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一个无尽的循环隧道,时间和空间变得异常。
虽说看了前面是觉得挺恐怖的,可能是音效吧,这种悬疑片就是看的时候很后悔,看到后面会觉得噢原来仅此。
虽然说陈佳从罪犯的记忆画面中醒来,让一切情节有了解释,可是总让我有点觉得 唔 仅仅是这样而已,而不是让人恍然大悟 拍案叫绝。
想在人格中表现出不同的人性缺陷可以说是影片的价值,可是套路太明显。
另外,为什么非选个鲜肉 长成一脸胶原蛋白的阳光少年演自闭人格呢很出戏,另外配角演员的演技还没到位,特别是当抢已经指着脑袋了,却感受不到惊愕感。
其实卖保险那个最后临死前还吃饼干的情节,明明就是我死了也要再耗掉你们一些粮食,你们也休想活着,真的恶心。
最后陈佳无缘无故就被影响了,因为黑暗的自己总在强调黑暗面的强大,让陈佳最后进入了自己的死循环。
这情节真的有点懵逼,我比较赞成人性本恶,如果不能够战胜自己的黑暗面,那世界早就不是现在的模样。
本片的主题很明确:每个人内心都藏着另一个或者多个自己,在某些场合和状态下,会呈现出另一个自己。
受控状态下就是正常人,不受控就是精神病。
本片通过一个科幻方式进入他人大脑探案的故事来探讨这个惊悚悬疑片导演喜欢的话题,片子立意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导演还是犯了一些导演通病:讲不好一个故事。
其一,讲故事达不到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这八个字算是合格导演的门槛,但是很多导演做不到。
本片涉及到进入他人大脑中寻找秘密、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等要素,已经有《禁闭岛》《源代码》《神探》珠玉在前,你无论以反复进入罪犯大脑探案为主线,还是以对抗罪犯多重人格为主线,务必做到铺垫清楚,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你不能为了悬疑而故弄玄虚,为了反转而生硬推动。
为了悬疑,你前半段基本拍成了超自然时空探秘,又煞有介事的揭示了面临危机时刻人性之恶的爆发。
等陈嘉从病床上睁眼,你才告诉观众,前面都是想像的世界,我们在办案呢。
这是把观众当傻子吗?
你好好讲个破案探秘故事不行吗?
这个故事通俗易懂的讲法:警官妻子被绑—变态罪犯遇车祸—警官反复进入罪犯大脑—遭遇罪犯多重人格阻碍—警官逼近真相—警官自身双重人格斗争—警官毁灭自己,妻子得救。
超自然隧道、人群互害、诡异房间都是故弄玄虚,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的乱七八糟。
其二,情节生硬造作,细节粗陋。
一群陌生人在隧道迷路会如何反应?
一个女人为一口方便面就立刻献身?
饿的快死了个个性欲还那么旺盛?
布满灰尘的神秘小屋里就沙发光亮如新?
饱受折磨的女演员们妆容永远精致艳丽?
一个人大脑里能同时有父母和自己的多重人格一起出现,还互相伤害?
这些情节实在是生搬硬套、闭门造车的结果,脑子正常的观众根本就入不了戏。
单论情节,就结尾部分人格大战稍显正常,但是看到地洞里关了几天的警官妻子被救后的精致妆容,还是想吐一下。
这些情节和细节,只要导演稍加用心,就能弥补,但是导演显然把观众当成了傻子!
本片看了开头,我本来想弃剧的。
剧情太垃圾,哪里会有这样的人物性格啊?
再加上,百度云盘的空间满了,奶奶的,5000多个G都能满,我到底是保存哪样的资源在那里面啊?
为了尽快给新的资源腾出地方来,判明是垃圾的资源就不用留着了。
不过本人有一点屎壳郎的脾气,啥东西也喜欢找个备份。
类似这样的国产剧,一般腾迅视频上都会有,只要有,那么删除掉就心安了,以后想看的话随时可以打开看嘛。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腾迅视频上竟然没有,反而爱奇艺上有,但标明是收费资源。
这下,我就舍不得起来。
算了,都看到一半了,那么就把它看光算数,至少不会吃亏啊。
(这个观念,大家不要学我,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现在网上的东西,所谓的流量,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收割人们的时间)好了,言归正传。
是什么让我又回转心意,打了三分的呢?
