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寒冰刺骨的年代,就连最为纯净最为真挚的情感都没有生长的土壤,所有的本质都开始扭曲,于是人不将人鬼不将鬼。
隐藏在家庭和恋情背后的是整个时代的悲凉和恐惧,眼睁睁地看着最美好的事物被一点点毁灭,恢弘得让人心碎,就连眼泪都不忍落下。
真实事件改编。
很难对这部作品的类型进行定义,战争只是这出悲剧的一个映衬,故事探讨和刻画更多的还是那个特殊时代中的特殊人群。
令人唏嘘的终究还是那些个消逝在回忆中的美好年华。
慢慢的都是爱啊,男主之间的爱,女主对男主的爱,男主弟弟对男主的爱,纳粹真素反人类,那个森么手术太残忍
单纯讲电影,从哥哥被抓开始,剪辑节奏越来越怪,各种莫名其妙的跳,在特别需要表达感情的镜头上,苍白的像张纸,特别是jean死的时候,就这样给一个全景???
bgm都没有一点?
这个女主的演技?
一路让我联想到各大国产流量女星,而且她一个逃亡到别人家,明明是寄人篱下,我怎么觉得她才是这一家人的老大?
对所有人都这么冲真的活得下来?
我反倒觉得弟弟jacques是最丰满的一个角色,有爱有恨,懂得怎么在乱世生存但不太过,特别是最后上吊自杀让这整个人物一下活起来,然后他大小算个主角?
自杀的戏呢??
还有男朋友这么聪明怎么也被抓了??
倒是给个理由啊?
三星真的是打给前二十分钟以及这个沉重的题材,最后我还是要吐槽,这女主的人设谁写的,这个性格能在那个时候活下来是真的命大。
1.直到2001年 法国政府才官方承认了同性恋遣送 德国同性恋遣送始于1933年 当时正值纳粹势力抬头 其后波及各德占国家及德附属国 根据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记载 1933-1945年间,有100000名同性恋被捕 有10000-15000名同性恋死在集中营 1942年通过的反同性恋法 在法国解放后继续有效 直到1981年才被废除——来源于《隐藏的恋情》片尾字幕2.法國首度公開追悼遭納粹德國殘害的同志受難者【葛列格諄瓦特 Gay.com / PlanetOut 2001-04-30╱同志新聞通訊社PC編譯】法國終於公開追悼在二次大戰期間遭納粹殘殺的同性戀人士。
就在法國政府首次公開承認在二次大戰期間有同性戀者慘遭納粹毒手後,巴黎的GLBT團體首度出席了一場公辦的悼念會,以追悼在二次大戰期間慘遭殺害的猶太人,以及其它被納粹德軍從法國遞解至德國的受害人。
過去的法國戰爭紀念日(National Day of Remembrance),向來以祭悼納粹德國時期的猶太人與政治受難者為主,而人們也多在這一日,回顧反省法國政府在納粹德國佔領北法期間,協助德軍將猶太人與政治犯遣送至德國的往事(這些人後來多被送往集中營)。
GLBT團體多年以來不斷請願,要求法國各追悼會的主辦單位將同性戀受難者列入悼念者名單,但總是遭到斷然拒絕——警方有時還出動拒馬阻擋。
追悼被遞解至德國的受害人今年,GLBT團體應官方邀請出席了週日(4/29)於巴黎《遣送紀念碑》(Memorial to the Deportation)前舉辦的悼念儀式,這座紀念碑豎立於巴黎聖母院後方,是為紀念被遣送至德的猶太人及納粹大屠殺而立。
這場公辦追悼儀式向當年所有被遣送至德國的受害者致哀,卻未指名追悼特定受難團體,但是在主要的祭禮完成後,翻領上別著粉紅色三角領章的GLBT成員,上前獻上花環,向當年被遣送至德的同性戀者致悼念之意。
獻花者中包括法國退伍軍人協會的一名代表、市府官員、幾位同志政治家還有皮耶‧席爾(Pierre Seel)——他是因同性戀被送至德國的人裡面,最後一名還活著的法國人。
