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之城2:蛇蝎美人》,2014年10月19日晚上看完了这部今年出品,让人等待多年的《罪恶之城》续集。
《罪恶之城》黑暗晦涩,但一旦打斗起来就畅快淋漓的,黑白基调的电影似乎创造了一种犯罪电影的新境界。
所以这部姗姗来迟的续集才如此让人期待。
但是这部续集的质量实在一般,尽管也有三个故事,但是Eva Green扮演蛇蝎美人显然是重头戏,重到其他2个故事简直是陪衬,而不像第一集中三个故事个个精彩,却又相辅相成。
Joseph扮演的赌神小子的角色显然是酱油,临死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至于最后Nancy复仇的故事,却有显得如此荒诞不经,如果干掉Boss是这么简单的事,Hadigen就不会自杀了,他和Nancy在第一集就可以一起杀奔Boss老巢了。
最后吐槽一句,第二集中,Hadigen已经死了,Marv却还活着,黑人也还有两只眼睛,这第2集到底是第一集的前传还是后传啊,我凌乱了。
就风格效果而言,影片完全继承第一部黑白电音的夸张漫画基调。
阴森冷峻的背景、夸张激烈的剧情、癫狂鲜明的人物、犀利深刻的独白等虽超乎常理,却给人意外的现实感。
黑白灰三色组成的特质画面不时被红唇、鲜血打破色调,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而各种极致病狂的诠释虽不如第一部那样惊天动地,但暴力美学亦被完美呈现于荧幕前,可谓一场视觉盛宴。
诚然,Eva Green的独撑大戏以及众多配角的喧宾夺主并无益影片整体,反而内在反映了该片人物塑造上的缺失。
首先,电影缺乏《罪1》强烈的雄性魅力。
一个只占三分之一戏份的蛇蝎女难以撑出令人期待的沧桑沉重感,而各个貌似末路猛男的男主却有意无意被沦为赔衬。
或许因为大篇内容并非来自原作漫画,没有变态的黄杂碎,没有可怕的食人少年,所有角色大都经历着不过瘾的冒险,杀伤力明显不足。
血腥暴力也不够第一部的逼格,失去了漫画可以先天创造的无数疯狂可能……除了角色差强人意,另一令人诟病之处是本片将各个故事串为整体而非隔入不同子篇。
这一改动对剧本构思要求更高,若做得恰到好处,精妙串联会使观众更有观影整体感。
可惜,由五段漫画组成的三个主要故事轻重相同未加调整,不仅众多辅助角色被湮没于似有似无的主线之中,三条脉络也无一能主导大局。
因此脱去漫画的外衣,影片模糊、凌乱的叙述很难编织起一个强大的故事。
相反,《罪1》十分聪明地以漫画方式将影片截为四个独具特色的篇章,虽然短小却各自精彩,同时互相穿插,脉络清晰,使得影片整体感未被完全打破。
整体而言,虽然剧情人物经不起剖析,风格与手法在数码视效横行、题材标新立异的今天也绝对称不上石破天惊,《罪恶之城2》却是一部在众多方面延续了我们对前作热爱的诚意作品。
对于钟情黑色犯罪题材的影迷而言,以该片填补九年的遗憾也可以勉强将就。
可惜伴随续集不尽人意的市场效应,黑色烟花下一次华丽绽放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眼睛好累,看1的时候都没有这么难受的体验,其实不喜欢这种所谓的还原漫画风格,最莫名的是黑白灰的囧瑟夫与彩色的妓女(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对比确实鲜明,但除了能证明导演的技术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其他意义,其他彩色元素出现的也是极为任性且没有规律:霓虹灯上的文字、汽车尾灯、伊娃格林的眼睛与红唇等等,一直在想这怕是代表了什么深刻内涵,然后后来感觉是自己想多了,不过色彩的运用倒是能够掩饰一些剧情的浮躁感。
本片由三段彼此交织的故事组成:父与子、蛇蝎美人、艳舞女郎的复仇。
这三个故事除了依靠米基洛克和酒吧串联外,内里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并且时间线也很混乱,分开叙事或许更好。
完整度最高的是伊娃格林扛大梁的《蛇蝎美人》,然而也不过是个烂大街的三流故事而已,被美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保镖、富商、警察个个蠢笨如驴,来自老城的妇女战斗天团特别是耍刀的那位又过于逆天,整个扯淡的故事结束之后,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只有伊娃那双绿莹莹妖气十足的眼睛了。
囧瑟夫那段故事有一些戏剧性,故事的发展却很莫名,几乎还未达到高潮就突然萎了,令老衲感觉有些讶异。
这个故事如果能够适当丰满倒是有可能比《蛇蝎美人》有些趣味性。
最无聊的是杰西卡阿尔巴这段,一直不停地在舞台上各种扭动身体的阿尔巴身材无可挑剔,老布鲁斯威利斯也出来打了个酱油,但仍然不能掩盖剧本的糟糕,大篇幅集中精力演绎阿尔巴的内心变化使人感觉无比乏味,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上复仇路,那一段又拍的如同玩笑一般,确实这很漫画,但完全一点都不电影。
比起罪恶之城1,当年惊世而出的妖异迷离的感觉在2中已经荡然无存,留下的是刻意、是炫技、是只得其形而神魂尽失,感情上给三星然而并不值这个分数,这个系列这么拍下去是要不得的,可以在本片终结了。
一和二一起写。
本片最大特点,黑白为基本的画面风格,感觉直接把漫画搬过来一样,当黑白世界里偶尔带着一些颜色就会很鲜艳,给人一种独特的颜色美。
故事性有点差,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布鲁斯威尔斯演鬼,约瑟夫戈登死的又那么没意义,但也没让我对这部电影失望,它是想给观众展示的是漫画风格式的从未有过的电影形式,给人一种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制作的想法。
很新鲜的一部影片,值得推荐!
