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讨厌了自己,就有了心魔。
“其实我只是在这讲故事,换取一点干粮。
”唐僧拿回钵里的馒头。
“那世界上有妖怪吗?
”小孩问大人。
“哪有什么妖怪,都被齐天大圣打跑了。
”黄沙满天里,唐僧一个人慢慢走远。
故事里有谁呢?
花妖,和大圣同一灵石所变,她对于他就不一样。
这是万妖之城,沙漠里的植物化人形,看似平常的百姓,都是妖,花妖是这里的公主。
但他们都不害人的,还听说过齐天大圣和天蓬元帅,知道大圣神勇无敌。
大圣和天蓬来到了万花国,也就是万妖之城,寻找师傅。
大圣有一颗石心,不能动凡心,否则,会破了金刚不坏之身。
花妖为了拯救万花国,要刺穿他的石心,她觉得大圣救过她,人还不错,也动了心,下不去手。
沙妖,唐僧九世心魔幻化而成,要取大圣的石心,逼迫花妖,她会怎样选择,沙妖有没有得逞,故事还在继续。
大圣还是大圣,要继续去西天取经,那漫漫黄沙路上,只留下一株颜色妖娆的花。
他要往前走,不能留恋世间半分,他是斗战胜佛,要去除心魔,要助师取经。
这一路,还会遇到很多妖怪,他是人们心中那个无所不胜的齐天大圣,他不想讨厌自己。
大圣是在故事里呢?
还是在那漫长的途中呢?
唐僧,确实是去了西天取经,一个人的西游。
但,大圣,是所有人心里的大圣,无往不胜。
《悟空传》、《大圣归来》、《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被解读太多遍的《西游记》面目很多,大圣也各不相同,但他一直是国人心中的超级英雄,大IP。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游的故事,他们漫游,斩妖除魔,七十二变,最后,到达终点。
人生的路途千般万般,但总是要一个人往前走。
没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也不要越来越讨厌自己。
导演说,他就想写一个人的西游,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人吧。
美院出身的导演,对道具花费的心思是可见的,唐僧的宝冠、锡杖,大圣的金箍、定海神针,八戒的挂牌,无一不是很考究,做工精良,纹路细致。
特效,是为电影服务的,并没有喧宾夺主,难能可贵,导演说,完成它的任务就可以了,出现时间短。
故事,是完整讲好了的。
台词,生动,出其不意,埋藏大家都懂的梗,会心一笑。
没有冗长的打斗戏,尴尬的情感戏,不太舒服的价值观,而是一个有趣、别出心裁的西游故事,干净利落的讲完了。
稍显遗憾的是结尾,没能让人更加触动,可能留在下一部再继续讲述吧。
期待西游的路上,所有人的大圣,一个人的故事。
本来是预备硬着头皮陪儿子看烂片的,结果意外的发现是部有惊喜的片,有几个有趣的脑洞:花妖公主和孙悟空本是同生同源——这很像罗马神话对爱人的比喻——两人分开是都是不完整的:悟空冲动无脑,公主圣母无脑。
最后的结局也是爱情戏的大团圆结局了:女主身死融入悟空心中,两人灵魂交融(柏拉图式的爱了),形成无极大圆满,欢喜无量。
孙悟空开始了社会化的西游生活后,却有人(妖)想重新继承他未完成的反社会(天庭)的事业,这个事业需要悟空的石心(铁石心肠,冷酷无情?
