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存亡与宇宙无关,看完了有几点乱七八糟的想法:1、开始的时候还为男主不顾生命安全的义无反顾的去救他的猩猩而感到此人有情有义,电影结尾后男主却没有丝毫留恋的扔下自己的猩猩回地球去了,这点我觉得蛮不合理的。
2、无论你是从多么先进文明的星球到来,不管你是啥种族,在一个你没有丝毫背景的地方,哪怕你拥有再多先进的想法,没有道具帮助,你也很难改变自己颠沛流离的状态...3、编导说,有枪太逆天,不能有,所以男主无论如何也用不了枪。
4、总感觉猩族女主的思想应该是有一些问题的,如果帮助人类是她的好心肠的话,那为了一个人类把自己的生命都置之于不顾的话,这得要多深厚的感情啊,我觉得一般人不会这么做吧?
5、看不是太懂片头的时间穿越和片尾的时间穿越...呃,说了些好像是说这是个烂片的评论,但我真是津津有味的看完了这部电影,特别是最后男主回到地球看到雕像然后被一大群猩猩们包围的时候,我第一个念头就是,男主绝对绝对绝对绝对绝对后悔死了,留在猩球的话,取一个大胸碧眼妹做大老婆,取一个猩族的好心肠妹子做二老婆,坐着人类领导人兼各种族人民大团结机构领导人的位置,那日子想必是很很好过的了,不过男主明显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想必是要回地球给父母养老,也惦记着地球的女友罢?
....哈哈哈,以上是我胡乱说的,各位就当一笑话,看个乐子。
不过这部片子真的算很不错的了,比现在的好多电影都引人入胜,不知为何差评如此多?
拿来和196X年的片子做比较,各位说不好看的朋友真的都是看到过以前的经典老片的吗?
很早看的,但是印象深刻,才让我去看了今天的《猿球崛起》,感觉这部更好看,新拍的更温情,从小就喜欢看科幻,所以才相信2012和Nibiru,希望这不是真的。
新版的Planet of Apes由蒂姆.波顿(Tim Burton,《断头谷》、《蝙蝠侠》)执导。
相对于1968年的旧版豪华的很多,里面的一些设置有些意思:其一,所谓的禁地“CALIMA”,其实就是主人公利奥(Leo,马克.沃尔伯格)的飞船,而这个名字又来至于飞船里面的一个提示标语:CAution LIve aninMAls.其二,当人类就要被打败时,从天而降的救星,居然是利奥要去营救的猩猩PALI,而它也被猿人当成了神。
最搞怪的就是结尾,利奥坐着PALI带来的飞船,利用里面的航迹图飞回了自己的星球-地球,正好落到了非常类似于林肯纪念堂的地方,但是很遗憾的是,林肯的雕像换成了被利奥干掉的Thade将军,而后面的铭文也说明了Thade的功绩就是它为人猿星球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所谓的Planet of the Apes还是地球!
