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干回到故乡》讲了一个简单到甚至可以说俗套的故事。
在东京坚持摇滚乐梦想的永吉,因为女朋友怀孕了,回到故乡小岛的父母家,准备结婚。
却发现父亲已经癌症晚期。
永吉在照料父亲的过程中,父子俩逐渐解开心结,重新认识与接纳了彼此。
这样一部文艺又舒缓,还带着悲伤基调的电影中,并没有一丝沉重,而是处处充满欢笑。
导演把关于这部电影的所有的笔触,都化作了温暖的阳光,让电影中所有可能冰冷、压抑的地方都破了冰,还原了生活中最本源的美好。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好像一个人在对着你微笑,让你耳畔带着清风,忘却一切烦恼。
像是永吉知道了父亲为自己取名为永吉是因为对摇滚乐手失泽永吉的崇拜后,半夜扮成失泽,感动的父亲激动而泣,惹得母亲赶紧来看是不是出了什么状况。
还像是这部电影的高潮戏,在父亲病重之时永吉决定举办婚礼满足父亲最后的心愿。
父亲激动的从病床中坐起身来,却因为太过激动而重新倒下。
众人手忙脚乱的丢下了婚礼,让现场一片大乱。
本该是泪点的地方,电影用一场场闹剧,乱哄哄又热热闹闹地让你畅快地笑,笑完之后眼泪停留在眼眶,不会落下这些,便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冲田修一的风格。
他拍出了属于日本最温暖动人的那些喜剧,拍出了最美好的生活。
日本是一个矛盾的民族,他们的电影中有着数不清的校园欺凌和黑社会,这样或冷或热的暴力,又有着很大比例关于宅男性幻想这种看似色情,实际带着深深对于现实嘲讽的作品。
但同时,日本人也拍着世界上最清新寡淡,也最温情动人的文艺片。
像是小津安二郎和山田洋次,电影中始终洋溢着一股温暖的力量。
但冲田修一始终是别具一格的,因为他内心带着一种属于日本人的独特幽默感,一种轻快,他能轻松愉悦笑着看待所有的现实。
不同于其他日本导演骨子里的颜色,冲田修一的感动,从来都不沉重,而是能让人会心一笑。
在日本这样一个以文艺片著称的国家,冲田修一始终独树一帜,让自己的电影风格无法替代,大抵是因为他温柔地看待世界的方式。
《莫西干回到故乡》其实并不是冲田修一第一部谈及死亡的电影。
他的上一部电影《横道世之介》,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悉。
世之介就像你我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最闪亮的青春,人生却戛然而止。
但人们回忆起世之介,都不会觉得悲伤,而是扬起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然后觉得认识他真好。
可能很少有这样一部电影,在看完之后你能真切的觉得你和故事中的主角成为了朋友,像故事里的人们一样,觉得能认识他真好。
冲田修一这种对悲伤的消解,其实还原了人本性中的善良。
没有人希望因为自己而让其他人悲伤,又何况是最爱的人。
但活着的人又怎么能轻易对于再也无法交谈的离别一笑置之呢……于是他在电影里告诉我们,别难过,我们之间曾经有过的那些欢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天堂。
每个人都知道,电影不仅仅是生活。
电影加工了生活,让里面的一切更美好,让人在一天的现实的疲惫后,还愿意坐在电影院中。
但冲田修一的电影,我宁愿相信,它没有对生活做任何加工,它只是滤掉了那些现实中的坏事,只保留了我们最爱的那些美好。
通过他的电影,我们看到,原来这些美好是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一点一滴在我们身边汇成溪流。
这些电影让我们学着用自己的眼睛取代他的摄影机,让我们把现实活着这一幕幕喜剧。
恐怕这就是我们如此热爱着这位77年日本年轻导演的原因吧。
从《南极料理人》、《啄木鸟和雨》到《去看瀑布》和《莫西干回到故乡》,他从未变过。
小金很难做到,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就真的笑着面对至亲的离世,因为生活中除了电影的美好之外,还有太多的无奈与现实。
学着只看到生活中的美丽与奇妙,需要真正发自内心的强大。
但冲田修一的电影,还是会赋予我一种力量。
让我至少希望,我能笑着面对自己的死亡。
像永吉的父亲,他告诉永吉,不要对我太好,让我像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但他又接受了全部来自儿子的好意,在这个穷乡僻壤,吃上了儿子为他定来的披萨。
