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人打低分,我认为不该如此,四星的片子,我就得打高点,五星。
本来分数,很低,很多人有不怎么推荐,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试试看,说真的前面的动作戏真的十分畅快,虽然有些超人的感觉,但是十分爽。
末日的灰暗色彩就像隔着墨镜一般,荒凉寂寞,和另一部末日电影《末日危途》的世界很相似。
对于圣经的疯狂,很多人反感,我倒是认为有何不可,难道有一本《毛泽东语录》你们就嗨皮了。
我认为《圣经》在那个失去信念,为活而活的时期是一种精神支柱,特别是那些末日前活下来的人,他们经历过精彩的过去,所以这样的未来他会疯掉,他需要它!
片尾时,那些收藏各种人类以前文明的地方出现了,那里的书籍很多,圣经也并不是神之圣谕,它只是代表,代表着人类文明没有被摧毁至无,代表这人类的还有希望。
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突出的地方,可能让我觉得画风的确很不错啊,各种背影的展示等等,但是对于我而言,对于我这个不信仰上帝的人而言,就觉得没太多的意思,更多的只是觉得这种信仰改变不了人心,他可以让一部分的人,得到感恩,但却又夸大了信仰的作用。
我没有见过,美军谁上战场是人手一本圣经的。
也没有见过一本圣经改变了世界。
因为最终是科技干得事。
所以大致就这样吧。
阿甘两年在美国跑了几个来回,可是男主一直往西走了30年还没走到终点,后来女主开车没加油就把男主送到了终点。
不知道这是哪个星球的故事,如果是地球,男主就算每天爬10公里,30年可以绕赤道近3圈。
还有男主在镇里那么厉害,手枪对长枪还干掉一堆人,自己毫发无伤。
后面到了破屋子里,有了长枪,没怎么反抗就被抓了。
午夜12点时,刚好看完结尾。
这是一部神棍片么?
坚决不是,既没有神迹让我们的先知刀枪不入,也没有大段教义来隐喻坏人的必然结局。
通篇看下来,ELI完成的只是由于他坚定的信仰指引给自己的理想。
不过他的悲壮故事必然将给他口述写成的新圣经带来更将玄幻的宗教色彩。
但那不是导演想给你的震撼。
当万物俱寂,残存的人类以人为食,若是上帝也会放弃人类,唯有人类自己不会放弃自己。
" god is good, is he not?” "All the time" 你真以为上帝会出来给他挡子弹啊?
扶ELI爬起来的是他自己,一直向西。
末世的天地,人类缺失的是心灵归宿和精神指引,掌握信仰是成为统治者的必然选择,换成是古兰经小boss卡耐基一样抢,也许换成马克思的资本论估计他也会抢。。。。
其实,上帝不会给你水,不会给你食物,温暖的床和女人,餐前的虔诚祷告是为了安抚脆弱伤痛的心灵,慰藉困苦中疲惫的精神,以便在明天早晨还能有力量仰视恶毒的阳光,鼓起勇气走向不知终点的西方。
ELI所选择的路,不是传播教义,而是实践信仰,因为是个人对残存于世的生命意义的履行,是思索,是寻找,而不是神的拯救;而卡耐基想要的,是用以控制思想的宗教,是奴役他人的工具。
不是上帝祝福了他们中的一个,而是他们自己喏行了自己追求的方向,永远都有选择,只是结果背道而驰。
没有信上帝者得永生,没有欺骗主者遭天谴,坏人没有程式化的死去,上帝没有惩罚谁也没有拯救谁。
褪去宗教的光环,影片只表达了一个信息:信念远大者才曾生存,精神软弱者只能苟活,而作为唯一宗教存在的圣经,不过承担了信仰载体的作用。
最后一刻,ELI放弃了那本圣经,因为他领悟到,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不是依靠圣经本身或它代表的神迹,而是千百年流传汇集在圣经字里行间的人性与智慧—— “do for others more than you do for yourself”所以,结局是圣经作为古文化佐证被摆上书架,而继承ELI信仰和意志的女孩则继续与ELI相似的旅程。
死掉的是宗教,流传的是信仰。
一些评论说是宗教宣传片,我觉得虽然有劝导味道,总比那些无聊无趣的电影好一些。
里面出现一句引用的,“纵使走过死亡笼罩的幽谷,我也不怕遭害。
”这句话似乎受欢迎,我想了下,在《大地惊雷》中也出现过。
大地惊雷中是小女孩经历重重困难完成自己目的,而本片在末世中,男主艾利走过死亡笼罩的幽谷,虽然糟了害,但有另外的人继续前行,加上电影画面和打斗的利落,我个人觉得这电影还可以。
“帮助他人要多于帮助自己。
”电影里的这句我也要学习,太过经营自己会让自己钻进牛角尖,看不到周围的一切,感受不到周围的美好。
即使自己受到损害,也好过幽闭自己带来的孤独及胡思乱想。
电影里是《圣经》得到传承,我们何不传承人世的一些美好时刻,心灵自由的同时,度过这短暂人生。
很多人看这个片子,一惯的作风,运用逻辑和理性分析。
但这是一部讲述信仰的电影!