在1973年的《决战猩球》之后,「人猿星球」系列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到了八十年代末,这个沉寂的系列又一次被福斯想了起来,但这个项目的确立却几经波折。
导演人选从名不见经传的亚当·里夫金,到山姆·雷米、奥利弗·斯通、彼得·杰克逊、迈克尔·贝、甚至还有刚拍完《泰坦尼克号》的卡神,男主角人选则从汤姆·克鲁斯、查理·辛、再到阿诺·施瓦辛格。
一直拖到2000年前后,才最终确定将导筒交给蒂姆·波顿,而靠《不羁夜》走红的前内衣模特马克·沃尔伯格被选定为男一号。
为了不让人联想起自己的过去,沃尔伯格拒绝了穿着原本用以致敬《人猿星球》的兜裆布。
按理说,《决战猩球》拥有不俗的演职员阵容,除了沃尔伯格在当年差了点档次,其余的主角或配角比如海伦娜·伯翰·卡特、蒂姆·罗斯、保罗·吉亚玛提,包括导演蒂姆·波顿都是具备了相当声望的电影人,而且影片的回报也很可观(1亿美元的预算换来了3.6亿美元的票房),然而在影评人以及观众那儿却并不受待见。
老牌影评人罗杰·艾伯特说得十分衷肯:蒂姆·波顿的这部电影显示了对老版的尊重,本身也是美观且值得尊敬的。
但这并不够,十年后人们还是会去借1968年那版的录像来看。
言下之意,波顿在新版上的改造并不足以达到老版那样的成就。
事实上,波顿对本片做了非常用心的设计,直接以原著为蓝本进行拍摄,从情节和人设上都独立于之前的五部。
同时,影片融入了一些波顿独特的影像风格与叙事手法,在奇想化和娱乐化上的进步还是颇为与时俱进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化妆,波顿坚持使用化妆而非CG特效来建立猿类角色,他邀请的化妆设计师是与斯坦·温斯顿齐名的里克·贝克,这位大佬光是奥斯卡最佳化妆奖就拿过七次。
在他手中,主要的猿类角色都表情丰富、充满了个性和辨识度,大异于前作中的千猿一面。
本片获得的化妆和服装领域的多项提名便是对这方面的最大肯定。
另外,从故事上看,《决战猩球》也没什么大的瑕疵。
宇航员利奥、利奥的宠物猩猩、利奥所属的舰队因为遭遇时间乱流而先后到达某个星球。
其中舰队早到了数千年,舰队上的人类与猿类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猿类统治人类的局面。
而利奥和宠物猩猩抵达的时间间隔不长,前者引导了人类的反抗,而后者的降临则为人猿大战作了了断。
无论是结构还是逻辑,编导的改编是经得起推敲的。
可惜问题的关键在于之前已经有了《人猿星球》那么伟大的作品,尤其在思想性上占据了制高点,那么后来的作品只要在「形而上」的方面没有突破就很容易遭至诟病,所谓的「先入为主」在经典重拍上始终是普适的。
本片还有一个被批评较多的地方是结局。
蒂姆·波顿仿效68年版的惊人结尾,当利奥再次穿越时空来到地球时,看到林肯纪念堂中的林肯坐像俨然换成了影片的大反派猿族将军泰特,而且纷纷赶来的警察也俱是猿类,令人脊背发凉。
除了致敬的意味之外,按波顿的说法,这样的一个结局主要是为了将来福斯制作续集留下一个伏笔。
但尴尬的是,导演的未雨绸缪放到本片的故事里就有点模棱两可了,连饰演泰特将军的蒂姆·罗斯亦承认看了两遍电影也没弄清结局是啥意思。
当然,影片的口碑那么差,福斯压根就没想再拍续集。
最后说两则关于本片的幕后花絮。
比较为人熟知的一则是,蒂姆·波顿和海伦娜·伯翰·卡特经过这次合作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继而结为夫妇,卡特也从此成为了波顿的御用演员,出演了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
而另一则就比较隐秘了。
本片请了当初《人猿星球》的两位主演查尔登·海斯顿和琳达·哈里森客串角色,其中海斯顿与蒂姆·罗斯正好演一对猿族父子。
有趣的是,晚年的海斯顿醉心于政治,并且立场偏向保守主义(甚至从民主党转投意识形态更右翼的共和党),最具争议的一点是他还出任了美国国家步枪协会的主席,坚决抵制对枪支的管控,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其中便包括了蒂姆·罗斯。
众所周知,罗斯是个左倾自由主义者,曾因政治立场问题加上公然辱骂撒切尔夫人而被赶出英国。
这样的两个人自然不可能和谐相处,用罗斯的话说要是早知道会跟海斯顿演对手戏他根本不会参与这部电影,可见其内心抗拒之强烈。
政治和电影是两码事,却经常会被扯在一起。
当然,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左翼右翼关我P事,演得好、电影好看才是王道。
♑
-首先要理解这个电磁风暴的原理,学过编程的都知道栈,我们可以将虫洞假设为栈。
就是后进先出。
-假设影片的主题时间是我们的基准时间:&假设影片只有一个宇宙假设大飞船也经历虫洞的加速(假设加速度为正)假设发生的事情,不会因为时间线的变化而发生蝴蝶效应一样的变化,除非物体穿过虫洞在另一个时空做出的改变。