「許多人停下腳步看我們的花環,」當天在場的一名人士告訴法國Gay.com說:「他們很好奇,有些還發問。
」「不該有誰被遺漏」根據法國解放報(Liberation)報導,法總理約斯平在上週的談話中說道:「這個紀念儀式,不該有誰被遺漏,很重要的是,我國要正視在德軍佔領期間遭到迫害的少數族群,如西班牙難民、吉普賽人、或是同性戀人士。
」官方隨後下令將同性戀受害人列入今後悼念活動的名單,官方同時承諾將成立一個由歷史學家組成的委員會,調查大戰期間同性戀者在法國遭受迫害的情形。
同志團體同時也參加了在里爾(Lille)、里昂和利曼(Le Mans)等地舉辦的追悼活動。
在蒙特利埃(Montpellier),同運人士獻花環時一度遭到警方制止,經市長弗瑞西(Georges Freche)出面使化解對立情勢。
弗瑞西說服了公家的主辦單位的人員,讓同志團體順利完成他們的悼念動作,還主動提議要為遣送至德的同性戀者定一個紀念日。
同運人士在獻花後,默哀片刻,最後一起合唱法國國歌《馬賽進行曲》。
從1933年到1945年,有約10~15萬名的同性戀者遭納粹德軍以刑法第175條的肛交罪逮捕,其中有1萬5千人被送去集中營,後來僅有1/3倖存下來。
也由於刑法第175條直到1960年代都還沒廢除,因此有許多僥倖未死的同性戀者戰後多年仍身繫囹圄。
公元兩千年的11月,德國政府終於對在大戰期間及戰後遭到迫害的同性戀者作出官方的正式道歉。
——来源于台湾性别人权协会http://gsrat.net/news/newsclipDetail.php?ncdata_id=9363.2001年或许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离这些历史不需要再被记起的时候还要多久?
这些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故事发生二战时期,纳粹党横行的时代,所有人都知道犹太人是当时受害最严重的种族,但是当时同样受到歧视和镇压的还有同性恋这个群体,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并且一步步地发展开来的。
Sarah是一个犹太人,她的家人被人出卖并且被杀光了,她逃出生天找到了Jean,他们俩是小时候的玩伴,而Sarah一直爱着Jean,但是她不知道Jean的同性恋身份。
Jean将Sarah寄托在他的男朋友Philippe家里,Philippe为Sarah弄了新的身份证,并且安排她到Jean的店里当洗衣女工,暂时摆脱她是犹太人身份。
Jean的和弟弟Jacques的感情很好,而Jacques是一个直男,而且一直做着一些不正当的勾当,他在出狱后第一眼看到Sarah就爱上了她,并展开追求。
后来他发现哥哥是同性恋这个事实,在Jean的生日会上再次被Sarah拒绝之后他失去理智地假装举报Jean并且希望用救他出狱这个方法来弥补。
但是事情却弄巧反拙,Jean是同性恋的这件事却不幸地被挖出来,Jean真正被捕然后被送进了集中营。
后来Philippe在逃避追捕的过程中被不幸枪杀,在伪装证据证明Jean不是同性恋的法庭上Jacques被爆出是他举报Jean的,Jacques无地自容,选择了自杀。
此时他已经和Sarah结婚并怀有一子,这些年他们一直努力不懈地希望找到Jean,可惜最后发现Jean已经被送往达豪集中营,据说是一个进去就出不来的地方。
直到战争结束,Jean才被放出来,但是他的前脑叶白质已经被切除,不久之后就死去了。
Jean,作为剧中最核心的人物,也是最悲情的人物。
他一直掩饰着自己是同性恋的身份并且偷偷和Philippe来往,但是他从没有想过放弃这段恋情。