是在看完电影的三分之二的篇幅。
剧情正常了。
原来开片两分钟介绍的那个杀人的情节才是故事的主线。
大家千万要把那几分钟认真看一下,否则的话思维跟不上导编的节奏。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开头小故事(时长二分钟,然后出片名)+三分之二(隧道迷云,这个就是所谓的迷宫)+最后三分之一开头小故事的结尾(这算是真相吧,也就是所谓开的脑洞)前三分之二所有的不合理,最后在结尾的三分之一中得到完美的解决。
虽然骗剧编的这个脑洞,但没有给我带来多少脑力的欣赏,但他总是能自圆其说,故事总能讲下去,至少没有让我吐槽。
现在很少有国产剧能够让观众不吐槽的,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了!
为了继续谋杀大家的时间,具体的故事自行去看吧。
最后,我还是想谈谈人性的问题。
人性,这个话题是绝大多数的电影想要表现的。
但是人性这玩意,确实不是那么好表现。
史上一些经典的电影往往都是故事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比较完美的电影,就像泰坦尼克号,两个年青男女爱情是人性,在死生离别之际如何分手是人性,平平淡淡地生儿育女也是人性。
往往能够看清楚时间的意义,看清楚生活的平凡,才会真正地把人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否则,性、暴力、单薄的故事,观众看到的不是人性,只是兽性罢了。
人也是有兽性的如果要表现这个,根本不要讲故事,那一群人天天在房间做爱,天天酒池肉林,一样可以表现,而且还更加香艳。
好看就关注下呗
这部电影似乎没有做过多的宣传,在五六线城市电影院甚至连海报都没有,然而电影比国内大部分惊悚、恐怖、悬疑片都要精彩!
若你也喜欢看烧脑、悬疑、恐怖片就别错过了。
影片一直带着观众在迷宫中寻找答案,借用了盗梦空间的框架,整个过程一直揪着观众的心,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
能把悬念留到最后,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
电影通过人格分裂揭示岀“爱及生存本能与攻击和破坏本能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又相互结合”的“死循环”。
在剧情的控制力方面做得相当可以,总能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但当最后的真相揭开,观众也终于恍然大悟时,你才会发现这并不是最终的结局,还有更大的谜团在等待着你。
故事走向借鉴了《致命ID》《你好疯子》《记忆大师》《七宗罪》等片思路,环环相扣,气氛紧张,引人入胜。
全片的重口镜头还真不少,能过审也是不简单。
前半段营造的恐怖阴郁邪气的氛围,后半段令人加入了探究真相的烧脑思考。
引申诠释了尼采的深渊论,反观对望,人性的复杂,深不可测。
我觉得作为国产悬疑片还行,不能一提到国产就一致打死吧,前半段还是蛮惊悚的,大猪蹄子留头发好奇怪啊,但是后面自己与自己对飚也还算精彩,几个小角色还挺到位的,保险推销员多给力啊!
葛天并不是以主角形式出现吧,总共没出现几分钟。
形式上有点模仿《致命ID》,但也算是能自圆其说,我说老钱怎么那么像刘德华,原来是刘德华的御用替身,还是很酷的!
悬疑犯罪剧情反转不断,意料之外,故事逻辑很强,不到最后不知道谁是凶手!
人性的深渊,远比想象的黑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更要寻找光亮,里面每个演员演技都很不错,聂远更是一人分饰两角,电影中其实很多的细节值得让人探讨和回味,不知道为什么评分那么低,其实看的时候还是挺吓人的,又有悬疑的气氛,恐怖的情节,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在想这几个人是不是都已经死了,隧道里是不是只有心理治疗师才是活人。
作为一个悬疑剧来说还是合格的,每个演员都很好完成了自己的角色,所谓的女主反而到最后才有了点存在感,两次反转比较有意思,但还是有点上帝视角了,影片前后脱节有点厉害,隧道体现人性那一段表现还是不错的,最后留了个半开放式结局给影片加分了,有点盗梦空间的感觉,国产影片里这样的还是值得高兴了,给四星好评,扣一星在于有部分细节做的不是很到位!