假设虫洞使大小为飞船大小的物体在时间线上快进#年。
假设虫洞使大小为小飞船大小的物体在时间线上快进@年-***很显然最后进入的是大飞船,所以最先出来的也是大飞船,在基准时间几千年前大飞船坠落。
***Delta为了追赶Ape的Alpha作为第二个进入虫洞的,所以也是第二位出来的,也就是在基准时间&出现的。
***Ape的Alpha是第一个进入虫洞的所以算是最后一个,在影片的结尾才出现的,记为&++。
-时间线是这样的:2029年人类探索宇宙,离开地球2029年大飞船进入虫洞,坠落在猩球上,基准时间&的三千年以前,假设为&--3000。
那么基准时间&=2029+#+30002029年Delta进入虫洞,穿越到基准时间&。
&=2029+@2029年Alpha进入虫洞,穿越到基准时间&++。
&++=2029+@(可以知道进入虫洞后,出来的时间可是不一样的)(可以知道@=#+3000)&++时候Alpha飞船在男猪脚的驾驶下进入虫洞,倒退大概五百年回到地球(可以在影片中大致看出)。
当时的时间可以说是&++--500,约等于&--500。
这里忽略了虫洞的效应,对于Alpha这么大小的物体可以通过虫洞快进时间是@,所以男猪脚回到的准确时间应该是&--500+@=&+#+2500。
可见至少是离开时间的2500年之后。
所以看到的雕像是当年自己弄死的Ape,也就说明了回到的地方也就是当年的猩球。
所以我觉得猩球就是星球:地球。
【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2500+之后的地球还是那样的警车和手枪2014/10/5】
这个版本设定也比较有意思,人类具备语言和智力,且外形看上去一点不原始还非常有理性,片中说人猿只占数量的4分之1,但不知为何人类还这么原始?
想知道母船的猩猩是如何快速具备智力和语言能力的?
这个星球有特殊细菌病毒?
让猩猩进化了?
剧情应该交代一下。
这个星球上人类怎么发展起来的?
母船船员的后裔?
有可能,人类并没有被猿人杀光。
马是这个星球的原生动物吗?
呵呵猩猩驾驶员关键时刻驾到真是刚刚好。
老将军大猩猩也帮助杀同类,可真行,这一版里再没有“猩猩不杀同类”这一说了母猩猩形象设计太过了,过于贴合人类审美猩猩真是怕水啊为什么男主开船必坠毁?
还不如猩猩男主开头违反纪律私自开船可真够任性,是平时训猩猩太烦了?
还是猩猩保护主义者,呵呵结尾穿越风暴回到地球结果还是猩猩统治。
复刻的地球文明。
我就说,要是穿越过去就能回到原来的时间线,那这风暴时空门也太稳定了。
很明显最后又穿越时空了,但究竟是我们地球的未来,还是另一个平行宇宙,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些猩猩一蹦三丈高可真太可以了
今天闲来无聊看了这部电影。
首先说明的是,关于人猿星球这个系列电影,这部电影是我看的第一部。
不论是先前的1968年首部《人猿星球》,1970年第二部《失陷猩球》,1971年第三部《逃离猩球》,1972年第四部《征服猩球》,1973年第五部《决战猩球》以及2011年对第四部的翻拍《猩球崛起》都没有看到。
所以仅就这部片子进行评论。
个人感觉电影的设置很精彩。
首先是人类在太空中运行了一个超大的宇宙飞船,上面有很多基因重组的聪明的猩猩,来帮助人类完成比较危险的任务。
男主人公Leo和一只猩猩Pericles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一次对不明漩涡的探索中,Pericles乘坐的小飞船与宇宙飞船失去了联络。
Leo急于找回Pericles,于是乘坐飞船追了出去。
飞船着陆到一个星球上。
Leo发现在这个星球上,猩猩是星球的主宰,拥有和人类相同的语言,以及与人类政治体系相似的体系制度。
猩猩社会中也进行了分类,最高级的apes,中级的chimpanzee和低级的monkey。
最低级的是human,面临着被俘虏被擒拿被杀害的命运。
Leo决定要回到自己的星球。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善良的猩猩Ari,坚信人类与猩猩应当平等,互相发展属于各自的文明。
遇到了金发大波女郎Daena,和其他人类一样四处逃亡,与家人一起和Leo去寻找来找Leo的其他人类。
而在这个星球上一个被残忍和权力欲望充斥头脑的Thade,认为人类作为一种既危险又低等的物种,应该被永久性的消灭。
当Leo带领一帮人到达信号发射器指示的位置,发现没有人来就他们。
而Leo所在的宇宙飞船因为寻求Leo的过程中,飞船上的一个更为聪明暴力的黑猩猩Samon率领其他猩猩挣脱了人类的控制,杀害了飞船上所有的人,带着飞船着陆到现在的星球,繁衍出来了这个星球上所有的大猩猩,并建立了等同于人类社会的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人类踩在脚下。
明白了这一切,Leo放弃了生还的希望。
