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公众号:anduuuism / ONE app作为观众,想必我们已经看过不少超级英雄电影,从十年前漫威宇宙开山之作钢铁侠,到今日你的正义好邻居小蜘蛛,亦或是张口就是屎屁尿的死侍,尽管十年之间我们迎来了一代英雄由盛年到迟暮,我们对于他们作为角色的情感与日俱增,但对于超英电影的剧本写作套路,我们心里早就有谱了。
韩松落老师之前就下过一个结论“看超级英雄片和看AV一样,看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局,求的都是一个放心。
”那么,今天我就要推荐一部看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的反类型超级英雄电影——《不死劫》,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另类,《不死劫》上映后并没有收到追捧,豆瓣评分仅6.7,口碑显得参差不齐,但在cult影迷如昆汀的心中,却是他自1982年以来最喜爱的电影之一。
《不死劫》的开头是一段话,没有描述角色童年,也没有描述超能力异次元,黑屏上打了一串统计数字,揭示的却是所有超级英雄之源——漫画。
“一本漫画平均有35页124张图片,一本漫画价格1元至14万。
在美国,一天卖出17万2千本,每年卖出超过6278万本。
收藏家平均拥有3312本,平均一生花一年时间看漫画。
”
漫画是超级英雄最初的载体和最广泛的传播媒介,在超英电影里聊漫画,从某种程度上说,打破了第四面墙,仿佛是在幻想和现实的模糊边界试探,对于超级英雄存在与否,以及该以何种姿态存在提出质疑,这也正是《不死劫》与传统超英电影气质迥异的地方。
单看选角,《不死劫》的另类气质就可以窥探一二,电影的两位主演塞缪尔·杰克逊和布鲁斯·威利斯,前者常以满是粗口的凶横杀手形象活跃于银幕,后者则凭借《虎胆龙威》系列,跻身好莱坞肌肉硬汉的行列。
但在《不死劫》里,他们的惯有形象都被颠覆了。
塞缪尔·杰克逊饰演的伊利亚•普莱斯先天残疾易骨折,身体极其虚弱,人称“玻璃先生”,他是一名漫画收藏家,开了一家艺廊专门用来展示他所收藏的漫画,气质颇为文艺。
而布鲁斯·威利斯呢,特意收起所有作为动作巨星光芒,饰演一个没有性格的角色,带着一股莫名的悲伤,说话温吞,自我怀疑,中年婚姻危机,看起来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卢瑟。
布鲁斯·威利斯所饰演的大卫•杜恩出场那幕就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作为一段对话戏,没有采用传统的正反对打,镜头透过前景中椅背的遮挡,摇晃推拉,使得画面中永远只存在大卫和他所搭讪的女乘客中的一方,似乎预示着大卫与他人的自然隔阂。
两个陌生人坐在火车上闲聊,很容易就陷入尴尬,这时对向列车飞驰而过的噪音突兀地传来,使观感陷入更深层次的诡异。
这段对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我第一次在一部超级英雄电影里产生这样的疑惑,不同于传统超英电影叙事段落目的的一目了然直截了当,这段对话里埋着的,直到后面才会慢慢揭晓,这里就不剧透了。
观看《不死劫》是需要一点耐心的,可以剧透的是,大卫•杜恩就是这部反类型电影里的英雄,他乘坐的东铁意外脱轨了,全车人丧生仅剩他一人存活,他拥有传统超英电影常说的“不死之身”,但这里没有紧张刺激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没有飞车追逐,没有贴身肉搏,动作场景全部留白,完全与既有的观影经验背道而驰,只留下大难不死后无甚反应,依旧困惑依旧悲伤的大卫,显得整部电影对白少出奇闷,节奏也很缓慢。