在儿子指挥他指导的少女交响乐团演奏出摇滚的篇章时,热泪盈眶。
他从未畏惧过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只希望永吉过的幸福。
事实上,你我即是世之介,也是永吉。
但同时,你我也是世之介的朋友,和永吉的父亲。
希望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悲伤与死亡。
整部电影其实乍一看上去像一部闹剧,但是笑过之后,眼泪就止不住了。
拍家庭关系的电影电视剧太多太多,莫西干从剧情上也算是另辟蹊径。
其实电影本身不算是有多么精彩,但是贵在能勾起很多人的回忆。
看过电影之后,也会想起自己家里的老爸,可能离家已久我们的父子关系并没有像电影中这样不和,但是对一些问题的眼光差异越来越大,很想回去陪陪他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低谷…从莫西干的经历里我看见了自己生活的压力 无奈 对家的思念 最后彻底变成了归乡到最后我发现其实莫西干的生活很完整 甚至可以说很美好来自岛上的摇滚青年 带着梦想在东京发展遇见了这一辈子最好的伴侣有尊重自己梦想的父亲 善解人意的母亲 听话的弟弟 热情的亲戚永远不用担心自己下一刻的生活将要在哪 可以为了梦想说走就走 也可以为了家庭而停留这是多么完整的人生 也是我的向往困难面前 莫西干和家人并没有认输 梦想也没有破灭我开始想我有没有可能也像他一样 收获自己的人生呢
大半夜跑到一个离家20多公里的地方去看电影是种什么体验?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可能要说一个故事,好吧,虽然我看起来很像一个有故事的人,但关于这个电影,我这里真的没有故事,只有一个事实:就是这个电影的导演也是我近五年以来最佳电影《横道世之介》的导演,而作为我的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我是直到出字幕了才知道这个事实的。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开始!
但这个电影并没有多少让人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包括那个不少人还觉得有点意思的结尾,影片最为瞩目的应该是导演的原创剧本,但现在可能真的不太适合原创,这个剧本温存却缺乏力度,痴情却有失水准,本以为一个有着莫西干发型的主角会给剧情带来一些冲击力,没想到这个莫西干只是个表象,骨子里的日本人经不起任何刺激就原形毕露,我倒不是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这跟文化有关,但凡扯上文化,哪有什么好坏之分?
既然如此,这个电影的剧情和标题都出现了反差,文不对题就是这个电影最大的问题了,不过这也可能是导演的个人风格问题造成的,这个导演所擅长的是没有主线和中心思想的叙事,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细节给观众呈现一个美妙的电影世界,最大可能给观众制造想象空间,所以导演的这种风格比较适合像《横道世之介》一样的传记类故事片,而不是本片这种叙事类故事片。
片中有几处情节可以说明上面讲道的问题。
比如开始介绍男主身份的那一段,也是我看的最尴尬的一段,导演用了那么夸张的现场表演和散场聚会来说明男主的现状,完全摒弃了他所擅长的那种在小抿慢酌的剧情中不经意抛出的真相让人觉得舒服,那么赤裸裸的语言暴力如果在后面的剧情里出现了还好,但只是为了表现一个莫西干的身份就不用了,实在是感受不到冲击力!
还有就是设计了一个吹小号的男孩,这个设计在我看来实在的蠢,要么你就多设计几个这样的角色嘛,就设计一个,还偏偏跟男主之前是一个属性,你想让我说导演不是故意的都难啊!
你这样的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跟那些流氓电影有什么区别?
最后,也是可能产生争议最大的就是结尾的那场婚礼,据我观察,电影院里大部分人对这场戏是满意的,我却是越看越别扭,虽然这是导演非常擅长的“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制造一个你熟悉的场景”,但这样的方式在同一个电影里已经出现了两次了好吗!
四不过三!
是不准出现第三次的意思啊!
不是到第三次就可以啦!
我看着很尴尬有木有!
那些觉得还不错的人们,你们生活中难道很缺惊喜吗?
好吧,我感觉绝大多数人是缺的……接着说下演员吧!
