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波拉特2

Borat Subsequent Moviefilm: Delivery of Prodigious Bribe to American Regime for Make Benefit Once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波拉特:为了近期式微的哈萨克斯坦的利益送给副总统

主演:萨莎·拜伦·科恩,玛丽亚·巴卡洛娃,汤姆·汉克斯,Dani Popescu,Manuel Vieru,Miroslav Tolj,Alin Popa,Ion Gheorghe,Nicolae Gheorghe,Marcela Codrea,Luca Nelu,雅伊尔·博索纳罗,Chase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保加利亚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波拉特2》剧照

波拉特2 剧照 NO.1波拉特2 剧照 NO.2波拉特2 剧照 NO.3波拉特2 剧照 NO.4波拉特2 剧照 NO.5波拉特2 剧照 NO.6波拉特2 剧照 NO.13波拉特2 剧照 NO.14波拉特2 剧照 NO.15波拉特2 剧照 NO.16波拉特2 剧照 NO.17波拉特2 剧照 NO.18波拉特2 剧照 NO.19波拉特2 剧照 NO.20

《波拉特2》长篇影评

 1 ) 优秀

不是文化人 不会评 只是觉得挺好看 反应当时人们丑陋的现象 也反应出波拉特非凡非常聪明 那个时候 得他 得有多大的勇气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相信他 他却没有绝望他一直往前做出成绩 让特别多的人相信他得坚持努力得到得成果 特别喜欢人物角色得精神 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2 ) 美国大选之际,这部电影来得正是时候

近期接连上线的两部在互联网上讨论度颇高的新片《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和《波拉特2》让“莎萨·拜伦·科恩”这个名字再度回归观众们的视线。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波拉特2》作为新千年至今仍活跃在大小银幕上的天才级喜剧创作者,拜伦·科恩长达二十余年的演艺生涯里已经为观众们带来《波拉特》《独裁者》《王牌贱谍:格林斯比》等令人捧腹的喜剧佳作,而除了身兼喜剧编剧和喜剧演员两个要职外,科恩还在严肃题材的影视剧里有过精彩演出。

莎萨·拜伦·科恩如果说《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是艾伦·索金独揽创作权的电影,科恩只是作为机械服从剧本和导演安排的演员参与其中而已;那《波拉特2》显然更能代表莎萨·拜伦·科恩自己,在这部承接2006年轰动一时的伪纪录片《波拉特》的续作里,科恩继续以制片、编剧和主演的身份成为整个作品的核心,肆意表达分享作为喜剧人的自己对当前世界的看法。

2006年前作《波拉特》一经上映便引发了大大小小的批评和争论。

这部讲述了哈萨克斯坦知名主播到美国来进行文化交流的恶搞喜剧踩到了太多的雷区:有人认为它蓄意抹黑哈萨克斯坦对外的国家形象,有人认为它存在针对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表达,也有人认为整个作品大男子主义气息严重,既不雅观也毫无对弱势群体的尊重。

当年的《波拉特》的确是一部无节操、低俗化到深入骨髓的屎尿屁喜剧,连电影片名《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都保持着反对严肃的姿态。

但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审一遍,我们会发现影片中所谓的雷区全都是幌子,它真正批判的实际上是美利坚文化自身。

而《波拉特2》继承了前作的伪纪录片形式和喜剧思路,再度演绎了一出“哈萨克斯坦人在美国”的无下限恶搞。

这一次,莎萨·拜伦·科恩围绕着美国政坛、女权和疫情三个方向展开。

2020《波拉特2》在《波拉特》的世界观中,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极端男权化的贫穷社会。

这是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封闭,极度仇视犹太民族,没有伦理道德的制约,近亲乱伦、邻里通奸是时有发生之事,女性在这个国家既没人权,也没女权的概念。

波拉特是全国排名第六的电视台记者,而他妹妹则是全国排名第四的妓女。

哈萨克斯坦虽是一个幸福度很高的国家,但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犹太民族问题仍旧很严峻。

因而国家信息产业部决定派遣波拉特去往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学习,并计划将他在美经历拍成电影。