)才能完成。
关键的是这个继承者还是唐僧这个根正苗红的被栽培干部的心魔的化身。
西游是唐僧一个人的西游,几个徒弟是他分裂的人格,西游的历险是内心的历程。
重要的是唐僧还能把自己内心的历程编成自己自豪、路人爱听的故事,以此化缘填饱自己的肚子和精神,活下去,坚持下去。
妖族的内部统治不是传统的依靠暴力,而是靠组织文化:给妖族们讲述一个救亡图存的故事将乌合之众凝聚成共同体。
西游改编,大圣故事改编数不胜数 这部剧从头看到尾,很少尴尬症,不像之前看那么多想直接想关电脑的冲动在评论区也了解个大概 ,作为网络大电影,成本低,在人力上道具上场景上逊色很多,很多地方都懒得出来捉襟见肘,但是在编剧上细节出亮点还是很多的————————————轻微剧透1,唐僧的唠叨致敬「大话」(原谅我用致敬两字)2,唐僧是一定会走出悟空画的圈3,万妖国小孩致敬江流儿,背后插旗 给猴子小悟空的模型,还一直找猴子问话4,女主看着眼熟,后来才发现是「柒个我」里的婉研,片里颜值担当5,反派大boss脸丑,就像是出生时脸糊到了地上,重新捏的,以及灵婆真身,简直了。
boss技能...甩白绫+狂暴变身6,最后悟空和boss大战,出场时配乐...不激情,神装...不到位,气势...也不到位,红绫一眼望去似「大圣归来」的那条天际飘来的披风,这个出场本身也在模仿...如果经费足够,我觉得还可以更好7,特效不止5毛,没有特别出戏的痕迹,道具简陋另说8,唐僧背后的“不宜食用”...9,猴子被取石心后,唐僧说什么以为得到石心就无敌,殊不知重要的是大爱之心,我想到了原著里比丘国悟空拌唐僧给国王挖出来一盘心的那幕 10,花和石的契合,在剧里解释了一吻和猴子动情,而大圣“谈恋爱”这出,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部渣剧「大圣娶亲」(别去搜着看,会浪费90分钟时间-.-)11,结尾转折,妙啊,拉回现实,然而我的问题是,唐僧的故事里有猴子三人,为何讲完故事会自己一人上路...?
12,金箍棒,剧里是黑箍棒,噗13,第一次去找沙神未果几人在沙漠回去时,那个镜头背后是彩霞落日,想起了悟空传里经常看晚霞个人看法和槽点,有些是看了评论区朋友的看法 ,不谋而合看片的时候我在自动脑补因为道具不足服装简陋场景,大红长披风配凤翅紫金冠、黄金锁子甲、藕丝步云履,那这剧绝对的好评,最后结局的一收尾,回味无穷
首先,名字起大了,万妖之城,还不去叫百妖村靠谱,起码给个回忆辉煌镜头也好,可能经费有限吧。
正题,是一部网络电影精品,但在院线肯定被骂。
因为硬伤多,陈浩民的齐天大圣真是童年回忆,前半部分真的不错,但情感铺垫太少,不知怎么就爱上了,后半部分有虎头蛇尾之感,好多镜头画面部分感觉借鉴大话西游系列或者大圣归来。
女主镜头也少,一开始没啥感觉,后来觉得也挺好看,再后来就挂了。
但结尾还真是有点意思,耐人寻味。
希望国产电影越来越好。
故事很完整,特效一般吧,最为点睛的应该就是借我那几分钟吧。
冲着那几分钟打了个四星。
影片的小点基本集中在唐僧身上了,还有,那个反派大boss长得太丑了......陈浩民演的猴子是活泼可爱的(TVB),这次塑造的猴子冷面不冷心,喜欢和小孩子玩,打怪时候喘气声比以前大了,已经不年轻了。
就网络大电影来说挺不错了,甚至强于许多的西游改编片。
可惜最后大战悟空不够帅,我差点以为要响起经典的小刀会曲调,然后一个金甲大圣登场……结果略失望,插旗呼应小孩没问题,其他装束帅一点就好了,大红长披风配凤翅紫金冠、黄金锁子甲、藕丝步云履,那绝对能把此片提高一个档次。
不过最后的画面一转,也算是神来之笔吧,还是给个四分支持下!
古典小说《西游记》无疑是中国电影市场目前最大的一个IP,近些年贺岁档从未缺席由其衍生出的各类型作品,包括今年春节档的《西游记之女儿国》,以及前几年的《西游·降魔》、《西游·伏妖》、《西游记之打闹天宫》、《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甚至还有结合现代喜剧元素的《大闹天竺》等喜剧作品。
这些作品几乎都根植于这部小说建立的世界观,即便是“以突破原有世界观”而扬名的《悟空传》也终究难以摆脱原著的架构。
虽说《西游记》原本瑰丽、多元的幻想世界还有无限可供创作的空间,但如何在当代视觉文化中探索更多叙述可能,则成为不少电影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刚刚上映的《齐天大圣·万妖之城》(以下简称《万妖之城》)中,笔者似乎看到了一些可贵的、新颖的尝试。
随着各大视频网站的不断壮大和互相竞争,网络大电影成为各平台除外购资源之外,最能吸引受众且累积定向粉丝的方式。
视频网站的会员制管理方式为各大平台积攒了大量受众,除平台上的广告收入外,自制的网络大电影、连续剧和综艺节目就成为各大网站将巨大受众基数转化为直接利益的最有效方式。
为此,网络大电影以其大数量、低成本、短周期、好故事的特点,逐渐成为院线电影的一大有力竞争对手。
但同时,也因其低成本、短周期特点造成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饱受网友诟病。
《万妖之城》在网络上引起的争议很大,讨论的焦点在其制作水准上。
