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就有在抖音看到新版倩女幽魂的宣传。
据说这次还是由87版的导演亲自操刀。
在87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
所以也是第一时间看了这部电影。
先说结论。
「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看这部作品之前你都没听说过倩女幽魂。
那我觉得你看这部电影时的感觉应该和去年有一部作品叫「白蛇-缘起」差不多。
那部作品的评分就比较高。
整体的基调上也有些相似。
都是人妖殊途。
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导演说保留了40%的「旧」,也就是说还有60%的「新」。
看完之后,我觉得,40%指的是对经典的致敬。
60%在于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更易于接受这部作品。
像我是看过87版倩女幽魂的,对这个剧不能说理解全面,但是还是有一定认知的。
可是更多的90后00后,不一定都看过87版的倩女幽魂。
就更不用说有情怀。
可能他们只是知道张国荣和王祖贤演的是「经典」。
但是怎么经典,说不出来。
这部电影的剧情就是把原版的三部倩女幽魂概括成了一部。
最先宁采臣进京赶考。
巧到兰若寺。
遇到燕赤霞和小倩。
宁采臣和小倩心生情愫。
得知小倩要被迫嫁给黑山老妖。
宁采臣求助燕赤霞帮助他。
最后化解危机送小倩转世。
影片结尾他考取了功名,又再一次遇到小倩。
故事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拍出来的东西却不那么简单。
首先场景的格调,凄凉中带着若隐若现的唯美。
其次是灯光,大部分的镜头都是黑天。
但是透过镜头,无论是宁采臣手中,还是桌子上,或者树上。
总会有一盏明灯。
这里就处理的很好。
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很多喜剧元素和武打镜头。
特别搞笑的就是宁采臣扔剑。
透过手机屏幕都能感觉到尴尬。
燕赤霞的内心戏: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还有知秋一叶那句:「我打辅助的」。
我觉得导演加入这些现代喜剧元素是很大胆的而且是很有创意的。
让有些镜头阴森的电影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
同样的,特效和打斗场面的华丽程度也在升级。
如果说之前的燕赤霞只会qwe那现在他还多了一个大招万剑归宗。
和姥姥打,和黑山老妖打,都给足了特效。
可以看出来,剧组是很用心的。
虽然宁采臣和小倩的爱情主线有点莫名其妙,但这并不影响电影的另一条副线。
宁采臣和燕赤霞有一段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宁采臣:燕赤霞,你说你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出去干一番大事业呢?
燕赤霞:宁作太平狗,不作乱世人,不如捉妖,反而自在。
宁却回答说,妖是捉不完的,他要去寻找人间正道。
因为人间世道凉薄,所以燕赤霞选择逃避到山林捉妖。
也是因为世道凉薄,宁采臣才选择进京赶考,改变这个世道。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电影开头宁采臣途径小镇。
到处是坑蒙拐骗,一言不合就打架。
而结尾他再次遇到小倩的时候。
背景一片祥和。
画面基调都能看出来不同。
所以总体而言,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过关的。
看完电影之后我看了看下面的评论。
好多人都在说,男女主选角失败。
宁采臣没有那种文艺书生的气息。
聂小倩也没有那种妩媚众生的感觉。
两人的爱情更是显得很牵强。
很难找到当年的情怀和经典。
那我只能说这有些吹毛求疵了。
每个时代对电影的认知和审美都有着不同的诠释。
作为一个90后。
在看这部剧之前也是完全不认识两位主演。
网上查了才知道,一个演过「东宫」一个演过「九州」。
都没看过。
两个人都是90后,更准确来说都是95后。
我想这就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在看到经典之后所作出的诠释。
他们把对曾经经典人物的感悟和理解,完整地呈现给了观众。
无论好坏。
这都是成功的。
这都是真实的。
和经典做比较在所难免。
但是经典不是用来复刻的,而是用来汲取的。
公众号:日月先生聊电影
最近有一部影片火了,片名叫《倩女幽魂:人间情》。
没错,这部影片正是翻拍自张国荣、王祖贤主演的1987版《倩女幽魂》。
