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迷惘的社会中的金尾,无意中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法庭画家。
这也成了金尾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什么是法庭画家?
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家由于出于保护人权问题,在法庭审判时,禁止新闻媒体携摄像机入内,从而出现的这个职业,据说美国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微乎其微,但是在本片中却恰恰相反,每次开庭都有众多的法庭画家东奔西走,金尾第一次进入法庭时完全被这种场面给震住了,一时无从下手,但经过前辈们的些许点拨之后,金尾渐渐的融入了这份职业。
从最初抓住观察对象的外貌特征,比如脸型,发型,穿着开始,到之后对于被告席上被告们的“奇怪举动”的瞬间捕捉。
金尾在目睹了无数的审判场面后,整个人也逐渐的从这浮躁的社会中走了出来,对待问题的看法也越发仔细,各方面也考虑的也越发周全。
在那十年间,整个日本社会一直出于彷徨不安的状态,法庭中出现的宫崎勤,奥姆真理教事件,连续杀害幼童事件等不仅想衬托出当时社会的大背景,更多的是想通过金尾的画笔告诉世人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如何在这样的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如何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同走出泡沫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阴霾。
想起高中毕业的暑假,我坐在地板上,铺一张大大的白纸,画一幅黑白色的钢笔画。
夏天的早晨风里有一点点凉意,从房间通往阳台的门里可以看见窗外安静的蓝天。
还坐在青春的边缘,就觉得自己已经老去。
数着自己的二十几年,就好像它已经是一段天长地久。
其实也不过就是一点小小的稚嫩的年月。
爱上一个人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一个微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发觉那就是自己一直想得到的。
有时候会因为爱人而陷入绝望。
她绝望时候哭泣的样子,看起来有些似曾相识。
那时候对自己的状况彻底绝望,就会感到根本没有从里面出来的可能。
不知道我们有多大的几率碰到那样一个人,在几近崩溃的时候说出最需要听到的话,然后就会一下子从水底浮到阳光底下。
如果生活都能这样慢慢变得美好就好了。
电影面带微笑地告诉我们一个走出困境的方法。
男主角安稳地坐在熟睡的她身边。
你看着外面的美妙就好了,而我在看着你。
你的世界应该有鲜亮明净的色彩,而我只要简单的铅笔就能把你包容在里面。
如果爱人们在对方软弱的时候都这样相爱,绝望就会悄悄溶解。
画画就像堆砌时光,情感一笔一笔地流淌出来,就全都变成了平静。
而平静就是我们一直想听岁月讲述的东西。
把生命的美妙都画下来,然后全部贴在头顶。
我也想要一个那样的房间。
于我而言,完整看完这部电影需要更多耐心。
虽然我对婚姻和生活的平淡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但影片的中间部分还是让人对婚姻生活有点沮丧。
金尾总是淡然不着不急的样子着实给人窝囊的感觉,勉为其难与妻子过夫妻生活,坦然对待大舅子的嘲讽,看见漂亮女人就要凑上去搭讪的癖好,都给人不安全感。
恰恰是这么一个人,始终在翔子身边,陪她走过了失去孩子的低谷期,带她去见离家出走的父亲,在她辞职后做两份工作撑起家庭。
任何关系的长久与稳定,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可能在彼此互不关心中得以维系,如果能那一定是一段很糟糕或者很清淡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能够为对方提供的也各有差异。
因此,沟通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通过交流去了解对方的需求与痛苦,也需要通过分享去表达自己的幸福与给予对方支持。
在电影中,这对夫妻的关系经历了从冷漠到爆发,再到最终和解与和谐的过程。
前期的长期陪伴、中期的冲突与包容,以及后期的理解与接纳,每一个阶段都不可或缺。
女主角翔子是一个敏感且追求完美的女性。
这种性格在她的工作和夫妻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同事的错误,她总是难以释怀,反复纠结;而在婚姻中,她努力追求完美,试图让丈夫满意,却又因为自身的脆弱而无法承受内心对完美的渴望。
她无法反抗男同事的无理要求,也无法面对丈夫的出轨和孩子的夭折。
她越是努力追求完美,就越容易犯错,而错误越多,她就越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与困境。
这种性格的形成有诸多原因,但从小缺失父爱无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
她可能深知父亲离家出走的原因,脆弱的心灵难以承受父亲的离;她可能也知道母亲犯下的错,而敏感的内心又对母亲的过错既感到内疚又不敢指责。
相比之下,她的丈夫承受的痛苦更多。
幼女的夭折让他陷入深深的痛苦,这从他在法庭上处理儿童案件时的难过情绪,以及拒绝接受与儿童相关的工作中就能看出。
他同样失去过亲人,妻子的父亲至少还活着,他的父亲却选择了自杀。
妻子可以在他面前歇斯底里地发泄情绪,而他又能向谁倾诉呢?
