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志汉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简介:一具冰冷的遗体,在医学院的解剖课中,默默的和一群医学院学生,走过一学期艰巨的学习,陪伴他们穿越成为医生的成年礼。在台湾捐赠遗体做为解剖课教材使用的亡者,被尊称为大体老师,在极度重视亡者身体安葬的亚洲,贡献自己的身体需要面对亲人的不舍,获得深厚的了解与支持。这样贡献的心意,将带给家人以及医学院师生什么样的改变?即使..详细 >
题材挺像我昨天看的,但质量差的实在有些多,不太喜欢这种观点纯靠采访对话说来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最重要的生命议题,只能靠直接讲出来。特别不喜欢配乐。
用力爱人,在生命消逝后发挥最大的价值,本片完整的展现一个丈夫对于做大体妻子的怀念。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死亡之后还有价值意义吗?丈夫每次的对话场景比较单一,但是难逃脱情感的真挚!
这一部作品是在讲医学大学的大生理解剖教室的实质的故事,叙述家里的人的身历其境的成长故事。
并非刻意煽情,也并非强行教育,我更喜欢这样的陈述叙事
当生命终结 我们该如何告别 成为大体老师 生命虽已消逝 爱之光辉照耀人间
题材比较特别,想要面面俱到,却都浅尝辄止,解剖老师那段访谈很赞,音乐多余
2050.05.17.
最难的不是接受亲人的离世,而是面对想起ta存在的日子时瞬间涌入的空荡感。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和告别的课,我受益匪浅。感恩这些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体老师们,同时惊讶于辅仁大学对医学生的人性教育之全面真的令人赞叹。另外,那组大体老师上课和林先生游泳的穿插镜头真的,打到人心里去了。
“如果没有准备好就来上课下刀,那和在菜市场斩猪肉有什么分别” 真的,每个医学生都应该来看看这部纪录片。
技法上偏向电视纪录片的感觉,较多配乐加访谈,胜在题材选取上是充满人文关怀的。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这样一个纪录片温柔地兼具科学伦理和人文关怀 关注了大体老师及其家属的种种 之前也通过一些朋友有了解到遗体医学捐赠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都很厉害了 因为在中国人眼里 到死也是想完完整整体体面面吧 但转眼一想死了还能在乎多少 可能都是留给身边爱你的人难过吧(7.8)
仪式感非常重要
所謂大體老師淺嘗輒止,又倒像是披了邊緣話題的紀錄片。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抽出时间来习惯告别和分别。
失去亲人爱人朋友的人去看可能会受不了,听到不少抽泣声。解剖老师和大体亲属都不能真的面对人的具体形态被当作为物来使用,无论信不信神。幻想死后遗体捐赠的人应该看完这种题材的片子再做决定。树葬还是很向往的。
一是只有台湾敢也能够拍出这样的题材,二是信仰,整个仪式对生命的尊重,天主教所教导的也是爱!
生命短暂且脆弱。
她要去当老师。什么老师?大体老师!谢谢老师。
平静,不刻意催泪,虽然用了过多配乐。于是观众也就像辅仁大学医学院的学生那样,诚恳、尊重地看着他们的“大体老师”,理性与感性并重地平衡思考着生死观。当然,没有人能全然理性地对待死亡,包括解剖课的老师,如果是他的父母做了“大体老师”……
还行吧,不够有很多细节没交代清楚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题材挺像我昨天看的,但质量差的实在有些多,不太喜欢这种观点纯靠采访对话说来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最重要的生命议题,只能靠直接讲出来。特别不喜欢配乐。
用力爱人,在生命消逝后发挥最大的价值,本片完整的展现一个丈夫对于做大体妻子的怀念。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死亡之后还有价值意义吗?丈夫每次的对话场景比较单一,但是难逃脱情感的真挚!
这一部作品是在讲医学大学的大生理解剖教室的实质的故事,叙述家里的人的身历其境的成长故事。
并非刻意煽情,也并非强行教育,我更喜欢这样的陈述叙事
当生命终结 我们该如何告别 成为大体老师 生命虽已消逝 爱之光辉照耀人间
题材比较特别,想要面面俱到,却都浅尝辄止,解剖老师那段访谈很赞,音乐多余
2050.05.17.
最难的不是接受亲人的离世,而是面对想起ta存在的日子时瞬间涌入的空荡感。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和告别的课,我受益匪浅。感恩这些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体老师们,同时惊讶于辅仁大学对医学生的人性教育之全面真的令人赞叹。另外,那组大体老师上课和林先生游泳的穿插镜头真的,打到人心里去了。
“如果没有准备好就来上课下刀,那和在菜市场斩猪肉有什么分别” 真的,每个医学生都应该来看看这部纪录片。
技法上偏向电视纪录片的感觉,较多配乐加访谈,胜在题材选取上是充满人文关怀的。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这样一个纪录片温柔地兼具科学伦理和人文关怀 关注了大体老师及其家属的种种 之前也通过一些朋友有了解到遗体医学捐赠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都很厉害了 因为在中国人眼里 到死也是想完完整整体体面面吧 但转眼一想死了还能在乎多少 可能都是留给身边爱你的人难过吧(7.8)
仪式感非常重要
所謂大體老師淺嘗輒止,又倒像是披了邊緣話題的紀錄片。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抽出时间来习惯告别和分别。
失去亲人爱人朋友的人去看可能会受不了,听到不少抽泣声。解剖老师和大体亲属都不能真的面对人的具体形态被当作为物来使用,无论信不信神。幻想死后遗体捐赠的人应该看完这种题材的片子再做决定。树葬还是很向往的。
一是只有台湾敢也能够拍出这样的题材,二是信仰,整个仪式对生命的尊重,天主教所教导的也是爱!
生命短暂且脆弱。
她要去当老师。什么老师?大体老师!谢谢老师。
平静,不刻意催泪,虽然用了过多配乐。于是观众也就像辅仁大学医学院的学生那样,诚恳、尊重地看着他们的“大体老师”,理性与感性并重地平衡思考着生死观。当然,没有人能全然理性地对待死亡,包括解剖课的老师,如果是他的父母做了“大体老师”……
还行吧,不够有很多细节没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