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是终极正义记得是看过,剧情都记不清了,为了保留原始评价写个长评,还是最喜欢影院那段,有些地方也不是完全认同,不过还是那句话最好,枪是终极正义。
不论社会如何不公,媒体如何烂,旁边人多讨厌,只要有枪就有最基本的正义。
所以西部片很好,就是在那个蛮荒无秩序的地方,有持枪权,就有朴素的正义。
没想到短评是11年前了都。
时间过太快了。
“勿忘911”,“什么时候你能不忘了停好车?
”大叔才是美国精神,最后死了并不是导演否定这种精神,就像斯巴达克斯一样,斯巴达死了并不是否定追求自由,豆瓣的傻叉真够傻的。
那些傻叉在电影里好像是社会的主流,但是在电影里表现的一直都是被大叔鄙视的非主流,包括那个傻叉黑总统,特别这次在叙利亚的事表现得就跟真人秀的傻叉一样。
导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孩子一直觉得她没有自由,她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规则。
我跟我的孩子说“自由是相对的。
一切都不是绝对的。
你现在感觉痛苦都是因为你不够强大。
你要多吃饭多吃肉,长得比我高比我强壮。
就像咱们在商场看见的那个小哥哥,他爷爷想带他走,一把没把他抱起来,那个小哥哥好像在那儿扎根了似的,后来旁边的大哥哥和爷爷一起发力,才把他带出了游玩区。
你还要多学习,从学校老师们身上学习,从同学们身上学习,你遇见的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你要观察别人遇见事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你要融会贯通,这样,你就能在“规则”所组建的牢笼中相对自由的生活。
听了我的话,你是不是觉得好麻烦?
那我跟你说,妈妈现在很快乐,如果满分是100分,妈妈现在的幸福值有86分。
跟你说,只有非常非常非常优秀非常非常非常好运的人才能成为制订规则的人,而剩下99.9%的人跟你、跟我一样同在一个牢笼里。
每个人都要遵守游戏规则,但是,只要你够强够聪明够幸运,那你就可以像妈妈一样快乐。
多余的东西不要再去想,因为这只会让你痛苦。
没有力量的智者,只会自取灭亡。
你现在就二件事:吃好睡好身体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野蛮”有野蛮的活法,“文明”有文明的活法。
不管是在地球还是在外太空,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
感谢我的父母,珍惜我活着的每分每秒。
初看电影,很容易发现导演借中年大叔Frank之口,抨击美国当今扭曲的自由精神,以及对当今现代性、消费社会的反思。
对于商业电视节目的态度,frank一枪打爆了真人秀明星富家女Chole的头,冲上美国超级明星(美国达人秀)的决赛现场,一把AK47把评委、观众和那个天杀的胖子选手全突突了。
Frank还对整个美国社会的堕落表达了深深的失望。
无论是他那远不止于“刁蛮任性”的女儿、告发他性骚扰的女同事、有人噪音制造器的邻居一家、刻薄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卫生棉条扔到别人脸上的女人。
而Frank更感到无奈和愤怒的,是普通人们,其他所有人对丑恶现状的无动于衷。
起初打算吞枪自杀的Frank经小萝莉劝服后,两人拿起枪打算杀光世间people who deserve to die。
但是等等,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难道你的心里不会悄悄地告诉你,Frank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么?
难道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信条不就是:每个人都有选择愚蠢的自由么?
难道经历过集权统治,Communism恐惧的人们,不明白“人类自由的去傻逼好过一个老大哥去制定一个大道理”的道理么?
事实上(小萝莉表示任何说”actually”的人都该死……),以赛亚柏林在著名的以消极自由反对积极自由的论述中,就以“多元价值观”作为消极自由理解的核心基础。
因为自卢梭以来的积极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但所谓“真正想做的事”却可能是自己不自知的。
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世间的“核心价值”,社会共同体有义务引导乃至迫使个人发现真实的自我,而这将导致“强迫他人自由的悖论”。
因而柏林认为,只有在坚持多元价值的前提下,每个人保有自己的私人领域免受他人侵犯的自由才是自由主义的真正要义。
然而,在坚持了“正确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后,我们不得不承认Frank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错的。
只要没有涉及对他人的侵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超级明星里的那帮傻逼们拥有继续傻逼的权利,我们也无法阻挡那些毫无大脑的民众们傻傻地守着那些白痴一样的电视节目,我们无能为力。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Frank驾起黄色跑车,小萝莉钻出窗外拿起手枪时,依然感到那么的热血沸腾?
当看到两人被双双射杀时,心中是如此的遗憾?
不,我绝不承认这样的激情是观看诸如《雌雄大盗》时非理性的激情,而更愿意相信自己是被一种正义的道德观所驱使。
如果从Frank到荧幕前的我们都感到那股正义的悲凉感流遍全身,我们不经想问,这样的正义真的存在(是道德实体)吗?
