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不理解为什么说学习茶道或者书法之类的是修心,看完这个电影,明白了一点。
其实不光是茶道,书法。
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感悟到万物的存在、心灵的流动,那就算是修心。
重复做一件事情也许更能让人感受到这一点,这就是所谓的先有形再有心。
武田老师说不要用脑子记忆茶道,而是用肌肉记忆它。
我想是因为有了肌肉记忆的形,人再做茶道时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分给心,才能更好的感受到心灵与万物的交互。
“能够重复做一件事情是幸福的”,这句话的奥秘也许就在这里。
虽然是在重复做一件事,但是一期一会,用心感悟的话,会知道每一天都有所不同。
能体会到这不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是生命赐予人的力量,不是吗?
表姐在努力向前走,女主角看似停留在原地,但是她们的人生又有谁是不迷茫的呢?
也许大部分的人生命都是混沌的,有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但是那又怎么样?
感受当下,感受此时彼刻也是一种答案。
茶道那些苛刻的规范就是这样的存在。
女主角的性格从一开始是别扭的,她不太明白如何了解自己的感受。
她在茶道中,感悟到了流水声的细微差别,感受到了书法里流淌的美。
她的心被一点点打开,变得更加的细腻,她感觉到小时候那个封闭情感的自己也被慢慢打开,她学会了体察自己的感受。
当然,虽然她在茶道的岁月静好中体味到了一种安定,可是同样也会挫败于自己的平庸。
更倒霉的是,事业,爱情此时也同样遭遇了挫折。
在人生最难熬的时候,是老师关于“首开”的话让她明白了需要静心等待。
严冬的滋味并不好受,但心里也可以期盼着它过去的那天,总会有过去的那天。
再后来,父亲的离世让她悲痛于自己错失了最后一次的见面。
也是老师的“听雨”课让她感悟到了“日日是好日”,没有做好准备的告别也是告别。
没有当做成是最后一次的见面也是见面。
每一次见面都有它的意义,都是特别的,又何必执着于那所谓的“最后一面”?
——日日是好日。
印有“狗”的碗,一辈子只能用三四次,这对于我来讲,是一件听起来就很悲伤的事。
我会觉得这对我与它的缘分来说,是一种遗憾。
但是如果能明白“日日是好日”,我就会懂得和它的每一场相遇,本身都是一种圆满。
那又何必遗憾?
这世上有两种事,一种是即刻就能明白的事。
一种是一时半会不能明白的事。
我想对我来说,怎么能对缘分的终止不抱有遗憾,就是我需要慢慢明白的事。
迷惘於人生的黑木華,偶然開始跟樹木希林學習茶道,十幾年下來,手腳仍然笨拙。
寒來暑往,她默默堅持,直至樹木希林快將走到人生的尾聲......日本茶道重視形式,由模仿學起。
樹木希林飾演的武田老師,教黑木華以肢體記憶步驟,我手沖我茶,不必事事進出大腦。
文字著述、理性思考可以長久流傳,代價卻是失去了工藝的玄妙法門。
以肢體動作切入傳統,反而更易深入。
近年不少朋友提倡喝茶者須懂茶,要了解品種、產地、栽種方法之類。
涉獵一門學問,耗時甚久,而且知得越多,有時難免執著於一家之言、門戶之見,反而成了交流的障礙。
武田老師說,「每年我們都在做重複的事,但我最近開始覺得,能夠這樣跟同一班人做同樣的事,是一種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是喝到珍貴稀奇的茶,而是一班人慕茶道之名鍛鍊不懈,切磋砥礪,不知長日將盡。
愛茶者尋根溯源,當然要鼓勵;不管優劣、有茶下肚便成者,也不必批判,因為在飲品、化學品在在皆是的年代,仍堅持喝茶者已經不多。
至於將茶和慢活、樸素生活、簡約主義之類扯上關係,那是行銷的術語,商家可以自說自話,消費者專心飲茶便是。
有評論說《日日是好日》是平庸的日系小清新。
小清新不能當飯吃,雞湯當水飲不嗆死也膩死,但對一般人而言,日常生活勞碌有餘,難得悠閒,兩小時的心靈按摩不算奢侈。
先別說黑木華和多部未華子,單看樹木希林如何在寥寥對白之中,眼波流轉之間,呈現演藝生涯的萃取,已賞心悅目。
春花秋月,夏風冬雪,乃最閒卻又最宜人之物。
然而閒物易得,閒人難尋。
如何判斷事物重不重要,已是世所不傳的秘技。
將要事做好,是稱職的人;將閒事做好,是完整的人。
任由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星期一 天气阴每天似乎有很多要表达的。
