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想表达的就是两边都有问题,而南韩自诩正义去救赎,殊不知让处在黑暗中的人看到光明,又关进黑暗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总的来说电影剧情不错,人物刻画一般,韩国官员过度关心一个脱北者,真是有洗的嫌疑。
电影里韩国下级对上级大呼小叫,当下真是理解不了,感觉幼稚又不真实。
相反北韩的那种服从性,感觉真实而有触感。
电影本身拍的一般,但传达的意味深远,是看一遍又一遍新味道的电影。
电影最后二十分钟压抑至极,男主和妻子躺在黑暗的房间里,妻子脱下衣服漏出因为男主脱北而被拷问后留下的伤疤,男主像死人一样躺在床上,对妻子全无兴趣,旁边孩子抱着被损坏的玩具,墙上挂着画像,那种一辈子被压在地上无能为力的感觉让人窒息的难受。
结尾最后女孩扔掉新玩具拿起旧玩具,开心的笑,表明新的一代已经被洗脑,但那种痴痴的又富有生命力的笑容也勾起同情想把他们解救。
其实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要么男主在韩国被判刑,要么回到朝鲜隔离审查全家消失,这才是真正的网,拍的保守了。
精巧的故事结构 犀利的视角 用一个恰好是朝鲜渔民的人物 恰好漂过了国境线之后的荒唐遭遇 撕开了关于国家的谎言 所谓的民主和所谓的专制在一个“人”面前都毫无人性可言 而且带着一模一样的虚伪嘴脸 “国家在我们存在之前就已存在,而我们却再也无法回到没有国家之前的状态” 最近看库切的凶年纪事 老爷子借人物之口忿忿地评论政治 (特别是西方民主) 其姿态立意竟与年事渐高的金基德如出一辙 而且年纪越大似乎反而越直白偏激起来 这部电影在视觉风格和叙事处理上也呼应了这种变化 简单直白到有些地方有用力过猛的嫌疑 但是故事设定的张力和叙事技巧本身让这部电影依然不失为一部佳作 结尾的处理也许是一厢情愿的浪漫主义 失掉了金基德一贯的硬冷 但在这种题材面前 唯有一点浪漫主义的色调才能让“人”在巨大的国家机器面前保全一点人的尊严 和一点美好的愿想毕竟 我们都不傻 只是委屈求全地想让生活维持原样而已
每次都很佩服金基德会把这种微妙的感觉拍出来,然后看完之后不断引发思考所谓要多出去见世面,就是电影里误打误撞去到韩国的渔夫,然后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井底之蛙走出之后,发现世界不是自己之前所被告知的。。。。。。
误打误撞去到韩国的渔夫,最开始对“万恶的资本主义”是抵触的,拒绝的,因为从小被灌输的服从以及归顺的思想,让他对国外一切都是排斥的。
闭眼不看,拒绝所有物质资助,在我们看来就是井底之蛙的表现,世界就只有我认识的这么大。
之后误打误撞的游走韩国街头各种遭遇,遇到家境不好被迫出来做小姐的美丽女子,善良的认为金达莱是已故老乡的女儿,还有身边一直相信他的警卫……他的世界观终究还是在他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了“微弱”的改变。
再到后来误打误撞的被认作间谍再一次被拷问,他骨子里终究还有过去的坚持,为了回到祖国不惜画押认罪,但最后知道被骗之后,加之外界舆论压力,无奈被遣送回国。
但是走之前的最后一天,不知是好奇心作祟还是知道自己不会再回到这样“充满诱惑”的国度,渔夫拿起了“资本主义”的衣物装扮好自己让自己做了一天“南韩人”!
多么讽刺!
