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末,古代雅典的公民聚集在卫城南坡的狄俄尼索斯露天剧院,观赏这座城里最伟大的悲剧作家的最新作品。
这些剧作毫不留情的表现惊悚,其中情节可轻松比肩当今任何爆料新闻:某男弑父娶母,并剜出自己的眼睛(《俄狄甫斯王》),某男为替兄弟惩罚不忠的媳妇,竟杀害自己的女儿以成就计划(《依菲琴尼亚》),某女为阻止不忠的丈夫迎娶新妻,更是杀害自己的一对儿女(《美狄亚》)。
我们也许认为这些故事太过重口味,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应该避而远之,但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却宽宏地看待人类对这类题材的迷恋。
在公元前335年所著的《诗学》中,他认为只要有有高超的剧本和艺术性的舞台呈现,这些故事可以成为教育全社会的情感和道德力量的重要来源。
这些故事虽然情节残暴粗野,却具备重要的教化功能。
但是,想达到这种功效,把惊悚剧(对恶性事件的无意义陈述)升华为亚里士多德所称的悲剧(以恶人恶行为为原型的教化题材),哲学家认为,必须有精妙构思的剧情和清楚勾勒的人物性格。
剧作家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戏剧技巧,以让观众在某一刻自发的领悟到:舞台上那些神经错乱的主角,尽管表现得情绪激愤、盲目轻率,害死他人也葬送了自身的名誉与生活,如果在新闻中出现会被当成疯子而逐出视线。
当观众看到剧中人犯下可怕错误与罪行,便只得别无选择的得出一个吓人的结论:也许一念之差,我也会犯下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悲剧作品的道德教化意义,向我们证明,让本质上正派亲切的人露出黑暗的一面,实在是易如反掌。
《sense8》隐隐中有这种气质,很锋利,惊悚,前卫,但却不是悲剧,起码肯定不会是悲剧的结尾。
#弑父 \ 不孝#我们的民族,一方面最讲究父父子子亲亲之爱为至高的追求(儒家),但最上层的皇权(儒家服务的对象)弑父夺权者数不胜数,因此我们内心其实并不排斥观看这样的悲剧,反而我们极少有同情,为了至高权力不顾父子之情,何等丧尽天良者干的龌龊事。
Wolfgang与Sun的弟弟,都有弑父的暴行。
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自私。
Sun的弟弟,那个扶不上墙的的阿斗,丧心病狂死有余辜,弑父之行为宁人发指,人性的最黑暗面昭然若揭,观众们自不会有争议,都盼着Sun手刃之以除这世上之毒瘤。
其实Wolfgang也是有选择的,可以逃跑,当然作为一个孩子,逃跑这个选择反而更艰辛一些。
跟纸牌屋里的总统一样,对着父亲的墓碑撒上一泡尿,表达内心对其的厌恶衬托自己对道德的漠视,内心里还是会有一种自甘堕落的心酸,也是被逼无奈之,因此萍水相逢,爱上Kala后内心有非常强烈的不安。
#救母 \ 孝顺#编剧当然不会是最低级的好人坏人阶段来区分角色,八个人,每个人都徘徊于光明与黑暗之间。
孝顺的Capheus,也是无奈,给黑帮头子卖命来求其母,堪比卧冰求鲤的孝顺。
孝顺自然是极为高尚的品质,但是对于生活,几乎没什么用途。
但他内心有隐隐的正义,都是黑帮的人,为了女儿的黑帮肯定要优于为了物语的黑帮,所以他以恶制恶,那一段拔刀相助杀人无数的暴,其基础是内心的善意。
心理学总是那么看重童年,Capheus在母亲那里,获得了充盈的母爱,虽然生活举步维艰,但他继承了母亲的善良跟坚强、乐观。
Kala看见他的居室时,也非常好奇,为什么连床都没有一个的房间,却安置着这么高端的一台TV。
我很喜欢这个细节,这个生活状态,要知道换成普通人,可不敢如此坦然的面对自己的爱好。
贫穷不是罪恶,但我们都应该尽力脱离贫穷。
贫穷让人难以享受生活,但并非贫穷都是享受生活的天敌。
Capheus就像一道温和的阳光,善良,天真,坐飞机都开心的能跳起来,喝英国茶都眉飞色舞,这种好奇是因为贫穷的体验稀薄吗,我觉得不一定吧。
#真爱#无数次听同性恋平权要求的一点,希望能有在爱人的病危通知书上签字的权利。
比起其他权利,对这一条,特别忽视。
所以看见Nomi被困在重病房里时,那么的无力。
虽然现实社会我们不像sense8成员进进医院就有生命危险的风险,但生命是有尽头的,换成是我,如果在生命的尽头,却不能跟最爱的道个别,天啊,这比死亡更可怕。
Nomi的家庭是上流社会,物质条件充裕,但对她的感情却是淡漠的,因此Nomi一直在寻找慰藉,可当好不容易有这个慰藉,有自己的伴侣了,这太不容易了,却能轻易被拆开。
Nomi在医院抱怨的那样,什么年代了,都这天了,还能这么轻易被医院关押,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名义来折磨你,这本身不是一种矛盾吗?
