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失意潦倒的钢琴老师,一个是自闭顽劣的小孩子,因为钢琴联系在了一起,从排斥到接纳再到相依为命,他们在音乐中得到了心灵的释放与平静,也在音乐中收获了一段近乎母子的师生情。
不可否认,很长一段时间智秀培养京民的目的很明确。
这么多年她始终对家境贫寒无法供她去国外深造的遗憾耿耿于怀,也无法忍受父亲和哥哥的纵容、母亲和嫂子的怨怼以及同门师姐妹的同情和鄙视。
生活的窘迫、情绪的压抑迫使她将出人头地的希望置诸京民身上。
先是借京民这块活招牌让她的钢琴班红火起来,遭到京民破坏后,又企图让京民在钢琴比赛上夺魁从而使她金智秀名声鹊起,当再次落空了以后,她迁怒于他。
但是,与京民这么久以来的相处,焉能不产生感情?
她根本放不下这个孩子,重新收养他的智秀努力扮演着老师的角色,甚至于在京民的奶奶去世后动了做他妈妈的念头。
然而,哥哥的话让她看清楚了自己的自私,她决定不再利用京民,而真正为京民的将来最好的打算,却是把他送到异国他乡,接受她自己所一直期望而没能实现的学习深造。
此时,对京民的爱远远超过了作为老师的成就感。
因为爱他,所以离开他,智秀用放弃成全了京民的锦绣前程。
京民是个自闭的孩子,影片没有花多少笔墨在它的成因上,我们只是推断出因为妈妈为了保护自己而被车撞死。
京民受刺激过度而不再说话,顽劣而破坏力强,所有人对于他的感情不是同情而是厌恶,他也自我放纵着,麻木着。
对于京民而言,他的音乐天赋固然令人为之惊叹,但作为一个受创伤的孩子,他的表达方式更让人唏嘘。
他表现得是那样的不可理喻,他撕毁智秀贴在墙上的广告,偷智秀的节拍器,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不仅欺负智秀的其他学生以捣乱智秀的正常教学,甚至因为批萨男一句“她是我的老师”而打了他,原来他早已将智秀当作妈妈的化身。
我可能无法理解明明爱他的奶奶为何要以打骂的方式关爱他,但确确实实是因为智秀的出现,才使他的音乐天赋锋芒毕露,更重要的是他尝到了久违的母爱,于是他开始说话了,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喜怒哀乐皆形于色。
难忘他笑的时候露出的两颗大门牙,难忘他哭的时候低声的抽泣,也难忘他将情感融入创作的音乐。
说实在的,这类型的电影的成败几乎就是由小主角的表演决定的,演京民的小演员据说本身就是韩国的钢琴神童,学钢琴只有9个月就在钢琴大赛中获得冠军,却没想到精彩弹奏之外的表演也如此丝丝入扣,将这样一个既单纯又复杂的孩子演绎得灵气十足,一点不逊色于成人专业演员。
同样的,女主角严正花的演技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这个当年的舞曲天后褪去歌手的身份,以淡妆和保守服装示人,扮演性格倔强好胜的智秀相当成功,使我对她的印象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尤其影片在最后达到高潮,无论智秀说服京民跟随教授出国的违心呵斥,送走京民后在钢琴前的泣不自禁,还是多年后在功成名就的京民的演奏会上的激动难已,都表现出其不俗的演技。
唯一纳闷的是那个追求智秀的批萨男,不明白为何要放这样一个人进去,活脱脱一个小丑,想要体现音乐能带来爱情吗?
