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着实很好看,一开篇看到18禁,以为是有黄色镜头,后来发现虽然没有这样的镜头,但是剧情太黑暗,18禁也是为了未成年人们好,未成年人容易被误导,况且可能很多成年人都接受不来。
影片点睛的一句对白应该是年长警察的那句话:“这世上都是可怜的人在犯罪。
” 郑秀南可怜吗?
可怜。
说实话,她像极了每一个生活在底层的生活不如意的人。
她本来是要在工厂打工以及读高中之间做抉择,她选择了读高中,成为“精英”,争取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她似乎去的高中和大学都不怎么好(高中班主任给她传达的理念是女人要凭外貌和身材,大学学校没有给学生考证做出很好的指导),而且她个人比较封闭(读大学时也许一直拼命兼职,没有了解过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她无法适应这个社会,于是在她完成学业之后,她还是回到了工厂打工。
我记得以前读过一个故事,一个农村孩子不愿靠关系到银行当普通职员,凭自身努力好不容易考上了三流大学,说服家人砸锅卖铁去完成了学业,发现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根本没法找到养活自己的职业,后来兜兜转转还是去银行做当初不愿意做的事情。
有人会评论道,还不如当初直接去工作了呢,还能多挣几年钱。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故事的主角虽然最后还是回到了所谓“原点”,但是求学求职几年可能会带给她的见识和人生态度上的转变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她跟当初那个直接从村里出来的姑娘可能完全不一样。
但是在这个电影里面,郑秀南并没有在求学求职中变得有所不同,而是一直固守着自己的世界。
她的世界很小,个人比较封闭,也不懂投资自己,我认为是除了社会压力之外导致她遭遇一系列悲惨遭遇的最大原因之一。
她的遭遇很凄凉,自己在小工厂工作不顺利,丈夫做听力手术后出问题而在工作中出现意外断掉了几根手指,及时赶到医院自己却不知道口袋里装着丈夫的手指,每天辛勤工作只为买房,买房后丈夫又自杀成为植物人,治疗收效甚微而她又不愿意放弃治疗,为了钱把买下的房子出租出去自己住在阴暗狭小的单间,最后自己辛苦买下的房子被再开发,眼看着会有拆迁赔偿却有人游行示威阻拦。
这一切也不是没有她个人的原因。
她因为不懂电脑而无法找到好的工作,只好到小工厂去,挣到了钱有了积蓄,却没有想过去买一台电脑学习一下这门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技术,没有想过掌握电脑技术之后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彻底离开小工厂寻找幸福人生。
无论是丈夫做听力手术还是接受断手治疗的医院都十分阴暗和破旧,不如后来植物人治疗的医院宽敞明亮,这可能在暗示着,前者的医院可能并不是正规的医院,医生说的话也充斥着太多夸张的成分,这些为后来听力出问题埋下了伏笔,也成为女主悲惨生活的一个诱因。
而在关键时刻选择去这样的医院,女主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可能也很少看新闻,不知道黑医院害人不浅。
女主几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精神让我十分佩服,手速快的特点更加让我羡慕。
电影中有拍到女主杀河豚时干净利落的手法。
她做过的工作很多,擦地板,送报纸,送明信片,还有在食堂工作。
我大大地惋惜,她是个手巧的姑娘,如果她能把剩余的几份兼职先放一放,专心去学习研究考个厨师证,说不定可以在大饭店找个好工作,工资可能会比兼职多样还要可观一些。