我无意去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关于安乐死这个问题,个人意志的选择,太多争论。
但是起码,人人都应该有与爱人相伴的权利,这是谁都不可以剥夺的。
Lito的爱情,更像是一种灵魂伴侣,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可是为了事业,他必须要隐藏自己的爱情。
腐女跟一对gay一起生活,这样美满的三人生活,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却又满心的敬佩,成年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
只要成年、双方同意、私下,我觉得无论什么样的癖好,都是自己的自由。
8人共感,所以内心的那种理解,是彻底的。
八人与其说是各有什么技能,更应该是欠缺什么技能。
(有空了继续写)
文/ 容庵【沃卓斯基家的先锋软科幻】今年三月,讲述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的电影《丹麦女孩》还在各种话题效应的环绕下大放光彩,有关其扮演者——上一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的惊艳表演,又或是奥斯卡提名的种种角逐猜测,一则现实版丹麦女孩新闻引爆了电影界:《黑客帝国》系列和《云图》的导演弟弟安迪·沃卓斯基追随了姐姐拉娜·沃卓斯基(原本是哥哥)的脚步,也宣告了自己成为变性人的消息,更名莉莉·沃卓斯基(Lilly Wachowski)。
于是有些事儿看起来就不那么奇怪了,比如去年大火的《超感猎杀》中为什么会出现一个重要的变性人角色以及这部剧从头到脚散发出的女性主义和世界主义气质。
《超感猎杀》属于软科幻题材,本剧由沃卓斯基姐妹与《巴比伦5号》编剧、著名制作人J·迈克尔·斯特拉辛斯基共同监制,来自不同城市的八位陌生人,不同身份,不同取向,因为某个神秘事件实现通感,不仅共享情感和思想,还能共享语言和技能。
一方面,有个神秘人想将这八个人聚集在 一起;另一方面,一个神秘组织又使尽一切手段猎杀他们。
他们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超能力和自己的同类伙伴,最终齐心协力去探索事情的真像。
性别(gender)是个有意思的概念,也是而今全球社会政治话语背景里最炙手可热的一个词,简单概括,就是说男性和女性除去生理区别,其他附着在他们身上的各种品质、气质、行为、社会责任都是后天塑成的,而随着时代发展,所谓男人养家,女人带娃的传统观念也正在丧失原来牢固的统治地位。
在法国电影《新女友》的影评中我就写过:生理上是男人还是女人;想要做男人还是女人;性取向是男人还是女人,这是三件完全不同的事儿,当这三个选项可以任意排列组合的时候,可以说就是人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身份探索到极致的时候。
从跨越『性别』开始,《超感猎杀》第一季不断讲述着跨越国界、跨越身份、跨越情感的种种故事。
整个叙事和电影《云图》有着相似的气质,也极其符合沃卓斯基一贯天马行空的风格。
【来,做文艺青年的美梦】这部剧可以说是兼具对灵魂伴侣和全能超人的两种幻想,关乎人的认同感与安全感。
八个不同的普通人共享他们擅长的技能,是把全知全能的『超人』形象分解开来, 幻化到各个人身上,而当这种分散的能力聚合之时,其能量超越凡俗,最终是换了一种表现方式来做超人的美梦。
而灵魂伴侣又是另外一个不可企及的层面。
仅有外在的超能力似乎还不足够,如果有个人有一天出现,他懂你的一切感受,知道你的全部经历,认同你的每次选择,喜欢和你一样的东西,无条件为你,而且不可自拔地陷入和你的热爱之中,或许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达到的顶点了。
八个人中有两对彼此相爱,其他四个角色中,两个有伴侣的,他们的伴侣关系也倾向于是一种无所保留的、极致而深入灵魂的爱恋,因而在这部作品中少有美式文化中惯常出现的『轻率感情』,对于所有出场的重要人物来说,人与人之间的链接都是深刻而亲密的。
正因为所谓灵魂伴侣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达成,才有了剧中那么多的令人动容。
在画面表现上,不同的角色设计使各种城市景观的展现成为可能,在复杂而精致的画面对接中,内罗毕到首尔,雷克雅未克到孟买,墨西哥到伦敦,主角们在不同的场景和情感里穿梭不停,没有任何限制与禁锢。
他们共享着语言、视角和一种广博的价值观,赋予整部剧强烈的世界主义气质。
所谓世界主义,是伴随全球化进程而兴起的一种伦理学思想,其理论认为『国界』『民族』『社群』等等概念都是后天形成的,人原本就不应该被限制在固定的模式里面,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地点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践行世界主义就是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去尊重这种权利,这也就在无形中隐含了一些政治倾向,比如支持难民无国界通行,支持LGBT等等的社会理念。
关于全球化,世纪罕有的大师级别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有过一些深刻而精彩的总结,我们迷恋全球化什么?
