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提到第五代导演,观众首先要联想到的是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转型商业的国内大导演,虽然在转型商业片市场之后总是处在争议当中,但他们早年屡获国家大奖的经历也让他们的每一部新作都会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第五代导演大多都是经历过文革,并在文革结束后于八十年代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
在他们身上既流淌着伤痕时代的岁月记忆与动荡年代里的时代焦虑所凝结的血液,但他们又接受过正统的戏剧教育和专业的培训,对新的思想文化与电影技法都能有所感知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后,第五代导演逐渐成为影坛新势力,这群当时的影坛新贵们,带着新的思想新的文化风气与新的艺术手法,试图创新中国电影市场,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因此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获得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即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导演最辉煌的一代。
我们熟知的第五代导演,既有今天业已成名游走于商业和艺术两端的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也有今天依然坚持艺术电影的田壮壮、霍建起、吴文光,也有早已退居幕后的黄建新。
还有今天要谈的导演,淡出影坛已经十余年的导演——夏钢。
夏钢与同辈的在张艺谋、陈凯歌等立足中国农业社会和大历史背景下的变革背后的守望不同,夏钢则一直作坚守以都市男女情感焦虑为主题的剧情片,换言之,他是第五代导演里最早的一批商业片导演。
1988年,夏钢将青年作家王朔的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搬上银幕,引起极大轰动。
几年来,该片在国内的所有大城市始终长映不衰。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90年,夏钢导演的《遭遇激情》又获极大成功,一举获得该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演四项提名,并且在观众中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后的《大撒把》《与往事干杯》等作品,都曾在当时收获不小的反响。
不过,进入新世纪以后,夏钢导演的银幕之路一直不是很顺利,于是他转行回去做了电视剧导演,就此十余年过去。
《大撒把》新作《夜色撩人》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虽然作者本人不算著名,但作品却大大有名,她的作品《太阳黑子》曾被导演曹保平改编成电影并饱受好评的《烈日灼心》。
回到《夜色撩人》这部作品,我个人认为起码这部电影的立意层面的出发点本是很好的,一件入室抢劫的小案件发酵成萦绕在女主心头的心魔,在精神上对女主造成了极大的刺激和影响,进而波及到了她整个生活和家庭情感的走向。
但是,一个导演告别影坛十余年,让我不得不怀疑,他的电影语言和对电影的理解上是否会倒退,老派、陈旧、无趣这些词在我观看这部电影时不断蹦出在我的脑海当中,我始终无法理解男女主角在这起抢劫案里的动机与情感而入戏。
又或许是受制于审查制度,让影片在很多细节的表述上有些尴尬,比如电影开场便交代女主角和丈夫之间的特殊爱好,当观众以为主角要施展什么特殊技艺的时候,居然什么都没发生,颇有一种观众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个这的尴尬之感。
紧接着女主角半夜醒来,发觉室内遭劫,两个抢劫犯拿刀对着自己,于是刚草玩特殊技艺用的道具绳索再一次体现了其多功能性。
然后夫妻俩人都被绑了,劫匪不断撩拨女主角。
当观众以为劫匪不单要劫财还要劫色的时候,果然导演又一次让什么事也没发生,此时我TM还能说什么?
然后劫匪遵守了行业道德,抢完钱跑路,然后派出所神兵天降,展开调查,迅速破案,一般电影到这儿就差不多结束了。
但一向阅尽烂片无数的笔者,心知导演肯定还有套路。
于是女主角从派出所出来,就开始变得神经质,他陷入了对丈夫的猜疑当中:你为什么在那种危急的时刻不选择反抗,眼睁睁看着我遭受凌辱,我们之间十年的感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好嘛,到这里,笔者终于领悟到了电影的主线剧情:一对沉迷SM捆绑艺术的夫妻,玩火自焚最终因为互相猜忌而感情破裂的故事。
女主角对于丈夫在遭遇抢劫时的不作为产生的怀疑是影片最大的叙事动机,它似乎想要探讨人性的道德困境,正如王千源饰演的警察,在遭遇到抢劫时,是该勇敢拼命,还是冷静自保,但电影的价值观探讨只留于表面。
影片的定位非常不清晰,导演似乎想要借助悬疑电影的类型,去植入自己想要的表达的关于人性的思考,可是影片在叙事上较为松散,尤其在悬疑戏份的设置上,是非常平庸的。
悬疑电影往往要把反常的细节和线索遮掩在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当中,进而误导观众,造成悬念解开时的反转的惊讶感。
然而这部电影在剧作上,过于单薄,从一开场男女主角莫名奇妙的SM戏份,到抢劫案发生时丈夫做作的表现,以及两绑匪莫名奇妙的劫色未遂的动机解释,都是非常生硬的,让观众难以信服。
既然连打酱油路过的王千源的角色都交代了他当年遭遇的困境,为什么女主的丈夫的行为动机却没有任何交代,影片最大的漏洞便在于此。
笔者来分析一下女主的思考逻辑:你不反抗,就是不想保护我了,那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这里让人想到一个同类的女性思考逻辑:你迟疑了,你就是不爱我了!
