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影评都说得很好了,我只想来讨论讨论几个细节。
只看了一遍,凭记忆写的,有错误请见谅。
欢迎补充。
第一个:三个人坐在沙发上玩猜字游戏,胡子兄让胖子猜: 米雪is a little()? 胖子猜了girl, little princess, 之类的,卡了半天就是想不到woman或者lady这些词。
说明在胖子潜意识里,是把米雪当做自己的女儿看待的,只有自己女儿,或者类似的小姑娘,才能让自己变态的完全掌控欲得以实现。
成年女性让他恐慌。
第二个: 胡子兄被杀后,米雪在他位置上翻他的钱包,翻出一张机票,好像是Los angelas到他们身处的那个什么湖的。
结合胡子兄之前说的,他对外面的世界有恐惧,把自己的生活半径约束在了40英里范围内,这张机票被特意翻出来并给了一个特写,是什么用意呢?
第三个: 胡子兄是个拿到田径奖学金的人,短跑很快,这需要良好的爆发力。
而在地堡里,他只是伤了一只手,可是整个人的气场完全不像一个有着良好身体素质的年轻小伙该有的样子。
联想我当年骨折,一只手吊在脖子上,另一只手运球投篮还要每天去打1小时篮球那种按耐不住的冲动,胡子兄非常安逸的就想在地堡里长期生活,对外部世界没有任何好奇,对貌美女主角没有任何想法,这个设定很奇怪。
第四个:空气过滤装置放置的那个房间,看起来似乎只能从通风管道和带玻璃天窗的竖井进出,那个玻璃天窗是从里面上锁的,我就是好奇胖子平时是怎么进出这个房间的。
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是,之前遇害女孩梅根的耳环掉在了这个房间的梯子边上,并且玻璃天窗上的help和血迹都还在,没有被打扫。
这有两种解释:1.胖子根本就没清理过现场。
2. 胖子根本就没进来过这个房间,梅根后来又自己爬回去或者通过其他可能存在的通道回到地堡去了,耳环不小心遗落在了梯子边。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只能说胖子心真宽,主动要求女主去未清理的凶杀现场溜达一圈。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觉得不合逻辑,那个女孩好不容易逃到这个已经能看见天空的地方了,断不会再回去送死的。
还有其他看的时候觉得困惑的地方,暂时想不起来了,全程一半的注意力用来安慰边上的妹子了。。
完全是临时起意在没有其他好片能看的情况下现选的片子,没想到全程无尿点。
看的时候看到cloverfield这个词,还在想会不会跟那部伪纪录片有关系,看到前面一个半小时的密室悬疑剧,还以为是自己想多了,结果最后还真出来外星人和怪兽了。。。
110分钟过的就像五分钟那么快,一不小心又让我想起了人生这种沉重的事情,真的真的很惊悚,没看过原著,所以会感觉到一会觉得世界末日是真的一会觉得世界末日不可能,好久没有这种淋漓尽致的体验了。
不过结尾真的好开放,往好处想女主到了休斯顿了,不过真的很难那么理想,女主车的油量真的够么?
远处就是敌人的飞船你确定开个大灯它会发现不了?
电台的广播真的是人类发出来的?
哦不要想了这真的是太可怕了!