毫无必要,因为我丝毫没有感觉到他对智秀的感情是音乐的力量。
相信没有角色,故事的完整性会更好。
不过仍然很庆幸的是,导演在拍摄的时候没有运用过多的技巧,而是用较为朴实的镜头讲述着这个故事,反而切切实实地感动了我,看到高潮几乎流下泪来,而对于批萨男的反感也因此减少了一些。
爱赋予音乐生命,音乐赋予爱力量。
我们反反复复的说热爱音乐,可扪心自问,到底有多爱,是不是离开音乐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每天听n小时的mp3算不上爱,每月去n次KTV算不上爱,热衷盗版CD和网络下载算不上爱,五音不全五线不识却参加唱歌比赛算不上爱,为了升学加分而考级和为了比赛拿名次而学音乐也都算不上爱...我们口中对音乐的热爱早已蒙上了浮躁的灰尘和功利的铜臭味,这种对音乐的亵渎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
因为心中有爱,所有被音乐吸引;因为懂音乐,所以被其中的爱震撼。
这才是音乐的意义。
感谢影片中所有的乐曲,让我这个听惯了流行的人,重新爱上了古典,也对音乐与爱的关系有了新的感悟。
关于爱的钢琴童话——《为了霍洛尼茨》听着蒙蒙胧胧的音乐,心里被感动了不知道多少次。
也许对于各位客观的看客,这不过是一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电影,但是它淡淡的音乐淡淡的色彩,甚至是淡淡的情节却恰恰撩动了我心中隐埋着的一点,关于爱,关于钢琴,关于童话。
大概所有相同类型的片子都会有一个技巧出众或者天赋异禀的钢琴家,用他的琴声,诉说他的过去。
他的心理,他的感情,他的爱。
正好像《海上钢琴师》,也好像《为了霍洛尼茨》。
不知道到底是琴声还是故事真正的吸引着我看到最后,但是,心却是被钢琴的声音牵着,飘呀,飞呀,穿过想象和回忆,一点一点的将我的记忆重新唤醒。
我会真正的很佩服1900,不是为他的技巧,而是为他的创造力;对于庆民,那真正的天赋和钢琴的知觉让我着迷。
我想钢琴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乐器吧。
不管弹钢琴以前经历过什么,见过什么,想过什么,触到键盘的那一瞬,整个世界就被钢琴充满了。
不再有什么差别,男或女,老或少,熟练或者生疏,钢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公平的对待每一颗真诚的心。
看庆民弹琴,只是觉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目的意图的自然,将自己全部的留在了那个世界,不需要多少解释,对于音乐本身,解释是一种破坏,而且,音符已经彻底的表现了宁静,我是说,心灵的宁静。
我想到了电影中的一节,在游乐场中,在万籁寂静的晚上,庆民将他的思考,通过琴声说了出来。
多少有点模仿之嫌,但是,我个人认为,与1900可以炫耀自己的创造力相比,这种自然与率真的表达和发自内心的喜悦,远胜于绚烂的技巧。
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在练琴中度过的。
从来都是羡慕窗外孩子们,因为他们在不同的玩耍,而我只是面对着钢琴重复单调的音符。
给我的印象,从来都是从窗外飘来的笑声,淹没了我的琴声。
直到某个燥热的夏天,当我满身大汗的停下休息,偶然间的回头一瞥,突然发现冬天枯黄的树叶已经将我的窗口装扮得一片翠绿,我被震撼了。
风微微的吹过,树叶在随风轻拂,沙沙声宛如天籁,闭上眼,感觉着大自然的音乐。
美,真的,美的无与伦比。
我只是轻轻的触着琴键,体味着刚才的美感,完成了我的第一首作品——真正属于我自己的音乐,我是说,我学会了怎么弹琴,仅此而已。
严正花是个漂亮的钢琴老师,当然,美丽的不知是她的外表。
从来都觉得,在文章中说一个人的心灵美丽太过于恶俗,但是,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形容她所扮演的老师了。
我想,对孩子来说,最好的老师,莫过于把自己的心都给了他,对于庆民来说,更是这样(因为他是一个不一样的PIZZA)。
从误解到理解,从接受,放弃再到重新接受,她都没有失去信心。
即使庆民并没有弹出练了千遍百遍的乐曲,她依然继续着她的坚持。
我想,她也是一个懂得钢琴的人吧。
她也许曾经奢望庆民的成功会带来她的成功,但是,对于她,庆民的微笑,庆民天赋的实现,才是最重要的成就吧。
毫不避讳的说,当她送走庆民,一个人坐在钢琴旁时,眼泪就落了下来。
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她的心碎,颤抖的手指,落在琴键上,断断续续地音符,爱的碎片一点一点地落到我的心里。
谁说音符是无形的?
说说爱是无形的?