波拉特带着国家使命来到美国,随行的是制片人、装着行李和一只鸡的破皮箱。

波拉特带着无比优越的民族自豪感登陆美国,但文化差异却使得他在这里四处碰壁,频频诞下笑柄。

眼看着任务不顺的波拉特无意间在电视里看到一个性感的色情片女郎,他瞬间就被这女人深深吸引,决定远赴千里去追逐她,但最终无功而返。

波拉特最终带着他在美国认识的黑人新欢回到哈萨克斯坦,潜移默化中被美国文化影响的波拉特改变了家乡的习俗。

当地居民的穿着跟上了时代的审美,人们不再仇视犹太人,转而信奉基督教,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一切似乎都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但好景不长,14年后再度与观众见面的波拉特并没有过上美好的生活,反而沦落到成为在矿区劳动的阶下囚。

起因是2006年他们拍摄的那部赴美纪录片在美国大获成功,使得哈萨克斯坦成为全世界的笑柄,哈萨克斯坦的经济遭遇重创。

在当局的干预下,原本被取消的反犹太人活动改头换面,成为举国上下欢庆的“大屠杀纪念日”。

全国上下的仇犹情绪越来越严重,女性也再度失去了人权。

波拉特被卸任职务,被公开惩罚羞辱,最后被判处终身在古拉格劳役。

但如今,政府却派人将波拉特带到了总统府上,元首给了波拉特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原来,在波拉特与世隔绝的14年间,美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非裔总统奥巴马掌权颠覆掉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奥巴马因此被哈萨克斯坦政府视为恶人。

而如今特朗普上台,他被哈萨克斯坦当局视为是伟大的领导者。

为了讨好这位现任美国领袖,哈萨克斯坦元首决定派遣波拉特重返美国,将本国的文化部长兼头号色情明星的强尼猴转交给好色的美国副总统迈克尔·彭斯,再由彭斯献给特朗普。

之所以不让波拉特直接将礼物交给特朗普,是因为波拉特上次赴美执行任务时,曾在特朗普的酒店门口大便过……

回到老家的波拉特早已经变成了臭名昭著的罪人,乡里乡亲都不待见他,现在波拉特的家里只剩下几头牲口和一个因为15岁超龄未婚而被关在牲口棚的女儿。

女儿乞求波拉特去美国时带上自己,但波拉特并未答应。

波拉特远赴千里来到了美国,此时的他早已经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人,成为闪亮的流行文化符号,人们一眼就能认出他来。

为了掩人耳目并顺利完成任务,波拉特给自己换了一身新的行头,并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强尼猴随后被快递公司送到,但不幸的是,强尼猴已经被躲在木箱里的女儿生食了,这意味着他的任务提前终止了。

灰心丧气的波拉特与哈萨克斯坦当局取得联系后,决定将尚未成年的女儿代替强尼猴进献。

被父亲告知计划的女儿非常的兴奋,对于这位没有任何人权意识的少女来说,能够被献给一个有权有势的老男人是她所能想象到的最大的幸福。

就这样,女儿得到与父亲共处的机会,与此同时还得到了一个名字:图塔。

图塔在与父同行的日子不可避免地被眼前的新鲜事物影响,得知了一些颠覆自己15年的认知的真相,比如女性原来是可以将手指伸进下体而不被咬断的。

在潜移默化的认知形成下,图塔与波拉特逐渐产生了分歧,直到彻底决裂分道扬镳。

波拉特以为自己的任务就此破灭,他接受了失败的命运,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色情贿赂终究只不过是哈萨克斯坦当局计划中的一部分而已,真正的计划还与在美国影响持续高涨的新冠疫情有关……

换届选举前夕的政治工具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波拉特2》更像是攻击美国保守派的武器。

整部作品的核心是反川普的,川普和与川普相关的美国副总统彭斯、纽约市市长鲁迪等人也接连被黑个遍。

影片中出现的多场戏甚至并不是有剧本的预演的,而是真实发生的现场,比如在接受采访后被拍到的“鲁迪潜规则年轻女记者”。

尽管鲁迪在相关采访中一再澄清,自己和记者单独进到卧室、把手伸裤裆的动作是被断章取义,但因为解释力不够而遭到了网络上大量的嘲讽。

诸如此类的“真实现场”在影片中比比皆是,不管这些现场是出自偶然,还是波拉特精心策划的必然,它们显然都在波拉特的预期里奏效了。

整部作品便是借由这些频频登上新闻媒体的所谓“真实”事件,给了保守党派作恶和虚伪的一面一拳重击。

时值美国总统大选当前,整部作品的政治立场和工具效能不言而喻,美国左、右两派这次的互掐孰胜孰败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波拉特2》的登场对于左派来说显然正是时候。