漫画迷伊莱亚却对大卫的能力深信不疑,他找上大卫,一步步引导大卫发掘自己的能力。
超级英雄崛起,算是传统超英电影的老生常谈,往往是超英个人电影第一部聚焦的主题,剧本一般几件事:童年阴影,如何获得超能力,面对持续而来的敌人,就连诺兰拍蝙蝠侠也没有逃过这些套路,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在《不死劫》里一个都找不到。
对于能力天生仇家暂无的大卫来说,认同自己的英雄身份,才是他英雄崛起的关键。
他咬紧牙关气喘吁吁将信将疑地练习举重,在记忆的长廊里艰难检索自己受伤的记录,开始将原以为是作为保安的工作经验用于超自然感知,只因为他太需要说服自己,原来他和别人不一样。
在这一系列崛起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个人一直在场,就是大卫的儿子。
他像是这个世界里唯一非理性的存在,坚信父亲有超越常人的能力,甚至不惜冒险拿枪对准父亲想要亲眼验证,也亏得他的执念和疯狂,这部慢热的电影终于拥有了最具戏剧性的时刻。
电影的最后,大卫见义勇为上了报纸,儿子看到后瞬间热泪盈眶,但大卫无声示意他不要告诉妈妈,因为妈妈代表着理性和科学。
导演沙马兰是如此的坚持,让他的英雄主义只在儿童视角下实现,像一个任性的孩子,暗暗叫嚣示威着“你们成年人不懂也罢”。
不过呢,我们还是能够在《不死劫》里找到一些熟悉的元素。
钢铁侠蝙蝠侠蜘蛛侠,这些我们熟识的英雄都是以其标志性装扮命名,可见超英离不开伪装,面具斗篷,亦或大卫那件背后印有保安字样的雨衣。
超英需要伪装其实是有据可循的,DC漫画《守望者》就曾给出过解释,英雄蒙面的最初目的是想以蒙面身份,越过法律来对付那些蒙面罪犯,久而久之就成了他的象征。
大卫作为超级英雄标志性的亮相,就是他在雨夜的背光镜头下,仿佛死神降临的样子了。
《不死劫》的究极BOSS到底是谁,就算你已经猜到我也实在不舍剧透,总之在最疑惑的时候,最不像英雄的人成了英雄,最不像反派的人成了反派,而两者连一场像样的正面对抗都没有,只留下伊莱亚最后那句“我终于找到了你”,竟看的人颇动容颇心碎,这里有关于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更有一个不幸的人在平凡时代找寻自我价值的不易。
电影透过镜头语言,多次传递扭曲的视角,甚至有时强迫你歪着脖子观看,其实都是在暗示你换个角度看待正义与邪恶。
《不死劫》上映16年后,沙马兰拍了讲述人格分裂的电影《分裂》,并自创了沙马兰超自然电影宇宙,将几个人物汇集到了一起,这一宇宙的最终章就是明年年初即将上映的《玻璃先生》,显然伊莱亚这次要做主角了。
故事的内容预告里没有透露太多,但我早已翘首以盼,希望能给这个叫人心疼的反派一个最妙的人物动机,完爆那些好莱坞流水线上出产的超英剧本。
聊到最后,我忍不住还想推荐另外一部奇怪的超英电影《全名超人汉考克》,豆瓣评分才6.8,当年某人就是靠着这部电影获得灵感写出了Run From Your Love。
胜在点子好,借着超级英雄的幌子聊爱情,意外聊出预想不到的哲理内核,值得一看。
恶魔和英雄其实是同类人,只是英雄的行为是属于善的范畴罢了。
假如不考虑道德方面的因素,很显然,恶魔是更令人着迷的。
恶魔对人性的理解胜过英雄。
在英雄出现之前,恶魔觉得孤独并且迷茫。
恶魔深知只有英雄才能缓解他的寂寞,才能成为他唯一的朋友。
因此恶魔的生活就是寻找英雄,对于恶魔来说,干点所谓的坏事,显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恶魔在寻找英雄的过程中也同时寻找自己。
然而在两者相遇并相知的那一刻,英雄代表凡人们将恶魔孤立。
结局真挺震撼的,我傻了我居然都没有想到。。。
但我巨不喜欢这种沉闷阴暗缓慢的基调,有气无力的,看得我心都揪起来了!