伴着她的眼泪,我清楚地看到了爱所折射的色彩。
老师都是这样的吧,至少对于我所知道的老师,都是这样。
可能我的老师还算不上是个艺术家,但至少,这是一个爱钢琴的人能做的所有的事情。
教我弹琴,教我弹琴,教我弹琴,这是一个爱钢琴的人,唯一能为我做的事情。
为我轻轻的放上一张CD,然后,坐在我旁边,静静地听,静静地看着我弹,充满爱的,然后奔波在一个一个学生身边,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他从来不要求我模仿,他说,弹你自己的钢琴,我说,好的。
当我侧过脸看老师时,顺着他的疲惫和苍白,我看到了爱,对钢琴的爱,呵呵,有点不能接受吧,但是,老师,很美的。
知道很久以后,我才发现,老师给我搭建了一个钢琴的童话王国,我能真正的弹钢琴,用心的,弹自己的钢琴。
片中的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为庆民搭建了一个梦想与真实的童话王国,在这个王国中,有爱,有关怀,有舍取,有钢琴。
当她把庆民送走的那一刻,这个王国可能已经一片荒芜,但是,在庆民的心中,却始终坐在旋转的木马上追寻他所爱的钢琴,直到永远。
就好像她的戒指,他的戒指。
她嫁给了霍洛维茨,他带着她的爱和梦想奔腾在黑与白的田野,他们,都成为了这个王国永远的居民。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离开钢琴,但是,我永远都不会离开那个童话,那个梦。
也许,这个电影不算精致,但是,我看到了一个老师为他的学生编织的关于爱的钢琴童话。
我也曾经读过那个童话,不是用韩语,也不是用汉语,那是一种信念,一种声音,一种爱,让我幸福,让我想起的时候,泪流满面。
故事相当传统,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使人探索生命的故事。
金智秀是个郁郁不得志的钢琴教师,人生似乎总是不顺利。
没有事业,也没有家庭。
她把一切归结于没钱出国继续深造钢琴。
但是出现了一个天才音乐少年,于是她又把希望寄托在少年身上,希望能够成为天才少年的老师。
可是似乎依旧不顺利。
只是当金智秀真正明白了后,故事才具有了意义。
她的人生的不顺,也许只是因为她内心背叛了音乐,正如她也背叛了自己的生活。
在与少年一起的生活中,她终于在音乐中明了这一道理。
于是她坦承自己的谎言,放开自己的心胸。
为了霍洛维茨,为了音乐,为了生活。
这部描述老师和弟子间那无法割舍之情之故事的电影《为了Horowitz》,是一部由钢琴家们敬畏的音乐家霍洛维茨中获得霊感而拍摄的电影。
用质朴、温馨的画面展现了师徒之间充满坎坷但却炙的情感。
片中师徒两人的信仰是世界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霍洛维茨,特别的是霍洛维兹一生未曾参加过钢琴比赛,他觉得比赛根本不是音乐家参与的活动; 一个音乐家应走出自己的路,比赛只会扼杀这种行为。
一个音乐家应不断鞭策自己练习,不断的进步。
一个钢琴家的好坏,并不一定以比赛得奖为依规。
而严正花诠释的智秀,正是一个以比赛成败来衡量自己音乐造诣的功利主义者,她最终在霍洛维茨的经历中得到了寻找心中音乐梦旅的最好方向。
而庆民则是一个具备与霍洛维茨一样能辨别各种复杂音色的灵敏耳朵。
看罢此片,说不定你会爱上婉转动听的钢琴音乐。
花絮:严正花与小童星结深厚情谊 严正花在影片拍摄的最后一天,落下了伤心的泪水。
这天,在大田Expo的摄像特殊展览城里,电影 《为了Horowitz》的摄影棚向媒体开放。
小巧而精致的摄影楼也是片中饰演钢琴教师的严正花所在的钢琴学院。
摄影楼里流淌着严正花柔脆的说话声和15名童星稚嫩清爽的声音,合奏出了美妙的音符。
电影的最后一场戏讲述了认识庆民数年之后,智秀成为了真正的钢琴教师,在一所学校幸福地教孩子们踏入音乐美妙的殿堂。
当天,敬业的严正花为了表现出历经沧桑岁月后的成熟韵味,还特意盘了头发,在脸上弄了多处皱纹。
在影片结束拍摄之前,严正花送给了童星申义财(片中扮演庆民一角)一张纪念卡片,这长卡片承载了她依依不舍的遗憾,眼眶里泪水忍不住打转的严正花道出了深情的一句:“我会很想你的。
”对于之前完全没有演戏经验的申义财而言,循循教其演戏的严正花是其真正的老师。
