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无解类恐怖第一幕 1.起因
第一幕出场人,不是 npc 就是主角
指示牌
应该是女主了,镜头有点多
飞机这段,音乐运用的很好。
局促,紧张,异常,平静交织
一队情侣
2.进警局
每个人后面都有时钟
应该是这个剧本的主角团
很多雨水打湿玻璃,通过湿玻璃观察人物的镜头第二幕 开始
又躲过一次
补刀,这次没躲过
水又倒流回去,疑似超能力?
死亡,补刀
顺序
补刀,死亡目前主角团还剩四人
第三幕 四人团队接受补刀
补刀,逃过了
补刀,死亡
补刀,躲过了
补刀,没死,伤害转移
男主死了吗?
大残
还剩三人
躲
没躲掉,死了除非加上有时间限制的规定,否则无解。
字数太少,不给发,以下凑字数《死神来了1》作为该系列的开山之作,自2000年上映以来便在恐怖片领域占据了标志性地位。
这部电影由华裔导演黄毅瑜执导,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影片的恐怖之处并不在于直接展示血腥或暴力场面,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紧张氛围和对未知命运的深深恐惧。
故事围绕男主角艾利克斯的预知梦境展开,他预见了一场即将发生的空难,并在现实中阻止了这起灾难的发生,从而改变了他和其他几位乘客的命运轨迹。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逃脱预定的死亡并非易事,死神似乎遵循着某种不可抗拒的规律,逐一追讨他们的生命。
《死神来了1》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对死亡设计的创意与细节处理,每一个死亡场景都经过精心编排,既出乎意料又似乎命中注定,让观众在惊叹之余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宿命的沉重。
影片通过紧张的音乐、巧妙的摄影技巧和暗示性的视觉元素营造出一种持续的不安感,使观众仿佛能感受到死神那无形之手的逼近。
此外,电影还引发了对于命运、自由意志与死亡的哲学思考,让观众在享受恐怖片带来的刺激同时,也不禁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对死亡的态度进行反思。
尽管后续的续集在某些评论中被认为创意逐渐减弱,但第一部《死神来了》无疑为整个系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恐怖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看完我笑了,笑得灿烂。
今天不但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变态考试,还有幸见到了一个这么纠结的死神。
最近用脑过度,我不敢同诸多评论一样深思宿命之类的东西,只好猜猜这个死神玩。
首先,死神很敬业。
该死的一定得杀掉,出意外跑掉的就回去补杀,而且要按照计划的顺序杀。
兢兢业业,有条不紊,从这一点上看死神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神。
至于全世界每天得死多少人来着我忘了,反正不会少,但是作为一个神,死神自然可以变出n个分身去完成这个巨大的工作量,这个不重要不用担心。
其次,死神很专业。
多年的职业生涯成就了他的精湛技艺,他能够让当事人于谈笑不经意间把各种小概率事件一一完成,指向一个非常华丽的死亡。
但上面说了,死神是很忙的,他为什么会不顾效率而去做这么复杂的设计呢?
其实死神是一个很有情调也很有童心的神,他之所以没有在几千万几亿年的枯燥工作中成为变态,就是因为他经常忙里偷闲,懂得变着花样干活,调戏调戏好玩的当事人,不断增加自己的工作乐趣。
我还没工作,但以后我一定会学习的!
最后,死神其实过得也不容易。
工作是经常出意外的,尤其是碰到比较强悍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当事人,不但难以按计划顺序保质保量完成工作,还有可能被他们逃掉。
这一次一下逃掉了三个,正常情况下我们敬业的死神今日事今日毕,应该立刻追上去把他们解决掉,但疏忽是难免的,他忙得忘了,让这三小孩多耍了半年。
半年之后死神的老板,别忘了死神上面是有BOSS的,宙斯安拉玉皇大帝之类的,来检查中期工作,查到了这个重大疏忽,于是龙颜大怒,令死神立刻千里追杀到法国巴黎去完成工作另扣半年薪水,真惨啊。。。
猜了这么多,我的心里不禁描绘出了一位勤勤恳恳的慈祥老人形象,为了全人类的人口控制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工作着。
我这时想起这是一部惊悚电影,而我却这么不识趣,写的东西也偏离了我的初衷。。。
其实上面都是废话,不及我看完电影时大声发出的惊叹:“这死神真他妈闲得蛋疼啊!!!
