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 Booth》公共电话亭是偷情秘事的拨出地,也是道德裁决的审判庭、人格解剖的忏悔室;脱下的婚戒是爱情蜜事的见证者,也是自我照见的反光镜、精神重振的警示符。
只是监视电话亭,凶手就能窃取足够多的秘密,喂肥无人能及的自负,丰满正义执法的幻想,觉得自己已有资格充当上帝,于是举起枪对路人施以神罚,不过此次的狙击对象是他,一个浑身上下浸透谎言的“坏男人”。
通过欺骗所有人,男人就能赚取数不尽的财富,麻醉欲求不满的欲望,安缓岌岌可危的人生,认为自己可以永远瞒天过海,于是极尽对他人人格的轻蔑,但是这回的撒谎对象是他,一个躲在暗处全知全能的“假上帝”。
可男人再卑鄙,他有勇气当街述罪,哪怕直播镜头将把他置于道德审判中心,成为全人类痛苦消费的狂欢,无论如何,坏男人终究是真汉子。
而凶手再正义,他始终不敢见天日,假上帝终成不了真判官,他不能,也不配。
包装出来的正义,比单纯的邪恶,更隐蔽,更恐怖。
这部作品的核心场景手法运用得很极端,主场景只有一个:电话亭。
这种安排使这部作品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经过剪辑处理的舞台剧。
作者刻意抛弃了电影所擅长的时空及人物的多样性,恪守传统戏剧的“三一律”,时空与动作高度统一,这样就使戏剧性冲突更加的直接并得以更好的激化。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主要角色只有史都与电话另一侧的人。
而这电话就是连接画外空间的“绳索”。
在影片的开头,作者运用这样的设计,通过史都的两通电话把空间带入到了他的妻子与情人那里。
之后,作者又通过杀手冷静神秘的声音,把读者的想象从狭小的电话亭中带出来,使读者在想象中自己创造了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并不是能看见的,也不是确实存在的,但是通过声音与拉枪栓的效果声的塑造,电影的画框被拉大了。
而且这种看不到的危机在效果上更能加强神秘与恐惧感。
在这种单一的场景下,镜头的设计就更加需要下功夫。
就像是舞台剧一样,要在舞美上体现人物的心理与剧中的气氛。
这部作品在剧作上完全是靠心理悬念,节奏控制来编制。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来突出影像的张力,并穿插了大量高层建筑的镜头,使影像情绪非常的紧张与压抑。
在剪辑上,作者也使用了大量加入快节奏音乐的短镜头的组接,尽量避免长镜头对节奏与气氛的破坏。
在剧作上,影响情节的主要人物只有史都和电话另一侧的人两个人物。
而作为第二人物的“杀手”,除了在影片结束时出现外,其他时候都是只有声音出现。
剧作者把人物压缩到极简,把主题也用最直接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杀手”以史都心灵的质问者的形象出现,不断地让他把他心中隐藏的谎言在大庭广众说出来,更像是对是史都的心灵进行这一次净化。
影片中所有电话中的声音都被处理成在电话中我们应改听到的效果,而“杀手”的声音则被处理成画外音的效果,让读者感觉史都好像在被他自己的心灵质问。
影片的转折也在于最后史都勇敢的说出一切勇敢地站出来,这是一种“升华”,史都拯救了他自己。
作为一部商业片,这部电影还是体现了作者很多个性欲独具匠心的东西在其中的。
连续几天,我都会在清晨五点左右,接到一个自称来自湖北黄石的电话。
那是一个饱受失眠困扰的中年男人的声音,嘶哑焦急,可是他到底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懂。
我必须描述一番住所周围的环境,那是一条商业街吵闹的阴暗面,一家名为卡萨布兰卡的狂欢酒吧,打着纸醉金迷的虚晃招牌,从此我对这个同名电影彻底深恶痛绝,包括酒吧内一位声带粗壮的摇滚歌手。
另一边,是一家深夜餐饮业的典范,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在凌晨一二点起床去吃早餐,他们呼朋唤友,当街追逐。