在被弟弟发现他的真实身份之后他们发生了一次争吵,他说:“我一直憎恨我自己那么多年,我试着改变,和女人约会,但那就不是我了,直到我遇到一个男孩,我才知道我无法改变自己。
我没有选择,我无法选择我爱女人,就像我无法选择我眼镜的颜色一样。
”在集中营里,不断有同性恋遭到杀害,其中包括了他刚认识的好朋友被活活地烧死时,他仍坚称“我是同性恋,我喜欢男人”最终他被送进了达豪。
在等待死亡的日子里,他谁也记不起了,但是听到和Philippe一起听的音乐,他的眼神坚定,原来,他还记得自己最深爱的人。
Jean的悲剧是因为他的勇敢,因为他的身份,因为那个时代。
Sarah,她一直爱着Jean,从来没有改变,就是知道他是同性恋也从没有动摇过爱他的心,她知道这份爱是没有结果的,但是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他。
直到Jean被送往集中营,她和Jacques结婚生子,但她依然等待着Jean,她说:“我是如此地想念他,每天都想起他,想起他离开时看着我的眼神,我就再也受不了了。
”在和Jacques争吵中,她依然坚持着爱Jean,“你永远都夺不走我的记忆!
”甚至,她坚持为自己的而且取名Jean,目的就是希望永远记得他。
Sarah的悲剧在于她是犹太人,在于她如此坚定不移地爱着一个值得去爱但是却不是正确的人。
Jacques,他是深爱着自己的大哥的,虽然他发现那个惊人的事实后一场生气,但是经过Jean的劝说后他说:“只有死亡能将我们分开的定理仍然成立。
”当然,他是爱着Sarah的,他用尽所有的方法希望Sarah能够接受他,所以一次次地向她发动攻势,但是每一次都是失败而终。
那次的生日会上他终于对Sarah的冷淡动怒了,甚至打了Sarah。
事后他选择了一个消极而且愚蠢的方法,他希望举报了Jean然后再救他出来,以改变自己的形象,但是事情却变得糟糕。
当他的行为被公布,他再也无脸面对他的母亲和世人,愧疚深重的他选择了自杀。
他终于是和Sarah结了婚,但是Sarah根本就没爱过他,对他只有感激。
而他的愚莽冲动不智造成这场悲剧,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Philippe,Jean的恋人,是一个坚定地爱着Jean的男人,他的悲剧仅仅只是因为他爱的是一个男人,但是从不后悔过。
他为他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一切,他享受和他相处的每一天,他为Jean争风吃醋,为Jean牵肠挂肚,为Jean坐立不安。
他是勇敢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他们都是最勇敢的人,他们从不怀疑过自己的爱,他们只是活在特定时代的悲剧人物。
整部电影的人物表现相当出色,每个演员的演出都是扣人心弦,将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情感演得丰厚饱满,富有感染力。
电影看罢,心中感动而悲壮。
好难过 丑陋的罪恶与美丽的爱情 都让人心碎 除了用流泪来表达人们看到残酷战争留下的痕迹 还有什么语言可以更贴切 战争中的爱情 无论是怎样的爱情 都是纯洁 神圣的 这是人类最纯洁的精神 即使觉得有的爱情是错误的 说明那并不是爱情 而是你的行为把它伪装成爱情 有时觉得 同性之间的感情 才是真正爱情的本真 因为它剥去了异性肉体的装饰 而是真正精神上的结合。。
对我来说,文化大革命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更何况纳粹。
可是我偏偏不知为何,看过《隐藏的恋情》之后,第二次发出这样的感慨:纳粹该死!