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垮掉的一代、嬉皮士精神相继兴起。
他们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表达出他们的愤世嫉俗和对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轻视。
直到最近,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词作为对年轻的自由主义人士的蔑称。
可以说,垮掉的一代、嬉皮士乃至波普主义(Frank:Fuck Andy Warhol!!)等文化现象在美国的流行,被接受,乃至成为主流,代表了多元价值观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化相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
尊崇传统道德观的保守派发现越来越难以反对这些叛逆的年轻人,因为自由主义精神和多元价值观正要求保守派们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
于是新兴的艺术家们开始追求摒弃规则的自我表达方式,摇滚歌手们则对现有的文化规则持鄙视态度,于是价值被消解了,传统道德的意义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到今天,我们甚至很难去评判一种社会风尚是对的还是错的,因为这些风尚都起源于特定的文化,而人们似乎并没有独立的标准去衡量文化的优劣。
这就是Frank在影片开始时陷入绝望的根源了,他陷入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
如果我们断言道德信念是由他们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设置决定的,那么就没有客观普遍的标准,以便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和判断发生冲突的伦理观点和实践。
而Frank心中信奉的其实是一种道德实在论(moral realism),他相信存在着客观的道德真理,而且也存在着客观上确定那些真理的方法和程序。
Frank(想要)相信,就是那些道德真理,让他可以断定电视上的那些耸人听闻行为是错的,即便他的信念在付诸武力实践之前是那么的软弱无力。
很可悲的是,文化相对主义者从来不认同Frank的理念。
他们相信不同文化间产生不同的习惯习俗,这些不同的习惯和习俗产生不同的道德规则。
因而不同的道德规则间是无法比较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学》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古波斯的国王大流士对他在旅途中碰到的各种文化感到好奇。
他发现卡拉蒂安人习惯吃死去父亲的遗体,而希腊人把火化看做处理死者的一种自然贴切的方式。
于是,有一天他召集了两个卡拉蒂安人和希腊人。
他问希腊人是否会去吃他们死去父亲的遗体,希腊人感到震惊并表示无论给他们多少钱,他们也不会这么做。
而卡拉蒂安人则表示,请再也不要提把父亲火化这种可怕的事。
对于文化—道德相对主义来说,如果说消费主义文化产生了消费主义道德观——那种在电视机上嘲笑跑调歌手,看女人互扔棉条的道德观。
首先我们不能说消费主义文化是错的,因为文化间无法比较,我们甚至都不能说非洲某个吃人部落的文化是错的,不能说穆斯林原教旨主义文化是错的,我们当然也不能单单责怪消费主义文化。
而消费主义文化必然导致消费主义道德观,所以我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去责怪这样的道德观。
因为我们既然找不到客观的文化标准,我们也就找不到因此而衍生的客观的道德标准。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片名,《上帝保佑美国》,为什么要提及上帝呢?
因为上帝曾经是保证道德客观性的最强理由,上帝的启示就被认为是真理及其辩护的根本源泉。
但自现代科学的兴起,上帝的权威性消失,同时笛卡尔的二元论为“事实”与“价值”的分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此,道德这种“价值负载的”概念就从“科学的”,“客观的”概念中分离了出来。
至此,从持此种观点的人看,伦理事实、道德实在的概念消失了。
但这样的理念论证真的让我们心悦臣服么?
把希特勒的种族政策看做当时德意志文化的自由衍生真的合理么?
当看到伊斯兰文化衍生出哈马斯这样的畸形产物,我们真的可以对他们的暴行无动于衷么?
就如同Frank一样,我们无法认为这些事实是“价值无涉”的。
我们相信,由于人的本质,由于自然乃至上帝的原因,存在着某种天然的正义,而这些正义都或多或少地留在我们心中。
我们不愿意承认道德相对主义的正确,因为我们不愿意在面对不正义和残忍的时候麻木不仁,不愿意在面对丑恶和卑鄙时软弱无力。
我们相信,Frank感到的愤怒,我们每一个观众都一样能深深地体会到。
而这种正义是什么?
我不认为它是卢梭所代表的,自社会契约订立后所产生的公意(general will);不认为它是共产主义价值观所代表的,经理性计划所产生的“社会理想”;不认为它存在于一切法西斯和独裁者为束缚人民而编造的妄想中。
它应该来自每一个人类社群在演化中所产生的共同的自发秩序、传统、与美德,相信它来自于人类善的本质,来自信教者心中的上帝,不信教者脑海中的自然神。
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Frank是一个真正的保守主义者,他保守着传统社会所有值得坚守的价值。
他只杀“值得杀的人”,对在观影中保持沉默的女人表示感谢;他拒绝对一个小女孩的性感程度做出评价;他不太在乎电视台主持人的具体政见,只谴责他的刻薄;他为小女孩的谎言感到愤怒并敦促她马上回家。
所有这些,哪怕已经成为一个杀人犯,已经游离于社会之外,他依然坚持对每一件小事都进行社会意义上的价值判断,他是个杀人犯,但仍然坚守着他心中美好的价值。
所以为了守护他传统的价值,Frank是一定会死的,他和小萝莉不会像《真实罗曼史》一样,逃亡法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的死,也是他坚守价值的圆满。
所以我想埃蒙德伯克会为此感到欣慰的,如果穿越250年,我相信Frank会是一个优秀的老辉格党人。
也许上面我这一大堆废话,都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导演或许最大的目的还是讽刺消费社会,因而我很有自知之明地将本文定位为“过度解读”。
导演的一些细节,或多或少地表明了他对Frank的嘲弄。
他想杀死的那个刻薄的节目主持人,在晨跑时会对女生问好,表明他也许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刻薄。
临死他所说的“只因为我在电视上的政见?