可能是很久没有写东西,脑袋里杂七杂八的内容,正需要我现在去好好梳理一下。
今天本来应该6点就起来的,想着今天不用出远门办公,也就没有那么急迫的起来准备收拾。
意志力就如此被思想打败。
睡到了7点45左右。
起来后,刷牙,洗脸。
看看我的鱼是否还活动如初。
然后,投食。
自己做一碗热汤面。
就着没看完的《日日是好日》,然后算是开启了一天。
《日日是好日》是由黑木华,树木希林演绎的关于茶道与人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几天,一直没有看完。
每天早上看一点,就会有很多哲思奔涌出来,好想立刻就拿起纸笔或者笔记本开始写作起来,眼看着上班打卡时间要到了。
9:45要赶紧找到合适的地方去办公,因为有一个汇报工作的视频会议。
不能在家,因为我爸肯定要打搅我,即使他不会,他的耳朵也不很灵光了,当我开会期间如果他突然找我,那我根本无法小声的去应付他。
昨晚忙着写公众号,晚上10点多还在审核,终于在23点之前完成。
定下的目标,22:00-6:00是我的睡眠时间,现在看来根本办不到嘛!
感觉即使准时在22:00躺下了,仍然觉得,好不容易可以如此舒适的去娱乐一下,为什么不呢?
于是,再次拿起手机。
尤其是我最近几个月喜欢看哔哩哔哩,天天给我推送关于经济,金融,羽生结弦,电影解说等信息。
早上的会议开到了11:30.忙碌了会议后续问题的反馈后,接着就开始梳理工作。
因为肚子饿的关系,就先暂时回家了。
最近发现一个很方便也很美味的食物——冻豆腐。
就是买回来的新鲜豆腐,切成几块,分别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之后就变成冻豆腐。
每次煮汤或者炒菜的时候,切一部分,不仅很下饭,很容易入味,还很营养。
吃饭间隙,终于又可以看一会《日日是好日》了。
黑木华扮演的典子,在10岁的时候,父亲带她去看了一部电影《大路》是费里尼的电影。
本想先花时间看完这部电影,再来看《日日是好日》,但是注意力又想偷懒了。
《日日是好日》看得稀稀拉拉的,大提琴的背景音乐下,让我想起《入殓师》的大提琴的伴奏。
在日式的建筑风格下,房子与景色的融合,让我无限向往。
我真的很想去体验住在日式的房间里,推拉门打开就是屋前的走廊,外面就是院子,有植被,花草。
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的心境怎么不会恬静淡然。
常常跟母亲聊天,我跟她说起,对于中国的家(房子)。
我觉得就像是一个个小笼子。
自己还很乐意为房子外面包一圈栏杆,远远望去那高耸的建筑,就是一个个叠起来的笼子啊。
我知道人口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我很喜欢父亲在近郊买的房子,至少能在客厅望见不远处的小树林,站在窗户边可以望见一片菜地,早上起来,可以听到鸟叫鸡鸣。
汽车的杂音,其他类型的杂音在这里鲜少听到。
窗台上,是我种植的多肉,从一盆慢慢繁殖生长,已经快摆满整个窗台了。
每日都会去看看植物的生长,看看又有什么新变化。
慢慢的,越来越喜欢于植物和动物相处,似乎慢慢的能“听”到它们的语言。
《日日是好日》也是如此,通过典子茶道的学习,慢慢学会去聆听茶杯,茶具,水,建水,茶瓢之间的关系。
我是要将买的的东西,用到完全不剩,然后留下它们的空瓶然后再将它丢弃或者收集起来作为废品的回收,这样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没有浪费那物品的价值,那选择物品的时候,就需要自己要有一定的筛选能力了,否则,有些物品本身缺陷很严重,你不得不不去使用它,只能早些弃它,这也是近几年常有之事。
慢慢的开始选择筛选,只要喜欢的东西,力所能及之下,在自认为可以完全利用物品的价值,我才会去拥有它,否则,我宁愿不要。
电影依然没有看完,因为我觉得自己应该先看完《大路》,再回头好好认真的一次性看完这部电影。
生活在看似平凡普通的每一日之下,都暗藏着“波涛”,我们总有很多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等着我们去完成去实现。
殊不知,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法代替的。
