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否认彭浩翔是一个聪明、有趣、有电影天分的人。
只是,小聪明阻碍了他难以再进一步,从灵气逼死人的《买凶杀人》到小聪明玩的烂熟的《撒娇女人最好命》,彭浩翔从一个立志要拍不一样电影的有志电影青年变化成和陈嘉上一样的北上淘金客,而且为了这部电影宣传,自己在宣传期模糊到导演名字都不肯多曝光,这和他以往“贱格直白”风格多少有点不搭,多少还是被上部《人间小团圆》的票房给逼的,现在网友都骂他,他为了票房也只能小聪明到这份上了。
彭浩翔的电影的特点在于“小”而“精”,着眼处都是他自己爱好的那些小趣味,创意牛逼,想象力爆棚,节奏感紧凑,最关键的是小细节都安插得妙趣横生。
看他的电影就能感觉到屏幕后面的他透出来的聪明。
他的电影故事来回来去,总能挠到观众的痒处,受用无比。
他电影的特色就在于在大都市故事下给你编上各种男女小段子,《志明和春娇》就是其中编的好的(其实编剧麦曦茵才是这部片的灵魂,参考《春娇和志明》的扑街),而《撒娇女人最好命》就是编的差的,当然还有更差的。
说实话,玩这样的套路的导演,咱们内地也有一个,那就是冯小刚,是不是有点类似的感觉?
彭浩翔电影中很多点子和桥段的堆砌,很容易给人一种“有才华”、“有创意”的假象,但是看过也就忘了,还比不上冯小刚早起电影里王朔给添加的情怀,情怀这类虚幻的东西,令人回味的东西还是少了些。
他也有情怀,我相信:微博整理文革的小故事、花钱修复关公大外星人,电影香港仔里找寻港人过去的认真,这些都是情怀,但是他做不到将其包裹到电影里,可能他拿手的“趣味”太多,他放不下,所以他没有了拍《买凶杀人》时候的无所谓了。
他的所有奖项,除了《伊莎贝拉》在柏林拿了个奖,剩下的都是金像奖给他的鼓励,成就大师之路本该是越拍越有火候,但是你看,《人间小团圆》情绪不完整,故事也碎了。
今年杜琪峰不也是一部烂片赚钱,一部好片立牌么?
《单身男女2》那么烂,但是他《盲探》和《毒战》都能看到他带血的尝试,更不要说死磕的许鞍华了。
早些时候,对彭浩翔是真爱,《买凶》到《av》到《伊莎贝拉》,当时真心认为香港导演后继有人,不再是林超贤陈木胜这种警匪工业派,但是《志明和春娇》后的电影彭浩翔基本上就是在不断的挥霍着自己的天赋,《维多利亚一号》、《春娇与志明》、《低俗喜剧》,再到华谊签约后的《撒娇女人最好命》。
回到这部电影,周迅是来赚钱的,黄晓明没的什么可说的,隋唐身材不错演的如同台剧,电影剧情简单到是微电影的路子,全靠彭浩翔小聪明的男女之间的段子套路堆砌出有趣的细节,共鸣和情感是完全没有,但是至少也赚了1.73个亿,对于投资商来说,彭浩翔完成任务。
所以电影之后上映之后,我们又可以在微博和新闻上再次看到“聪明”的他了。
我怀念彭胖子的电影《伊莎贝拉》里,梁洛施饰演的少女带杜汶泽去灯塔,透过大玻璃球往下看,整个澳门在玻璃折射中竟然翻转过来的画面。
他自己曾说那是他自己16岁时的女友带他做过的事,他记忆犹新。
最终,我也对彭浩翔粉转路人。
没有完美的女人,只有缺乏爱呵护的女人,在外头也许是个女强人,也同时需要男人的爱护,有时候不是要强,而是面对自己心爱的男人,而不得不要强。
抓准男人心态的一部电影,撒娇女人才是最好命的!