但我却认为,即便是一部网络大电影,《万妖之城》在整体水平上远远高于当前很多的院线大片。
《万妖之城》是一部很聪明的作品,它最大限度地归避掉自己的缺陷:在演员选择上,选择知名度较大的陈浩民和林子聪来担任主角,陈浩民饰演的孙悟空虽不及六小龄童老师,却同样深入人心。
林子聪憨态可掬的银幕形象也与猪八戒憨厚可爱的形象吻合;在故事讲述上,这部电影采取此前任何西游系列都从未尝试过的全新结局,一改西游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也颠覆了影片整体的叙事结构,几乎是整个电影的神来之笔。
吴承恩(有争议)在创作西游神魔故事时,依照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即唐太宗时期的和尚玄奘只身徒步去天竺(印度)游学的经历。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归国后,他的弟子将其游历的遭遇辑成一部《大唐西域记》,记载一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但没有什么险象环生的故事。
而《西游记》是梦、是神话,里面有武功盖世的英雄、浩渺天宫和世外桃源花果山,它给我们打造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由此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开凿一代又一代民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如今,西游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然而玄奘独自取经的真实事件却少有人过问。
《万妖之城》真正走出了原有西游的世界观,展现给所有人,在原本的西游世界里,故事的主角是唐僧和三个弟子,但在玄奘的西游世界里,故事的主角可能是孙悟空。
《万妖之城》旨在描摹的另类西游大抵就是如此,它不破坏原本梦幻瑰丽的奇妙世界,但它也会在关键时候提醒观众,应该跳脱出幻境回到现实中来。
在电影中,孙悟空或许就是唐三藏编造出来抵御心魔的另一个自己,他武功盖世、玩世不恭、嫉恶如仇,对邪恶零容忍,可以大杀四方,同时他拥有七情六欲,嬉笑怒骂皆是司空见惯,但反观金蝉子,天之骄子,生下来就被赋予了西天取经的使命,无论多少次投胎转世,他都要走过流沙河,都要遭遇那不可避免的一劫。
《万妖之城》立足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哲学思辨问题上,开创地采用这样一个反转结局,不仅将“西游”中隐含的宗教、政治内涵展现出来,同时也对真实的玄奘孤独取经之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那一刻,唐僧即玄奘,玄奘即唐僧。
西游IP之所以经久不衰,一是因为不要版权费,谁都可以拿来用;二是因为受众面广,商业化有保障;三是因为与时俱进,不断有人把当下的时代精神、人生感悟注入进去,不断做创新,使它充满生命力。
这些年西游IP电影的改编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1、悟空恋爱了。
《大话西游》(1995):紫霞的危在旦夕激发了悟空的战斗力。
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爱你。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2014):九尾狐白如雪的死激发了悟空的战斗力。
《悟空传》(2017)阿紫的死激发了悟空的战斗力。
《齐天大圣·万妖之城》(2018):花妖小曼的死激发了悟空的战斗力。
2、唐僧恋爱了。
《情癫大圣》(2005):蜥蜴妖岳美艳(外星人)的危在旦夕激发了唐僧的战斗力——到天庭被群殴。
《西游降魔篇》(2013):段小姐的死激发了唐僧的战斗力——如来神掌。
《西游记女儿国》(2018):女儿国的危在旦夕激发了唐僧的战斗力——向佛祖求救。
3、唐僧师徒价值观分歧。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16):悟空执意要杀妖,唐僧执意要度妖,结果徒弟向师父妥协。
《西游伏妖篇》(2017):前半段师徒互看不爽,恨得牙痒痒,下半段师徒因为小善(白骨精)是不是妖的问题而自相残杀,结果是联手演戏引大魔王九宫真人(九头金雕)现身。
但内部矛盾只是被外部威胁暂时掩盖,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4、唐僧师徒都不是主角。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主角是小娃子江流儿,输出了正义、勇敢的价值观,激发孙悟空解除了法力封印。
《万万没想到》(2015):主角是石牛之灵王大锤,从无力的小人物,成长为拯救石牛镇的大英雄。
——————————————附:探讨《西游记》中一些有趣现象问题一:堂堂齐天大圣为什么还要搬救兵?