爱心爆棚的严正花还在业余时间里充当了“保姆”的角色,像姐姐一样细心照顾申义财的生活,对他倾注了不少的关怀。
感情很少的两人在片中的配合也确实默契非常,严正花谈起这次的拍戏感受时说:“虽然这次的日程安排很紧凑导致很累,但心情却一直很愉快。
以后也会时常想念他的”——表现出了难舍的情绪。
歌手出身的严正花目前正处于演艺生涯全胜期,不仅在阔别歌坛两年后发行了新专辑,而且近来主演的电影《奥罗拉公主》以及《我人生最美丽的一星期》都受到业内和影迷的好评,与混血模特丹尼尔合作的《勾引Keanu Reeves》也在紧张的拍摄当中。
《勾引Keanu Reeves》是以外商公司为背景展开的浪漫喜剧。
严正花将饰演公司女职员,丹尼尔则饰演公司社长并展开一场甜甜蜜蜜的爱情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个普通而美丽的钢琴老师。
还没有学习怎么写字就开始了学习弹钢琴,一直梦想成为钢琴家的这位老师却只能自己开钢琴工作室做老师。
突然有一天,她的眼前出现了一位7岁少年,还是那里的问题孩子。
老师发现少年对音乐很有天赋,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神童。
老师觉得她的人生将再次充满希望,她想通过音乐神童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霍洛维茨》中的人物角色让我很自然的联想到萨列里和莫扎特一样特殊的角色。
为了自己金智秀老师要利用那个音乐神童,她想成为著名的钢琴老师。
但天才也需要呵护,为此,金智秀老师不得不要牺牲自己。
从自己的欲望开始到最后实现真情的关于金智秀老师的故事。
因为钢琴而产生自卑感的老师智秀,失败的伤痛下剩下的只有自尊。
偶然的一天,她遇到了奇怪的天才少年。
满脑都是钢琴世界的少年,原来也有着别人不知道的伤痛。
刚开始,老师智秀只是想利用天才少年来成就自己,但是时间久了,对少年的伤痛也有所了解,渐渐地开始爱护着他。
于是他们俩的相遇使各自都有了美丽的变化。
两个原先内心受伤的人相遇后互相理解,抚平伤痛。
里面的背景音乐也很好听,用了那么多优美的古典音乐点缀,想不好看都不行喽,不然那些已经在天堂的钢琴家个个都要回来算帐了啦.比较熟的就舒曼的《Traumerei》和肖邦的《小狗华尔兹》.其它的还有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第一章,德彪希的《arabesque》、巴赫的《Invention》等
料想不会好看的电影,不过看到女主角甜甜的笑容,我还是掏钱了。
很少为了哪个演员买片子,就算当初为了费因斯大帅哥也没有,他实在不懂得爱惜羽毛。
我永远会说,××是偶最爱的导演,而最多只是说还挺喜欢这个演员的。
现如今真能让我动心的演员还真是少而又少,好莱坞优雅时期早不见踪影,韩国电影最近又烂片多多,很少演员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可再爱惜也不能不拍片儿了。
于是,我也降低标准,能连演两个好片就给加分。
兜了一个大圈子,看这片儿,因为喜欢这个女的,因为喜欢她入行的第一部电影。
她脸圆圆的,眼睛圆圆的,笑起来脸上胖得会出小坑,出演的角色总是有点任性倔强,还有点神经质。
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出音乐专辑的,而且出过不少,走性感路线;电影似乎演的不多,却被称为实力派演员。
本片是一部比较传统的韩国电影,有美美的画面、传统的主题、看穿漂漂的美女、听悠扬的琴声,顺便还可以鼓励每一个学琴的孩子。
霍洛维茨说:“弹钢琴不是为了比赛”,爱它,就因为它的本身。
即使没能获得上帝的偏爱,也可以用音乐来幻想世界。
影片使用了舒曼的梦幻曲。
据说1986年八十多岁的霍洛维茨在莫斯科的音乐会上弹奏《童年即景》时,台下观众纷纷落泪。
我还听过阿格丽齐的演奏。
其实,我比较喜欢阿格丽齐。
有评论说她的演奏在快的时候更快,在慢的时候更慢。
或许,八十岁的份量需要时间理解。
音乐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听到舒曼,你能不想到他的人生、他的故事么?