虽然结局做了意料中却出乎意外地剧情翻转,显得生硬,一贯的Happy ending也许是迎合,但是在14年的电影中,谁不是这样呢?喜欢周迅的演技,黄晓明的依旧帅气,谢依霖无俚头又显得恶心的演译。
**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怎么可以吃兔兔!
**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谢依霖教周迅如何撒娇!
既然导演是彭浩翔,必然大遭攻击,因此这电影在网站上的分数并不好看。
抛开彭在政治上的观点不讨论,至少他在这部影片的表现绝不是直男癌。
恶心的是某些伪女权主义者,没看电影就大放厥词,抨击影片宣扬女人是男人的附庸,要会撒娇扮弱者才能赢得男人心云云。
我怀疑他们其实是直男癌假扮的高级黑,拿这种浑水摸鱼的论调来拉低真正女权主义者的智商,但凡看过电影,都知道讲的跟那南辕北辙。
女人要霸占(基友们原谅我的用词)男人,光靠撒娇是绝对不够的,就算再容易被撒娇冲垮理智和底线的男人,也有头脑清醒的“贤者时刻”(不懂请度娘),撒娇是不能长久麻醉男人的(当然林志玲的例子并不恰当)。
一个让男人无法割舍的女人,往往是撒娇和狗脾气并行的,而且后者往往更管用一些,二话不说扭头就走,男人若来追来劝,等于一次次降低了自己的底线,沉没成本不断累加,他对你的依恋也持续发酵,直至难舍难分。
而撒娇多了,触发的就是周迅黄晓明读书时候学的“边际效应递减”,到后来男人锻炼出抵抗力来,任你嗲破了舌头也懒得理睬。
黄晓明提出分手那段,看似突兀,其实是对男人心理的真实写照。
周迅在铁轨边跑开那一招,虽然是本能之举,但对黄晓明的杀伤力远大于隋棠一百句“讨厌”和“你好坏”的总和。
难怪谢依霖说她是主动被动的行家,一点也没夸错。
这妹子天赋卓绝,把妹达人来了也难挡。
她有着抽刀断水的狗脾气,没几天又把撒娇学得似模似样,融进骨子里的强势作风,技能远远强于只会撒娇这一招的对手,就算没有主角光环的照耀,这场夺爱大赛,她也赢的十拿九稳。
彭浩翔安插了一个笑料,周迅见到四个锥子脸,问了一句“来我家的是哪个”,都把锥子脸讽刺到这份上了,她们那套卖萌装无辜的追男大法,顶多搞定桔子大叔,注定搞不定黄教主。
所以标题虽然是《撒娇女人最好命》,其实讲的是《撒娇女人没好命》,女人要做自己,坚持本色,有主动追求的勇气,也有不合则断的决心,而男人终会像狗一样奔来求你一起去吃兔兔肉,不惜脱光了挨冻只为博你一笑,最后心上人到手,艺术理想也没丢,再没有比这更工整的女权宣言了,甚至有一份为了反直男癌而将传统爱情片中性别模式全数对调的刻意。
出于商业目的,还有些东西必须妥协,比如,周迅那身材,那脸孔,那发型,那穿衣打扮,在她开口之前,真会有人联想到女汉子去吗?
撒娇并不是女泡男的专利,男人会撒娇,对女人来说同样致命,结尾也借周迅之口点了一点,影片展示的其实是双向作用。
我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扮gay打入一个闺蜜圈,在被识破落荒而逃之前,听到了不少珍闻,其中之一是,好多女神范儿的姑娘,都让撒娇男人骗到过,这些男人自称很少或没有交过女朋友,言行举止木讷笨拙,透着未经人世(他们会暗示是未经人事)的纯真,还会适时脸红(当然外型必须是好的,可参见《内衣少女》的安志杰),遇上这样的男人,女人的母性就像男人的保护欲一样膨胀起来,激起一股“小傻瓜,姐带你去XXX”的豪迈——被动和主动的更替,在这里一样通用。
当然,这种吸引力也受制于边际效应递减。
再扩大来看,撒娇并不限于男女诱惑游戏,职场、商场、政坛乃至亲戚朋友间,只要有人际关系,撒娇都有用武之地,倘若局限在两性较量,那真是太狭隘了。
电影借着老套的爱情故事,揭开了天底下撒娇游戏玩家的共同法则:撒娇管用,只是别滥用哦。
(文/方聿南)
按照导演为我们总结的忠心思想,这是一个讲述女汉子最终获得了爱情的故事。
彭浩翔的技巧和趣味都还是很有娱乐观赏性的,这点从该场女孩子数次的笑点中看得出来。
遗憾的是,导演的三观比起技巧来却有些缺失。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女汉子这个词开始流行了起来,QQ前面里满眼都是找不到男友的姑娘兴高采烈地自称着女汉子,来自欺欺人地安抚一下孤寂的小心灵。
我个人觉得,发明这个词语的家伙应该被拖出来鞭尸。
性别只有男女之分,性格却又千变万化,在我看来,女人最可爱的点就是每个姑娘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小不同,虽然逃不出几个共通的话题,但是每个姑娘,每个女人都是一个难解的谜。
电影中的周公子短发精灵,不会撒娇,但是除了平淡的胸部之外,她身上真的没有什么女汉子的痕迹。
戏中她的家具温馨有品,穿着偏中性但是不失女人风情,业余爱好一样是和闺蜜在咖啡馆约会吐槽,在台北和黄晓明逛夜市的戏份中也是可爱天真,该娇嗔卖乖一样不少。
唯一和片子其他没有被冠以女汉子之名的角色比起来,她只有一个不同——她是里面唯一一个有一份正经工作的女性角色。
女汉子的定义难道就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养活自己吗?