终于有一天忍不住探出窗外喊叫了一声,我记得那是整个夏季最为酷热的一个夜晚,电视上说,医院里的躁狂症病人新添了五成,最常见的举动就是东掖西藏他们的耳朵。
我就是住在这样一条极度疯狂哀伤的街道上,如同一面困乏而又痛苦清醒的挂钟,在夜深人静的环形公路上注视自己不断交叉跑动的脚步。
我一定是得罪了白昼的某种隐蔽缺陷,惩罚我必须在天亮之前一直保持暴怒与辗转难眠,月光经过窗外,都会发出一声惨绝人寰的尖叫。
然而,那个该死的电话就在这个时候响了起来,从桌上一下子跳到我半边神经麻痹的脸上,打了一记重重的耳光。
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中的索命,我把自己深埋在被窝里快乐地呼喊求救,可是梦终究敌不过铃声的执著,那一刻,杀心顿起。
地球的另一半,一个名叫斯图·谢菲尔德的人也正在经受与我相同的歇斯底里的折磨,他走进了纽约大街的一个电话亭,自此,他要在这里体验长达九十分钟的灵魂逼问。
我一直以为电话是一项很贴心的伟大发明,两个人不必见面,各自安全地躲在连线的两端喃喃细语,没有人清楚看到我背道而驰的面部表情,偶尔还可以打个盹走一会儿神。
在《午夜凶铃》突然大行其道的时候,这样的死亡咒语也不过是个冷笑话,连带着韩国恐怖片《鬼铃》,那个砌在一堵墙里的新款手机,提醒我的只是不要随便转用陌生人的手机号码。
我和所有的人一样,都太过自信了,在这个闪闪发光真伪难辨的新世界里,寂寞地恪守着一些看上去无械可击的聊以自慰的贴心话语。
两条大街之外的斯图·谢菲尔德也是一身精短打扮,紫色衬衫,一块仿冒名牌腕表。
那枚结婚戒指,在他走进电话亭之后就脱了下来,轻轻扣在电话机上。
金属的声音的确是很亮眼的,这个小小的道具,有时候要比一挺狙击枪更具杀伤力。
而那位一直未曾露面的真正主角就躲在电话亭附近的一扇窗户背后,肆无忌惮地瞄准斯图·谢菲尔德的眉心、耳廓,还有慌乱的心脏。
我可以想象他的微笑,戏弄中有些凄凉的满足感,他一定在这里守候了很久,逼仄的房间内烟雾弥漫,还有一根烟在他发烫的指间慢慢燃烧。
如果可以忽略一个空间的实际氧气容积,那么狙击手的藏身之处,大概也是另一个令人窒息的电话亭,谁又能预想那种平静如水的声音后面,是不是也掩盖着一颗笑着流泪的受伤的心。
我无端地相信,所有的偶然都是提前埋伏的必然,一颗子弹的速度,在缜密的阴谋计划中,迟早都会穿透一层透明的玻璃。
《电话亭》是一场虚与实的对峙,弱小与庞大的游戏互动,或者就是科林·法瑞尔一个人在电话亭演出的独幕剧。
我并不想要把这个电影引向人性多么夸张的深度,有时候一场淋漓尽致的游戏,也能让人心跳变速。
我想到《见鬼》中的电梯间,《捕梦人》中的森林小屋,普遍的恐怖电影中的鬼屋,还有地下室,废弃的停车场,在这些特定的场景中都包含着夜半铃声的胆颤心惊,让人眼神充血的冰凉兴奋。
可是我还得在清晨五点与一个言语暧昧的陌生人对话,聆听那些言不由衷的紧张措辞。
他似乎在很急切地寻找一个什么人,而这个人只在这个时间段冲出他的记忆,跳到早上还有些微寒的空气中。
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对我的不信任,语气中隐隐有种深深的责备,他一定在埋怨我把他的朋友藏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亭,他找不到他,他彻夜失眠了。
时隔很久,我才发现其实我一直都在想念着这个古怪的电话,我对遥远的一无所知的地点与方向总是充满新奇地不安。
我要去西藏,我要去新疆,我要去云南,我要去离家五百公里的任何一个地方,而事实上我还没有跨过黄河以北。
同样的三四个早上,我都被同一个电话亲切唤醒,我们没有交换彼此的姓名,似乎在遵守某种奇怪的约定。
在不到一分钟的通话长度中,我通常都在重复一句话,一张开嘴就能闻到夜梦过多的酸苦气味,你打错了吧,你打错了吧,你打错了吧。
最后一次,我改变了回答问题的方式,在稳定呼吸之后,说,我就是你要找的人。
从此,这个电话再也没有出现了。
这部片子有两点我要说的:1:神一样的狙击手其实一直在玩,他一边玩一边考虑最后要不要杀Stu,最后Stu的悔改让他没有杀掉Stu。
