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nda jully 一个奇女子整部电影都是她的味道 她喜欢的颜色 她喜欢的音乐 包裹着她写的故事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面每个人的眼睛常常眨也不眨的就这样盯着你 纵有无数的话想说 最后就化为这么一个眼神坦然 赤裸 只是开始的时候那里面缺少了爱 只是空洞直至最后 里面饱满了美好不论是她 还是他 还是他们 或她们谁不是这样呢?
别人的故事再发生的时候 我们的也是一样的就算进程不同 大家都在变化朝向更好的方向看了两遍应该还会更多 只因为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动初次惊奇情节的精奇再次则感受到了台词的美蕴然后我想 她再说一个爱的故事一个爱我 爱你 爱每个人的故事一个大爱的故事教会我们如何去爱的故事。
网友见面那个太讽刺了把...不过我还是挺喜欢那个帮助接老人的女士的..沉迷于自己的世界..
迅雷上写的英文版,但是发现看起来并没有很拗口。
刚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女主自导自演的作品,很细腻、有趣、简单、不浮躁、不做作、有艺术感,有呼吸感……这个片子中的人是寂寞的、孤独的,不仅仅是大人,还有小朋友。
从我最喜欢的小朋友说起,就是那个最小的男孩。
他和他的哥哥,一直在网上和一位莫名的女子聊着色情的话题。
用的是很有年代感的电脑,打出那些dirty words,然后很多单词对于他这个年纪来说,可能根本不会拼写,然后他用那个小小的,笨拙的手进行copy and paste,然后画出))>>))图的时候,还很小心的先关上电脑。
(他哥哥做的那个,,,,、、、、;;;;;.......图我也很喜欢,很有艺术感)然后他和他的网友相约在公园。
这段是唯一润物细无声的把我笑出了汗的一段。
我不晓得这个小男孩对于这个女人的期待是什么,或者说这样的一个小孩会有原始的对于sex的冲动,但是他去了。
镜头先拍到这个高冷的,对于女主作品不屑一顾的策展人的场景,然后可以看出她的紧张、兴奋,那种荷尔蒙蠢蠢欲动的感觉,(刚开始我还以为她等的是女主),然后小男孩出现了,他爬上了椅子,(我一直以为他是恰巧路过),然后他两儿的那个眼神第一次交汇,我才想起他两个网上约的时间,忽然间觉得太具有喜感了。
(我确定这一定是这个片子最高潮的部分,因为现在想来还是觉得如此的巧妙和尴尬)然后他们大概对视了几次,可能两个人都发现了什么。
小男孩爬到椅子上,靠近她,然后缕了缕她的头发,看着她,她亲了一下小男孩,然后转身尴尬的离开。
well,就凭这个镜头,我觉得导演真的配的戛纳奖。
除了他的哥哥,还有那对女孩子,从人家的门牌贴图上学到对于sex原始的冲动,从接吻开始,到后面打扮的奇装异服,到后来到哥哥家给他。。。
,难怪这个片子的片源这么难找,确实比较。。。
然后最后他们敲响了那个“胖子”的门,这个“胖子”从沙发上惊醒,撇到他们,然后马上藏到墙后面,贴着墙面躲着,这个画面真的太当代了,然后出现两个小女孩奔跑的场景。
well,虽然我也很难说明这个场景的意思,但是从这个场景中可以看到很多当代独立艺术电影的影子。
和这几个小孩比起来,我觉得这个片子中的男主其实并没有那么的interesting,他是一个比较紧的人,他对于生活的handle能力并不是很强,并且他不仅和自己的小孩是隔离的,和这个女主也是隔离的。
我不知道这个女主为什么喜欢上他,然后不停的去找他,但是我喜欢他在刚开始为她试鞋的那段对话,他说:you think you deserve that pain, but you dont.她说:I do not think I deserve it. 他说:well, not consciously maybe.她说:my ankles are just low. 他说:people think foot pain is a fact of life, but life is actually better than that.you should get some, 然后老人出现了,他说your whole life could be better, starting right now.很有意思的对话,淡淡的,很有道理的样子。
然后他们出了鞋店,一个人把一条金鱼装在透明的袋子里,放在车顶上,然后他们紧张的一路开着,看着。
最后金鱼跳到了另一个人的车后,最后掉了下来。
这个场景也很有实验性。
很有去,你也说不上来和整个场景的关联性,或者你也可以说出很多的关联性,总之就是很有趣。
最后的结尾,well,我最喜欢的小男孩的结尾。