这点和汉子有什么关系,只是一个普通自立的女孩子而已。
遗憾的是,片子中除了女汉子以外的角色....就只有女婊子...谢依霖和一众锥子脸饰演的好心闺蜜婊...和隋棠的绿茶婊。
再次插播一句,隋棠的角色设置展现了导演对于女性心理的把握,这个角色饰演的并不是一个绿茶,而是一个普通女性想法中期待并且鄙视的绿茶。
就好像小时代里的夸张中二,一眼就能看出是少年儿童意淫出来的富人生活一样。
女屌丝们生活中对绿茶的不满,在隋棠这个角色身上尽情地发泄出来,并且在高潮处给了她一个坏女人的定位:虽然我魅力万千,但是那都是假的,我不过只是想玩玩男人而已。
只有女屌丝才是对男人真心的。
这样可以让她们尽情发泄在生活中对于输给美貌女性的愤怒:你们这群傻逼男人爱美女有什么用,人家只是玩玩你的而已,只有我的真心和内在美你看不到。
这个想法和“高帅富只是爱你的美貌,只有我等男屌丝才是真心爱你的”直男癌逻辑简直异曲同工。
好啦由于我也是一个女屌丝我也不争气地笑了啦。
很久以前我不修边幅,不搞头发,身穿格子衬衫和牛仔裤人字拖,烟酒均沾。
因为没有自信打扮成美丽女人,索性往一个反方向发展。
我自我催眠自己,我是一个潇洒的女汉子,总有一天会有真命天子可以看穿我伪装坚强的表面,痴迷于我小女人的内心。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痴心妄想,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但是至少已经开始注意捯饬自己的外表,就算不能美丽性感,至少也要清爽整洁,有女人味更佳。
女人味不是什么值得羞耻的事情,做一个又坚强又好看的女人,岂不是比做女汉子强。
对啦虽然三观有问题,但是这部戏还是挺好玩的。
但是另外要吐槽的一点,我相信电影的牛逼之处是能够带领网络用语潮流,而不是痛苦地追逐着网络跑。
如今剧本中几处网络段子真的一点都笑不出来,只觉得痛苦万分——当年志明与春娇的段子水准已经堕落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吗?
最后一点...导演你既然没有办法把握上海女生的神韵干脆就不要提了好吗...
豆瓣最近是被水洗了吗?
这种破玩意儿还得到一水儿的好评。
彭浩翔这种爱情片有《志明与春娇》就可以了。
何必反复嚼。
就是本片有周迅也救不起来(她最近烂片高产量也是挺高的从《听风者》开始。
)不得不说的是黄晓明。。。。。
哪儿哪儿都有他。
过度演技和油腻劲儿。
我恍恍惚惚的觉得《太平轮》是因为有他所以败的。
故事本身缺乏的是真实性。
什么是真实呢?
就是周迅扮演的女人换算到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女汉子。
女汉子算是褒义了。
能和一个男人当闺蜜那么多年,且这个男人一直没动你的原因是因为你在他心中保留一个纯真不可侵犯的位置。
(醒醒吧!
)而你的男闺蜜一直没有交女朋友,你就推算他是一个GAY。
还在你猜猜疑疑他的性取向的时候,男闺蜜突然杀了个回马枪领了一个女朋友回来。
你他妈的就开始坐不住了,在中间各种挑拨离间。
忽然之间你就变成了正义的化身。
你认为你默默的陪伴在他身边理应得到这份爱情。
那么隋棠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被牺牲的角色(就现实来说隋棠这样的角色十有八九会拿到全胜)。
这个片子的价值观我真的不能理解。
怕是彭浩翔给那些默默给那些给男人当闺蜜的可怜女人的礼物吧。
————————张慧这种女人是什么婊来着?