我曾纠结于是不是狙击手一开始就没打算杀掉Stu,最后发现不是的。
2:这部电影最后的升华是人性的救赎,展现一个人在生死关头人性的悔改,即Stu最后的confession。
也是我觉得比较假的部分。
狙击手在全程,都可以杀掉Stu,然而他没有,他一直等着Stu最后的悔改。
狙击手之前就惩奸除恶两次,然而Stu got lucky,狙击手最终让他悔改了。
为达到这个目的,狙击手准备了很久,设置加密电话,安排送pizza的,把枪放在电话亭顶上。
为的就是准备一个特定的情境,他需要Stu在巨大的死亡压力下发自内心地坦白和悔改,从全片来看,也就是需要有媒体、妻子在场,以及警察和狙击手双重死亡威胁,换句话来说,他必须要制造一次Stu杀人的假象并长时间把Stu困在电话亭中,以巨大的压力促使其人性悔改。
然而最终Stu会不会悔改狙击手也不知道,所以他也做好了随时杀掉Stu的准备,就像一只玩老鼠的猫,最后吃不吃看心情。
我只能说,Stu的悔改让我觉得很假,为什么呢,Stu的悔改必须以下情况全部依次发生:1:Stu不让妻子在手机上发现和小情的通话记录都用公用电话打电话,第八大道只有一个电话亭。
给小情挂完电话之后,电话响了。
Stu在走开和接电话中选择了接电话。
(导演这时候给我们心理暗示,其实电话响了,大家都会下意识去接的。
好吧,其实真正原因是大家都会下意识觉得会是刚拨过去的人打回来的。
但是接不接还是个机会问题。
)2:狙击手步步紧逼,你要obey我。
Stu完全可以大吼一声bullshit直接挂掉,但是他没有,并认真地接下去和狙击手通话。
3:步步紧逼让Stu对情人和妻子坦白。
可是光让Stu在电话里做完confession狙击手还没玩够,他早就想好了更大的行动,并杀掉了pizza guy,要的是Stu杀人的假象。
好这时候我们再来假设一下,如果长时间都没有人来电话亭,妓女不出现,Leon不来找茬,狙击手的一切盘算又要落空了。
在这种几率存在的情况下,狙击手又一次走运了。
4:接下来的周旋,Stu都没有离开电话亭直到媒体、警察、自己妻子以及小情的出现。
这些时间里Stu有很多次都可以精神崩溃,然而他没有。
以上都发生,真是无巧不成书。
然而到此这部电影都是完美的,完美的布局,紧张的情节,眼看着就要摸清情况的警察,Stu和狙击手慢慢平衡的对抗。
然而...........Stu开始了一段痛彻心扉的坦白,真的在这种情况下悔改。
最后一次巧合,是警察们没有用真弹药,否则狙击手的一切良苦用心都白费了。
Stu在车上把表扔掉,神一样的狙击手出现开始说教,顿时这部电影变成了主旋律电影。
当年我看《复活》,男主人公用了很长时间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并真正悔改,而且他罪孽颇深,导致当年和他发生关系的女仆被判刑。
而这部影片中,Stu并没有太大的罪过,居然在一次通话中幡然悔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
另外,结局神化了狙击手,狙击手变成了正义的化身,一副惩治社会渣滓、挽救大恶之人的普世渡人形象,而实际上却也泯灭正义,打着救赎的旗号杀掉了无辜的pizza guy和Leon,实在立意不高。
完全没必要去做这样的升华,只能说是可惜了一部好片子。
(然而,当小强的声音第一次飘起,我还是立马辨出,并深切知道用他来演这个角是上上之选,那24中典型的令人服从的语气啊)
你觉得像乔尔•舒马赫这样的大导,为了展现一个赎罪的主题,会费那劲去拍一个悬疑猛片吗?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他要讲一个关于正义,关于良知 ,关于坦诚的道理,他有很多选择,比如说拍动画片、科教片,比如去百家讲坛开课。
以一个天才的正常心智,对这种旧题材,应该是早已摒弃的。
所以,我一直很难认同这个片子“发人深思”的观点,这类思考,难道不是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进行过了吗?