被遣送回国之后,渔夫才开始真正意识到,原来之前被告知的一切真的都是假象。
自己原以为单纯美好的国家居然再自己看不见的地方也是如此的肮脏,不堪。
自己无意识的观念改变最后终于主宰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他奋起反抗,即使知道不能去到南韩,但是他也想死在那个比自己国家更有“人情味”的异乡。
来自小玩剧翻译君的碎碎念:如果说在当今韩国导演里,有哪几位是每出片必看的,“金基德”这个名字,肯定位列K心目中这张“必看”名单的前五名内。
所以当这部10月初上映的新片一解禁,K就迫不及待下了资源,打算做好字幕安利给大家。
然而不做不知道,拉完全片,突然很想哭。
向来走画面走意境走意识流的金导,早期每部电影没几句话甚至完全没话、从影近二十年至今没摘掉“台词少”标签的金导,一向被认为是“字幕组福音”的金导,啥时候变成了一个那么接地气的话痨?
这一回,居然还是个操着朝鲜口音的话痨…南有“思密达”,北有“西拉友”,被柳承范那口苦练多时以假乱真的超重低音朝鲜话折磨得耳皮子薄了三寸的翻译君K,表示以后再看见涉及南北韩问题的片子,极有可能会绕着走XDD是的,这部金基德有史以来话最多的电影就是它⇓<图片1>经历了精神和身体状况大起大落后重新回到电影界的金基德,2011年之后作品的整体水平,显然已经不能和拍出《春夏秋冬又一春》《撒玛利亚女孩》《空房间》等等的、几乎每部皆为神作的全盛时期相提并论。
前后的差异,除了意识流的弱化、天马行空被收敛、神来一笔大大减少、所谓“残忍阴郁”开始浮于表面,还有就是在题材的选择上,从初期的专注边缘人命运、深挖潜藏在犄角旮旯的血色人性、专注任性到极致的小众电影事业,到渐渐多了几分对市场、对大众、对民族、甚至对政治的参与和关心。
这部《网》,是继2012年为新人导演李柱炯写了《红色家族》剧本之后,金基德第二次用电影触及南北韩问题。
也被称为是迄今为止,金基德最为“正常”的作品。
没错,除了海报上这个博人眼球的全裸柳承范,和开头一场简单粗暴的被下床戏之外,这部电影其实非常不“金基德”。
<图片3>首先,《网》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因为船故障漂流到韩国的朝鲜渔夫,先是被韩国政府怀疑为间谍接受调查,再是被抓不住把柄的韩国人各种威逼利诱劝“归顺”,然而为了家人执意回家的渔夫,最后终于在讲道理的小警卫和祖国外压的帮助下,回到了故乡。
(当然为了不剧透,最后的反转这里先不讲。
)
故事简单,金基德这次的讲法,也非常简单。
全片采用了正常的顺序叙事,没有在时间上故弄玄虚,叙事节奏也是中规中矩。
通篇没有太意识流的镜头,没有太晦涩的隐喻,没有太过分的情节。
几乎不玩长镜头,剪辑上也放弃了蒙太奇,人物讲话、做事,逻辑清楚动机分明,甚至露出的每一个表情,都在可理解范围内。
以往充斥在金基德电影里那些需要拐几个弯才能理解、需要做好心理铺垫、甚至有时候看了会一下子缓不过来的画面,在这部片子里,几乎一个都不存在。
简而言之,就是“正常”。
相当正常。
虽然,太“正常”的金基德,反而会让以往吃惯了他的“猛药”的观众觉得有些不正常,但是作为一个单纯的看片人,而不是某个导演某种风格的脑残粉,这部带着对南北对立氛围嘲讽与反思的电影,放在同类题材中比较,还是技高一筹,很值得一看的。
从金基德最擅长的贯穿全片的隐喻——“网”,和散落在片中令人哭笑不得的讽刺和黑色幽默段子,到柳承范放弃潮男形象、完全与角色融为一体的史诗级“朝鲜人”演技,都是本片的亮点。
而片子中透露出来的这种“似曾相识却截然不同、然而依旧优秀”的奇妙感觉,也让观众对逐渐摆脱偏激个人主义,开始高尚地接着地气的“后金基德电影”,多了一些信心。
最后,来听听金基德导演自己,对于这部电影主旨的一些阐释吧:“‘网’可以认为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国家,而‘鱼’则是人的个体。
”“我觉得不要去想哪一方是好的,哪一方是坏的。
当一个带有国籍的人处在两国对立的关系之间,那个人是如何牺牲的,如何变得悲惨的,希望将这个过程呈现出来。
而国家的那些要员们,希望能展现出来他们在身为加害者的同时,本身也是被害者。
虽然看起来都像是加害者,但不也都是意识形态的被害者吗?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小玩剧韩剧专门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MxMzE4MA==&mid=2247485518&idx=1&sn=cd9e9ef1258981b7058cfc9a833eba51&chksm=e9e4e37dde936a6bf5ea23ef6f14869ca911b38e73e8f63830eb1108a6529b3e1b9826f131bc#rd
电影开端比较有意思的镜头,他与老婆的爱欲感情的碰撞!