不过,相对于其他翻拍剧而言,《人间情》有着满满的诚意,而且相当有版权意识,不仅购买了87版电影的版权,而且连同名歌曲以及歌词的版权也一并购买。
《倩女幽魂之人间情》剧照如此郑重其事地“致敬经典”,却遭遇豆瓣低分,不能怪影片本身,只怪张国荣和王祖贤太深入人心了吧。
抛开演员、演技、特效之类的,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剧情本身。
众所周知,《倩女幽魂》是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聂小倩》,但其实二者的剧情差别还是挺大的。
以至于现在我们提起聂小倩,大家心里记得的都只是电影里的剧情。
同样都是书生与女鬼的故事,为什么改编版的会比原著更深入人心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两版剧情。
87版《倩女幽魂》1,、电影里的故事情节书生宁采臣赴京赶考,夜宿兰若寺,邂逅了专门代树妖迷惑男人、吸取精气的聂小倩。
二人经过一番磨难互生好感,但姥姥要将聂小倩嫁给黑山老妖,情急之下,宁采臣向道人燕赤霞求助。
燕赤霞打败黑山老妖之后,聂小倩不再受控制,也因此得以转世投胎。
不管是开启了转妖轮,还是挖出了骨灰盒重新安置,反正影片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聂小倩和宁采臣没有在一起,一个转生,一个进京赶考。
《人间情》剧照2、 《聊斋志异.小倩》里的故事情节宁采臣前往郭北镇收账,路过兰若寺,觉得寺里很安静,就暂时借住在那,并且在寺里认识了一个叫燕赤霞的读书人。
到了晚上的时候,聂小倩来到宁采臣身边,先是出卖色相,然后又重金诱惑,却不料宁采臣都不为所动。
聂小倩觉得他很靠谱,决定向宁采臣说出自己的身世,并求他带走自己的骨灰盒。
宁采臣也很是热心,按照聂小倩的要求做了,并将骨灰盒带回自己家,还挑了个离自己最近的地方。
聂小倩特别感动,决定报答他,于是化身侍女伺候宁采臣,对他的老母亲和原配妻子更是细心照料。
后来,宁采臣的原配因病去世了,小倩就嫁给了宁采臣,还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在小倩的帮助下,宁采臣一家越来越富贵,他们的孩子也当了大官。
两版聂小倩两版剧情到底差在哪呢?
为什么我们都更倾向于电影版呢?
这还得从几个小细节说起。
一、结局不同人生有六苦,最无可奈何的便是“爱别离”和“求不得”。
比起原著里的“结婚生子”,电影里的开放式结局才更刻骨铭心。
聂小倩转世投胎,宁采臣继续赶考,有人看到了别离和终结,也有人看到了新生和重逢。
用陈奕迅的一句歌词来说,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永远记挂在心里的总是那些得不到的东西。
毕竟,遗憾才是人生常态。
而原著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聂小倩,却心甘情愿服侍别人,还为了上位,眼巴巴地讨好婆婆。
单凭这一点,女神就不再讨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喜爱了。
《人间情》聂小倩二、人设不同虽然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可痴情专一却是当今女性所爱。
在影片中,从头到尾都没有交代宁采臣的家庭背景,是否娶妻,我们可以自动默认他的单身身份,他和小倩的相爱也变得合情合理。
而原著中,宁采臣的人设却有点自相矛盾。
他一出场时,便自诩“生平无二色”,也就是说他不纳妾,不三心二意的意思。
宁采臣原本是结婚了的,虽然他面对小倩的撩拨,暂时忍住了,可是后面他还是顶着“生平无二色”的人设,偷偷地对小倩暗送秋波。
87版聂小倩明明是帮别人迁个坟,却偏偏自作主张迁到自家书房边,还自作多情来一句“怜卿孤魂,葬近蜗居,歌哭相闻,庶不见凌于雄鬼。
一瓯浆水饮,殊不清旨,幸不为嫌!
”意思就是说,我怜惜你孤魂野鬼,特意把你葬在我书房边,咱们日日相伴,总好过你被别的雄鬼欺负。
如果宁采臣没有见识过聂小倩的美貌和人品,他会允许一个野鬼靠近自己?
所以,这明显是见色起意啊!
后来,在他的原配病逝之后,他不仅娶了聂小倩,还纳妾了,宁采臣的人设也崩了。
在原著里,蒲松龄原本是为了讽刺人性的贪婪,但这一点到了现代,就是我们眼中的”不合时宜“。
所以,比起朝三暮四,口是心非的宁采臣,我们更倾向于有点憨傻,却始终如一的宁采臣吧。
87版《倩女幽魂》三、影射的价值观不同在影片中,燕赤霞本是判官,却因官小势微,无法改变局势而辞官,隐居在兰若寺,与妖魔鬼怪为伴。
在铲除了黑山老妖之后,他还劝阻宁采臣进京赶考。
但是宁采臣却坚持继续考试,并希望以后能当一个清正廉明,为民做主的好官。
“这妖是捉不完的!
