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期待,以至于我把办公室电脑桌面都换成时光网上找到的《铁三角》海报,今下午看完之后我把桌面地换成了一张天真烂漫的以猪为主角的漫画。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徐克、林岭东、杜琪峰三个诸葛亮凑在一起,就有了既生克何生东、既生东何生峰的遗憾。
如果学学《三更》,各讲各的故事,没了互相的牵制和影响,也许会更能激发各自的优点。
期待中的故事在第一段逐渐展开,人物、事件,徐克简洁地讲述清楚,没有多余的笔墨;矛盾、问题,也被简单地树立成一个新鲜的靶子,是十环还是直接偏离,就是林岭东的事了。
中途拷贝似乎出了点问题,中间像断掉一大截似的,让我一度怀疑这些刚刚空运过来的拷贝是不是后期没有完成的货。
接下来林岭东的故事并没有与第一段完全脱离,但风格已经开始离开靶子好远好远了,第一段紧凑的节奏变得缓慢,我不由得打了个呵欠。
也难怪,这样一个没有剧本的电影,导演自然是大爷中的大爷,想让任达华装瘪三畏手畏脚那他还不得装,可偏偏第一段中华哥暗藏的那一股狠劲让我恍惚了,难道拷贝出了一下问题,人物性格就会有变?
但是,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大家都摆明了是来玩的,OK,想到什么点子就望片子里塞,反正没有剧本不是。
我玩一下精神分裂,让她穿上黄金甲向张艺谋致个敬,你再让她被她的情夫开车撞一撞,最后?
她当然不能死,还得好好的装装鬼,看看莫名其妙的鳄鱼在水中游!
还有像悍匪一样杀人,然后被通缉的警察满大街开着车到处跑,被铁丝插了颈动脉之后还有力气跟到古董店用千年女尸的骨头打任达华,最强的还是那只被突然不再瘪三的华哥K断的手自如地开车撞毁大铁门!
怎一个精彩了得!
其实,我真希望他们各玩各的。
第一段里像悍匪的警察与任达华老婆之间的私情,加上任达华阴险的爱好——杀老婆,奇情剧呀!
第二段直接拍成高科技盗窃片就OK了,续集正好是《监狱风云》。
最后,最后不是还有黄金配角林雪吗,天天吃着摇头丸的他引来乡村警察、再把不相干的军火商、三流的抢劫犯以及满口人生哲理的古董商带到同一个小空间里,再继续玩三遍开灯关灯的游戏,人人手里都变出一把枪,没准又一部《枪火》、《PTU》就出来了也。
写到这里,好象还没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个故事吧。
其实看完回来鹏哥问我《铁三角》讲的什么,我说,就是三个没钱的人让一死人领着偷了一件黄金甲(用黄金做的肚兜),然后又有一众不相干的人莫名其妙地一起来抢抢,最后的结局是坏人死光光,黄金甲应该被河蟹的乡村警察上交了,那三个没钱的人依然没钱,而且还崇高地去警察局自首了。
其实,看到最后还真的确定这就的一部主旋律电影,专为国庆或者时期大献礼的大片,而且还是三位诸葛亮的集体献礼!
但愿,我看到的版本是内地版本,请让我期待一下港版完全版吧!
——————————————————————————差点忘记等拷贝时看的那半部《光荣的愤怒》了,好久不见的村干部、恶霸地主又回来了,发行方说这是一部类《疯狂的石头》的电影,我想应该只有片名都是偏正短语这一处相同的地方吧。
三个人以为自己组合了个银河战舰,殊不知电影好坏不是靠堆砌大牌导演名字这么容易的指标来衡量的.唉!电影不是这么拍的!!!孙红雷没狠起来,任达华没横起来,古天乐没帅起来,林熙蕾没骚起来.徐克依然在淹人高的草里打斗,杜其峰还是搞深色调,黑色幽默,小故事串大故事.林岭东,嗨,不提也罢,<<监狱风云>>之后他就江郎才尽了.新意,我们高声呼唤新意!