信仰不要逻辑,不要论证,不要理性证明!
就是去相信,随后执着,最后得到启示!
这个电影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不要用逻辑,不要用分析,直接去感受!!!
请去感受它,那个大爱(正义是大爱),那份坚定,那份执着!
这就是我给5星的原因。
信仰,本片告诉我们的是信仰有3个阶段:相信,执着,最后启示。
无理由的相信,然后因为这种相信执着于一件事,最后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称之为“上帝的启示”。
又是凌晨2点了,第2周的休假仍然像打仗,比上班还忙,每天总有诸多安排,结果原定的事情一件都没做,这部电影,从2周前有人推荐,到我今天开始看也是午夜12点了.一部到目前为止观看的时候最有负担的电影.因为有人期待我为此写点什么.常看了7-8部电影才写那么1篇影评而已,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我有写影评的癖好.那只是我看的电影多,而不是写影评多.这是一个陷阱,如果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什么光景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说话.电影只是面镜子,你在里面看到的是自己,影评只是把镜子中的自己显给了大家看.结果怎样的罪都显了出来,可悲的是自己还不知道,接着去绊倒别人。
我看过很多有争议的电影,记录片,也有过反基督的书籍.写过评论,比如《城市广场》,我常从反面中汲取正面的东西,就看你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想从中获得什么。
观此片过程中遇到了搅扰,那人说:"明知道试探,你还看."我不想对她说什么.在我生命成长的近2年多内,我就是在试探中成长的,在慕道的过程中我做过各种各样的阅读,尝试和思考。
于是撒旦的迷惑临到时,我才更多的能看得清。
好心的父母常把孩子包裹起来,与一切他们看作恶的隔绝开来,结果青春期的孩子常在背地里做着那档子的事,因他们无法辨别真伪,甚至与父母的心隔绝。
首先这不是一部福音电影,其次它只是一部电影。
有的基督徒会推荐别人去看《飞屋环游记》,《驯龙记》等等,那为什么不能推荐《艾利之书》呢?
而且从剧情的推展看,主人公也没机会得到别人对他的解经,自然很难理解耶稣救赎的意义,甚至都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祷告。
若想汲取正面的力量,那就是这个看上去灵命比你弱这么多的主人公,所行的事,坚定地追随上帝的信念,是那些喜欢论断的人相差十万八千里的。
但对慕道友而言,这却是一部比其他诸如《飞屋环游记》等片更值得推荐的电影。
我常在传福音的时候,不刻意的去讲神迹,童女怀孕等,因为有些慕道友接受不了。
每个人只能在他的生命阶段理解到一个层面。
上帝的牵引,真的如同对成长中的婴孩,适时地给恰当的帮助。
那么此片起码会激起一些人了解圣经的欲望,而且剧情里的圣经的话语,以及整个电影大背景隐喻的铺垫,都暗藏着导演的意思。
可以衍生很多的应用,我就不说了。
片名「The Book of Eli」有好幾層意思。
至少五層。
第一層,電影主角名叫伊萊,伊萊揹著本書曉行夜宿,浪跡天涯。
所以片名叫「伊萊之書」。
第二層,電影演到中段,謎底揭曉,那書是英國新欽定本基督教聖經。
所以「The Book of Eli」其實就是BIBLE。
第三層,基督教經典例如舊約的許多篇章正是以「書(The Book of ...)」為名,例如約拿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以賽亞書等等。
「書」前的幾個字是先知或聖徒的名字,他們也正是各書的作者。
所以「The Book of Eli」也就是先知伊萊一生行道的紀錄。
第四層,Eli這字的字源是My God,在福音書中出現過。
所以「The Book of Eli」就是我主之書。
也就是說,此書乃至書中之大義,它們的真正所有人不是黑人白人或任何凡人,而是上帝。
唯有得到上帝允准之人,才有權閱讀此書。
因此惡人千辛萬苦搶得此書,開書一看,竟成無字天書,完全不能讀,更不能假借書中的道理來害人。
反之,盲女不費吹灰之力就受持此書,而摸索得道,只因她是上帝所愛之人,在聖經面前她一點也不盲(盲人在新約中是常見的譬喻)。
再者,正因為此書真正的所有人是上帝,所以先知聖徒只能暫時持有,保存書義以待後人是他們的任務,任務完成之際,也就是生命終結之時。
第五層,伊萊把聖經全文都記住了,書與人合而為一,伊萊就是書。
新世紀一切的經書都是伊萊口傳,都可謂「The Book of Eli」。
伊萊好一似中國西漢傳經的伏生。
基督教聖經傳譯的過程有不少神話神蹟,中國經學的歷史也多非常異義可怪之事。
中國經學有今文、古文兩大學派,伊萊從瓦礫堆中得經書,極似古文學派,但伊萊之得書,並非緣於偶然之修屋漏、撿柴火,而是聽到了且聽從了「一個來自天上的聲音」,這比傳授先師之口義還厲害,今文學派大師都要自歎弗如。
因此,伊萊不僅是書人合一,還能合今古文兩大學派而一之,真是太神了。
台北這幾天太冷了。
年假無聊,只好敲敲鍵盤暖暖手。
上文說的和電影本身好壞應該無關,只是一點遐想。
但話也要說回來,電影本身也可以無所謂好壞,一切的意義也可以說都是觀眾給予的。
我覺得《奪天書》還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它至少能讓你更瞭解美國, 包括聽見那句天外飛來的雙關語:「Fxxk the CHINA」!