也因为工作太多,她爱她的丈夫却无法与他交流,丈夫心情抑郁,她不知道,以为房子便是治愈一切的灵药,也从来没有陪同丈夫去看过医生,直到丈夫自杀的时候,她可能才懂得丈夫心里有多难受。
后来因为再开发的事情,她杀了四男一女,两个警察着实也死得冤枉。
而且我觉得女主去争取再开发,其实着实没有必要,而且做法也让人可笑又可气。
区政府会划定这块地方进行再开发,肯定是利益比较多,现在再开发被阻,房地产商等一大堆人会着急采取行动的,你一个平民姑娘着什么急,而且你无钱无势,口才没有房地产商的说客好,不看一下局势,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甚至不看一下游行示威的是哪一批人,就这样急匆匆地去找那一区居民(里面有反对的人)签名字,还找上了游行示威的大队长住的地方。
被大队长揍了之后都没有想过验伤找警察的吗?竟然只想烧了横幅就走。
烧死大队长是个意外。
这个姑娘的做事方式其实让我很难理解。
在洗衣机里度过了暗无天日喝尿的两个星期之后,她杀了洗衣店店主。
后来又杀了心理咨询师和两个警察,不再赘述。
而整个影片让我觉得最辛酸的是,丈夫出现脚痉挛后,她以为丈夫要苏醒了叫来医生。
医生说这并不是迹象。
但是郑秀南反反复复连续五六次问医生同样的问题:我的丈夫是不是好转了?生活似乎给了她一丝希望但却要残忍抽走,我在郑秀南脸上看到了徘徊于希望和绝望边缘的表情,内心实实在在地抽了一下。
因为这个表情,我给女主的演技点赞。
这世上,都是可怜的人在犯罪。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愿世上可怜的人不要太多。
我也希望我可以从这个影片学到一些道理,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开放自己的眼界,就算社会竞争压力再大而自己暂时找不到好工作也不要紧,先养活自己,存了钱就投资自己,改变命运的线仍然还在自己手上。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需要有人为那些柔弱的女性说说话。
很现实的一部片子,又很荒诞。
现实的是小人物,尤其女性,在这个表面光鲜,内在腐烂的不诚实的世界里生活之艰难。
学校收了钱教给你一堆过时的技术,让女孩青春梦灭。
符号化的教育者不会给你什么实用的经验,因为他们本身就脱离了社会工作。
工厂是弱肉强食的,人们一个个明哲保身。
唯有一个聋男对她示爱。
而男人又是自私低情商而又靠不住的的。
该坚强时懦弱,该幸福时退缩,该宽容时却毫不留情。
我夫人在看聋男时说,你看,他为什么是个聋子,因为他只顾自说自话,听不进女人的想法,我深以为然。
这个世界男人靠不住时,女人就要遭殃。
失去了爱,失去了庇护,女人的世界是孤独的。
医生是唯利是图的。
生活必需品之一房子是需要卖命,靠血汗才能换来的。
拆迁打手是残酷无情的。
拆迁头子是狠毒阴险的,对人心的了解并没有让心理医生帮助别人,而是利用人心玩弄权术为自己谋利,在同伴死后又利用他的死来敲诈了一次人心。
警察费劲心力,也只能抓抓社会中的可怜人。
这个世界怎么了?
正如另一部电影《上帝保佑美国》里说的:我们鼓吹肤浅,惩罚善良,我们正在失去人性。
这个世界同时又非常诚实,这个世界的欲望,对欲望的执着非常诚实。
这世界能不能对那些善良温柔的女性好一些,男人应该坚强忍受苦痛,但女人不是。
这同时又是一部荒诞的片子。
残酷到荒诞,女人对待残酷的手段也只能用荒诞解决。
女人走投无路时,唯有靠自身神奇的技艺化解困难,在不可能中每每脱险。
在这个过程中女孩由单纯善良逐渐走向疯狂,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与这个疯狂的世界搏斗厮杀。
却唯有女人的那份爱丽丝般的爱,对丈夫和未来的憧憬不变。
“当你凝望着深渊时,深渊也在注视着你。
不要与野兽争斗,因为最终你也会变成野兽。
”但是女人和男人不同,女人最后也没有抛弃心底的那份爱,而是潇洒的带着老公成功的抛弃了这个“诚实”的国度。
可试问现实中谁能?