这片由三个导演合拍 徐克 林岭东 杜琪峰 会看此片是因为这几天正细究徐克 武侠大仙 是吧 林岭东拍鬼片的 杜琪峰 呃 文艺片 这三个导演的语言手法是迥然不同 于是形成电影的三个层次 叙事 纯视觉 戏剧效果 刚好从这个片子感悟到这一点 借此评论铺开来一个一个讲徐克主要做叙事 在他开场的第一段落 把主要人物都介绍出场了 基本关系也定型了 当然几乎所有电影也都是这么个模式 推出基本人物及关系 然后打破 最后再确立新的关系 偶想讲的是关于电影娱乐 叙事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 其中的剧情发展是否逻辑 如何叙述 人物关系是否错综复杂引起兴趣 徐克是极其喜好做这种事的 从他不断改拍梁羽生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 因为武侠小说中 古龙 金庸 梁羽生 这三个人也正如这个片子的三个导演一样 是三个不同风格的小说家 古龙造势 金庸讲情 梁羽生叙事 当然偶一直任务徐克讲故事的能力并不好 七剑 蜀山传 甚至铁三角 其实人物关系都是很值得探究的 但他擅长的倒叙式剪辑手法却不能很好地将故事情节拼接地一下子就为人接受 叙事剪辑绝对是一门最深奥的艺术 偶觉得徐克还没做好 他擅长的细节讲述故事很多时候需要看两遍才能让人领悟 需要推敲的并让观众用心理解的叙事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偶不希望偶反复看一个片子 只是为了搞懂叙事 而其下的寓意几乎苍白是的 徐克的片子人物有个性 有棱有角 但故事却大多是没有多大启迪意义的 终究也是娱乐罢了 不过 徐克的叙事构成的电影娱乐的一个层次是具有代表性的纯视觉效果是电影娱乐的第二个层次 经典的倒不是林岭东 而是好莱坞娱乐大片 枪战 武打 飙车 情色 这是人本能的眼球吸引物 是一种生理视觉需求 一种纯感官的心理刺激 偶一向认为恐怖片隶属感官刺激片 简单讲 这类电影只图一个字 爽林岭东也确实在属于他的第二段安置了很多纯视觉感官的片段 比如 光影交错中女子的翩翩起舞 惊险的行车追逐 人物间的打斗 有人说这是搅局 莫名其妙 毫无叙事关联 但也有人叫好 这是因为纯感官刺激也是娱乐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大陆的片子这种成分少之又少 当然这跟大资金投入 跟电影特技技术息息相关 中国这方面整体上还处于远远落后 需要加紧步伐的阶段戏剧化是电影娱乐的第三个层次 也是偶最喜欢的一种电影语言 这个概念说起来也许比较抽象 它是一种纯电影元素的安排 举例就是杜琪峰安排的4个白色塑料袋之间的抢夺战 这4个塑料袋之间除了金肚兜是必须存在的 其余3个都是导演为了制造戏剧效果添加的 说起来这对剧情进一步发展有什么实质性的推动吗?
是一种刺激性的感官娱乐吗?
都不是 它所营造的是一种戏剧效果 是为了让电影好看 也就是制造娱乐的第三种语言方式 围局看热闹通过元素的重复 剧情的巧合 情调的松弛 节奏的快慢 来综合制造一个游戏性的局面 不在乎其中人物性格 不在乎讲故事的进展 不在乎视觉刺激效果 不在乎片子的寓意 就是设局逗乐观众 讲学术一点 可以引申到思维蒙太奇你看杜琪峰两场戏 一场饮食店塑料袋争夺战 一场芦苇地金肚兜争夺战 东西抢来夺去 电灯时亮时灭 枪声此起彼伏 观众看的就是一场热闹 剧情上 起点是三个人追金肚兜 结局是三个人没追到 这么一大段剧情只迈出一步 人物关系之间的纠结已经被前面讲完了 剩下的完全就是收尾 交代个金肚兜的下落 于是这么一个交代占去影片时长的三分之一 这三分一偶看得最饶有趣味 偶喜欢这种被导演安排出来的娱乐 乐于把视线交给导演 被他牵着鼻子走 让他指哪儿偶看哪儿 总的说 电影语言要制造娱乐效果可以从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 叙事 感官刺激 戏剧化 当然这三种语言用好一种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娱乐效果 综合运用也并不需要拘泥 所谓理论不过是把电影阉割后产生的 偶就是想到了借这篇评论记下想法 不过 铁三角 这个电影偶还是很喜欢的 哈哈 觉得有意思 香港能拍这样好的电影 向三个大导演致敬!