也许多年的沉痛与压抑早已让他变得冷漠,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视作一种历程,不悲不喜,不怒不悲。
你可以说这是颓丧,也可以说这是自暴自弃。
他面对着看不到希望的工作、中年发福的身材和失去欲望的眼神,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底的黑洞。
妻子可以接受他的寻花问柳,却无法释怀他的冷漠与无视。
人生不会一直甜蜜,也不会一直苦涩。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展现了冲突的发生与解决。
妻子情绪爆发的那段情节,是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男主角并没有以歇斯底里的方式与妻子对峙,也没有像霸道总裁那样强势压制妻子的情绪,而是像一股温暖的温泉,缓缓流向妻子的内心,耐心地向她阐述自己对悲苦与不幸的理解与感悟。
如果他也像妻子那样情绪失控,那么这段关系就会像大多数走向离婚的婚姻一样,在经历了甜蜜之后,因无法跨越磨合期而最终走向破裂。
其实,只有跨越了重重困难,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两人的感情才能更加长久,相处才能更加融洽。
否则,无论换作谁,结果都可能相同。
人生就像一场旅程,关关难过关关过,选择放弃只是另一种开始。
从未努力到达终点,就只能永远停留在起点。
夫妻相处的这十多年,正是日本经济开始破灭的时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在努力适应,过得压抑又别扭。
大哥不喜欢猪排饭,却因为父亲的原因一次又一次地去吃,还倒贴钱给他们贷款,结果却被卷款跑路;同事明明患有肺部疾病,却仍在吸烟;母亲明明患有哮喘,却依然不顾健康地吸烟。
生活就是这样,无论你是否主动接受,最终都不得不被动接受。
亲情、友情、爱情,每一段关系都会遇到坎坷与挫折。
选择放弃是一种及时止损,而努力改善与经营,则可能是在酿造一壶浓郁且醉人的人生美酒。
最近看了这部非常好的日本电影,忍不住来说说。
豆瓣上有人说:男的还不错,女的莫名其妙,太夸张了吧,做作。
说这话的人,大概还是小男生。
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他人的负面情绪,偏离上进的人生,甚至疯癫,是让自己不能忍受的,即使是亲人。
所以在翔子痛失爱女的时候,她母亲的关心更像一种伤害:“孩子死了肯定是男方的原因”,嫂嫂的大嘴更如刀子般戳心:“你真的去看精神科啦,我家孩子申请入学家里有这样的人很难通过的呀。
你真该再生一个,生完孩子整个人都变纯洁啦,脏东西都没有了。
”嫂嫂一边念叨着不爱吃鱼一边把鱼端出去,在水池边洗盘子的翔子,手停了下来。
还是从头来说吧。
翔子和美大同学金尾奉子结婚,在一家小杂志谦逊地工作,工作之余跟同事去按脚,谈笑些夫妻生活,顺带学了奴夫一招,回家后对晚归的丈夫义正言辞地教训,在规定的日子里一定要做爱,做爱不能开灯,不能乱插。
总之,你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一板一眼过着认真日子的女人,有很多规则和计划,试图掌控并完美完成自己的一生。
这时我为她的死板而担心,没有哪个男的能一直守候在这么无趣的女人身边吧,更不用说不时与女人搭讪调情的金尾。
人生的改变来自于女儿的死亡。
在新书活动的书店里,她跌跌撞撞地寻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在一本大书中掩面大哭起来——这个情节表明,她的痛苦没有一个可以自由倾泻的途径。
家人并不能真正了解她的痛苦,而丈夫不说怪她也不谈伤心——他的隐忍让她的压力更为巨大:她既无法得到贴心的安慰,又没有可以一起痛哭的同类——别人都在事件之后安然地生活,只有你啊,越活越失败。
在杂志社和男同事轻声争执的她,面对男同事的甩手而去,突然呆住了,两颗眼泪慢慢流了下来。
在那个瞬间,她对这个世界和她自己,终于失望了。
辞职回家,但翔子的精神状况还是一步步恶化。
于是,在周围这个正常的世界,她成了莫名其妙的人。
金尾此时忙碌在电视台和绘画教室两头的工作,回家还要给翔子做饭,看起来对世事淡然的他对于这样的人生也不是没有困惑,所以他去看望住院的前辈——这位前辈曾有个5岁的女儿,被车撞死了。
翔子和金尾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雨夜。
呆坐在阳台上的翔子含泪问他:“我死了,你也只是遗憾,不是伤心?