我们到底是怎么从中受益的?
除去一般意义上的『资本、资源、劳动力、文化』的流通,全球化产生了两个最重要的话语系统:经济体系和专家系统。
一个让全球的任何资源都可以量化成具体的『货币媒介』来进行流通,另一个让去意大利旅行不小心生病的你,在和医生讨论病情的时候医疗概念无缝对接,所谓『专家系统』就是让我们对知识的整理和应用方式趋于一致:只有所有人都在同一个游戏规则里玩儿,大家才能玩儿到一块。
《超感猎杀》的故事所反映出的隐含思维,正与全球化的模式不谋而合,从『世界主义』的伦理理想到『瞬间转移』的去地域化,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日常。
【然而,您究竟想要说啥?
】熟知美国社会的人应该都知道,他们对于自由平等的看重和对于社会种族歧视的敏感。
比起科幻剧,其实它更像是一部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宣传片。
角色选择涵盖了所有种族,来自不同阶层,地域横跨欧美亚非几个大洲,在LGBT理念推进得如火如荼的今天,片中男男,男女,女女关系,一个也没有落下,这是政治正确性的大基调。
《超感猎杀》本来应该应该是一部科幻和悬疑题材的作品,然而,在我看来团队用一种美剧中少见的『情怀』和理想化的『文艺』表现方式,彻底模糊了这部剧的风格。
剧中全面调动了各方面的感官以及审美,着重表现了许多无比文艺的内容,大量穿插有关艺术和宗教的视角。
八个角色被设计成不同的职业,在一部需要大量动作场景的作品里,警察、黑客、亡命徒、空手道高手是必备的几种人物类型,配药师和司机什么的也勉强算是帮得上忙,但有两位主角居然是音乐人和演员,通过他们传达了大量的有关追求艺术的信息,这就使整个片子的基调显得不伦不类,甚至及其拖沓。
尤其是导演强化了角色内心的部分,经常用大段音乐和无台词画面进行抒情表达,这种反戏剧性对于一部类型剧来说几乎是挑战观众观影习惯的。
起首之处,枪杀,阴谋与混乱,越往后走,所有的人物都莫名中变得神圣而敏感,桀骜不驯的烟熏妆夜店女DJ在磕完药目睹了一场谋杀的逃亡中,居然一路逃回了冰岛的家,回到了她北欧的高知家庭,感化在她指挥家父亲慈柔的父爱之中,并且很重要的是,剧情逐步揭示了她离家的真正原因:她在多年前由于意外失去了自己在荒野中分娩的新生儿。
这种身份揭示的过程背后所指涉的含义转换,和往常的美剧大大不同:主流美剧的主角有三大类:大多靠自己努力白手起家的斗争史,以及底层人民化身英雄救苦救难,或是一般既得利益者和精英阶层大显身手。
而在伦敦生活混乱的地下音乐女乐手一回身在冰岛空灵缥缈的黑沙滩上化身『伟大母亲』深情流泪这种桥段实属少见。
几乎片中所有人物设计都有这种奇怪的走向:起初大家都有些人性上的弱点和毛病:父女关系糟糕、生活懦弱窘迫、偷窃、陷入不满意的婚姻、恐惧自己的真实性向被公开……但随着剧情展开,所有人的灵魂都获得了升华,无师自通般找到了最诚挚而纯洁的感情。
这走得简直不是美剧,而是治愈系日剧的套路,不得不令人怀疑故事大纲到底是易手了多少回?
