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一部青春片,不如说是一部回忆青春片。
开篇就是成年,闪回到高中时期,一下就带着我回忆起自己的青葱岁月,想起了那些已经走散的朋友。
曾经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但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渐行渐远,很少联系,但我知道你们过得都很好就够了,希望等到退休之后能一起旅行,见面聊天,怀念从前。
好了,感想到此为止,我不想再哭了,几乎哭了一整场,再听主题曲写字的时候还是想哭,还是聊聊电影吧。
电影整体要交代的故事情节还挺多的,但片长并不长,所以节奏进展很快,有点匆匆忙忙的感觉。
但也没办法,要讲的真的很多,感觉导演都舍不得删哈哈哈三位主演的经历看得我很难过,每个人都有不幸,十几岁的时候相遇,然后互相治愈扶持着走过了一段青春。
醒醒的一生看起来是最惨的,儿时丧母,大学时又丧父,最后好朋友走散了,自己还生病英年早逝。
(好在有周一围老师做她老公,稍稍让人有点安慰,但是有这么帅的老公自己又走得太早了,想想又更惨了😂)但她应该活的没有遗憾了,有圆满的婚姻,也实现了儿时的理想,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见米砂一面。
米砂和她相比好像什么都有,但其实在年少的爱情和友情里,是被丢下的那一个。
她看起来已经走得很远了,但心里的伤痛大概能从最开始没点着的那根香烟里看见一点。
醒醒的死让她与儿时有好感的路理重逢了,但她的笑让我感觉她已经放下了,虽然彩蛋里她约路理,但我觉得他们应该也只能是朋友了。
所以,路理才是最让人心疼的,只有他还留在原地,这么多年他守在他们的高中,仿佛是在纪念自己的青春和没萌芽的爱情,这么多年他再遇到米砂手还是会颤抖。
路理从小就生活在对醒醒的愧疚和亏欠里,连句喜欢都没来得及对米砂说,最后知道自己的愧疚根本没必要的时候感觉他都要碎了。
最感动我的片段是他为了鼓励和弥补醒醒,假扮成米砂和她通邮件,就感觉这孩子真的用心良苦。
他治愈了别人,自己却伤了腿,没有了爱情,年少的梦想也没有了。
黄明昊的路理相比白鸽真的进步很多,继续加油吧。
下次演个幸福的角色,别再让我为你哭了😭二刷后来编辑一下:1、导演在回忆和现实两个时间线的衔接上加了很多小巧思,每个闪回都有能衔接起来的小细节。
2、既然是讲三个人纠葛的青春戏码,校园霸凌的情节有点多了,如果能专注讲三个人就好了。
3、女主露背戏感觉没有必要,不懂为什么要露。
4、ost很好听,这两天一直在循环詹雯婷的《一直这样好吗》。
剧情过时就不提了。
想起初中时常到校阅览室看《少年文艺》,也没有对饶着迷过。
好像这个时代,再不会有剧中演员如陈都灵马思纯那般红了。
她们算红吧。
演戏剧社,话剧的演技也不够澎湃,还是接近电影的演法。
就剧中人设来说,米砂追寻母亲的脚步,当女主角,精进演技,是为了肯定母亲的理想。
出于对母亲的爱和尊重,她最终原谅了母亲的抛弃。
另一方面,醒醒看了母亲的日记,发现她不是真心见义勇为,而是找理由寻死,于是无法原谅母亲;出于对母亲的爱又想理解她的痛苦,是否真的不可承受而抛下自己,造成过度共情病情恶化。
或许人们都应该勇敢挖掘自己原生家庭的创伤,如同沙漏上刻的be brave。
救赎的光只会落在,站在光照得到地方的人身上。
完成精神弑母,找到独立的自我,放下上一辈的命运。