再到结局之后男主不在贪恋老婆的身体,对男欢女爱没有了欲望,为什么会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谁可以解答?
始终没搞懂导演在这两个小插曲片段上的用意是在表达一个怎样的叙事手法!
或者说它的蕴意是什么!
希望大家来讨论一下这个细节,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篇说了这么一句话:“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允许有人高出人间一头,也允许有人低入尘埃三尺,世间哪有什么绝对的真理,有的只是一堆狗血的问题。
这些问题编织成一张巨网,人皆困缚其中,互相嘲笑,彼此怜悯。
金基德的《网》,首次摈弃了宗教(佛教)的救济路径,将人物置于幽深封闭的人间,对其实行严厉的空间管制(国家、密室),一步步将其逼入边缘情境,一点点摧毁其生而为人的自由意志与生存欲望。
南哲宇是生活在朝韩边境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朝鲜渔民,一套房,一艘船,老婆孩子炕头暖,小日子过得挺美满。
某日清晨,南与妻子鱼水之欢后,神清气爽地出门网鱼,引擎发生故障又舍不得弃船而飘进了韩国国境,不出意料地遭到了韩国当局的严密盘查。
在基本认定南不是所谓的间谍之后,韩当局负责人秉着一颗治病救人的拳拳之心对其进行“招安”,威逼利诱,设局下套。
然而价值观的霸凌并没有让南放弃抵抗,他一心念着妻女,坚决要回北边。
几经周折回到北边,又不出意料地遭到了朝鲜当局的盘问。
在韩国,南铁骨铮铮,不屈不挠;回到朝鲜,却形同木偶,懦弱胆怯。
所谓的国家意识形态,不过一面教人对自己人做顺奴,一面教人对敌人做暴徒。
结果,南牺牲菊花从韩国偷渡回来的美元救了自己一命(此处令人脑补到《国产凌凌漆》,金基德估计也想不到更巧妙的法子来黑腐败了)。
回到家中,南并没有很兴奋,面对妻子的主动求欢只能泪流满面——他,阳痿了!
金氏这次终于手下留情,没有快刀斩落烦恼根。
性功能作为人的本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一直是金氏重点审问的对象。
过去,金氏将其作为罪恶的根源,而今竟成了被迫害的对象。
从片头的主动求欢,到此时的阳痿无能,首尾呼应之下,金氏刻意书写了南哲宇的阳痿之路,揭示了人生的空间困境及其导致的精神焦虑与功能障碍。
笔力至深,令人叹服。
渔业许可证被吊销,阳痿的南哲宇终于爆发,决心跟世界拼个鱼死网破。
他不顾边防狙击手的劝阻,毅然下江捕鱼,结果饮弹而亡。
有观者认为本片是金氏自我颠覆的一部作品,以往的金氏风格在本片中荡然无存。
以我拙见,片中多少还保留着一些金氏痕迹,比如南说:“我最近可能是网了太多鱼,现在轮到我被网死死地缠住了。
”这不正是金基德一贯的宿命论吗?
佛教并没有遁去,而是演变成一种绝境中的若有所悟。
过去他把问题放在佛教之后,如今他把问题放在佛教之前。
这些问题是人生自带的原罪,摆脱不掉,消弭不了,怎么办呢?
或许只能象征性地呐喊一声:我不陪你们玩了!