2023年12月11日20:41:01这可能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一部国产影片了!
以较低的成本拍出了非常精彩的剧情,真是希望有一大批这样的国产影片出现。
其实这就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因为特效、明星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极高的成本的,而只有巧思是不需要的很高的成本的,只要导演足够的奇思妙想,完全可以拍出非常优秀的小成本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聂远饰演的心理医生通过和犯人进行脑电波的链接,进入犯人的潜意识,然后在其中追查被绑架的妻子的下落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就是在犯人的潜意识里,一个小巴在路上行驶,车上坐了一些人,分别是司机、双胞胎姐弟、风骚女、保险男、工程师、孕妇。
他们因为前面路堵了,就转弯走别的路,进入了一个隧道,但是隧道却越来越不对劲,因为这个隧道走不出去,聂远是在车子刚进入隧道时上车的,大家下车查看,发现隧道居然是圆的,他们还发现在隧道里时间过得特别快,人特别容易饿,还发现了一截断掉的手指。
工程师第一个被杀,黑暗中被拖走,人们顺着血迹来到隧道的一处,砸开墙发现有个屋子,走进屋子,看到标本,标本是五个断了手指的手,代表着凶手杀过的人,还有第六个空的瓶子,其实就是最后一个被害人,也是聂远的妻子,此人被绑匪绑在不知道什么地方,但是绑匪出了车祸陷入昏迷,所以聂远才进入绑匪潜意识里寻找线索。
电视里播放着聂远妻子被水快淹没的画面,但是很快就消失了。
他们在挂历后面发现一扇门,走进入进入了另个隧道,在这个隧道里,为了要到食物,风骚女对司机投怀送抱,保险员看不过去和他们发生了冲突,司机被杀了,保险员趁机拿到了食物,并且逼孕妇开枪打人,孕妇没办法打伤了聂远。
这时候,双胞胎姐弟被保险员威胁,姐姐为了救弟弟,激怒保险员,被连开数枪打死,坐在一旁化妆完毕的风骚女一剑刺死了保险员,但她自己却也出现幻觉然后被人杀了。
剩下的人进入后面的隧道,隧道一共六个,他们终于走完了全部的隧道,出口近在眼前,孕妇在隧道里生下孩子,但是孩子却死了,孕妇拿出刀一刀刺中聂远,于是聂远从犯人的潜意识里醒了过来。
那些人都代表着犯人的人格,原来这个犯人的爸爸妈妈,就是潜意识里的保险员和风骚女,保险员对妈妈不好,后来妈妈就出轨了司机,有一天妈妈杀死了爸爸,然后自杀。
犯人原本是一名工程师,潜意识里的工程师代表着最理智最正常的他,但是却最早死了。
双胞胎姐弟,一个看起来柔弱,却心狠手辣,一个是自闭症,这都代表着犯人的深层次性格,而那个患有自闭症的弟弟,是本案的关键,他是犯人仅存的良知。
因为时间不够了,聂远冒着很大风险再次进入犯人潜意识,战胜了犯人的犯罪人格,要求那个弟弟苏醒、说出妻子藏匿的地点,但是他自己却被激发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在这个潜意识中,他和丑恶的自己斗争,但是无法赢得胜利,最终,他选择自杀,这意味着他要永远昏睡下去,再也醒不过来,但只有这样,犯人才能苏醒,而他人性的恶也才会毁灭。
结局是犯人醒了,说出了妻子藏匿的地点,妻子得救了。
end.