诚实国度的爱丽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看了一期封面故事关于门当户对婚姻的看这部电影之前,看了一期封面故事关于门当户对婚姻的看天下。
其中一个婚姻网站的媒婆说道,现在年轻人择偶标准,都是都要求对方与自己有相同的教育背景,相匹配家庭背景,相当的薪资,同一领域的爱好等等。
北京户口的男孩要求女孩一定是要北京户口,年收入百万的女孩一定要求对方收入不低80万,甚至女孩的身高离男生的要求差一厘米,男孩无论如何是不会选择与女孩见面的,即使这个女孩其他各方面都符合要求。
究其原因,无非是双方都不愿吃亏,不愿意付出更多,需要这些铁定的标准成为筹码来使爱情这个天平保持平衡,如果门不当户不对,爱情难以维持。
爱情此时更像是一次只赚不赔的交易。
但是,这部影片的女主却是用尽生命不顾一切执着地守卫她的爱情,甚至用极端的手段解决掉阻碍她爱情的任何人任何事。
可以说这是近乎变态疯狂的爱,但是与现实社会中在寻找爱情中的反复比较衡量揣测的青年男女相比,女主确实勇敢。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为爱人放弃所有,牺牲一切。
虽然有影评说这部影片反映和讽刺了韩国的社会问题,例如房屋拆迁,医疗诈骗,人们的冷漠,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实在的一部爱情片。
影片时长90分钟,情节丰满不拖沓。
导演非常擅长剪片,一个情节与一个情节之间的镜头转换有跳跃但是流畅不生硬,那些跳过的情节还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爱情是唯一支撑女主拼命努力活下去的原因,所以当有人阻止她拿房屋的签名时以此拿钱维持男主的医药费时,她都毫不留情地杀了人,只能说一句,对不起。
她甚至不在乎自己,大腿被熨斗烫下了两个火红的疤痕,也不管不顾首瘸着腿先去医院看丈夫,为了让丈夫开心实现他的愿望,买一套房子,在九年里身兼数职,手里老茧横生,绽皮露肉,纹路里嵌着黑色,粗糙地和农民的双手无异。
男主摸到女主这样的一双手不禁嚎啕大哭,但女主在新房前笑得像个孩子。
女主回忆起这段时,一个人在房间里哭得稀里哗啦,大叫到,原来他也爱我。
原来女主对爱的付出,甚至都是可以建立在男主并不爱她的前提下。
女主对着男主就会露出天真傻傻的笑容,即使那时的她已经饱受风霜,被生活摧残成一个形态走形的中年妇女,但面对爱情仍然有着天真的笑容,从未改变。
不用说,女主是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一切意外的发生和不幸。
面对困难挫折,也有眼泪,但擦干眼泪又能骑着小电驴继续前行。
女主费劲周折拿到大批人的签名,却无意碰上反对的退休军官恶霸,将她打伤,撕毁名单。
无异于撕掉女主的一切。
女主蹲在墙角一边哭,一边拿起电话打给负责人,用手使劲想抚平破败不堪的名单。
在电话里,女主竭力遏制着哭泣的抽泣声,一再询问折了的名单还有没有用。
电话里冷冰冰地传来不可以的答复,即使电话那边问女主是不是遇到什么事,女主只是坚定地回答没有,她会再做一份,然后挂掉电话。
沉默了一会儿就将名单点燃,像飞名片一样将它飞到反对签字的横幅上。
由此引发一场爆炸,女主釆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困难。
剧情开始像另一个方向发展。
我喜欢影片的结局。
加上警察,女主干掉五条人命,拿着地产商给的钱,带着瘫痪的丈夫出院,架着小摩托,带着安全帽坚定幸福地看向远方,去看海。
一个说好度蜜月要去的地方,一个没有那么多冷漠欺骗贪婪算计算的地方。
你诚实吗?
还是常常撒谎?