即使有丹泽尔·华盛顿,本片也是一部烂片我甚至觉得有点浪费丹泽尔了刚看电影的开头,我就想到了《我是传奇》,这两部电影有一些相似之处。
威尔·史密斯和丹泽尔·华盛顿,两个都是世界顶级的男演员。
他们主演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末日”——一个好像是因为病毒(很久前看的,不太记得了),一个则是战争。
两部影片同样对影像的颜色进行了处理,《我是传奇》偏黄色一点,《艾利之书》颜色更深一点,深色也配合了影片的题材——宗教。
两部影片都是两个孤独的男人,只不过丹泽尔有更多的同类可以进行交流,他也更"厉害”——刀法精妙啊,到后来用枪都没打死他!
威尔相比较而言更孤独。
两部影片的背景都是荒芜的废墟。
加里·奥德曼,在这部电影里的演出像极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变态警察,看来他演变态的感觉都差不多啊。
不过不能否认他的演技,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他给人的感觉就与这两部电影中的感觉不一样。
但跟丹泽尔相比的话,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也许也不是演技的问题,就是个人给人的感觉上加里不及丹泽尔“亲民”。
影片开始不久后的阴影打斗,很具有视觉效果的,朦胧中有一股劲道,有一种美学在这里体现。
KFC、MOTOROLA的喇叭,电影在打广告吗?
对Eli p4里放的歌很有兴趣,很好听的。
当加里向丹泽尔开枪的时候,天空中同时有一道闪电划过,与宗教片的类型很搭调的。
注意影片的末尾,是废弃的金门大桥呵呵总之,电影很空洞,很形式
2010年,末日动作宗教电影《艾利之书 | The Book of Eli》早知道是宗教电影我就不看了,毕竟不太感冒,开始以为是动作片,因为确实有点酷。
各种装B 简直可以给满分,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好吧,我败了。
女主的存在就是推进故事线了吧。。
确实太2X了。。。
猪一样的队友不过如此。
有种想一巴掌呼死她的感觉呢。。
这个末日公路的感觉还有色调,非常像《MAD MAX》。。
可惜相差太远了。。
动作戏也并不多。。
剧情也狗血点。。
其实还是传教。。
---我是信仰的分界线--推荐指数:★★☆(5/10分),无聊看看还是可以的,我对宗教电影不太感冒,评分偏低了
结尾感人。
老实说,没想到这部影片会如此烂。除了末日氛围确实营造得不错外,剩下的就是越来越雷人的剧情,真不知道编剧还有导演是干嘛的。
信耶稣得永生
演技好,别的就不说了,中国西游记好得还有仨徒弟一白龙马护驾,这就一个文盲姑娘护你西去,各种不死……您走了30年美国还没走完?你别说美国西边了,您皮划艇划中国来时间都够了……
本来想一颗星星的 看到评价还挺高……很无聊 剧情很无聊 打斗画面还可以
俩好演员两分
风格略过,主题现在来看倒还蛮有意义的,希望通过信仰的建立去救赎毁灭的世界,适合具有末世心理的人群。
或许因为信教~~
多给一星
很像末日危途,喜欢这种题材,不过结尾很诡异,四星很勉强
考虑到摄影,勉强可给如此直白的宗教宣传片及格分数。
gary oldman rules
我喜欢这个名字 可是不代表好名字就有好剧情
最近末日片看多了,都快没啥感觉了。
愚昧的过度自信,个人英雄主义,企图推广自认为唯一的价值观加上弱智透顶的剧情......
我擦!!!我被Gary Oldman骗进哦!!!
个人觉得不错。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一般。
伪科幻,神棍片。Gary Oldman和Mila Kunis销魂
电影的调调还是比较和我胃口的,以为是世界末日的科幻片,结果却是宗教宣传片。
形式大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