”
虽然因为预见到而侥幸逃脱死亡,可是最后还是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那还不如一开始就死掉要不还是自杀好啦,这样死的还不那么痛苦。
四部里面为什么就只有第二部的主角能幸免于难啊,太不公平啦!
其他的主角可真悲哀,辛辛苦苦的抗争最后还是。。。。。
坎布尔罕高中的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准备前往巴黎观光,飞机出发前几分钟,艾利克斯忽然预感到飞机即将发生令人恐怖的爆炸,飞机燃烧、断裂、坠毁,所有的乘客无一幸免,惊恐万状的艾利克斯大叫大嚷,不准飞机起飞,结果被机场警察揪下了飞机,一同未能乘机离开的还有他的6个同学和1名老师。
就在大家纷纷埋怨艾利克斯突发神经延误了大家的行程时,机场上空火云笼罩,突如其来的爆炸将他们所在休息室的玻璃震的粉碎,火象雨点从天而降。
艾利克斯的悲剧预言变成了现实,他救下了本该死去的七个人。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七个幸运者却不幸进入了“死神”定下的死亡名单,注定要一个接一个的死去。
艾利克斯不甘心坐以待毙,努力破解“死神”夺命的模式,希望能够拯救自己和其他人,可是结果却无能为力
一,人数问题。
去巴黎旅游的人数,应该是40个学生,四个老师(事故报道中有提到),学校举行纪念仪式的时候,提到39天前死了39个人,注意逃出来的人是7个哦。
这一点要么是bug,要么就是,死的人就只有44个,这个数字的中文意义倒是能说得过去。
二,死神存在。
人生一世,死亡应该是最随机的事,但其发生又似乎都有提前暗示。
一行人登机前,对神的观念是什么呢,发传单的人得到的是不耐烦,登机时对神的调侃,到最后艾力克斯一句,神不会死,人会死。
整体的转变,就是因为死神(或者更准确一点,掌控人类死亡的神秘力量,这个掌控也没有到想你死你就死,死的时间上更像是阎罗王的设定,你阳寿有限,应该在某一时刻死掉。
至于死的方式,应该是按所处环境来决定)的确存在。
三,存活的方法。
tod死后的法医说了这个问题,你可以选择,在你该死的时候就死掉(即使你预测到了,你还是可以选择让它发生,不去反抗)这样啥事没有。
要么就是你注意它来时的各种细节,然后去避免它,但是,永远不要试图激怒它,其实说白了就是,做为人你可以苟且偷生(你细心观察的奖励),但是你不能放肆,你的命是偷来的呀,所以要想活,就要知道这个规律,且时刻遵守规则。
四,其实电影内核很容易理解,很多人会大发感慨,觉得生命的掌控,靠对细节的把握云云,但其实个人感觉真正要思考的,是生命的脆弱与无助,每个人在将死之时都曾拼命的想要活着(除了第二个死去的女性角色),他们想寻求求助(tod),甚至只是渴望拿到一块餐巾来止血(女老师),但是他们却从没想过在活着的时候要体察身边的一切(有佛教意味,但可能基督教也有此意,全知全能),这才是最悲惨的事实,人应该意识到,生命是如此脆弱,所以需要我们去珍惜,去敬畏。
个人觉得这是这部电影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老早就听说了这个系列的大名,一直不敢下手点开看。
今天恰好有了空闲,鼓起勇气点开了。
我是一个不敢看恐怖片的人……刚开始还觉得男主表现得一惊一乍,表演太过做作浮夸,不过想到毕竟这是2000年的老片,也就不苛求了。
但是随后发生的接二连三的死人事件,场景如此逼真血腥,这种诚意真的也是够了。
现在想一想还是觉得很恐怖。
一共好几部竟然最后连在了一起,我不禁要感叹:导演真是一个好手,整个剧情紧凑严密,各种死法都是那么令人惊叹,不可思议。
这就像一个工艺品,稍微有一点差错都不会完成或有瑕疵。
当然,精彩的还在后面,人类也不是傻子,当意识到死神之手已经悄悄的向他们展开,他们也都顽强抵抗,期待用自己的智慧来殊死拼搏,但是最后会发现死神就像一个逗弄小孩子的大人,玩弄人类于鼓掌之中,当你以为你已经逃过了死亡,新一轮死亡征程才刚刚开始。
整部片子结尾最为耐人寻味。
1《死神来了》我看了前两部。