可能就前田敦子这个角色有点问题吧,我非常理解一个前娱乐圈的女明星想进入电影圈的心情,也非常认可她这次以及之前好几次为了电影所做出的努力,但没天赋就是没天赋,时候未到就是时候未到,演的角色感觉不对就是感觉不对,在AKB这种地方尔虞我诈了那么多年你让她怎么去演好一个传统的日本姑娘?
至少现在还不行!
最后,我想说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的导演所拍出的新片,所以我的评判肯定比平时严厉很多,另外作为我的电影节生涯的开幕电影,我当然需要更加郑重一点,其实这个电影远比我这里评价的要好看很多!
非常适合那些喜欢日本的人去看,无论你喜欢日本的什么,都可以从电影中找到共鸣!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千万不要大半夜跑到一个你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去啊!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松田龙平来看的。
看完的感受,太棒了。
虽然风格还是典型的日本中二喜剧风。
就像多田便利屋一样傻傻的搞笑。
但是真实细腻啊。
最喜欢的是男主的妈妈。
笑起来亲切极了。
隐忍,开朗。
就像岛上的阳光温和又温暖。
我也向往成为男主妈妈一样的女人。
心胸宽广,平淡,亲切。
主线无非是两代人的差异,两个世界的碰撞,两种文化的冲突。
父与子,小城与东京,内敛与张扬,以二元对立开场,以相互理解收尾。
从微观层面去看,这讲述的就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关系,叛逆儿子尝试回到俗常,倔强父亲突然发现自己身患绝症,二人在各自巨大的生活转折点上的一次交互,但如果能抽离、俯视去看,就会发现,这写的几乎是一个时代的横截面,或者说是普遍意义上的所有人必经之路的微缩隐喻。
不过,这造型有点太辣眼睛了。
真的好多次都要弃了。
这个感官问题也要得到重视好吧。
每次看日本家庭类型题材电影的时候,总是觉得淡淡的,看到某些场景会心一笑,看到某些剧情又有点淡淡的伤感,心中总是如微风吹拂的海面一样,有一些微微的起伏,却不至于让人心神不宁。
这部电影也是一样,电影的故事其实很套路,但是导演既没有把重点放在父子之间的矛盾,也没有因为父亲的病情而煽情,只是淡淡的描述着生活中的日常,通过很多细节来描述着每个人的心态和关系的变化。
看这部电影很容易让我想到自己的父亲,比如刚回到家在桌边对话的时候,没聊两句父亲就觉得儿子没啥出息跳起来想要抽一顿,没过几秒钟就趴在电话旁边给自己的朋友打电话说儿子回来了要聚一聚;比如在片子中间的时候儿子问父亲有啥愿望的时候,父亲说你把头发剪了,而在影片的最后,父亲托小儿子带给他的礼物是一盒发蜡;比如影片中父亲多次提到,你还是回东京吧,不要因为我病了就耽误了你;比如父亲听到儿子指挥着乐队的演奏着一首不一样的交响乐的时候,兴高采烈的挥拳喊着没错就是这样的时候;我的父亲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一副很严肃古板的样子,感觉总喜欢挑我的错,可是每次我回家的时候他总要提前很久去车站等我,总会在我回家的时候做我喜欢吃的所有的东西,总是把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放在心上,总是将所有的病痛都藏在心里。
记得有一幕,男主开车送小号手,车上有一段对话,大概是男孩问指导(男主的父亲)会是吗,男主说,以前没想太明白,现在知道了,父母都会死的,但是即便知道了,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男孩说,那就一直陪着他身边不就好了吗,因为指导看起来挺寂寞的。
所以,陪伴才是我们能够给父母的最好礼物。
<图片1>莫西干回到故乡,抱着梦想破灭的惆怅。
等待他的是人生的转折,亦或是悲哀地继续。
还有一位即将去世的老父亲。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时刻,前路漫漫,往事不堪,还有已成路人的亲人。
但,这一切都不妨碍莫西干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也许依然是人生路上的唯一能量。
相比来说,父亲在死亡到来前的坚持,更加说明了梦想的可贵,它是抵御死亡的唯一武器,是重燃父子情的唯一燃料。
片中以一种在悲伤中微笑的画面感,引导观众进入一种彷徨且等待的心态。