画面色彩依旧延续了黑白的浓重基调,构图也遵循着漫画风格,脑浆喷出的血红和金光闪闪的手枪,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暴力那么美,但是昆汀的抽离使得这部影片丢失了灵魂,就像一具完好的尸体,什么器官组织都在,但就不是活的。
一切的挨打、一切的出击都显得略微装逼,傻小子被利用的刻骨也没有第一部铭心,警察的小心脏也过于脆弱,还没等怎么着就自尽了。
赌徒约翰尼的千术是很牛逼,但同时也很幼稚,竟然轻易相信大BOSS会服输。
孤独硬汉依旧孤独,只是这次变成了小配角。
蛇蝎女郎的诡计太过表面化,表演过于舞台化,但是那一张烈焰红唇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唯一的色彩脱衣舞娘真的很性感,但是内心过于柔软,不禁会让男人产生保护欲。
里面最让我喜欢的角色就是大BOSS,虽然坏到透顶不得好死,但是奸诈狡猾,心狠手辣又很老练沉稳的性格表现的一览无余。
最为奇怪的是布鲁斯威利这次就像客串龙套一样,没闪几下就不见了,相比第一部真是让人看得不过瘾。
罪恶之城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硬汉戏,这种硬不仅仅体现在角色身体强壮一面,而是通过角色的耐受力、心理素质、技巧,还有画风、暴力美学、性感女人的衬托等多方面表现的,对应了那些游走的江湖的各样男人求生的本领和生活,只不过是夸大其概念。
夸张是本片的最大特色,只可惜没有了昆汀第一部的经典则难以超越。
川普出马,一个顶俩。
我感觉他才是整个电影的男主。
勾引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
而且都是关键节点。
横刀立马。
力挽天涯。
cult,这是一部很爽的电影。
突然喜欢上这种黑白的风格。
就像小时候在被窝里偷偷看连环画的感觉。
之所以黑白,是因为如果是彩色将过于血腥暴力。
可以脑补一下,手起刀落,刀起头落。
血花世界的场面。
女人是这个世界的动力。
无论男人多么矫情,其实世界的本质还是母系社会。
这一点老子看得最通透。
这个世界看似光鲜的,看似主宰的是男人,其实这是17,000年前那个叫伊瓦的女性布了一个线粒体的局。
因为他知道终有一天。
从生理上女人是永远干不过男人的,于是女人用她的柔情用她的妩媚她的母爱与性爱。
掌控了这个男人,本质上说。
男人只不过是蜂巢里的工蜂而已,忙忙碌碌为谁辛苦为谁忙?
弗洛伊德是大智慧者。
他知道人类的潜意识其实才是生存的终极目标。
只是碍于文明的观瞻而羞于启齿而已。
真正这个世界的操弄者是深藏于世界背后的。
女性。
既然这一部标题叫A Dame to Kill For,翻译过来为红颜祸水简洁明了,当然就一定要有女!
神!
啦!
首先,Eva Green女神!
在300II大烂片里,她的角色就美艳又霸气,这部片子里也一样,而且她的角色是最贴近标题的,演了一个蛇蝎美人。
可是,不知是导演刻意安排还是演技略拙计?