一群人为了一件黄金古物而莫名的聚在一起又莫名的丢掉性命,后来才发现,原来放弃才是正途,放弃贪念,放弃执着。
你的人心不安全,放在哪里都不安全。
环境、事物影响人,而一个人的心决定这个人。
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更要用心去感受。
人在没选择的时候,再不喜欢做的事情也一定要做。
什么时候才是没有选择的时候,人总有选择,就看你怎么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选择去做,失之冲动,选择不做,失之懦弱。
【铁三角】最精彩的就是收尾!
杜琪峰的银河杂烩做得太棒了!
徐克和林岭东没什么好说的,徐克是保持水准的,林岭东除了写实之外的幽默确实有点儿冷,比如林熙蕾挥着匕首跳舞。
杜琪峰部分多了很多人物,出现了尤勇林雪和赵志诚!
郑兆强熟悉的推摇镜头出现!
错落有致的打灯!
游乃海欧健儿和叶天成的多人物格局集中叙事!
错误引发的戏剧性!
烟雾枪!
银河映象万岁!!
最难得的是杜sir这次玩幽默感也不差,开局就是尤勇看着车不停绕环岛;接着胸罩当填充物;孙红雷给尤勇枪,三人齐挥手和林家栋say goodbye!
杜琪峰的冷幽默比林岭东好多了亚,交给林岭东估计又得鼓捣出一部【奇逢敌手】补充两个片尾字幕花絮:1.执行导演是郑保瑞 2.动作和飞车都是钱嘉乐
看完故弄玄虚的《太阳照常升起》,再看香港三大导演的《铁三角》,才真正感觉到什么是对电影的热情和真诚。
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
也许因为是三个导演的合作,所以才有如此特殊的奇异的火花碰撞。
它不同于任何一部徐克电影、杜琪峰电影,它是三位名导的游戏之作。
充满了悬疑、紧张、幽默,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戏剧元素。
这是智慧和创造的结晶,集合了各位导演的优势。
徐克的布局有大将之风,线索繁多,情节扑朔迷离;林岭东的搅局剑走偏锋,增加了悬疑的魅力,让情节横生更多枝蔓;杜琪峰的破局自有其风格特色,脱不了的“枪”战却在意想不到的情景之下展开,多了很多黑色幽默的成分。
每一个片断都是与其他的片断相融合又独自成章,增加了各自新的人物关系,塑造了新的人物性格,蔓延了新的情节线索。
看高手过招,只能大呼过瘾。
如果不知道这是一部合作的电影,你会惊叹香港又出现了一位天才导演,其影片让你觉得熟悉之余充满了惊奇的陌生感。
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决不扭捏作态,想做就做,想拍就拍,率性而为,宛如几位豪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情,感染众多观看此影片的人。
不知道影片“铁三角”是否指的是三个“有压力”的男主人公呢还是指三位导演呢?
还是另有深意。
还有一点没有说到:最后结尾,对于陈福水这个人物的出现,杜琪峰竟然给出了一个深刻的解答。
当主人公们脱离生死之战后在回家的途中感叹生活又将回到原点,困扃的状态仍将持续时,又遇到一个类似陈福水似的穿风衣戴黑帽的男子招手搭便车,三人想到的是,这是他们心中的魔,不能让他上这辆车,这是“贪念”作祟,差点让他们泯灭了人性,丧失了生命。
这不仅仅对徐克的开局给出了完满的交代,顺带地将影片的主题上升到人性的层次,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徐克+林岭东+杜琪峰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执导,到底会弄出一部怎样的电影来?
三个风格迥异,电影语言完全不搭的导演,携手合作讲述同一个故事的1/3,是坚持己见还是互相妥协?