通过一个车子进入隧道出不去的片段小视频,进来看了全片。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凶手童年遭遇家庭不幸,分裂出多种人格。
凶手最后抓了心理师的老婆,并且囚禁起来溺死,结果凶手出车祸昏迷。
心理师通过最新的科技——脑机接口。
进入凶手意识中,寻找作案的主人格,来确定妻子被囚禁的地方,解救妻子。
凶手原本是个隧道工程师,所以意识里建构了一个接连的隧道,人格们聚集在一辆小巴车里进入隧道,除了中途上车的心理师都是凶手人格,隧道是个死循环,时间也过得快,众人格面临食物紧缺,找不到出口,开始不断有人接连死去,。
影片和美国的经典电影致命id,非常像,同样是凶手多重人格,在一个特定地方进行相遇和逃离,最后找到犯罪的主人格,讨论更多的是定罪和心理现象和属于严格惊悚片。
这样的珠玉在前题材,我认为国产片做得很好。
主要是2点,一是对于心中恶念的讨论进行了扩大和普遍性。
致命id主要是凶手人格的揭露和最后的惊悚反转。
片中尼采的书,善恶彼岸的名句,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就是这个电影主题。
心理师在窥探凶手的内心时候,为了找出妻子被困定位,同样也被释放了自己的恶念,最终和恶念同归于尽。
二是结局处理上更具有中国特色,明媚的阳光,妻子获救,虽然结尾有进一步的心理师死循环。
我想一方面为了过审,二是给予希望。
参考作品我觉得结尾反转就是为了恐怖效果,并不好。
有句话,所有传世的文学作品,无论呈现的现实多严酷,都有一股借着肯定生命来对抗生命无常的基本反抗精神。
我觉得,这个结局和最后主人格分化,瓦解的觉醒,是这个积极的意义。
最后心理师的意识自杀,我倒觉得如海明威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可以理解。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中国恐怖悬疑片了。
第一,剧情完整,逻辑能够自圆其说,没有特别大的硬伤。
第二,节奏紧凑。
片头杀人案出人意料又干脆利落,迅速形成高潮。
情节推进很快,基本没有懈怠冗余情节。
第三,层次丰富。
全片在明暗相间的时空里交替推进。
开头杀人案由明转暗,跳回讲故事时空,又由暗转明,接着车辆进入隧道,又进入黑暗模式。
黑暗模式中有分成几条不同款式房子和几个主体演变,然后又闪出警察破案模式,再次由暗转明。
全片层次错落有致,明暗交替,环环相扣,为国产悬疑片所罕见。
第四,立意较高。
影片最后从破案,打败坏人上升至自我救赎。
而且这个过程比较自然,切换合理,令人信服。
当然影片有很多不足。
首先是道具简陋。
特别是令人震撼的僵尸围坐场景,僵尸都是简陋的纸人,食物腐朽也做得太粗糙了。
其次是模仿痕迹还是有些重,恐怖邮轮里的腐败食物,繁密尸体,还有电锯惊魂里的旧电视录像监控都模仿得太明显,且无超越。
令人遗憾。
封闭隧道内,众声喧哗之下,探索真凶所在。
远离世俗纷扰,坐定台下,审视生活本来的样子。
遇见真实的自己,从过去、现在直至未来,探寻初心所在。
惊悚悬疑片,我只想看一个讲得通立得住的故事,上升到人性的探讨未免立意太过宏大,故弄玄虚的成分多了些,鬼鬼祟祟的装腔作势吓人只会让观者徒增反感,不过也没辙,在现行的审查制度下,此类型片禁锢颇多,只能带着手铐脚镣起舞了。
多层隧道环环相扣的设置虽然有借鉴《盗梦空间》的嫌疑,也算一种创新了。
只是,那些搞噱头的软色情能消失殆尽了吗,真的,没人想看,想看也不在你这看。
银幕之上,演绎百态人生。
众声喧哗,终成焦点。
本片算是对重新走红的聂远的支持吧,一个没有乱七八糟新闻的好演员,值得更好的力作。
如果喜欢我们,请微信搜索关注“鲤鱼Wang”→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感谢置顶。
作者:马薪蕊北京大学双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本科、双学位中国文联、北京文联评论家协会会员资深影评人、责编、编剧此文为电影《黑暗迷宫》的心理分析,需要了解剧情的朋友可以戳下面的链接哦!
