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朱莉娅
وداعا جوليا,Goodbye Julia
导演:穆罕默德·科尔多法尼
主演:Eiman Yousif,Siran Riak,Nazar Goma,格·达尼,Issraa Elkogali Häggström,Mustafa Aiman Khalifa
类型:电影地区:苏丹,瑞典,德国,沙特阿拉伯,法国,埃及语言:阿拉伯语年份:2023
简介:北苏丹人莫娜曾是一名歌手,结婚后退出歌坛。生活体面的她却被内心秘密折磨:她曾间接引发了一起谋杀。为平息愧疚,她收留了失去生活来源的死者遗孀和儿子:来自苏丹南部的朱莉娅和丹尼尔。在家庭内外,两个完全不同的女人建立起意外却暗藏危机的友谊。由于无法坦白罪行,莫娜决定抛开过去,努力适应现状。但她没有想到,国家的动荡蔓延至..详细 >
SIFF2024长三角放映。故事层面把种族、阶层和性别融合得相当好,很成熟很见功力,仿佛上了一节南北苏丹的历史课。mona把受害人当作缓解愧疚的工具、虚伪善意的出口,不顾造成二次伤害,真是极度自私。【2024#103】
#SIFF长三角放映南京场# 放映结束疯狂鼓掌,真想打十颗星。打破了大荧幕女性在政治中1.跟从或归属于丈夫 或2.向男性形象靠拢 两极状态的面貌,更深刻地建立了一种女性在复杂政治生态中的共生。(另外,两位女主角居然都不是职业演员,太牛了!)
优秀的非洲电影
不同种族阶级女性处境
接受西方文化洗脑后的文化输出者有一点特别好,就是能让我们看到完全被世界忽略的角落,说实话,再心怀天下的人也只能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世上很多人很多种生活都很值得被看见被理解,但同样的文化输出者也有一点不好,就是西方普世价值嫁接在任意故事上显得特别违和和不严肃,还是喊口号者远远多于研究者。这片儿就是如此,有意义但不好看
这部电影通过一段女性情谊去反衬国家的分裂,谎言和缺乏理解才是一切的元凶
种族偏见已经刻在了人类的骨子里
#Cannes76
很少看到的关于苏丹🇸🇩的一个故事,具有传统文化教化特质的苏丹故事。善良不能救赎,善良是有后果的;当善良遇上邪恶,善良会被剥的体无完肤,邪恶从来不会怜悯,邪恶永远觉得邪恶还不够。没有什么救赎,也没有什么圣徒,人类的世界充满了邪恶和戾气。也没有绝对的善良,大多数时候善良只是人类一种善良的想象。当然,八千年的文化教化,还是有点作用的,那就是善良——想象出来的善良,时不时会抬起头,睁开眼睛望一眼人间。但是,善良的眼睛马上就被邪恶迷住了。
南方的应许之地已在各方势力的争斗之下千疮百孔,北方的故土又笼罩在内战的阴云之下。切入精准,后劲不足。导演期望的许多表达,最终呈现都略显单薄。
从结尾回想,朱莉娅一早知道丈夫已死。她撒谎说想要去欧洲找丈夫,念自己曾拒绝的的大学。真好啊,坚韧顽强从来不是东方女性的特质,而是悲苦女性的奏鸣曲。
以前也看过讲述黑人故事的电影,但看了这部苏丹电影,才感觉自己好像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关于黑人生活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也看到了苏丹的贫穷,感受到了导演的电影梦带领他拍出了属于自己国家的故事。别看苏丹这么贫穷落后,但电影里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男性领导力都很进步。人类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很渺小,但在具体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ps,看的是115min.版
💩
#26SIFF 几乎触碰到所有议题,但又含蓄克制,张口就来的谎言构成了全部篇幅,最后既走向和解也走向分裂,正如南北苏丹所经历过的历史。
不太喜欢意识形态痕迹那么重的片子,很刻意,台词和各种符号直接怼脸上了
在戛纳看过许多黑人题材电影,这是我的top 1。宗教、种族和性别融合在一起,两位丈夫分别代表了苏丹政局里的两股宗教势力,故事通过一场意外,将两个宗教和种族的矛盾嫁接在两位女性身上,大团圆结局蕴含导演的期望,可惜事与愿违。
朴实,缓缓道来,分裂统一,没有一定之规
以小见大,将两个女性的友谊关系化作苏丹南北分裂的政治缩影,不同个体的冲突与挣扎映射着国家之殇,在宏大主旨之下将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有效融合,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关怀温度,只不过中段略显臃肿,整体缺乏点晴之处,有点寡淡且力度不足
润物细无声的展现了族群冲突、宗教冲突、伊斯lan家庭的冲突。剧情、镜头、节奏都不错,最近看的最好的电影!
第一次看苏丹的电影,作为申奥片完成的非常不错。同为女人,身份、地位不一样,所思所为皆有很大差别,当然最大的还是活下去。女主人有点像金丝笼里的小鸟,既要又要还要,还喜欢甩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