在忙碌中,我们要细心观察那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期一会”,就是一次平生只见一次面的聚会。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不同的相聚与离别组成。
能够相遇就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也许昨天还精神抖擞的那个人,今天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们总认为后会有期,说不定的哪一次的离别就是永恒。
电影还没看完,但是我知道,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
所以,静下心来,好好去欣赏。
人生的道理就在于身边的方寸之间。
偶尔虚度一下时光,嗮太阳,看蚂蚁搬家,看河水流动,看云卷云舒,听一场春雨……你会怀念这样的时光的。
导演的另一部电影《濑户内海》,就是两个学生课下在马路边上发呆闲聊打发时间。
可是我内心一直念念不忘这部电影,我也很希望人生中有那么些日子,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是嗮太阳,看河水,看云,听雨,看风筝…..
很平静的电影 淡淡的却好像又让人期待一些什么想要平静看下去 讲的太多 字字都是生活 没有把重点放在男女关系的成长 而是放在了女主自身的内心成长 最牛的是人物妆容好像真的在每个年龄段都看起来不一样了 姿态神情都随着年龄真的变化成长起来 短短的一部电影真的看到了一个女孩子的大半生 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平平无奇却又逐渐强大而坚强 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人生的必修课 但能真的让自己强大的只有自己 电影美妙的地方也很多 台词也很好 日日是好日 电影作了自己的诠释 感受每一天 感受春夏秋冬 感受悲欢离合 也引领观众去感受 情感的细节也是由一点点的细节铺垫到剧情的发生转变 很好的电影 也许这部电影开头讲述的女主看的那部《大路》一样,如果我年纪小的时候看这部电影 ,我大概会不知所云,也许再过十年我再来看,我又会感受不一样。
还有茶道老师最后所讲的那句,还能够每天都做一样的事情也很幸福,到了那个年纪也许真的是这样,人生尔尔,不知何时离去,还能够每天做同样的事情,证明我还充满生命力,生活如从前一样,最舒服的状态了。
夏日里清逸细腻的小品,茶道文化一日悠哉赏游;在茶道中品味人生,在茶道中感悟人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繁忙、逼仄、快速、纷扰、日常吃土、情深缘浅的都市生活压力,让年轻人往往静不下心来,时而又会感到迷惘无措。
百年苦短,过尽千帆,喜忧相伴,参差难平,暮然回首,落英满怀,人生聚散无常态,“一期一会”静随缘。
能够专注的、快乐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反而会无惧岁月流逝,懂得平静,懂得珍惜,也是一种幸福啊。
片中场景的布局与切换展示、人物形象的立体描绘、情绪的抒发、情景意境的呈现等分明有一种新海诚作品电影真人版的风味。
"日日是好日"据说这句话出自我国宋朝禅宗大师云门之口。
人生的很多无奈及不如意,不知如何面对之时,霓虹的电影又一次教人参透这句禅宗之语。
影片由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茶道修行日记《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改编而成。
大森立嗣依旧发挥细腻温柔的水准,一分一秒地带你数着时间看电影。
雨天听雨;雪天观雪;夏天体会酷暑;冬天感知寒冷。
天热石盆里的水会多放一些;文字要在脑中如画欣赏。
梅雨的雨声、热水凉水的声音,还有老师茶室里的一副副卷轴。
学了24年,典子出师了,除了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更知每天皆是好日子,每年能这样做着同样的事,是多么幸福。
宋代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生命有花开也有叶落,人生充满迟暮与悲苦、受阻与破灭、不甘与难圆,体验百味,平常心以待,才能破解禅机。
这是快乐的最高境界。
凡人做得到吗😩?