我的爱笑又能打的布哇!
╭(╯3╰)╮
这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平凡人, 却又有着与我们与众不同地方的人. 他在我们眼里是个”超人”, 可是在他前半生的岁月中却不自知, 发现他,并且帮助他发现自己,帮助他挖掘自己潜能的不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妻子,孩子 而是一个在正常人眼里脆弱的象个”玻璃娃娃”一样的先天残疾, 而为了这个超人的重生,这个脆弱的漫画发烧友铺设了一条充满血腥与悲伤的道路. 就象在我的BLOG首页自言自语中的那段话”每个生命都在承载着别的生命,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为了别的生命而生,也许这就是生命的理由,我的生命又是为谁而来?
又是为谁而承载?
我希望知道答案,我一直在找寻答案,那样当我的生命走到尽头,我能带着一个理由离去……” 当初是因为看”棋魂”,SAI在最后的一盘棋后消失了,但是他却找到了自己一直存在的答案,由那个情节,我得到了这这样的感悟.没想到事隔多年之后,在这部电影里同样找到了类似的共鸣. 对于电影中的塞缪尔.杰克逊,他的出生就是个悲哀,先天性的骨质脆弱,极易骨折受伤,被别的孩子耻笑为”玻璃娃娃”,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是永远无法体会出这样的一个生命到底是怎样走过如此漫长岁月的,到底在他的前半生中遭遇了怎样的困难和艰辛,甚至当我把自己放到他的位置上去时,觉得自己还不如出生的时候就死了的好.这样的一个人,本来他的生命轨迹就是独自一人,卷缩在一个角落里,默默的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不理解,哀怨,甚至是恶毒的诅咒死去,如果是这样,他将一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将一生都不知道自己为何来到这个世界,甚至于如果他信上帝,他都不知道为什么上帝要把这样一个脆弱的,无法正常生活的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但是,在他的孩童时代,他的母亲为了他着想而买的漫画却改变了塞缪尔.杰克逊原本的生命轨迹,也可以说是把他抬上了一条寻找自己生命意义答案的道路上. 而在另条生命轨迹,同样有一个困惑悲伤的人,他就是以保安为职业的布鲁斯.威利斯,这个人年轻时是一个具有无限前途的橄榄球明星,却因为一场车祸告别了这个无数人梦想的舞台,而与他的妻子过着平凡的生活,可却在几年后家庭生活有了变化,不是因为外遇,不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或者任何跟家庭有关的事情,只是他在醒来后觉得悲伤,没有原因,毫无道理的伤感,随后自己在生活里就完全失去了激情,甚至可以说是失去了希望,妻子无法理解他是自然的,当影片的一开始,布鲁斯.威利斯独自坐在火车里,脑袋靠着窗户,我们从他的眼睛里就看到了困惑,莫名的悲伤,而当时我还有种怪异的感觉,但一时说不出来,却在之后的镜头中屡次看到他的这种眼神,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除了上述这些感情外,还有让我感觉很怪异的地方,那就是在布鲁斯.威利斯眼里,你看不到希望.有希望的眼神绝对不会是影片前面大半部分时布鲁斯.威利斯那样.就是这么个人,如果没有那场火车事故,他的生命轨迹也会是平淡的,甚至是悲哀的,与妻子的离婚,独自一人到另一个城市工作,然后在这种自己也找不到答案的生命中走向人生的终点.可是,没有如果,一场事故,只有他生还,而且是毫发无伤,他终于对自己产生了一丝的困惑,直到车窗上的那张纸条,布鲁斯.威利斯和塞缪尔.杰克逊这两条生命轨迹产生了交集. 而在影片当中布鲁斯.威利斯的迷茫,困惑,犹豫,质疑等等一系列的情感挣扎之后,他终于走上了一条他本就应该走上的道路,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所以他在拯救了一个家庭后同时也拯救了自己的家庭,所以他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再也感受不到那纠缠自己多年的悲伤,在他的眼里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之光,而在我们的眼里,他也终于成为了这个社会"超人”,伸张正义的”守护者”. 而作为站立在另一个极端的塞缪尔.杰克逊,他也可以说是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那就是他出生在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为了找到布鲁斯.威利斯,让布鲁斯.