”金尾坐下来,坦然地说:“流泪的人就是好人吗?
我爸吊死的时候我没有哭,因为比起伤心,我更觉得是一种背叛。
我妈她们在那儿哇哇地哭,那只是为了让她们自己好受点。
”翔子跪在地上,扶住桌子的腿,抽噎地说:“我本来是想好好做的,但怎么都做不好……”“明明知道跟对方渐行渐远,自己却没有办法,有时候不知道对方究竟是为什么和自己在一起——你为什么要和我在一起?
”——原来,奉子成婚,也没有举行婚礼的翔子,对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有不安全感,才会在婚后那么严厉地控制对方,也会在失去女儿之后,加剧这种不安全感和自我价值的缺失感。
镜头再起的时候,翔子在寺庙里含笑地饮一碗茶。
在金尾的支持下,并非专攻日本画的翔子接下了为寺庙画画的工作。
她剪短了头发,迎着阳光一笔一笔地画下向日葵、绣球等各种鲜嫩的花卉,背影认真、坚定和美好。
打破旧日自我后,重新形成自由的并深受自己喜爱的自我,便是新生。
两人在浴室洗澡,翔子开始调戏丈夫的小弟弟,与刚开始的刻板判若两人。
她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世界和他人的美好再度鲜亮起来。
在翔子沉浸在大自然、日本画和新生自我的时候,金尾也在成长。
作为电视台的法庭画家,他见证了无数匪夷所思的案件,对于人性也有更深的思索。
和妻子共同经历过人生的起伏之后,他终于赢得了丈母娘的尊敬:“金尾君,翔子就拜托你了”。
其实这部片子并非上文所述的那么纯情文艺,电视台的办公室众生,翔子哥嫂和母亲的各怀心事,共同组建了一个芜杂而真实的世界。
里面的荤口段落,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以前看《东京日和》一类的片子,夫妻间的感情被写得过于精神化了,只见“人”而不见“男人和女人”,而这里却更为生活化,雨夜倾诉后俩人的“小手优势”论,还有共同欣赏翔子画作时金尾的小动作,都显出欲望主体的肉感,令人信任,并真正让人生出欣慰之意。
我是法院民事审判庭的书记员,虽然不像电影里看到那么多的刑事案件审理,但还是看过不少的,比如当事人大拍桌子,比如当场跪下来,比如在旁听席某个旁听的扇了被告的脸。
所以,金尾就在电影里说了,“真猜不透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我也会经常有这样的疑问,比如我单位侧面有常见的福利彩票出资的健身场地,我路过的时候会疑问那个在健身器材上的一个阿姨此刻会在想些什么?
为什么会在这个凄清的时候一个人挥动双腿呢?
但是不会有答案。
我给了《步履不停》五星,大概是那日常中突然出现了温柔然后还有几句好的句子。
这电影一开始看的时候还不甚喜欢,直到两夫妻吃完饭回家妻子抓着丈夫的后背然后响起了温柔美妙的音乐,直到妻子像梵高一样绘画出了自己的向日葵又是一阵温柔美妙的音乐,算是余味无穷吧!