今天刚看完《沙漏》回来 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本以为沙漏只是一部青春疼痛文学互相救赎很美好的大结局 但是蕴含的感情和内容是很深的 镜头把每一个人都拍的很好看 青春感拉满,破碎感拉满 他们的青春充满很多遗憾 就比如破碎的沙漏 错过的重逢以及没能说出口的喜欢。
路理是一个不幸但又足够幸运的人。
因为愧疚,他给予醒醒无微不至的温暖;因为愧疚,他背负了少年难有的沉重; 因为愧疚,他错过了彼时爱上的女孩。
三个破碎的少年一直在缝补自己和彼此的人生, 他们都是住在对方心里的人,他们也是惺惺相惜的无法忘却的生命过客。
时间可能会遗忘他们的故事,但沙漏不会。
泥潭中的人会愿意为了那束光放弃一切的,也会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于卑污打扰了光的存在,小心翼翼把受伤的自己蜷缩起来。
醒醒心中的光是米砂,也许米砂并不完美,但她的不完美让醒醒幻想两个人是相似的,只是这一点点虚无的想象,在现实中再次打击了她。
而挽救她狼狈的却是路理是知道她病情不离不弃,是在她想要放弃的时候给予拥抱,也是在后悔争吵时带来米砂消息的人,路理于醒醒更像是溺水时唯一递到手边的绳索,平时毫不显眼,但总会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当时米砂和莫醒醒吵架的时候,路理一直与米砂的名义给莫醒醒写信给他给予帮助和鼓励 想让她振作起来 他真的是一个小天使 看电影的时候,他完全不再是黄明昊,也不再是他平时的冷少搞笑男显眼包等…他是路理 他完全沉浸在电影中 演的非常非常好 台词功底也很好 他们演那个话剧的时候 真的有震撼到我 不管是表情,台词 都让人眼前一亮 他是演员黄明昊 真的有很大的进步。
再谈谈路理吧,路理为什么让人心疼呢,他是众星捧月的学长;是波澜不惊的少年;是心怀愧疚的长大;是爱而不得的隐忍。
米砂突然闯进了他平静的世界,照顾的醒醒也好像走出了阴霾,明明感觉世界终于给予了一丝安慰,但面对着一边愧疚友谊,一边初次动心。
少年好像不知所措,所以将自己的心声深埋。
看到DV消失的时候我竟然有些恨铁不成钢,那是他的梦想啊,何止是记录的残缺影片,那是他看向这个世界的双眼。
DV作为导火索引发了醒醒米砂的争执,可是争吵的重点明明是因为彼此生活环境造成的落差堆积,所有人都很痛,但是路理呢?
生长的阵痛路理装作毫不在意,若不是最后在情绪崩溃之下忍不住流露了一丝心底的呐喊,就好像他从未感到自卑。
感觉自己不小心说错话后又瞬间收紧情绪安抚醒醒,把朋友放在第一顺位,可是我也希望路理能够再勇敢一点点,只要再勇敢一点点,会不会就能改变结局。
包括看到莫醒醒吃生肉那段 真的很佩服演员的意志力 物理可能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里 因为他知道莫醒醒的妈妈是救过自己的 他想要偿还 一辈子都活在痛苦中 后面当莫醒醒听到路理和邻居在讲莫醒醒妈妈的时候 他们在雨中的那个片段也很有震撼力 但是正好米砂的车过来看莫醒醒 看到他们俩抱在一起,她可能很失望吧 把那束花放在树下就走了 后面路理为了追莫醒醒出了车祸成了瘸子 后面蒋蓝和米砂见面的时候蒋蓝给了米砂dv,他才发现路理对他的感情 后面结局也提到了莫醒醒给米砂做的演出服和婚纱 曾经多么美好 但是到后面错过的相逢 结局也挺悲惨的 但是青春本来就充满遗憾……黄明昊你说,你觉得好朋友之间是需要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的,这些年来,你提供给我的情绪价值太多;希望我6年来的陪伴在你看来也有珍贵意义,因为我想说“谢谢你成为我的朋友,我们永远都会是朋友。
”“你仍然觉得真诚是所有秘诀的第一关键词”我希望你也被真诚对待!
《沙漏》大卖!