”也暗示他或许在现实中是另外一种身份。
而最后,当Frank在选秀节目现场为那个死胖子出头时,死胖子却说“我是想上电视才自杀的”,彻底否定了他挺身而出的理由。
导演或许还是有些一些“后现代”的毛病想要解构这解构那的,但哪怕是他无意为之,我们仍然被frank的精神深深感动。
而如果,导演让最后的结局像《黑镜》一样,在节目现场让主持人大呼Frank演技出众,让Frank的恐怖行为也彻底解构为一场电视秀。
我会毫不犹豫地对导演说“Fuck you!
”并义无反顾地给电影打上一星。
信念,不容亵渎。
Frank是保守主义的,但他的保守主义并非传统主义所能概括。
他所保守的,是美德和自由。
首先我要在这里坦白,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在萝莉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有一天我犯罪了,请把我枪毙……好了,我来谈谈自己对这部片的感受:爽!
身处在这个社会当中,已经有太多事情被扭曲。
相亲节目充斥着金钱崇拜、草根秀里越不要脸越受欢迎、极端政治言论充斥各大论坛;身边到处是插队、大声喧哗、随地大小便的家伙;老年人成了反社会恐怖分子,中年人则满口污言碎语;夸夸其谈的人嘲笑认真努力的人,而最后这些耍嘴皮子的人竟然更受人敬仰。
我受不了了,我受不了了。
可当知道自己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我会拿起枪,以自己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吗?
不会的,因为我根本没有枪。
实际上就算老美有枪也不会这么做的,因为现实里警察系统是高效的,现实里你的瞄准技术是很烂的,现实里更没有萝莉主动求组队,现实就是这个样子。
我今年读了一本小说,叫《质数的孤独》。
这部小说的两个主人公,都身处于那种极致的孤独。
我觉得我也体验过这种孤独,虽然,也许,不那么极致。
我最初只是沉浸在这部小说带来的孤独之中,彼时我很久不曾有过这种感觉。
后来我慢慢品味到,在别人眼中的孤独,若是你够强,就成了孤傲,只有你是一个弱逼的时候,才是孤独。
扯开了一些,再回到电影。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比《天生杀人狂》要好得多,也许那个年代美国社会比如今还要颓废得多的多。
但比起两个莫名其妙乱杀一气的神经病,我显然更喜欢这个不如意的死胖子。
不装逼,不逼逼,只是一句fuck you,然后就给人干脆地来几枪。
最让我喜欢上这个中年男人的,是他的道德感。
他拒绝评论洛克西的外貌,在多日的同居生活中也恪守着自己的信条。
他没有装傻(不像大部分日本动画那样),他明确地表示他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他在最后是爱上这个女孩的,“你眼中的快乐不是‘侄女’能给的”,但这种约束来自他内心,而非所谓"周围人的评判“。
个中区别很难解释,只能说弗兰克深得我心吧。
今年还有另一部电影,是贾樟柯的《天注定》,如果翻译成英语,大概可以叫《God Curse China》吧。
因为这部片更灰暗,更绝望。
让我打开游戏屠一会城吧。
大致看了一圈豆瓣的影评,就可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点“真的完全不一样。
道德?
这里边根本不是为了道德之类的东西杀人,我就是不!
喜!
欢!
你!
碰巧我不喜欢你的原因和道德沾边而已。
至于谈正义,影片后边那个唱走调的胖子的话已经彻底击碎了主角那一点点虚幻的正义。
幻想帮助弱者,可结果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一刻想必是格外孤独吧。
1.《Beat The Devils Tattoo》演唱者BRMC 【27分钟出现的迷幻的ROCK,好听到爆!