松田龙平饰演的年龄不大不小的摇滚歌手,在陌生的故乡中,如同一个外来者一般接受着父亲逐渐死亡的事实,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过去,以及未来对此刻的自己意味着什么。
我们看见了他即将成为父亲,却仍做不好一个儿子,他能够将父亲的铜管演奏变成了金属打击乐,但却无法在这种代际的疏离中,找到回归和血缘的价值。
当父亲最终在温馨的婚礼中,在众人对爱情的见证中呜呼哀哉的时候,我们依然难以知晓追梦人莫西干此刻的心。
在茫茫的大海边,莫西干开始了新的东京征程,天水之间,他唯一留给故乡的呼唤,就是父亲对他梦想的肯定。
也许除了梦想,一切都并不重要吧。
在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的一章“深夜的口琴声”中,一个青年同样在梦想和现实中挣扎。
故乡有他该继承的老店,但东京有他该继续的梦想。
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日益苍老的父亲同样对他说出了此片中柄本明饰演的父亲说出的话:回到东京,继续你的梦想。
从大的维度来看,代际的差异,如同传统与现实,古典与流行的差异一样明显而无奈。
子辈的梦想和生活方式已经不是父辈所能够理解和认同的。
但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在无奈中,在不可理喻中,不还是有爱与坚守存在么?
不还是有同样重量和热度的梦想与希望存在吗?
所以,无法理解彼此的父子两依然可以深爱的彼此,正如同样无法可拍的陌生人,也可以通过心灵的探索和言行的努力而成为一生羁绊的爱人一样。
这,也许就是所谓现代社会的本质吧。
无法理解重金属,不等于讨厌它或躲避它,无法理解顶着莫西干发型的浪子,不等于否定它或批判它,它代表着现实的另一种存在,正如你自己也是现实的存在之一。
包容,也许是此片除梦想之外的另一个主题,通篇父子之间,婆媳之间,陌生人之间,故乡和东京之间都没有争论,没有谁否定谁谁替代谁的狭隘的价值置换,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间的相互包容,同时也看到了故乡与东京间的相互疏离。
而这可悲的疏离,不就是莫西干们所追逐的,遥远的梦想的距离吗?
驻笔。
杀马特的鸡冠头居然还染成了绿色 一开头丝毫不在我审美的音乐 有点无聊的剧情 莫西干带着怀孕女友回到故乡 可遇见的这个莫西干和固执有点古板父亲的冲突 但这一切的冲突在父亲得病后 有了变化 儿子开始更多的了解了父亲 甚至为了父亲装扮成矢泽 这个父亲最念念不忘的音乐人见面后都只求一问当年在武道馆是否看到自己一眼 有点搞笑 就这样有点俗套的剧情 却在父亲和儿子理解中 母亲和儿子相处中 温情而又美好
如果只看片名大概会误会这是个浪子回头的故事,然而“莫西干头”又隐约蕴含着某种戏谑的成分,似乎是个喜剧片,但从头到尾我都没笑出来。
随着开头一声炸裂的核嗓,影片高调展开,然后是急转直下的现实,不出名的乐队成员个个为未来的去向而迷茫,儿子带着怀孕的女友回到离开七年的家乡,却发现年迈的父亲得了癌症晚期。
父亲有着他自己的执着,在家乡的小岛上指挥学生社团演奏自己偶像的交响乐,那是他认为的至上音乐,可以和贝多芬、莫扎特等西方古典音乐家媲美。
儿子执着于不同的音乐理想,朋克头是他的标志,是他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标志,必然的成为边缘,电影没有交代太多,但是一句“靠她生活”就说明了一切。
我们原本鄙夷这样的人,不负责任的自私,然而后面发生的一切却让我们看到这个玩世不恭的朋克在面对自己父亲死亡之时的态度,也像许多普通的子女那样,希望帮助父亲没有遗憾的离开,于是故事就在这样的遗愿清单中逐渐上扬在最后的医院婚礼中达到高潮。
结尾处伴随父亲死前的一吼,激烈的就像开头的核嗓,在慌乱中众人推着病床无所适从的狂乱奔跑伴随着同样混乱的朋克音乐。
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导演这样去拍死亡,通常是或悲壮或哀伤或冷清,然而在这种混乱中音乐嘎然而止,所有的欲望、骄傲、不甘就这样随着突然停止的音乐而消失,留下呆滞的众人和观众。
影片内在的音乐感十分的强烈,从高音到低音到逐渐升高最后华丽的收场,让我想起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竟然发现俩者拥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父子关系在死亡的议题中究竟意味着什么?