带着这样的好奇,带着对于杜琪峰作品与银河映像的热爱,跨进电影院一览究竟。
徐克 布局熟悉徐克的非武侠类作品的观众会发现,影片开始部分的布局是贴上了徐克的标签的。
徐克与杜琪峰都是和善于布局的导演,但是就收尾来说杜琪峰的功力比徐克更强,所以让徐克去布局,杜琪峰去破局倒也是说得过去的。
徐克总是在他的电影中将角色间建立起复杂的关系。
角色很多,关系很杂在杜琪峰的电影中似乎也有类似的设置,但是这两者处理的手法又不一。
杜琪峰的电影中角色是谁谁谁其实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些伏下的线索在关键时刻完全爆发出来,一锅烩似的构成强烈的戏剧效果,而角色的个性 无论是白的黑的还是灰的,并不是左右那个场面结局的关键,只是不同的个性在那个场面中形成完全不协调的对比,使得整个场面的推进合理又有趣,也就是说杜琪峰的作品中角色完全是为了故事来服务,而故事又是为了藏在故事背后的寓意来设定,他的电影不是让观众站在与角色同一平面上来感受喜怒哀乐,而是站在整个角色群的上方,用一种冥冥的视野去感悟的。
在徐克的一些古装片中,往往电影开头也是有这样的天眼的感觉,但是徐克毕竟是娱乐片的导演,当所有的线索布置停当,有一个庞大结构的可能性之后,依然要用角色的魅力去感染电影观众。
有一点类似与《新龙门客栈》中三方角力的布局开端,三个因钱落魄的男子(任达华 古天乐 孙红雷),一个为了情人(林熙蕾 任达华的妻子)设计陷害情人丈夫的警察(林家栋),三个准备搞劫持的匪徒,撑起了前半部分的戏剧冲突。
在这个部分,表演最出色的或者说整部影片表演最出色的都属林家栋(这个演员我实在太喜欢了,期待《文雀》)。
在第一部分中,关键的角色是林家栋、林熙蕾和古天乐。
林家栋和林熙蕾的偷情关系是林家栋陷害任达华的肇因,而古天乐既是三人组的一员,同时又是林家栋收买的内鬼,受命林家栋让任达华去做匪徒的司机,又为匪徒与三人组以及林家栋之后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徐克不是银河映像旗下,可以说徐克在布局阶段是出于礼敬之意考虑到同属银河映像旗下的林岭东与杜琪峰的作品风格,给出了两者可能发挥的空间。
任达华与林熙蕾关系在第二段中让惊悚并且有点神经质的林岭东的叙事风格游刃有余,第三段中包括了匪徒在内的各角色济济一堂之后的戏剧场面又让喜欢杜琪峰电影风格的观众很是过瘾。
而除了又考虑到另两位导演的布局之外,剩下的就是完全属于徐克自己的作品风格了。
无论是早期的《英雄本色》还是前些年的《顺流逆流》,节奏感,场面的干净有力,反面角色的强势,细节的逻辑性都表现得很完美。
而匪徒误以为林家栋是司机、林家栋杀了匪徒之一后的尴尬处境也很徐克风格化,为之后的另两个匪徒追击林家栋的冲突埋下伏笔。
徐克设置的三人组去古物的环节中没有告知观众古物究竟是什么,他将这一权杖交到林岭东的手里,唯一可惜的是这个古物的设置完全不符合杜琪峰的作品思路,加之到了林岭东手中居然变出了一个“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的殉情诗与黄金甲,将一部好好的黑色幽默片带到了追逝死者与精神错乱的模式故事中,实在是有点无厘头,有点始料不及。
林岭东搅局上海电影院的海报上 这样写 “徐克 布局 林岭东 搅局 杜琪峰 破局”,这是我第一次感到设计海报者的高水准,一语中的。
林岭东的环节可说是这部影片中最弱的一环,虽然他的环节十分的林岭东风格化,可也正因为这样的风格化,把整个故事拖入了十分难堪的境地,第一幕苦心营造的角色关系走势被完全打乱,直接成为了任达华与林熙蕾两个因为精神错乱者的舞台。