】2.《school's out》 演唱者 Alice cooper3.《I“m Not Like Everybody Else》演唱者Ray Davies4.《Hello Hooray》演唱者Rolf Kempf5.《Fantastic》演唱者Chartync Yi6.《Let"s Grt Away From It All》演唱者Tom Adair Matt Dennis7.《Missing Mountains》演唱者Matthew kmp8.《It"s Oh So Quiet》演唱者Hans Lang Erich Meder and Bert Rasfeld9.《Brahms Lullaby(Cradie song)》演唱者10.《Put Your Hands In My Air》演唱者Andy Paley11.《Amenican Superstarz Theme》演唱者Matt Kollar12.《Rise and shine America Theme》演唱者Matt Kollar13.《Franks Theme》演唱者Matt Kollar14.《Yikky"s Teenage Party》演唱者Matt Kollar15.《Bloody Drive-Throuht Music》演唱者Matt Kollar16.《Frank and Roxy On the Road》演唱者Matt Kollar14.《Roxy"s Thrift Store Blues》演唱者15.《AK-47 for New Yorkers》演唱者Matt Kollar片尾最经典的一曲《I Never Cry》演唱者Alice cooper
将其推荐给朋友的时候,我说“这是低配版、现实版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实际上,我要推荐的原因绝不是这个。
上帝保佑美国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超越这个杀手不太冷太多太多。
之所以将两者进行比较,只不过都是讲了“大叔和萝莉”、“杀手”、“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这些内容。
我不知道为什么豆瓣上对这个杀手不太冷评价这么高,因为这种大叔与萝莉之间的依恋转化为爱恋,也只是各种爱情中的其中一种,既没有牵扯到国家,也没有牵扯到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当初冲着高分去看这个杀手不太冷,看完感觉深深地失望了。
而这种失望的感觉,正是基于“原来你们也就是一群爆米花群众,为什么你们这么愚蠢,这也值得你们这么激动?
”。
所以看到上帝保佑美国的时候,特别是前半部分,就有了很强烈的代入感。
这样的选秀节目也值得你们着迷?
这样恃宠而骄的傻逼富家女还能上电视?
原谅我词语匮乏,只能用傻逼这个词来形容。
就像美国人喜欢用BITCH这个词语一样。
看到这里如果丝毫不赞同我的话,请点右上角叉叉,出门左拐找别的爆米花电影看吧。
我想先扯点别的。
你看RUNNINGMAN吗?
你看爸爸去哪儿了吗?
你看花儿与少年吗?
你看康熙来了吗?
你看快乐大本营吗?
很抱歉,我不看。
不,我不是反社会人格。
朋友看的时候,会凑过去看一眼,但不主动看。
因为没有意思。
不是说他们没有笑点,不是说他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说他们粗制滥造没有综艺精神。
而是。
你看,人只能活着几年,最经典的才能留下来,你能看到几百年前的电影,你还能看到几百年前的综艺吗。
这些博人一笑的东西,你笑过之后呢?
你每天吃饭时睡觉前,都打开来,看他们吃饭、睡觉,你觉得获得了什么样的快乐呢?
再说追星,追星有意思吗?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你见到他的时候要跪舔他的脚趾呢?
你看到的都是明星在荧幕前苦心经营的形象,即使他本人也是非常的和善天真可爱,那和你有关系吗?
你有看你和善天真可爱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叔叔嫂嫂多过看你喜欢的明星一下吗?
享受着自己或者父母辛辛苦苦赚的钱巴巴地送给明星,你的一生劳动所得就值这些吗?
再说一些更傻逼的人。
挖了肾去换IPHONE,你怎么不直接去死呢?
特别是让父母献血割肾去买IPHONE的。
还有大学生欠高利贷买IPHONE的。
人有几斤几两,既然买不起IPONE,为什么不买国产手机呢?
你觉得你承受着巨大的亏损去挥霍,超越自身购买力去享受高档奢侈品,就女神了吗?
信息社会教会你用香奈儿迪奥就是女神,那它有没有告诉你在更顶级的富豪眼里,香奈儿迪奥也是垃圾呢?
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一篇课文,讲女儿非要钢笔,妈妈踏三轮车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个钢笔,以此来教育孩子戒骄戒奢。
你们这些大人,在要求父母为你做这做那的时候,没有感到脸红得发烫吗?
当看到诗中写的那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看到NASA发布的一些宇宙星图,看到,就忽觉身边庸俗不堪。
我不是标榜自己为正义,更不是裁决者,我不能够像电影里的男主角一样,拿起枪扫射身边的那些傻逼。
也没有觉得谁该死。
只是和这群人呼吸着同一片空气,让我觉得喘息困难。
工作的时候,被老板说浑浑噩噩的,整天都不知道在干嘛。
我也是个悲催的小人物。
就算我如何认真地珍惜这个岗位,依旧被无限的加班和低工资所折磨。
太有代入感了。
纯真的人想要以纯真的心态去帮助别人,却被傻逼的世人所误会。
这种以最大恶意去揣测别人的普通防卫姿态,却被“自由主义”所赋予了强大的反弹能力。
所以主角,因为为了安慰女同事给她送花而被下岗了。
为了一辆不称意的车而在摄像机前和父母大吵大闹,够“女神”吗?