威利斯成为他本就该成为的”守护者”,走上他该走的道路,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和SAI非常相似,SAI延续千年的灵魂就是为了”光”看到那最强的一盘棋,SAI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光对围棋感兴趣并从此登上围棋的最高境界,只不过两者的差别在于SAI是在经历了千年岁月之后才悟到了这个道理,而塞缪尔.杰克逊则是在得到那本漫画后领悟了这个道理,但他需要去证明这个道理.我们只能说塞缪尔.杰克逊很幸运,在这种几率近似为零的生命旋涡中找到了自己要找的答案,而塞缪尔.杰克逊的幸运同时也就是布鲁斯.威利斯的幸运,他们是两个幸运的人. 可是影片最后的结局却向我们揭晓了最后的那个答案,这一切不仅仅是幸运的成分,这其中更有着塞缪尔.杰克逊自己的推力,他这么多年来制造了无数的看似意外的事件,无数人的生命瞬间消陨,这一切,都是塞缪尔.杰克逊的杰作,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把近似于零的几率人为的提高再提高,以人为的方式创造了这一幸运,这一奇迹,最终使得两个人的生命轨迹产生了相交,并且最终成为了朋友,最后他得到了,也验证了自己以前一直的说法,解释了为什么象自己这样的生命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那就是”我不是个错误,这一切都是合理的!
”在那一刻,他不再是别人眼中的玻璃娃娃,他是一个创造了英雄的”英雄”,他是一个创造了奇迹的”奇迹”,他是一个解读出了上帝思想的”上帝”.... 与棋魂不同的是,SAI是独自灵魂消失,而塞缪尔.杰克逊却是拿着数千人的性命来论证这一道理,可我们从他的话中得知,他在制造这些惨案的时候,是背负着巨大罪恶感的,就象他最后对布鲁斯.威利斯说的话”无数次我都想停止,想放弃...”,可他不甘心,如果他不再寻找,不再验证自己想出的答案,在他的思想里,也就没有了继续生存下去的意义,所以他强迫着自己一次次的亲手害死那些无辜的人们,我想最后那些亡魂在他的眼里,也成了生命的意义这一终极答案,也许他认为牺牲这些人也是必然的,合理的,他们的生命本就是为了最后那个超人的被发现而诞生的,由此,这种想法,这种逻辑(也有可能是这种事实),成为了他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精神支柱.可他最终还是要为他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赎罪,所以他选择了跟布鲁斯.威利斯握手,让这个他一手发现的”守护者”,他自小心目中幻想的”英雄”,也是他唯一的朋友,知道了他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我想在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在乎结果了,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他想要得到的结果,甚至第二天死去,他也会是微笑着带这个答案去见上帝,虽然这微笑蕴涵着更多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曾察觉的苦涩. 不过对于布鲁斯.威利斯来说,却难免有些悲哀,本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可以重生一般的带着希望去生活,却在柳暗花明后见到的却是堆满了尸体的小村庄,这不是他的错,但对于极富正义感的布鲁斯.威利斯,他不能不在他的未来岁月中背负着这种巨大的沉重,并且在他认为牵引自己走上正途的塞缪尔.杰克逊成为朋友后,却又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还是自己亲手把他送进了监狱,不能不为布鲁斯.威利斯哀叹一声,希望他能把这种沉重转化为动力,做着更多扶微救弱的事情. 整个影片,没有什么刺激的镜头,节奏非常缓慢,色调也很低沉,甚至连个象样的高潮都没有,但是就这样的影片我才觉得非常精彩,因为这种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对话,平凡的人物,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宁静,但我却又知道隐藏在这些平凡中有着怎样的不平凡,强烈的对比感是那么的饱满,而且看惯了大开大阖式的情节,有这样一个即使在英雄诞生的时候,也是一种厚种的压抑感,这种感觉非常好,在我的想象里,对于一个英雄,他大放光彩固然灿烂,但在这样一个英雄孕育和觉醒的过程同样精彩,并且纵使一展身手,也不必一定要惊天动地,因为我们的生活本就是那么的不可知,那么多元素,为什么英雄的路也是要一样的呢,生活中的英雄,哪怕与我们不同,但他自己的道路也跟这生活一样,多元而不可知. 最后,想起影片结尾时的塞缪尔.杰克逊,那时的他心里是否有着同样的话语,只不过,他在我的话后面多加了一句话, ”每个生命都在承载着别的生命, 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一个理由, 那就是为了别的生命而生, 也许这就是生命的理由, 我的生命又是为谁而来?