如果不是奔四的年纪,应该看不懂这部电影,就像女主角十岁时看到那部《大路》一样,觉得一点都不好看,而在她三十岁再看时痛哭流涕一样。
中国人讲的禅是什么?
师父答:就是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最近一年开始学习冥想突然明白了这句一直觉得很可笑的话,禅意十足。
日本讲的是道,电影通过茶道讲人生。
雨天听雨,夏天感受热气,冬天看雪花飘落,春天看花开,这就是道,这就是日日是好日。
另一层道是,一期一会,茶也是,人也是。
每一次的见面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所以“在场”很重要。
跟冥想一样,就是活在当下。
当下不是一个时间段,是这一秒,心跳的这一秒,树叶被风吹动的一秒,握着爱人手的一秒。
心身灵都在场的这一秒就是当下。
日本是经历了经济极速发展和金融泡沫的国家,他们更懂大道至简,回归本心。
这样的影片,在鸡血社会是看不懂的,在唯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体系下是很难有共鸣的。
任何事物都是钟摆效应,我们在去向另一边的路上,到达极限后,必然会回落,摆向另一端。
从茶道到感悟人生。
1-不要总用大脑去思考,不要总用理智去思考问题,不要总问“为什么”,这样的过程,我们总会忘记掉“用心感受”,这样会让我们的感受力、心灵变得原来越愚钝。
用心去感受,用感官去感受,用手去感受,有时候比思考其中的原理更加有效。
这也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可是我们总习惯于用理智和大脑去思考问题,忘记了感官和心灵的重要性。
2-当你不理解“为什么”得时候,先去“做”,去“反复地做”、“多次做”,一直做到“熟能生巧”,形成一种“习惯”,慢慢地,你自然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原理。
这就是“悟”或者“开悟”的过程。
不要总想搞懂“原理”、“理由”才去做一件事情—因为很多事情可能本没有完整的理由或者原理体系,或者说,你现在去获得了这些原理或者理由,你也没有办法理解透彻。
所以,放弃大脑的理智,而选择用心去感受,去行动,在行动中细细品味和感受,直到开悟。
3-世界上的事情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立即理解】的,一类是【不可立即理解】的。
对于能立即理解的事物,经历一次就够了。
对于无法立即理解的事物,往往要花很长时间去才能渐渐理解。
4-对于任何无法理解理解的事物,用心去感受就好了。
就比如,对于“泷”这个字,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到它美的字形、美的笔画、美的用笔,就可以想到瀑布。
这就是用外形去感受它。
这一点应该是我们欣赏万事万物的的方法和态度。
比如艺术。
我们无法理解艺术品到底在表达什么,其内核是什么。
可是这明显就是—我们的大脑理智在作祟,而我们的内心、感官却居于次位。
相反,应该调动起我们的内心和感官,去感受就好,去细细品味就好,不要总是在意“它的意义”。
5-“日日是好日”。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感受,发挥自己的感官,去享受每一个当下。
运用全身感官,品味当下瞬间。
下雪的时候就看雪,夏天感受暑气,冬天感受刺骨的寒风。
这样—每天都是好日子。
6-能一直重复地做同样的事情,这也很幸福,不是吗?