关于把虚拟一个正义的化身,坏念头不敢作祟,终于正义的力量洗清了自己的灵魂,仔细想想吧,那是三打白骨精的情节。
白骨精,看上去好端端的一个姑娘,突然有一天,被正义的力量孙悟空发现了,真实面目被揭穿了,然后被打倒了,所以得出一个结论:不仅邪恶打不过正义,戴着面具的邪恶也打不过正义。
不难看出,这个电影的主题就是照搬的。
现在,当这部电影的主题挖掘深度过度被标榜的时候,我们不禁要惋惜了,而且可以惋惜两个或更多的方面。
第一是人们的记忆力、思考力衰竭,早就忘了我们舔着手指的年代就讲过的大道理;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又一次被忽视了,西化现象值得担忧啊,我们神话故事的先祖吴承恩大哥如今竟沦落到不敌一个玩悬疑游戏的外国小朋友的境地……悬疑片中,主题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道具,他玩的就是一种高智商游戏,他不是要告诉你什么,尤其不是讲道理,他要你关注的是电影本身,它要告诉你电影的玩法,当然主要目的是为了告诉你他的智商有多高。
对这种悬疑片导演而言,他宁愿成为一个玩票者,也不要成为一个布道者。
为了让你对他的玩法全神贯注,他不惜把最后的道理说得极其简单,以免你误入歧途,一味地对影片所带来的人生思考回味不已,若不是这样,他也会把道理说得像是轮不到你去弄懂的地步,省得你花费其它心思关注他并不重要的表演。
所以,看完这个电影然后去分析哪个是正义的化身哪个是邪恶的化身哪个是面具什么人又充当什么样的角色诸如此类的老话题、老比喻,实在有点不应该。
或许更应该看看他是怎样玩的,才能对得起导演的良苦用心。
比如说,我们可以慢放镜头多少倍,重看几遍,或许能发现真凶闪过的半张脸,从而发现他的动机、计划以及一系列真相,或许我们细看路边的人,观察对话,也能发现天大的秘密,再或者我们假定那个开餐厅的马里欧是凶手,然后逐步推理,假设,推翻,当然你觉得凶手是整过容变过声的亚当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我们把精力放在研究那两个骂街的女人和中枪的男人的年龄、身世,列一个表,还有那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以及那希伯来人说了什么,或者测量比萨饼人的身高体重,像做一道庞大的数学题一样,目的是弄清楚真凶,这样的话,导演会不会欣喜若狂?
我想,这总比重温我们千百年前的老道理“邪恶的力量碰到正义即使戴着面具也得乖乖地认罪”强吧。
可能这一场如同科学研究的推理是浪费感情,白费工夫,但我相信,制造谜团,眩晕,导演的目的达到了。
他已经成功让我们体验了首次看此片的奇妙感觉。
可能性越大,密码设置的级别就越高。
悬疑片贵在答案不一,那种令人抓矿的猜测、假设往往是双方都有其兴奋的时刻。
于是我也来提供我的一个兴奋版本:事实上,把场景设计得那么小,太需要导演的控制力。
人总要走动,所以大场景中,往往表现得很自然,导演只需牵引一下即可。
这种电话亭的小场景里,现实性不大,导演不得不管好自己的人物,充当上帝了。
仔细再看,不难发现,在导演强硬姿态底下,这故事还是有丝丝牵强之处。
对这个故事我感兴趣的是如何不发生这个故事,如何结束对话以及走出电话亭的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史都今天例外没有去电话亭。
但导演让他去电话亭了,这是往发生的可能性进逼的第一步。
导演有他的有理由:他每天都要去电话亭给她女朋友打电话。
而且他先发制人了,在介绍完电话亭之后,说道:“在不到两个街区的地方,最后一个使用电话亭的人就在这里。
”也就是说,故事不得不发生了。
第二种,当他接到那个陌生男子电话的时候,按照常理,他完全可以说:“你有病呀。
”然后挂掉电话。
这里,导演又使了一把劲,让他听了下去,这同样是有理由的:惯性使然嘛,接个电话,逗笑几句又何妨,于是故事继续发生了。
另:那有磁性的男声,还有朗诵般的语调,都迫使观众和史都一起听下去,而且很快,电话那边传来“别想挂电话”的命令式语气,丝毫不给观众骂史都“大傻子,还不快挂电话”的机会,只能同样胆战心惊地听下去。
然后史都又找到机会想挂电话的时候,对方说:“不,你不会挂掉的,你要服从我。
”命令加强了,在此时你完全没有了反抗的余地,你知道这个电话是得听下去了,不然不踏实,有危险。
这时候史都坚强起来,他开始轻松对答:“服从你?