又是为谁而承载?
我希望知道答案, 那样当我的生命走到尽头, 我能带着一个理由离去…… 哪怕因此要下地狱…… 我也再所不惜……” 庆幸的是... 我做不到...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还是10年以前。
再次重温,心情激动!
大概是因为心里有很多想说的话,被一个遥远的人讲得如此好。
先看《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教,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如果让你来创造世界,你会怎么让一切看起来不那么无聊和平淡?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笨蛋?
会有丑八怪?
会有残废?
他们该如何认识自己?
原来笨与聪明,丑与美,残与健全,是一体的!
极性,对,就是极性,是构建我们世界的一个基本理则。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过程,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镜中自己,萨缪尔杰克逊同志有更高的自觉性,而布鲁斯威利斯则处于每天早晨醒来的悲哀中。
至于漫画,英雄,足球,婚姻,儿子……这些都是素材和包装,把一个故事讲得好看,几乎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每个镜头的角度都拍得十分巧妙。
这部电影会重新被评估。
不同于Peter Parker离奇地被蜘蛛咬伤有了飞檐走壁的能力,也不同于家财万贯的蝙蝠侠或是钢铁侠,剧中的David人到中年,婚姻触礁,事业上也没有起色,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球场保安。
看到美女就悄悄将结婚戒指摘下,猥琐地期待一次艳遇。
他的超能力,就是洞悉坏人的过往,以及自己的金刚不坏之身。
与其他动辄一跃几千米的超级英雄比起来,他的超能力更像是防御性的。
人若犯我,伤不了我一根汗毛;我若犯人,却也不见得造成多大伤害。
又不同于一般超级英雄电影的压倒性胜利结局,在David第一次救人成功后,在他的英雄本色即将发芽开花时,影片在震惊的结局中戛然而止(我要剧透了咳咳!)。
英雄的宿敌居然正是英雄的伯乐。
在真相大白之际,David也没有和大boss一决胜负,而是恍惚地离开,最终搬来了警cha蜀黍将大boss依法和平逮捕。
那么,David的将来呢?
他会继续做他的无名英雄吗?
还是会为那些无辜牺牲的人们忏悔最终一蹶不振?
他能够背负着这个真相永远屹立在儿子期待的眼光中吗?