大家多多支持justin
对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深刻复杂的情感。
沙漏是我看的饶雪漫的第一本书,在新华书店二楼,彼时我还在读杨红樱,但是被书模美丽的侧脸所吸引,背景是黑板,第一感觉就是优美带着一丝神秘,没错就是现在的我一直迷恋的幽玄感。
似乎很惊讶于记性这么好,我记得翻开的第一部分就是阁楼上的莫醒醒,厌食暴食交替,火腿肠加一锅米饭的吃法,那种冷静疏离脆弱厌世,仿佛贴合到了心脏某个角落,那样的文笔和一行行文字后的黑白背景,我是喜欢的。
慢慢读下去,就是我的五六年级,那是一本描写十七岁故事的书,饶雪漫的所有故事都是。
“没有人永远十七岁,但永远有人十七岁。
”十二岁的我看了很多十七岁的故事,那时候五年还不是一晃而过的事,于是早早成为了“关于青春的知识与青春无法共存”中的青春的知识的人。
她的代表作是左耳,可是无论读几遍还是没什么太多共鸣,我的最爱还是沙漏,是第一本也是最喜欢的一本。
她描写了醒醒和米砂的友谊,她们的美好与分离,她们是彼此生命的光,刻进了彼此的生命里,能够照亮一辈子。
关于每个人为第一视角的故事,都是那么鲜活灵动。
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又像醒醒,又像米砂,但鉴于我大大咧咧的性格,还是偏向米砂多一点,事实上前段时间测出来也确实是ne fi 为主要功能的enfp,实在是很符合,醒醒则很像fi ne的infp,黛玉。
题外话一下宝玉是enfp,黛玉infp也确实天作之合了。
我认为这整体是一个很温和柔软细腻,如同柔软河水一样流淌的故事,她没有实质性的太多伤害,没有太多男人介入,更多是由女孩子的灵性灵魂为主导,或许这也正是我喜欢的原因。
像鹿又像猫,她们都是坚强坚韧勇敢的,也都是明媚而忧伤的。
沙漏记得,我们遗忘的时光。
事实是看完电影我才看懂这句话,也才更清晰地了解了这个故事,其实明明这三部曲我已经看了很多遍了,但是我都游荡在整体氛围中,却并没有仔细跟着每一步的情绪体会其中,似乎每一部她的书我都是如此,一是因为没有相似经历所以无法轻易就感同身受,二是因为如果太投入进去我恐怕会沉陷其中走不出来,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我不会将感同身受感性度拉太高,搞不好会抑郁,毕竟是青春疼痛文学。
然后我发现这样的习惯伴随了我所有往后,所有感情中我都会开启这样的机制和习惯,以及我选择理科而不是文科的理由是我要是再文一点恐怕会深陷感性走不出来,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ti为fi的保护色,也就是我的表层人格为ntp的原因。
但这本书的底色到底是温暖的,暖洋洋的,就像电影最后的场景一样,夕阳下两个笑得很明媚的女孩,因为只要她们在一起,就是照亮彼此的明媚的。
soulmate,心底的太阳,这就是沙漏的故事。
电影里有一句说到了我心上,曾经以为人与人就是走散了,不会再回头,或者说有过美好的回忆就是幸运,但更多的是住在心底的人永远不会分离。
我一直认同挪威的森林里经典的“迷失的人就迷失了,相逢的人还会再相逢”,但是这里我还想再加一句,就是,“住在心底的人会在彼此心中再相逢,这何尝不是一种重逢与永远在一起呢?”所以关于爱,到底还是向内的故事吧,我的亲人,相爱的朋友,或是无法相见但彼此牵挂的伴侣。
那种感情是一种力量,是“缘”,或许它会让我们在现实中再度触碰彼此,又或许它让我们在梦中,在意识中继续触碰,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也就是亦舒所描述的“生命只需要好,无需长”。
在很久以后,这个世界变成了自然再度摧毁包围的景象的时候,人类文明逝亡的时候,我与我爱的人都是尘埃或者更消散的东西。
而在那些之前,如今的当下,拥抱过,亲吻过,看着过彼此,以及文字手机或脑子记录下这一切,反复被拾起,被遗忘的时光,存在着的当下,一秒一秒地度过、感受、流逝,这就是生命。