从天色可以看出还是个大清早,小男孩听着声音走出那条小路,他看到有个男人用硬币在敲打路边的杠子,然后他问,“ what are you doing that for?” he says"I m just passing the time." 然后他的脸上的光线开始变化,太阳升起,男人把硬币给了小男孩,上了大巴车。
然后小男孩看着远处的阳光,敲打硬币,太阳慢慢升起。
wow,服气。
推荐。
Miranda•July。
我希望说爱极了这个可爱兮兮的人。
她的思维和视觉是一种有心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你看过她自导自演的电影《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也这样认同的话。
那么你也大概是一个用心生活的人。
影片开头的时候,出现两个背影在海边的夕阳下起誓,看不见脸。
淡淡的对话感却温馨十足。
即使我们稍后便发现,那是M饰演的女主自己对着照片录制的艺术品。
也是觉得有趣。
至少我会想,这样一个人,心里除却渴望爱相信爱,还一定有着自己的神奇世界。
所以之后在鞋店里,邂逅了作为销售员的男主,这种主动的爱情也是就此生成。
面对男主推销鞋子时候,她对鞋子磨脚这样说:“…I have low ankles.”男主回答说:“you think you deserve that pain, but you don’t.”如果生活中,有人会突然出现然后对你的生活注入新的看法和东西,更别说自己对其所带来的或是那个人自身传达出对自己的细微的关怀感。
那么那一定是一个值得感激和珍惜的发生。
即使后面女主说,这双鞋和就写没什么不同,除了是粉色的。
但是从她家的装修和自己衣服的颜色,都是粉色。
我觉得这是一种暗示,她的确喜欢。
同样后面有个很有趣的场景。
她穿上新鞋,在左右鞋面分别写上”you””me”,然后左右脚来来回回靠近分离,上演一出追逐躲避。
很喜爱的这个想法。
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其实也都这样,或距离或亲疏,却像一个人的两只脚,一起在走,一起在前进(没有说到后退,是因为自己觉得一起的时间是不会流失却递增)。
这个和之后女主去找男主,然后两人一起走路的那段对话一样,充满了想象力和配对感(如果双方能够进入到一个有别平常的对话状态,并且很享受的话,那即是一种合拍和愿意对对方投入心思时间的意思。
那么便是一种和谐的配对)。
这部电影的台词充满了意味。
同时,像是之后,女主看见男主和前妻在对话,自动补脑认为两人是在进行复合的对话。
心里忧伤,然后拿着会说”I love you”的相框对前妻说的一番话:“…the next time you need to say 「I love you」, you can just press the button…but if you’re planning on saying 「I love you」a lot, you might have to change the batteries.”当然整部电影不只是男女主角的故事。
我不能说完这些情节,但是所有的一切人物,都让人觉得充满了想象和爱意。
无论是朋友恋人间的共同冒险,私密对话,互相融入,陌生人间的理解抚慰,分享的”敲击”…我想影片有两个地方最能体会这种主题。
一是,女主和老人在车上看见难逃命运的金鱼。
不仅说出爱的悼词。
在护送最后一程时,瞬间响起了背景音乐,然后我们也都和主角一起看着金鱼最后的时光,那种共存的感受…让人感叹M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这一刻也很接近她的文章。
车上的人一起为一条鱼有相同的付出”at least they know. At least we’re all together on this. ”算不算是一种神奇的状态?至少我被这种奇异的感觉震撼。
另一个场景就是结尾处,男主的小儿子,在之前疑惑过清晨街上的叮叮声和得到过解说后,最终靠自己得到答案,然后享受那刻答案的设定。
当然,M想要和我们分享的这种所有人的状态也有各自自得其所的巧妙,就像是在搬家后出门扔纸箱,小儿子边踢着箱子边学箱子说别踢我;男主爸爸留下的关于鸟的画,最后在树上,也有适合自己的好位置。
我不觉得M是神经兮兮,大概就是,我也喜欢这样的并认为这就是正常的应有的人生。
另外,整个影片下来,我却最记不起男女主角的名字。
不知道你们看完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
大概是,这就是我们所有人。
老人说:我会和艾伦在一起,我爱她。
我只是希望五十年以后我还能见到她,然后那样,我就还需要70年的生命为了艾伦那样的女人准备。