你是谁呀?
”然后对方把话说的悬乎,突然让人无所适从,只得听命。
第三种,等电话的过程中,他也可以跑,报警等等。
导演又让他留下了。
因为对方说:“我要跟你老婆打招呼了,待会给你打。
”这句话相当有诱惑力。
史都到此刻还是很自信的,他觉得他还是能把这人摆平,所以他也等,摆出一副老子谁也不怕的架势,难免有些担心,但他认定要把这事亲自解决了。
这之后,两个骂街女人无疑给史都增加了麻烦,导演开始下猛料了。
陌生男声、两个骂街女人还有跟史都的情人、妻子不明不白的对话让史都突然感到一团糟。
直到对方宣判:“史都,你一挂掉电话我就杀掉你。
”也就等于在电话亭里的场景完全固定下来了。
这都是导演一次一次的外力作用,虽然有外力的痕迹,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牵强了,但已经拿捏得相当到位。
这之前,场景设在电话亭的理由是史都厚着脸皮想搞清楚这件事,这之后完全成了史都的不得已了。
因为威胁已经下来。
接下来,程度上升到不再是为自己的生命而停留在电话亭里,还为了他的妻子和情人,为了其他人的生命,他完全处在对方掌控之下。
这下,在电话亭里不出来早已是顺理成章的了。
第四种,他发现他完全受控,而且被对方欺骗了:说出了真话,这一切都还没有完。
于是他“赌气”挂掉了电话,把事情留给警方。
可是一声声绝命铃声不得不让他惯性式地返回,犹如中了妖怪施的法术,场景又回来了。
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傻话去维持这个场景比如:“我在跟我的心理医生打电话。
”到后来那一大段的真情告白其实并不比前面的解密有意思,尚且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必要的结果罢了。
再后来导演试图利用匹萨男人骗骗我们的感情:到头来是个警匪片啊?
一个匹萨送不出去伤了心,积蓄多年怨恨能量摇身一变成了神枪手的故事。
其实,真凶最后一刻的现身才能完全体现他高智商游戏的质量。
最后说说这个神秘男人。
由于他扰乱公共秩序,我觉得即使他是所谓上帝的化身,很难说的上正义,正义是板着面孔,哗众取宠的吗?
让正义成为你的一个秘密,悄无声息地引导你吧。
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突然砸进你的生活。
广告推销员斯图的平凡小日子被它掀了个底朝天。
尽管电影过半时,我已渐渐开始意识到这个仿佛是犯罪悬疑片的凶手其实可能根本不存在。
那个电话可能是上帝打来的,打来质问这个习惯于装腔作势的小人物,打来羞辱这个命犯桃花想出轨的丈夫。
尽管这看上去是一个类似《七宗罪》的逻辑,要让人们对不经意间犯下的错误付出高昂的代价,让每个人在生死关头才恍然于自己无耻的贪婪和愚蠢的自以为是。
尽管那个暗中的威胁者仿佛只是借用暴力来逼迫斯图和每个人做出良心上的自审,以此获得这种暴力的道德合法性。
然而,这个残忍的故事恰恰让我获得与此相反的感动。
当天外之枪抵在我们的头颅之上,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屈服于道德审判官的怒吼。
当斯图终于掏心挖肺地把所有的小心眼、小诡计都公之于众时,当一个对妻子有所不忠但仍旧爱恋不改的丈夫终于敢于直截了当地说出“我曾经想要勾引其他女人,但我真的很爱你”时,当一个普通的广告推销员终于承认他只是想装作跟所有大腕明星都很熟时,当一个真正毫不出奇的小老百姓终于流着眼泪和鲜血站在你面前说他总是穿得西装笔挺想让人高看一眼时……我们想到的并不是他为何如此坏,而是我们哪个人又不是如此呢?