要推荐的是第一部:一个男孩预知了飞机失事的过程而在事故发生前救下了七个人,然而死亡名单是注定的,男孩不甘坐以待毙,企图破解死神夺命的模式,拯救自己和其他人。
故事简单却拍得扣人心弦。
死神温文儒雅,在隐蔽处大玩技巧性招式。
尤其是第一个人的死法,带着玄邪可又符合情理。
而死神的技术性也衬托出与之对抗的男孩的胆识和智慧。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明显看到了影片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所存在的隐患大敲警钟。
用水、用电、开车、过马路、烧水的方式、倒酒的细节、甚至抹布放置的习惯……与其说电影是在宣言宿命论,“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倒不如说它是在提醒我们“大难不死”未必“有后福”,因为任何一处生活细节上的疏漏都可能让你丧命。
电影的收尾也很刺激。
死神并没有因为人的一次成功躲避而放弃追杀,预示着我们一生都应该对生活留心,才能让生命持久延续。
2人们常说,续篇往往不及首集。
在第二部中,死神逆转了杀人顺序,新的死亡名单与旧的丧命者发生的事故息息相关,是第一部的人与命运抗争影响了第二部的人的命运,应该说创作思路是好的。
但在这一部里面,死神的品味大大降低。
除了夺命手法毫无悬念总能让观众提前猜中,其死亡场面的恶心也叫人“相当”反胃,并且以恶心镜头来体现恐怖的方法未免俗套,这种“恐怖”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在第一部中与死神斗智斗勇的男孩到了第二部时却早已死亡了,并且死亡原因的交代也模糊不清。
而另一个在前集中存活下来的女孩也终在第二部末尾丧命。
前集死亡名单上的人最后全军覆没,霸道的死神竟是斗不垮的,我们在前一部看见的一丝希望在第二部被冷漠的掐灭了。
而所谓的“重生”,其实不过是顺从命运的安排。
女主角的预知里已经有女医生会来将她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她并没有改变死神的计划,相反是一味去应验预知,跟着设定的模式走。
她的“死后重生”看起来更像死神的一个恶作剧而已。
影片还让逃生梯和安全气囊也出来充当谋命工具,为救人而发明的设施被反作用化。
如此极致地表现死神不可躲避的手段让观众我除了失望泄气,无言以对。
死神堕落了,缺了耐性,失了风度,丢了品味。
3据悉,06年刚新推出了《死神来了》第三部。
尽管听说其口碑不是很好,可仍然对它有所期待。
在前两部既爆过飞机又撞过汽车后,死亡模式正序也试了,倒序也玩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帮它预想一下:死神3就来个火车脱轨,然后跳跃顺序死人;死神4再来轮船沉海,至于“死序”,要不就从名单两头并进,向中间夹击吧。
落入俗套不要紧,能俗出个大雅就能获得“重生”。
《死神来了》:上帝是否真的变态呢 (文:火神纪) 当我们可以预见所有一切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幸福呢。
死去。
我们预知。
然而我们却无法挽救自我的终局。
也许。
那是可悲而无助的。
纵然我们已经万般努力。
也许。
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
——火神纪。
题记。
这部电影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一个我们也许无法接受的道理。
其实,如果可以安逸地死去的话,如果可以愚昧无知地活到死去的那一刻的话,也许,那是一种幸福。
死亡何时出现;殊难逆料。
人就像网中鱼,网中鸟。
死;往往突如其来。
听由天命罢了。
伤痛尤新;死亡阴霾徘徊未散(出自《圣经·传道书》)。
西方电影里往往总是离不开这样的基调,生死,悼念忘灵,圣经,牧师和沉重的场面。
哀伤哭泣的女人。
献花和念祭悼文。
一切悲悯。
而在这种悲悯的画面里,悲伤将结束。