”影片最后,宁采臣的这句话和燕赤霞落寞的背影让人深思。
《人间情》宁采臣比起原著,影片里的改编,也给宁采臣的价值观拔高了几个度,书生的形象也显得更加立体了,他不只是一个文弱书生,他还有着为民为国的情怀。
所以说,影片里的宁采臣才是咱们观众心中的最能接受的样子,这也难怪原著被人遗忘了,不得不说,《倩女幽魂》改编得真是高明。
真的比较烂,影片看完心理没有一丝丝波澜,没有那种回味经典的感触,整部影片情节简单,很多地方太突兀了,有种剪辑片的感觉,整部电影有宁采臣和聂小倩的场面我全部快进跳过,只看了燕赤霞和知秋一叶打姥姥和黑山老妖的片段,再看看特效,5毛特效,竟然有人还说特效可以,真是搞笑,拜托去看看比如西游系列的特效吧,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再来说说男主,男主真是尬到不行,一副小鲜肉的脸,估计是00后喜欢的类型,什么NC选人,女主长得太圆润,真的不适合演妖怪,我就奔着元华和徐少强去看的,烂就一个字,还致敬经典,蹭经典的热度呢?
整体评价:剧组总体很用心,大制作在特效上就看得出来,有寻龙诀(特效)的味道,很厉害了。
剧本略显平淡,缺乏必要的情感铺垫和内在逻辑联系,小倩和书生太轻易相爱了,缺乏情感上升过程,关键转折点,不太有说服力,以至于看到他们最后生死相连剧情时会觉得升温不够难以信服,这是剧本最大硬伤,最重要的感情线缺乏构思,笔力显弱。
其次是人物塑造。
宁采臣这个人物,剧本塑造很单薄。
电影一开始施舍穷人,看得出性格单纯善良,对小倩,也就是不以平常人的偏见来看待她(妖怪),但仅仅止步于此了。
如果要让人物层次更丰富,是不是可以从细节设计突显他虽然单纯善良,看上去傻乎乎的,但是有自己非常坚持的原则?
比如乱世中苦读圣贤书,这一点很好利用,展开他从圣贤书中获得的价值观,他对乱世怎么看?
对黎民百姓怎么看?
对善与恶怎么看?
(妖怪一定是恶的吗),他的义气性格怎么体现?
这些是编剧可以多思考的问题,并不是一定要大加笔墨,而是说通过一定的情节设计和少数的细节设计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因为电影前面没有铺垫,没有人物性格塑造展现,而中间又没有很好展示出人物的成长过程(假设一下:比如一开始认为妖怪是恶的,后面渐渐理解善与恶不是这样绝对的),(再假设一下:比如一开始求取功名可能只是觉得书生读书就是为了为官,后面坚定真正要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的信念),人物的情感变化、思想发展过程对于优秀的作品而言非常重要。
而到了影片最后,宁采臣为了小倩可以身入险境,以及小倩要入转妖轮时书生死活不放手,这样的情节就一下子显得支撑力不够,反而让人觉得没有理由。
(事实上转妖论这里是可以拍出细腻而矛盾的心理感受的,理智在告诉你再不放手她就魂飞魄散了,情感在告诉你,放手就不知道以后能否再相见了,而此时此刻万分纠结,只能深深把她刻在眼里、刻在记忆里,除了你们俩之外周围的一切好像都不复存在,直到一股力量把你们彻底分开。
但影片里只能看到拽住小倩手死活不让她走这一层情感,让人心里吐槽你拉人家手干嘛啊,人家要进转妖轮重生为人啊,这大傻子)。
电影太注重妖怪和捉妖师打斗的宏大场景了,但恰恰在应该着力的地方统统没有作为,空大而不见细腻,吸引眼光但索然无味,单薄二字足矣。
好的剧本一定一定是一部作品最最重要的部分了,剧本跟不上,再大的制作都是白瞎。
再谈谈星旭的演技。
陈星旭在《东宫》中细腻的演技让我非常看好他,对他是演技入坑,非常期望看到他的新作品,所以这次完全是奔着他看这部电影的。
这次作品他演技算是正常发挥,但你就能看到的确还是初入茅庐,欠缺火候了。
电影和电视剧果然大不一样,《东宫》中星旭的演技受到一致认可,剧中许多细节(眼神、下颌骨、手等身体语言)都和剧本情节发展相辅相成,经得起琢磨和推敲,这和剧本人物塑造立体、以及电视剧拍摄周期长更容易走进角色关系很大。