我个人而言并不太期待下一季,因为全剧的核心已经太过明确,甚至上升到了一种道德价值取向的位置,因而剧情感被这种统筹性的气质无限削弱,不过鉴于整部片子对于人与人之间亲密感的精致刻画,以及不少精彩的通感情节设计,第一季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我能问你一个私人问题吗?
如果这孩子杀了一个人,比如说一个警察,你作何感想?
【from:医院里的黑人护士】▲就算你做了这些,我也什么都不欠你的,但你也要知道,我不会忘记【from:被will救的黑人小孩】▲你怎么做到的?
—— 你知道的,就直视他们的眼睛,然后撒谎。
【from:lito】▲对不起,我只是嫉妒,我也想挽着你的胳膊【from:赫南多】▲你享受这一切吗—— 你开玩笑?
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角色【from:丹妮艾拉】▲这对我很重要,在印度已婚男人从不戴戒指,他们没有能表达他们承诺的东西,所以我想要一个。
我想在余生都能记住婚礼那个夜晚,我不想它成为一个秘密,我希望全世界都知道我娶了她,永不分离【from:kala未婚夫】▲我向我妈妈保证我会保护我的家人。
那是她去世之前我对她说的最后一件事。
如果我食言了……—— 那你的告别语就成了谎言 【from:小黑】▲谁能说究竟是我决定选择,还是选择塑造了我们呢?
【from:小黑】▲我的每一次呼吸,也是为了她【from:小黑的boss】▲为什么看过那么多黑暗后我还是觉得这世界那么美…【from:阿曼尼塔】▲时间是恐惧的源头【from:监狱里的眼熟大妈】▲70年代的彩虹游行就像出丧一样【form:阿曼尼塔的妈妈】▲为什么要用战争的象征来庆祝胜利?
战争本身就是个失败【from:阿曼尼塔】▲我在网上一直关注你呢,你很出色—— 其实就是放放专辑让醉鬼们勾搭打炮而已揍贝多芬的交响乐也是一样 【from:莱丽的父亲】▲神明根本不在乎我们【from:沃夫冈】▲对我来说科学就是用另一种语言来阐述信仰所阐述的同一个奇迹【from:kala】▲你想念你家人吗?
—— 不,我更想念我的狗【from:善】▲我们透过彼此的眼睛看世界【from:kala】▲我们总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from:丹妮艾拉】▲“最终,衡量我们的,是内心的勇气”【from:赫南多】▲安吉莉卡不相信什么错不错的,她说那只是人们只顾回头看【from:乔纳斯】▲爱就是个黑洞【from:黑人反派龙套】▲我们没法给爱上发条,无法控制,爱……就像是一件艺术品。
就像是闯入我们生命中的一股力量,没规矩,没有期待,没有限制。
【from:赫南多】▲爱,就像艺术,必须永远是自由的【from:赫南多】▲根本不存在什么自由【from:赫南多】▲我在银幕上总是英雄,可在现实里却只是个懦夫【from:lito】▲但真正的暴力,我觉得最不能原谅的,是我们过于恐惧真实的自我时,对自己施加的暴行。
【from:nomi】▲我一直不明白我到底该终于哪个国家,不知道该唱哪国国歌,印度国歌?
美国的?
或者天佑女王?
【from:乔纳斯】▲有时候你会犯错,这时候你会面对两个选择——背负它,还是去补救它【from:沃夫冈】▲什么是人类?
有能推理,能想象,能爱能悲的能力吗?