但是星球上各个角落的人类聚集在一起,对Leo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给予了很大的希望。
Leo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剩余的燃料与猩猩Thade率领的猩猩军队进行一场大战。
在战争过程中,猩猩Pericle驾驶的小飞船也着陆到了这个星球上。
军队中大部分人认为猩猩Pericle是Samon神降临,停止了战争。
而Thade仍然决定将人类尤其是Leo彻底歼灭,掌握这个星球的统治大权。
Thade将Ari烙上了奴隶的标志,在要求将军杀死人类被拒绝后丧心病狂的表现,终于让猩猩们发现他的狼子野心。
最后战争的结局是在这个星球上,人类和猩猩共存共荣。
而Leo在享受了善良猩猩Ari和金发大波女郎Daena的献吻后,决定驾驶Pericle的小飞船回到自己的家园。
不幸的是,当Leo回到自己的家园地球的时候,发现地球也已经被猩猩占领,而自己被包围在一圈由猩猩组成的警察、记者等周围。
个人认为,该影片,首先说明的一个问题,不明显的问题1)关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的问题由于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对各种动物,也许包括人类自身在内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以期望能够找到更有利的帮手。
而基因突变的结果往往是无法预料的。
长期自然选择所导致的基因重组是个缓慢的过程,所有物种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发展寻求一种平衡。
然而,科技引起的基因突变和重组,引发的后果往往在人类所能够平衡的范围之外,因此各种科幻影片,总是会透出一种忧虑,即机器人,或者是基因重组后的动物,终于超出了人类的控制,从而夺取了地球的制高点。
2)关于种族歧视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在12亿人民都是黄皮肤的中国并不是很明显。
相反在中国更多的不是种族歧视问题可能是特权金钱权利的问题。
这里,当自以为是世界中心的人类反而处于被奴役被统治的角色,也许会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对于其他所有动物不加人性的剥夺利用是否是人道和合理的。
而关于同时人类的不同人种,对于其他人种的歧视和奴役,是否更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一个关于自由民主与人权问题的讨论似乎是美国人文主义影片的一个永恒的关注点。
3)关于权力带给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变。
从猩猩的政权中,我们依然看到,人类社会存在的一些特权阶级等问题依然存在,对于权力的追求和沉迷似乎是人性或者动物性的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一些善良的物种如Ari等,对于自由平等民主的呼声总是在一个非常无力的位置。
而社会的主旋律仍然是对权力欲望的追求。
4)人类是否会能与大猩猩共存。
在影片结束的Ari所在的星球上,结局是人类与猩猩共同发展。
试问,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首先排除了人类与猩猩交配,两个物种合二为一的可能性。
在影片中数次提到,人类拥有更高的智慧,而猩猩的祖先Samon就是人类创造的。
因此当Thade的主张被废除,猩猩世界允许人类自身的繁荣发展。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星球仍然会落入人类占领了星球的霸权,猩猩被关入动物园的结局。
不得不承认,对于权力的追求是人类和猩猩共同的追求,而如今这个大权落在猩猩的手里,是因为猩猩凭借着自身的武力等对人类进行穷追不舍的打压,使得人类只能在逃亡中生存,而失去了发展自身文明的机会。
而一旦,人类可以进行文明等的发展,那么两个物种间势必会有优劣先后之分。
纵然当人类处于猩猩的统治下时会认为物种平等是一种不错的结局,而一旦人类处于有利位置,那么仍然会毫不留情的将猩猩踩在脚下。
这,也许才是人性的本质。
考虑到目前所存在的种族问题。
好在大家只是皮肤颜色和产地不同,染色体数目还是一致。
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也许就是改变人类对于物种歧视的观念,彼此互相交配,以至于人类已经说不出个人属于哪个具体的人种,ok,所谓的种族歧视问题,也会不了了之。
1.我总觉得那些猴子们的武器和铠甲只有人类才能制作出来,但如果是这样,那些散布在丛林中的人类为何没有犀利的武器,全都是树枝石头?