虽然题材是大家通常诟病没人能拍好的“青春疼痛文学”,但是随处可见的是真实的青春——一个被窝里分享珍贵礼物,开学遇上喜欢社团招新活动的喜悦,回看以前dv慢慢拾起已模糊的旧时记忆···但也有“通病”总会塑造一个爱搞小团体霸凌人的恶女,一个直戳心窝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一个默默付出的男同学,但是这都不影响主线剧情的呈现:女生之间说“干就干”的友谊、抱头痛哭互相舔舐伤口的情节、奋不顾身奔向对方的镜头、最后因为不解释互相误解的遗憾离开。
充满着热烈、青春和剧痛,但哪有什么刻骨的友谊不夹杂着爱呢,两个小女孩相似的原生经历,本能互相治愈互相救赎,可结果总让人叹惋,可也没什么叹惋的直到最后她们还是最好的朋友,虽然已隔千万。
但这样的感情,这样的叙事镜头足以令观众感动,频频追忆那些已逝去时光、不负存在的亲密关系和那些记忆里的模糊人脸。
改编自饶雪漫同名小说,讲述了莫醒醒因母亲救失足男孩离世而患心理疾病。
幸而在好朋友米砂、路理的陪伴下度过了温暖的青春。
十年后,醒醒重遇好友,决心直面过去,打开心结。
得知了莫醒醒的死讯,从国外回来的米砂,回到了中学时生活的小镇,见到了读书时经常和自己对着干的女孩。
开始回忆起与莫醒醒相关的一切,包括俩人曾经的友谊。
莫醒醒的妈妈有交替性暴食厌食症,病痛的折磨让她非常痛苦地活着,希望早点死去,而得知病会遗传的时候,更是后悔当了妈妈,这是莫醒醒后来在妈妈的日记本里看到的。
只是妈妈因为车祸救人意外死亡的时候,莫醒醒只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而且当天是她执意要吃生日蛋糕,妈妈才出了门。
从那天起生活完全变了,爸爸酗酒如命,莫醒醒也真的遗传了妈妈的病。
没有妈妈的莫醒醒,在学校里总是被欺负霸凌,为首的是一个叫蒋蓝的女孩,"你怎么不跟你妈妈一起去死"。
米砂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女孩子,为了寻找当年不告而别的妈妈,和哥哥米砾转学来到了这里,妈妈演出的照片还挂在话剧社门口。
开学当天就遇到了莫醒醒受欺负,阳光积极的米砂看不过去帮助了莫醒醒,后来也被一起针对霸凌,手机被蒋蓝偷了。
在讲台上,面对着整个班级的反对,米砂最终放弃了搜书包的行动,只有莫醒醒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倒出,表示自己的清白和支持。
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个女孩子逐渐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莫醒醒带着米砂去自己常去的面馆吃面,还带米砂去了自己的家,分享自己的阁楼,帮米砂把校服裙子的腰用缝纫机重新弄到合适尺寸,米砂也送了莫醒醒一台新的缝纫机。
除了她俩以外,还有路理学长和她们经常出入。
米砂在开学第一天就有见到非常受女生欢迎的路理,路理也在无意间看到了米砂的话剧天赋,并邀请米砂当女主角,还和米砂一起为莫醒醒补习功课。
路理藏着一个秘密,他就是当年莫醒醒的妈妈救下的小男孩,一家人因为愧疚和责任感一直在默默对着救命恩人的一家付出,所以路理总是帮着莫醒醒,在米砂出现之前,都是路理在关心莫醒醒。
只是情窦初开的两个青春少女,不知道这些只是路理表达歉意的方式,最终也因为种种误会分开。
话剧社开演的当天,原本的女主角蒋蓝叫了一群小混混半路拦住了米砂,莫醒醒赶到时,米砂的衣服已经被扒到肩膀了,最后是因为混混头是面馆老板的儿子阿布,认识莫醒醒,不忍心看着莫醒醒脱衣服,两人才逃过一劫。
两个女孩子的友谊也更加不分彼此。
莫醒醒无意间翻到了妈妈的日记,开始暴食,米砂看着路理熟练地处理着糟糕的场景,并且如此关心莫醒醒,两人之间的秘密让米砂心里不是滋味。
米砂的龙凤胎哥哥米砾也在家中无意间看到了父母的离婚协议书,才知道当初父母已经协议离婚,妈妈是打算在外面安顿好了接两人出去,只是后来妈妈出了意外去世了,爸爸隐瞒了真相,所以两兄妹才认为妈妈是不告而别。
路理的DV被蒋蓝偷了,还被要挟三千块钱才能赎回,米砂在全校师生面前大骂蒋蓝是小偷,校园霸凌,结果隔天莫醒醒和米砂就被堵在洗澡间。
莫醒醒为了救米砂,手心被剪刀划过,肌腱断了,非常严重。
两人的爸爸都来到了学校,只是莫醒醒的爸爸是来道歉的,表示都是自家女儿的错,而米砂爸爸是来兴师问罪的,既表达对学校的不满,也表示可以帮莫醒醒付医药费,但是需要莫醒醒离自己的女儿远一点。