【from:乔纳斯】▲稍微改变一点染色体你就能用两条腿走路,而不是四条腿【from:乔纳斯】▲我不知道你卷入了什么样的麻烦,但我知道,枪里没子弹你就没法反击【from:bug】▲这就是生活,恐惧,愤怒,欲望,爱,想要不再感受感情,不再渴望感受,等同于感受死亡【from:善】
背景设定:原来所有人类都是sensate(能力者)的,大家是一个整体。
但后来一部分人类的基因变异了,能力消失了。
那部分人类变的自私,因为感受不到其他人的感觉、只在乎自己的感觉,变的杀人不眨眼。
而由于sensates对普通人类是有威胁的(你想想,一个顶八个)所以sensates人数急速减少(被普通人类杀的),后来sensates学会藏住秘密,得以留存。
而whisper所领导的组织为了帮现代的人类政府去除威胁,有两个任务1.找到更多sensate,2.帮sensate做脑叶手术使变得可以控制(僵尸化,参考三个做手术中活下来的、后来拿枪崩了医生再崩了自己的那个)-------------------------------超能力分两种:visiting和sharingvisiting/拜访:(同步外来资讯)让自己具像化的出现在被拜访者面前,可以和被拜访者进行犹如两人真的在一个空间一般的交流、触摸等。
拜访者对自己的身体失去操作,被拜访者在外人看来在与空气说话。
(Jonas忘记哪一集说的,因此原因只要任意一方在安全的地方就能通过那一方所在的地方进行安全的对话。
比如说假如A在危险的地方B在安全的地方要交流只要让A visit B就好了。
A看起来会一样不动,而B则会对自己脑海具像出来的A说话,在旁观者看来就是B在对空气讲话。
)在一段对话交流中可以任意交换主次。
(我可以到你那里、你也可以来我这里,或者后来熟练了两者同时也是可以的)可以通过被拜访者的身体感受被拜访者周围环境但仅限于被拜访者的身体(下雨露天咖啡厅那段,印度女尝到了大屌男嘴里的咖啡味)。
sharing/共享:(同步内部资讯)没有具像化的表现,所有表现都在脑内。
可以表现于对当下情绪或感官的共享(一方悲伤其他人也会哭),尤其是强烈的情绪。
也可以表现于对记忆和技能的共享。
(会用其他人的语言说话,知道彼此的名字。
采访说其实他们一开始是用各自的语言说话的,后来才一起学会了英语。
但为了给观众看都用了英语。
)还可以表现在像附体一样的,对别人身体的接管(Sun打架什么的,或者非洲小哥开车)。
使用时控制不好双方身体会同步,(警官在酒吧帮Nomi挣脱逃跑)但后来练习多了就好了。
-------------------------------规则:同个cluster(群族,像那八个就是一个cluster)互相可以两种都使用。
cluster没有人数限制,取决于多少个他们共享了第一口呼吸。
同个cluster需要一个人来give他们birth(类似异能觉醒)。
帮他们give birth的人会和他们建立起直接关系,也是两种都可以用。
cluster外的sensate可以通过眼神接触来对那一个人获得权限。
(Jonas和Will还有Nomi在前几集都对视过,记得吗?
而冰岛BPO卧底和Riley小时候见过面。
)使用异能需要情绪同步(一开始都是有特殊事件处境相同才能连接上。
后来熟练了就容易同步情绪自由链接了。
最后Will和Riley都见到了自杀的女的出现在大马路上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接近死亡,和自杀女的感情同步了)。
-------------------------------一些对于异能的细节:一开始他们对异能都不熟练所以要运气好情感处境很同步才能使用,后来12集使用熟了就可以八个合体随便来了。
最后Riley情绪波动大所以和其他人链接就断掉了,(想象你肚子痛(只是比喻)到不行你也不会想和别人说话的)而Will在他旁边感受到了她的情绪,尤其是他们俩有肢体接触过,链接加深过了,所以链接还在。
最后大家都冷静下来就又同步了。
Whisper比Jonas恐怖的地方是他会和你进行连接后,给你做个脑前叶手术,让你变白痴,这样他想接管你身体(sharing)时你就不能反抗了。
你就变成他的僵尸了。
不知道为什么貌似Jonas可以和Will visiting+sharing但Whisper就貌似只能和Will visiting?可能是因为Jonas和给Will birth的自杀女人是同个cluster,所以和Will联系密切一点。
毕竟这个能力是可以随着两个人的了解程度而加强的。
-------------------------------暂时就想到这些。。。。。
欢迎探讨和补充!!
改用一句广告词:这部剧可以满足你对美剧的所有想象我们看美剧是为了什么?
打发时间?
追求刺激?
向往爱情?
找寻感动?
只要有一点突出想必就会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剧了我最为欣赏美国电影电视剧大环境下的一点就是他们向你灌输一个道理:爱可以解决所有事情!
对于这样的美剧我还能说什么呢?