而杜琪峰的风格是完全不可能按林岭东的设计走下去,所以我们看到第三幕中,杜琪峰完全无视于第二幕中任达华 林家栋 林熙蕾三者的关系,直接说自己的电影寓言。
导致三幕之间显得割裂明显,我想如果跳过林岭东的环节,只由徐克出上联,杜琪峰出下联,观众可能会觉得更平顺些。
林岭东的第二部分,与当年刘青云的《目露凶光》十分相似,角色都显得神经兮兮,故事则透露出些许灵异氛围,其实林岭东的很多电影都是这样,气氛为先,逻辑让位,感觉中这个导演的作品有点拍到哪里算哪里,怎么诡异怎么来的感觉,也就是说整体的完整度不够,前些年一部娱乐片《奇逢敌手》也同样狗血。
不过,既然也是大导演,毕竟就有大量影迷,我的不喜欢并不是说这种风格不好,但放在这样一个三段式的接龙电影中,始终有游离于首尾之外的感觉。
没有起到承接上下的作用。
如同海报所题,真的似乎有搅局的感觉。
唯一精彩的场面是任达华的一段飞车,看来是下过一番功夫。
而林熙蕾的神经到对着手机翩然起舞,任达华的歇斯底里,虽然是很林岭东风格的,但是,对于冲着电影故事本身而不是太了解导演风格的观众而言,特别是大陆的部分以娱乐片角度观赏的观众而言,实在是感觉到有点突兀与支离破碎。
杜琪峰破局作为当下香港电影标杆的杜琪峰,在第三部分中为我们带来了完全杜氏风格的画面。
单一场景,各处人物的汇聚,雷同画面的重复出现,一触即发的气氛,全景上的协调与局部上的矛盾,大局面的操控,角色性格的淡化,以及配乐上的紧密感,一种用画面说故事,用细节说故事而不是角色个性去说故事的风格扑面而来,这些熟悉的手法不用说就知道是杜琪峰搞出来的。
而在新作品中加上类似于之前作品经典桥段也是杜琪峰常作的事:出租车上三人先去医院还是先去找林家栋的争执让人想到《放逐》,芦苇丛也似曾相识,让人想到《柔道龙虎榜》和《放逐》,水上木屋的结构让你记起早期作品《真心英雄》,抢战的写实也是《枪火》的翻版。
更有甚者,只有在第三幕才出现的林雪与尤勇以及赵志诚也让人会心一笑,杜琪峰果然有特权,银河映像为他开小灶预留了三个杜家班。
最精彩的两段还是拉闸部分后的混乱抢夺,四个看似相似的塑料袋内包裹的完全不同的物件,构成了很强的戏剧性,而所有人物的登场与忙乱,芦苇地中抢站时的烟雾,惟有丢掉手中的金甲才在迷宫一样的芦苇丛中找到出口的寓意(摆脱心魔,才不会迷路),都是给我们这些杜氏发烧友一次重温感动的机会。
至于结局那一句“去自首吧”,我觉得处理得很好,这是对于大陆电影管理发行机构的嘲讽,死抱着标准不放又要追经济利益的引进,导致了香港电影一次次的被阉割,但是这部电影其实不加这一句我相信也通得过审核,但杜琪峰硬要加上这一句,正有如给了电影局的标准一记耳光又不让人发作的起来。
演员(依据三部中演员戏份的不同,进行评分)第一部分林家栋 10分古天乐 8分任达华 7分孙红雷 6分林熙蕾 6分第二部分任达华 10分林熙蕾 9分林家栋 8分古天乐 7分孙红雷 6分第三部分此部分无较主要演员,除了林熙蕾基本上被无视外,所有登场角色基本无高低之分。
而会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林雪一人。
三个导演,三种风格,正是香港电影发展的三个阶段。
徐克时期的武侠叙事风格林岭东时期的惊悚灵异杜琪峰时期的作家电影与寓意电影。
香港电影从迎合市场取向到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 到当下回到电影本身特质的表述语言,香港电影死了吗?