—————————
1、偶尔撒娇,是没有问题的。
但一直很“嗲”,男人也会习惯成厌倦!
科学的角度上讲,生理上是不能一直承受的。
累的是两个人,而且是真累啊。
2、你可以生龙活虎、孙猴子一样72变,邋遢的、温柔的、不洗头的、面容娇好的等等等等,在爱情面前,最重要的都不是这些,而是做自己!
一个不需要一直演的自己,唯有最大限度的释放,才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包容。
3、在姐还上高中的时候,班主任就教给所有女生一句话:“要把温柔磨成一把尖刀”。
哈哈哈哈。
这句话呢,并不是让你用温柔“捅”的男人遍体鳞伤,最重要是,你往哪里捅?
你的力道是不是恰到好处?
你的频次是不是真的合适?
最后,再说一次,撒娇是一种工具,用于调剂生活,制造一些小小满足与幸福,特别是在这个一下子冻成狗的天气里。
但是,消灭“骚浪贱”仍然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与奋斗的目标!
看的时候,我一直很怨念王姑娘,你你你为什么要拉我来看这个啊!
还有,周迅为什么都开始接拍这种电影了,谁出来回答我一下!
><结尾的时候出现字幕,说电影改编自罗曼夫的工具书《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
我很好奇,第一稿编剧柏邦妮是怎么根据一本工具书编出一个故事的。
回来之后翻了翻这本书,顿时明白为什么电影会传递出一种那样扭曲的价值观了,也顿时明白为什么会说电影改编自这本书了。
啧啧,这本书根本就是一个无聊男人的意淫之作,全须全尾都在用男权压迫性的视角打造所谓男性心中的“完美女人”,看得我几次想掀桌。
这都什么观念啊!
我也不是那种身披钢铁铠甲的女权战士,我反而相当承认女人是弱者,是应该受保护受尊重的对象,但是女性获得尊重获得爱的唯一途径就是靠撒娇?
这不明摆着还是把女人的尊严踩在脚下了吗?
跺几脚,碾巴碾巴,尊严全都碎成渣了啊。
居然还有人依据这种观念,取其糟粕,去其精华,耗费时间,为谋钱财(这才是主要目的),拍出了一个电影?!
果然导演要是非男性,就做不出这么流氓的事情。
1. 物化女性细腰长腿、丰乳肥臀、双眸带电、长发红唇......这些特点差不多是男人对女性的通识。
在影像语言中,以上符号经常出现,成为女性的标志。
没有女人不爱美,女人当然也爱自己美丽的身体,无时无刻不想要艳光四射。
但是,女权主义者所痛恨的,却是男性囿于自己狭隘的认知,自以为是地把女性物化成一些简单符号的做法。
此等忽视女性情感与心灵,将女人完全沦为“色情奇观”的行为,在影视作品中也饱受诟病。
近年来,不乏有以女性为主角,彰显大女人主义,凸显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作品出现。
此类作品让人很欣喜地看到,女人在荧屏之上终于站起来成为了“人”,而非“女人”。
但是这一部《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真是让女权运动的成就刹时退步了五十年。
《撒》里面的主要人物除了一个男性,就是一堆女性。
这一堆女性,分为两个阵营:隋棠饰演的现女友蓓蓓与周迅饰演的好朋友张慧,双方从头到尾的目的就是争夺该男性——黄晓明饰演的小恭(瞧这名字起的!
)。
这一堆女性,又分为两种类别,用现在流行的语言来说,就是“绿茶婊”VS“女汉子”。
蓓蓓是绿茶婊,张慧是女汉子,张慧的锥子脸闺蜜团们则是一群绿茶婊。
可以说,整部电影里,几乎看不见一个正常一点的女人,而唯一一个稍微正常点的男人,最后也被这群女人逼疯了,小恭沦为了小受,彻底臣服在女汉子的淫威之下。
该电影用简单粗暴的脸谱化、标签化的做法使女性形象集体失声失色。
在主创人员的世界里,女人不外乎两种:为了男人娇滴滴扮萌扮可爱撒娇耍赖实则心狠手辣的绿茶婊、毫无女性魅力大大咧咧与男人称兄道弟实则暗恋得有苦难言的女汉子。
无论哪一种形象,都是无知的物化女性的结果,偏偏电影还把这两种类型对立了起来,告诉观众,绿茶婊的对面是女汉子,女汉子是没有春天的,只有爱撒娇的女人才最好命。
在有些男人心中,女人居然是这样的形象,这是女性的悲剧,还是男性的悲剧呢?
