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主要是欧洲战场所以在反思、警惕纳粹主义上不遗余力至于亚洲国家的深重苦难则似乎是来自另一个星球适当给予悲悯即可。
另外 日本在悔罪上一直态度暧昧刻意掩盖、否定侵略罪行也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视听。
而与此同时我们在自己国内的电视台上演着裤裆藏雷、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自娱自乐。
时至今日抗日神剧早已被唾弃可你看看还有多少个堂堂省级卫视依然在播放类似的题材通过播放的剧集就能判断出该卫视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上。
占据着丰富的资源尸位素餐只管政治正确哪管艺术堕落。
而同样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韩国起码在诉苦难于影像这一点上 比我们做的要好很多。
黄政民的演技不用多说,但是最意外的我感觉其实是金秀安的表演,极强的情感张力,在整部电影对于观众的情感触动上高于宋仲基,这当然和角色有关。
崔七星和末子的爱情线恰到好处,没有过于冗杂而影响电影主线。
电影依旧是日本对外侵略为背景,但是很特殊的一点,焦点和高潮总是出现在朝鲜人与朝鲜人的冲突上,似乎最邪恶的力量反而是那几个“叛徒”,而不是日本人,我们也有很多相同题材电影,但是没有类似的视角,或者说我们习惯去将本民族置于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焦点只在某种外来的恶,而有意无意的去忽视造成我们处于被动的某种自身原因。
还有一个点很戳人,电影的开始和结尾用得黑白,开头黑白的地狱感对于气氛的表达非常直接,而镜头给到大家观望长崎的爆炸时,远处的橙色爆炸火光和整体黑白色调冲突非常明显,我觉得这一幕,有着导演很强的某种民族情绪。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心肠变硬了,还是整个影片的故事性太强,这是很悲惨的事,但全程我当成故事看完了。
也就是说电影的故事性超过故事本身的悲惨,我想起多年前看的一个中国劳工的电视剧,那个给我了很大的震撼,可能是电视剧有更多的时间来描述细节,我至今记得那位劳工逃出来以后,为了对付严冬在地上挖出了一个藏身之处,他是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下求生存的,因为信息不通,以至于日本都投降了,他还是像一个野人一样的生存和躲藏,如果没记错的话,他是那个岛上唯一活下来的中国劳工,不言而喻,其他的人被日本灭口了。
日本在中国放下的罪真是罄竹难书,蒋介石怎么好意思为了一己私利放弃要求日本赔款,这也是他丧民心的地方吧。
注意到《军舰岛》里有着重描写的一个地方,就是毫无掩饰的展现了朝鲜人的内斗,从历史原因来说,被奴化久了确实就习惯了,但电影却真实的表现了,韩国影片有这个传统,不藏着,丑陋的都给你揪出来,在太阳底下晾着,大家都看看,这样其实挺有力量的,也真实。
最后谢谢黄政民的演出,传神,别忘了,不要战争,不要后代再经历这样的地狱。
在习惯选择性遗忘,回避历史的他们眼中,军舰岛是天堂,但对于二战期间被强迫到岛上进行开采的中国人和朝鲜人来说,这里绝对是地狱。
二战期间,有数千平民被强迫拉到军舰岛从事危险,惨绝人寰的,非人道的地下开采作业。
在岛上的朝鲜人、中国平民,忍受着饥饿,炎热,疾病,被当做机器一般使用。
很多人被这座看不到希望的地狱岛折磨到自杀。
岛上生活差距悬殊,日本人每天过着锦衣玉食,有舞会,有晚宴,生活如常。
可一墙之隔,每日被炭黑袭身的劳工们却如鬼魅一般。
他们一些生活在地上,号称过着充实的生活;而劳工们几乎常驻地下,在地狱里乞讨着活下去。
韩国的主旋律比天朝高了两截:第一没有那么多脑残设计;第二中心思想不用始终围绕着某党某军,没有那么多束缚。
虽然各种牺牲感人,但是结尾白忙活一遭,鲜血都白流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编剧,毕竟剧情主要是虚构的。
电影院里一大半是冲着她们“老公”来的妹子,嗷嗷乱叫。
我并不鄙视追星这种行为,但某些粉丝群体也太那啥了吧,这毕竟是一部血腥的战争片,那些女的几乎全场都是在嘻嘻哈哈,尤其是战斗白热化各种缺胳膊断腿爆头流血+豪言壮语的煽情场面时笑的声音最大,真搞不清她们的笑点…历史上1943年之后端岛上挖煤更多的是中国劳工,不过天朝应该不会拍摄这类影片,毕竟把八路军和吴京弄到1945年的长崎难度太大。
黄政民真是一个宝藏大叔,他演什么,就是什么角色。
巧合的是,最近看的三部韩国电影,《新世界》《特工》《军舰岛》,主角都有他。
粗俗狠辣却讲义气的丁青,阿谀谄媚、为人圆滑,但是为了女儿又很勇敢的姜宇,他,即是角色本身。
反观有的演员,演什么都是他自己。
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段:1.小女孩举起双手高呼“天皇陛下万岁!
