开他,却轻描淡写,放他受折磨,是太安静宏大的复仇了。
这种爱是绝没法超越的,也至高无上地赢了。
但曾经你背叛的人,变成了你新关系里的情人,这比你任何时候,都要难熬。
📶Part 3 达芙妮追火车人永远不会满足,永远分不清什么是爱,但人一次次屈服的,跪倒在地的,是冲动和直觉。
你感觉到这是爱了,那这就是爱了。
无论它在哪个时空,那个维度,如何被定义着。
人是为了火花而活着。
——但比火花持久的,可能是一些永恒的看得到的选择(他妈的。
因为我看到她下火车了。
他妈的。
)📶Ending 再次遇见你永远也搞不清,看不懂自己看到的抹布的一角,但可能不需要你看清,生活已经在现实的选择中,给每个人排好了位置
看完这个片子我最大的收获是女主重复两到三遍的话:我不该揣测你的想法。
整个片子就像一位敏感又多情的年轻作家(男主)定好了主题(精神出轨、自由恋爱)后把人物关系从自己开始,一个一个延伸出来,先构建了人物关系框架,然后一点一点填充细节,最后再放置到一个梦幻般朴素而美丽的环境背景中。
不可否认的,人类总是陷于情感、关系、责任当中,但这些都只是生活的背景,一个人不会每天早晨起床就处理这些东西,所以作者很聪明地把这个故事的背景设定成“度假”,这样就十分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结局时每个主要人物都没有得到自己真正爱的人,但他们也都还算拥有了稳定的幸福——或者是暂时稳定的幸福,谁知道后面又会怎样呢。
不去想它了,好麻烦。
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根本没有答案也没有正确选项,既然没有正确选项,那还不如交给运气。
下雨了,想去外面走走。
看完有点啼笑皆非又无可奈何。
尤其是看完之后细细品味这个题目,所言所行,真的有一丝黑色幽默的意味。
导演或许不是为了讽刺影中人物,但是用所言所行这个题目,拍摄的是却是影中一个个人物在婚姻或者亲密关系中的“胡作非为”以及他们冠冕堂皇的借口和自我辩解。
有这么一句话用来补充这个题目很恰当,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所以别再像男主一样用人性意味着有能力去抵抗欲望这种鬼话麻痹自己来实现自我感动了。
女主说着我们在欲望面前都太过渺小,不去抵抗,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是在结尾她却能悬崖勒马。
男主的所言所行一丝一毫没有体现所谓对欲望的体现,体现的不过都是他自我辩护的虚伪和他自己人性的丑陋。
婚姻、爱情、责任、忠诚、欺骗、欲望,亘古至今纠缠不休的命题,本片也只不过是芸芸众生给出的几种答案罢了。
回忆性质的叙述叙事手法也更增添了影片中人物行为的不真实性和不可靠性,而拉回实际对话时他们各自的结论也更加深了这一对比,。
所以真的,这个题目实在是妙哉妙哉。
亲密关系中,还是守一分责任为好。
自我的道德约束还是有必要的。
三观碎裂到好笑,好笑中又有对“爱”这个字的一百种思考、参透、顿悟。
爱有时随机散漫,有时突然袭击,有时让人抛下包袱,有时让人负重前行。
这部电影真的好细腻啊,不管是对心理的刻画,还是演员的微表情演技,还有古典音乐背景音,太美了太美了,每句台词拿出来都是哲理名言,有很多情节都可以反复回味。
印象最深四个情节:1是daphné感受导演注视的紧张,期待他告白的小鹿乱撞,结果心中期待的恋情告吹的失神落魄。
那演技把控绝了。
2是louise对无私的爱的理解,她说我的无私其实补偿了我的自尊心。
嫉妒很可怕,我选择用不占有的方式去爱你。
3是男主跟daphné说我要离开但是我不想离开,两人那种微妙的不舍和一天天累积下来的情愫暗生。
4是影片结束前挑选圣诞树,daphné久别重逢单视角看到男主心生欢喜,后发现他和前女友复合又面露尴尬和无奈,再回头看到自己丈夫热情找她不小心碰倒一棵圣诞树,又复尔开怀大笑。
此刻她想:人生得一爱人足矣。
正如男主表哥/daphine丈夫所言,人生正确的路不止一条,别往后看,往前看。
Ce qu'on dit, ce qu'on fait. 一种所言与所行相悖的矛盾与困境。
说着不想要一段稳定关系的Victoria,畅谈着对未来的规划,最终却和Maxime走在了一起。
向好友隐瞒与Sandra关系的Maxime其实很难界定自己的感情,对每一段关系都模棱两可,就像对写作的态度一样,渴望却犹豫。