不用不好意思,人在江湖,善恶难辨,撒谎实在难以避免。
会撒谎,说明有所顾忌,知廉耻,明是非。
比撒谎更可怕的,是诚实——那种三观不正却理直气壮的诚实。
本片中,就有这样一些诚实的人:卖人工耳蜗的广告里,声明“不保证会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后来很快出现了不良反应……
医生说植物人脚动只是痉挛,治不好的,果然没治好……
开发主管说支持再开发的署名要一半就行了,太多了会“无端惹出抗议”,的确出了篓子……
还有那些诚实的弄权者……
正义的施暴者……
在这个诚实国度,就连房价都很诚实……
于是,亲爱的爱丽丝也诚实的交钱买耳蜗,诚实的挣钱买房,诚实的一家一家求署名,诚实的付清了医药费……
她坚信在这个诚实的国度,只要努力一定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终于神挡杀神,魔阻灭魔,实现了两人最初的梦想——新婚旅行。
诚实国度的爱丽丝,从她描述职高老师对她说的话,她脑海中只有那位老师一口丑陋的牙,我就开始感受到了这部电影的冷风了,这位女主应该是内心内多少温暖的东西吧。
后面那个人工耳蜗手术让我感受到了一丝的血腥并进一步感受到了冰冷,尤其是那个东西连着耳朵还发着嗞滋的电器声很冰冷。
接下来女主丈夫因施工事故断手指好残冷。
还有女主不计辛苦干好多分工作就是好为了实现丈夫之前的买房心愿,买房的钱要做的兼职数据的对比,我觉得女主过得太辛苦,太机械,太冷了,为了这个心愿这么努力这么拼命的努力固然让人钦佩,单是我觉得这个女主居然都不计身体的疼苦,牺牲这么大,也对自己挺狠心的。
这只是一方面,不过影片是女主为了让丈夫能够重新快乐并且能让丈夫重新爱她。
可见她还是特别偏执,也是特别渴望爱和温暖,常人的一些小温暖在她心里是这样的重要,几乎为了它可以全力以赴付出全部。
9年,打了九年的工就为了换丈夫的一个笑容,当然他丈夫没笑而是哭了并且才认真看了她起茧子和指甲盖快坏掉的手。
可见女主过的有多孤独,为了这样的小温暖她就可以这样异常努力。
可以推知她生活里没有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感情。
并且这一切也是女主一个人的坚持,不管事耳朵的是这不算,主要是买房的事,还有丈夫自杀非要让成为植物人的丈夫去接受治疗。
这9年努力工作,却似乎和丈夫的沟通太少了,他丈夫最后也走上了自杀抑郁的路。
如果是我尽了我所有努力,他还不愿好好跟我沟通共同努力,我宁愿抛下他,也不要活在没有情感交流里,所以这些有点病态,不是常人的反应。
另外最最主要的其实电影的是想刻画,社会环境让个人的无论做出多大的努力都那么的苍白,也是社会环境让这样的生活悲剧发生。
医院的黑心,一副故障耳机打破了两个人的小幸福。
工厂的黑心,发生事故没有一个公司的人去陪,都置身事外,还自己那手指洗下,估计也没有工伤赔偿。
还有就是房子的事,签字时那个示威警察对女主的暴力,更别那个熨斗熨人的变态。
邻居之间的冷酷。
女主和丈夫之间的冰冷。
只剩曾经一点温暖的回忆陪着女主。
女主最后为了一个很小很偏执的渴望,也突破了做人的底线,选择了手刃三人。
前面的大家都各有体会,只说说对结局的猜想 我觉得女主最后的选择是与丈夫一起解脱,也许是奔向大海、春暖花开。
生活将她一切幸福的可能夺走,她受了所有的苦和犯了如此的罪最后得到的不过是“拆迁换来的补偿支付了等额的医疗费,而丈夫依然不会有好转的可能”,相当于付出的一切终究换来的是一场空。
女主似乎也接受了这点,终于妥协了命运,放过了自己,成全了丈夫。
一直不肯放手的她终于选择将丈夫带出赖以维持生存的医院就能感觉到她心死了。
最后的新婚旅行应该是她最后的一次任性,和丈夫最后也是最初决定的约会。
李贞贤,一直断断续续的喜欢这个个子小小,声音穿透力强,爆发力惊人的“精灵”,和坂井泉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平时看起来随性低调内敛,爆发起来却能光芒万丈。
这种人太吸引我了哈哈
李贞贤凭借此电影打败全智贤、全度妍、韩孝珠等摘得第36届韩国青龙奖最佳女主角桂冠。
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盲目的爱情以及各种纠结缠绕波澜万丈的故事。
女主秀南16岁停学进入工厂,嫁给贫穷且耳聋的男友。
为了给丈夫人工植入耳蜗花光了买房的钱。
丈夫因为耳蜗产生鸣音不幸被机器压断了手指。
女主不知三根断指在自己身上导致丈夫错过伤口最佳缝合时间。
女主很内疚,同时为了丈夫走出阴影,拼了命打工赚钱买房。
丈夫自觉愧疚上吊自杀,死没死成却成了植物人。
女主无力承担高额医药费只能出租新房,自己蜗居。
好不容易有机会因为房屋拆迁而得到一笔拆迁款却又遭到重重阻碍。
医生无情,官员无良,警察无能,居民无知。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于是,反杀开始。
元士崔都哲死于爆炸。
洗衣店老板金亨石死于棒杀。
两个警察死于割喉。
心理辅导师死于河豚毒。
整部电影看下来,秀南简直就是黑化的松子啊!