这句陈词早该被扔到垃圾箱,无论票房如何,香港电影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得更像真正的电影。
再想到游乃海、游达志、赵崇基、彭浩翔等一批新生代创意人的强势,香港电影的明天是无限日光。
大概是徐克的关系,电影有种现代武侠的感觉。
大概是多了女人吧比起以往银河映像宿命难躲的结局,本片要轻松的多,结局无疑是HE。
电影的影片最吸睛的不是铁三角,毕竟三人的戏份被大圈帮、疯警削弱很多,山与妻子的故事反而更有趣。
但是山的老婆罗慧玲为何会有幻想症,是道德愧疚的压力还是其它原因?
影片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片名虽然是铁三角,电影却展示了兄弟间的误会与猜疑,最终为一场枪战消解。
三人看似回到了从前,一切却都不一样了。
至于陈福水为何只出现两次,是导演们无法顾及这个角色,还是有意为之,很难知道了。
铁三角,一场火花四溅的接力游戏文:十一月的雨2007年9月24日下午七时许,我气喘吁吁的赶到位于雍和宫附近的光线传媒公司。
第一次参加时光网组织的观影活动就碰上了堵车,兴奋的感觉几乎被堵在路上的焦燥淹没。
幸运的是我没有错过及时赶到了,于是平复了一下心情,和一帮时光网的影迷们开始了今天的主题大餐---《铁三角》。
从筹备初期就备受影迷关注的《铁三角》,最引人遐思的不仅仅是徐克,林岭东和杜琪峰这三大导演的首次合作,还有他们前所未有过的合作方式。
想想吧,拍摄之前不互相沟通,由徐克拍摄开头,然后林岭东在他完成后即兴接力拍摄中间部分,最后由杜琪峰做一个收官,多么让人兴奋的想法啊。
这与其说是一部联合执导的作品,倒不如说是三个老顽童的接力游戏。
于是,如何在极力展现个人风格的同时把故事顺理成章且精彩纷呈的继续下去,这是影片最大的看点,也是作为一个影迷的我最关注的部分。
看之前我本来以后三个部分会有明显的分野,看完想想如果不是之前看过《看电影》的介绍,恐怕要分清每一部分的具体界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不过熟悉三位导演作品风格的人还是可以在过渡之后明显感觉到他们之间的区别的。
总体看来,徐克负责的段落特点是一个稳字,稳中时有惊喜,林岭东的中段是让我出乎意料的有些超现实的喜感占了最主要的印象,而杜琪峰的后半段和结尾还是延续了自己黑色凌厉但又不失幽默的银河印象。
不要看徐老怪一直在拍武侠片,对现代影片驾驭起来依旧游刃有余。
因为他负责开头的部分,所以除了要把复杂的人物关系先交代清楚,还要为接力者留下发展的线索,或者也可以说是故意刁难的噱头。
老怪用最简洁的镜头和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故事的轮廓:三个为钱而聚首的人和一个为女人而走上不归路的警察之间的放逐之争。
而联系他们的不单单是那个女人,最重要的是一件珍贵的金褛衣。
于是,刚开始各怀鬼胎的内心随着一具女尸的出土而变的更加迷离,刚开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随着金褛衣的发现却愈发明晰起来。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任达华,古天乐和孙红雷三人之间微妙关系以及与警察林家栋的敌对关系都无一例外的聚焦到了这件宝贝上面。
如果单谈论这一对冲突影片会单调很多,也不符合徐克鬼斧神工的想像力。
所以他赋予了那具唐代女尸一把陪葬的小刀和一个“自杀殉夫”的名号。
与此同时,任达华的现任妻子也就是林家栋的情人与他死去前妻如鬼魅般相似的面容,林熙蕾不断念叨的丈夫要杀他的神经质表情,让这两者之间冥冥之中平添了无限的可能。
寓古于今向来是徐克最拿手的手段,不过现在他埋下的这些诱人的伏笔并不是为了自己大展身手,我甚至可以想像出徐克抖出一身包袱之后等待着林岭东给出自己独特答案的那种略带刁难而又兴奋期待的心情,这情景颇像是《天龙八部》中无涯子出的那盘无解的或者说是有无限种可能的棋局。
不同的是这次解局的不是虚竹和尚,而是我们久违的林岭东大侠。
对林岭东的印象还停留在《龙虎风云》和《监狱风云》这两部写实性极强的经典影片缔造者的身份上。