真实呈现了一个正义善良的底层人在政治强权下的苦苦挣扎,展现了社会矛盾和民族伤痛的广泛图景,演员表演都非常扎实。
第三幕进入反讽阶段,期望和现实的鸿沟再次赫然裂开,“网”的意象开始真正发力——无论贫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都像网一样,困住所有人,所有人都无计可施丶无可奈何。
“鱼只要被网困住,一切就都结束了。
”媒体控制着舆论,是传播意识形态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这部电影把媒体刻画成荒诞丶可笑的形象,实际上是在说媒体所传播的东西本身就是最荒诞的,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不会意识到而已。
都是被网困住的鱼。
“我只是个渔夫,没有任何力量。
”主角看见希望后马上又会被更大的绝望所缠绕。
由于我们移情于主角,也深深的体会到那种无力的挣扎与绝望。
最后主角虽然与家人相聚,但是肉体和精神已被政治铁拳打的面目全非,审讯主角的官员虽然一口一个党和人民,但却为了一几私利中饱私囊。
当主角不愿再匍匐于这样的社会形态而葬身大海时,编导传达出两个掷地有声的问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民?
人民需要什么样的社会?
撒网捕鱼的渔民逃不出主权争斗之网,即使逃脱了,他也逃不出社会等级之网。
写南北之争,不如说是写底层,借此讽刺所谓庄严的种种,崇拜与信赖的意识形态,无时无刻不把人的想法捕捉,但他做了那只漏网之鱼。
游一圈,再回到那只网已心气尽失。
看穿的他选择最后的争取,这自由只能给一只死鱼。
想起琼斯的自由国度,都是想要一些基本的尊严,为基本的尊严斗争。
看渔民的基本尊严被一点点剥离,就像杀鱼一点点把他开膛破肚,他所信赖的一切最后被剥离殆尽。
一个朝鲜边境的渔夫因为渔船故障进入了韩国境内,被韩国政府一番盘查和劝服脱北之后,大义凛然面不改色,为了还在朝鲜的家人,怀着爱国的光荣毅然返回了朝鲜,面对的却是更加残忍的朝鲜政府,最后他因为反抗命令被射杀。
金基德的电影首次出现了跟政治有关的意识形态问题,最后依然以一个金氏结局呈现了在独裁体制下作为一个朝鲜人难以摆脱的悲剧宿命。
影片第十五分钟出现的片名是金基德的手书。
在这里当渔船因为故障越过界的时候军官命令士兵开枪,因为这一枪是越界的,士兵没有开,朝鲜军官抢过士兵手中的枪虽然瞄准了渔夫但也没有开枪。
接着渔夫被抓到韩国那边拘留盘查,由此这个封闭社会的朝鲜渔夫进入了现代开放社会,负责给他的衣食住行改头换面的是一个“长腿欧巴”。
这个形象从里到外的气质和朝鲜渔夫有鲜明对比,两个形象多次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直接影射两国国民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对立,两人之间的对话也很有趣。
长腿欧巴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和保护者多次从控诉警察对渔夫的暴力审问,两人慢慢建立了友情。
渔夫是个“不能够忍受被打的性格”,受不了警察的逼问跟几个警察干了起来,这段发生在厕所的动作戏很精彩,最后被“长腿”出来化解。
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作者型的导演从动作戏当中就可以看的出。
金基德,山下敦宏,昆汀.塔伦蒂诺等每个作者导演的动作场面都有不一样的风格,但是其不变的风格是动作和生活场景结合、不会让演员刻意做好看的动作有的动作甚至很丑但很真实、镜头中能够表现出动作的力度。
这是非作者型导演做不到的。
因为找不到他是间谍的证据,韩方就劝他脱北,用各种资本社会的条件诱惑他,没想到都被他合理的拒绝了,他死活要回朝鲜。
而表面上这是因为他对在朝鲜的妻儿的感情,实际上是在表现他内心已经扎根的对脱北的恐惧。
就跟朝鲜间谍因为暴露身份而果断咬舌自尽一样。
劝说无用当局决定让他去首尔亲自感受一下,为防止他逃跑让“长腿”在暗中监视。
中国在金基德眼里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长腿”告诉渔夫:中国已经把一个北逃者的间谍活动证据送到韩国当局的时候,渔夫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我们也可以会心一笑。
渔夫闭着眼睛,妄图隔开这资本主义世界“虚假”的繁荣,这既是小人物的悲哀也是其无奈,但真的能避开吗?