想到著名的《圣经》里有一段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按照《圣经》这么说,女主应该越努力越幸福啊,怎么反而越活越绝望呢?
面对无人幸免的孤独,人类的本能就是依恋温暖。
丈夫是女生在这残酷世界踽踽独行的精神支柱,是她生命最重要的存在,只要他活着,就没什么不能忍受的。
思及此,“这世界本就是可怜人在犯罪啊”,似乎并非不可理喻。
松子不明白人生失败的根源就是全身心的投入自尊来博得并不值得拥有的爱(PS:此句来自张天师的豆瓣影评),秀男的为爱痴狂使得影片后半部分的崩溃爆发更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酣畅淋漓。
对比起来,哪怕最终一切朝气蓬勃都走向衰败绝望的黄泉路,秀男比之松子,要幸福得多。
全片认真又不乏幽默地讲述苦难,悲伤绝望紧锣密鼓的蔓延开来,只是想要卑微苟活于世,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诚实的国度根本没有童话啊。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你要是觉得这样躺着舒服那你就躺着吧,只要醒来比别人活得更久就行。
是啊,想死多容易啊,女主分分钟就能让你有各种花式去死,可是,活着,为什么这么难?
对不起,请原谅我要杀你。
我只是想得到幸福。
与松子不同,女主本身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无奈从学生时代开始却到哪哪打压。
而她所经历的一系列不公也贯穿了这个时代贫富差距的各方面。
教育资源不公:女主学校没有电脑,只有算珠。
老师也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算珠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胸。
这便折射出两点,一是作为计算类的专业不用靠技术而是美色,说明她学校的定位普通偏下,毕业生流向单位较差。
二是她自认为的成绩好,放在社会不值一提。
这也是造成她后期心理落差大的诱因之一。
果不其然,毕业后,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普及电脑,她只能去普通工厂就业。
而这些技术性、福利性不高的单位,人员素质自是一般。
而她与富家熊孩的对话更印证这点:我读书不好,但我有钱,我有安排好的职位,只要我愿意,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新技能。
婚恋环境一般:如此环境下,女主也只能认识与她背景相同的男人。
工人、对她好,却不幸患有耳疾。
所幸这个男人是爱她的,因此她的人生中还有些许温暖。
然而接踵而至的也是一对现实问题:房子、钱、治疗费。
为了让老公可以听到外面的世界,女主把买房的钱用来治疗。
看到太多痴情女想嫁贫困男的例子,父母首当其冲成为反对者。
许多女孩认为父母世俗,摧残她们的爱情,她们愿过着男耕女织,清贫却快乐的日子。
然而没有物质基础的生活,哪里会遂如人意。