而这部电影,能感受到比较缺乏细节设计,以及“度”的拿捏不准。
比如一开始一叶知秋和燕赤霞打架,宁采臣的各种表情,剧本表设计有点周星驰喜剧风格,但是星旭就没有展现出那个味道,有点浮夸僵硬;再比如在若兰寺小倩哭了,抱小倩的时候,应该有不知所措、心疼、害羞情绪的交杂,但是演出来有点像看到美女投怀送抱挺happy的感觉,我记得嘴角还向上勾了一下,个人觉得不太贴切。
总之,电影时长短,情节起伏大、人物情感线浓缩,以及大荧幕配角占画幅少,绝大多数情况主角的脸和身体占据整个荧幕,本身就决定了对演员功力要求的确非常高。
星旭在这部戏演技可以打75分,不过作为演技新星火候还是欠缺,有很大上升空间。
这次星旭定下这部戏是正确的决定,因为除了剧本之外,剧组都比较用心,也是大制作,从这一点说,接这部戏是很好的决定! 在自己的作品集中这部可以算做是不错的积累,初次进入电影荧幕的尝试。
希望他能把这部戏当做一次考的一般般的大考考卷,好好琢磨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现在是影视寒冬,文艺界转型期,不可避免的流量当道,但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要往实力上走,希望星旭能够放长目光,有自己的坚定追求,目前来说在同龄人中是优秀的演员,不过现在非常努力的演员也大有人在啊,只是资源欠缺,尚未混出头而已,所以希望他不要骄傲,要低调打磨自己,接好剧本(千万别接烂片啊),继续大胆探索挑战自己,只有不足才可以真正推动人大步前进。
我看影评区有人喷我们打高分的都是水军,是尬吹,我想补充说明一下。
你可以不喜欢这部网大,但请你们私下去了解一下在这部作品之前的网大都是什么样的,看看之前在各个平台上横行的网络大电影都是些什么货色,了解完以后,你再回来评价,也许会跟我产生同样的想法——那就是里程碑。
长远来看,网大的未来是光明的,大资本大IP名导名角都成为了可能,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观众买账。
而如果只是一味的在网络上输出你高贵的观影审美,表达你觉得这部网大有多难看,离院线电影的差距有多大,那对于网大这个行业来说,只是无情的屠刀。
不要让中国的“爱尔兰人”刚准备酝酿,就胎死腹中,也不要再说中国拍不出来这种话,给自己的祖国留一点点机会吧。
真想@几个人,但想想还是算了,在豆瓣上,这种不结合时代背景,一边喷作品,一边说别人尬吹和水军的人简直太多了。
那些随口挂着尬吹和水军这个词的人,你在给别人定性,其实也在给你自己定性。
=========分界线=========感觉这部电影算得上是网大的里程碑了,服化道,场景设计,台词配音,特效等等真的是数一数二的水平,胜过很多动辄上亿制作费的院线电影,其中有很多新奇的设定,剧情上也做了些许改变(虽然宁采臣和小倩的线有点突然有点无聊),男女主角的演技太稚嫩,但不影响整体,配角里面有好几个老戏骨,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个人觉得这种模式应该广泛应用于预算不怎么充足,但又想拍出好电影的团队——即主演用有演技的新人,而配角用有演技的戏骨。
这样既节省了片酬上的预算,又不用担心演技问题,剩下来的钱大可以用到其他方面,以提升电影整体的质量。
私以为像上海堡垒那种垃圾,如果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可能也不至于落到那般地步,就算不成神,中上水平也有吧,哎,希望以前那种流量为王的选角策略赶紧化为尘埃,不要卷土重来了,那些无演技,排场大,片酬高的小鲜肉都给我离影视行业远一点。
被东宫九日的演技圈粉,来看他的新剧。
女主不点评了,选角很失败,没有一点女妖的气质,我看着她右眼的眼影跟眼线都不一个走向就出戏,有种女孩偷穿妈妈高跟鞋那种不匹配感。