当斯图的妻子听到他的所有表白后,眼睛里闪过一丛真正得到爱情的光芒。
那不是热恋或婚礼上光洁无瑕的爱情,而是饱经摧折与考验却仍旧不曾堕落的爱情。
卢梭曾经高傲地在上帝面前叫嚣:“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
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
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
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生活本就不是完美的,然而它值得我们过下去也本来就不是因为它的完美。
而是在瑕疵丛生的间隙里仍旧存留着理解、安慰和真诚的温暖。
——题记:下班后,本来在公司准备续写《个性的独立与群体的融合》,并回上一个朋友的邮件后再回家的,却未想到提起笔后,脑袋似乎一片空白,昨天晚上如泉涌般的文思,这时却似早已干涸,现在我才领略到,文字还真是需要灵感的。
没有想到,另一个影片却闯入了我的视线,虽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灵感,却给了我一些真实的思考。
[注]:由于本影片没有不是剧情或悬念片,因此介绍了一些电影的情节,但如果是很不喜欢看剧情的朋友,很三思而后看:)回归真实——《狙击电话亭》后感今天本是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日子,除了看了一个特别的影片之外。
回到家后本想先睡会觉,再冲个凉,想必脑子便会清醒过来。
哪晓得,只感觉天气躁热,虽然身体疲惫,心却无法安然休息。
只好坐起身来,顺便打开了一个一直想看的影片——《狙击电话亭》。
早就听朋友说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片子,整个电影就在一个小小的电话亭发生的。
但我想,这个片子真正“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在一个小小的电话亭里展示了一个平常的虚伪的现代人,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其内心从虚伪的失去自己,到慢慢找到一个虽然平庸而脆弱,但却是真实的灵魂。
或许,我们都能在影片的男主人公史都的身上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许正是这些正如阿Q式的影子,却带给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本身,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一些思考。
只是,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幸运的,他可以获得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真正的脱下虚伪的外套,去真实的面对自己和人生。
而我们呢?
影片的剧情简单之极,但台词却意味深长,鉴于这不是一部悬疑影片,如果你有兴趣,那就和我一起,去感受在史都的这个“惊心动魄”却又“难能可贵”的电话经历,去思考关于自己的虚伪与真实。
一个穿着2000美元的名牌西装的男人,用一个个的谎言“搞定”一个又一个的“演出”安排后,和往常一样,每天的同一时刻,走进这个特别的电话亭,和同一个女人通话。
这天,当他挂上电话之后,电话铃突然响了,电话里出现了一个似乎遥远又似乎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来自天堂还是来自地狱……不管如何,他还是犹豫的接了电话,就像电话里的声音说的:Isn’t it funny? 这真的是太有趣了You hear phone ring ,and it could be anybody你听到电话铃声 那可能是其他人的电话But a ringing phone has to be answered doesn’t it? Doesn’t it? 但电话铃声一响,你会很自然地去接起它,对吧?
对吧?