感觉女神有点用力过猛,台词念得有点搞笑,看的时候笑了好几次,她的部分快成喜剧了。
然后是很多人当做女神的Jessica Alba。
在第一部倒是不觉得多好看,这一部里颜值很高而且猛跳艳舞,连最后马福都说you look hot,颜值高的有点画风不符。
不过一开始出场那个齐刘海有种淋淋即视感是怎么回事。。。
中间gaga女神还来打了个酱油。。
miho的角色由一个韩国人出演,没有第一部的戴木文青带感。
囧瑟夫(?)演的不错,只是单薄的小身板还比不上Eva Green。。
和第一部相比,虽然这部也是以各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有自己的人物视角,但是这一部结构和情节都比较弱。
比如囧瑟夫的故事其实和主线没有什么关系,最后打大boss也就芭姐一人上,不少人物出场就打个酱油,角色没有什么发展,没有低俗小说和第一部那种各个故事独立又环环相套的感觉。
怪不得烂番茄上只有44%的评分。
情节可以吐槽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但是!
有女神们撑场导演又痛快的给了HE,还!
想!
怎!
样!
我大约是在06年看到SIN CITY的,当时那个惊艳啊,那个兴奋啊。
这种黑暗的调调,加上血腥暴力,以及淡薄的是非观,还有简单粗暴的台词,一下子让我高潮了。
虽然我一直很讨厌电影有很唠叨的旁白,但SIN CITY的旁白处理得很性感,像陪酒的小姑娘在耳边哈气一样,欲罢不能。
再加上Nancy,my godness, my angel,在舞台上那Innocent的眼神,那翘起的双唇,忍不住就射了。
然后06年说08年,08年说11年,我当时就在想,布鲁斯威利斯尼玛都多少岁了,再老他NM都跑不动了,演个毛啊(事实证明他在镜头里基本上也没怎么活动。。。
)一开场我就注意到Marv已经老态龙钟了,一丝心酸划过我心头。
幸好他的化妆很严重,不然看着真是惨淡。
9年啊!
人生有几个9年?
BTW,他主演的《摔角王》真是很让人深思的电影。
归纳一下我的不满:1.炫酷的台词去哪里了?
一部戏下来我没记住一句台词。
“an old man died,a young woman lives,fair trade”这句我就记得非常清楚。
酷毙了!
2.可以有很多blood,漫天飞舞都可以,但不需要那么多裸露的镜头。
感觉导演是为了符合“很黄很暴力”的定位,强塞了那么tits进去了。
没有必要。
我想看hot bodies,not naked bodies。
3.一部里面的Dwight基本上算是唯一一个能称上帅哥的了,肿么变成一个有洞就插的猥琐大叔了!
我实在受不了猛男被设定成耳根子巨软的SB!
看着憋气。
4.最重要的一点,尼玛让我等太TMTMTMTMTM久啦!
Nancy都成两个孩子他妈啦!
鱼尾纹都出来啦!
皮肤也没那么紧致有弹性啦!
闪闪发光的翘唇也变成艳俗的口红啦!
但终于,终于的,你还是上映了,我以为永远地夭折了呢。
我也已经从偏偏少年,变成猥琐大叔了。
忘记第一部影片的全面内容,只记得那红色的嘴唇。
罪恶的城市,如果分类的话所有人只有好恶人和恶人而女人区分能分为两种第一、穿衣服和脱衣服的第二、会战斗的和不会战斗的第三、有红唇的和没有红唇的男人分为第一、皮肤粗糙的和光滑的第二、能打的和耐打的第三、会开车的和会翻车
故事情节一般,每一段故事都比较简单,倒是也符合了简单粗暴的整体风格。
风格见仁见智,我反正比较喜欢,概括起来就是简单粗暴漫画风。
但表面上简单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心思。
色调是黑白的,但绝不是过去默片的那种自然黑白,而是处理过的黑白,哪里黑哪里白,不同的黑白程度,产生强烈的对比,极具美学价值,偶尔的色彩运用更具画龙点睛之秒。
镜头的运用也非常好,比如开车风车电掣一段,先从高处俯视,进而拉近,用黑白对比表现速度,很有震撼力。
简单绝不是粗制滥造,相反正是大量拍摄科技的运用才产生简单的效果,正所谓大道至简。
粗暴自是不必多说,艳舞、露点、做爱、赌博、权利、杀人、砍头、飙血样样俱全。
但每样的处理都恰到好处。
粗暴绝不是粗俗,相反我看后内心非常平静。
若是情节再好一点,我会打五颗星。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