被激化的女权话题女权的讨论在2006年《波拉特》热映的时候便已经燃起火苗,但直到续集,作为主角之一的图塔的出现,女权才真正成为整部作品中最核心的展开之一。

但追根究底,整部作品之所以将女权作为主题纳入剧情,其实是与《波拉特2》叙事的“当前性”紧密相关。

韦恩斯坦事件不仅燎起了好莱坞迄今为止仍旧不灭的女权火焰,还由近及远地烧到了海外各国的娱乐产业,至下而上地烧到了美国的商界和政坛。

在爱泼斯坦事件以及各大名人相继被爆出的性侵女性、恋童丑闻的激化下,女权问题成为了《波拉特2》中的主题之一正是潮流的必然。

“伤敌一百,自损一千”的自嘲艺术在前作遭到不少攻击的情况下,《波拉特2》并没有选择让步,这部屎尿屁喜剧仍旧猛踩雷区,在种族、政治、性别和文化等话题上仍冒犯着所有的观众。

但这种冒犯恰恰是莎萨·拜伦·科恩的自嘲艺术的魅力:所有对他者的冒犯,最终都是回归到对自我的嘲讽上来。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波拉特2》中同样不乏冒犯之辞,尤其是在关于新冠疫情的情节上。

但当我们进一步看下去,就会发现科恩是用这些词汇反讽川普等人在转移疫情舆论风向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色彩,讽刺川普在新冠疫情上的无所作为。

前作《波拉特》中有不少妖魔化犹太人形象的情节,但殊不知科恩本人正是犹太人;哈萨克斯坦被描述成为野蛮地带,而对比之下美国成了人间天堂。

但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反而看到更多的是美国文化基因中的骄傲自大和虚伪……

真正高级的喜剧是让观众尴尬,但又不至于让观众愤怒,科恩的“伤敌一百,自损一千”的精绝之处便在于:对于文化他者的观众来说,《波拉特2》不至于让他们下不来台;而对于美国本土的观众来说,《波拉特2》究竟不过一部喜剧,美国文化骄傲自大的属性决定了它包容一切批评,哪怕对批评本身视若无睹。

作者| 多尼达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3 ) 鲁迪的桥段是真的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0/oct/21/rudy-giuliani-faces-questions-after-compromising-scene-in-new-borat-film鲁迪朱利安尼,懂王的律师,前纽约市长,7月6日报警称有奇装异服人士闯入。

所以高层这么好骗?

波拉特手段很厉害啊。

共和党大会和彭副的桥段也是真的,有多段现场视频为证。

不过话说回来用同样手法去setup白等,场面是不是也会相当壮观呢?

人真的是机器啊,面对预设的激励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真是高度可预测啊。

 4 ) 短评写不下啦

我的激进女权主义者朋友,观影过程中不断地鼓掌着。

作为片中除演员外其余角色全部为实拍真实反映“本色出演”的伪纪录喜剧片,在动荡的2020这部影片呈现出了较为典型的当代“美国风情画”;更何况其对于各类公众人物和公众活动的“钓鱼执法”甚至间接影响了大选的舆论,可谓是现实价值远大于艺术价值的作品。

比起《惊奇队长》中隔靴搔痒、软绵绵还令人尴尬的口号式political correctness;此片中如此尖酸刻薄而直击痛处的价值观宣扬却显得并非令人难以接受,不但是因为其内容所持有观念符合社会主流规范道德和“理智思考派“(类科学主义和进步主义)的方面——本片在表达议题多管齐下的情况下,能不偏不倚契合这样的理念本就属实不易;还因为其对于贯穿全片的“反讽”的巧妙运用,封建拘泥的观念和行为都被直接一本正经地摆在台面上冠以“理所应当”之名,简述之便是正当化表现蛮荒价值观,却反而以如此的极端方式凸显出了其荒诞愚昧,同时还制造了不少包袱。

可惜本片较前作野心过大,回忆插叙、闪回反转、伏笔收放的运用的确丰富了剧情,但形式上不够于其伪纪录喜剧片的基调相符合,显得有些杂乱,略显创作性的贪心。

为什么短评写不下了呢?