米雪儿和男朋友分手以后负气出走,开车路上被撞了,昏迷醒过来以后,被囚禁在地下室。
老头跟他说外面都是毒气,所有人都死了,他们在避难所,开始米雪儿还不信,后面好几次都想逃跑,结果发现外面确实有人想闯进来,而且已经被毒的面目全非,自此她也开始相信霍华,加上之前闯进来的给霍华修地下堡垒的男人,他们三个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相依为命。
转折来源于一次空气净化器故障,有个通风口只能女人通过,米雪儿爬过去以后重启了空气净化器,但是发现玻璃上面有人用东西刻画了求助信息,而地面上有一个耳坠,耳坠的主人霍华说是他妻子,实际上是一个小女孩。
感觉霍华可能有心理疾病,他可能囚禁了一个小女孩,曾经把他关在这里,要知道在世界末日之前他就在修这个地堡了。
所以米雪儿把这件事告诉了另外一个男人。
两个人决定想办法制作一个防毒面具和防毒服,一个人把霍华控制住,另外一个人跑出去找救援。
结果事件败露,霍华拿了一桶能够融化人躯体的溶液威胁他们说出自己做的事情,男人一力承担,没想到霍华直接开枪把他杀了,后面直接扔桶里面融化。
米雪儿假装屈服,结果后面被发现了防护服,他转身跑了出去顺手推倒了一桶溶液,让霍华半边身体受到了腐蚀,然后赶紧回去拿防护服,通过通风口跑了出去。
跑出去发现鸟正常在飞,让他感觉不可思议拿下面罩感觉能够正常呼吸,当他以为一切都是霍华的骗局的时候。
一个外星人的飞船飞了过来,一边飞一边喷毒烟,他躲在车里但是被强行拉到了半空,急中生智,拿了一瓶伏特加扔进了怪物的嘴里,发生了爆炸杀死了怪物。
最后他开车走了,路过一个十字路口,听到广播可以选择逃亡和继续战斗,他选择了战斗,相当于是给下一部留了个悬念。
因为科洛弗的片名所以对于一些反转来说可能来的没有那么震撼,毕竟前作就有外星怪兽出来了。
但是我感觉还算不错,最后的外星人其实感觉可有可无,就算没有,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恐怖片,但是可能为了科洛弗而科洛弗,所以强行搞了个外星人出来。
给个及格分吧。
老板:我们要拍一部科幻片!
编剧:可以啊哥,麻痹你说了算啊!
要爽要炸随便你,古今穿越外星人!
有钱没什么不可以!
老板:我们的投资只够10分钟的特效。
编剧:草,谁他妈投的啊这么抠?
老板:Glenvagulin酒厂,12年陈酿单一麦芽威士忌,绅士的选择,浓浓的麦芽香混合着苏格兰大地的泥土以及这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果树,橡木桶温暖的包容心将他们融合在一起,献给最有品味的你……编剧:闭嘴行吗哥,我他吗知道了。
老板:有什么办法吗?
编剧:《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或者《彗星来的那一夜》这种风格可以吗?
便宜,好整,几个月搞定。
老板:投资方要求要有大场面,世界末日那种,《僵尸世界大战》+《普罗米修斯》懂吗,这酒是献给真正的英雄,威尔史密斯+布拉德皮特那种英雄,懂吗?
编剧:(我懂你个锤子啊)了解了解了解!
这样吧,前面80分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最后10分钟丧尸世界末日外星人ET大爆炸嗨不嗨!
老板:可以,酒怎么办?
编剧:什么怎么办?
老板:酒得出现,而且酒要拯救世界!
编剧:(你妈个鸡啊)最后关头主角用酒炸死外星人怎么样!
喜不喜欢,够不够劲?
老板:就是干!
非常火爆的新片,北美上映首周票房仅次于《疯狂动物城》,以2520万美元雄踞第二位。
之所以会有如此好成绩,想必是与当年那部《科洛弗档案》积累的口碑分不开。
多少科幻迷翘首以盼《科洛弗档案》的续作,在八年之后终于等来又一部名字中带有“科洛弗”的电影。
但其实正如制片人JJ艾布拉姆斯所说,本片并不是一部续集,而是带有同样血统的,也可以说是在同一个框架下诞生的姊妹篇。
今天观影结束后的感觉也是,本片在营造悬念,烘托氛围,吊观众胃口方面确实与《科洛弗档案》很像,不过内容上与前作无任何关系,摄影风格上也没有再采用手持摄像的第一人称视角。
本片如果从类型上来划分的话,绝对算是一部大杂烩,包括了密室/悬疑/惊悚/科幻/灾难等元素,同时也有些烧脑。
另外这居然是新人导演丹·特拉亨伯格的处女作,虽然有大神们保驾护航,但是也堪称是了不起的处女作了。