有病不医,老无所依,更是为赡养父母子女而操劳。
医疗保障缺失:因为没钱,所以生病只能忍着,只能拖着,最后来到无良私人诊所,用高昂的价钱换取低劣的诊疗。
理论无门,投诉无门。
这个阶段的女主已经浪费了她学习的天赋,由于环境的大同,她沦落为只知生计,不停奔波的女工。
同时与许多文盲大妈一样,抱着侥幸心理,求诊于私人医院。
她的经济见肘导致对于安全医疗的望而却步。
这更体现在丈夫自杀未遂却成为植物人时,医生冷冰而好心的劝她:既然你没有钱,就让他尊严的死去吧。
所谓的人道主义,所谓的无偿施救,绝大多数只是报道中的故事。
维权能力的薄弱:刺激女主黑化的,便是辛苦攒钱买来的小家被一声拆迁,而面临不保的境地。
丈夫依旧在医院,她内心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地。
制定计划的大人物是不会感慨的。
拆迁带来的家庭矛盾、恋家之情,搬迁所产生的额外费用。
他们眼中只有新城区的蓝图和新商圈带来的利润。
(这点我们国家做的很好啊,基本都是拆迁富三代XD)女主为求自保,又相信高层的签名之说---便是对立派各找说客游说,而大局不稳之际,说客就是那块挡箭牌。
女主失手杀人,又反被虐待。
一连串的精神刺激让她泯灭良知,更甚者是绝望意识到,规矩做人不会带来任何改变。
努力的读书、工作、恋爱、赚钱。
努力的只想拥有一个小家,太太平平过日子。
这么小的愿望,大家最习以为常的东西,在自己这里,怎么就实现不了?
松子的翻盘只在于她能够不依附于男人,或者打开心结,靠自己而不是虚无的爱情。
而女主要改变的太多,从一开始,她就要上个好好的学校,毕业后进不错的企业,一步步稳稳扎扎的来,进而遇到家境一般却同样努力的男人结婚。
两个人一起奋斗,而不是彼此拖累。
拥有不错的医疗福利和房帖福利。
在利益被强制损害的时候有人脉和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然而这一切需要多久多久?
哪怕她老公耳朵尚好,他们攒钱买下房子,之后呢?
生下孩子的教育、医疗、工作,是不是,依然会重蹈覆辙?
碰到这么风格化的影片,还是导演处女长片。
赶紧多留下些文字,以表心头之爱最喜欢的镜头是两个警察把女主挤在中间,象征意义说出来都感觉老套。
这段的哭诉戏虽然很滑稽,但你能看得见辛酸,表演确实加分。
最喜欢的场面就是地下室反杀,行云流水如清洁日常。
果然行行有门道。
送报纸、飞卡片、保洁、厨房后厨工作,个个都能悟道,招招都是杀人技。
最值得吐槽的就是,结婚九年了还是那么年轻,更过分的是一直被人叫大妈!
最破坏性的是中间视角转到示威组织上,这绝对是最大的弊病。
看的我莫名其妙,一步步引出完全可以有悬疑效果。
这视角的突然转换,明显拉低了预期。
最抓狂的是,警察说出那句‘这世界本来就是可怜的人在犯罪’。
我心想可别又搞社会批判那一套,幸亏就这一句,没有破坏整体风格。
这种韩式金句虽然便于流传度,但我着实是无感——这片子就是要飞起来。
还有就是每次女主暴走前,都要给明确的动机和反应镜头。
私以为,这样的反应和金句的出现还是多了点现实性的注脚,就像港片那样过火,品质反而更佳。
最场外的是,女主跟送报老板请假的那一段表情,那么浮夸,但就是感觉那么可爱
最后的最后,我还以为女主是白百何呢,太TM像了!