2.整个星球上的人类应该都是那个太空飞船的遗族,而且他们的祖先,应该不止是寥寥几个人。
我就奇怪了,哪怕一开始打不过猿人,但他们毕竟繁衍下来了,哪怕是口传身教,拥有高深的理论知识、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大脑,他们怎么可能打不过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的猿人。
力气大不是借口,人类的大脑和对工具的使用完全能够弥补力气小的弱项。
3.主角回到地球之后,出现了各种消防车警车和照相的猿人,这不应该。
哪怕这个时候猿人已经完全奴役了人类,但拥有智商的猿人和掌控(不是掌握)着整个科技世界的猿人社会,为什么还会继续使用跟现实世界一样的警车和照相机?
按理说,这个时候的猿人所使用的工具,应该是经过包括外形和使用方式的全方位的改进才对,毕竟猿人使用照相机,按快门会不方便,毕竟警车和消防车的设计,都更适合直立行走脚掌扁平之后的人类,而不是有着比人类灵巧的多的下肢的猿人。
不要说猿人故意这样。
既然他们能够延续消防车和媒体这样的人类习俗,而且还会说话和使用各种工具,很难想象他们没有最基础的创造力——让自己的生活工具更适合自己的身体特点和使用习惯。
从影片结尾飞回华盛顿来判断,之前的猿星就是地球,那么地球是怎么落入人猿的统治中呢?
蒂姆伯顿的人猿世界只有一集,或许他没有时间解释,或许他根本不想去解释,结果就是让一群太空站内繁育的猩猩最终统治了地球,这是设定上的一个硬伤。
最终猩球的结局也有些模糊,猩猩们了解了自己的起源,见识了“圣者再临”的场面,就可以摒弃整个世界观,和人类和平共处了?!
这不是在说他们都是傻子吗?!
视觉上比老版的好看,但故事实在一般,这次翻拍蒂姆伯顿可捞不着什么好,但几个演员的表演还是可看的,尤其是Tim Ross演的黑猩猩将军。
老版比蒂姆波顿拍的那部好多了。
老版在猿星上,人类失去了语文和文字,完全退化为动物,这才合乎情理。
而翻拍片中人类还有语言交流能力,那么文化的传承就不应该有太多的中断。
不过片中的原始人都太白也太干净了,这个要多减几分。
猿猴、黑猩猩、猩猩之间也互相存在种族歧视,通过几位主角的对话间接地进行了说明。
蒂姆波顿为了增加动作场面,在猿人身上保留了较多猩猩的特征,比如惊人的弹跳能力,发怒时捶胸,战斗时的王八拳,好看是好看,但是不太符合文明高度进化以后的猿人社会,原版中表现的合理多了。
蒂姆波顿可能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他的翻拍片中,猿人的社会大概处于罗马时代,而老版中的猿人则进化到了约文艺复兴时代,同时还拥有火药武器。
对于一些看过片子,强烈感受到人类自私、无爱、虐待小动物和花花草草云云,进而对人类大失所望,大力鞭挞,我觉得大可不必,原作者经历了越战,写个小说夫子自道一番,说教味道浓的很,科幻小说史上位置也不见得多高。
君不见猿猴翻身作主后,人类遭遇不是更惨,简直是“为奴隶而不可得”。
两个种族无法通婚融合,资源只有这么多,只好火拼一场算数。
其实真有会说话的猩猩,人类未必不能和平共处,不过作者所处时代世界上种族隔离仍然严重,三次大战一触即发,当然悲观一些。
今天这种论调早已过时,君不见黑衣人中,除了一个大蟑螂,来自不同外星的人种都能和谐共处。
不管是老版还是新版,都基本上只有白人(新版中有一个黑人角色),其他人种大概都死光了,又或者我中华大地祖先保佑还是人类当家做主也未可知。
