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格尔
Aligarh,阿利加尔
导演:汉萨·梅塔
主演:马诺杰·巴杰帕伊,拉吉·库玛,苏米特·古拉蒂,迪娜兹·伊拉尼,苏克什·阿罗拉,K·R·帕尔梅什瓦尔,萨钦·帕里克,纳瓦尔·舒克拉,伊什瓦克·辛格,巴拉吉·高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15
简介:根据斯里尼瓦斯-罗摩占陀罗-希拉斯教授的真实故事改编。S-R-希拉斯教授因同性性行为被曝光而被工作已久的大学停职,身处舆论的漩涡之中,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给他的内心带来的改变却远不止于此。 本片荣获两项最佳男主角奖项,和一项最佳男配角提名。详细 >
还是那句话,能把真实的事件拍出来就已经是最大的勇敢了~男主演技真的好,的确有大学老教授的风度,全片的台词也很棒,配乐也好,总之是好片。一开始知道是这种题材其实是不想看的(因为怕压抑)幸好没有错过
一部不那么“印度”的印度片,与有着较为成熟一体化的宝莱坞电影相比,阿里格尔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诗意与失意的人生,长镜头、蒙太奇还有教授读诗的样子让我隐约看到了娄烨。
诗歌的运用是很好的,在文本里了解了诗也了解了诗背后的心情。记者线和教授线并行之中,着力点似乎不太对,导致一度有割裂之感。最后连接他们的不是主线走向,反而是对某种状态的体悟。
118.23
现实的残忍冰冷与咄咄逼人。真实的历史倒退,多少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平铺的剧情给出了最深的疼痛。
结尾让人太憋屈了……
平权的道路上,永远布满荆棘,少数派总是被欺压,被歧视,被无情地奴役。
「B+」“今晚别关灯了”“为什么”“太黑了我感觉冷”
难得一见的印度同性影片,看来在印度的传统观念里,也是不接受同性恋的。虽然颇具现实意义,但是几条故事线比较松散,结尾好评。
哎,看完闹心。历史倒车为什么开的如此肆无忌惮。
色调阴郁 没有歌舞 纪实冷静 比起脑残的《恋爱犯规》好太多 今年看过的最喜欢的同影
同性恋群体的平权,是不是一定要以西方自由主义精神的话语体系所形成的性别政治为指引?如果是,那么它必定在异文化(非基督教文化)的第三世界国家遭遇反对和质疑,而且也会让同性恋群体本身掉入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的陷阱(文明/野蛮,自由/保守,先进/落后,民主/专制)。如果不是,那么它势必要结合本国最具体的历史文化资源(具体到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妇女解放的历史传统,传统文化中并非判然两别的性别区隔,同性恋被作为传统社会所默许的而不是禁忌)来获得力量。这部电影对同性恋平权运动最强有力的贡献就在于质疑“同性恋”这个命名本身所具有的暴力性和霸权,这点在全世界的平权运动和理论探讨中都绝少被讨论,但它是重要的,尤其对于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同性恋事实上作为一个来自于西方的概念,就特别值得重视。
作为一个社会封闭落后的印度,能拍出这样的题材和深度已经难能可贵。男主演技自然有质感,把一个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刻画地入木三分。部分情节安排有些勉强。但依旧不失为一部冷门佳品。
3.5在377条被宣判违宪又合法间的这几年,这个故事就像一个最典型的注脚映照着印度对民主和自由的踟蹰,影片中提到“包容”,我们的文化本身就具有的这种包容,为什么在独立与发展之中却在慢慢丢失?影片中年轻记者代表的人权与开放与传统保守力量虽然没有直面对峙,但时刻能感受到导演在凸显两者的不同
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没有歌舞的印度电影,而且题材难得。
印度电影对于lgbt+题材的表达的追求自然不会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从社会事件到达人物内心情感,可惜整体还是克制了,故事的重心也没有表现出来。
曾是玫瑰少年,繁华人间灿烂。多少次的重伤,无数次的冷语。可你并没有罪,有罪是这世界。生而为人无罪,你不需要抱歉。
节奏的缓慢不是电影,是社会的进步。
阿里格尔已经变成一个社会符号,而真正的阿里格尔只想过自己的生活……
可怜的教授可悲的社会,最后2013重新入刑好讽刺,有些地方全境合法化有些地方却落后的像地狱,怪不得教授想去美国 说那里他那种人才能有尊严的活着,无奈被杀了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