影片最出彩的是剧本和两位主演的精彩演出。
本片编剧之一是《爆裂鼓手》的导演兼编剧沙泽勒,将一个密室故事讲得一波三折,剧情不断反转再反转,实在是让人一刻也不能放松。
而约翰•古德曼和女主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为观众奉上了绝佳的表演,古德曼借自己庞大的身躯,成功表现出了一个囚禁者的内心活动,以及可怕的控制欲等。
而女主演活了一个外表娇弱,实际冰雪聪明,会做防毒面罩会开锁会打怪的角色。
二人加上另一名男演员小约翰·加拉赫,共同将占据影片大半篇幅的密室戏演的跌宕起伏,拍案叫绝。
<图片1>其实本片与前一阵大热的《房间》有一些相似之处。
除去二者都是密室的主题之外,从密室中逃出后的遭遇也让人玩味。
《房间》中,女主逃出后面对的是来自媒体,家人,社会伦理的种种压力,这些也是她在被囚禁时所没有想到的,导致她有一段时间情绪崩溃,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她所面对的外界的“怪兽”;而本片自不必说,女主在被囚禁时一直处于外界到底有没有危险的怀疑之中,当出去后发现,原来真的有怪兽。
然后再说下结局部分,涉及到剧透,请慎重阅读。
个人认为结局稍显突兀,外星怪物的出现可以理解,但是被女主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有点让人无语。。。
其实我觉得如果结局改成女主自以为逃出生天后,出来发现了外星怪物,然后被怪物杀死了,那么本片就是神作了,和《迷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对结局不满意,所以打四颗星。
顺便说一句,看完电影后发现演员表里居然有布拉德利库珀的名字,然后奇怪一共三个主演,哪里有他出现,想了一会才意识到原来他是声音出演。。。
空降,这个词用在科洛弗道10号上面一点都不为过,作为超级英雄电影军备竞赛的春天,人们都把目光放在了超人vs蝙蝠侠和美队三:内战上面,就算不是也只会去看相对冷门的迈克尔贝的写实战争叙事,可谁又想到就在2周前,赶在老贝的“13小时”前突然伴随着大量的病毒营销放出了这部极为吸引人的悬疑科幻预告,这让人不免想起当年科洛弗档案和第九区的宣传手法,可以说病毒营销,伪纪录片,病毒营销,硬科幻的搭配模式已经成为此类科幻悬疑电影的主要搭配方式。
说起这次科洛弗道10号如何引爆病毒营销,这当然得益于这次不得不说的优秀预告,科洛弗道10号的预告沿用了当下最流行的恐怖惊悚电影的预告方式,配合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开头然后在短短30s内让观众体验强烈反差的急转直下从而大大调起观众的胃口(eg.探访惊魂)科洛弗道10号可以说是一部拥有科洛弗血脉却并非正统续集的作品,可以说如果你对科洛弗档案以及其故事背景一无所知不仅对观看此片毫无影响反而还会增加科洛弗道10号的悬疑性。
笔者虽然久仰科洛弗档案大名但是由于早年害怕恐怖惊悚电影所以对这部代入感极强的伪纪录惊悚电影一直敬谢不敏,所以说说在看到科洛弗道10号最后一个转折时完全没有任何准备。
在选角上,我觉得科洛弗道10号是非常准确的,面熟的大牌是不适合出演这部电影的,因为会大大影响本片的代入感和观影体验,约翰.古德曼塑造的略带神经质的胖子可以说是淋漓精致,而玛丽·伊丽莎白·温斯泰德在此片中的表现完全颠覆了我对她在歪小子斯科特里电波妹子的形象(ps.我对她在虎胆龙威5和吸血鬼猎人里的表现毫无印象)这次的选角和策划简直洗白了我对J.J.艾布拉姆斯的偏见,他很有可能成为当代最优秀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制片和导演。
音乐和特效表现方面,bgm的烘托气氛几乎满分然而ost本身旋律性不强所以说在改变故事基调和气氛烘托时会比较明显,特效方面,沿用科洛弗档案的基调,里面不可能是漫威的炫酷大气,而是完全相反的运用大量第一人称视角的代入感极强的刻画。
镜头表现方面,科洛弗道10号还是很大众的,估计当年科洛弗档案本身纯dv式伪纪录片造成的评价两极化,科洛弗道10号虽然运用了大量第一人称视角以及大量特写,但是远称不上一部伪纪录片。