无论如何,老美的片子里,就算到了世界末日,伟光正的还是白人,黄种人嘛,让他们造造船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两部片子放在一块对比,有些细节上的差异也很有趣。
比如老版中的美女是猿人们分配的,新版中也有一个美女,主角却没有被分配的好运。
老版中的美女胸大无脑,新版中的则坚强独立。
老版中的猿猴美女和自已的同类情人感情坚定,男主倒对她颇为暧昧,新版中的猿人美女对男主简直是一往情深,时不时还要吃吃豆腐,就差没拍床戏了,这也算是蒂姆波顿的恶趣味了。
其实按我的想法,按猿人的审美观,断不会给男主选这么漂亮的交配对象,他们应该觉得多毛、手长、暴牙才是美女,比如凤姐这种类型的,这样拍岂不是更有趣。
这无疑是蒂姆·波顿拍的最差的一部电影,差到都不用加“之一”这两个字。一堆公猩猩和母猩猩,都不知道谁演的谁。结局还挺意外的,这么膈应的片儿估摸着也就蒂姆·波顿拍的出来吧?
80年代的特技,荒唐的剧情,牛逼不能这样瞎吹吧
蒂姆波顿其实不适合大制作
扮相实在难看。
伯顿给了个极具黑色幽默的结尾,猿人版的林肯。关于奴隶、人权、种族的问题值得深思。男主角在不同时空中穿梭让人有点疑惑。
看过两眼,没坚持完,对这种类型的片子不是很感兴趣,同类型的还有罗伯特索耶的恐龙文明三部曲(小说),都是粮草
这时我看的第一个版本,已经很震撼了。但如果看之前没看影评的话,效果一定爽到家。所以最后看到林肯或者说是赛德的像,真的,种族主义的可悲结局。不知道在隐喻什么。看之前就知道有这个场景,所以最深刻的还是小猴子登场的时候。建议一定要去看看
去不到终点回到原点
三星半。相对于波顿的出色的作品,该片整片不算出色,但有一些闪光点,比如结局!
我能不能说看这种对美观毫无概念的电影本公主表示很蛋疼。
又重看了一遍,故事主要讲一帅锅,为了找回自己最基情的猩猩朋友,穿越到了个猩猩王国,后发现其是制造猩猩王国的创始人,后,和个母猩猩发生奸情,开始和猩猩战队发生肉搏动作片的故事,也算最近超火的猩猩二的第一正统系列,也是美国最鬼才导演 蒂姆。波顿 作品!化妆很牛,别看这是2001年的电影!
伯顿出品,是可靠并且是必看的,但这部片让我很失望,非常之流俗……其实如果是其它导演导的,我应该会给个四星的,可是是我最爱的伯顿,我只肯给三星!伯顿拍这样的片实在是浪费……
不知所云,没杰克逊改金刚那两下子
居然是Tim Burton,当之无愧金酸梅。
其实把时间线梳理一下就明白了,故事的开头和中段都不算太早,至于男女人类主角为何会如此傻逼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导演编排吗!不就应该是自大的自私的呆子活该被追杀,另外一个是胸大腿细的花瓶只知道干瞪眼吗?哈哈。
又看了一遍,太特么经典了
很久前看的,后来才发现导演是蒂姆·波顿,现在才发现这片子这么新,而且主演是马克·沃尔伯格
是Tim Burton的我就理解了~
这个题材应该挺有意思,但是无论老版还是这版,感觉都拍闷了,只有结尾处惊喜了下
记得当时是在杂志上看到的预告,到处租碟看,看的都是1968年的版本,等这部闪亮登场的时候觉得它并没有那么经验,拿到今天我可能看十分钟就会放弃,可是那是我无聊大学生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