Sandra心底里渴望成为自己的祖母那样的人,从不忠贞却也能和祖父相爱一生。
Daphné一再表态自己不能同时爱两个人,不能承受破坏别人家庭的压力,其实也无法遵从自己的道德标准。
用给予的方式来爱丈夫的Louise, 用大爱的方式放过自己,也放过她的丈夫。
而知道真相的François,对Louise的爱便也回温了起来。
我们的所言所行往往相悖,却不自知。
欲望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一个欲望他者,欲他人之欲,是不自觉的模仿,是不自知的需求。
戏剧性爆棚,结构上也足够精巧。台词也太好了,深度和诗意兼备。我甚至觉得,两边都太强烈了,反而会有些冲突。如果能把戏剧性稍稍减弱几分,结构上不要做得那么圆润,多留点白,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理性和意志在欲望面前都太渺小了,但人性又常常要求我们去努力抵抗。人类一直在寻找一个比死亡更强大的事物,爱情是为数不多的答案中的一个。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爱情同时也是一个比死亡更难以挣脱的陷阱。总而言之,爱情太复杂了,连法国人都被搞糊涂了。
还可以吧
看了半小时,弃。搞不懂那么轻易就出轨的乐趣在哪,而且是人人出轨、连轴出轨。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种感情存在方式,法国人爱咋咋吧,我理解不了,也没精力去理解。你们玩,have fun
法国人的文学性能将世俗的爱恋与道德转化为对美的追求,所有的不堪与有悖道德都似乎在陈述情感的流转,以及爱的高雅。[B+]
我的媽。我以為是未來的事,沒想到還是道德故事。去你的托爾斯泰!去你的司湯達!
不确定法国人能否分清爱和欲望,但出轨合理化,开放式婚姻应该是第一名
感觉浪费了我的时间
男主A和一个美女睡了一晚后,美女说:我很喜欢你,但我们不能有感情,长久的感情是不能依赖于欲望和愉悦的,而这两者的保质期很短,长久的感情建立在共同兴趣和对共同生活的规划上,而且,我是有老公的。。。此片探讨了婚姻,爱情,欲望,激情等等各个方面。分数不高,我想,是因为大部分人无法接受这影片里的那些观念,在他们来看,是不道德的,是不对的。
法国人的爱,让爱随心所欲,在马克西姆和达芙妮的故事里,不断有充满变数的三人关系,不断有背叛与被背叛,然而法国人眼里并没有容不下沙子,任意的结合都可以被包容,马克西姆插足了两条线,顺其自然地参与其中,又恰如其分地脱身而出。
完全不能接受…… 法国人的爱情观 我又很纠结,在故事极度讨厌的情况下,不考虑导演的能力和制片的质量 可不可以给一星
20-11-28 19:30 2/5 @廈門萬象
把一部爱情片拍成了侦探片,不过我不太喜欢这种的
好喜欢啊!把偷情拍的这么美好,这么舒服,看完仿佛微醺一般陶醉。
像每个特工都没有原则的谍战片。不好意思还是给一星了,仅表示个人趣味…
婚姻规划不宜包含短暂激情依旧计划太多赶不上变化;爱情不该套路出牌理性客观最合适人选往往最不合适;剪辑师容易对现实过度剪辑读错眼泪浪费感情;蓄谋已久之偷情更像表演指望当下热恋对得起自己的背叛;躲过老婆走私木头鸟备胎备出真情是为人间灾难;你有初一我有十五用谎言优雅退出修罗场的自我满足要远胜于菜刀砍奸夫;能飞奔而上有你的列车亦能安然走出有他的车站……狗血大戏没人无辜,是恐怖片还是喜剧片纯粹角度问题,反正把我笑惨了
仿佛在看国产剧,加一星给女主
混乱的关系,令人震惊的一对又一对,这种高强度的戏剧效果竟然还能在后段往上翻,剧本很扎实。而且看似流动的恋爱关系,最后的爱情定格还是很动人。但是影片的光太亮了,而且从头到尾几乎一样的亮度,少了起伏,也没有层次。
对古典音乐近乎到了滥用的地步😂也有些太狗血。我倒能理解自由跟随情感流动的好处,但有些离真实太远的伪装就不必要了。《培尔·金特》的片段用得真讽刺啊
感情的断断续续和反反复复,几个「不方便说的故事」就是爱情的几种样子。
3.5,全世界都在乱搞,只有法国人能配古典乐把它拍出来(音乐密到像vlog。开放式关系是个闭环,搞之前想好满身狗血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