撒娇成为了女性在男性战争中的利器:蓓蓓和姐妹团靠着撒娇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而张慧的最终胜利也只是因为小恭突然发现自己是“Gay”,他真正爱的其实是女汉子这一款。
好家伙,爱女汉子的男人就是Gay,不配做男人——这种男权思维该是有多根深蒂固?
为千千万万的女汉子们鸣不平。
如果说是小恭糊涂油脂蒙了心,被别的女人吸引,最后兜兜转转发现自己爱的其实一直都是身边的“好哥们儿”,只是出于自卑或是倔强不敢说破,这种故事,我信,并且还有可能为之感动为之流泪(如《我可能不会爱你》)。
但是,这部电影的逻辑真的太奇怪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茶婊对决女汉子的战争,女汉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也颇具喜剧与讽刺效果,但最后鸣金收兵的原因却是唯一的男主角气喘吁吁地跑来说,自己其实是“Gay”。
哪怕作为无脑喜剧,这种台词这种观念也太不正了——张慧的内在气质难道不足以吸引一个男人,非得小恭去做了“阉割手术”,才能够屈就去接受她的爱?
若说讽刺,我觉得这才是对女性最大的无意识讽刺,依旧折射出男权思维不可撼动的悲哀。
2.“小三”的概念这部电影观念不正,还体现在主创对女主角形象、处事方式的刻画上。
一般来说,没人会选一个穷凶极恶的人做女主角。
所有人都希望能塑造出一个可爱的女性作为主角,来演绎自己的故事。
但是这次我要摸着良心说,周迅演的张慧一点也不可爱,编剧为了让观众喜欢上女主角,不惜一切代价丑化抹黑女二号的做法也很不可爱。
张慧暗恋小恭多年,百般暗示仍旧无果,两人只好称兄道弟做了多年哥们儿。
突然有一天小恭有了女朋友,要是你是张慧,此时应该怎么做?
有点道德观念的正常人都知道爱情有个先来后到的规则,再好的异性朋友,当对方有了伴侣的时候,就最好不要越界去打扰。
要是两人都是单身,怎么暧昧怎么来,别人才懒得管呢,但是一方有了男(女)朋友了,就得保持距离。
不然成了什么?
不就成了小三上位了吗?
观众那么痛恨的小三,披上了女主角的外衣,难道就不是小三了?
观众那么痛恨的小三,有了一个爱撒娇腹黑又作死惹人厌的现女友作为对手,难道就不是小三了?
说白了,张慧在电影里的所作所为(安排两人出差、发亲密微博、半夜敲房门......),就是第三者的典型行径。
电影在默许了“小三上位”的同时(谢依霖饰演的角色也有相同的行为,而且更直接),为了观众能够给予张慧最深切的同情,于是把蓓蓓刻画成一个虚伪可怖的女人,这种粉饰,其实也挺可怕的。
试想一下,要是蓓蓓不那么zuo,那么极品,而是一个正常的温柔如水的真心爱小恭的女人(这种类型的女人也不在少数吧),张慧还能有机会吗?
她和小恭,与程又青和李大仁之间又不一样:Maggie非常爱大仁哥,却输给了爱(当然和Maggie的自身性格也有关,但李大仁心有所属还是主要原因);小恭这么多年都没有承认自己爱过张慧,一见蓓蓓就被吸引了,最后还是在蓓蓓被放大了的缺陷的反衬下,才发现自己爱的是女汉子张慧。
扯呢!
可怜的蓓蓓为两人的爱情做了如此卖力的铺路人,有没有劳务费拿啊。
其实是很好的两性话题,关于女人的技能、男人的傻气、真爱的追寻......但却拍得如此观念不正,浅薄无比。
反例可参照《我可能不会爱你》,里面Maggie一段经典的台词,那么不偏不倚地对男女之间的友谊进行了精辟的剖析:“我最讨厌你们这种人了,明明心里有鬼,却用「好朋友」这个头衔就以为可以无限上纲,让我们做你们的「垫背」去证明你们彼此有多适合,多有默契,多特别!