尤其要吐槽的是剧本,每句台词都很廉价,这个故事老少皆知,但把原来两部融在一部里,本来就挑战编剧能力,没有要表现的主旨,说实话我觉得这个剧本就是0分。
这么个故事平台我也不想鼓吹九日有啥与众不同的,完全发挥不出来的感觉。
我是理智粉,这部片破坏我们九日又帅又A的形象,真心不推荐看。
本次电影总的感觉瑜不掩瑕 。
个人感觉有的优点:1.电影特效较强:比过去版本来说打斗大场面特效优势和人物特效更为突出2.新意:无论是燕赤霞还是树姥姥其演技在线,添加新人物出场,招式的创新,给观看者带来一定的观看兴趣与新鲜感个人感觉存在的缺点:1.细节刻画不够:电影环境的不真实感,给人出戏的感觉。
(1)无论是刚开始书生宁采臣出现(主题曲响起时)服装和其他的群演,还是后面兰若寺环境的场景特写 比较老版来说相差甚远。
(就不和老版本的相比较也不太好,要知道故事的背景是乱世,但剧中服装、群演、剧中环境没有一点让我感觉到身处乱世的感觉,就连男主风餐露宿的感觉都没有,身处乱世有得吃就不错了,但是电影中宁采臣只因为馒头硬就直接扔了,扔了,这就是乱世?
宁采臣是个贫苦人家的孩子替人收账才有的钱,前面镜头因为没钱只点水,后面又挑食这太出戏了,就算你是改了人设,但你有钱后面干嘛要去兰若寺住不住客栈呢,要知道当时兰若寺是荒寺古人在这方面比我们现在更为在意的 );(2)主要人物出场没有一个介绍,要不是有老版故事在前,人物名字就可以得到参考,真的是一部电影完都不知道人物背景的;(3) 燕赤霞对宁采臣的好太突然,一个就见过一次面的还没怎么交流过的情况下,燕赤霞就可以为宁采臣冒生命危险杀树姥姥和黑山,要知道燕赤霞出现在兰若寺是因为对身处乱世,见过太多人的恶而厌世的。
这时候来个人就这样也太尬了。
(4)一个身处乱世,人心险恶导致人间妖怪横生的世界,影片中过多的只是在刻画妖害人,而人的恶这方面刻画得太少啦。
(5)打斗时,燕赤霞和知秋一叶在前面拼杀,宁采臣和聂小倩在后面接吻,这我是直接跳的,这实在太出戏了,又不是偶像剧,看看场合呀。
2.感情线剧情薄弱:(1)无论是燕赤霞和知秋一叶的“相爱相杀”的瓜葛,还是宁采臣和聂小倩情感变化都没有表现出来,有点太“硬”的感觉,这实属不行。
(2)倩女幽魂讲的就是身处乱世,人心险恶,妖怪横生,人吃人,妖吃人的大环境下,也在存在着少数人为正义而战,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的故事,不是一个简单的杀妖故事。
感情线刻画生硬,人物表现前后矛盾,真的看着出戏呀。
比如:宁采臣前面对聂小倩表现出正人君子的样子,后面明白聂小倩是妖后感到害怕赶聂小倩走,结果过了一夜就因为梦到过聂小倩,当聂小倩再出现时就爱得不要不要的,这还是个正人君子?
我看他就是看聂小倩漂亮,馋吧了。
后面快结尾的时候,转妖轮出现,燕赤霞都提前说了哪是可以帮助妖轮回转世为人的,宁采臣紧抓聂小倩不放,聂小倩都快消失也不肯主动放手,这时的宁采臣真的给人自私、无爱的感觉。
后面,宁采臣又因为这经历立志考取功名,造福百姓,人物前后矛盾,我觉得还是不要让这个宁采臣当官比较好,表里不一。
(3)在彩蛋处,宁采臣应该是成功啦,考取了功名,百姓开始做正常买卖,这时如果较真的话,导演给宁采臣开主角光环啦,且不说是乱世人吃人的大环境下,个人之力是多么的渺小,且说燕赤霞隐居兰若寺前也是官( 名震关东广西二十六省的辣手判官 ),但就是朝廷腐败,清官也是无用才去隐居的,宁采臣看彩蛋时是中年的样子,算他过了20年,这也太厉害啦,20年改变了整个朝廷。
3.人物出场过多,人物树立不丰满:在剧中比较老版本出现了许多新人物,这是亮点,但是因为人物的多,电影时长是固定的一个半小时左右。
造成了人物出场到退场的过程短暂,人物不鲜明,立不起来。
特效技术确实进步,但人物感觉真不如老版本中鲜明,气氛效果也感觉不如老版本......虽说是翻拍,没有规定一定要达到经典老版本的程度。
但希望国产电影能更加进步以上个人观点,不喜请绕道勿喷,谢谢!