所有的罪行将得到救赎。
因为信仰和万能的主将指引我们前行。
我在想,这部电影在美国本土以及虔诚信奉的西方国家里能够得到多少票房呢。
现在在网上也许应该可以查得到,可是我懒得这样做。
多少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在某一天夜里,有人突然翻出这部电影再重新看,然后书写。
我并不虔诚,甚至不是教徒,所以我并不知道在《圣经》以及天主教和基督教里,死神意味着的是什么。
死神,是不是也受上帝掌控来操纵人的生死以确保这个世界的平衡呢。
我不知道。
这部电影多少与虔诚无关。
没有上帝,只有死神。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会在知道了自己将死的时候跑进教堂向神祈求,至少他们无罪,神也许会赦免他们的死。
信奉着人定胜天的人文信条,冲锋,陷阵,征战吧。
这部电影最让人惊叹的也许是关于死时的那些完美的设置吧。
也许,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最大的难道是如何设置这些人最终死去。
而且在外人看来只能是死于意外。
一种不可抗力在主导着这部电影里所有的人物。
这并不可怕,这样的剧情设置甚至很有创意。
可是最难的是,如何让这些人形式各异地死去。
没有人会向我们解释,为什么艾力克斯能够预知死亡,为什么最终他和克莱尔两个人最终可以得以逃脱死神的掌控。
或者说,正如卡特所说,他们本来就不在死神的名单之列。
他们都将死去。
是吗。
不是吗。
看似的意外有一种不可抵抗的外力在左右这一切。
这部电影最终所要表明的,是不是死去,我们无法左右;就算我们能够预先知晓我们将在近期死于某种意外。
我们无法自救。
也没有人能救我们。
空难之前,有人说,飞机上有小孩,所以不会有空难的,如果真的发生意外的话,那么上帝肯定是变态的。
的确,谁能忍心让一个漂亮得像天使而且纯洁的孩子殉难呢。
上帝,总是说着悲悯,总是说着宽恕,连那些罪大恶极的人们只要真心忏悔,上帝也将宽恕。
孩子有什么罪呢。
也许,上帝真的是变态的。
又是那个人说了这句话。
燃烧泄漏,然后引发了飞机爆炸。
在飞机上的所有人,都死去。
40名学法语的学生以及4名大学教授,其他的所有人,孩子,病人,正常人,或者非正常人。
除了那7个因为一个恶梦而离开飞机的人。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似乎只能发生在东方。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是无法看到这样安然的画面的。
都将死去。
这些幸存的人们最终无一幸免地死去了。
人,没有横死这回事,亦没有枉死,惨死;只有注定的一死。
我们就像是老鼠,被猫玩弄于指掌之间。
我们不论做什么,对毛蒜皮或者是丰功伟绩,停红灯或者是闯红灯,跟谁做情人或者是陌路人,搭飞机或者是下飞机,都属于死亡程序,由死神预先设定的程序。
不知者;不罪。
我喜欢那个黑人殡仪人员的这几句话。
也许,就在这几句话里彻底地揭示了这部电影的全部主旨。
充满了逻辑辩证的味道。
死或者不死。
都是已经被预先设定了的。
而不知,所以无妄念,无防范意识,也许,死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痛苦可言了。
知晓了秘密的人其实是最悲哀的人。
或者可以选择从容地面对,只是没有人愿意。
所以对于知晓了个中因由的人来说,无疑,面对着不知道何时降临却已经日渐逼近的绝望感觉时时地折磨,那并不好受。
不被折磨却不得不被折磨。
这是罪吗。
或者是因为罪而必须承受的罚呢。
如果让艾利克斯重新选择一次的话,不知道他会不会选择就在那次空难里承受着短暂的痛苦而安然地死去,不必再承受这种无妄之灾了呢。
为什么让他知道,为什么让他们终究死去呢。
或者说,这一切仅仅只是死神的特意安排。
并不是他们可以从空难里逃脱而最终幸免于难,而是他们的程序设置上,其实他们不应该死于空难,而应该死于空难之后的另一些灾难。
上帝是否真的变态呢。
没有人知道。