Heroes可以瞑目了她有了个青出于蓝的继任者
龌龊二人在这部片里显然较为关注以LGBT为代表的边缘人群及其亲密关系,以下是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两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Naomi做手术时,根据法律关系,签字的应该是其父母,当时也确实是其父母签字,然而Naomi希望是其同性恋女友签字。
换言之,Naomi并不认同其血缘关系的父母为其亲密关系代表,而是认同其同性恋女友为其亲密关系代表。
然而这并未得到当下(美国)法律的认同。
此时同性恋婚姻并不受法律认可,Naomi也无法选择脱离血缘家庭。
第二个细节是墨西哥美女与同性恋家庭。
三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更大的亲密关系:一对有性关系的男同性恋和一个异性恋女人。
如果三人能形成国家法律承认的新型家庭,那么这个女人可能可以避免被黑帮老大掠去和暴力相加的命运。
这些细节暗示传统家庭形式的未来可能变革:由传统的异性恋和孩子为代表的家庭变为更为多元化的家庭,如同性恋、多对多关系,甚至包括无性的朋友关系。
国家也应对这些关系进行相应的法律承认。
刚刚看到短评里有人说Riley的隐藏技能就是Heat 100点唱机。
*补充一下,这个形容是来自 @裴三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3011215/discussion/61099721/说得实在太好,而的的确确好像有她的段落配乐都特别好。
一开始我也的确没有想到这里的配乐这么恰乎得当,而且我觉得应该有不少人也一样觉得这十二集的配乐每一段都很精彩。
我找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不算仅仅是烘托气氛性质的配乐,也就是有人声或者更明显舒服的音乐。
列表如下,希望有用。
片头Sense 8 Main Theme (Netflix Series)-Deux Directions第一集 World Falls Apart (Club Mix)-Dash Berlin(Riley打碟段)Girls (feat. JD Samson and Fat Tony)-French Horn Rebellion(同志游行段)Sapphire (Cosmic Gate Remix)-Late Night Alumni(同志聊天段)Kettering-The Antlers (吸毒段)Dauòalogn-Sigur Rós(吸毒段)第二集Hope There's Someone-Avicii(同志游行段)Tujh Mein Rab Dikhta Hai (From "Rab Ne Bana Di Jodi")-Roop Kumar Rathod(订婚段)第三集Concerto Pour Piano No. 5 In E-Flat Major, Op. 73 "L'empereur": I. Allegro-Jean-Bernard Pommier & Dimitri Chorafas & Orchestre Lamoureux(地铁音乐家段)第四集 Get Some-Lykke Li (Sun在夜店段) *@TristanShenWhat‘s Up?-4 Non Blondes (合唱段)第五集Perfidia-Los Panchos (开场段)第六集World Spins Madly On-The Weepies (酒吧段) Demons-Fatboy Slim (做爱段)第九集Mad World-Piano Version by Marius Furche (博物馆段)Knocking' On Heaven's Door-Anthony & The Johnsons (语音留言段)第十集 Keep It Close-Seven Lions Feat. Kerli (烟火段)Piano Concerto No. 5 in E Flat Major, Op. 73, "Emperor": I. Allegro (Riley父亲演奏段)第十二集 Sæglópur-Sigur Rós (末尾段)然后发现这里面也不是每一次都有Riley,不过倒是有一个音乐家出现了两次Sigur Rós,说起来可以特别推荐。
这是个冰岛(对呀)的后摇乐团。
我也是整理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十二集最后结尾的音乐是我听过的,也就是这首Sæglópur,这张专辑我大概是三四年以前听过的,当时很喜欢,也没有想到这么冷门的曲子可以好几年后在电视剧里听到。
当然查找的时候也发现他们用了比较新的音乐,比如Avicii。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把Avicii和Riley放在一起。
*关于其他的想法呢,我写在另外的帖子里,“Purest”,至始至终都很喜欢这个故事。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497953/谢谢。