两个女孩子也因为闹别扭大吵了一架,莫醒醒责怪米砂不告诉自己要转学,米砂责怪莫醒醒从没告诉过自己生病的事情,也不知道和路理要花三千赎回的DV里有什么秘密,两人因吵架而分开,代表着两人友谊的信物"沙漏"也碎了一地,米砂转学去了上海,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路理后来去了上海再次邀请米砂当女主角演话剧,并且在米砂离开的一年里,用米砂的名义鼓励伤心的莫醒醒振作,邀请她看话剧。
话剧演出当天,莫醒醒拿着为米砂亲手制作的礼服,却在半路上接到了爸爸的死讯,妈妈死后常年酗酒的爸爸得了晚期胃癌。
莫醒醒错过了话剧演出,在家中又得知了路理是当年妈妈救的小男孩,崩溃的莫醒醒以为自己只是被可怜被同情而已。
雨夜里为了安慰抱着莫醒醒的路理,刚好被前来吊唁的米砂看见,米砂转身离开消失在雨夜里。
路理慌乱放开了怀抱,莫醒醒趁机跑出马路,路理为了救莫醒醒,被迎面驶来的车撞到,后来瘸了一条腿。
如同当年被救一样,路理总算是还了这份恩情,可以不用再守在莫醒醒身边,面对喜欢的人都说不出口。
30多岁的路理成了音乐老师;蒋蓝在那次莫醒醒肌腱受伤之后被学校停课处分,后来和阿布结了婚,还是经营着那家面馆。
米砂见了过去的人,见了已经破败的教学楼和话剧厅,知道了路理的DV里全是自己的身影,却再也见不到曾经短暂伤痛又美好的故事里的主角莫醒醒。
首先是粉丝,但是不影响我看完以后的感觉,毕竟我对路理的感觉是:他是一扇窗口,米砂和莫醒醒的眼神总是穿过他互相看向对方。
尤其是转学后的米砂和上大学的路理重回天一演蓝色理想的时候,莫醒醒在来的路上因为父亲病重在路口转向,画面交错,戴着面具的“埃拉比索”就是最明显的那扇“窗口”——“他一定不会像我这般丑陋”“我不配做你的朋友”埃拉比索这个可悲的不愿与戏剧主角相认的形象是谁?
米砂想重逢的人是谁?
路理劝解莫醒醒没用为什么用“米砂”的名字去写信就有用呢?
整个影片的镜头语言、美感是我没想到的,镜头想说的“言外之意”非常丰富。
虽然因为是回忆,剪辑非常跳跃非常破碎,好像她们一步到位浓缩了极强烈的情绪反应。
影片回忆开头,醒醒走回家上楼推窗的长镜头大概就是一篇序幕,在那个长镜头里面会看到无数之后剧情的“触发点”。
莫醒醒在非常难过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大的打击在等着她,有时候我也会…口不择言在朋友情绪低谷的时候说出更让她伤心的话,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情绪上的暴击是因为说这句话的“人”——是米砂,是路理,是他们说的。
所以莫醒醒才会一下下吞下那些巨量的悲伤,包括米砂也是她介意或者说在乎莫醒醒和路理那些额外的“联系”,但是她也不会说出来。
青春期或者说敏感的少年男女其实都很擅长把痛苦咽下去……试图去自我疏解去说服自己并不在意,I don't care很多时候都是“我超在意的”。
不过剧情真的……实在是太极端化了,悲伤之后一定是更大的悲伤,而且有些情节设计和最后一段雨夜的人物反应也很无力理解。
比如路理去找米砂想让她稍微和醒醒交流一下,米砂觉得自己不去打扰更好,醒醒最后靠着路理假借米砂名义写的信重新振作。
这里米砂已经成了醒醒一种类似“信仰”的支持,但是米砂居然真的没去和她交流让我很讶异。
可能醒醒想的有一部分是对的,什么都有的人和什么都没有的人很难走下去,米砂甚至死讯都是……从米砾那里知道的,写到这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难过然后能做出为了让别人振作冒名写信这种事、无论怎么样都很稳定的路理,在雨夜突然那样刺激醒醒。
他在发泄完情绪后又好像“突然清醒”赶紧抓住醒醒抱住她安慰她,但是见到米砂来了他依然没松开手,米砂的误解<醒醒的痛苦,但是前面都那样歇斯底里地表达自己不想,而不是顺着去安慰醒醒,现在又来这样的选择,非常割裂。
可能路理只是那一下,短暂地发泄了一瞬间,意识到自己这样说醒醒真的会崩溃所以选择补救,但是这一刻他确实选择了“责任”而不是他自己认为自己最想要的“自由”。
反派两位蒋蓝阿布,非常凶残非常可恨而且是确实干的很过分,最后他俩归于平淡在面馆然后希望米砂原谅……米砂和醒醒都应该被你两道歉!