带着怀孕女友回乡的设置仅仅是为了丰富剧情吗?
那个小号手为何也留起了莫西干头?
父母终会老去和离开,那么子女是做自己,还是不断的满足老一辈的期待?
这里面的存在问题,只有在面对死亡之时越加强烈。
对于父亲来说,他有需要保卫的东西,以一种孩童般的任性,这是他存在的方式。
儿子代替父亲指挥学校乐团,却用交响乐玩起了摇滚,创作了新的乐曲,狂躁的父亲在电话那头嘶喊,这是儿子存在的方式,而小号手似乎是为了映射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存在。
所以莫西干头是不能剪的,虽然是那样的爱父亲但那是他自己的存在感。
挺失望的。笑点泪点完全都不在节奏上,明明有几个不错的桥段设计但拍得节奏和感染力全无。敦子的撒娇戏好可怕…
和横道世之介相比差好多,可能主要还是剧本不够打动我吧......龙平的莫西干头造型看起来真的好像个大菠萝哈哈哈哈哈哈!最喜欢教室里指挥那一段,记得龙平采访中说因为孩子们都不是专业演员,所以自己拍的时候还蛮紧张的,完全不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反应,结果演奏完毕之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都笑了......
明明是一个很沉重的题材,即父亲罹患癌症,儿子和儿媳回乡送最后一程,却拍的轻松、愉快、还带点无厘头。导演想说的不只是子欲养而亲不在,还有人生已多风雨,何不淡然面对……
全然、ダメ、!
父子情感交流互动都感受到了,笑果也有,就是摆脱死亡束缚的喜剧看尴尬了我......阿酱那是自由发挥吗,尴尬死我了
还以为会很有趣呢。日本电影总是这么朴实无华。。。没点人生经历真的很难参透其中的奥义啊。。
看完有些懵,形式大于内容的多(莫非只有自己把主角留莫西干的理由当成最大悬念……)龙平造型帅惨,存在感不算强。明哥实力碾压全场。78迷之戏份,不如找绵羊来2333。作为喜剧还是笑果蛮足,披萨竞速够劲儿(不是三家同名的披萨店的吗,怎么会有必胜客……)!
就是那种会笑到心里的感觉,冲田修一还是那个冲田修一。2017年第一部,北京往返上海的飞机上
三星半。与去见瀑布相比人为的戏剧化有点多了,可能是题材本身所限无法拍出什么惊喜。
流连忘返不喜欢日剧
★★★☆ 还是冲田修一的调调,细节好评,整体完成性较粗糙。
喜欢露台指挥和披萨的段落
3.5;吵吵闹闹的一家门,奇奇怪怪的细节梗,平淡里见深意,到处萌点;龙平留什么朋克头全然无用,脸上仍是写满温柔,柄本明抢戏有方,千叶雄大也是亏只能演男二的命。
柄本明老爷子太卖力了啊啊…总体漫画感过头,鸡汤味也齁得很,嘛笑得开心就好了
你企盼明日晴朗,婚礼的病房外偏偏浇下一场大暴雨;你顺颂时祺安康,垂老的身体里偏偏闯进一群癌细胞。愿望清单上有安川的香肠披萨、矢泽的劲力吹奏、偶像的四目相对,原来人生走到尽头还有这么多的放不下,原来临到别离之时还是不知说什么才好。我说你啊,回东京吧。我虽是将死之人,你却是我的骄傲。
不是很喜歡
父母早晚会死去的 有多少无奈道不尽 少了《横道世之介》的灵性 莫西干也毫无必要 父子都是爱音乐之人 弄一些传统的父子隔阂就可以啊
一般般吧,此类日本片看太多,痒点变高了可能…就提醒了我要用喜劇的方式写悲剧
很不错 但是有点不合我的胃口~
原来是关于矢泽永吉的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