电影里这个富家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缩影。
我们不难推测,在此之前,她可能在同学面前说过某辆车非常得好,她想要,就好像那已经是她的了一样。
更可笑的是,一群陌生人为了参加名媛的PARTY,对着摄像机说,I LOVE YOU。
她就信了?
多么愚蠢啊。
还敢大言不惭地在电视上说,I AM QUEEN。
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你背后说你傻逼呢。
就算这个富家女天生纯良,也有许多嫉妒的人投来轻视的眼光。
在你自以为是众人的焦点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人怀着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你。
美女和丑男在一起,就是为了钱了?
老男和幼女在一起,就是没有爱了?
痛恨这个幼稚无知的世界。
痛恨为了和同事朋友搞好关系而主动去聊八卦的自己。
就是一边贬低着世间的俗,又一边做着无聊透顶的事。
因为你们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去担心,所以你们就会这么无聊,变得这么傻逼、贱……看看吧,就算明天新闻里报道地球即将毁灭,你也不会担心。
因为你不懂的事情,就是离你很远的事情。
所以,在看上帝保佑美国的时候,深深地感觉被理解了。
可能长得不够美,不够出挑,外貌限制了被理解的可能,男主角因为其貌不扬,肥胖,年老,所以被年轻的同事嘲笑了。
甚至在对方被驳得无言以对的时候,也会觉得男主角是个怪胎。
这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悲凉,就好像在一群鸡里面丢下一只凤凰,而鸡群还觉得凤凰长得丑。
如果我们中有人,能靠心灵去感知别人。
就像女主角对男主角一样。
不仅不觉得男主角丑,甚至觉得他很帅很潇洒。
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人能够拥有这样潇洒的“结识”过程,我们贫乏的交际圈,注定了我们……好了,又可以说网恋了。
思维有点跳脱,我知道这是幻想症、人格分裂症的前兆。
可确实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互联网,拓宽了我们互相认识彼此的过程。
但悲剧的是,有一些认识并不太美好。
危险的就不说了,见网友少颗肾,男扮女行骗百万,一些见光死才容易引发大家的关注。
比如180见面是地中海,少女现实比自拍大两倍等等。
你嘲笑了吗?
你笑了吗?
你笑了。
你嘲笑了。
你想当然地觉得网恋都是很低端的,而你还忍不住关注这些新闻。
而那些真正沉浸其中,网恋几年,虽然结局不太美好,但过程很玄幻,很纯真的孩子,他们对你们的嘲笑毫无办法。
什么样的人才会网恋?
一般是在现实中不太会社交的人。
本身已经很惨了,网个恋还悲剧。
所以大家能不能停一停对这些事情的偏见,停一停对这些事情的报道。
再比如,有人结婚前,另一半残废了、癌症了。
我打赌选择结婚的人当中有一半都是被道德逼的。
毕竟,因为另一半残废了就抛弃它,以后再找的时候被人说怎么办?
咱们的社会就是浮躁。
大剌剌的全过去了,大剌剌的全过来了。
就是傻逼。
那个69圣战?
中国女人追韩国欧巴惹怒中国男人,黑别人网站。
还有中国人翻墙去非死不可砸表情包?
真是闲的荒,两边的人都闲得慌。
你觉得自己是正义的维护者?
这样不轻不重地给人家留言,别人就会正眼看你吗?
在他们这些自诩高贵的人面前,依旧是低俗的跳梁小丑而已。
PAPI酱,不知道她怎么火的。
不过只不过是用真人头像发泄了你不敢发泄的东西,都抢着看。
一个还没毕业的小丫头,因为突如其来的关注度,变得比科学家还有钱,这像话吗?
回忆专用小马甲,端午和妞妞,一狗一猫,也就长得那样,不知道怎么火的。
你是没见过萨摩耶和折耳猫吗?
人家发个吃的也点赞,还评论,你闲出屎了啊?
我就想不通我身边的一些女同学,去微博上专门关注一些女富豪,每天看人家的状态,人家养个兔子,给兔子定做这个草料压实的蛋糕、收到巴黎寄过来的请柬,都要点开大图欣赏老半天。
这样,你晚上睡觉前,拿床被子,去阳台上,看着星空睡一晚。
好好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把自己的伤疤血淋淋地揭示出来的。
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想要红?
先说说你的故事。
所以我声音条件好,想唱歌,想红,就要牺牲自己的秘密吗?
这之间有关联吗?
想想你们自己的心态,为什么两个同样唱得好的人,其中一个身世悲苦,你就要把票投给他呢?
另一个人公平吗?
拜托,并不是我想生活得那么幸福的,并不是我想拥有一个健全的家庭,并不是我想每天每天笑得前俯后仰,并不是我想有钱地能买下一个城市。
当你怀着最大的善意去揣测一个人的同时,难道没有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另一个人吗?
认真你就输了。
可能电影里的男主角,在他周围朋友看来,是“无趣的”、“玩不起来的”。
当别人在你生日时,把一个蛋糕放在门上,就等你进来,从上扣下,盖你一脸。
你是该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呢?