「黑暗迷宫」最全解析:第六根断指到底藏在哪里?
电影《黑暗迷宫》讲述的是一个深受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的故事。
小张洲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母亲常年遭受父亲的酗酒家暴。
终于有一天,母亲忍无可忍,抓住小张洲的手,母子俩一起用刀将父亲捅死,最后母亲也自杀身亡。
正因这一幕太过惨烈和血腥,所以作案当天,也就是1998年7月15日,成为小张洲大脑皮层里永远挥之不去的定格画面。
父母瞬间双亡,他未来孤儿般的生活,可想而知。
这也为他长大后,成为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埋下伏笔。
看过电影的观众,相信都会对影片尾声的那组记忆镜头难以忘怀。
铺平你大脑皮层的记忆皱褶,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影片的后半段,心理医生陈嘉再次进入黑暗隧道,微弱的光束下,一组组好像雕塑一样的人物和情景,都是当年小张洲经历的再现:第一组:张洲父母年轻时在拍结婚照,两个人微笑着坐在一个画框后。
他们的模样正是马文和唐馨予的样子。
第二组:喝醉酒的小张洲的父亲,一手拎着酒瓶,一手拿着鱼竿在抽打张洲的妈妈。
第三组:被父亲按在鱼缸里进行惩罚的舟舟,母亲在一旁哭泣。
第四组:独自一个人躲在墙角默默哭泣的舟舟,他唯一的玩具就是一个魔方。
第五组:化过妆的母亲穿着练功的戏服,被一个男人压在桌子上,周围回荡着花旦诡异的唱腔。
陈嘉在衣柜里看到一双眼睛,年幼的舟舟正迷惑地看着这一切。
第六组:父亲浑身是血坐在椅子上,手被鱼线捆绑着。
母亲抓着小张洲的手,小张洲手里拿着一把水果刀,正在向父亲身上扎过去,一些诡异的声音萦绕在陈嘉耳边,这都是当年凶杀现场的声音。
陈嘉这才明白当年的真相,是张洲的母亲逼迫年幼的张洲拿刀捅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且张洲在挣扎中不小心用刀削掉了母亲的手指。
最后一组场景:孤独的张洲把母亲遗留的断指,用鱼线穿上,放在玻璃瓶里,那是母亲留下的唯一的遗物。
他孤苦地紧紧抱着那个瓶子。
原生家庭也许真的是一个人的宿命。
知乎有一个话题,“一辈子不嫁人和嫁错人相比,哪一个更可怕?
”其中有一条回复是,“嫁错一个人,是要赔上半条命的。
因为那些嫁错人而委屈和难熬的岁月,永远无法弥补”。
那些对婚姻所有的美好幻想都将和那条洁白的婚纱一起埋葬。
在电影中,孕妇吴瑜这个角色就是例证,深入人心,她是中国式婚姻悲剧的女性代表—— 她经历了保姆式择偶,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婴的全过程。
著名微博博主德卡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从小觉得最厉害的人就是妈妈,不怕黑,什么都知道,做好吃的饭,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哭着不知道怎么办时只好找她。
可我好像忘了这个被我依靠的人也曾是个小姑娘,怕黑也掉眼泪,笨手笨脚会被针扎到手。
最美的姑娘,是什么让你变得这么强大呢,是岁月,还是爱。
”相信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妈妈都经历过:无论上厕所、吃饭、收拾房间都时刻抱着孩子;孩子半夜生病,又担心又害怕,孩子的爸爸不是呼呼大睡,就是找不到人,气得真想杀人。
如果再赶上张洲父亲这般诈尸式育儿的代表,常年酗酒后家庭暴力,不难想象,张洲的母亲为何会出现这种极端行为,拉着儿子一起捅死父亲……可见,一个原生家庭带给一个幼小心灵的灾难式伤害,也把一个原本渴望家庭幸福的母亲,逼到了疯癫和崩溃的境地。
这个情景就是影片当中,唐馨予穿着《霸王别姬》里虞姬的戏服,用项羽的宝剑,拉着舟舟的手,一起捅死马文的那一幕,映射出多重含义。