如果不是这次和徐克杜琪峰如此高调出手,他几乎都要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当中了。
当徐克把一切矛盾都交集在了一起,让所有的可能性都蓄势待发的时候,那种悬念让我们心情急切的欲知后文。
然后林岭东以另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稀释了我们急切,让那种悬念形成的张力在无形中转化成了一种略显荒诞的喜感。
最典型的就是当林熙蕾拿刀指向自己的情人林家栋的时候,任达华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前妻,他拿着手机把她的照片和面前的这个人对照着,恍惚之中她们合二为一,她就是她死去的妻子了。
于是刚才还举刀怒喝的她开始随着音乐缓缓而舞。
刚才还怒目相对的两个人现在却相拥而舞。
这是非常奇特的一幕,之所以奇特是因为我们没有料到一向以纪实般的残酷风格出名的林岭东会突然来了一百八十度转弯,而这种近乎荒诞的处理方法甚至让我想起了《江湖告急》里巷战中突然出现的关公扮相的黄秋生。
林岭东在这场接力游戏中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才情,把顽童本色发挥到了极致,也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可爱的另外一面。
《铁三角》向着较为明快而方向发展而去。
他用别样的方式发展了徐克预设的爱情这条线索,却紧接着让林熙蕾被撞倒在地失去知觉。
他让任达华和古天乐分道扬镳却又让他们不自觉的走到了一起。
于是本来已经快定型的人物性格中出现了新的因素。
这无疑是林岭东在玩够了之后给杜琪峰出的一道难题。
如何让故事继续下去保持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同时还能自圆其说给出一个让完美的收尾。
应该说,三段故事里面最难部分的仍然是交给杜琪峰来掌控的,这源自于他对故事的出色讲述和整合能力。
《铁三角》里面让我最喜欢的段落基本都集中在老杜的这个部分,他纯熟的电影技巧,巧妙的起承转合,不落俗套的黑色幽默,使影片的后半段变成了充满黑色华彩的乐章。
时而激越时而冷静,亦庄亦谐,动静结合,这已经是动作片的最高境界了。
影片的最后段落就集中在两个场景中:一家破旧的客栈和一片丛生的草地。
三对人马不约而同的集中到了客栈,三只恰好相同的塑料袋,在间断的黑暗中辗转挪移,再加上林雪扮演的傻子恰当的舒缓了紧凑的节奏,平添了几分幽默,让本来就张力十足的剧情愈发引人入胜了。
结尾草地里的枪战堪称本片的最精彩之处,风格延续了杜琪峰在《枪火》中的枪战场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枪声到处只见火光闪过,更多的时候是风吹草动,一群人在草地中夺命狂奔,用以烘托紧张的气氛。
如果说老杜仅仅是动作片导演那真是委屈了这个当今香港影坛上最能融合商业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导演了。
他在这段戏的处理中不仅让我们感觉到紧张刺激而又不失幽默的吸引,还在不经意间用一两个串联情节就使得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得到凸显,避免了角色流于脸谱化的危险。
比如说当他们带着调包的金褛衣第一次从客栈逃出来的时候,任达华发现古天乐仍在里面的,无奈之下又折了回去。
这是对他们之间情谊的一个绝佳的证明,也是这个向来唯唯诺诺的男人坚定的标志。
再如孙红雷这个爱古物如命的人,在客栈里不忍松手把宝贝拱手的他竟然会在最后一刻选择放弃心爱之物而不是选择杀戮。
于是在危急时刻他们还是认清了自己的内心,摆脱了欲望的蒙蔽。
他们四个人走出了四面受敌的草地,来到了高地俯瞰着仍在继续的正邪之间的较量。
这时候的镜头的设计非常巧妙,以他们四人的主观视角展现发生在草地之中全景战斗。
这不像是《放逐》之中对整个一层楼的枪战的全景展示是对技巧的单纯表现。
它隐喻着四人挣脱了欲望之后找到了心灵的高地,现在在他们的眼中,正邪已经无比清晰了。