真是的

 5 ) 我收下他的幽默,请他收下我的膝盖

14年过去了。

Cohen信誓旦旦的表示要退役Borat的角色,说是辨识度太高没法恶搞了……总之他的话你别信的对了。

但是他的幽默如果你不收下就太可惜了。

跟反堕胎人士(用双关语)大谈肚子里的一个婴儿(装饰品),向匿名者Q信徒询问他们对其他阴谋论的看法,在名媛舞会上跳着露出经血底裤的舞,在反封城集会中领着观众唱极端分子的歌,在女权俱乐部倡导女性自慰,在犹太教堂中跟大屠杀幸存者讨论大屠杀的真实性……和上集一样,Cohen的目的不是捉弄人,而是想捕捉人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尽量真实和本能的反应,以起到讽刺、警示、挑战权威的作用;又或者他是扮演思想守旧的反派,通过让进步方阐述观点来放大反方的愚昧和偏见。

具体每个玩笑的分寸和话题当然可以讨论,但他的精神可嘉,至少我乐在其中。

话说这次Borat也确实屡屡被路人认出,导致他后来都不得不化妆上阵。

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本集安排了Borat的女儿出场,她女承父业的到处“招摇撞骗”,还偶尔跟父亲来个双剑合璧。

她最大的杰作无疑是钓鱼采访川普的私人律师朱利安尼,要不是Borat突然冲出来叫停真不知老爷子会不会晚节不保了。

相比之下彭斯面对假扮川普的Borat就淡定的多。

同样镇定的还有各色普通民众。

不管Borat怎么在公开场合聊着乱伦、反犹、制造炸药、儿童性奴、物化女性等话题,听者似乎大多泰然自若。

这究竟是美国人见多识广还是坐怀不乱还是明哲保身还是没心没肺?

虽然中间的剧情很难设计,只能是走着瞧心态的生拉硬拽,本片最后还是抖了一个跟新冠有关的大包袱,算是惊喜。

另外,上集Borat没得到暗恋对象的芳心,本集则收获了女儿的爱和成长,在这个病毒肆虐的特殊日子里更显温馨。

 6 ) 2020凛冬中的欧美——无可奈何花落去!

2020年确实是糟糕的一年,一场疫情让全世界陡然按下了暂停键。

新冠疫情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疫情至今,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光怪离奇,可能比电影小说更精彩的事件。

所以,奈飞NETFLIX联合著名科幻讽刺喜剧《黑镜》系列创作者,用真假参半的伪纪录片喜剧形式总结了英美2020年的大事件,并极尽讽刺之能事。

美国讽刺电影《波拉特2》也以彭斯副总统出境等形式阴谋化了新冠疫情,讽刺了美国的疫情应对)。

向刚过去2020说一声,再见!

再也不见!!!

说起来《脱口秀班底》也搞了一个《脱口秀反跨年》,挺搞笑的,当然国内综艺讽刺很少了,快乐很多啊。

《2020,再也不见》中,首先重点聚焦的是新冠疫情期间的荒唐事儿:防疫应对时,美国政府自上而下的经济利益至上;川普总统宁要个人权力不要国家未来的统治策略;欧美群众的反智化;精英建制阶层的失语等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罗马帝国——美帝国的盛极必衰气象。

再加上白人至上者或明或暗深入骨髓的种族歧视、黑命贵运动、美国大选的低质化、新媒体自媒体庸俗化反智化等,对英美首相执政能力的讽刺(跟猪一个级别)等等,许多对比或者笑料都很巧妙。

但相应的,本片讽刺其实仅流于表面,依然充满了欧美精英精致利己式调侃,依然是以一种他者目光和看戏心态审视疫情和欧美的失败,缺乏对英美自我防疫失败深层次体制原因的分析,缺乏对东亚防疫成功经验的梳理。

因此,就如陈平老师在B站说的,换个总统,美国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7 ) 希望还能看到续作