后来,艾伦和老人说分手。
她说她快死了。
老人说。
她说的总是对的。
老人说,所有的一切消失了,人群,城市,就剩下我们一直在一起。
他们在公路上行驶。
注视着那个被一个父亲遗忘在车顶上的水袋里的金鱼。
减速和停止,惯性会让袋子摔在地上。
老人说,对它说些什么。
她说,“这是你最后的时间了是吗。
我想你知道,你是被爱的。
我爱你。
”金鱼在水里逡巡,金色的鳞片闪亮着,沉默着什么都不回答。
然后,袋子滑落。
那孩子,他们,我,都哭了。
她说蒂龙街的西面是终点,那是她的停车点。
他说我的车停在蒂龙街的东面。
她说我们还有一条街的路程,他说冰地街是中点。
她说,那是联结点,让我们知道会有分开的一点。
他说,我们还在好的这段路上,不会相互讨厌。
她说,我根本不会讨厌你。
她指着冰地街的路牌,过去的六个月我们一直很好。
他说是过去的二十年,她说也许剩下的是到人生终点的路程。
然后他们就在阳光里走完整条街,在蒂龙街的路口说再见。
她说她的脚踝太低了。
鞋子总会磨痛脚的。
他说我们以为痛苦是生命的事实。
但是生命的事实比那个更好。
晚上的时候她轻轻地穿上。
两只鞋,柔软漂亮的舞鞋,她在一只上写着“ME”一只“YOU”。
逃避、追逐、靠近、躲闪。
终于在一起。
温暖的,柔软的,轻轻抚摸着观者的眼睛、唇角、胃、手臂、和灵魂。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电影里面有一处调侃。
美术馆的人看艺术家的投稿,有一页幻灯片,策展人说这一定是关于AIDS的作品。
他们要办一个关于网络时代的展览,所以这和主题没关系。
但策展人说,email就是因为AIDS发明的,为了避免人们接触。
几处人物关系,无论是在商场里疑似一见钟情,还是在聊天室(古老到勾起乡愁的词)聊到一定非见面不可的局面,或是为了捉弄对方、测试自己魅力而展开的互动等等,都是human contacts,相互试探,迈一步退两步,舞出生命的华尔兹,滑稽好笑又心酸。
就算真的是为了避免human contacts 而发明了email,人还不是会想方设法地各种去奔现。
好些事避免不了啊,人就是这么奇怪。
这个电影拍了网络初代人的交往,和网络有关又无关,它只是说事的一个途径罢了。
表白我女神,Miranda July, I feel you.
集合编导演一体的处女作精品,尤其是云淡风轻无厘头的女导演,我喜欢。
适度的诡异,温和的奇怪,各自疏离的存在,莫名其妙的等待,稀里糊涂的爱欲,距离,误解,厌恶,好运,一切就这么轻轻的来去。
Barish 告诉我,他很危险,他是bomb.他把老师给打了.他给我推荐了这部片. 其实大家都一是一样的,希望拥有爱.是不伪装.是用心在体会的爱.可是有时候不能体会到,是因为或者大家mental space确实是离的太远了,或者是过分保护自己,或者已经不愿意费力气去用心了.每一个都在counting time.等待着爱.即使在漠然的表情下,内心还是火热的.而爱在网络飞快的时代,又是那么的无力.feeling在typing下也变的脆弱和虚无.这里或许谈的已不是love,而是pure的生活状态.一个可以交流的状态.dodo
男主角:满脸皱纹。
分居,带俩孩子,均是男仔,但基本都不搭理他。
男主因不能挽回婚姻而自焚,也就是烧自己的手。
有点胡闹,不过他手好了之后,揭开纱布的瞬间我发现,他的手很美。
他的工作,在百货公司卖鞋。
女主角:“老人的士”的出租司机,实际身份是爱好艺术的自由份子,经常在家倒腾一些艺术作品,从未发表过。
她在创作时,称自己处于“撞脑阶段”,而且她的创作周期并不短。
相遇:女主角陪老人去买鞋,遇到男主角。
男主角出于职业习惯,想多卖一双,顺势让女主买鞋。
女主说,我买鞋不好买的,脚后跟经常磨破。
可能是我的脚后跟长得太低了。
男主安慰:没人必须忍受这样的痛苦。
就这么着,女的喜欢上男的。
主动接近男,被赶下车。
不死心。
后来又去百货公司,临走掏出名片说:如果有一天你老得开不动车,可以找我。
当然女主的不死心还表现在积极把自己推销给艺术展览馆的人。
最后可想而知,女的得到爱情和展览馆对她的肯定。
其中有个小女孩,肚皮圆滚滚的,大大的,经常微皱眉头。
长的不漂亮,且不是那种从小就钻研打扮的女孩,但却从小就开始给自己准备嫁妆,名为“嫁妆箱”或“愿望箱”。
里面是她攒钱买的各种东西,以送给未来的老公和女儿。
这就是影片比较小做作的地方,有点装可爱。
但也不必较真,这是可以原谅的装嫩。
至于其他的,恩,配角们都挺可爱。
由于男主的两个男仔,见到爸爸几乎不说话。
气的爸爸说,你们都不理我,没关系,我跟你们在一起就当参禅吧。
他们还是照样不理爸爸。
不过这并不说明没有爱。
不说话一样可以怀抱各自的困惑和希望,陪着对方无言地生活下去,互不打扰,挺好。
谁能告诉我里面的配乐是谁的??