所以孙红雷选择为弹尽受困的警察送上一把枪也是顺理成章的表现了。
当林家栋看到远处向他挥手告别的四人时,我在荧幕下不禁会心一笑。
即使已经知道了即将到来的那个巧妙结局会带来的绝佳触动,我还是享受在这之前预兆般的轻微震颤。
就像《放逐》结尾那场华丽的“血色芭蕾”之后那张缓缓而出的照片一样,这便是杜琪峰的魅力了。
杜琪峰用自己的方式给这场游戏划上了完美的句点。
他无与伦比的掌控能力和无懈可击的叙事技巧也让这三个并不完美的段落达到了完美的串联效果。
或者可以说,完美不完美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在我们的眼中,三个电影顽童,能在年过半百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心态和想法,用这种新颖的方式互相角力,为我们上映了一轮火花四溅的接力游戏赛,能够欣赏到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完美无暇的了。
2007-9-27摘自--我的博客:http://www.mtime.com/my/mxl117/blog/594084/邮箱:[email protected]:1075723
看完《铁三角》之后我才知道这是一部由三个导演分别执导三个部分然后拼凑在一起的电影。
没有这个信息,我在观影过程中感到的就是风格的混乱和突变。
虽然《铁三角》的剧情头绪是比较复杂的,人物也众多,风格也间或有黑色幽默的味道,似有《两杆大烟枪》之风,但是内地演员和香港演员的极度不搭调,人物行为动机的极度莫名其妙,以及电影在叙事上的散乱(和大陆阉割版可能有关)让本片成为了一团浆糊。
总的来说是三个傻蛋(任达华、古天乐、孙红雷),一个疯女人(林熙蕾),一个被逼疯的警察(林家栋),三个二逼劫匪(长的也很2),一个大陆正气民警(尤勇!
),一个真疯子(林雪),总之是一群神经病的故事。
最后一句去自首明显是为了过广电审查,自然忽略即可。
我看的香港电影不多,也不清楚徐克、林岭东、杜琪峰的风格究竟应该是什么样,无论如何一部电影剧情的割裂和前后风格不协调的不统一对一部电影来讲不是好事。
三个导演是一个创意或噱头,但不能成为影片风格混乱的理由,毕竟这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影”,这是一个连贯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剧情设计的倒是不错,不过之前看多了这种,杜琪峰就看弄这种玩意
叙事什么不要紧,关键是怎么样的叙事.
混乱。
到了杜SIR的部分终于好玩起来
港配也无济于事,孙红雷干脆把自己演没了
鬧哄哄亂糟糟。林雪你再晃晃。
神神叨叨的影片,有点失望。感觉里面都是精神病……
3位导演的破天荒合作,其实很难真正区分出他们的发挥,比起这是谁的作品,其实更该说它是银河映像的作品,毕竟故事本身的浓厚宿命感,各种冲突的凝聚及其解决,不仅都极为试验性,更是透出满满的银河味,而末尾的群戏则毫无疑问出自杜sir之手,6方人马10余人,站位 姿态 空间 光影 氛围,无一不是典范
玩得挺转,尤其是最后在野外饭铺子得那段落。有空把花絮碟看看。
最后半小时才开始好玩起来
三星半看看三个大导演的风格差异吧!其实就是玩
看在“徐克布局,林岭东搅局,杜琪峰破局”的面子上给三星吧,作为一个整体的片子真是乏善可陈...
我还是爱看一个导演的 三个总能看出当中的痕迹
嘿嘿有点意思
忒像疯狂是石头 可这三大导就整出个这玩艺?
港版《神奇女侠》,三个好兄弟各拍各的,有一种瞎看的趣味性在里面。徐克让林熙蕾怀着孕被揍了一顿,够钟导筒递给林岭东→林熙蕾不怀孕了,被车撞了急着送医院,这时候又够钟了导筒递给杜琪峰→林熙蕾站起来,直直地奔着血包去了。
徐克开头致敬《黑社会》,林岭东延续《目露凶光》风格,音乐和独白就是他的标签,从尤勇出现,汽车转圈、草丛围着林雪稻草人转圈枪战,最后主角铁三角回到原点,典型银河宿命结局,杜琪峰是玩的最high,也是我最中意的。如果能看到戛纳版就圆满五星了。
我绝对不是因为“自首”才给三星!!!
现代疯狂录
不要搭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