此时,我真有一句妈卖批要讲,这不仅是在侮辱女性的逻辑思考能力,更加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按照剧作的标准,一部电影里的事情的发生发展需要一定的铺垫与转折,让观众信服故事里的主角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原因的,即所谓“戏剧里的真实”。
但电影在这一方面几乎是无能的,女主角在后半段歇斯底里的状态,观众却始终一脸懵逼,不禁要大喊一声:你们神经病啊!
最后,想说这部电影的最大败笔在于韩国演员的表演与中方演员的表演非常不搭,全程面瘫的尴尬演技,而且还有一个比自己还老的妹妹……
此外,影片音画不同步非常明显,可能是后期配音的问题,我在以前曾不止一次的吐槽,国内电影在韩国演员的配音方面几乎是非常敷衍的,既然邀请了外籍演员,为何不能更加认真的做一些后期配音?
PS:这篇纯粹吐槽,只是在想,第五代导演,到底遭遇了什么,如今一个个的都在搞什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迷影映画】(ID:miying1994)
片子感觉有点烂……但是有个故事挺有意思的。
谢高给芥子讲了个故事:有只猴子,一次路过一块石头,发现石头后边有条毒蛇,嘭的被吓晕了…然后每次他经过那里都会忍不住去翻那个石头…结果嘭嘭嘭嘭嘭……每次他都晕倒了…可是后来他还是忍不住去翻那块石头……你说这猴子有意思吗?
……标准答案是没有的。
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万一猴子是想把不停的去看,说不定哪次鼓起勇气把毒蛇打死了呢,好安安心心地路过呢……万一猴子是想确认这条路是不是安全,能不能继续走呢……哎,谁知道呢?
是吧?
你又不是猴子…同样,都是搬石头的猴子,芥子逃离了那条路,谢高却死了……所以,这根本就不是去不去看毒蛇的问题…而是命……
https://gcd0318.wordpress.com/2017/10/01/%E8%BF%99%E5%A4%9C%E8%89%B2%E4%B8%8D%E5%A4%AA%E6%92%A9%E4%BA%BA/剧中的谢高讲了个故事:一个警察休假探亲,赶火车没有换掉制服,结果在火车上遇到一群劫匪,众寡悬殊之下,只能放弃抵抗,并且警告歹徒,抢劫可以,不要伤人。
歹徒劫了财物走了,被抢的乘客纷纷把自己的怨气撒在警察身上这个故事很真实,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警察根据力量对比,判断抵抗并不能改变局面,而那些被抢的乘客面对歹徒恐慌无措,对警察却爆发出了无穷的力量,勇内讧而怯公战,也很真实的反映出这个社会的常态——而这两者都集中体现在主角钟桥北的身上人们不敢抵抗歹徒,因为他们知道歹徒会伤害他们,而他们心里有底,这个警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样,面对那些不会伤害我们的人,总是有足够的勇气去战斗,面对那些爱我们的人,总是不断的去伤害可是那个警察,当时有什么选择呢,力量毕竟悬殊,他一个人,赤手空拳,而歹徒是一伙,而且有武器,放弃抵抗也算是一个权衡之下不得已的选择当然了,有人会说,哪来那么多不得已,可以奋力一搏嘛,大不了一死——是的,如果这个警察和歹徒搏斗,必然是不死带伤,那些被抢的群众会一起搏斗吗?