可是对于虔诚的人们来说,妄图去猜测上帝的思想也许,本身已经是一桩罪了。
所以,他们都将死去,死得痛苦而悲凉。
看着自己的朋友死去而爱莫能助。
其实,这也似乎成了一种折磨。
幸免于难的人们终究接二连三地死去。
而他们一起经历过灾难,也许,由灾难而建立起来的依赖感的丧失会让他们最终绝望。
这部电影关于如何死去的设计让人惊叹。
空难之后。
托德死于意外的滑倒而被浴室里的铁丝缠住脖子窒息而死;泰莉被飞驰而过的公车撞得希巴烂;柳敦老师死于电脑显示器爆炸而飞射过来的玻璃碎片以及刀子穿过心脏;比利死于铁片横飞过的时候削掉的半个脑袋。
而当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他们已经逃出了鬼门关的时候,卡特又死于从空中砸下来的广告牌。
电影似乎就停在这里,没有人知道最后,艾利克斯将如何死去。
只是,有些东西似乎不言而喻,我不知道,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不祥或者预感,那些东西已经无关紧要。
看完电影,带给我们最大的反思是,也许,我们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将最终死于某种意外。
我是和朋友一起看的这部电影,深夜两点,朋友独自驱车回家。
在我家楼下,朋友笑着说,其实,会不会在路上不小心遇到被抢劫的而最终被杀害,或者被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辗碎了身体,或者,回到家里的时候突然就煤气爆炸了呢…… 等等。
没有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而这部电影所要告诫我们的,是我们还活在这个充满了危险的世界里,而随时,我们都可能死去。
不管是死于程序或者意外。
所以,是不是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现在的这一切呢。
上帝是否是变态的,没人知道。
我们所能做的,似乎只能是小心翼翼地活着。
祈求上帝宠幸。
而且,就让我们愚昧无知地活着吧,其实,这没什么不好。
我记得哪部电影里曾经说过,对于这个地球来说,人类其实是非常脆弱的,稍有不慎就会死去。
生死,也许是电影永远不变的主题之一。
而对于生死的思考,也许,放开那些我们将如何死去的无谓思索,而更应该好好地想想,我们,应该如何活着。
俗话说,死期难料。
话虽如此,在我们心底把死当成了遥不可及的事。
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可能随时终止。
可能是今天,中午,下午,甚至是此时此刻。
电影里的祭悼文是这么说的。
可是,我们是否也应该想想,此时此刻之后,也许,我们将不复存在了。
那么,我们也许将更珍爱此时此刻。
生命,随时终止。
可是至少我们现在活着。
看一部电影或者写一篇文章,做一些在意义的事吧,孩子。
上帝变不变态也许并不要紧。
更要紧的是,我们珍爱我们的生命,珍爱时光。
好好活着吧,趁我们都还活着。
2006-11-04;丙戌年戊戌月丁酉日。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死神来了》(
“Death is all around”,观看“死神来了1/2”(Final Destination)时,我的脑中反反复复地出现这句由歌词改装而来的话。
而“Death is all around”完全揭去了“Love is all around”的温情面纱,掷地有声,令人警醒。
在我眼里,这部针对teenage的惊悚片别具特色。
没有变态连环杀人魔,没有吸血鬼,没有邪恶的外星生物,没有超自然力量的鬼怪……让你“惊声尖叫”的统统不是以上这些,也没人因为“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而暗中加以报复,这部影片让我们直面的是死亡本身,而死亡本身比任何能够造成死亡后果的外界力量更让人惊悚。