真的是无力吐槽,太烂了!
所以弹幕里面拍的真好那些话是认真的吗?
确定不是粉丝眼光??
1⃣️先说说演员,男女主角演技真的很烂好不好!
男主角全程只会瞪大眼睛!
女主角也是,眼睛里一点戏都没有。
表情形体也是,太尬了!
我就不说演员形象适不适合了,但演技就不行!
差评!
2⃣️剧情,你确定是致敬经典?
不是单纯的把三部剧杂七杂八矫揉造作的串在一起??
男女主的感情线都弄的乱七八糟,黑人问号脸啊!
所以搞的反派也太弱了!
3⃣️虽然请了好多原本的老演员,但是真的是老了,神韵在,精气神不在了,元华真的老了,眼睛都浮肿了,动作也不再灵敏了,打戏我都担心他受伤。
4⃣️音乐,一开始倩女幽魂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是惊喜的,太好听了太赞了。
结果是翻唱的中文版!
不是说中文版不好听啊,是老版的已经深入人心了,忽然换成这样的,我接受不了!
我只是一个看电影不多的外行都这么感觉,更别说那些资深影评人了。
这电影真的不好看!
粉丝别来逼逼!
别来我这控评!
不然举报!
我只想自己在自己页面写个影评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部网络大电影制作精良,视听效果远超许多院线电影,更超过绝大部分网络大电影,堪称网大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中的里程碑之作。
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非常到位,在表现人物的正与邪、社会的乱与治、剧情的营造方面都别具匠心。
音乐很经典,让人回味87版电影中的张国荣演唱的主题曲,在怀旧中有了新的灵魂碰撞,尤其是片尾歌曲在人妖爱情纠葛中触动了观者的泪点。
特效做得相当棒,网大中能做到这种特效的的确不多见,看样子没少花银子在特效上。
演员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的,姥姥的扮演者演技入木三分,元华等主演对角色的演绎也是非常到位。
最值得称赞的是电影的主体思想。
开场对乱世有了很好的描述,戾气十足的社会生态导致怨气太重、妖孽横行,宁采臣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说了一句赶考当官的目的是“让世上再无冤死之人,这才是人间正道”,让本片的思想绽放光芒。
先放三张图,我觉得是电影的核心看点——美腿、香肩。
这部电影基本上是生搬硬套了徐克版《倩女幽魂》,奈何群演特别尬,剧情也是非常突兀,非常突兀的小倩觉得采臣是傻瓜,又很突兀的采臣喜欢小倩这个女鬼,再接着就是突兀的小倩也喜欢上采臣,最后最突兀的是突然小倩吻了采臣(败笔中的败笔,男女之间就不能单纯一点吗,认识不到90分钟直接亲上了,这要是结了婚还不得……&%……¥%¥……)。
如果不是一丝不苟的看完电影,我会觉得剧情上我肯定是漏掉了什么。
—————————————————————————————————————————————看完电影我就在反思这部电影对于徐克版的到底除了尴尬的抄袭之外还有什么不同——去道家和佛家。
徐克版颇有道家风范的燕赤霞知秋一叶变成了捉妖师,燕赤霞给采臣的不是《金刚经》而是《降妖咒》。
剧情这样改我有如下猜测:1、捉妖师电影比较多,便于观众理解。
2、引用道家的佛家的东西需要交知识产权费用。
3、方便过审。
不论是哪一种我个人理解其实都是去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真正的道家佛家都是修行,我这里提到的是小说里的道家和佛家),徐克版为什么道家弟子燕赤霞会有《金刚经》呢,因为道家自己对付妖魔还是有局限性的,与道佛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除魔卫道的作用。
徐克版第三部里边也是道家佛家一起消灭了蜈蚣精。
徐克电影拥有大内核,有文化融合相辅相成的深层次含义。
电影是文化艺术的载体,我们从电影中能看到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文化,若是电影成为了纯娱乐性的东西,那么它将失去很重要的价值,对于观众来说也失去了了解文化的一种途径。