对于一部经典续作,首先对本片相关制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无论是冒险在新冠肆虐的国度拍摄,还是女主的牺牲,再或是在拍摄期间接到不计其数的报警和投诉,这都体现出他们远超常人的勇气。

再回到本片本身,其本质不过是一部真实的反应视频集锦,但却通过紧跟时事地嘲讽美国社会的各种乱象(包括展示愚蠢底层民众的想法、新冠阴谋论以及彭斯、鲁迪与右翼集会的相关片段)展露出一个事实——这个国家早已千疮百孔。

各种片段更是让人细思极恐。

在前作中,“哈萨克斯坦”和波拉特代表着低俗落后又野蛮的形象,但当他进入美国社会时却和无数人在许多方面都能产生共鸣——反犹太(种族歧视)、极度男权,好色低俗等等——波拉特无论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同道中人。

与其说《波拉特》代表着两个文明的碰撞,不如说其实从头到尾本片都是对想象中美国社会缩影的解构。

除此之外,本片除了带屌的人皮椅子、猴子的充气娃娃和特朗普的黄色动画等惊人事物,以及各种体现其骚浪贱屎尿屁本色的语出惊人的虎狼之词,更有锤蛋蛋、看P站、温度计插完屁股又插嘴(属实讲究,死亡率降至92%笑死)等震碎观众三观的操作。

若干年前波拉特用他的“疯癫”去挑战了美国几乎所有的禁区;而若干年后再见传奇记者,波拉特已然不再独特,不再哗众取宠,因为在美国人眼中,其所作所为已经称不上疯狂,而是趋于平常。

P.S.到头来新冠居然是哈萨克斯坦报复美国的阴谋,波拉特竟然成了零号病人,蚌埠住了哈哈哈哈。

 8 ) 盘点爆笑梗 种族梗和男权梗居多

1.黑特朗普和所有独裁者建立友好关系2.波拉特说要和原来的策划人一起 然后元首说你正坐在他的身上3.波拉特说自己只剩下牲畜了 2头牛 1头羊 还有自己的女儿4.去美国的货轮行进路线依然是如此的曲折5.手机店投影大屏幕看a片的梗6.用手机找到最近的传真店联系元首7.发电报那里sup和chilling黑美国人chitchat8.元首说把波拉特女儿送给彭斯 黑彭斯乱搞9.黑特朗普把墨西哥孩子关在笼子里9.看到煤气罐时候问这个煤气罐能炸死多少吉普赛人 一向黑吉普赛人10.发型师那里 波拉特拿出来一个男的照片 然后发型师说这个其实是个男的11.女儿说这的爸爸都牵着女儿走 波拉特说是忘了带牵引绳了12.买的蛋糕写的字是Jews will not replace us然后笑脸13.吞掉蛋糕上小人然后去医院打胎的梗14.女儿喝水盘子 链子和treat的梗15.准备自杀买不起枪 只能假装是犹太人 等着下一波大屠杀16.哈萨克斯坦现在是女权国家 和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一样

 9 ) 花絮应该比电影精彩

结合一些影评再看这部电影,能打开这部电影的隐藏保障,使之在众多剧情片中闪闪发光。

1,剧情以父亲对女儿的态度转变为主线,以荒谬的给懂王总统送礼物为契机,在此过程中设置讽刺桥段,以此带出对疫情下美国政治,社会的理性思考。

结构明确,立意鲜明。

2,对于哈萨克斯坦本国的政治形态可以弱化,在父亲以谎言故事控制女儿的描写,并不是以哈国传统表述的,在“这段旅途中”女儿意识的觉醒,使父亲回归到父亲角色的设定,貌似宣扬美式民主进步性,从粗俗下流迅速转变成进步美好富有温情,这件事本身就是个讽刺吧。

3,感谢一些影评作者做的功课,知道影片中的一些场景都是实拍,比如:化妆成川普闯大会彭斯的共和党大会;懂王律师朱利安尼酒店遭遇父女“仙人跳”并爆出“摸裆门”丑闻;乔装红脖子在集会上唱反奥巴马民歌;甚至黑人阿姨引导女儿觉醒一段。

这些都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拍的。

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欺骗”的方式,不同于真人秀,被拍者短时间就明白自己是参与了拍摄,这种方式却是:我知道我在被拍摄,但我不知道我成了演员,参与了一部剧情片的制作。