向日葵就是阳光,就是爱,挥去了翔子的阴霾,那么多的刑事案件无穷无尽,但是只要向日葵在爱在,爱也是无穷无尽的。
导演还是有很想要表达的东西的。
结尾的时候,金尾看到到处都是人人人继续作画,我也经常想着那么多人,任何奇怪的事情都会有,所以不要对奇怪的事情感到想不通等等等,因为永远也不会有答案,如果硬是想要得到一点,那只能说香菇是企鹅的肉做的吧。
你身边的这个男人,平凡不过。
相貌平平,工作平平,甚至可以撇下男人的脸面尊严用旁人看来近乎恬不知耻的热忱和客人搭讪,而他做到这种程度的这些,大抵只是为消除人和人之间冷漠的隔距。
他是温和美好的。
家中坐客在饭桌那头喧吵时候,他将目光的重度轻轻的落在呆滞木讷的你身上,暴风雨袭来的时候,他提早下班赶回家,也只因担心那时情绪低落的你。
他是睿智理性的,明利的眼睛总是能洞察到所有细腻,他不太会说话也不懂得浪漫,但重要的是,他爱你,心疼你,完完全全属于你,这份爱让他不同于别人。
我们每个的生活,并非一直轰轰烈烈,虽然是悲喜交加的混合,但起落有时,大多平缓, 不疾不徐的往前,轻轻如羽。
是正在生活着的我们,用温暖的心设法使那些轻薄的平淡变得富有韵味和意义,这样的过程,就像是为灰黑的铅笔画填充多彩的色块,这样的过程里,丰富的不止是你,还有周遭,有生活。
丢一丢心里的孤寂,甩掉乌黑的埋怨的乌云,将心里的阳光透过双眼照射出来。
或许,那会是 你想成为的你。
影片的时间跨度近10年,主线是男主金尾与爱妻翔子的情感线,两人如何从丧女之痛后恢复生活,翔子如何再次拿起画笔给生活涂上色彩,金尾又是如何保护翔子努力工作走出阴霾,都是非常细腻而又温馨的故事。
而一条主要的支线,就是金尾作为法庭画师见证的案件,包括90年代日本社会的几件重大刑事案件,从一个侧面叙述了导演桥口亮辅对日本社会公知的讽刺与担忧,丧女之痛尚需呵护有待近10年才有恢复,社会之伤之恢复也许遥不可期,所能期待的,也许是爱人充实生活信心、家庭关系的融合、罪犯得以绳之以法……
影片的时间跨度近10年,主线是男主金尾与爱妻翔子的情感线,两人如何从丧女之痛后恢复生活,翔子如何再次拿起画笔给生活涂上色彩,金尾又是如何保护翔子努力工作走出阴霾,都是非常细腻而又温馨的故事。
而一条主要的支线,就是金尾作为法庭画师见证的案件,包括90年代日本社会的几件重大刑事案件,从一个侧面叙述了导演桥口亮辅对日本社会公知的讽刺与担忧,丧女之痛尚需呵护有待近10年才有恢复,社会之伤之恢复也许遥不可期,所能期待的,也许是爱……
在09年以前,当别人问起最喜欢的日本电影,我几乎能够不加思索地就回答是岩井俊二的梦旅人。
但从那个夏天开始,面对同样的提问,是这部片子让我有了些许动摇。
虽然仅仅是短暂的动摇,也已经足够奇妙。
沉默與刻薄首先,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它必须是。
尽管它所横跨的十年正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四围萧条的十年,尽管法庭画家的素描本上充斥着那个时代犯下滔天罪行却不知悔改的麻木面容,尽管它讲述的这对平凡夫妻在丧女之痛后经历了一段沉闷冗长的对峙。
但积郁最终的崩溃给他们带来的是释怀,而不是瓦解,在这流行放弃的年代里,就足以让我们找到些许温暖的理由。
从鞋匠改行法庭画家的金尾,挺着小肚腩,喜欢与女人搭讪,一头卷发看起来总是脏脏的,却有一副温和到极致的眉眼。
他温和地与女客人开着色气满满的玩笑,温和地用小把戏逗笑哇哇大哭的亲戚小孩,温和地把被告席上的大贪官们画成满头大汗的搞笑漫画。
也温和地,把妻子淘到一半忽然跑去做绝育手术,撒了一水池的米粒,一点一点拾掇起来接着淘完。