反正我不信,就算有人见义勇为,最终的结果恐怕也要有人受伤甚至死亡那些说别人“大不了一死”的,一般自己都怕死,所以才热衷劝别人去,反正死方丈不死施主,慷他人之慨,何乐而不为。
人的本性就是宽于律己而严于待人,总会用自己做不到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自己不能谦虚谨慎,却要别人宽厚包容,自己不够奋发图强,却要别人慷慨大方,自己不是忠臣孝子,却要别人做圣贤——自己水平太差看不懂别人的代码,就要别人在代码里写注释少用奇技淫巧——好吧我又夹带私货了而更可怜的则是那些听几句吆喝就真的以此为追求的那些人,杀君马者道旁儿——只好奉送四个字:死了活该
《夜色撩人》是第五代导演夏钢在电影圈的复出之作,也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失意之作。
这部电影顶着余男和王千源两位优秀演员的名头,顶着改编须一瓜小说的名头,上演了一段四不像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如同过山车一样,开场的一段入室抢劫,犯罪片;家庭主妇芥子(余男饰)因为老公桥北(南宫珉饰)不敢抵抗而心生芥蒂,婚姻心理片;芥子开始在婚姻两性关系当中心生摇摆,家庭伦理片;警察谢高(王千源饰)与芥子就应不应该抵抗犯罪行为这个问题反复纠缠,法制宣传片。
但无论《夜色撩人》是一部什么电影,都一定不是观众花钱买票想要看到的那部电影。
《夜色撩人》脱离了电影语法,而更像是一个文学文本,甚至在某些时刻,我嗅到的更多的是电视剧的气息,我认为这就是过去十年,导演夏钢在电视剧制作里浸泡太久的后果。
我的猜测是,《淡绿色的月亮》压根就不适合被改编成电影(我没读过《淡绿色的月亮》,所以我只是在猜测),这个故事最好的存在状态也许就是一部短篇小说。
我不只是说这部短篇小说提供的情节支撑不起来一部电影,从情感内核上来说,这个主题也并不适合拍成电影长片。
但导演偏偏选中了它。
这部小说的改编版权早在2004年就被买下来了,隔了十多年啊,想法都发霉了。
这部电影的编剧孟朱不仅是《与往事干杯》的编剧,还是导演的妻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导演与编剧的默契还在,但是对电影的默契还在吗?
电影在表演、台词、节奏等多方面发生了技术失控的问题。
比如说韩国演员南宫珉,他的存在在电影中总是格格不入。
我相信选择他唯一的理由就是商业考量。
我无意贬损这位韩国演员的专业度,但是一个不合适的外国演员对电影是一种伤害。
这是选角的问题。
如果说,而影帝级演员王千源在《夜色撩人》中「不动声色」的表演则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导演的重要性,就好像一个不会做饭的厨子,即使有顶级的厨具和新鲜的食材,也只能炒出一盘浆糊。
电影当中运用了两个关键意象,淡绿色的月亮以及一望无际的沙漠。
淡绿色的月亮在电影一头一尾出现,一开始的出现是因为汽车玻璃的绿色将月亮染成绿色,而后一次则是莫名其妙的情绪抒发。
一望无际的沙漠三次出现,第一次是艳丽的红色,第二次是单调的黄色,第三次是黑白,依然是情绪,这样的情绪表达延续了夏钢散文式的叙述方式,是电影中少见的一抹亮色,它让我看到了导演还存在的电影追求与野心,可惜仅仅一抹亮色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无济于事。
导演夏钢在采访中这么说到:「这些年,我一直在呼吁一种新的文艺电影的出现,它在坚持电影人自己表达的同时,也能在一部分的观众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我相信,这类新文艺电影今后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可是《夜色撩人》既无力做自己,也没有考虑观众。
它有没有实现导演的自我表达我不知道,但它肯定在观众心中没有什么位置,这部电影没有迎来春天,反倒让我觉得寒冬将至。
2017.3.11
《夜色撩人》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如果你指望这部电影的精彩程度可以比肩同样改编自须一瓜小说的《烈日灼心》,那么将收获硕大的——失望。
《淡绿色的月亮》原著小说用两个字形容就是:矫情。
这个讲述一个中产家庭女性对懦弱丈夫进行无情死磕的故事,在被夏钢导演搬上大银幕之后,不仅将矫情推向了新的高度,且在叙事、表演、剪辑等各个方面,都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一部国产烂片所能展现的全部特征。
至少,你确实很难相信作为中国第五代名导的夏钢,竟可以全程容忍男主角口型错位的技术失误。
这部电影还能粗糙到什么程度?!
