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整个世界
Und morgen die ganze Welt,And Tomorrow the Entire World
导演:朱丽亚·冯·海因茨
主演:玛拉·昂德,诺亚·萨维德拉,托尼奥·施奈德,安德烈·鲁斯特,路易莎-塞利娜·加弗龙,Nadine Sauter,Ivy Lissack,侯赛因·伊拉克,维多莉亚·塔拉特曼斯多夫,米夏埃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语言:德语年份:2020
简介:路易莎,20岁,来自优渥家庭,法律专业一年级学生。有感于德国愈发右倾的政治环境和民粹政党的崛起,她与几个朋友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新右翼活动。不久后,她结识了阿尔法和莱纳,这两人认为暴力是抗争的合理手段。事情随后愈演愈烈,路易莎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详细 >
倒是很喜欢这个文本,但节奏真的太差劲了,取舍啊。
7。#ChicagoIFF2020CineSend# 感觉是娄烨会想拍的那类题材:在一个相对高压的政治环境和日渐右行与分裂的当下,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个人政治生活和情感生活上的困惑与演变(但其实没有娄烨电影拍得好)。社运人士、偶像化选角、三人同床总觉得导演想致敬贝托鲁奇。主角表演、叙述节奏和导演调度都算在线,但剧本对当下政治议题的讨论并不想再深入,对几位配角的塑造也可以更好。
5.0。以單一意識形態指導每一處的人物選擇和情節轉折,悲傷地直指一種「以暴制暴」的必然性。導演在塑造青春情緒和暴力場面的匆忙之中,全然忽視加入觀察建制本身的客觀視點(一場倉促的一年級憲法課堂辯論並不足以擔此重任)。因而,最終被呈現的極端政治勢力相互絞殺更多關於主創們顱內的自我演繹,而與她們開篇擺出的Art. 20 Abs. 4 GG無太多實質關係。
左派视角下对左派极端暴力倾向与行为的反思,并与德国现代极端左派进行了关联,让观众能窥见安提法在现代德国的一些情形。可惜反思得相当浮浅。影片中主角,男爵的女儿,从一个只对此运动抱持好奇的大学新生,变成一个极端暴力的激进分子,还是相当有典型意义的。但故事并未将这种转变表现出来。看此片,最好与相关影片结合在一起看,如《巴德尔与迈因霍夫》、《丽塔传奇》《失火怎么办》及《周末》等,可能会对二战后西德左派及对现在影响,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社会将问题都抛给了年轻人,就会发生结局发生的事情。
年轻,反抗
网飞出品,拿去威尼斯电影节的,也就是拍给“艺术家”们看的,讨论的问题也挺无聊的,总体来说这些人就是吃饱了撑的,作为普通观众可以选择不看
3.5吧 沒有很喜歡但也還不錯。
“到最后,不过只是那些想要聚光灯的人的舞台。”
写实手法配合手持镜头,以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贵族后裔Luisa作为圆心,展现出一面新生代反纳粹的鲜活画卷。摈弃说教,以纪实方式的演绎,从一场场年轻人的行动里,平铺新纳粹、反纳粹以及政府维稳的三方那种胶着角力,这真切就是德国持续近一个世纪最困扰的新生纳粹和反纳粹对垒的社会难题。对与错的标准,愈来愈模糊,甚至以暴易暴也成为一种无奈。但是,文明和野蛮的价值观辨识永远脉络清晰。德国反新纳粹题材有很多佳作,不限于《我们年轻,我们强大》《作案者:今日非永远》《凭空而来》等等。
这么严肃写实还这么好看真的感动到。一度又担心热血变狗血…Schiele穿这么丑还这么好看。unser Haus unser Haus! 但是今年土味情话也太多了ich nehm es ernst wenn du auch
别国青年
看看《替天行盗三人组》
与Ton Steine Scherben过于契合,其余无感比较无聊
标记
太平,没有波澜起伏,轻重缓和,有也是平平无奇表现功力不行,政治立场不同,年轻人轻率从事,还夹杂着情爱困惑。
用青春片的方式拍了部政治电影。社会问题分析得还算可以,谈到了决定政治立场(无论极左极右)的阶级问题,“过了30岁还是左派那就是没长脑子”。不过移民问题的分析是缺位的,重点放在了极左P81对抗极右新纳粹的暴力方式导致的与法律-社会秩序-警察体系的冲突上,最后收尾有点春梦一场的感觉,也谈到了P81是如何愈发激进化的问题。看得出来导演是想尝试处理一些更新的情况并且试图和之前的角度有所区别。这种青春政治片,好像是德国电影永恒的主题之一了,好像也只有德国人能拍好。
#77th Venice#主竞赛 政治阶级对立之下的青春挽歌 整体缺乏深度 更多是一种从好奇到狂热 从理性到激进的个人记录
一般般
今年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热血迷人心动,女性导演太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