米砾路理也是!
偷人家东西八百年以后才还!
自己不说有男朋友!
不揍本人去侮辱人家妹妹!
米砾很好笑,他一撩头发我们就开始笑,前面还因为他喜欢蒋蓝生气后面看他去和阿布打架又好了,后面还拄着拐去找妹妹,算他这个哥哥当的好(虽然我老觉得他是弟弟哈哈)只能说确实是时代性很明显的原著IP但是接下来想说一些非常喜欢的镜头1.暴食症后,路理去找到米砂,两个人回来米砂醒醒超开心拥抱,镜头一切,醒醒后面米砾,米砂后面路理这个镜头实在是太隔墙花了2.米砂抢校领导话筒大喊蒋蓝偷东西霸凌,可能有一点是因为她快转学了(虽然她不愿意)但是那种情绪上的发泄,结合剧情,我真的觉得她跑的非常轻快又快乐校领导追米砂撞到醒醒,我脸上和醒醒同款笑容哈哈(不过马上急转直下真的我服了)3.路理在客车上给醒醒掖完衣服看米砂真的是非常……我真的觉得他很明显并不是把醒醒当做一种责任一种愧疚,这里他下意识地去照顾她然后偷偷拍米砂睡觉,其实就能看出来他是把醒醒当朋友的,更别说后面他非常努力地想让醒醒“醒醒”,所以雨夜我真的很无语4.整段他们去海边玩的镜头非常非常安宁又纯粹的美丽,值得放进巫妖命匣永久保存的记忆,如果是我可能真的会日日夜夜怀念那一小段闪闪发光的快乐日子,如果翻转那枚沙漏真的能回到一个时间点,我相信她们也会选择回到这里——————以及最后的最后,三角这件事,米砂的质问很明显“为什么路理知道你的病?
”(为什么不让我知道?
如果不是我看见是不是你要瞒我一辈子?
)“我在你眼里就这么不可靠?
”(我也可以帮你我也可以带你去医院?
为什么不告诉我?
)很强烈的……女本子既视感,所以最后雨夜对我来说是很强烈的三个人的ooc,可能只是为了刺激醒醒然后让路理救她一次真的再也不欠?
还是觉得很无语但是镜头我真的给满分拍的太好了是剧情的问题,很多特写全景各种视角,都拍的太好了。
回忆里一切都泛着淡淡的微光,朦胧是因为遥远,明亮是因为真的足够灿烂。
“你好,我是米砂”“……莫醒醒”
前方高能 怕剧透者 请自动远离 超级喜欢 又来骗我眼泪💧导演和编剧都是女生沉默者的悲伤一个人被孤立两个人就不是孤立了爱 与陪伴谢谢你 出现在 我的生命里高二 八班路理米砂 莫醒醒 是同桌人生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会有转机一个沙漏⌛ 漏完只要99秒转机会因为我们 倒转沙漏⌛而出现吗?
有些人终需告别才会成长?
转入天中学校 想做戏剧🎭女主角 想和母亲站在一起的米砂米粒哥哥 没心没肺吗?
莫醒醒的妈妈为了救别人家的小孩死了。
爸爸一天到晚酗酒醒醒因为妈妈的死 被破例进了那个城市的重点高中。
但是被某个女生排挤 恶作剧 她的床单湿了醒醒被米粒见到了 不堪的一面在醒醒六岁生日的时候,妈妈死了总有人 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不吵架 不撒谎 不分开莫醒醒戏剧社服装顾问 数学只有53分涨了20分米砂被欺负了。
那个女生好坏莫醒醒为了米砂 可以牺牲自己花蕾剧场 林苏仪 米砂的妈妈互相缝补55分。
米粒也太傻了 孤身一人去找混混谈判阿布莫醒醒的妈妈有抑郁症?