很喜欢女主角的衣服和声音记得当中她把录影带寄给艺术馆那女娃的时候最后录的那段话真是搞笑哇但是又有点小心酸小泄气小愤慨小爽楼上的说的没错这是一部自己去看去体会的电影同学们去看了再说吧gogogogogogops 结尾很美最近爱上逆光的摄影 美!!!!!!!!!
神经质的一部片,具备了很多文艺气质的小细节,但总感觉没有组合到位,如果某些小素材拿给我拍,也许我会比她拍的更美,总之,背景音乐很棒啦!
说不上来哪好
不如意这么多,不如开心起来,你被人爱过。金鱼/ 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都在寻找着倾诉的对象,欲望的突破口/自毁作为婚姻的警醒,火焰的灼痛再次鼓起信心
awesome
勉强两分。没有剧情的散文电影,姑且可以算主线的是编导演于一身的女主追求偶然打动了自己的离异男售货员。电影表现了几个小镇居民有点怪异有点荒唐有点落寞有点强烈的欲望,比如跟五岁混血小孩大尺度网聊的女人、尝试口交比赛的一对儿闺蜜、暗恋混血小哥哥的邻居女童,当然还有因自己脚踝被注意到而芳心暗许的女主角。此外还有些莫名其妙的信息被重复展现,像女主那盘投稿的录像带,男主跟前妻的闲聊什么的,这些内容跟主线毫无关系,感觉就是女主把自己一些俏皮想法随意安排在角色身上了(我猜她平时有拿小本本随时记灵感的习惯),总之这片子也没有角色,所有出镜人物都像是一些美国独立电影里低气压角色的剪影或曰碎片。这种靠自己片段灵感和个人气质硬生生堆砌角色的创作方式能走多远呢?电影里多次出现的标点符号应该是比拟角色状态,但结合的不好
荒诞的爱情喜剧,神神叨叨的味道,很多桥段形式多过实质又流于肤浅,个个人物都是怪咖,好在故事有趣结构简单闭合,每个角色的戏份安排都颇为精巧,特别是神似彭于晏的黑人小孩那条线很是搞笑
画面挺美好的,但故事真的看懂了?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继续文艺片儿,好喜欢女主的漂亮眼睛。对各种编导演一体的才女才子们向往一下。
个性片
太散了,没看明白,郁闷!!
这是我这辈子看过最奇怪的电影没有之一! 全片都在表达尴尬和情感的碰撞以及人性的表达方式。要分析这部分真的太难了。
Miranda July, awkwardly cute, adulterily pure, brutally honest, shakenly soulful.
想象中的你与世界和真实的你与世界
很多動人的畫面。
这类电影总是把生活浓缩成总结性、定义性的道理,再借用几个意象(这里的金鱼)演示这些道理,再借几个拥有怪异表面的人物之口没头没尾地抱怨、悲观。这些生活化的缓慢的摄影并没有将人物置入他们生存的环境中,使他们怪异的面目剥落,使他们被安放在自己选择的、令自己舒适的环境与节奏中(这也是观众们看到另一种认识世界的角度的机会)。他们与其说是人物,更不如说是执行创作者的灵机一动的工具。这些灵机一动让人心空,它既不是抵抗生活的手段,也不是拾取生活同游的乐趣。而是你知道根本没可能的,只是被镜头和剪辑包装的演绎。
艺术家散落民间的故事~~很奇妙,但不是很能接受孩子和艺术馆长的段落~
这个片儿太寂寞了. i’m a precious wonderous special unique divine rare valuable whole sacred total complete entitled worthy and deserving person. :(
好的题材,却少了好演员
平淡又惊喜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