《夜色撩人》这个糊人的片名,与好莱坞经典伦理喜剧片《月色撩人》没有半分相似。
导演试图用悬疑、推理元素来包装一个孱弱的故事:一对中产家庭的夫妻在半夜遭遇两个歹徒入室抢劫。
虽然歹徒矮小腿瘸,但丈夫却彻底放弃反抗,还让妻子把银行卡密码统统告诉歹徒。
经警方调查,夫妇的居家女保姆是罪魁祸首,她伙同歹徒联手犯下了这个案子。
要命的是,影片虽然没有围绕案件本身展开叙事,却用大量闪回和多角度还原演绎的手法,在女主角大脑中反复纠结一件事:一身踺子肉的高大老公为何会那样懦弱?
在她看来,一个男人应该在危机时刻拼尽全力保护女人,与歹徒搏斗才是老公最应该干的事。
她宁要血染的英雄,也不要苟活的狗熊。
其实,妻子对丈夫产生瞬间的信任崩盘,本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命题。
该片的剧核,其实与瑞典著名电影《游客》十分相似。
在《游客》这部电影里,一家几口人在露天餐馆吃早饭,突然远处山峦发生雪崩,雪浪凶猛扑来,丈夫竟在危机关头离开妻儿独自逃命,结果雪崩并未伤害到他们,而妻子却对丈夫从此“刮目相看”,一场闷声撕逼大战开始了。
两部影片的矛盾前提相似,但情节走向却迥然不同。
《游客》以挖掘前史和配角比照的方式,钻入到了婚姻生活中的每一根毛细血管,种种真相令人悲叹,而《夜色撩人》却只有女主角一人在原地使劲,她就像男配角口中的猴子一样,一次次翻开石头只为看看下面是否有蛇。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有效情节展开。
《夜色撩人》中除了令人生厌的女主人设之外,两位男主角的戏份也是胡乱交差——高颜值的男主角是个低配版的霸道总裁,各种莫名淡定、不明觉厉,完全无法建立起完整人物,他唯一挑大梁的“五十度灰”场面,也让观众为蹩脚的灯光师捏一把汗。
从半道上冒出来的男配角——王千源扮演的警察谢高,则是女主角的精神枕头,除了负责总结各种主题思想之外,就是用自己的悲惨前史来强化英雄与狗熊的悖论。
影片结尾,谢高做出了一个为影片过审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也正因为此,影片的情节走向最终拐到天外——所有人都是作死的节奏。
如果说,《夜色撩人》在场面调度、情节掌控上不断暴露业余水平,源于夏钢多年来深耕电视剧,早已丢掉银幕审美认知,那么能让公认的戏精演员都找不到北,也委实让人费解。
性格女演员余男对女主角芥子(又一个坑人的名字)的演绎缺乏令人信服的变化,但更可怕的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其角色的状态完全分裂,情绪断裂地带比比皆是。
一向自信的王千源,仿佛尚未找到角色的位置就匆匆谢幕,导演也偷懒到没有给他任何有分量的戏份,来建立谢高这个人物与其他角色的深层关系。
至于扮演丈夫的南宫珉,他一定是从另一个片场跑来的人,无法评述。
总体而言,原地打转的故事和冗长沉闷的节奏,让《夜色撩人》在被市场抛弃之后也很难得到同情。
伪商业的外衣与伪文艺的心相加在一起,就是一场灾难。
(原文发表于《荔枝锐评》)
《夜色撩人》一部在院线难得一见有灵魂的国产片!