从来没有看过这么非主流的超级英雄电影。
影片最惊心动魄的地方,莫过于熊孩子拿枪指着老爸那一段。
比飞车戏爆炸戏惊险一百倍。
正因为这个插曲,后来小孩看到爸爸救人的新闻后喜极而泣又努力保守秘密的样子才应该是影片最喜大普奔的结局。
可惜影片没有在这里结束。
“哪里有邪恶,哪里就有正义”,这几乎是每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的“信条”,它们总是同时塑造出一正一邪,相互抗衡的两个角色。
也许超级英雄是不现实的,但这些电影所蕴含的理念,即正邪、善恶之间的对立,却确乎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不时滋生出恶,于是我们用善良和正义去与之抗衡,最后或许能够将其打败。
但“对立”一词已经表明其二元的对抗,善恶之间的对立亦是两面,所谓“哪里有邪恶,哪里就有正义”只是单纯地由正义指向邪恶的一元面。
正义抗衡着邪恶,同时邪恶也抗衡着正义,或者说,邪恶成就着正义。
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有邪恶。
前两天看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杀人短片》,其中提到法律的目的并非是预防犯罪,而是惩戒犯罪者,也就是说,维系着法律的恰恰是与其对立的犯罪,当从这一语境出发去看待法律时,法律便不再纯粹了。
正义与邪恶同样如此。
沙马兰在《不死劫》中一直试图从各方面去构建二元对立,这一点在影片中最明显的就是从不会生病、受伤的大卫和身体极为脆弱的伊莱亚,他们无疑是二元对立的最佳代表,但沙马兰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想要构建的终极对立是善恶、正邪之间的对立,当大卫最后得知伊莱亚的真相时,这一重对立,便完美地呈现出来了,让我来简单分析下导演是如何通过剧作构建这种对立的(要注意,沙马兰在影片中构建的正邪对立更多是由邪恶指向正义的,也就是本文的标题,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有邪恶,邪恶成就了正义):1. 从电影开头到结尾真相揭晓之前,影片展示的仅仅是大卫逐渐接受自己能力的过程,关于伊莱亚的真相我们直到最后一刻才得知。
也就是说,正义的形象是先行的,我们只知道影片中存在一个正义的角色,而那个与之对立的邪恶的角色是没有显现的,在时间顺序上,正义先于邪恶,正义这一形象所既定的作用是缺位的。
2. 大卫对自己能力的发现和接受是由伊莱亚助推而成的,也就是一个正义的角色诞生是靠一个邪恶的角色一步步促成的(一个人活了几十岁都还没有发现自己有这些能力是不太合逻辑的,但这是沙马兰为了剧情的编排而做出的小牺牲,大卫对自己能力只能是不自知的,这样才能由伊莱亚来发掘)。
3. 大卫作为一个英雄,但他的背后却是无数被牺牲掉的无辜生命(这难道还不够讽刺吗)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往往是藏在故事和影像背后的,但观众的感受却是直观的,当所有的我们以大卫这一形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预设的看法、观点、感受都在最后一刻反转时轰然坍塌时,导演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再随便选几处简单说说沙马兰超凡的镜头语言吧。
1.大卫在火车上与旁边女士的对话戏,以反复的摇镜,通过两人前面座椅之间的间隙,两个人物永远都只在画面中各自单独出现,以此表现大卫与环境的难以融入,刻画出他内心的悲伤和孤独。
2. 伊莱亚出生、少年、成年后第一次出场都在镜面之中,暗示其与现实世界的相对立。
3. 伊莱亚少年时首次拿到漫画,主观镜头内的漫画书为倒置,随后伊莱亚将漫画出旋正,镜头却以反方向旋转始终保持着漫画书倒置的状态,寓意着对伊莱亚而言正邪的错位。
4. 大卫与伊莱亚在球场谈话,镜头缓慢向后拉出呈现为一条狭长黑暗的廊道,紧接着对话结束大卫走进廊道,预示着大卫即将要面对的是一条充满邪恶与黑暗的路。
2020.09.28
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大卫是一位遭遇家庭危机的中年男人,在大学体育馆从事保卫工作,以前曾是美式橄榄球运动员。
在一次从纽约返回费城的路上,大卫乘坐的列车发生事故。
车上的乘客除了大卫全部遇难,而大卫却毫发未伤。
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一事故,并特别提到了唯一的幸存者大卫。
在教堂为遇难者举行悼念仪式那天,大卫在自己的车上发现了一张卡片,卡片里写着一句话“你是否从未生过病?