剧情上可以说没有故事背景了解的话永远猜不到下一个转折是什么,你很难判断剧情中什么是真正的主线什么是导演所摄的陷阱,而每次安定下来的时候导演出其不意的转折总能让人为之一振,到底是绑架,谎言还是核爆,入侵,片中设下一个又一个线索,让你慢慢相信再急转直下。
科洛弗道10号是与科洛弗档案拥有相同血脉的电影,然而此片中的重点更多是让观众质疑事件的真实性,然后给予观众极强的代入感和真实感的悬疑科幻电影,与其说科洛弗道10号是刻画了末日下的恐怖氛围倒不如说是来自于被囚禁的恐惧和对反派的不时猜疑。
最后提醒观看者看前自备救心丸和清醒剂~
这个故事的设定是我喜欢的,类似末世年代,建个地下城堡,有吃有喝有玩,大家住一起,不管外面天翻地覆,总有一处安全温暖的空间让人得以生存下去。
只不过,这个空间的主人是个变态,一开始让你住进来的想法就不单纯。
首先,不谈科幻成分,单说最开始对胖叔的分析。
女主醒来,发现自己正在输液,腿伤了已被固定但同时被铐住,房间门锁着。
这些行为传递的信息是,要你活着,幽禁。
其实这两点是很关键的,不论中间过程怎样转换,但目的就是这个。
所以,不论中间发生任何兜兜转转的感情变化,如果你能对一件事的最终目的做出判断,那么就能保证一路不丧失警觉,而也许最后活下来,靠的就是这点警觉。
胖叔进来说了原因,我路上救了你,外面世界已经被袭击了,人被空气感染外面没有生还者,你出去就是死路,是我好心救了你,你要懂得感激。
之后遭受女主两次袭击,被棍扎,被玻璃瓶砸,但都还是以德报怨。
真末世年代,在资源减少的情况下人性只会更艰难,好心救人也很难好心到这种程度。
接着又发生了种种,让观众在怀疑与信任之间来回摇摆。
具体我就不写了,前面很多影评都有详写。
最终,疑点被逐渐证实,胖叔果然不是好人,他应该有恋童癖或者恋年轻女性,但严重的是他有幽禁癖,这个地下密室最开始的目的,不是所谓的防护,什么狗屁防护那一套都是说给外人听的,他总不能告诉人我建这个地下堡垒是为了幽禁女孩吧。
胖叔是有严重幽禁癖好的人,对外界感到不安,他想生活在一处封闭可控制的空间,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将其与外界隔绝,一切的一切,都在他的控制欲中。
地下房间建成了,胖叔晚上开车出去溜达寻找他的地下王国的女孩儿,找到女主,撞翻她的车,将她带回来。
而凑巧的是,外星物种入侵地球,这个地下堡垒正好派上了用场,那个建地堡的小哥也闯了进来。
于是,有了电影发生的这一切。
电影的最后,女主打败变态胖叔终于出去了,原来外星人也真的来了,然后女主又打败了外星人并参加到拯救人类的革命事业中去了 end其实我蛮想看单纯一点的末世情节,几个人只是凑巧生活在安全的地下,大家打打牌吃吃饭聊聊天玩玩游戏,然后某天发现能出去了,世界已经大变样再努力重建家园开始生活。
好吧,我承认我这种设定其实也蛮无聊的,哈
*本文先单独就《科洛弗道10号》进行评论,对于《科洛弗档案》系列的相关事件讨论会在文末慢慢添加。
<图片1>对于《科洛弗档案》这部电影的印象,相信大多数影迷都会集中在贯穿电影那让人晕眩的手持摄像机摄影,那只神秘而恐怖的千年怪兽,以及前因后果看似交代不明却留足伏笔的剧情上。
但实际上,很少人会记得当时《科洛弗档案》的第一部预告片是附带在《变形金刚》电影前播出的。
而大多数科幻影迷实际上在那场观影后并不记得《变形金刚》有多烂,而是赶着回家查看当时甚至连电影名字都没有的这个预告片所要说的神秘故事。
这种突然袭来的宣传方式当然是出自神一般的制作人J•J•阿布拉姆斯的手了,这位履历上有着《迷失》、《碟中谍》、《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的神一般的制作人,不仅构思了《科洛弗档案》的轮廓,更是想出了这样吊科幻影迷们胃口的宣传方式,不可谓不厉害。
而当今年1月《科洛弗道10号》的预告片再一次以毫无预兆的神秘身份袭来时,科幻影迷和一直期待续集上演的系列影迷们无不为之感到亢奋。
经过8年的等待,《科洛弗档案》将得到延续,而那个让人晕眩而亢奋的世界将再一次得到扩展。
但是相信在影迷们走出《科洛弗道10号》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有这么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们:这真的是《科洛弗档案》的续集吗?
甚至,这跟《科洛弗档案》的世界有什么联系吗?