我刚看完,很喜欢,可以跻身个人最爱美剧排行榜三甲之列。
该剧由沃卓斯基姐弟编剧和执导,讲述的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八个人能够相互超感,就是说能够身处异地却能面对面交谈和接触,甚至能够代入对方的身体、对对方的感受感同身受。
他们是变种人,或者可以说是与人类不同的物种。
同时,还有一个神秘组织对他们进行抓捕。
从剧情简介来看,本剧很具有神棍片的气质,并且片中不乏重口味的场面。
按说,介绍到这里就可以了。
因为感兴趣的人,看到沃卓斯基姐弟、超感、神棍、重口味这些关键词就够了,而不感兴趣的人,任我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会去看的。
不过,还是想多说几句,并且希望各位能耐心看完。
看剧的同时,我还看了一些网上的讨论,不少人认为剧情太拖沓,情节发展太慢。
确实挺慢的,十二集的最后两集才真正出现了两派力量的角力,最后一集才展示了八个人通力合作的强大能量。
前面十集基本上是在铺垫,介绍这八个人各自的身世和性格,和他们彼此之间的不期而遇和感情纠葛。
于是,通过这些不疾不徐的铺垫,我们认识了:美国的警察Will,身手干练,业务过硬,忠于职守,内心善良,但有一个埋藏心中多年的秘密。
冰岛的DJ Riley,气质清新,笑容治愈,善于用音乐调动气氛,却有着一段失去丈夫和初生女儿的惨痛经历。
肯尼亚的小巴司机Capheus,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喜欢尚格云顿,为了身患艾滋病的母亲不惜以身犯险。
韩国的功夫高手Sun,身为大公司老板的女儿,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内心却缺少爱,但也练就了坚强的性格。
德国的窃贼Wolfgang,从小生活在禽兽父亲的阴影中,本领高强,性格残忍,对待敌人决不手软。
印度的药剂师Kala,面临结婚的困扰,不知是否该嫁个样样优秀、自己却不爱的未婚夫。
墨西哥的演员Lito,演艺事业如日中天,同时深藏身为同性恋的秘密,最终在面临抉择时,摆脱软弱的性格,做出了勇敢的决定。
美国的黑客Nomi,身为跨性别者,不顾家人阻挠,克服重重困难和危险,毅然与爱人在一起。
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正是靠前面十集的充分铺垫才塑造起来的。
正是这些各具特点又都可亲可爱的人物在我们眼前经历一次次磨难和洗礼,逐渐成长,完成自我救赎,才会令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的孤独忧伤,也会在他们彼此交融时感到加倍的喜悦。
要知道,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不光是讲故事,更要塑造人物形象。
先有人物,再由人物性格去推动情节。
如果反过来,就会让人觉得虚假和生硬。
优秀的美剧在人物塑造方面不乏可圈可点的例子。
比较著名的一个就是《绝命毒师》第三季第十集用了一整集来抓一只苍蝇。
其实那只苍蝇正是老白内心的写照,抓苍蝇的过程就是内心逐渐由纷乱转为坚定的过程,也是他真正breaking bad的转折点。
可以说这集对老白这个经典人物的塑造至关重要。
这体现了编剧的功力,同时也能看出编剧的信心。
怎奈这种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的。
就像有人认为《超感猎杀》剧情拖沓一样,也有很多人对用一集来打苍蝇表示难以接受。
我曾在地铁上见过有人用手机看电视剧时,只要是没有对白的地方就快进。
如果只关注情节,再好的电影电视剧也不过是一份剧情简介,再好的小说也无非是一个故事梗概。
只知道快进的人,你们错过了多少细腻又精彩的内容啊。
本剧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对少数人群的表现。
八位主人公中,Lito是男同性恋,Naomi既是跨性别者,又是女同性恋。
占了LGBT(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中的三种。
毕竟沃卓斯基姐弟的姐姐就是个跨性别者,在拍《黑客帝国》时还是沃卓斯基兄弟呢。
剧中,导演借Nomi之口说出了少数人群的自我认同:真正的暴行,我觉得真正不可原谅的暴行,是我们对自己施以的暴力,当我们太害怕成为真实的自己的时候。
The real violence, the violence that I realized was unforgivable is the violence that we do to ourselves, when we are too afraid to be who we really are.可见,这是一部具有全球视角和普世情怀的野心之作。