”大卫自己也有同样的疑问,于是回去查了自己的出勤记录,发现自己4年来从未请过病假。
回到家里,大卫又问了自己妻子同样的问题。
由于妻子与他正处在婚姻危机之中,因此妻子对他的问题并不关心。
第二天,大卫带着儿子来到了卡片上表明的“限量收藏”漫画商店,商店的主人伊利亚(由塞缪尔;杰克逊扮演)正是给他卡片的人。
原来,伊利亚因为身患遗传疾病,天生骨骼脆弱,极易骨折,被称为“玻璃人”。
因此他的生活大都在病床上度过,陪伴他的只有各种漫画书。
伊利亚认为,既然上天安排他这样的人存在,那世上必然也存在另一个极端的人,也就是从不会生病或受伤的人。
而大卫也就是这样的人。
伊利亚试图说服大卫相信自己的理论,并举例最近发生的几次重大事故,飞机失事、酒店起火全都没有幸存者,只有这次火车事故,大卫是唯一的幸存者。
大卫并不相信伊利亚,还认为他是骗子,带着儿子离开了漫画收藏店。
之后几经波折,大卫和妻子的关系出现转机。
并且在他和伊利亚的交往中,逐渐接受了伊利亚的观点,认识到了自己确有非凡的能力。
还用自己的能力解决了一起歹徒行凶事件,真的成为了漫画书中的“英雄”。
影片的结尾有些出人意料。
在伊利亚的画展上,大卫和他再次相遇,此时他们已成了朋友。
就在大卫与伊利亚握手的时候,凭借自己的超能力,一幅幅画面闪现在大卫眼前。
原来伊利亚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寻找不会受伤的“英雄”,自己制造了飞机失事、酒店起火和火车出轨的事故。
大卫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伊利亚的画廊,身后传来伊利亚“他们叫我玻璃人”的喊声。
最后大卫报警将伊利亚绳之以法,伊利亚因精神病而免除牢狱之灾而转送至精神病院。
小时候总是不明白一个功夫的绝世高手,会因为功夫盖世,没有敌手,苦恼非常,高处真的不胜寒嘛?
看过这部电影,你会更加明白他苦恼的所在,原来是因为寂寞。
一个生下来就特别容易骨折的玻璃人,因为不忿于上天的不公,疯狂的制造人为的灾难报复社会,但是坏事做多了,他又感到寂寞,因为他感到他谁都不是,不属于任何的族群,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可怕的计划,寻找自己的同类,就是通过再制造灾难发现一个英雄,什么灾害都伤不了的英雄,他认为自己是玻璃人,任何小的碰撞就可以让自己骨折,那么在另一头一定有一个什么都伤不了的人,他是应他而生的,有了英雄他就不再寂寞了。
电影到了最后让人惊喜,一切都有了理由,也感谢布鲁斯·威利斯的精彩演技才让我坚持看到最后,了解了电影的主旨和真谛,因为电影的前半部分实在沉闷的让人打瞌睡,但是好电影总是让人观后回味无穷,觉得不虚此行的[微笑][微笑][微笑]
因为面临的电影浩如烟海,不得不相信Imdb。
但是,这种相信是有代价的,若执迷于这种信任,我们将错失一些伟大的电影。
对于这部最后三分钟每一句台词都惊心动魄的电影,我不知道评分为何如此低。
或许是因为太过于深刻,难以被公众所理解。
善与恶的永恒话题,被这部电影以最后的高潮抬举出来。
恶是善的匮乏?
恶的根据在于上帝?
自由之本质在于能够作恶?
抑或,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善与恶的眩晕与仰望?