答:网上常见解释:(1)紧箍咒是一个封印,孙悟空的能力被封住了;(2)大闹天宫的时候,神仙们保留了实力,但是当自己的跟班下凡惹事的时候,就不得不亮出看家法宝了;(3)孙悟空五百年没有练功了,别的妖精都练功,早超过它了;(4)孙悟空要保护唐僧,瞻前顾后,有本事也使不出来,怕生事端。
李天飞认为这些说法都是大家瞎猜的,更科学的解释是,《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和西天取经的根本不是同一个猴儿。
《西游记》的故事是从民间传说中逐渐演化来的,而民间传说五花八门,不同地方的传说里,猴子的性格也不一样。
大闹天宫的这只猴子,来自南方的传说,南方关于猴精的传说比较多,而且都很彪悍。
辅佐唐僧西天取经的这只猴子,来自玄奘西行取经路上遇到过的一个胡人,叫石磐陀,给玄奘做过向导。
当时的中原人都觉得胡人长的像猴子。
那你可能又要问了,既然是编故事,为啥不能给他编的厉害一点呢?
因为《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本质是要宣扬佛教信仰的,相信佛法才能逢凶化吉,要是一个孙悟空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那佛教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问题二:孙悟空为什么被封为“弼马温”?
答:《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明朝人,明朝的时候有一匹好马是很有面子的事,跟我们今天开豪车的感觉差不多。
养马最怕的就是得瘟疫,从北魏以来,中国人都相信只要在马厩里拴一只猴子,马就不会得病了。
李时珍也很信这个,他说“弼马温”这个官名虽然是吴承恩虚构的,但正好谐音“避马瘟”,意思是避免马得瘟疫。
问题三:唐僧为什么要蒸着吃?
答:《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唐朝人的烹饪方法只有蒸、煮、烤三种。
炒、煎、炸都是宋朝才出现的,因为宋朝才开始大量使用铁锅。
问题四:哪吒为什么穿那么少?
答:《西游记》原著里哪吒不仅高大威猛,而且身上宝甲、战靴、锦袍一应俱全。
我们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形象是来自《封神演义》里描述的:手拿火尖枪,脚踩风火轮,身披混天绫,颈戴乾坤圈。
《西游记》里哪吒是个配角,但《封神演义》里哪吒可是主角,所以必须给哪吒制造一些大家记得住的细节。
《封神演义》作者先从《西游记》里抄了红孩儿,再从《南游记》里借了风火轮和乾坤圈,就凑出了哪吒现在的样子。
在《西游记》中,唐三藏在抵达目的地以后,在河边看到漂流过来的尸体,竟是旧日的自己。
这恍若梦境一般的奇异场景,其实也暗暗道出了佛家生死轮回的意味。
肉身脆弱,生命卑微,人在苦海中沉沦起伏,这其中最终极的目的,或许就在于修行二字。
缘生缘死,浮生如是,谁知,谁知?
《齐天大圣·万妖之城》通过唐僧师徒渡流沙河时发生的一个衍生故事,将传统西游故事玩转出了妙趣横生的新花样。
在这部电影中既能看到酷炫燃爆、热血沸腾的华丽特效,也可以感受到一路上降妖除魔的齐天大圣内心深处的侠骨柔情。
不过看到影片的最后,方才惊觉:其实故事的主角并不是那个嫉恶如仇、将全部风光洋洋洒洒揽入怀中的孙悟空,而是在西游路上始终坚守本心、不改初衷的唐三藏。
电影的故事缘起,是唐三藏与悟空、悟能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来到一处西域荒漠,只见方圆百里之内放眼皆是荒凉之景,随处可见的只有明暗不定的万里流沙,原来此地就是流沙河。
在原著作品中,唐三藏正是在此地收沙悟净为弟子,从此以后共赴取经之路,然而在“万妖之城”中,一个由妖怪们蓄谋已久的惊天陷阱却彻底颠覆了剧情的进展:唐僧的善心被妖怪利用,悟空和八戒一同寻找失踪的唐僧,却又遭遇了一只名为小曼的花妖引诱,在谎言、阴谋的重重交织之下,隐秘的真相逐渐变得越发扑朔迷离,难以捉摸……《齐天大圣·万妖之城》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笑点密集的奇幻冒险喜剧:陈浩民、林子聪这对活宝搭档再度合作,引爆连环不羁笑点;“戏精”妖怪为骗唐僧竟自导自演一出“救小孩惊险大戏”;降妖伏魔取西经的“石心”大圣居然也“不务正业”和花妖谈起了恋爱!
在阴谋与陷阱将真相遮蔽得密不透风的情况下,最有力量、并且最能够值得依靠的只有真心。
影片中令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孙悟空在面对情感与理性时产生的抉择。
究竟是该像从前一样一如既往地心如磐石、一往无前,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毫无保留地倾泻出最真切的情感?