我想,这关乎人性,关乎全世界称之为人的人性的弱点。
电影这种东西一旦在具有人性批判的历史背景下成型,我就没办法不变得思绪烦杂。
能回忆起来的纳粹片不多:《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美丽人生》《钢琴家》等等吧。
除了《无耻混蛋》,我看到的任何以纳粹为背景的片子都以不同的故事呈现那个历史的悲情,每次看到纳粹的符号,我就想起佛家的卍字,心想为什么佛祖不显灵在那个最大的纳粹头子的脑门儿上画上一笔,收了他这邪魔……事实上,是我当时不懂得有恶才会有善。
我想我又找不到主题了,回到《隐藏的恋情》。
这部片子,据说是腐片,我以为是轻松的只与爱情有关而已,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上帝的所谓信徒们对峙“同性恋”是否可以上天堂。
我相信,上帝是博爱的,只是人们借着上帝的名义在人群众分出了贵贱高低。
德国、法国,同性恋遣送,对同性恋进行脑切除等等残酷的行为真的是上帝的旨意么?
看片的过程中,我想到两部曾经看过的好剧——《赎罪》和《换子疑云》,本片与前者有很多的共同点,嫉妒,简单的恶作剧却成为了一生罪孽的根源,和后者相似的则是政治气氛.电影总是惊人的相似,跟历史一样。
我非常确定我是哪一边的,不管你爱男人还是女人,还猫咪还是爱狗狗,只要能为之付出,愿意用积极的爱的方式,只要你敢爱,我就敢欣赏。
不就是爱么。
万一遮遮掩掩的,那我只能说你:姑娘,你也太不爷们儿了。
这片让我想起了《霸王别姬》,也想起了文革。
文革期间,出现过很多人性荡失的事情,辱骂,烧杀。
借着正义的名义,大多数人都名正言顺地接近了撒旦——那个是教育告诉我们要远离的东西。
我想人永远是充满好奇心的,曾经学心理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过一个现象:你越禁止一个人去做的事情,他往往越想去尝试,正所谓好奇害死猫,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如果你不能全心皈依魔鬼,他是永远不会给你“恩赐”的,所以很多经历过文革的老人们生活在深深的愧疚里,半世不得安宁。
我一直都觉得,真正幸福的人,是永远相信真爱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cult大片《天生杀人狂》,不管你离魔鬼多近,只要有爱,就会有信念,哪怕死后你会进地狱,至少生前也会懵懂地幸福着。
同性恋和政治挂钩,我怎么就这么不爱谈呢?
可是我更不爱谈我的论文,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政治家是白痴,借助宗教来巩固政权的时候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
但是更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才是个大白痴,不够心狠手辣,不能够为了权力和荣耀舍弃太多,太妇人之仁。
我怎么成不了政治家呢?
因为我比希特勒长得高那么一点儿!
今天这篇,绝对与政治无关,似乎也不像影评。
哈哈。
谁让我写不出论文,看了个片儿,就更千头万绪了呢。
看了部悲剧,权当娱乐一下生活吧。
悲剧啊!
不过片子很好,值得一看!
你姑且不把他当同志电影,就单纯的人性方面去思考你就已经心灵崩溃了。
人对人竟能如此残酷。
亲情,国情都抛弃了男主角,变成肉体的摧残根源;唯爱情永存不泯。
我知道什么是脑白质切除手术,那是切除人脑记忆体的手术。
我看着主人公,心快被压抑得喘不过气。
太震惊了,我曾得知纳粹对同性恋的罪行,但是简单的概括很抽象,现在电影些须具体了些,单一个例子就让我全身冰凉。
我也是同性恋,唇亡齿寒人们都能理解。
留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简单而快乐的人生吧!