……和平常人一样,史都只是好奇的接过电话,开始只是一个虚伪的礼貌和夹杂在礼貌中的不耐烦,但“好奇害死猫”,电话那边揭穿着他的一个个谎言,他就像一个受着审判却又不认罪、心理复杂而脆弱的囚徒,他从不耐烦慢慢的变成了无奈、愤怒,他不知所措的把愤怒和威胁的句子像夏天的冰雹般砸向对方,但却换来的是如同砸向一个流沙一般平静的嘲笑与讽刺,他的愤怒又慢慢的变成害怕、恐惧。
最后,电话那边的声音说:You could confess your sins and beg for absolution, come clean.你可以坦诚你犯过的错,求她有的原谅你,让你放下心中的重担。
Stuart, I’m offering you a chance to redeem yourself史都会,我给你一个机会,找回真正的自己史都的恐惧一点点增加,直到最后的“崩溃”,在崩溃中,史都找到自己真实的灵魂。
当史都毫无退路时,他才真正的选择了回归自己,他流着泪向所有的人,向他的爱人坦诚了一切。
那段话不仅让现场所有的人流泪,也让我动容面难忘。
I lie in person and on the phone. I lie to my friends我几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欺骗我的朋友。
I wear all this Italian shit because underneath, I still feel like the Bronx我穿着一身意大利制西装,因为在心里觉得自己是大草包。
I think I need theses clothes and this watch我想我需要这些衣服,跟这只手表。
My $2000 watch is a fake, and so am I.这只价值两千元的表是假的,我也是。
I neglected these things I should've valued most.我蔑视所有我应该珍惜的事。
I valued this shit我重视这些鸟事。
He refers to himself in third person他完全不理会真正的自己I have been dressing up as something I’m not for so long 我一直装出很伟大的样子 我真的撑不下去了。
I am so afraid you won't like what's underneath我好害怕你不会喜欢真正的我。
But here I am. I’m just flesh and blood and weakness但这就是我 我是个有血有肉,有弱点的人。
I love you so fucking much我真的好爱你。
说完这些话之后,我能感觉到,史都找到了一个真正的自己,去轻松而真实的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亲人。
影片就是在难能可贵的回归中结束的。
那就像上帝又像魔鬼的声音又响起:I just hope your newfound honesty lasts我只希望你好不容易找回的诚实能维持下去。
Because it if doesn’t, you’ll be hearing from me.如果你没有那么做,我会再打电话给你的。
Isn’t it funny? 这真的是太有趣了You hear phone ring ,and it could be anybody你听到电话铃声 那可能是其他人的电话But a ringing phone has to be answered doesn’t it? Doesn’t it? 但电话铃声一响,你会很自然地去接起它,对吧?
对吧?
……无论我们身处何处,无论在黑夜还是在白天,无论是独自前行,还是在大众之间,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要不然,那个天使魔鬼的声音也会在你我的耳边响起……
这片子着实一般,我看的时候不停想到《战栗空间》,一样是有限的场景,翻来覆去的拍,一会儿出个包袱一会儿出个包袱,看到一半就觉得很无聊没心意,但想想结局或许能带来什么惊喜呢,这个杀手是谁呢?
这些个悬疑强迫我继续看下去。
无奈,结局就是本片最最烂的地方,完全是莫名其妙,不知从哪里跑出来一个人,也不知道在那边打电话玩狙击枪的是不是这个人,这完全实施蛇头蛇尾的片子,严肃点讲就是根本说不通的烂。
一个出轨男遭到恐吓下的自白:我从来不会为别人做事,除非我可以利用他们。
我一直在玩弄我手下的公关助理,因为他跟崇拜我。
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欺骗我的朋友,我欺骗报社和杂志社,他们用我的谎言去欺骗更多的人。
我本身就是一个大谎言。
我穿着一身定制昂贵西装,因为我心里觉得自己是个大草包,我需要这些衣服和这只手表,表是假的,我也是。
我蔑视所有我该珍惜的事,我重视这些虚荣的身外之物和体面。
我拿掉婚戒在公用电话亭跟小三打电话定旅馆,我不敢用自己的移动手机,我害怕妻子查手机。
我觉得自己很无耻,我在努力打造这个形象,我是个大混蛋,我完全不了解真正的自己,我证明了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人,我一直装出很伟大的样子,但我装不下去了。
我害怕你讨厌真实的我。
但这就是我,一个有血有肉有弱点的人。
————————————————这些反省多诚实啊,说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吗,我们活在这世上又能多光明磊落无愧于心。
片尾的铃声凝固在记忆中。
如果有天没带手机或手机没电,我会不会走进一个电话亭,拨一个记得的号码。
然后突然电话铃响,the call for the truth on me for me.不出意外我会换个电话或者干脆不用打电话了。
若我接了电话,告知对方“我只是路人A”便结束通话。
也许对方迅速地让我知道我被他掌握了一切,那我也还是要走开,我的姓名没什么好隐瞒的,要杀要刮悉听尊便,别事先告诉我让我怕,我真胆小,不如让我突然地死个不明不白。
假设,像史都那样,陷入了挂不掉电话、被逼着说出秘密的恐惧中,我不抱希望地希望有个人出现。
我会说出我爱你没有原因,我的放纵却事出因你。
i love you, family.