但相对丰满的灵魂,表现手法还是很一般,故事性不强,情节设计略显单薄,简单的故事不足以与角色复杂的内心形成对应,韩国欧巴的表演方式更是和全片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谁的心里都有那么一片沙漠,真正又有几个人能逃离的了呢?!
ps:奔着余男、王千源的演技去的,确实二位的演技都很在线。
一个人,在荒郊野外不慎掉入一口枯井中。
你的选择有以下几种:1)拼命大喊,使出全身力气自救;一周后累死。
2)怨天尤人,抱怨、愤怒、懊恼、惊恐中,回忆那些昨日的辉煌与不舍,一月后抑郁而终。
3) 听天由命,呆呆的坐在井下,观天、看云。
用雨水、树根、苔藓维持生命,回首人间沧桑,顿悟人生哲理。
用石 块在井壁上留下十万字笔记,一年后化作木乃伊。
面对困境,你会选择哪种?
可能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
号外: (不能不提的是,桥北是一个极大的败笔,嫩的能掐出水来的脸蛋,和余男的对手戏不像是夫妻,倒是像相差十几岁的姐弟。
这样设想一下,导演也看出不妥了,于是最后将计就计,片子最后提及的,余男逃出“沙漠”桥北找来一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姑娘!
用此弥补一下硬伤,转过头来,反证一下这小两口的关系。
)哈哈!!
胡喷!!!!!!!!!!!!!
一个改变了人生的夜晚,它的独特不在于这天晚上,夫妻俩在床上玩出了什么新花样,而是家里进了两个个子不高,有一个还是瘸子的抢劫犯。
那么,一个身体健康、热爱健身的丈夫,他束手就擒了,让太太去给劫犯拿钱,让太太说出银行卡密码,甚至看着太太被抢劫犯猥亵,他都不抵抗,保住了性命,但是直接让婚姻的列车,开向了未知的方向。
一个在床上爱好捆绑play有点s气质控制不住自己会弄疼太太的丈夫,被劫匪用一把小刀一吓唬就投降了,我应该感叹这个人是一个我不认识的韩国人演的,配音和口型对不上,特别违和,韩式演绎也让我特别不舒服。
如果是我喜欢的演员来演这样的男人,我该多堵心。
这个故事是一个无解的题,任何人都不知道遇到坏人应该奋起反抗还是乖乖保住性命。
怎么做都不对,余男崇拜超级英雄,可是生活中没有超级英雄,有的只是见义勇为会被砍二十多刀的小个子男孩。
王千源,一米八二,警察,他也给不出这种情况下正确的选择,他每种选择都试过,我觉得哪种都不对[泪]余男女神表现一如既往地细腻,这么需要内心推动的角色,她完成得极好,我都能看到她脑子里在怎么纠结,怎么挣扎。
最后她仿佛要妥协了,买了红绳,希望还能捆绑住爱。
还好,红绳只用这一次[摊手]。
最后王千源的那些话让这个故事圆满了又不圆满。
怅然若失。
两口子去看这个电影大约会吵起来?
我也不知道。
其实同蕴含哲理的!
剧情很不好看!
故事很慢很拖泥带水!
但是很有哲理!
、vvccccccccccccvvvvvvvvvvvvvccccccccccxxxcccccxxxxxxxxxxxxxxxxxzxxxxxxcxxxxxxzzzxxxxxxxxxxxxxxxxxxxxxcxxxxxxxxxxxcccccfcfccccxxdd
如果你是一个科幻迷,肯定会经常思考“何为宇宙会是这个样子?”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也许会经常怀疑“为何爱情会走到这种困局?”刚刚共赴云雨的枕边人,在危机时刻竟然变得如此陌生,由一个案件激发了一个女人颠覆宇宙观的反思,从此变成了一个郁郁寡欢的祥林嫂。
而让芥子不厌其烦一直追问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她所期待的答案又是什么?