”脸上犹自带着泪痕和恐惧。
2.雨中的灯光下,父女俩一起跳舞。
3.黄政民饰演的父亲把腮帮子鼓足气逗女儿笑,在日本所长身边瑟瑟发抖的小女孩嫣然一笑,天空似乎都放晴了。
4.从未告白过的男女相依死在一起。
从未开口说过那句话,但是在你举枪时,我也举起枪在你身后保护你,便已胜过千言万语。
5.宋仲基饰演的特工与李景荣饰演的卖国求荣者之间的唇枪舌战。
母亲大人跟我一起看的,我们一致认为,这部电影甩国产抗日神片十条街。
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各种品格的人都塑造的血肉丰满,而国产的永远都是围绕掌握着军政大权、经济命脉的豪门贵族展开,咱们普通老百姓就不配作为主角出现在抗日剧中是吧?
而且主角的归宿必然是经历了一番斗争思想升华了,觉悟提高了,然后入党了,只此一条路可走。
《军舰岛》片尾曲《希望歌》 歌词:来到这坎坷世间,你的愿望是什么?
享受荣华富贵就能满足愿望吗?
在那蓝天明月之下,我仔细冥想,世间万事就仿若那春梦里的又一场梦。
来到这坎坷世间,你的愿望是什么?
享受荣华富贵就能满足愿望吗?
是否在谈笑风生间慌了神,是否在酒色财气间沉了沦。
若是能将世间万事遗忘,就能满足愿望吗?
依旧是韩国讽刺所谓民主虚伪面貌的反转。
不过这个也是历史问题,题材挖掘在现实中获得极大反响的典型成功案例。
黄政民主演的确精彩,不愧是影帝。
整个电影拍摄的群体,个人的画像也非常的全面有深度,各具特点。
大场景大场面,包括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整个电影的完成度非常的高。
这部电影也反映了东亚人民特别是被殖民半殖民化的人民的逆来顺受,即使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之下,即使是明明知道自己受到压迫,却被人利用,恐吓等等方式加以剥削。
不敢反抗。
“只要活下去,就会有好事发生。
”《军舰岛》是由《老手》导演柳承莞执导,由黄政民,苏志燮,宋仲基,李贞贤等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总制作费高达300亿韩币(约1.7亿人民币)。
影片以端岛(军舰岛)为主舞台,基于朝鲜人被强征至端岛劳动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二战末期端岛劳工们绝地求生的故事。
端岛是日本长崎市附属的岛屿,距离长崎港18公里,因岛屿外形酷似军舰,还被称为军舰岛。
1890年,当地丰富的矿藏被发现后,日本三菱公司便从当地居民手中买下了端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强迫中国及朝鲜劳工在端岛开矿,被带到此处的百姓曾受迫在海底1000米,温度高达40度的煤矿坑道中采掘煤矿。
根据日本外务省战后公布的资料,近4万人在二战期间被强征至日本,其中3700多人在三菱公司旗下的各工厂煤矿强制劳动,造成722人死亡。
因为黄政民的缘故,很早我就盯上了这部《军舰岛》。
观影过后感受很多,首先是真实事件,二战末期中国与朝鲜劳工都被强征至军舰岛从事着最不人道的劳作,然而当我国还在遍地播放“手撕鬼子”,“裤裆藏雷”,“黄瓜有炸”等神剧时,韩国却用高成本大制作与顶级演员阵容部分还原了当时真实的历史。
不仅展现了当时日军的丑恶行径与劳工的艰苦,关键是还引发了韩日两国的骂战,日本内阁秘书长与部分日本右翼人士均对影片发表了否定言论。
而韩国方面也不甘示弱,不仅将《军舰岛》以韩国前所未有的覆盖力全面上映,甚至还把影片宣传做到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荧幕上。
个人看来影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待历史背景,展现劳工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高温,粉尘,封闭,危险,就好像半年之前我在介绍自己的工作一样。
当然就像影片中说的一样,“只要活下去,就会有好事发生”,随着大背景的转变,军舰岛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此时剧情急转,甚至有些烧脑的感觉。
随着宋仲基的适时登场,影片第二部分开始,他在片中是一名游走型刺客。
第三部分则是影片高潮所在,随着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响起,长镜头下的无助劳工,日本军官与反抗者于军舰岛上开始了最后的求生,镇压与反抗。