这更具有“欺骗性”,故而能获得另一种真实。

观看本片时,一直有个声音在说:这是假的,毕竟ai变脸几乎可以完美实现这种技术要求。

最终在获知有视频证据的前提下,证明这一切都是真实进行的事情,这件事本身真是酷极了。

 10 ) 朱利安尼与皇哈小将

皇哈小将的指控

皇哈小将的复仇计划主演是英国犹太人,从来没有在哈萨克斯坦待过。

片子里的‘哈萨克斯坦“是用来反讽美国人对后苏联或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刻板印象的,当然不是要说哈萨克斯坦真的是那样的国家。

虽然如此,包括哈萨克斯坦观众在内的观众也有觉得不舒服的权力,可以觉得这种”反讽“的实际效果就是加强这种刻板印象,没问题,其实我也是这样觉得的,我不觉得这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

就像齐泽克的反问一样:“希特勒是反讽者吗?

”超出限度的反讽在根本上就是在继续传播歧视。

就像前面别人发的报道朱利安尼被男主愚弄新闻里的片段:“ 这位前纽约市市长补充说:‘我是他的一些电影的粉丝,特别是”波拉特“,因为我去过哈萨克斯坦。

[采用波拉特口音,Guiliani重复了电影中的一句名言:]‘她是我的妹妹。

她是全哈萨克斯坦排名第四的妓女。

这真是太好笑了。

’”这个例子就足以证明,对于朱利安尼所代表的未曾反思过“主流价值观”的美国看客来说,看完这类电影对于哈萨克斯坦的印象真的就只剩下“妓女排名”之类,即使“去过哈萨克斯坦”也不会改变什么。

甚至恰恰相反,只有“去过哈萨克斯坦”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得到一些浮光掠影的“哈萨克斯坦知识‘,比如这是个”前共产主义国家“,”讲俄语“,”总统是个独裁者“等等,才可能真的把本片中作为”反讽“的”哈萨克斯坦“坐实成这种样子;真的没听说过哈萨克斯坦,倒可能会好些。

但是,像图中这位皇哈小将,竟然能说出来支持纳粹,觉得纳粹不够过分的话来,这可真是太牛逼了(我根据他的b站投稿的其他发言可以断定他肯定是哈萨克民族主义者,但为了隐去他的个人信息我就不列举这些了)。

片子里的“哈萨克斯坦”极端反犹,这是为了讽刺美国的反犹主义,没想到这种正话反说竟然被还没当上哈萨克斯坦公民的中国皇哈小将给坐实了!

真是一条好汉,给这片子结结实实打脸:你想反讽哈萨克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未必比美国右翼更反犹,结果皇哈小将立刻跳出来:你胡说!

没有人能比我更反犹了!

连希特勒我都嫌弃他不够“过分”呐!

“当初小胡子应该更过分一点就好了!

”我干脆地图炮一下吧,中国境内民族的民族主义里,在皇汉外,最讨厌的就是皇哈了,就是因为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人:跳着脚喊“明犯我强哈者,虽远必诛”之类。

当然,像本片高赞影评作者这样不魔怔的哈萨克族朋友肯定还是大多数。

《波拉特2》短评

当你去看IMDb的Trivia(趣事)页面时,很难不被主创的大胆与疯狂所折服,但在波拉特这个角色本身的隐秘性因第一部的上映大打折扣后,继续以近似真实电影的手法去拍摄伪纪录片的难度急剧增大,过于政治导向的讽刺和剧情化的走向失去了原有的独特魅力。但在荒诞时代这种疯狂行为所引起的现实与虚构界限的无限模糊或许是比电影本身更永恒的文化现象,就看在朱利亚尼从曾经的反黑英雄危机市长沦落为如今的老瘪三这件事上狠狠浇下的这桶水吧,哈哈!

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搅屎棍片子,14年后搞第二部,主要2020年太魔幻!