然后呢,如果我们吃醋,我们嫉妒,那就是我们不够包容,我们小心眼,我们肤浅,不懂得尊重你们「崇高的友谊」。
根本都是放屁!
”Maggie多可爱,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创作人员并没有被自己的贬褒喜恶迷了眼,为了宣扬男女主角是完美无缺的人,从而去无下限地贬低男女主角的情敌们。
相反,他们深刻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塑造出了Maggie这样的角色。
在程又青和李大仁的“虐恋”过程中,他们并非没有伤害到别人,Maggie就是其中一个。
同理,蓓蓓也应该是受到伤害的那一方,可我却丝毫看不到主角的忏悔与反思。
3.总结几年前,当“绿茶婊”这个名字横空出世的时候,有人站出来激烈地反对过,说这是女性对自己的不尊重。
几千年了,女人都是被压迫的弱势对象,女人要从男人那里拿回来的东西太多,人格上的尊重乃其中最首要的,如果在现代社会,女人还在乐此不疲地叫着自己的同类“XX婊”,那么让女性如何去希冀让男性看得起?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因为据我观察,喜爱用这类词的大部分是女生,反倒是男生不大青睐这类词的发明。
当然,我也不清楚男生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是反感?
还是像《撒》里面的小恭一样,有种“坐山观虎斗”的快感——本来嘛,女人为男人斗得越凶,男人越洋洋得意,不信看美剧里,girl's fight一出现,男生都兴奋成什么样儿了。
我也承认,世界上有坏女人,就跟世界上有坏男人一样,但我更希望从“人”的角度去看她,而不是用带女字旁的字眼去形容、去物化、去定义。
影视作品虽不是严肃的文学,但至少应该坚守基本的原则。
思想性坍塌了,别的再怎么看都像个笑话。
很老套的故事,无非是相处多年在一起时候不觉得是爱,要分开才幡然醒悟,一个要走另一个才死不放手,但是难得的演的有搞笑地方有感人地方。
周迅真的非常有气质,冷眼旁观的嘲讽脸简直是教科书般的经典表情,黄晓明扮傻扮憨意外的不错。
可以这么说,无聊时候看看打发时间很好。
大概导演的主题也并不是撒娇女人真的好命,但是里面的一些现象也很奇怪,或者难道这才是现实?
嗲的假死的姑娘到处吊人,不管人家有没有老婆女友。
这时候我要感慨一下,大家在不看内在以后,竟然都不看脸吗?
令人费解。
女主是一个非常正常、独立、有着健全人格、自我思想的人,竟然是唯一一个没有男人追的,简直是匪夷所思。
另外,我认为,你可以为了一个人改变自己,变得更加包容、有内涵、有素养,去学习新知识变得更好,而不应该为了一个人舍弃自己原本的样子,变得面目全非。
那时候的你已经不是你了,那么他就算真的喜欢你,仔细想想,他喜欢的还是你吗?
还有,虽然我对嗲的要死的女二没有任何好感,但是男主也让我没有好感。
当时你说喜欢的就是她这样,撒娇让你觉得自己有成就感,你说她没有双腿你也不会离开,你最爱的就是她撒娇。
后来你说你们这样撒娇真是让人受不了,烦死了。
爱的时候怎样都好,不爱的时候一文不值,好不好都是你说了算,从头到尾她表演的始终没变。
呵,男人啊。
所以,逻辑上讲,妹纸是不是真心地所以我们上帝视角觉得她不值得可怜,但是男主一直不知道她本人如何也是甩她甩的很欢脱么。
退一万步说,如果妹纸真的是爱他死心塌地难道就不会逃脱被甩的命运了吗?
所以渣男。
女主哪里都好,知道男主有女朋友了还在努力勾搭不就是小三吗!