令人唏嘘的是,金尾的温和,被浮躁的周围衬托得难能可贵的同时,却在难以排解丧女之痛的妻子翔子那里,被解读成了伤人的沉默。
对一些人来说,沉默,并不等于相对无言,而是在她难过的时候,你嘘寒问暖,你隔三差五把她曾说过喜欢的物什带回家,你包揽了曾属于她的家务,接受她对朋友的无理取闹原谅她的神经质,你做了几乎所有对的事,却独独不告诉她,你也很难过。
不得不说,翔子是个有些刻薄的人。
或许由于自小生长在一个因出轨而破裂的家庭里,或许是天性如此,她一直对这段奉子成婚的婚姻充满了不安定感。
小出版社,俗气的同僚朋友,循规蹈矩的生活,为了不承担任何风险,她事无巨细,甚至把夫妻生活都框进了日历安排里。
起初,她常常因为他打破了一些小规矩而与他争执。
门禁与口红,可能也会很不错的「那里」。
但不可否认,她是喜欢他的。
他的温和,骨子里有别于人的那股闲散与自由。
所以即使是被称为「争执」的时候,她毫厘必争,认真而执拗,却唯独没有怒气。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家庭聚会的夜晚,身旁是有钱兄嫂赤裸裸的炫耀,耳边是母亲对他的低声数落,她看着对面刚哄笑了哭闹的侄子,就带着他与隔壁桌阿姨们搭讪的男人,却笑得那么甜美。
那个夜晚,他们在归家小路上并肩而行,步履轻盈。
他们小声地聊天,她感受到腹中孩子的胎动,笑着告诉他。
走着走着,她的手臂环到他背后,小心翼翼地抓住他后背的一小撮衬衣。
那是他们最接近幸福的时候。
所以我能够懂得在女儿出生不久便死去后,独自沉浸在悲痛中的翔子看到丈夫夹藏在画稿中那张女婴的素描,重新回溯丈夫那时从未表露的喜悦时,那份不可言说的孤独。
——他會和你分享心里的感受嗎?
越到后来越觉得,其实翔子对自己的刻薄,甚于对别人。
她从画里读懂了丈夫的喜悦,顺便也读到了他的悲伤。
但是那个男人的悲伤却那样沉默。
那以后,他种种本是善意的体谅行为、温柔言语,在她那里忽然变成一场绵延不绝的拷问。
她分不清他的沉默是爱还是忍受,也不确定自己需要多久才能重新好起来,于是她本已经足够沉重的悲伤里又多了一层内疚。
它们渐渐地压垮了她,她在求而不得与自我折磨中一点一点沉沦下去。
所幸,在爱人之间,沉默,或者刻薄,都不过是爱的某种表达形式。
而爱的神奇也在于,只要它还在,那么无论彼此的思考方式有多不同,在最重要的瞬间,我们始终可以学会正确沟通的语言,重新找到听懂彼此的方式。
台风夜那场戏,久久不能忘记。
在经历了扭打、嘶吼、与对峙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悲伤之后彼此最适合的对话方式:坐在地上,哭泣,与安抚哭泣。
她说,你为什么还要跟我在一起。
泣不成声。
他说,当然是因为喜欢,才跟你在一起啊。
眉目温和。
她像个孩子一样断断续续地啜泣,我很想要做好,却总是不行。
很多事情都做不好。
他抚着她的背,浅浅笑着,你啊,总是想得太多。
有些事情做不好就算了,就这样一起待着吧。
他说。
谁说这不是我听过的最美好的表白。
花與人故事的后半段在Akeboshi的独特配乐衬托下,显得格外流畅轻快。
翔子经由画画,重新拾起生活的力量。
她剪短了总是让她不知如何是好的头发,就像放下了内心那些没有答案的疑问。
在空气湿润的屋内,在阳光和煦的阳台,在丈夫的绘画教室里,用大片大片明亮的色彩,把内心弥漫的悲伤一笔一笔画成花朵。
曾经稍稍介意过金尾在画室里与女学生短暂交换的暧昧目光,在临近结尾却发现,同样的场景,那温柔竟不及他看着妻子,或静静画她睡颜时的千万份之一。
他以前毫无攻击性的风流,似乎也只是他温和地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