<图片2>在JJ看来,《科洛弗道10号》只能被称作《科洛弗档案》的血缘亲属。
作为制作人的他从来没有说过《科洛弗道10号》是系列的正统续集,但它将会跟原作共享着相似的主题和电影类型。
就像一部文集中的其中一篇,它独立成章,但也让整个系列的主题和故事变得更为丰满。
了解这部电影漫长制作历史的影迷们相信也会知道,这部电影最原始的剧本甚至没有任何科幻片的元素,仅仅是一部名为《地窖》的密室惊悚剧。
但达米安•沙泽勒,当这位《爆裂鼓手》的导演兼编剧对初始剧本进行改造之后,现在大家看到的《科洛弗道10号》也开始慢慢成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沙泽勒的改动肯定不会太少,因为他的名字甚至成为了编剧中的一员。
而最终的剧本也明显留下了不少他的印记,比如约翰•古德曼所饰演的霍华德跟《爆裂鼓手》里J•K•西蒙斯的角色一样孤僻而火爆。
因此要评价《科洛弗道10号》,多少应该撇开《科洛弗档案》来独立讨论。
尽管系列影迷们可能会为总体故事延续的缺失感到遗憾,却相信没有人能否认《科洛弗道10号》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密室电影。
而在我看来,这部从预告片的出现就给足影迷们惊喜的电影,甚至是一部在电影史上都能留下印记的导演处女作。
从今天开始,我会期待丹•特拉滕伯格这个名字所制作的每一部电影。
<图片3>特拉滕伯格并不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导演。
实际上,他的创作经历是从视频播客以及短片开始的,后来也从拍摄不同品牌的广告中慢慢学习,最后终于到达了今天的导演位置。
可以说,特拉滕伯格的这段经历是一部典型的朝自己梦想不断努力最后成功的励志故事,而我们也可以从《科洛弗道10号》中看到他这么多年来努力的成果。
一部电影的创作涵盖了很多不同的元素,这既包括剧本和摄影这些画面中能看到的明显元素,也包括音效、演出、氛围的制造甚至是编排这些微妙的元素。
而作为制作团队之首的导演,则需要去监督落实所有这些方面的细微决定。
也正因为这种来自个方面的考验,绝大多数导演在自己的正片处女作中是不可能做好所有这些组成自己电影的元素的,一般能把几样做好就不错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在往后的作品中完善其他之前没有顾及到的元素。
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之前提到,本片的编剧之一达米安•沙泽勒。
他的长篇处女作《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林》中很多方面都可谓不堪入目,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到他的某些特定风格表露无遗。
而这些特定风格在他之后的《爆裂鼓手》中是那么的闪亮,同时他也把之前没有顾及好的东西考虑周到了。
但还有另外的一些导演,他们的处女作品除了写满了将会影响到他们往后作品的个人风格外,在其他各个不同的方面也依然能有所考量。
比较近的例子有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追随》,无论从剧本到演员的表演还是对非线性叙事的设计都在精确无比的同时突出了诺兰日后安身立命的风格。
而特拉滕伯格这次的《科洛弗道10号》,在我看来必定是历史上排得上名次的导演处女作品。
整部电影由始至终,作为观众的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信心满满地对各方面充满个人风格的掌控,却又不会因为过分放纵而使得质量有所下降。
这种掌控在电影开头由车祸引出的题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无论从音效,场景的设置,题卡出现的效果,都像是导演在跟观众说“欢迎来到我掌控的这个世界”一样,自信而又充满风格。
至于进入密室后电影如何用配乐制造悬疑的氛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给出不至于让人生厌的摄影,以及如何调度演员们给出精彩的演出,相信观众们在看完电影后都不会有任何的怀疑了吧。
<图片4>说到演员们的表演,很难想象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三位演员的演出竟然能如此的精彩(布拉德利•库珀就不要算在演员表里面了吧…)。
作为观众视角的主人公米歇尔由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饰演。
这个角色虽然没有在电影过程中有太多的人物发展,却从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个丰满而能让人投入感情的角色。
我不喜欢普通惊悚恐怖片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主人公们都是那么的愚蠢,而剧情总会依赖于他们做出一些正常智商的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而得以推进,实在很难让人有任何的同情。
我的这种抱怨甚至对于前作《科洛弗档案》也适用,因为手持摄像机的赫德总是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傻事。
但到了本作,米歇尔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有自己目标而又独立聪明的女性。
她在惊慌中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堪称是所处绝境下最好的决定,而正因为作为观众的我们再也不会抱怨为什么主角愚蠢了,我们也更能为她感到不安,甚至在她最后逃出困境时感到高兴。
至于温斯特德对这个强力女性角色的演出则没有任何可以抱怨的地方,决断而略带纤弱大概是我能想到她对这个角色的诠释最好的概括了吧。
但真正让我感到意外惊喜的,其实是老戏骨约翰•古德曼对霍华德这个神经质角色的传神表演。
可以说,这部电影所制造悬念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观众们是否相信霍华德这个角色,而电影一个鲜明的特点正是观众们对实际情况理解的多次180度大转变。
霍华德肯定是一个绑架犯;不对,霍华德是对的,他是个好人;又不对了,霍华德是个变态杀人犯;我去,原来霍华德真的是对的,这个世界疯了。
相信要说这是大多数观众的心路历程一点都不为过吧?