当你觉得一个普通的玩笑,真正伤害到一个无法承受你玩笑的人的同时,你会埋怨他“无趣”、“玩不起来”吗?
要等对方,变成一头愤怒的狮子,把黑洞洞的枪口对过来的时候,你才毫无诚意地承认自己错了吗?
呼。
一些美女们,天天自拍,往往一个角度,自己最好看的角度。
干什么,去哪儿,全都配一张自拍图。
往往下面评论的都是男生,被夸得自我高潮。
还有一些人,去哪儿都摇一摇,陌陌,加了一堆不知道能不能称为备胎、炮友的人。
有意思吗?
你觉得这些人会给你生娃还是会给你包请柬?
没有必要存在的隐形的“朋友”,需要去苦心维系吗?
你是三岁小孩儿吗?
谁真心对你好你不知道啊?
睡炮友睡得爽吗?
谁睡谁还不知道呢。
管得住自己的心吗?
爱上炮友有什么感觉呢?
是不是觉得吃了一坨屎味的蛋糕呢?
一男性朋友对我说,如果我不是了解你,在你和前男友分开五年还没找别人,我一早就怀疑你约炮了。
我就呵呵了,你觉得单身狗都和你一样耐不住寂寞啊?
你见得漂亮女生还约炮见多了,我就得约啊?
千里送逼被请开房费还觉得自己赚了啊?
神经病!
不知道此时若是开口吟一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会不会被认为是神经病。
到底谁是神经病呢?
谁是傻逼呢。
BITCH。
你们都该死。
活着都愧对老革命家为新中国建立而牺牲。
愧对秦王大一统。
愧对盘古开天地。
咳咳。
特别当代青少年,好样不学学坏样,减肥靠催吐,在身上刻字割手腕,好像缝人就说别人虐待他,命运对他多么不公。
这种博取关注的心态,和沿街乞讨的乞丐有什么分别呢?
还有一些人,尽管自己也不是专家,依旧喜欢从百度谷歌上看到的一些专业词汇来进行卖弄。
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知道这些专业词汇一样。
很多年以前,在萝莉正太还没有流行以前,有人在我面前说“正太好好哦!
”真不知道她在表达什么,在期待我问“正太是什么?
”吧。
还有一些音乐上有些“独特看法”的小丑,一直聒噪那些MJ、MIDI,天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微博上之前突然流行“斩男色”,我猜是被人有意创造出来的词汇,底下的人看到还以为出了什么新的流行词自己没听过,就拼命学,一下子到处都是斩男色,有病。
还有小时代,大家都在批评,没错,太浮夸了。
炫富到这种程度,就和以上说的那些一样,好像“穿着一件露大腿的衣服,还怕拉下去没人看见胸”。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情。
比如二十年后,如果你会看不起今天做这个事情的自己,那今天就不要去做着事情。
因为你太浮躁了,做出来的东西不是经典,不仅现在被别人骂,以后也不会有人记得。
你的生活从头到脚都没有意义。
你喜欢的东西,一文不值。
PARTY?
那么兴奋?
参加PARTY的人里面,有一个是不看你颜的吗?
舞台?
那么激动?
你唱得不好,还有人鼓掌,你不懂那什么意思吗?
时政评论员?
你没拿过枪,就能那么随意议论战争的残酷吗?
电影里所有的事,在现实中都有参照物。
愚蠢的人,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愚蠢。
法国巴黎,很多老外为藏独示威,你傻逼吗?
你懂吗?
自以为自己为自由之战士,你国民主,你国全国上下都是正义。
很多事情,不到那个阶段,是没有办法理解的。
因为人类本身就具有劣根性和无知性。
就像我们是三维动物,现阶段无法突破四维一样。
就像千年前同性恋被视为邪恶一样。
现今我们视为邪恶的东西,说不定在千年以后也能成为正义的。
谁知道,那些资本主义在千年后不会变成共产主义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
不要去嘲笑别人,不要用恶意去首要揣测别人,不要妨碍到别人,不要妨碍到社会。
也别作,别自己拿脸冲马桶。
这是电影告诉我们的。
否则就会有一些极度无聊到发疯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彻底解放自己,给你来一枪。
抱歉,偏离主旨太远了,甚至不像是影评。
应该是发泄多过影评。
你觉得我写这些话的时候,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其实我是个自我厌弃者。
我自拍,我打游戏,我是某个韩星的脑残粉,我用着各种各样的表情包,我腐很多CP,我喜欢杨洋,喜欢猫,喜欢看3D美国爆米花电影。
呵,当每天闭上眼睛的时候,就会觉得,呵,就这样过到死?
已经不知不觉过完人生的2.5分之一了,不会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还同现在毫无差别吧?