能不想到演奏舒曼的霍洛维茨的人生么?
这些都远比一个音乐美女和一个音乐神童震撼。
在历史和时间面前,他们显得如此轻浮无力。
这是影片的胜算,也是它的失算,把它看作一部儿童片可以,再多,怎可能多过这么多音乐名人的命运浮沉故事。
旧爱新欢 @ 2006-12-28
今天装修全部结束,只剩下收拾打扫清理的工作。
从早上七点忙到下午六点,累得全身酸痛,好久没干过这么多的体力活了。
最惨的是右手负伤三次,一次比一次严重,先是只刮破了一点皮,再是划了一个小口子,最后是被厚玻璃割了一道比较深的伤口,鲜血直流。
因为光荣负伤,所以才收工不干,不然可能还要忙。
晚上看这部《为了霍洛维茨》,好电影,害我流了好多眼泪,用了好多面纸。
想一想,关于钢琴的电影好像也看过几部了。
比如《钢琴师》,看的时候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战争的残酷;《钢琴课》,钢琴更多只是个道具,关注的是主人公的爱情;《海上钢琴师》,音乐带来美感与震撼,可是读到的影评里却只关心影片的主题思想,对音乐反而视而不见了;还有《钢琴教师》,说实话我不是太懂得它为什么著名,我不喜欢那个神经兮兮的女教师,虽然大家都说她演技好得一塌糊涂……细细想来,其实我就是影片中那个卖比萨的大叔,并不真正懂得钢琴演奏的美妙,但女主人公金智秀静静坐在那儿,信手弹一支曲子,她光洁的皮肤,修长的双手,高贵的气质,优雅的外形,还有从她手下流淌出来的如诉如泣的音符,的确是令人深深迷醉和喜爱的。
至于那个钢琴神童尹京民,更让人叹为观止。
对于他在智秀的指导下练习的那些曲子我没有多深的印象,但特别喜爱他在跟着比萨大叔和金老师去野餐后,在一个露天舞台上他信手弹奏的自编曲,小松鼠的活泼跳跃,小溪水的潺潺流淌,花蝴蝶的翩翩起舞,鸭子的憨态可掬,大象的笨重威武……都在他的演奏中惟妙惟肖地展现,智秀惊喜地笑着,欣赏着他的弹奏,我则和比萨大叔一起傻笑着,赞叹着一个天才非凡的才华。
影片最后京民成为著名的年轻钢琴演奏家,回韩国举办个人演奏会,他演奏的那首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旋律很熟悉,特别地柔和,优美,带一点忧伤,虽然声音格外轻柔,却把气氛带向最高潮——智秀的牺牲并没有白费,京民不负她的期望,成才了,成功了,而且这孩子一直以来都记着她,都深爱着她,这个曾像母亲一样关心和培养他的钢琴教师!
影片中展现的爱是独特的。
京民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的去向没有交待,是一个小瑕疵),奶奶对他并不好,不是打就是骂,其实这位老人知道自己患有绝症,宠爱孙子,其实是害孩子,因为她离开人世以后孩子将没有办法独立生活,只有硬起心肠逼着他学会自立。
智秀开始并不是真的爱京民,只希望利用他的天赋让自己一举成名,可以多带一些学生。
可是,在与京民的朝夕相处中,在知道京民的不幸身世后,她终于像一个母亲一样地无私地爱这孩子,为了他更好地成长,为了他的前途,她装作无情地把他送走,留下自己在孤单一人的琴房里失声痛哭……不一定百般呵护就是爱,有的时候,严酷也是一种爱,一种更不易、更艰难的爱。
最后再说一下:我很喜欢金智秀楼下那个卖比萨的大叔,他为智秀鞍前马后,百般讨好,他哈哈哈的大笑,他显得很好笑的刘海,还有他笨拙弹琴的样子,他提着比萨到智秀家,他送智秀的音乐会票……种种种种,其实都很让人感动,不然,智秀最后何以嫁给了他呢?