这一次,孙悟空选择了后者,他输了,因为他动了情,让妖怪的阴谋得逞。
可在感情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输赢对错之分,这些都是选择而已。
只是这一次孙悟空选择了动心,而唐三藏依旧不忘本心,因此这次冒险,其实是属于唐三藏一个人的修行之路。
都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在这起心动念的一瞬间,实际上是无数次人性、神性与兽性之间的博弈与较量。
尘世中万事万物皆为电光泡影,不过是形同捕风的幻象而已,通过生死间的轮回,唐三藏看到了色相中“空”的本质,看到了众生,因此也真正领悟了慈悲。
因此在西天取经的千难万险中,不惧困扰与阻碍,降服心中藏匿的恶——再次出发。
应该说拍得有点当年《大话西游》的感觉,但是内容情节还是太过粗糙。
唐僧乖乖听孙悟空的教诲,呆在圈里,最终又被妖怪变的小孩子骗了,既是老故事又是新说法,值得肯定。
但唐僧变成油嘴滑舌精细鬼,就不符合人物设定了,一个得道高僧,遇到妖怪就哭鼻子,自然不对,但是巧舌如簧更不对。
至于核心情节,孙悟空的石头心,既是力量的来源(不能动情,无欲则刚,所以能够金刚不坏),但也是弱点,而最后“否定之否定”,小爱不如大爱,大爱的力量来得更猛烈,的确也说得通。
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算不上出色。
18.3.21
反派更弱了,连个兵器都没有~乐呵乐呵得了
3.5 无意中看到 抱着看烂片心态看咯 居然还挺不错 强过好多国产烂片 特别是结局有深度
还行,不算烂
倍速看都嫌慢!
很一般了
冲陈浩民和林子聪看的,想着支持一下,坚持看完了难受得很。全程没有笑过,不想解释那么多,真的是一部烂片,
陈浩民现在只需要钱不需要形象了吧
不错呀,有创新性、喜剧结合的也不错,能看
作为大话西游的衍生品,整体不算差,但是感情戏份没拍好,从头到尾孙悟空都像是在发神经,全程靠猪八戒讲解他的感情戏,帮助观众根据大话里孙悟空的深情设定脑补感情线索。大话西游可以脱离西游记独立成篇,这个脱离了大话就不行。中国电影的创作力全面衰退,每一项指标都是如此。
超出预期
不错,除了特效差一点其余都还好
项氏兄弟势头很猛。
大圣变脸和火眼金睛这俩特效挺有新意。小花妖挺漂亮的哈,96年的小姑娘,比我小,唉 我的岁数都活哪去了
有了令人失望的女儿国的对比,这部真是好看多了,有跟妖怪的大战(前者完全没有大战),有漂亮的女主(前者赵丽颖不够靓),有胖胖的八戒(前者小沈阳的脸太瘦了他自己都说没猪样了),前者蓝沙僧这里是绿沙僧,但化妆太简单了点,就是脸上抹了绿粉,脖子都没涂,我还是更喜欢那个蓝沙僧的造型。
陪小侄女看,以为是烂片结果一开头唐僧就面临重要选择,满抓人;孙猴子的暴脾气设定很棒,演的也不错,他是唐僧最大的心魔吗?结局的小反转也很惊喜。要是爱情这条线能够在细微处见真情且更加含蓄,再换个女主,我会给更高分;最后的特效有点次,心魔是拷贝伏地魔?侄女说像毒液,八戒沙僧惯例打酱油。
3星以上。原以为是烂片,其实还可以。情节逻辑虽然有很多硬伤。但是也不乏小亮点。指路小道和沙僧都有喜感的,唐僧也有出彩。悟空和八戒表演得都还过得去,就是大情节逻辑站不住脚。结尾处理的很有意思,可惜没点透,既然谈到了心魔,悟空八戒沙僧众妖种种其实都是玄奘心魔。有心魔不寂寞。
为什么我感觉我的智商在让摩擦摩擦???
作为网络电影已经相当不错了,投资少后期特效假那是肯定的。但是至少故事完整,有很多相当不错的点,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性上稍微有些缺憾的地方就是,让人感觉要有大翻,但是给我的感觉一直翻劲头不够足,总感觉要是这样那样会很精彩,可惜一直差点火候,要不然完美。
美术置景服装特效化妆赞
我去,这也能叫电影,,,竟然能发现这么烂的电影,并且视频网站还要会员才能观看,,,我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