黑人是可悲的,他以自身之生命追寻着至善的化身,却必得以恶的方式方能实现。
善的代价是如此昂贵,如此残酷,如此不可承负。
白人是可悲的,对自己的确认必须通过它者的安排。
命运并非自己独自咀嚼之物,每个人都在倾听着同一命运。
只不过,当大幕起落时分,黑与白似已注定。
这之间没有灰色地带。
每个人都在追问自己是谁,直到命运以暴力撕扯开了那道鸿沟,善与恶才得以恍然对望。
德版蓝光。
五星。
沙马兰总能把一个好剧本拍得异常拖沓沉闷,这比把烂剧本拍成烂片的华语导演还可恶呢。
看完了…没想象中那么好看,单纯为了看玻璃先生补的…反转也没那么厉害😂
可算是《灵异第六感》的姐妹篇。一个超级英雄的诞生,必有一位大魔王与之相对应。实际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魔王为了得到一个完整的世界从而使自己被救赎,务必需要一个相当的对手:黑与白,玻璃娃娃与不坏之身,以及彼此相当的弱点。这其实是讲人自身的思想,讲两面辩证的世界观的哲理片子。可惜很动人只是看到了平淡,没看到其中的真蕴意。
沙马兰的颠覆玩儿的还是很不错的。这次的出发点是比较少见的漫画的角度,虽不如第六感颠覆性那么强,但是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个人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沙马兰作品最烂的一部!尼玛我忍受106分钟的沉闷和拖沓最后只换来了一个这么不靠谱的意外结局!!尼玛什么漫画神马恶魔与英雄什么玻璃人钢铁人,故弄玄虚造作到令我呕吐,这想开挂又失败告终的阿三哪!
节奏有点缓慢 惊奇的是Samuel L. Jackson在这戏里显得出奇的年轻。。。印度阿三的实力一年不如一年。。。全片唯一亮点最后5分钟~
06.07.16 @hk 太子某三星酒店 latelate show
到底是为了找自己存在意义 还是为了找你 存在意义=你?←何解? 整个片子太过漫长了 前面分了几节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删 中间夹的romance就有够凑数的
结尾来了个大逆转,但紧接着用字幕展示结局的方式又完全是广电版的感觉。
怕死的人想尽各种方法,以致人于死地为快,只为了找出那个和他相反的——死不了的人!这个不怕死的人,是真正的英雄吗?他比普通的人抗死,且通过触碰可以得知陌生人的经历,但是,他怕水,儿时在泳池受过伤害。但依然无法阻挡,他成为一代——雨衣侠!!!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部超级英雄片 而且超级英雄还是被一个疯子误打误撞发掘出来的 所谓魔王与英雄漫画式对立的说法显得很生硬 奈特·沙马兰在《灵异第六感》之后开始挂羊头卖狗肉了
他有一双审判之眼,不死之躯,彷如上帝在人间的使者降世。西方的英雄总会追溯到详具的个体,即便再怎么无所不能。摄影机的运动很流畅,也不乏新奇。结尾还不错。
“反奇观”现实情境超英片,对比如今漫威、DC等超级英雄电影,唯一同类估计是同样沉浸在悲伤之中的《金刚狼3》。从镜头调度到剧情反转都挺神乎,尤其是后者,沙马兰心很大,很敢玩——结尾之前还以为是个结构过分松疏、建置被拉得太长的失误,等反转出来才突然回想到之前的所有暗示,瞬间结构就完整了。但电影还是有个BUG:为何人到四十头都秃了,才发现自己有各种感知心灵+不受伤+超大力的超能力?不应该早发现了吗?虽然是意有所指,在讨论人生价值何在之类的问题...还是蛮无语的😑
真的无语 我可不管什么悬疑不悬疑 为了找寻不死之人而策划了多宗大型意外害死那么多人 这样的人是脑子被英雄漫画荼毒的中二神经病 他既然那么容易受伤 早点让他摔死撞死什么的就最好!
没看过第六感,这个觉得很不错
这结尾~~啧啧,有一种港产片为进军内地而在结尾处采取加字幕常规处理手法的即视感
结局虽然不错,但是看得过程太监考,除了主角穿雨衣解救一家人的戏,其他时间平淡如水。
也许是我缺乏欣赏力,实在是没看懂,不知所云
哎。视听做的还是很娴熟的
居然是一部超英片,节奏慢得要命,一个多小时磨唧聊这聊那不显能力,最后又突然自我觉醒责任来一波营救动作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