晕倒 没怎么吃东西 什么病会遗传?死 也许对某些人来说 是更轻松的选择和解脱交替性暴食厌食症 要保持情绪稳定 不能受刺激米砂的妈妈死了please be braveit's ok to be a coward蒋蓝 高二 三班米砂爸爸为什么阻止 醒醒和米砂在一起啊?
是因为 君子不居于危墙之下吗?醒醒为了救米砂 把自己手的肌腱都弄伤了为什么不去处罚蒋蓝啊一无所有的人 能和什么都有的人做朋友吗?
米砂难道不是 醒醒生命中的一缕光吗?
原来路理喜欢的是米砂为了 这个dv花了三千。
他们为什么 不和 米砂分享里面的内容 面馆 那个原来是 蒋蓝 原来 是蒋蓝把dv给米砂啊十几年前车祸。
高三 醒醒爸爸 胃癌晚期醒醒呢差点就可以在剧场见面和好了。
醒醒的爸爸死了。
原来路理是那个 被醒醒妈妈 以生命救活的孩子啊编剧也太能了醒醒 车祸 路理的腿瘸了 还好 ....醒醒没事但是13年后 醒醒妈妈的病还是带走了她。
不吵架 不撒谎 不分开 的约定所有的美丽 都是以悲剧结尾的吗?
人和人之间 走着走着 会散吗?
曾经拥有就是最大的幸运🍀吗?
沙漏⌛可以重启但人生不可能重来
想来说一说饶雪漫的电影《沙漏》,有一说一,这个电影里面的年轻主演除了黄明昊几乎大都不认识,但真心觉得他们每个人演的都特别好,虽然没看过原著,但也get到了饶雪漫笔下的青春,也懂了那句“沙漏记得,我们遗忘的时光”,确实,青春是一场有笑有泪的旅程,时间也真的是个巨大的沙漏,反向的那一刻就再也回不去了,沙漏缓缓流淌,落下的不是沙子,都是时间的痕迹。
电影没有MV式的剪辑,没有过度的柔光滤镜,更没有那些狗血的爱情桥段,虽然是双女主,却没有雌竞那一套,女导演视角下的青春,有伤痛,也有遗憾,电影用最克制的方式,展现了青春的纯粹和真实。
两个女生相互治愈的戏份是我嗑的部分。
莫醒醒的扮演者邱天,看完电影专门搜了下演员,演技真的很让人惊喜,哭戏、暴食戏都演的让人心疼;米砂的扮演者包上恩也特别干净,演技非常之灵动,两位女主的表演完全入戏,让人信服。
而黄明昊演的路理,表现的刚刚好,雨夜的那场戏,让人狠狠感受到青春的破碎和疼痛。
最后提一嘴影片我认为最高光的部分,莫醒醒写给米砂的那封信,几乎是泪腺开关器了,不想多剧透,但是后劲十足。
是啊,人一生中能碰到几个志同道合又真挚勇敢的朋友呢,我也会记得,莫醒醒和米砂,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
其实,《沙漏》要讲的东西《七月与安生》早在八年前就完成了,但是,《沙漏》选择再讲一遍,我想那一定有她非讲不可的理由,然而,我并未寻到,或许,这只是编导共同执念的衍生品,一次失败的影视化,一个既不明媚也不忧伤的错乱故事。
女生间的感情奇奇妙妙,互相妒忌、互相爱护,可以分享全世界,但有些东西连碰都别想碰,一旦碰了,天崩地裂。
莫醒醒和米砂,几乎就是这种奇妙关系的写照,一如七月与安生,学长路理在成为她们关系纽带的同时,也因萌生的爱意,渐渐的让他们站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在情感世界中,三角形反而是最不稳固的,莫醒醒和米砂各自向着路理前进,并期望成为唯一的直线,当她们发觉对方的存在时,一种混杂着牺牲与毁灭的情感顿然出现,独占与成全来回拉锯,如果这时出现外力的作用,导致误会与怀疑,那么三角形会轰然倒塌,顶点散落各处,说白了,《沙漏》就是这样的,很多青春三角恋也都是这样的。
这类故事最难处理的,不是未遇见前各自幽暗的岁月,也不是遇见后一起明媚的时光(影片连这点也未处理好),更不是回首时的释然,而是相爱相杀的细腻与心悸,以杀写爱、用爱助杀:莫醒醒和米砂的相爱与相杀,几乎全都由两个人操控,一个是蒋蓝,一个是路理,他们负责制造误会与猜忌,而莫醒醒与米砂在他们的攻势下,几乎没有挣扎、反抗、拉扯,直接宣布放弃,杀与爱都悬了空,好似她们的情感并不重要一般,又仿佛她们的遇见只是为了那一场“我送你回家”。