—的确,当每次我们都感受每一个当下的时候,那么每一次同样的事情都会有所不同,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完全在于心境。
7-珍惜做每一件事的机会。
当做一生只有一次去做事情,才会感受、用心、感悟,而且很可能这件事情之后再也遇不到类似得事情了—因为会:骤然是失去。
就像是老师突然失去了她的老师,就像是典子突然失去父亲。
一切都那么突然,一切的惋惜都来自于没有珍惜“尚存在”时候相处的机会。
因为人生中的很多事情,总是突然发生,来不及做准备。
日日是好日平凡另美刚看前二十分钟,就觉得太慢了,节奏推进实在是慢。
但看到一个小时的时候,音乐铺起来,就觉得格外通透。
茶道,一板一眼的,然而先形后心。
一辈子或许都无法称得上精通,但是学着什么,总能在其中获取一定的思考,成为塑造我们心灵的东西。
茶道有点类似于禅道,类似于中国水墨画一般的境地。
茶室中伴随一年四季变化的挂图,各个节气有所不同,也在映衬着主人公的心境变化,给她启发。
相伴,离开,再回归,然后看着后辈来。
一生的长久,站在时光的深厚,我细细品味着,四季候深,心沉静起来。
最后,我们总要目送着一些人离开,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看死君:作为今年北影节展映的第一部电影,树木希林遗作《日日是好日》无疑收获了不少好评。
这部让人又哭又笑的治愈之作,不仅因为树木希林的表演而熠熠闪光,更在于它借由茶道品读生命中的阴晴圆缺,并让我们对生老病死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即便现实中的树木希林没能像影片中那么长寿,更别提“活到100岁”,但电影终究还是烙下了另一种永恒。
雨天听雨,雪天看雪,即便明天便会死,只愿日日是好日。
有意思的是,大森立嗣导演还在影片中以费里尼的《大路》作为比照,借黑木华饰演的典子之口道出,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重看《大路》时不同的心境。
从小时候的“完全看不懂讲什么”,到长大后的“如果没有被那部电影感动,你的人生就毫无意义”,再到经历亲人去世后的“痛哭不止”。
而茶道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作者| 满江红;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这是一部用茶道注解人生况味的电影,也是一部用二十四节气串联的电影,更是一部展示各式绚丽和服的电影。
冬去春来,一斟一饮,一期一会,二十四年,一瞬而过,人之一生,一只茶碗也不过只能用四五次而已。
简单来说,影片大致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身处大学阶段的典子,年仅20岁,找不到“真正想做的工作”,便陷入成长初期的迷惘。
某日,典子妈妈在闲聊中说起茶道教室的老师“武田阿姨”,对其充满好奇与景仰,随即撺掇正无所事事的典子去学茶道。
典子也只是闲闲的听着,无动于衷。
倒是正好过来玩耍的表姐美智子立刻产生了兴趣,雀跃着说要去要去,并且力邀典子同去。
左右无事,抱着姑且一去的心态,典子和美智子一起走进了武田老师的茶道教室,于是开始了与茶道近乎24年的羁绊。
刚进入茶道教室时,典子就注意到墙上的挂匾写着“日日是好日”五个字,对于当时找工作不断受挫的典子而言,这个偈语不无揶揄。
没有料到的是,开始热衷茶道的美智子,没过多久就早早退出了茶道学习。
而初始学茶道笨拙无比的典子,却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一路坚持了下来,目睹了茶道教室内的轻风吹拂、樱花飘落、夏虫呢喃、秋枫染红、冬雪纷飞。
在武田老师温润而包容的注视下,典子逐渐经历了人生中就读、从业、背叛、失恋,也目睹了失去与死亡。
当典子从一个29岁的青涩豆蔻少女蜕变成一个45岁的优雅成熟女性,也终于明白了“日日是好日”所蕴含的人生意味。
武田老师只教典子和美智子用肢体记忆去熟悉每个动作步骤,用手烹茶冲茶,不必事事都要进出大脑。
从未接触过茶道的典子和美智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自然是十做九错,抬手举步、举勺放杯、甚至呼吸都要重新学习。
第一节课学习茶道基本礼仪,诸如进入茶室必须先迈左腿,茶道开始步向茶具时,在榻榻米上只能走七步,如何用规定步骤严格折叠擦拭茶碗的布等等规矩。
两个现代女孩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做法有什么意义,自然格格不入,自然会问“为什么这样做?