结合了先进的screenX技术与耗费巨资打造的场景,三方势力的挣扎与拼杀仿佛将真正的历史展现在观众眼前,求生的勇气与活下去的希望汇成了无限力量,如同原子弹的耀眼光芒,照亮了苦难人民的未来之路。
“只要活下去,就会有好事发生。
”如此真实,反转,燃爆的《军舰岛》,纵然有苏志燮这样的大模特演员与炙手可热鲜嫩出水的宋仲基,随着黄政民在影片中的三次变脸,偶像与演员之间的界限越发清晰。
黄政民在影片中可以市侩苟且,八面玲珑,可以绝地奋起,大义凛然,可以压泪引笑,严肃活泼。
不愧是黄政民,真的是严肃活泼。
关于战争的电影,说实话我看得很少。
有印象的就是中国的那一两部了,但是相较于那两部,更多是视觉上的震撼,各种特效让人应接不暇从而去调动了情绪。
但这部电影却是情节上和表演上的震撼,看完以后内心难以言表的,7.7对我来讲分数还是低了.. 要我时候怎么也得8分吧然后wuli男神苏志燮最帅。
7分后半段崩了
不惜以篡改历史来煽情的做法,使《军舰岛》作为一部韩国电影,虽然乍看好似有着充沛的情感,但在那生拼硬凑的民族主旋律下,杂乱的支线和剪辑,使电影几乎没有一个人物得以了成功的塑造,这无疑也就令电影的情感失去了人物的根基,使一部本具备一切佳作基因的作品变的平庸尴尬。
韩国的抗日题材影片,在同题材作品里提升了一个档次,一个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必须是哪里有压迫,必须哪里有反抗,才有机会赢得胜利,才会民族复兴。黄政民的确演技精良,和女儿的戏催人泪下,人家韩国的小鲜肉宋仲基也是颜值加演技,苏志變酷帅出演,李贞贤不输实力派演员。
整个故事带入感不强,后半段才慢慢有点嚼劲。苏志燮在我这里一直是有演技的演员,然而被黄政民秒成渣渣(为什么不提宋仲基,因为在对比之下完全不值一提)。至于李贞贤,我已完全想不起她曾是一名养活了郑秀文(褒义)的迪斯科电音舞曲歌后。
相当精彩,没有感受刻意渲染日本人的残酷,多了很多自己民族内斗的描述,放眼全世界都是这样,只是我们的抗日剧不愿意面对罢了。黄政民父女二人的演技真不错。不应该忘记战争年代,好好珍惜
韩国的电影,首先编剧,水准都是高级的,行业报国,他们的电影不愧于记载了他们民族的精神,值得敬佩!
战争场面不停的升格镜头真是催眠
三星半。所有的角色有一种想到就拿来用的感觉,所以几条线汇聚并不令人激动,技术层面又缺少变化。但故事之一有趣,营救的人发现是坏人,其实讲好这一点就不难,可是又避免不了更大故事的诱惑,民族热情啊非得宣泄吧。青天白日旗被剪成两半,好大的场面,可惜就孤零零的在那显得不好看了。
好评强推!虽然知道后面朝鲜劳工从岛中逃出的情况不符合史实,但后面艺术加工的部分依然感动到了我。此电影配乐得手工点赞,悲哀的场景反而是欢乐的配乐,其实更显悲凉。宋仲基演的是从西安派去的光复军,倒是演的不错。影片整体日语水平好评,日本人的日语水平都过高级了!
为啥我放着天朝的主旋律不看要来看韩国的呢,捂脸承认是因为那几个演员,所以也真的是有病。主旋律要拍好不容易,但也未必非得跟烂片挂钩,这部以电影来衡量中下了,当历史科普说实话也浪费时间了。黄政民发挥稳定,苏志燮倒是很久不见的成熟了,宋仲基这个形象是定位了吗,完全没有变化,没劲。
故事不多說,單講卡司,黃正民蘇志燮宋仲基,就不得不看了吧?講真,這電影美術、攝影,配樂都很讚,演技更不必多說,看完之後兩個畫面一直在腦海揮之不去,蘇志燮和李貞賢在戰場上死去的一幕,還有最後小女孩看著蘑菇雲默默流淚的畫面。
黄政民这个角色立得真好!几百人拍出了几万人的气势,不过几百人也很重要,算是值得…全片从头到尾都在提醒韩国观众“我们要团结…
韩国人,我看不懂
神剧。历史娱乐化。最后原子弹和被侵略者的镜头色彩转换不错。
好喜欢最后一段,好漂亮
说实在话,黄镇民太接地气,显得宋仲基演技极其之差,而且剧本没有预期中那么好,据说韩国在韩国还因为排片撕逼了,唉
竟然用了莫里康内的音乐,一阵心潮澎湃之余又瞬间出戏…将旭日旗切开两半那幕似曾相识,《赛德克巴莱》好像有类似镜头?
我之前一度以为苏志燮是朴海日……导演用了黄金的狂喜,好吧,我迟早看一下镖客三部曲。等我……感觉上和之前看《玉子》有点像,前边非常好,烛光会议之后的部分观感有些下降,但是结尾看核爆又提起来了一些。都是后半段有点下滑但是结尾够好。烛光会议那段就是《摩加迪沙》的那场两国大使的会议的扩大版,为数不多的水上戏份又可以算是《走私》的提前演练,虽然影片类型不同,但是柳昇完最近三部电影的发展轨迹还是有迹可循的。他以后的电影都可以期待一下了。
黄政民父女演得真是好啊…为套路抗日神剧提高逼格的…
黄政民父女俩演得是真好,其他配角也不差,各有千秋。韩国抗日片逼格段位不是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