虽然这个故事不能深究 但是还是很发人深省 尤其是那段confession
好玩. 但是没必要故作深刻吧. 说教干嘛?happy ending干嘛?
啥玩意?你想要拍摄男主在电话亭里面的种种情景没问题,你好歹具体安排一下来电的反派和主角之间的关系好吧?就这开始了高智商犯罪?这是他妈的在搞笑?全程上帝的嘴脸,恶心死我了,结果你和我说结尾就这?反派他妈的算个啥?正义使然的电话英雄?路过的心怀正义的傻逼?真狗屎的一个剧本! 一小时二十分钟,你就让我看这个?除了演员的演技还有啥可以看的?压抑了我一个小时在这边看你上帝视角装逼,结尾你就给我搞这个?谁他妈才是反派?真浪费时间…… 一直在这边压抑压抑,我以为反派和他多深仇大恨呢,结果啥也没说?送披萨的就被你正义处决了?那个“鸡头”也被你正义处决了?谁他妈给你的权力扮演上帝的? 解决不了这种逻辑关系,你就换一个!别他妈硬塞! 这部电影唯一称赞的就是男主的演技,其他都是狗屁……
人性的弱点,每个人的秘密其实都是那么脆弱,别以为别人发现不了。拍的更悬疑一点其实会更好?其实已经挺好。
罪犯整个煞笔强迫主义没话说,但是就是好看,不都说人平均一天会撒八次慌么?轻而易举就编出来一个,说真话才是难事。
看得很烦躁~最讨厌把个人意志强加给别人的人了,杀手就一变态
突出一个短字
三颗半(本片的场景局限在电话亭中,因此可知对台词和主角的表演提出了极高的要求。Colin的表现当然是极优秀的,不过那位只在最后露面的狙击手当然也是只靠话语就达成效果的高手。剧情的逻辑性并不牢靠,但技法上而言,却颇新颖,因此4星。)
Isn't it funny? You hear a phone ring, and it could be anybody.But a ringing phone has to be answered, doesn't it?
本子、节奏、演员简直太美了,这世上真不缺变态,电影里就更不缺了,残酷的游戏,大部分场景集中在电话亭附近,对Colin Farrell目前已经路人转粉了。
人性你妈逼!装他妈的什么哲学!卧槽!一个傻逼被另一个更大的傻逼折磨的故事很高尚吗?就他妈不虚伪了吗??你他妈有什么鬼权利威胁别人、折磨别人,还赔上好几条无辜的人命!这不是傻逼神马?居然还以为自己灵魂他妈的升华了?去你妹的吧!
估计要是天朝警察早就给直接击毙了,哪还用这些啊
整部电影就拍一个电话亭,倒也没很无聊,挺紧张刺激的~什么反映人性啊啥啥的就再说了,反正满精彩~Jack Bauer(Kiefer Sutherland)再度出现,哈哈~露一小脸就结束了~
原来是神感化了他。
电影本身的价值观比出了轨还说爱老婆的男人更虚伪。难得一部美国警察没有太智商下线的片子。枪法好点就能当上帝了?我看这变态猥琐狙击手是自己不举,所以嫉妒男主能睡两个漂亮的女人吧!
tm整出戏就一个场景、真tm省钱、整出戏压抑非常,看完整个人提不起精神来、不是神经病也会被逼成神经病好不!太虐的一出戏!实在变态!绝对差评!
凶手竟然是Kiefer Sutherland演的
揭露社会问题~Colin Farrell的演技赞!很不错的悬念片,BOSS只露了一面,好像是《24小时》的男猪脚。另外阿汤嫂也有登场。。。SAW的主题和这片子神似。
狙击手就是个典型的道德婊+双标狗啊!他指责科林看不起普通人,然而他自己却心狠手辣把那俩都杀了。他指责科林欺不真诚,玩世不恭,然而他自己窃听他人隐私,玩弄游戏规则。如果我是狙击手,才不会那么无聊傻逼。我会用枪指着科林在透明电话亭打飞机给我看,而且还是穿着他的意大利西装,嘻嘻嘻~
拍摄成本应该不高,演员记性应该很好,看后最大的改变是头一天发现不敢做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