踩着单车,爱随笑声洋溢柏油路上……
我对于这种立意复杂的电影从来就欲罢不能。
首先这部电影反映了同性恋在过去的可怕的境遇,以及过去人们对于“治疗”同性恋手法之残忍,尤其是电影最后的字幕,冲淡了许多战争胜利本应有的喜悦。
其次这部电影细致表达了战争中平民的众生相。
他们有默默奋斗的,有得过且过的,有大发战争财的。
没有一种选择是错的,也没有所谓正确的选择。
一直以为,用平民的视角以小见大比直接拍一部恢弘的战争片来的更为深刻。
因为在看战争片的时候,你总会不免因它所必要带有的激昂的基调所影响,认为为了国家大义而慷慨赴死是死得其所。
觉得好男儿战死沙场虽死犹荣。
again,这样的选择一点错也没有。
的确,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个为祖国安定付出生命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叙事不免也会为战争添上一股悲剧的色彩。
而这样的悲剧色彩,却在某种程度上遮盖了战争本身应有的残酷与罪恶。
所以,“大不了打一仗”、“马上出兵”这样的评论才显得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于我个人而言,我也觉得祖国利益不容侵犯。
但是,这种视战争为儿戏的观点幼稚、冲动到可怕。
因为战争的目的从来都没有它被宣传的那么高尚。
在那些慷慨激昂的背后,一直都是无数家庭的哀嚎。
最后,这部电影的人物也塑造的十分成功。
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的丰满与鲜活,你无法用一个标志去概括所有人的性格。
弟弟对于哥哥的感情十分复杂。
毫无疑问他爱自己的哥哥,但我想他同时也恨自己的哥哥。
他恨凭什么自己的哥哥可以一直被自己的父母与自己喜爱的女人所钟爱,而自己却被迫成为次之的角色。
所以当他得知自己的哥哥是“同性恋”时,我相信他一定有一刻欣喜若狂,终于完美的哥哥也有致命的弱点,终于it is his moment to shine.而且我觉得,或多或少弟弟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与其他人并没有两样,也觉得他哥哥是病态的。
所以我觉得这样是他在负罪与哀伤的同时也可以继续活下去的原因。
因为他觉得是他害哥哥入狱不假,但是是哥哥自身的病态才是导致他自身悲剧的根源。
而Sara这个角色也很好。
电影开头,Sara没能狠心开枪打死害死她一家的凶手,这就表明她永远不可能成为“刘胡兰”那样的人,她就是一个虽然求生欲顽强但性格懦弱的女人。
她对于她父母不是没有负罪感,对于其他犹太人不是没有疼惜,但是她选择保全自己的生活,而这样的选择像刚刚讲的那样,并没有错。
一个女人,生逢乱世,又亲眼目睹了家人的惨死,除了依靠比自己更有能力的Jacques她也无能为力。
但她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自己的本心,这也算是她默默地抗争吧。
所以,谁都没有错的结果就是哥哥Jean一生的悲剧。
他成了弟弟私心的牺牲品,成为了时代悲剧的牺牲品,成为了“恐同”的牺牲品。
Jean起先也不算是一个“英雄式”的主角。
他是善良的,他保护了Sara也对犹太顾客释放了善意。
但他对于Philippe的地下党的工作也不支持,他想要的就是一个安稳的人生,他会对周围的人善良,但这是在他自身安稳的前提下的,所以他对于父亲悬挂“禁止犹太人入内”标语的举动,虽不赞同,却也没有阻止。
Jean的升华是在他对于Ruby的同情,以及对于自己性取向毫无保留的宣誓的时候,那一刻以及他此后的人生,被导演铸造成了对于时代以及周遭愚昧世人最有力的控诉。
我给这些疯言疯语起名“珍惜、奋斗、共勉”的确是因为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感谢每一个曾为和平、平等付出生命的先辈,但我们更应以此为激励,在珍惜的同时,为了未来奋斗。
以家庭关系为主线,通过原生家庭的父权统治、同性关系、虚假婚姻、兄弟情结来展现。