—————————————————————————————————————————————富家女和屌丝男,电影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一点我觉得有讽刺意味,就是聂小倩和宁采臣的感情线,聂小倩父亲是当朝一品,聂小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白富美,宁采臣是穷酸书生,纵然是聂小倩成了鬼也是大户人家,她和宁采臣最终是不可能的,甚至宁采臣最后抓着小倩不放差点小倩被害的没投成胎。
所以都懂吧。
(编剧是三个人我觉得这是其中一个编剧的想法)—————————————————————————————————————————————黑山界,燕赤霞帮助宁采臣去黑山界救小倩,为什么燕赤霞都不敢去,这个黑山界到底是什么地方。
黑山老妖从始至终都没有杀人,他只是一座大山因为吸收了很多人的怨气幻化成形,他怕是也修行了很多年,自己创造了一个结界自我闭关修行,《西游记》中明确指出妖最后都可以靠修行成仙的,所以黑山老妖应该是接近成仙的妖,所以燕赤霞这种凡人不敢进去,最后黑山老妖离开黑山界也是因为想把小倩带回去,也没有杀人。
想起了《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高育良都不过问祁同伟违法乱纪的事,犹如黑山不过问千年树妖杀人吸灵的事一样。
最后黑山因为小倩被燕赤霞消灭,又如同祁同伟拖高育良下水。
高高在上若是用人不当容易摔下来。
—————————————————————————————————————————————以上,希望我国电影能够做的更优秀,非院线电影也能认认真真。
作为网大!你们还要什么自行车???
作为网大,还可以。有些人,要求实在太高,太苛刻
挺好看的呀,服化道、特效都到位,老戏骨有诚意,年轻主角养眼,天魔二祖让我恍惚在看日漫,迎亲队伍气氛最佳,话说分低了点吧?
还不错,鼓励一下,至少看完还是有些怅然若失
最初被天魔战元华剪辑吸引,整片还行-美术场景和戏骨配角最出彩--剧情最差--很多设定继承了老港片中规中矩,女主演技无法直视--院线电影不给力唯有期待网大成长了
拼多多版聂小倩
看了阿云嘎的mv后觉得这个聂小倩我上我也行
这不是致敬,这是糟蹋经典
没有评论里说的那么差。有情怀,有特效,有野心,有尊重,蛮好。男女主角稚嫩,无碍。爱了。
女主造型妆容真难看,不是谁都可以驾驭得了王祖贤的发型,男主真就一个傻白甜,两位主角颜值与演技差老版那么多,还有五毛特效,请问有翻拍的必要吗?
还不错
开场姥姥身边那群只会反复摆固定动作的群演小鬼直接拉低了档次.....还有女主角一点都不古典的长相和演技,姥姥的僵尸式妖妆,男女主之间非常现代的人物行为,也没啥CP感.....都是没法再给高的原因。对男主,和最后那黑山老妖的设计,不讨厌但也没啥别的感觉。元华精彩,还有致敬林正英片里给棺材们上香吃饭的段落。
剧情有些割裂,看不出二人相爱的情感递进。建国后不能有鬼,道士改成捉妖师,鬼改成妖,但里面的法术道具又是阴间那一套,显得特别违和。王祖贤珠玉在前,后面的不论怎么模仿都很难赶超,女主妹纸甜美型的,演技风情都不够驾驭聂小倩这个人设。唯一可称道的是道具特效制作还是算用心的。给个及格分吧。
看之前我了好期待,看了后,满满现代肥皂剧感觉,网红气息爆表,稀烂……稀烂,烂
画质和效果真的没的说,就是剧情没那么好
九日弟弟缩肩驼背也是有点意味了,起码没看到什么上个角色在他身上留下的影子,希望他能越来越好,最起码敢于挑战就很好。元华徐少强等老戏骨真是太可了。
私以为,评分太低的主要原因是徐克的倩女三部曲珠玉在前,模仿之作只能被吊打了。服化道、特效所营造的整体氛围挺像那么回事儿的,年轻演员的表演也不错,没有很尬。在网络大电影里算好的了,我来拉高一下评分吧,虽然也改变不了大趋势。
好烂,五一太无聊,快进看完了
可能是《聊斋》里最受人熟知的故事了。意外的紧凑,虽然有恶意卖肉之嫌。
烂片,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