”但武田老师既不解释也不愠不怒,她只是说,“就算开始不知道这些意思也可以,「茶」首先就是从「形」开始,然后将这些「形」放入心里就可以了。
”
学习了两年的典子仍然对茶道毫不理解,面对找到心仪工作而退出茶道学习的美智子,不无艳羡而自怜地哭泣。
数年以后,美智子已经顺利结婚,典子却在公司被后辈超越而替代,致使自己无法转正,同时又遭恋人背叛而失恋。
此时的她,在学习了十年茶道之时,动作仍被武田老师批为“粗疏”,还不如刚刚入门的高中女学生,典子心中的挫败感不言而喻。
武田老师温柔地说,现在停课不用再学也可以,偶尔过来喝杯茶也是不错。
但一直受挫的典子只是休息了一段时间,仍然没有放弃茶道。
在学习茶道的第24年,终于等到了武田老师这样对她说,“你可以出山收学生了。
”一个女人平凡的一生也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不顺,但至少典子在茶道上已经收获了圆满。
而对于武田老師而言,“每年都在做重复的事,能夠这样跟同一班人做同样的事,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
与热衷于讲究茶叶产地、品种、栽培方式的中国茶道相比,《日日是好日》所诠释的日本茶道,是另一种近乎禅机的学习门径。
日本茶道首先讲究的是抛弃一切想法,只在当下全神贯注于肢体动作,获得一种极致的形式感,而通过超乎一切的形式感,由外置内,最终达到安抚心灵进而保持内心的平静,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大约就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吧?
因为茶道是如此极具形式感的仪式,所以大森立嗣执导的这部电影也有着非常强烈的形式感,用来呼应影片中茶道的主题:比如影片用24个节气来串联全片,既说明时间的流逝、季节的转换,也让人物可以用当下的节气来道出此时的心情,“立春明明是最冷的一天,但大家还是说春天来了,以此鼓励着咬紧牙关熬过冬天的自己。
”
比如武田老师每次出场时不同的和服款式,无一不是在诠释这位茶道达人雍容华贵、从容不迫的姿态形象。
当然到后期与学生们进行“茶会”时,各种款式五彩绚烂的和服造型更让银幕美不胜收,这何尝又不是暗示茶道在日本已经普及到花繁枝茂的情况。
又比如12年才能拿出来一用的狗纹茶缸,是按照每年的生肖顺序使用。
典子进入茶道教室的第一年,使用的就是画着狗的茶缸;第二次使用的时候,典子已然经历了失恋之后又结交了新男友,开始步入熟女阶段。
而再次拿出狗纹茶缸时,典子已经可以从茶道教室正式出山,人生也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生肖茶缸巧妙地蕴含着人生如白驹过隙、一瞬而逝的意蕴。
再如茶道教室中每天一换的卷轴,不仅是字画的变化,也是典子学习茶道由表及里的重要投射物与参照物。
纵观全片,这些极具形式感的道具用得恰到好处,并不让人觉得生硬而产生强烈的违和感,也最大程度地让影片从外在形式去诠释出内在的主题精神。
影片的主要演员典子由黑木华扮演,武田老师则由树木希林扮演。
这也是树木希林演员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最后的遗作。
树木希林在影片中的表演从表情到动作,再到语言,彻底化身为一位终身都浸淫在茶道中的职业匠人。
她对典子固然关注却并不过分靠近,偶尔点拨其人生也不动声色,大有对空而语、全凭领悟的空灵,形成与典子亦师亦母的温润关系。
这样举重若轻的演绎已经完全褪去表演痕迹,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典范。
影片在日本上映于2018年10月13日,彼时,树木希林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
上映首周末两天,将近8万人冲进电影院观看影片,缅怀树木希林,取得将近亿元的首周末票房。
影片是日本电影蓝丝带奖的2018十佳电影之一,导演大森立嗣获得了2018年报知映画奖的最佳导演,黑木华也凭借出色的表演被提名去年日本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无论从编、导、演哪个层面来说,或者对日本业界以及普通观众来说,影片《日日是好日》都完全称得上是一部用心制作的优质年度佳作。