本来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但因为演员的美丽,可爱,或是憨厚,因为钢琴曲的优美,宛转,或是激昂奔放,这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电影,一部在我看来的好电影。
尹京民的童年內心受到過傷害,母親爲了救他而死去。
車燈成了引發他痛得導火索,同樣鋼琴也是他母親啓發他的靈感。
金智秀作為替代的母愛,爲了自己的夢想也爲了孩子的 淘氣頑皮,沒有出現傷仲永的自私炫耀,而是希望像奶奶一樣培養一個 自食其力的人。
他們之間互補 ,無論自卑與否,就像拖鞋和杯子的點點滴滴走過。
感恩,人之本心。
霍洛维茨说:“弹钢琴不是为了比赛。
”聚光灯下,女教师骄傲的对记者说:“作为京民的启蒙老师。。。
”无可避免的虚荣心,直白纯粹。
试问谁又能拒绝这份荣耀呢?
就是这份功利心才更让影片接近人心送走京民后女教师看着两个人生活的空间,泪如雨下:这是他用过的小杯子,它的小拖鞋。。。
伴着舒缓的音乐,泪水也缓缓落下。。。
篇末,功成名就的孩子在台上闪闪发光,女教师仿佛在看着梦想中的自己一般,目光清澈、骄傲。。。
这样一种放手的爱,只为了让孩子飞向更远的天空。
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默默无闻,却能改变孩子的生活。
真想成为这样的孩子,有一天让父母为自己骄傲!
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更加坚定的知道,在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要培养他的幸福感,而不是十八般武艺。
钢琴、美术、象棋。。。
统统都随便他吧。
他喜欢,就教他鼓励他支持他;他不喜欢,就让他玩自己喜欢的东西。
做一个自己认为自己很幸福的人,而不是别人眼里成功的人。
决不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孩子头上,也不要孩子完成连自己也做不到事情。
只要能够自力更生,开心就好。
足以证明你是我喜欢的三大韩国女演员之一——严正花,入戏!@中国电影资料馆
小轻松,小诙谐,小温馨,小感动。
还是很赚眼泪的。
今天在飞机上看了这部片子,虽然剧情上没有什么新颖之处,故事结构也很平庸,但是演员的表演很细腻,撑起了这部电影。为什么是Horowitz,而不是别人呢?也许因为他即便是功成名就的时候也常常怯场,演奏时其实也经常出错(不像朗朗那样),但是并不妨碍他是伟大的钢琴家。
跟“我的帕瓦罗蒂”如出一辙。但那个“哈哈哈”实在太烦人;小孩子演得不好,基本功也不好;女主眼里好像总是含着泪水,令人困惑。
过于神乎其技,但中间真正应该反复拉扯渲染的张力不足。送来送去的波折都迅速带过了,心路纠结倒是蜻蜓点水,决定去美国也不过一个回合的事,有点为了煽情而煽,情绪展现得潦草,也没发挥出韩国电影向来细腻处煽情的优势。当然,也是许多年前的片子,大概手法是有些老旧吧。严正花倒是很美,造型也优雅。
第一次看韩剧 感觉还不错
补标
乏味
很久很久以前在风行上看过的,最近终于找到了
奏出你的未来。
居然哭了
果然是感人。
平凡的钢琴教师培养天才钢琴家。一切从平凡开始。哭得眼泪哗哗。
本以为可以学习和感悟到什么。关于钢琴,关于教学,关于音乐,什么也没有。彻头彻尾的一出传统韩剧。
胎教和早教多麼重要!
小时候学钢琴的时候我妈给我看的
真是越来越喜欢严正花了。片子一般吧,那小孩儿真心不够萌点。朴勇宇大叔在这里比《现爱》里面可爱多了。
典型的韩国电影,一直坚持的延续。
这个题材让我回忆起了小学的时候不能午休在琴房摸鱼的时光,后来就不学了,无天赋不能强求,只能仰望一下天才们。值得一提的是,拍摄中的钢琴曲都是严正花和小童演自己弹的,小孩居然是真正的钢琴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