我不知道《沙漏》(小说)算不算青春疼痛文学,但至少,在我这,《沙漏》(电影)既没有青春的明媚、也感受不到疼痛的触感,它就像一杯放了灰色粉末的水,硬说自己是咖啡。
救命😵
挺好~大静静还是很厉害的
呃……
一堆没交代清楚的人物关系,导致了影片剧情显得如此的别扭。可能应该是年龄最小的包上恩的表演在一众年轻演员里如此突出,不知道是其他演员的表演太拉胯,还是真的包上恩鹤立鸡群?但这种青春疼痛片确实内容已经过时了(哦,小说作者还是编剧,那自然会有很多的自以为是和难以割舍)
作为有经历的我来说已经哭死了,尤其是最后那个记录片
相比男导演,女导演镜头拍出的女性角色关系会更细腻,但整体故事脉络上交代相对简单点,“沙漏”作为题眼去突出「时间」下物是人非的变化,用大量捕捉的校园空镜头去展现三人间纯粹的友谊,光影的情绪感营造的很有意境,同时为后面关系出现裂痕埋下伏笔。陈昕崴演坏女孩莫名想到《少年的你》里面的周也。包上恩真的好美,表演也自然流露;米哥角色太废,人物太单薄。片中两个女孩对母亲在其童年缺位产生的隔阂和遗憾被不断的放大,两位父亲的固执、大男子主义与母爱缺失造就了她们的不幸福,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会伴随人的一生,有时候难得的友谊比钻石都要珍贵。
穿着白衬衫的路理学长是我心目中的白月光,谢谢你为大家圆了这个学长梦啊。
虽然剧情狗血但拍摄手法挺舒服的,两个女孩间的友谊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泪目…邱天太会演了。
为了邱天和包上恩的颜看的这部电影,典型的饶雪漫式青春疼痛文学,故事很一般,推动剧情的发展全靠校园霸凌。邱天的人物角色设定也太惨了,母亲为救一个小男孩过世,那时候她才6岁,爸爸常年酗酒,还被长期校园霸凌。好在有一个转学来的青春元气少女来到了她的生命,成为了她的好朋友,两个人彼此缝补对方的人生。过了喜欢青春片的年纪,依旧能在电影里忆起我的青春,想到我最好的朋友瑶瑶。那时的生活确实是波澜不惊的,但一起去书店借言情小说读,一起谈论娱乐八卦,一起读网文的日子,现在回忆起来也许是一生中最轻松的时光。
诶,这俩女主角到底是啥感情啊。真的好青春咯噔。
我会用我的方式想念着你,于是不知不觉中,我慢慢变成了你。
跟随着米砂的回忆,米砂,莫醒醒,蒋蓝,路理这些曾经熟悉的名字在电影中又鲜活过来,好像一面映照人性与时间的镜子,步入一场关于生命、爱情、友情和自我追寻的心灵之旅。沙漏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摒弃了所谓的三角恋这种青春片标配,聚焦在一个回眸就能引起的悸动,和成长必经的痛楚上,这才是真实纯粹的青春片。
就,还行吧。画面还是很好看的!2024.7.31于成都紫悦云享
青春疼痛文学的剧情太老套了,但是女孩子之间的友情还是很美好
青春期看的小说,画上句话
大学的时候看过原著,当时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但是看了这个版本的电影,其实已经记不住情节究竟讲了什么了,只是觉得自己不再是受众,理解不了这种无病呻吟的疼痛感,或许是我长大了,饶雪漫还没有。
包上恩好美!本片最大功臣属于 余 静 萍 !
情怀
无聊,狗血,出戏…
一个很伤情的友情+爱情故事,温婧用女性的导演视角,很完美的诠释了这份青春情感,就是有点太伤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