如同影片中连续两集出现的那个神秘的验尸管所言,“生来源于死,死来源于生”,死亡名单是相对的,平衡的,无法避免消减任何一条生命,你若有幸逃脱,那别人就要顶死。
我不由自主地想到,“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啊,错了,顺着这部影片的逻辑,我似乎该修正一下这句句子——“Everyting that has an end has a beginning.”因为这部影片是由结果推导向开始和过程的,死亡这个结局早就被预知,我们只能顺着从这个无可避免的结局追溯所有导致这个结局的原因。
前面我已经说过,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任何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使生命显得苍白渺小不堪一击,让死神的魔爪不断靠近并捏住喉管的全是身边小事:漏水使插座导电、没有站在人行道上等车、一些家饰的疏忽保养、乱扔烟蒂引起火灾……其中也有因旁人的疏忽导致飞来横祸,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留下了每个微小疏忽,关联在一起,便滚成了雪崩似的灾难。
家人在观看这部片的时候惊叹从不曾发现看似安全平凡的生活中居然有那么多足以毙命的危险因素潜伏。
是的,我们不能控制旁人的举动,但我们至少可以谨慎自己的行为。
若是任何时候都对生命心存敬畏之心,而非漫不经心,死神的魔爪不会轻易招呼上来。
刚看完影片时,我神经高度紧张,冷汗一身,彻夜难免。
怎么办?
没有人能够逃脱死亡名单。
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绝望。
若是来自其他破坏性的力量,至少我还可以力求抗争——遇到魔鬼,我可以做交易;碰上冤魂,我可以开发我的“第六感”;对上外星人,我可以狠狠踩蟑螂或者唱乡村歌曲。
可Final Destination告诉我,无论如何,我抗争不过自然法则。
于是我被天花板上竖条纹的暗影折磨得神经衰弱,似乎看到无数鬼眼。
过了几天,我平静下来。
我想我的恐惧不是件坏事,我借助影片也小小体味了一把对死亡的心存畏惧和对生命的心存感激。
重新调整生活态度甚至生存态度,从中得到的意味将会更将深长久远。
我们本是善于遗忘和麻木的动物,生时是盏绿灯,我们得知不易所以哭着而来;死时是盏红灯,他人知晓终结所以哭着送,不可预测戛然而止的死亡正是上天给予的黄灯。
可惜大多时候,当上天把方向盘车行道交给我们自由驾驶时,我们却浑浑噩噩地高速撞向终点,所以他才会在我们开小差的时候把我们早已忘记珍惜的生命收回去。
想明白了,便觉得生命无常本就是种微妙的规律,只是很多时候明白了却不一定去实践,人性的弱点既在此,所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在那里偷笑,可能他也晓得在破坏杀戮方面,人类的思考力和执行力表现出惊人的和谐,而在珍惜生命方面,人类的思考力是一回事情,人类的执行力是另一回事情。
再说回影片,毕竟是teenage影片,因此血腥刺激的镜头随处可见,在第二集中由于故事大纲和第一集如出一辙,再无新意,更是借助感官刺激展示不同的血肉纷飞、横尸当场,令人颇有些不快。
好在涉及生死,影片的细节部分颇下了一番功夫,在第一集中表现尤甚。
从闹钟、高速公路、音乐调频频道、航班……等,无不可以找到预示着死亡的“180”这个神秘数字(结果害得我家附近的农工商第180号超市开门横幅挂出时,我和母亲哭笑不得)。
我认为最可爱的细节是男主角Alex在机场候机时不小心撞翻了女主角Clare正在看的书,而那本书讲述的黛安娜王妃的车祸事件,并且正好翻在车祸照片那一页,暗示了即将发生的“180航班”失事事件。
此外,主角的预示部分处理为黑白画面,真实发生的部分处理为彩色画面的设置随无新意,但也很贴剧情。
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可我却开始害怕我的不再害怕。
就到这里吧——也请你,小心珍爱你的生命!