或者说就算看了就真的会奏效吗,同一个半岛上却在另一个与世隔绝的社会中生活了几十年。
咬舌自尽的间谍临死前让渔夫有机会一定要给他的女儿带一句话,他牢记这份嘱托,摆脱了监视,在找寻得途中一个从妓院中跑出来的妓女被两个皮条客纠缠被他撞见,渔夫之前在特种部队服役不止体格健壮而且身上很有两下子,轻松就能赶跑两个皮条客。
像这种人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都能够凭着这身横练的本事凑活地生活,关键时刻甚至能够显现出个人英雄主义气概。
妓女这个形象是金基德电影中不断出现的符号她代表了“性”,在这里她同时以一个被欺凌的社会底层的形象凸显出资本主义社会阴暗的一面。
她适时的出现让观众可以透过意识形态思考人性和社会的本质,也让渔夫更加坚定回韩的信念。
负责调查的警察逼问渔夫摆脱监视的三个小时去哪了,一开始施加冷暴力,慢慢的暴力升级,但渔夫仍能够保留一份尊严,直到最后暴力达到顶点,警察用私刑刑讯逼供,此时的渔夫只剩下毫无尊严的乞求回家。
可以看出金基德虽然在警察暴力的表现手法上相当克制但达到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强烈。
“调查警察”从一开始盘问的动机就成问题,他实际上在以调查潜间谍的名义发泄愤怒,直到他完成了暴力发泄,“部门领导”一句话带出了他深藏的过去,他因为一次政治事件失去了家人,因此对间谍恨之入骨,领导有这样的观察力实属不易,而角色动机立刻明了,形象顿时清晰了许多。
因为证据不充分,渔夫得知自己不能回国差点咬舌,朝鲜方面舆论压力,韩国方面最终满足了渔夫回国的愿望。
临走韩国各界爱心人士深表同情纷纷捐赠生活物品,渔夫对“长腿”说这些捐的东西我不要你随便拿,“长腿”默默的挑出其中最值钱的几样转身离开,渔夫最后也顶不住诱惑穿上各种大牌衣服皮鞋躺在床上爽了一把,广告商看到之后乐开了开花,哈哈哈哈。
这部电影应该是迄今为止金基德的片子中植入广告最多的一次,甚至从苹果、佳能、戴尔、到大牌服装全都玩了个遍,但即使这样他也跟普通的商业片广告可以不顾剧情刺眼地植入,完全是两个概念。
可怜的“调查员警察”被临走的渔夫报复了一顿,领导也不帮他,因为是他花钱从中国那边买的假情报。
回国的船上为了表示自己的爱国,渔夫将他身上韩国的衣服,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脱的一件不剩,只留了长腿送的一个电动玩具熊。
光溜地回到祖国的岸边,媒体拍照将他当作英雄,小学生代表给他戴上花环,而对于政府来说他们的案板上多了一条任其宰割的光溜溜的猪肉。
这种讽刺意味在这个国家已经小巫见大巫了。
同样被带到审讯室,审讯室的场景和韩国及其相似,但坐在对面的却不是一个因为政治原因失去家庭而对他是不是间谍死追着不放的调查员,这是一个贪婪好色,理直气壮凌驾于他之上的哈巴狗,掌控他呼吸的恶魔。
狗主人是一群玩弄政治的政客,在他们眼里没有民族英雄只有本国政治和他国政治,而一个无意中破坏制度的渔夫可以成为抹黑自己或者韩国的污点。
在用媒体制造舆论混淆视听上面,朝鲜可以做到极致,媒体只是一个工具,漂亮的记者甚至可以拿来满足肉欲。
“长腿”把苹果和佳能换成美元让渔夫偷偷带回去,这在关键时候救了他一命。
“叫嚣狗”看到美金仿佛狗看到了骨头,可以想见他主子平时就这么喂他。
他对渔夫说这样你就可以回家了。
回到家里全家人已经被强制住进了野地的窝棚,她问妻子保卫处有没有为难她,妻子摇了摇头说没有,当晚上她脱了衣服的时候肩膀上伤痕累累,保卫处的人轮奸了她,她忍气吞声只为等他回来,而这个男人是回来了,不过已经废了,这个家也完了。