以纳粹暴行为暗线,但依然走战争片的模式,极力展现了对于犹太人的屠杀,但对于同性恋在集中营的悲惨处境的忽视使得影片落于俗套,没有换视角来展现二战的另类悲剧。
相比与jean主角,雅克人物塑造更加的丰满。
通过出场来看,他受到了四方面的压力:来自父权的否定以及不信任;对待爱情的失败;兄弟之间的妒忌;实现自我以及掌控权力的渴望。
如此丰满的圆型人物以他的青涩和不谙世事来表示的,作者依旧相信人性。
在他的恶作剧把自己的哥哥送进监狱时,他基本临时性的获得了之前想要的一切:获得了父亲的欣赏;有了婚姻的结晶;掌控了家族产业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但历史性原因以及作者的价值取向必定为道德教化,自己青涩的错误必定加倍报复:父亲的失望;爱情的依旧空缺;阴谋的暴露;家族企业的崩塌;自己的毁灭。
虽然以自我为中心,干着投机倒把之事,但他心中之善永远都没有泯灭。
自己青涩的错误最终要通过如此代价来还,受到了时代性的制约。
而作为女主角的sara,依旧是一位塑造成功的女性。
作为反思战争片,她的经历走了绝大多数犹太人必将经历的命运,除了幸运之外,但她善良,忠贞,更特别的有自我意识以及女性主义意识,并不为了自己的生存来屈服于雅克。
她爱她所爱,对黑暗与不公强烈反抗,她怀念她所怀念的人,没有一点悲情意识与感伤倾向。
把对自己的悲剧命运的怜悯投射到家庭,爱人,儿子,社会中,成为大爱的典范,但又不会忘却惨痛,让它更好的指导生活,带着美好的回忆一直活下去。
只有死亡能将我们分开当Jean知道他弟弟知道他是同性恋时,他坐在弟弟的身后说,“告诉我,我仍是你哥哥,求你了”,他说“对自己的弟弟撒谎并不容易,因为为我爱他胜过爱我自己”。
最后Jacques说“只有死亡能将我们分开”依然成立。
可是后来Jacques为了一个女人,一个不爱他的女人,将自己的哥哥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将自己留在了悔恨中。
其实,在那个夜晚,在那个背叛自己哥哥的夜晚一切都失控了,一切都脱离了他的控制。
他以为他可以让哥哥吃一点小苦,让父亲重视自己,可以得到爱的女人。
Jacques不是个好人,他出卖国家,他发犹太人的财,他害了自己的哥哥,可是,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因为他有个太出色太完美的哥哥,他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女人。
他嫉妒,他发狂,我依然记得他对sara说。
"我对你的爱足以包容他,我会像一个男人一样的爱你"。
可是从始至终,他都没有得到过那个他爱的女人,最后,Jacques自尽在监狱里,死在无边的对哥哥的悔恨里。
我从不怀疑Jacques爱Jean。
他做了一件错事,他用一生都没法赎回。
孩子,他们都对你做了什么?
孩子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最后,Jean被从集中营接了回来,古板老父亲坐在被做了脑前叶白质切除术的儿子床前,握着儿子的手,抚摸着儿子的胸前,对已经呆滞,什么都不知道了的儿子说,他们都对你做了什么?
孩子。
那一声哭问,更像是问:在那个残忍的时代,纳粹到底对犹太人,对同性恋,等等等等等那些无辜善良的人们做了什么?
其实,我不喜欢她我不喜欢sara,我知道她很可伶,父母弟弟被残忍杀害,她却连那个走私者都杀不了,她很善良,有人说A Love to Hide 说的就是她,可是我却不认同,她从来都不隐藏她对Jean的爱,告白,醉后赤裸裸的勾引。
不爱Jacques,为什么要嫁给他,sara某种程度上害了Jacques。
她给了他不该有的希望,让他误以为她会爱上他。
我更愿意觉得,那是Jean和Philippe在那个残忍的年代,不为世人所知隐藏在暗处却又真正从过的爱。
L.O.V.EPhilippe,总觉得他爱的比Jean多,Jean他太善良了,他爱的人太多,他给了Philippe太少的安全感,有时甚至觉得他太残忍,他让Philippe发誓,不让Sara失望。
哈哈,他难道不知道Philippe会嫉妒吗?