因为Death is all around!
我刚看完死神来了,觉得很刺激,于是马上把进度条拉回去,然而这时候恐怖才真正开始我把进度拉到前面。
才发现自己的愚蠢,原本以为死神真的因为男主阻碍改变顺序杀人的,事实却并非如此,片头男主睡觉的那一段就已经暗示了后面的人的死法和时间,被风吹动的模型飞机到电扇上的火车还有后面闹钟出现的180(6个月,也就是片尾男主几人觉得自己斗过死神实际上所有一切依旧在死神安排之中)男主事实上完全没能阻碍死神总之,这部电影刚看完觉得只是惊险刺激,但是我重新看完片头才发现这是恐怖片,电影布局真的很好,让人细思恐极。
和惊声尖叫一个德行
终于把这个系列补完了,看起来蛮轻松的,我发现对这类快速死亡血浆片还是接受度很高的
和happy tree friends比起来完全不算什么太假了……
虽然是美国恐怖片,但总觉得像中式恐怖片那样有让人背后阴凉的感觉,看了导演名单,懂了
要说恐怖片,也不恐怖,但是很扣人心悬
没让我觉得死神的恐怖 反而让我想到了蝴蝶效应 那些人的死亡不是突发 而是由一系列自己买下的祸根隐患所致 只能感慨 有些事 为人所为 却不为人所控
为什么老有人说这片子不好看你 麻痹你们想的出来吗 你们拍的出来吗 你们不喜欢还麻痹看什么+1008601
好了,以后再也不坐飞机了!
好吧在吐槽的陪伴下一点也不恐怖……又一部让我失望的经典……死神大人完全没有想象中的玩法独特……妹子也不招人喜欢……充满不知道该说是盲目还是自信的毅力。
不够.悬念.设计.特效都不够.
兰大外院的一位老师说这部电影可以帮助理解爱默生和梭罗的作品。
安全教育片,讲的用水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
艾利克斯的妈妈在收拾行李时撕掉箱子上的标签,意味打开了大灾难的开关.
超自然恐怖,无实体凶手。妄图欺骗死神,逃脱既定命运。不断铺陈暗示,让观众脑补各种潜在的死法可能,及至动手时又总能超乎意外。
太怕看恐怖片,于是随时暂停,剧透够了再继续,所以完全跳脱,一点有意思的内涵也没看出来。。。。汗
这死神怕是个强迫症吧,非得逮着一群羊薅光...还容易计算错误...
并不是说电影有多好,而是因为频繁地感受过相似的感受,一些奇怪的事情,规律,小概率事件,反复上演,其中一些诡异的细节,只有作为当事人的自己才知道,与其他任何人说都不会有人相信。这让无法不让我怀疑,经历过的一些事,其实是被冥冥中的什么,事先设计好的。
一口气,四部看完,直接删了,没有什么新意的!
美国居然还有制作这么差的电影。。。
杀人杀的太假了。真刻意。虽然我高中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就是仿照里面的情节在无聊的课上走神把全教室的人都在脑子里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