影片表面似乎并未给出正面回复,实则谢高早已送给了芥子一个无懈可击的量子力学答案:人类其实就是那只不断断翻看石头的猴子,即使不断重复着相同的结果,也总是怀有心中的那份期待,也许只是期待一份不同的结果。
然而一切如同薛定谔关猫的那只盒子,“即死又生”两种结果同时共存的状态只在于盒子打开之前。
所以影片中发生过的案情没有假设,爱情也没有假设,一旦发生即是结果。
芥子不可能同时活在选择抵抗与选择妥协的桥北并存的状态之下。
如果说在芥子眼中民警谢高代表着那个可能会选择抵抗丈夫的希冀,她亦无法存在于谢高与桥北并存的那个时空。
其实芥子理想状态中的丈夫形象仅存在于“开盒之前”,一旦发生,不管是对抗而死,还是妥协而生,都不是她所希望的结果。
所以直到结尾谢高的死,也再次向芥子证明了,她理想状态的落空。
谢高和桥北都是“明白人”,或者说是个在残酷现实的洗礼下认清了堕甑不顾进而豁达的大多数。
所以芥子更像是个不甘现实,企图不断探寻真理的科学家,她们往往是执拗的,不明事理的,对疑问纠缠不休的“祥林嫂”。
当薛定谔的那个盒子打开后,其中的猫无非是死或生的一种结果。
所以诚如谢高所说:即使看清真相又能怎样?
一部影片,尤其是一部艺术性与思想性过硬的影片足可以经得起不论科幻或是宗教各种角度的花式推敲。
该片是当代国产都市情感影片中不可多见的诚意佳作。
蛰伏多年的夏钢导演在刻画角色思想内涵与精神情绪的把握上依旧宝刀不老,技法扎实,无疑是当前浮躁的电影市场的一股清流。
影片意喻深刻,唯在演员选择上略显美中不足。
祝愿导演继续为中国电影创造更多有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
疑人不嫁 嫁人不疑
记得我以前也说过这话,不去深究人性就是善良。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自己当下的真实感受与反应。奇葩说有一集标题蛮像的。反正过好当下吧……
冲着余男看的
告别影坛十余年的夏钢怎么堕落成这样了,看完有一种想日了第五代导演的冲动。演员剧本台词叙事摄影都平庸得如同业余水准,也许观众都能get导演想说明的主题,可是在呈现上简直是捉急,完全缺乏说服力的剧情发展,韩国演员音画不同步加全程面瘫的尴尬演技,最可悲的是浪费了王千源这样的演员!
这片子被低估了,评分太低了,余男和王千源演技真是不错,可惜真不该请一个韩国花瓶凑数,白白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想表达的没挖掘出来,差一点就是烂,还好有最后的讲述。配乐毁啊毁啊
只是夫妻之间的生活片,搞什么悬疑,想太多
拍法和故事都太土太老套了,毫无悬疑感
冲着男女主角看的,结果开场没一会,就出现了SM捆绑,绿色的月亮,艾司唑仑片和一个嘴型对不上台词的棒子……一切都意味着本片的上限高不了。如此简单的一个故事三分之一就破案,接着就是余男在强迫症中患上抑郁症的过程……全片唯一有营养的内容估计就是最后王千源的那个故事了。
一言难尽,
好题材拍成烂片的典型。
看过夏钢导演的戏,但不知道导演叫夏钢。虽然时间久远,但还是依稀记得夏钢之前的作品对于生活戏拍得很是生动有趣,大概太久没拍戏了?这部本应该是他最拿手的生活戏却被他拍得十分生涩尴尬,没有真实代入感。
余震讲同样的问题,但也同样没有讲好。桥南桥北的演技和余男王千源有强烈的撕裂感。以至于我以为强盗是男主人找的,去哪里整成这种韩国脸的。
感觉有点可惜 两位好演员演出这样的电影 大概是我不懂导演的❤吧
余男内心戏细腻。不设道德评判前提比较好。总之,都是普通人,各有各的命。但讲真,不是什么英雄主义的问题,男主人保护不了家庭,结婚有啥意思?让我自己一个人都得干起来了,多一个累赘何用?
我想小说可能更棒
立意很深,功力有点不够,可惜了
受不了那个老女人一直说男主是她哥哥,怎么看都该是弟弟啊。我猜是关于信任感的,果然是
题材非常少见、王千源余男都是演技在线、南宫珉也没有拖后腿,但是硬是把一手好牌打的非常平庸。
我不太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的确是从微处入手,但是显得不高级。导演要什么,都是直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