情人间的没那么宽容,记得,Jean在房间里跟Sara独处,他在外面喊:Jean,快点。
他跟Jean比赛谁骑得快,然后两个人去那个酒吧,也不过是想跟心爱的人独处,也不过是缺乏安全感,也不过是太爱那个名叫Jean的男人了。
不过,当我看到他们趁Sara看不到的时候偷偷亲吻,他们依偎着睡觉,有一次是Jean趴在Philippe胸前,有一次是 Philippe偎Jean怀里,他们在河里戏水,他们在无人的巷口亲吻,我看到了爱。
当Philippe被乱枪打死,从楼上扔下来的时候,他的眼睛是睁着的,他死不瞑目,血从他的脑袋留下来,流了一地。
S.A.D当Jean鼻青脸肿的站在火车上,Philippe,Sara,他们站在栅栏外,我看到了难过,不舍,当Jean知道了是自己最爱的弟弟出卖了自己,当他看着那个同性恋被活活烧死,他是怎样的心情。
在这部影片里,我最爱最心痛的是Jean,他爱太多的人,他见过了太多残忍,而他又太善良,太美好。
本来相安无事很美好,sarah登场开始一路虐......
真是个沉重悲伤的故事,女主长得很像robin。很多电影记载犹太人被屠杀,但少有描写同性恋在纳粹淫威下的事
特殊群体在特殊年代的遭遇,那个什么脑前叶切除术太反人性了。
“她不在乎你爱谁,她都一样爱你”。爱是战胜一切的利器。影片里的四个主要角色都太美好,即便在不平凡的年代,也能拿出非凡勇气来爱。骑脚踏车的镜头太美,以致后面的毁灭太残忍。在我心中完胜其他的同性恋电影,故事结构完整、主题够宏大细节够细腻。感情都合理克制而温暖。
A love can't be hidden.
虽然以几个主角故事为主,但是电影是在回顾那段历史,其实是个截取社会的横断面,还有家庭对儿子的接纳。
不喜欢该片!Yovnne是真漂亮可惜是个木头冰美人,丈夫死了后一滴眼泪都没掉,全片唯一的正常人就这么被清算了,世道就是这样,以爱的名义苟活的犹太女总是能活很久很久,可怜了痴情的JAC
拍得太英国了我不行 / 'till death do us apart' still stands
我们没有相爱的权利,但是我们有相爱的自由
这个悲剧不给力!
爱人之间、家人之间、兄弟之间……你我他之间浓浓的爱,都因为战争而伤害了每一个人。一部不仅仅关于同性之间爱的电影,一部关于战争和人性的感人悲剧。
增四杯具。尤其是车站狗血错过那段。发现我看这种片很不易哭。仨主角都样貌不错,尤其是弟弟。可惜我对这样的长相不感冒。
剪辑乱 很勉强的片子 不算好片
6星 一部电影的时间 泪水奔涌数次 绝佳剧本 我能做的 也只是为你们好好活着 为你们献上一束鲜花
纳粹排犹排同性恋只是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实质其实是犹太女人用法国兄弟的生命保存了自己,或者法国兄弟用生命保护了一个犹太女人。不要自私地不顾他人的感受,弟如是兄亦如是。因为那样很可能把普通人逼成坏人,把亲人变成敌人。
又是以同性恋作为背景的题材,拍的太没头绪了,没重点....所有人物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几位主角了,男主的微笑,男主弟弟的眼睛和颜(吼~~),女主充满灵气的眼睛。三个人一起骑车的镜头很催泪
不能停止的怀念。同性题材中深沉又优美的一部。家庭的认同是感情的至高点。
剪辑感觉有点仓促时代的跨度都很仓促。每个人的情绪都来去匆匆。但是Jean和Philippe一起时候的几个画面真的是很甜,回想起来才更虐><
那个时期的爱都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