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亚塞诺瓦茨的达拉
Дара из Јасеновца,Dara iz Jasenovca
导演:普雷迪拉格·安东尼耶维奇
主演:比利亚娜·切基奇,兹拉坦·维多维奇,安贾·斯坦尼克,Luka Saranovic,Jakov Saranovic,Simon Saranovic,Marko Pipic,娜塔莎·妮可维奇,伊戈尔·多尔德维奇,马尔科·扬克蒂奇
类型:电影地区:塞尔维亚语言:塞尔维亚语,德语年份:2020
简介:以二战期间纳粹占领的前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乌斯塔沙政权“NDH”为背景,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达拉的小女孩,她在巴尔干大屠杀期间被送到臭名昭著的灭绝营地Jasenovac,也被称为“巴尔干奥斯威辛集中营”,直到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详细 >
如果全片都聚焦在以孩子的视角看待这残酷的战争现实,不仅从生理也从精神上摧毁了这一代乃至下几代人,可能更能打动人,另外的故事线或多或少削弱了一些感染力。
没看完,为了显示纳粹得到恶行,某些剧情简直莫名其妙。
这个题材的份量摆那儿呢。相比反面角色的脸谱化,小演员倒是不容易。
这剧唯一的败笔就是最后小女主跑上车的那段,别这样硬掰好吗,真是无语,果然是猪角光环,败笔
真正的恐怖片 只有去过那片地方才会知道那里的人因为这样的那样的正遭受着怎样的后遗症创伤 回想起年初看的波斯语课 愿战争不再上演 要是在影院里能看到就好了
只有残酷
这种题材,想非常出彩,难,想成为烂片也难。全片有一种油画质感。死者在雪地中进入铁皮车厢的设定很不错。《绝密配方》里的南斯拉夫年轻女科研人员这里化身克罗地亚女魔头。这是塞尔维亚人的意识形态吧,克罗地亚人都是恶魔,波黑人是帮凶。倒是犹太人是难兄难弟,还都很善良。男女人物有着对应关系,比如安慰父亲的犹太男,一直帮着小女主的犹太姑娘;以及管理工作队的塞族人,在集中营也有个对应的带孩女。不止一个人物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这片子有《切口》的解构(种族灭绝中分离的父女,主要是父女要找儿女)加《沃伦》的东欧献元素。结尾升华了,塞尔维亚的东正教传统(对比克纳的天主教“异端”)。片尾曲有点帕尔曼的感觉。ps:怪不得里面犹太人形象好,原来直接人家也参与制作了。还有演员,好些是波黑塞族。
纳粹女魔头
亡人上了通往雪地的列车,很令人难受
又让我想起了焦土之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尤其是同根生的大屠杀,自己人杀自己人往往比杀外人更狠。大屠杀更是宗教信仰和政权更替的产物,老百姓被碾得渣渣的。所以真的“很难评判谁好谁坏谁对谁错,只能就事论事。外人旁观,就像兄弟连里的美国大兵一样,别人家的事情,看看就行了。”
经常听球迷说,看现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波黑、斯洛文尼亚、北马其顿有那么多足球明星,如果前南斯拉夫没分裂,则有可能拥有欧洲最强的国家队。可惜足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虽然有时候感觉上高于生命,但那不过是生命无忧之时。若没那么多积怨已久的民族矛盾、血海深仇,又怎会分裂的如此彻底。
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叙事 意图用视听血腥记忆唤起血性志气张本 Serbs与Croats自然无法清晰分辨 又夹杂穆斯林&犹太裔 风格过于诗化 并不匹配文本意图 3.5
不管怎样的政治纷争,对平民的杀戮永远不能原谅。
3.5沉静的主角,恐怖的修女
1.德国军官说为何屠塞族,克族人回答说“因为他们是塞族”。于是我们知道了,有些仇恨是刻在DNA里的,不会因环境时局的改变而改变。2.片中提到了千禧年,说到千禧年就建议看完此片再看《阿依达,你往何处去》,此片讲克族屠塞族,《阿》则是塞族屠穆族,两部都看完会更唏嘘。3.辛德勒的名单影响永流传,它之后的很多大屠杀题材电影都有它的影子。
7
一般
唉……看得人心里真的难受,tm杀人不眨眼这都是真真的啊…家里能活一口是一口,太悲惨了
没什么比看到“专门设有针对儿童的集中营”更毛骨悚然了。求饶没有用,只会换来无情的子弹。
人性的阴暗和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