另外,本剧的配乐也都很棒,每每与剧情和画面配合,将气氛营造得非常到位。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我给超感猎杀全系列打了五星,然后我选择将这篇文章写在这里。
我想应该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因为第一季第四集爱上这部剧。
来自世界各地的八个人,唱着同一首歌,因为那首歌,连结在一次,融入彼此,成为彼此。
之后我疯狂的听它,起床听,睡觉也听,开心的时候听,难过的时候也听。
然后我明白了能连接我们的不一定得是通感的能力,而是我们的感情。
因为我知道我不会是孤单一人。
此刻的我孤独也好,痛苦也好,快乐也好,无法言说也好,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群人,在经历着跟我一样的时刻。
哪怕我们素不相识,亦永远不会相见。
所以这部剧的意义在于,即使在最难的时刻,也给你留下了最后的一丝慰藉,其实你不是孤单一个人。
电视中八个通感人是一个族群,谁又说现实中,所有的失意者不是一个整体呢。
这确实是一部很容易唤起人们内心孤独的剧。
孤独可能是晚上独自一人走过的操场,可能是深夜阳台的小半杯酒,也可能是一顿没能吃上的火锅。
但是无论如何,其实你都能发现它的滋味。
不好受,但至少也有滋味。
我真的不是因为没吃到夜宵发牢骚😂😂😂
看到很多人说剧的前几集剧情拖沓,都应该像第十二集一样燃起来,我表示特别不同意。
美剧不用像电影院里那些电影,为了票房,把自己的影片制作得尽量大众化、娱乐化和兴奋化,用大量刺激惊爆点让观众从头兴奋到尾,才叫好片子。
美剧更像一个悠长的河流,中间有平静,有湍急,才给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留出更多的空间,所以《超感八人组》不仅仅是一个刺激的科幻动作片,还是一个充满了人文艺术的作品,完全杜绝了快餐化。
不像各种"XX侠"之类的作品,这部美剧中,超级英雄早已不是它想主要表达的,它只是主创挖掘主题的切入点和巧妙的表达方式,本片主要讲的是人文方面的深度探讨。
本片的八个主人公,每个人都有大量的篇幅去展现他们的过去,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包括童年的折磨、不能挽回的爱情、不能为人所知的性取向、必须承担的责任、誓死守护的亲情友情等等。
在第九集结尾,有一段以古典音乐为串联的八个角色各自出生的闪回戏,这是在深深的赞美着生命的伟大。
所以说,大量的对白,回忆并不是剧情拖沓,而是在传递这些信息,而正是这些,才让这部剧与那些纯粹的科幻动作片区分开来,上升了一个层次!
设定无聊,人物扁平,每组冲突简单分散,制作粗糙。
浪费时间
我真的。不下10次努力的看完第一季。然后直到大家说第二季真的很好,我才硬着头皮快进看完了第一季。挺不喜欢这类剧的,觉得特别无聊。可能是我的问题
一集50分钟,用5分钟不痛不痒的主线+5分钟基佬床戏来制造悬念吸引眼球,其余40分钟基本都在梦游,这种叙事调性,打包票编剧自己是100%不知道悬念里包的是什么馅儿的,看它是浪费时间,2集KO,走好不送
OP的主题旋律老是跟另一部美剧《困兽》串场。第十集最后贝多芬《皇帝》声中生孩子挺有意思。冰岛好风光啊,处处火山黑啊。
无感
一集弃,支离破碎
一共十二集的剧,看了五集都进入不了主线不知道在讲什么,只会大玩lgbt肤色正确而不会正经讲个故事,八个主角超感了五集都还在蒙b状态也是离谱。想要思想解放先做到不标榜任何一种思想。豆瓣评分越来越不能看了
还是《云图》的套路,各种文化背景的猎奇式大杂烩,以同样的姿势又摔倒一次,,,
啊原来是分歧者加强版。概念先行,剧情进展极其缓慢,台词做作。龌龊姐弟黑客帝国之后就没有新东西了,也许行文间对于性癖和自我的强烈倾诉欲望还会留下点谈资吧。最后一集还行,其余只有裴斗娜的打戏能看,以及想看警察小哥和冰岛妹子滚床单。
《雲圖》導演沃卓斯基姐弟的Netflix科幻新劇,還真是尺度突破天際,同性群P應有盡有!
This is like a dream come true!每试过看科幻片看到不停流眼泪,司机导真的太太太爱人类了。《What's Up》大合唱真美好,感觉再也不孤单了。
今年两部神剧《风流律师》和这部。
基情四射的新剧,继续玩【云图】当年没玩够的概念,依旧和灵性科学沾边,不过超感被用基因突变这种超级英雄即视感的理由解释了,原来不是意识上的觉醒,但每个人心灵经历的变化和过程解释却难免让人联想到觉醒,不过基因的解释更容易让大众理解,不会让故事变成【超体】那种伪科学神棍片。
对比来说诺米和Freema那条线更好些。
1.5倍速
要不是科幻片荒也不会想到看这个剧,结果远超预期的好看。而且越看越觉得这故事不就是“我和我的网络亲人们”吗,只不过通讯方式深度内置了。这还真是一个要在网络足够深入日常的时代才会足够吸引人的设定。(以及,演员都好好看!)
本来云图就够长了,结果用类似的方式还愣是拍成了一部电视剧。导演两姐弟简直跟大家有仇。有必要放那么多LGBT角色设定?
五集弃
太龌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