那么,何为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成长过程中,你所生活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背景出身,受教育程度,传统习惯等,这其中也包括,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效仿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在社会工作及组建新家庭中的表现,甚至会涉及到他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项大数据显示:曾有一些心理学家,对那些曾在原生家庭受过伤害的孩子们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从小在原生家庭中受到过歧视和侮辱,没有感到过爱和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在人际交往、组建新家庭并维系情感等方面,都带着被他们父母伤害的影子,他们也会不自觉的模仿父母的状态,待人处事,甚至用另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打压别人。
也就是说,孩子在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下,他们曾经被原生家庭怎样对待,长大后,就会不由自主的把这些方式又同样重复在新的家庭和自己孩子身上,作用与反作用导致恶性循环,因果轮回。
痛苦,往往使人变得心胸狭窄,充满仇恨。
影片的最后一幕,陈嘉走进隧道深处时发现,原来大巴车上的两个小孩是一个人。
永远拿着魔方的舟舟和总是戴着耳机的小熙,这也是张洲人格分裂最为明显的一部分。
张洲的童年人格,是一个攻击性很弱,内向的人格,这个小男孩从小就有着超强的数学和天文学天赋,而他的反面,是张洲幻想出来的小女孩,和小男孩的生活形影不离,息息相关。
然而这一扭曲的人格分裂,和张洲从小没有父爱母爱,显然有极大关系。
世事足够难料,人性又如此复杂。
卑鄙和高尚,仇恨与热爱,邪恶与善良,可以同时并存在一颗心灵中。
世界上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另外的一些人与他相呼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的存在或许都有它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有骗子,就有被骗的人,右边疯子,左边天才,相互对应匹配,正所谓一物降一物。
你会发现,在当今社会,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复杂性,公认的好人,却藏着坏心,知名的富豪可能负债累累,有威望的名人可能正在做着丧尽天良的事情。
你所认定的事情,都可能被反转或彻底颠覆。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己,一个善,一个恶、一个强大,一个弱小,形成矛盾统一体。
小熙才是张洲身上最强烈的犯罪人格,她总是要对那些不好的女人下手,让他们受尽折磨,然后艰难死去,她的理由是:我没有犯罪,我只是在惩罚和教训她们,因为我童年时,母亲杀死父亲,我从此恨死了所有的成年女性,但是我又如此的想得到母爱,她们都是我的妈妈,都如此的美丽,我离不开她们。
张洲的分裂人格,就如同两个自己在打架,只有当善良一面的舟舟战胜丑恶的小熙后,才得以解脱。
这也许就是一个原生家庭带给一个孩子的生命烙印吧,它如同是在你胸口的正中缝了一条长长的疤痕,永远也无法消失。
可是日子依旧得继续,人活着总得往前看。
修复自我,才能看到一个崭新完整的世界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影片中,陈嘉在最后提醒舟舟,“你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毁灭自己的生活,那些槽糕的经历都已经过去了,你以后可以安心在自己的世界里,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你是你自己,不要让别的人格来控制你。
”谁也没有权利来左右你的命运。
没有命中注定,只有依靠自己决定人生。
就算生活再艰难,也会是一个希望紧接着另一个希望;再复杂的人生,也是一个选择紧接着另一个选择;不停的战胜困难又继续挑战新的困难。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个选择都听从内心,让走出的每一步路都真正值得。
就算原生家庭伤害了你,也让一切都到此为止吧!