10分钟前
  • Tom Light
  • 还行

結局那個「武漢菜市場」明明是在香港!lol

13分钟前
  • igrɛkonze
  • 还行

后半段比较搞笑.... 好奇那些Republicans和QAnon信徒是真的还是演员... 笑喷了。

16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和1不在一个水准了

20分钟前
  • 牧羊犬
  • 还行

这女儿跳戏呀

23分钟前
  • 如果我是编剧
  • 较差

如果别的故事有历史背景,那这个故事是用时事做背景。各种高级黑,美国人,简直了。7

24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真的也就是个网大了

27分钟前
  • 大刚
  • 较差

14年后的续集,水准大不如前,不仅跟1无法相提并论,跟萨莎拜伦科恩整活的那些低俗喜剧也相差甚远。对美利坚的反讽围绕政治、女权和疫情三个方向展开,确实是紧跟时事,但讽刺段子水平有些老套,也花了过多的情节在无聊的父女关系上面,万幸玛丽亚巴卡洛娃还算养眼。比较精彩的桥段是突袭副总统彭斯和特朗普心腹朱利安尼,前者只是被拍下了一脸错愕的表情,而后者则被成功的仙人跳,剪辑到了电影中,名誉扫地。结尾把新冠疫情说成是哈萨克斯坦报复世界的阴谋,看来这回才是哈国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32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究其本质,在荒诞的情节背后,其实还是对美国价值的认同:因为美国,borat开始尊重女性,因为美国,女儿认识到了自己的权利,因为美国,borat从一个野蛮人变成了一个近文明人。 探讨的内容其实比第一部要浅,因花了大量的情节和父女的关系上面。但是既然连因为乱伦而怀上的妇女都不能够选择堕胎,这种极端宗教保守的理念真的可怕。因为拍摄期间还是疫情刚刚开始。如果现在拍摄的话,估计会更加的荒诞吧。小细节:borat电影一开始的囚衣上面的编号是1984

33分钟前
  • W.史密斯
  • 力荐

与前作相比变味了,情节有点东拼西凑,多了些政治意图也少了些新鲜感,但博人眼球的恶趣味片段还是层出不穷,尺度和规模也跟前作比大了不少。新人图塔尔(罗马尼亚语里意思指笨女人)跟波拉特很搭戏,结尾曝光朱利安尼虽然没什么料但那些小动作还挺有警示性的

37分钟前
  • audith
  • 还行

[Mcoun]更露骨的讽刺,女权主义者终于能更放心地看这个系列了。最后波拉特是传播病毒的人,笑死。哈萨克斯坦开始贩卖新郎,一堆人寄给凯文史派西。

38分钟前
  • 血浆爱好者
  • 力荐

这部波拉特新作真的是惊为天人。短短90分钟我看傻了无数次。选择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拍摄,让作品尤其魔幻。穿着KKK袍子cos川普扛着闺女大闹彭斯会场,酒店卧室给朱利安尼设局,如此大胆的拍摄计划也只有萨沙拜伦能干出来,让电影与现实世界荒谬的互动创造出真实的戏剧冲突。伟大的作品。

40分钟前
  • Johnny Fung
  • 力荐

3.5,依旧是超级恶搞和反讽,男权集权社会,讽刺反堕胎那段超级好笑,假扮川普混进会场也很绝(据说是真实发生的),从女儿的女性意识觉醒开始有点疲惫,最后的亲情反转在意料之中,但是没想到最后还恶搞了新冠肺炎的传播一把……

43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其实剧情只值两星 但在这个时间点出来实在是太厉害了。。。

47分钟前
  • Catete
  • 还行

所以就是纯粹地用喜剧恶搞,来讽刺现实社会政治,但这种喜剧并不能让人接受信服

48分钟前
  • Caaater
  • 较差

所以,留个预测吧,无论那啥到底是源自于哪儿,怎么传播的,2020年最后两个月再发生什么惊掉下巴的破事,最后的大选还是川普,除非……

5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不推荐看,这个续集很无聊。

54分钟前
  • Pukii
  • 较差

………不行,看似讽刺,实际……再来四年!再来四年!再来四年!

59分钟前
  • 山流
  • 较差

满脑子还是第一部哈国国歌的主旋律,但看到一些刺眼的偏见,荒谬到哑然失笑..真相与谎言的相对中,谎言在不断坚信自我中成为了事实,相对的真相只是成为这份谎言的瑕疵。波拉特如此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嘲讽背后多少人性的、政治的、科学的辛酸?

1小时前
  • [Deleted]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