而这种观点的改变除了剧情的发展以外,更多的来自于古德曼这位从未被奥斯卡提名的演员这次杰出的演出。
而这甚至是今年第一个配得上奥斯卡提名的演出,却一点都没有炫技的嫌疑。
他大多数的表现都是那么的精妙而传神,无论是回忆女儿时看似柔弱的表情,还是杀掉密室中另一人时的无情,抑或是在整体气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随着音乐摇摆的舞姿,都是那么的让人信服。
而最让人觉得毛骨悚然的,当属在密室只剩下他跟米歇尔后突然剃光胡子的面容。
至于到底要把这个功劳记在古德曼还是导演的身上,还是留待大家自己判断吧。
突兀的结局稍微说一下结尾吧。
如果说电影最后十五分钟之前是一部希区柯克般的心理惊悚剧,那最后十五分钟可以说是斯皮尔伯格般的科幻剧。
虽然电影基调的改变显得十分突兀,而外星人的突然出现也显得有点硬套《科洛弗档案》的主题,但这仅有的户外十五分钟科幻剧请却依然有着相当高的拍摄质量。
或许这么说吧,如果《科洛弗道10号》的名字只是原来的《地窖》,恐怕更多的人会被这种意外的设定而震惊吧?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结尾可行的原因,因为作为独立成章的电影,这种突变的结尾实际上给予了观众极少有的刺激。
不过我还是很庆幸《科洛弗道10号》能被称为《科洛弗档案》系列中的一员的,而我也很期待这个系列的世界要如何以这种方式扩展下去。
我可不嫌弃这种看似跟原作没有联系却制作精良的系列电影呢。
毕竟能有这么好的电影,要用原作的名字来多赚钱我也心甘情愿了。
--《科洛弗档案》系列联系讨论--n日后终于有空更新一下...看过《科洛弗档案》的朋友相信或多或少都会知道电影的最后一幕,当录像再次跳回到男女主角几周前在康尼岛游乐场欢乐游玩时,我们能看到他们摩天轮的窗外有东西从空中掉下,见下图:<图片6>这个从空中掉下的黑点其实是一个卫星,属于一家名叫Tagruato的日本公司。
而这颗坠落的卫星,实际上正是惊醒那只沉睡在深海里后来袭击纽约的怪兽的罪魁祸首。
回到《科洛弗道10号》里面,霍华德这个角色之前是干什么工作的呢?
电影里透露他干的正是关于卫星的工作。
那他又是在什么公司工作呢?
对的,正是Tagruato。
在为了电影宣传而制作的简易Tagruato网站里,我们还能看到霍华德被评为2016年2月的最佳员工:
Tagruato“官网”上霍华德是2016年2月的最佳员工而Tagruato,正是为数不多能把《科洛弗档案》和《科洛弗道10号》联系上的元素。
虽然霍华德或许跟那颗坠落的卫星没有关系(时间有点对不上,因为他将在2016年将是他在Tagruato效力的第7个年头),但由于Tagruato是整个事件的中心,不难推断出霍华德或多或少在日常工作中会得知外星生物和怪物的存在,所以才有了在《科洛弗道10号》里的行为。
然后......就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的联系了......当然还有Slusho这种饮料的存在也是贯穿两部电影的,但说到剧情上的联系,大概是没有的吧?
一个字 烂两个字 很烂浪费人生中的宝贵2小时从一开始 女主莫名和男友生气,然后驱车离家出走,大大的眼睛、健美的胸围、暴露的穿着,让人感觉十分出戏。
之后的密室逃脱环节,男主人过于和蔼,把自由、武器、思想都给了女主,这是密室吗?