就像面对那个坐在被告席上面无表情地描述自己如何蘸着酱油吃掉小孩手指的杀人恶魔,他首先注意到的,是他干净修长的手指。
这大概也是曾饱受抑郁症困扰的导演桥口亮辅试图告诉我们的吧。
生活是什么样子,世界是微笑还是哭泣,很多时候取决于你的目光:当你不够坚强的时候,试着把阴霾画成花朵,那么也许终有一天,放下画笔,你也能够在阴霾中找到花朵。
这真的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直到片尾曲「Peruna」踩着节制有力的节奏响起,翔子笔下的花与金尾笔下的罪犯,一幅一幅正片中不曾完整公开的图稿,代表着十年来围绕在他们周围的美好与罪恶,伴随着字幕交替出现。
最后,定格在金尾陪翔子回名古屋看望病重父亲,经过别人婚礼,为了弥补没有办婚礼的遗憾补拍的那张合照上。
似乎这时才彻底懂了片名所蕴含的意义。
这个叫做「周围的事」的故事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身边的人与物如何流转,故事开头的他们,在故事的最后,依旧是他们。
正因为有了他们组成的这个小小的家庭,那些所谓的「周围」,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整个片子,桥口的布局和用镜都不急不躁、不动声色,没有徒然加快的节奏,也没有刻意渲染气氛,一帧一帧琐碎平淡看起来就像是生活。
因为他知道细碎的生活里隐藏着人类最原始最共通的情感脉动,他把它们搜罗、整理、铺陈在你面前,等待你感受其中蕴含的力量。
他做的很好,就像小津安二郎、就像是枝裕和。
每个家,都可以是那个小小的房间。
世界纷纷扰扰,你把悲伤与丑恶画下来,塞进箱底;把美好与明亮画下来,全部贴在头顶。
然后与身边的家人一起,仰面而卧,嬉闹观赏。
获取幸福的方式或许就是这么简单。
2009-9-7 1:11:19 8/8.0(156) All Around【us】
感觉又被豆瓣评分坑爹了 一个半小时能拍完的电影拍了俩半小时
这才是两口子
日本片的平实记叙手法最初比较讨喜还能拿奖,然后现在大家几乎都这样拍了。简单的普通两个人的普通生活,个人而言并不赞成那种生活态度。影片基本不具有传播价值与艺术价值。不喜勿喷!
这到底是在干嘛呀?痛苦。
完全不如想象,有种神经质的感觉
姐实在是感受不出来日本电影所谓的温情和细腻
小日本太bt了,看到35分钟实在恶心的厉害抗不下去了。和主线没有太大关系的枝节干吗要搞成这样,太让人反胃了
不好看,剧情的一些关键情节隐晦,女主为什么堕胎,有没有绝育,都不知道,还有搬家,前因后果没有
慢慢的淡淡的 前半部分感觉有点乱 看的时候好像不是很喜欢 可是看完觉得 很喜欢 耐人回味 所以从三颗星改成四颗星又改成了五颗星。。。
生活需要勇氣!努力,努力~
活下去,总会有好事发生。
与其它生活流的影片相比,多了一点戏剧性。故事从小处入手,又完美地融入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过分地说,可以据此作为日本90年代社会及人民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
不喜欢
鸡蛋西红柿般的片子
看了十来分钟就放弃了
这片子删减的方式简直令人发指的暴力
过甜
为什么和我在一起?因为我爱你呀。有些事情做不好就算了,好好在一起吧。重要的是,让自己喜欢的人喜欢自己。男主角很nice,长相也自然亲民。法庭画师是个有趣的职业。可是太长了,像电视剧,受不了。
金尾是多么沉默寡言却多優しい的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