还不如假想自己得了癌症,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逃亡,把无聊的事情无聊的人都从这个世界请除了。
没有了,也就不会有人去看、去关注了。
自己也不会去。
201611052331晚安。
两星给小萝莉 我喜欢这种怪异的小妞又是人到中年,又是家庭不睦仿佛有种《美国丽人》的气氛可显然男主人公没有继续妥协 而是揭竿而起了团结了一个小萝莉展开正义的屠杀看起来是个大快人心的事情可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解气之处由于神经衰弱失眠总受到邻居打扰,于是就偷了他们的车来作为行凶杀人的作案工具看到不孝拜金女对父母大呼小叫而果断全灭 对自己妻女及连襟却轻描淡写的让他们受苦电影院惨案后登上电视后得知萝莉并非受妓女母亲男友日夜摧残的苦命少女后断然离弃满怀正义奔赴秀场意图拯救受人嘲笑的小丑 被当事人驳斥后失望的扫射一切这样一个生活失意固执己见的道德偏执狂 多重原则的矛盾融合体最终找到了正义的铭牌来展开屠杀就像常常见到的老实人的大爆发一样 没有激烈的争论 对抗 胜负直接进入最后的报复动机不纯 原则不明 手段单一而毫无理性的道德偏执狂展开的正义战争既不能对已经异化的人类带来任何触动 也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 除了给自己带来了一丝解脱的快慰
我觉得这是一部挺好的片子, 忍不住来装B一下好了这部电影里提到的很多东西都还不太了解.....抽时间一定要了解了解挺有意思的片子, 我觉得这片不光是说美国, 中国也要中枪, 感觉现在社会的价值观很多时候实在是畸形的很, 虽然深究起来并没有人有资格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也没有人真的该死, 但关键是很少有人想过, 要怎么样对待别人, 怎样对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负责.有 句话虽然略有偏激但我深以为然: 矫枉必须过正. 没有什么事情是能让人一步到位的, 事物总是在两个极端间摇摆,平均下来才会可能有个平衡, 这部片子绝对是一部标准的矫枉过正, 电影和现实的区别就在于电影中的社会简单的多, 这一老一小上了电视还敢满大街溜达就是一个例证, 但是也只有在这种剥离了现实中复杂情况的前提下, 有些观点才能更加清晰,才能让在现实中开了上帝视角的人看到这部片子想要表达的意思,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展示出现实不堪的一面最后的结局我特别喜欢, 应该说这才是正经的大团圆结局从装B的角度讲, 就算是你有闪光的思想, 但是鲜血也已然玷污了它, 天使被恶魔的鲜血玷污了, 自己也成了邪恶, 从来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在完全的正义下消灭邪恶, 唯一好的结局就是自己也灰飞烟灭换个角度来说, 这一老一小并没有权力决定人的生死, 而他们做了, 所以他们唯一能够让这两位得到救赎的方式, 就是让他们也得到和倒在他们枪口下的人一样的结局配合着轻柔的音乐, 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异常宁静的感觉, 想来也是为了他们俩高兴吧, 可谓是死得其所了.我想这才是喜剧片, 不是逗笑那么简单, 它让我找到了一丝快乐话又说回来, 现在很多卖丑相的人, 我都想直接解决了他们还有那帮把他们推到前台来的人此刻, 广电总觉的形象在我眼中不禁的高大了起来, 世界上那么多脑残, 恐怕只有中国不会让你面对那么多吧,,,,,May god bless all of us, lead the way to kind and peace.
天了噜主角都是转开地图炮的小学生吗?
因为我比你优越所以你他妈就该死的意思?
要都你这样的话,那国外各个fandom不得天天黑帮火并了啊?
一边嘴上说着i dont want to objectify children一边自己根据种种stereotype来对各个群体下定论?
脸痛不痛?
男主批判这社会上各种white trash不是因为他有正义感,就是为了显示他的优越感,有意思吗?
各个镜头都显出男主女儿的无理取闹,显出男主的无奈感慨“这个社会怎么了”,我就问你一句,你家女儿谁教的?
不就你吗?
一个几岁的小孩子被宠坏了不是家长的责任是谁的?
多少离异家庭的父母都能继续和子女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为什么?
因为人家付出了努力而不是成天瞎比比个没完。
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导演还尽力捧star trek, alice cooper, marilyn manson而贬fall out boys, green day一流。
有意思?
“快看我的逼格多高啊我喜欢的偶像比你喜欢的偶像屌”你几岁?
还玩这种比大小的游戏?
为了黑而黑有意思?
你要真是听了人家的音乐,看了人家的书觉得烂,没问题,该黑黑。
你要是为了学优越感而黑,喝喝。
曼叔有你这样粉真他妈自豪哭了。
本电影最搞笑的就是打着正义的旗号耍流氓。
讲什么摩门教徒都该死,嬉皮士都该死,喜欢朋克的都该死,喜欢击掌的都该死,喜欢看选秀节目的都该死。
你这样做跟那些说同性恋都该死的人有什么区别?
这不就相当于因为个别穆斯林激进分子就说所有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
还自以为道德水准高?