无关乎认识的早晚问题,毕竟人家先在一起,所以感情上我理解他们的爱情,理智上我依旧觉得这就是渣男和小三修成正果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值得赞扬的。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为什么女二始终不能有姓名。
这就是个类似于原配变小三的剧情吧。
最后,兔兔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
曾经标志着21世纪香港电影希望的彭浩翔终于彻底沦陷。
一个连情节点都严重注水的爱情喜剧,一如既往地有着彭浩翔选题上的独具眼光,和趣味十足的荤段子,但其立意的颠覆感、段子和人物行动的关联度则沉沦于常规华语小鸡电影的平庸中。
撒娇女子和女汉子的泾渭分明又变成善恶明确,最悲哀的是一众配角虽已锥子脸姐妹团命名,却又不能跳脱出锥子脸的一众脸谱,唯一有意思的是谢依霖从《小时代》里的丑角化身妖娆倒见几分新意,可怜导演也无意再做女孩子们的友谊,所以周迅与谢依霖本可发展为副线的友情白白浪费了。
周迅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亮点,却是她自己近年角色的极大弱笔。
小个头儿的周迅在编剧导演无感的刻画中,并不能真的和隋棠拉开距离。
其实都是娇嗔,只不过周迅更浑然天成,隋棠是刻意符号。
全片几乎无副线,所以对于一部长片而言,情节点严重不足。
黄晓明和隋棠的关系也只流于表面,甚至都是大长腿的关系。
但片中有几个桥段,我倒也喜欢。
最喜欢的是台北酒店深夜看体育比赛幻想是三级片,继而周迅吻了黄晓明一段。
性玩具“血滴子”也不错,最终被晓明当成了手机链,又出现在片名包装中。
吃“兔兔”也不错,虽然我也绝不吃“兔兔”,但大排档的首次见面因为吃“兔兔”而不欢而散。
“人情券”让我想起不少动画中,孩子送给父母的“捶背券”,连《蜡笔小新》中皆有,最后停在致敬《人鬼情未了》的菜单上。
至于“你相机”(“你像鸡”)、“受惊”(“受精”)则只是个埂,到不了影响主线影响人物的功能。
《撒娇的女人最好命》实在显出彭浩翔的局限:1、自命不凡,一部主要针对内地市场的喜剧,太缺乏心意,比《人间·小团圆》差出太多,全无情怀与良心;2、小聪明。
彭浩翔的这两个问题也是他作为创作者三观狭隘的反应,因此他不可能在未来的创作有大作为。
还是彭浩翔一贯的“三级片”风格,粗口、黄段子、俗套的爱情。
好在节奏够快、画面够美,整个故事也算一气呵成。
整个故事类似《我可能不会爱你》,李大仁和程又青一般的异性好友,结局也毫不意外地证明了,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
可是看完了以后我总觉得哪里不对,想了好久才反应过来,这分明是一个小三上位的故事啊!
(以下开始剧透)隋棠在去机场的车上遇到了黄教主,也不知道是有意无意,靠在教主肩膀上睡着了。
而黄教主此时的表演就好像小处男准备破处的兴奋和紧张。
一见钟情谈不上,两人互相有好感是肯定的。
两人也就顺水推舟在一起了,隋棠跟着黄教主去了上海。
其实很正常吧,不管是脸还是身材,看起来都挺般配。
可是偏偏黄教主还有个周公子,是大学同学,好基友,还是顶头上司。
一看就知道他俩不简单,偏偏黄教主推个干干净净。
哪个女人能忍受男票有个红颜呢?
隋棠很聪明,没吵没闹,求着教主把周公子约出来吃饭,在饭桌上各种撒娇,赢得干净利落。
电影放到这里的时候,大家跟周公子一样,肆意嘲笑着隋棠太做作。
是不是自称女汉子的人都这样,明明是自己争不过,却要骂别人是绿茶婊。
好像谢依霖那几个闺蜜才是吧。
这其实是在说,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
真正的婊子喜欢装无辜、装清纯、喜欢害羞、喜欢穿粉色衣服。
男人肤浅,都只看表面。
所以,他们只能错过好姑娘,然后被婊子骗得痛不欲生。
只有女人才能看出谁他妈是真正的婊子。
遗憾的是我也被绕进去了。
到隋棠说要回台湾环岛骑行的时候,我不怀好意地想,这绿茶婊是不是在台湾还有别的男人?
可惜不是,隋棠就是回去环岛骑行去了。
甚至同行的都是女孩,一个男的都没有。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吧,你冒着大雨骑着车,好不容易找到地方躲雨,这时候你刷了一下微博,你的男票带着别的女人在台北逛夜市。
而他明明告诉你他忙,不能陪你回台湾。
你忍得了吗?