好在影片虽然说的是非常专业的日本茶道,但却并不枯燥乏味。
尽管茶道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已经非常遥远,但无论是否爱喝茶,也无论是否了解日本茶道,只要摒弃偏见与杂念,沉下心来去观看这样一部用茶道诠释人生况味的日本电影,想必你也一定会产生共情,进而关照到自己的内心。
作者| 满江红;原创|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太流水账了,看的都困了,小日子的生活真有这么慢节奏吗
终于把树木老奶奶的遗作看完了,唉...茶道真的好讲究啊。电影很平淡如水也略微有点闷,但还是能看得进去的。以前看《大路》的时候也和女主一样无感,希望十年后等我再看的时候也可以有不一样感受吧。才30岁的多部未华子在电影里也太不好看了。日日是好日,这个片名真好啊。
怎么跟小作文儿似的还有划重点的句子。日式小确幸电影的通病。
最喜欢黑木华在海滩上说大路这部电影时候的表演,拿着木棍蹦蹦跳跳模仿杰索米娜跳舞呼喊藏巴诺,其实我和她一样,当初并没有很看懂,当你留开后我才明白大路这部电影,也才明白为什么黑木华为什么说:棒到不禁让人觉得要是无法从这部电影中获得感动,这一生就太遗憾了。
用茶道的兴趣爱好的持续与仪式感持续灌注,刻意忽略生活的其他部分。从陌生到熟练,所谓的深层含义语焉不详。能感觉到自传性质,或许对当事人更有意义。《四个春天》算什么,这里的女主角的四季循环坚持了三十年。
这什么导演,为什么不能好好叙事。浪费树木希林和黑木华这么好的演员。
not my cup of tea.
抱歉我真的无法 get,电影难道不是一种日常中的非凡、常态中的惊奇吗,日本文艺片新世纪以来愈来愈白开水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导弹们学艺不精还是时代环境使然?而且剧情也很难说服我啊,二人刚开始学茶道时美智子的直观感觉其实很有道理,仪式本身不产生意义,只是承载意义,武田老师的回应实际上是回避了问题,所以美智子无法投入,而典子就可以,因为典子是“空”的。
m(20.12.17)原来冷水和热水的声音真的不同 好细腻静怡的片子
一期一会一入定,四季无常心如常。日复一日终得悟,水到渠成通大路。
日本茶道宣传片,故事单薄了些
茶道、节气、诗句,缓缓串起生活变迁,教会人如何用一辈子领悟如同「大路」的人生。树木希林老师在自己的遗作中说,每年都能反复做同样的事其实很幸福,但即便经常能同一样的人做同样的事也要抱着「一生仅此一次」的心态,因为时间、心情都会不同,而且并不知道下一次还会不会到来。「到那时我不得100岁了?」泪目。北影节第一场,有电影看的日子日日是好日。
平淡的人生,四季分明
每一个节气,每一道点心的画面太诱人了。除此外对茶道这件事没有深刻体会,不过这部电影的确可以成为了解日本茶道的一个途径。对我来说看这部电影更多是想获得一种仪式感,以此告别树木希林女士。
完美地融合了«大路»女性生涯和日式茶道哲理。雖未及費里尼的想像力,但平實的生活和傳統的茶道修練中,體現了一種女性獨立自主的向度,可謂難能可貴。
茶道普及虽好看,总体平庸得让人失望的。让树木希林演职人只能说暴殄天物,大森立嗣已经成了二流日系小清新了
树木希林奶奶的遗作,老戏骨即便坐在那里不动,也让人感觉到了时光的力量。日日是好日即为调用生命中的所有感官去感受每一个雨晴寒暑,在生命的流动里感受到停滞。一期一会的茶道精神贯穿始末,然而茶道本身也许无法支撑人物和故事,强行加入爸爸去世的情节,大雨里喊着感谢又完全落入了俗套。
样板戏和茶道,人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渐入佳境。
“下雨的日子听雨声,运用全身感官,品察当下瞬间,下雪的日子就看雪,夏天感受暑气,冬天感受刺骨的寒风”。四季更迭,节令变换,爱情突然造访,亲人骤然长辞,怀春少女为人师长。每一道繁琐的工序,都渗透进身体的感官和机能,体悟世间万物,参透人生哲理,仔细端详一只茶碗,下次再见,已是十二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