这是我第二次看李贞贤主演的电影了,第一部是《犯罪少年》,坚强乐观无知善良的单身的年轻妈妈角色很适合李贞贤的长相,乃至到这一部《城市国度的爱丽丝》,当她露出牙龈天真的笑的时候,我都简直觉得是那个年轻妈妈过来串了场,流露出来的是相同的苦涩。
诚实国度里人们坦诚着自己的欲望,坏人还没坏到刻骨,大多数人只是作着平庸之恶。
心理医师和退休军人为了自己的贪欲抗议,大多数的普通人三言两语便被煽动做起恶来;洗衣店老板不过为了老母亲能够老有所依便被挟持,拷问爱丽丝的时候浑身发抖眼里含泪;超市老板娘原本对签名拆迁什么的无感,被洗衣店老板一逼问便露出一脸狰狞。
医生和警察都只循着制度里的规矩,看着这人间疾苦。
爱丽丝自始至终都是独自一个人,所有的选择都是她一个人在决定,她选择上高中,选择接纳聋了的对象,选择以一己之力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甚至选择不让丈夫尊严死。。。
大抵还是以为事情总能够解决,痛苦总能够过去,幸福的日子总能到来。
这是爱丽丝的童话。
何况,这世上本来就都是可怜的人在犯罪。
维多利亚1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什么是这个世界的最大的悲剧?没钱啊!
女主蛮漂亮,电影就那样吧,不过怎么就十八禁了呢。
《被嫌弃的一生》+《维多利亚一号》。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善良姑娘是怎样完成她的人生五绝杀的。讽刺现实,讨伐社会这些屁话我已经不想再多说了。我们能从电影里获得的唯一实质性建议是:女孩们,不要执着于爱人,不要执着于被爱。
女主已经拿十几个证了,就不能去考个计算机资格证吗,还有学习成绩那么好,有那么多的责任,你结果就去送外卖发卡片????现实生活中会这样吗?
一个病娇拆迁户的故事,洗衣机杀人、熨斗烙腿等等这些都是韩国恐怖片的内容,这部片子实际上是一部恐怖片,但导演用了一种小清新小幽默的拍法,整部影片有一点清淡口朴赞郁的感觉。虽然讲述的是底层小人物的故事,但实际上社会意义的讨论并不深刻与严肃。女主的命也太倒霉了,从头到尾被骗被利用,唯一的牵绊也是个脆弱的老公。女主打工能打出了武林高手的水平,挺好,这么翻身挺解气的,就警察太冤了。
歌手李贞贤出演的一部B级片,朴赞郁说这是他2015年看过的最好的剧本。投资捉襟见肘,结果还不赖,赔没赔本就不知道了。要是投资再多点,导演会把它拍得更爽。
想要疯狂 却又没玩儿开
有点大狗民的意味
18+
近期不喜欢这种类型....没有思考和对应解决问题实践的悲剧不具备感染力
冲着李贞贤看的电影。又灰色幽默又无厘头的电影。李贞贤那么美,读书这么好,怎么会过的这么郁闷,先嫁了个聋子,后来老公变成植物人,后面什么开发啊署名啊反抗啊并没有看明白,只知道女主上门索要署名被老头打,无意中炸死了老头,又被洗衣店老板折磨和软禁,于是杀了他,后来又杀了女头目,再后来还杀了两个警察,后面部分我是真没看懂想表达啥。做人工耳膜手术看起来挺血腥的。
李贞贤演技好棒!可我还是记不清她的长相
在这名为现代生活的国度里,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方式只剩下杀出血路;哀其不幸,却无法怒其不争,可怜之人确实必有可恨之处,但这难道不是因为人们总是处于可怕的国度。作为一部处女作,影片编和导两方面的完成度都惊人,表意上有尖锐的东西却没太多戾气,安国真值得持续关注。女主角的人物设计和李贞贤的实际塑造都很棒,纯真与偏执的分寸把握恰到好处。
从半小时后开始拖沓无聊起来了……
前半段主角的悲惨境遇确实让人揪心,但总有种太过刻意的感觉,不真实。另外女主的坚强执着也有点过于刻意,他和老公的结合仅仅因为意外,这么无私的付出感觉过于牵强。
荒诞却无比真实,无尽的悲凉透出。
累了
如果把电影代换成一个人,那这个人一直在拗静态造型,没有实质性的表演,对《老男孩》的模仿也好致敬也好,都是停留在表面的仿制品
顾小土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