隋棠忍了,她没有怒气冲冲地质问教主怎么来的台湾,没有质问为什么会和周公子在一起,她只是又撒了一次娇,说自己受伤了。
黄教主确实来了台中看隋棠,可是带来了周公子。
无论隋棠怎么旁敲侧击、绵里藏针,她就是不走,死皮赖脸地跟着。
三人就这么别扭地一起骑着车上路了。
电影只是说着周公子的落寞,偏偏不提隋棠的委屈。
黄教主去买水的时候,留下两个女人大眼瞪小眼。
期待已久的对决终于到来。
莫名其妙地,隋棠就说自己只是玩玩而已。
莫名其妙地,隋棠就说自己还有别的男人。
周公子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和他在一起?
隋棠说为了打败你呀!
有这么傻逼的人吗?
绿茶婊会说自己是绿茶婊吗?
你看看周公子那帮闺蜜承不承认?
其实不是吧。
其实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姑娘,独立、坚强、热爱运动。
其实自己就是喜欢黄教主,就是不想他心里还有别人。
你说我是绿茶婊我就作给你看。
还真是挺傻逼的一个人。
结局当然是黄教主和周公子的大团圆。
大家都忘了周公子破坏别人的关系,认为真爱无敌。
原来你们眼中爱情还是有先来后到的。
可是谁还会在乎隋棠呢?
就算想起来,也不过骂一句,骚浪贱。
李大仁和程又青在一起的时候,谁会想起Maggie呢?
这些傻姑娘,好不容易和自己喜欢的男生在一起了,突然却有人跳出来说我们认识很多年了,他是我的,你才是第三者。
她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ps.快结尾时莫名响起来《突然好想你》很突兀。
pps.我是五迷。
虽然很烂片,可是我看了好几遍,哈哈哈
整体三星,必须为周迅加一颗。符合预期,挺完整的,笑点也多,黄段子也是彭浩翔电影标配了(再也无法直视的冰壶比赛……),几乎没看过周迅演轻松时装片,所以这部片里反差好萌,造型也好看尤其是黄毛那个,对周迅有好感的观众(比如我)观影体验会更好。PS周迅版的预告片剪得不错
迅哥很厉害,眼睛里有戏
谁说不好笑打死他
兔兔无辜被骂好多年,她只是爱撒娇,对面是真小三。周影后怎么总是演这种角色?小唯、大如、还有这个汉子猹,臣妾百口莫辩(嘟嘟嘴)
这电影就是出来揶揄那些特好撒娇的小女生的吧!而且也暴露了她们的好多小秘密啊!前半场笑的要命啊!还是喜欢周迅的气质,感觉她就不是一个爱撒娇的女生,可是偶尔的撒娇又是那么的可爱啊!
就是特爱看彭氏没节操喜剧 连我这个周迅黑都觉得彭浩翔把她拍可爱了
其实还不错
其实是撒娇男人最好命,黄晓明赢了
最真实的一幕就是分不清网红脸
讨厌~人家觉得还蛮好看的啦☆*o(≧▽≦)o
彭浩翔在段子手的路上一去不回了,顺便还鸡贼地插入了pussy这样的梗,情节方面依然很大男子主义,无论是女汉子为了男人学撒娇,还是锥子脸姐妹团的设置,笑果还是有的,可惜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消费女性的基础上。
彭浩翔是一个没有艺术追求的低俗段子手。两星都给黄晓明
肥彭拍的戏是每况愈下了...隋棠完爆平胸小矮人...黄晓明终于能有一部代表作了...Mike隋戏份太少了...
三观不正,真没法看下去了,导演是直男癌晚期吧
偏爱周公子
男的意淫国家队女运动员 闭上眼睛说人家比赛声音像叫床…等等等等…总之感谢这几年女性意识逐渐觉醒
看完更加喜歡周迅 雖然原來就很喜歡 吃兔兔那段簡直快要被惡心死 視隋棠為女神的我也被惡心到了 其實為什麼要改變?值得改變么?要改變才能得到的所謂愛情 寧可不要 輸就輸 沒什麼大不了 謝依霖每部戲都是加分點!
为什么要吃兔兔。。。。
女汉子和软妹子争黄晓明。彭浩翔在《香港仔》里至少有那么点想法和追求,虽然想法和追求都有点低;到了《撒娇女人》,所有心思都放在琢磨内地观众三俗趣味上,最要命的是他好像真琢磨到了,电影院里气氛很欢乐,就我一人抱头郁闷。而且,《好坏丑》的配乐这样用,莫里康不会杀你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