这是天堂啊。
最后男主也死于公开在女主面前的强腐蚀性物质前,这是猪一样的反派,让观众感觉到受到了愚弄。
最后结局是超现实的,女主爬上地面,发现并没有空气污染,但是有——外星人,你没有看错,前面通篇是现实主义的,后来来个异形外星人,女主突然奋起,用燃烧的酒瓶杀死了外星人——情绪化的女主突然智商在线了,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后女主参加了对抗外星人的战争。
简直莫名其妙音乐、画面、选角都是乱七八糟,哇 半颗星都可以
看了几位网友关于剧情的发言,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交流。
人物介绍:小女孩:被老头囚禁的小女孩,照片里的假梅根。
老头:BT大叔 女主:你懂的男主:地堡中的第三人按照时间线,影片隐含情节如下:1.老头本身有恋(bian)女(tai)情结。
可能对自己女儿梅根做过不好的事,所以他妻子最后选择带女儿逃离。
当然也可能老头成天幻想世界毁灭,把钱都投到地堡建设有关。
妻子女儿前往芝加哥之后,老头不甘寂寞,于是打算囚禁个小女孩玩玩。
怎么做到的呢。
我猜测是老头大方邀请小女孩来地堡参观,又利用她的善良请她帮忙。
考虑到地堡的密封性,空气过滤机的那个房间,只能从内部封闭。
这就需要一个身材瘦弱的小女孩从通风口爬进去,把窗子从内部锁了。
因为是熟人或者老头提出付钱,小女孩没有防备照做了。
再次出来之后就不幸被控制。
后来小女孩有了一定的自由活动条件,为了报信自救,她选择再次来到了空气过滤机的房间,在天窗上刻字,希望有人在外面看见,又在梯子下留下耳环,然后重回地堡。
这一过程老头应该不知情,否则当时外界空气没污染,老头完全可以在外面抹除这些痕迹,而且也不会那么痛快的派女主前往修理,可见老头并不知道那个房间里的求救信号。
2.关于小女孩的死,我推测应该是自杀,或者妄图逃跑被老头失手打死。
老头应该不会主动杀害小女孩。
小女孩死了之后,老头只能四处寻找新的替代品,于是在路上撞了女主(注意:身材与之前的小女孩相仿),将她带回地堡。
值得注意的是,女主不是在地球被攻击时带回地堡的,而是略早于该时间。
可以说这都是巧合,本来这只是一个地下室拘禁的故事,但是外星人突然攻击地球,没办法老头也只能到地堡中生活。
为什么这样推测呢,首先片头女主听见响声,是男主要强行进入地堡而与老头发生争斗而撞倒了架子,说明此刻攻击发生不久,老头刚刚进入,地堡准备彻底封闭!
而女主由于车祸已经不知道在里面昏迷了多少天,刚醒过来。
另一个细节就是女主的腿之前是被铁链绑住的,因为那时候外面一切正常,女主突然醒了是会跑掉的,而后来攻击发生了,谁都出不去了,自然不用绑腿了。
反过来按老头的说法,如果是攻击发生时,自己心慌撞了女主,那么带到地堡的时候,应该与男主抵达的时间相近,不会有货架倒掉的情节。
而且并不需要绑腿啊。
3.再说女主房间。
那么耗资不菲的地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空空荡荡的水泥屋子,要知道全地堡只有老头一个像模像样的屋子。
这个水泥屋子隐藏在食物仓库的最里端,就是为了囚禁小女孩或者其他人特意做的。
可见老头蓄谋已久,不管有没有外星人,他都打算在里面囚禁小姑娘来玩乐。
4.再说男主。
他的死是必然的,不管有没有剧情的原因。
首先他是一个闯入者,不速之客。
如果没有攻击,老头囚禁女主在水泥屋中满足自己的龌龊。
有了攻击,更是顺理成章的可以与女主在地堡中过小日子。
因此他对于出地堡这一话题极度厌烦,比如男主在餐桌上说未来若干年都在地堡生活之类的话,老头特别愤怒。
事实上他甘愿一辈子不出去,而与女主过日子。
老头第一次餐桌发怒就是因为女主“调戏”了男主,故意摸他的手,最终杀了男主,不是因为男主说要枪,深层原因在于男主说,他想要与老头同等地位,让女主向尊敬老头一样尊敬他,这就犯了老头的忌讳了,要知道老头的占有欲可不是一般的强,因此男主NG。
5.老头是恋幼女就不多说了,太多例子了。
最关键一点就是,女主几次想要逃离,老头几次发飙。
但生气的理由是什么?