朝鲜政府取缔了他的渔业许可,这也就是断了他一家的口粮,他已经没希望了,强行开船。
士兵朝他开了两枪,第二枪响,他倒进了船舱里。
最后一个镜头打破了第四堵墙,渔夫还未懂事的女儿扔掉渔夫从韩国带回来的电动泰迪熊,重新抱起了她那只破烂的玩具熊,天真的对着镜头微笑。
这微笑刺痛人心,它代表着将完全不可逆的、循环的朝鲜人的悲剧命运。
只聊一点,就是最后的结尾。
个人感觉最后的收尾有点硬,好像是为了让哲宇死而死。
他为了与妻子女儿团聚,盯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回来了。
却最后在明知道会被击毙的情况下依然要出去捕鱼。
他说自己“受不了”。
他被释放后,表现出惊慌失措。
我个人理解是,他见过韩国的生活真相后,对现状的反思。
人真实经历过什么后,很难摆脱真相对思想的影响。
这就好像,如果你一直住30平米的房子,从来不知道有更大的房子,或者即便听过,但没亲眼见过。
你也觉察不到这30平米的房子住起来有什么问题。
但是一旦“开眼”了,或许就收不住了。
我并不认为哲宇被物质吸引了。
而是他发现自己知道真相后,无法继续生活在更加真实认清的谎言里,那怕他还想继续自欺欺人的生活都不行了。
但是否这一点强大过他对自己家庭和女儿的爱呢?
这就有点不合理了。
这个片子最后的“死”戏有点牵强,个人感觉。
其他方面总体上还好了,只不过金基德以往的“血腥”味淡了。
孙海英主演、谢天笑替身
前后对比挺有趣,但是前半部………
像我这样一个抓鱼的人 能有什么权利呢
不要再耍我了!!!为什么在这么富足的国家里,还需要通过卖身才能养活自己呢?
金基德比谁都会虐观众,痛心疾首,无路可走..这部不同于以往的情欲主题,是zz机器下人的扭曲和残酷,南韩北韩,严苛、不近人情的,被制度逼到极端化的官员,将一介渔夫死死网住,谁能想到现代仍有无法安全生活的家庭。
金基德的电影看一部少一部咯。。。
7分,立意和内核蛮好的,但却是很不金基德的一部,同时角色略显模式化和刻板。
脱不了网的人
编剧和导演功力不太够 很多情节都不make sense
第一次看這麼不金基德的金基德,人果然很難不被生活改變哈哈哈除了男主人物都挺臉譜化,中規中矩的劇情片2邊都不是人,南北早日統一吧……
金基德镜头下的南北韩政治。。
╭(╯^╰)╮
命运是一张无形之网。
愿称之为政治最佳!真独裁和假自由的国家到底哪个好?反正大家最后都会不举
俩个地区,同一种语言,相似的处事方式,这是一个问题,而不是问号。由渔网引发到北韩,人际网,国家网,或者是因特网也好,思维上的网才是禁锢。
回到软肋之地,看似是从一只网到另一只网的自投罗网,实则是对更大的无形的网的控诉。结局梦回《漂流欲室》与《弓》,亦是《燃烧》的极佳镜面。
“我大概是用网子抓过太多鱼,现在变成我陷在网子里逃不出去,鱼只要被网子套住就结束了。”
我去,还是回到原生态吧,升华到家国,政治寓言,前提是认知的深入,有高纬度的理解表达,要不然就是哗众取宠的陈词滥调。
水,绝望感,虽然刻意,但也足够有情绪。但是我还以为年轻的南韩小哥是个gay呢····一头一尾的性爱性很棒,从男性主动到女性主动男性无能,暗示了其性能力/男性能力/结尾的死亡。其实也并没有把南韩放在那么的居高之位。更想看《自白》了。
从最期待的金基德到最失落的金基德,其间发生了什么不知道,但我最后的一点耐性被消磨了。感觉还在沉湎于旧时代的反思,越发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