谁的父母都不完美,他们也都是在不断摸索中育儿,伴我们一路长大成人,一路摸爬滚打,从失败中取经。
意识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厄运影响后,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选择“逃离”。
所以豆瓣上才会有“父母皆祸害”的小组,他们大都和父母分道扬镳,渐渐远行,并发誓绝不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而正视自己的原生家庭,勇敢面对新生活,跳出死循环,终止原生家庭的继续伤害,才是根本。
朝着自己想要拥有的生活方向努力,不是仅仅局限于,我只能拥有或维持生活的现状,从而整日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毫无意义。
就算是一直带着童年创伤,也要学会如何带着伤口前行并止血消炎,才能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创伤。
如果你始终停留在你所厌倦的原生家庭的状态,那么你也终将在泥潭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也常伴着那些积极乐观的人,把原生家庭给予他们的创伤转化为动力,从万丈深渊里爬上来,成为一个不可思议的人,成就一番意想不到的事业,并从黑暗中孕育光明和美好未来。
海明威 :从不愉快的童年中吸取养分,汇聚力量。
有人曾经问海明威: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什么?
海明威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不愉快的童年”。
在他看来,一个不幸的童年是成为一个好作家的必要条件。
换个角度来看,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尽管会给带来伤害,但人在成年后却往往能从中汲取力量,挥毫笔墨,将不寻常的经历转化成创作源泉。
那些揪住原生家庭痛苦不放的人,看似长大成人,但内心却还住着一个孤独无助的孩子,没有勇气去改变。
学会放下,才能重生。
是时候,给自己清零!
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心存善良,眼存光芒,愿所经历的一切,都能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
也愿我们经历的所有不公、不愉快,都是虚惊一场。
回想影片,其实那辆诡异大巴车上的几位乘客,没有一个是不缺少爱的。
当一个人的缺爱指数达到极限时,便会拥有中邪般的疯狂行为,直至悲剧发生。
最后,用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
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
有很多外国片的影子,多重反转有点意思,不过聂远的发型是几天没洗?
完成度还可以
当时看着还不错。2,开场那条山路是虹井路,之前看电影都对公路不太注意,现在倒是多少有点见识能猜个大概,影片说不好吧,悬疑感挺强,也挺邪门的,还能看下去,说它好吧,隧道里又不能逻辑自洽,现实中非得是个杀人犯出车祸撞昏迷的人格分裂患者,最后一个小反转聂远不是医生挺好的。2023年5月7日
前半部分像黄又南演的那部《那夜凌晨,我坐上了从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后半部分则模仿《致命ID》。果然一个团队里最猥琐、吃相最难看的是卖保险的。
挺难看的拙劣模仿大集合。开局隧道密室+鬼故事,模仿《恐怖游轮》无限轮回,后来机器入梦破案+分裂人格,歪楼《盗梦空间》梦境切换。延续国产片宣扬恐怖悬疑的十部有九部是烂片的定律。既不恐怖,也不悬疑。估摸着最近延禧攻略大火,利用大猪蹄子上映捞点钱。
挺好的,住酒店的电视自带VIP看的。
网大质感,除了聂远其他人的表演水平都很差。葛天在水里泡了那么久竟然假睫毛口红都那么完好。剧作倒是能说通,几次反转还算合理。
拍片花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三星半是肯定有的!开篇紧张刺激,故事弘大精彩,恨不得给出五星。但随着故事发展越来越离奇,感觉编剧兜不住了,人物性格也越来越不合乎常理,差点狗血烂尾。最终用进入梦魇和人格分裂来解释,总算勉强兜住,扣一星,给个四星吧
坚持了65分钟实在是撑不下去了,两星完全是心疼聂远,可以想象远哥拍这戏时内心的无奈:这tm到底拍的是一坨什么呀,一个个的演技都是胎教出身吧,为了闺女的奶粉钱,我这也算是出卖灵魂了!
七分吧,后面有点崩
没那么差劲啊
创意很好,前面也好,难得引人入胜的国产悬疑片
循环空间电影。对不看恐怖片的人来说不够友好。
前一个小时挺好,后面这个结尾就......
前面犹如密室逃生的隧道迷宫悬疑张力拉的很满,导致后半部分直接泄气,罗里吧嗦又十分多余。
意识潜入多重人格
直到写剧本了,才知道这个,挺难写,加半星鼓励,
提前观影看的,前面特别恐怖很吓人,但是政策原因剧情后面整段垮掉
我觉得蛮难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