是女主想要离开他!
对于正常人来说,不应该是这样考量的吗?
担心女主开了门,地堡空气污染,大家跟着遭殃。
如果老头这么说,再联合男主,未必女主这么自私,一心要跑。
这就解释了,老头每次都没有责难女主,你开门大家一起死,希望你能考虑其他人的生命,不要太自私。
他的逻辑是:我救了你的命,你必须报答我。
所以你不能离开。
相反,他对女主的行为有些许赞赏。
可能觉得对有行动力的女主的控制更有成就感吧。
(别问我怎么想到的)就连最后女主要跑,他都始终手下留情,没有真的拿刀捅女主,最后甚至哀求起来了。
節奏感和氛圍感很好,密室部分的氣氛熏托很克蘇魯,逃到室外之後的部分雖然節奏仍然緊張刺激,但可能是受限於成本有限的原因,時間太短,有點落入B級片常見的“為恐嚇而恐嚇”叻
所以如果男二和女主都不作死 是不是就能相安无事活到几年后出去捏?
3.5 外星人,不说话你以后就憋瞎张嘴了......
2016年度cult惊悚片之一 没法定义好看还是不好看 不剧透了 里面不要脸的美国电影又开始黑俄罗斯 噗
酒好。
这个……真的太难以评价了……说没意思吧,看着还挺带劲的;说有意思吧,你说这到底算哪门子的混搭……
没有觉得好看
前面大部分悬疑氛围不错!就是那个男配死的太可惜了!外星人也太不禁打了,是咋入侵的地球呢?
科洛弗档案续集,又添加密室幽闭情节
从外星飞船出现那一刻开始,烂尾了。之前的悬疑气氛营造还是可圈可点,外星人一出现,顿然把片子变得悬疑不悬疑,科幻不科幻。导演心很大,总想把什么都往里塞。
悬疑、惊悚、科幻,几个人几个场景就演完的电影,期间有着强大戏剧张力,编导的刻意误导式叙述,以及细节线索的暗示,带来多次转折,终究是反类型片的模式,期间与《科洛弗档案》有几处世界观上的联系(胖子的公司、还有几句台词)。大概这是史上最倒霉也是最命大的女主了,躲得过初一躲过十五
剧情没翻转,缺了点儿意思。
补个爪爪印。完全没看头啊~剧情拖拉,有台词的就那么几个面孔…其实导演只是在展示摆机位的高明而已吧…
宣传的时候,非要和《科洛弗档案》撇清关系,却给了影迷一个很大的惊喜,成为低成本高票房的奇迹,口碑也是很高,哪怕是虚高。……科洛弗宇宙在本片之后正式建立,但这个系列却是其他独立剧本修改而成。从第二集《科洛弗道10号》开始,J·J·艾布拉姆斯与他的 Bad Robot Productions 就一直在搜集好的剧本,并在其中添加内容,使它们变成《科洛弗》系列中的一部分。……在原剧本中,女主逃出后,被刺瞎的霍华德也跟了出来,然后诉说自己妻子女儿的悲催遭遇,女主打穿了他的膝盖走了,到了一小山丘看见芝加哥一片废墟,浓烟滚滚,原来霍华德说的是真的,她在呼吸之前,缓慢地把防护服面具摘了下来。……科洛弗宇宙在第三部崩塌下,消失了。
拿个浴室帘子做防护服,是要把观众当傻子吗
影片成功的地方在于一直有个驱动力去维持观众的好奇心,无论是屋外的末日真相还是房主的凶残本性,都为这部密室题材注入了支撑点,可惜情节推动方面还是不够巧妙,没能最大限度调动起惊悚的情绪,结尾急转成怪物片也算是和该系列风格契合了,女主战斗力爆棚啊。
我中间睡着了,后来又补着看完。作为新人导演来说很棒,但是如果不是挂着科洛佛的名字的话,会更好,珠玉在前啊……
剪辑毕竟混乱,感觉删减了很多
悬疑的密室逃生后放点儿打怪的场景,缝合中的缝合
芝加哥往三藩市的航班。有d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