就像电影里女主自己吐槽的,你觉得杀高中生没事儿,艹高中生就触到你的道德G点了?
男主就是我们常说的i'm such a special little flake+attention seeker噜。
自己cynical还要怪社会噜,你要是这么有正义感,为什么不用对的方式来做好事,帮助那些同样像你一样被社会fucked up的loser?
你可以去当志愿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你可以成为一个contributing member of your community,然而你唯一想做的就是杀死所有不顺眼的人,还觉得自己充满了道德优越?
最让我过不去的是,看电影吵的人被杀了,上reality show的人被杀了,激进脑残团体被杀了,脑残新闻评论人被杀了,但是真正穷凶恶极的人一个都没死。
“我只想杀那些真正该死的人。
”男主说。
喝喝,你真的想杀该死的人?
你知道整部电影里面谁最该死吗?
最该死的就是那个女主妈妈的男朋友,那个一有机会就强奸未成年少女的人渣。
但是为什么这种人渣没被杀?
你还跟我讲正义?
你所谓的正义不就是看谁好杀你杀谁吗?
你要真碰上那些该死的黑帮分子,恐怖分子,你他妈逃还来不及。
装正义给谁看?
你杀杀小市民你就正义了?
要是人人都这个心态,那才真是美国要完。
一个中年危机的大叔为了给自己失败的人生找到一个借口而成为了一个连坏杀手。
wow such courage, big wow, attaboy.多大的脸啊,就这样还骄傲呢。
总结下来一句话,谁都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生死。
更何况大部分人都罪不至死。
你对这个社会有意见,那你他妈行动啊!
你他妈坐在那里动都不动,就是动动嘴皮,社会就自己好了?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要是对自己的邻居有意见,Grow a pair and be a man,像个成年人一样用必要的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缩在家里忍受他们的傻逼行为。
在电影院里碰见了智障少年们,你觉得他们吵,你不会走过去叫他们闭嘴?
你都几十岁的人了,给小年轻上一课,骂他们两句都没勇气?
只知道用枪?
你跟那些南部农场里的rednecks有什么区别?
such a fucking pussy. 男主活生生的展示了什么叫做the pussification of america.还有排名第一的那篇打了5分的评论我看了,完全不能理解作者对于背景的分析。
搞的好像因为男主是六十年代长大的人,所以特别追求自由跟改革一样。
别的我不懂,美国历史我还是知道的。
所谓的人权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从整个美国历史上都一直有过。
像是progressive era,roaring twenties等等时代。
再者,肯尼迪在人权运动上并没有太大贡献,他选举时没有表态过明确政治方针,所以他不知道民众是否会支持,因此他的所有政策都很小心翼翼。
真正大刀阔斧改革的,是肯尼迪被刺杀以后继任的副总统。
所以我觉得这个借口完全不能解释男主的傻逼。
当今社会也同样有很多人权运动的活动,但是你见到几个像男主这样的傻逼以此为借口施暴了?
男主的年代背景并不是他激进的借口。
这就像是网上那群天天念叨only 90's kids remeber的优越帝一样傻逼。
装逼可以,聊时代背景可以,分析人物性格可以,但是如果你跟外国历史不是特别熟,我建议你还是洗洗睡吧。
令我蛋疼的是,本片在IMBD上的评分也不错,看完此片感觉到了暴爽的人数量可观,可见美帝小学生的数量与天朝是不相上下的。
God bless america. 美帝,你国民众要完。
导演你真的傻逼,本来好好的评判社会弊端评判的很好,一针见血,却让双标的智障主角二人组毁了这一中心思想。
所有打着正义旗号施暴的人都他妈是耍流氓。
还好在现实生活中男主这种傻逼走不了多远就会被警方绳之以法,不然你国民众生命安全要完。
充斥着血液飞溅 却是我近期看过最TM干净的电影了!!!
砰砰砰砰!在电影院里轰杀了4个人后男猪脚对幸存的妹子说:“谢谢你在放电影的时候没有喧哗,谢谢你关闭了手机。” 我擦!引起了我的共鸣啊!
你说那医生要是不乌龙的话frank的隐性属性也不会暴露嘛
导演满足了我的幻想。
Oh,papa don`t preach please
想说的可能太多了,所以都只能做到点到为止,感情线简直是编剧胡诹的。PS:关于选秀的观点不能同意的更多
无感
piece of shit
不算很黑色幽默,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情绪。
无论从黑色幽默、批判、话痨、致敬上都有那么些意思,又都差口气。
你的杀戮和你所讨厌、憎恨的又有什么区别?
吊丝发飙了。
影院一段真是深得我心~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杨幂 冯绍峰 闰土 一干人等应该出现在本剧
吐槽的相当犀利,特别是大叔的两段独白
开头不错,后面就过了啊。
吐糟一直很无力,枪杆才能出真知
台词特别棒 容易想到super和defendor 但我更喜欢这部
预告片骗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