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立拖家带口的把老舍的原著改了个面目全非,可如果只说电视剧的话,这部戏拍得还算过得去。
就是我对赵二的命运感到不公,对福海和顺子对赵二的态度感到不平。
福海是个好人,那个年代拍出来的电视剧,好人似乎都是一样的。
老实、本分、正直、凡事都替别人着想、不是自己的错也往自己身上揽、最重要的就是……怂!
看福海的一生,就是这种老实的怂男人的一生。
如果说是那个年代造就了福海的命运,是不公平的。
应该说,福海在任何一个年代都吃不开,他太乌托邦了,他活在了自己认为的世界里,总认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错的都是身边的人,不是自己。
他像极了一个孩子,在大人告知的世界里活着。
可孩子能长大,福海这一生都没有长大。
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谁都希望它是干干净净的,不需要违心的就能活着、活好。
可那怎么可能?
他和这个世界一直在拧着,刘方子和局长喝茶的事情过后,他一度趟了两年的事儿,我还以为他开窍了。
可你看他,老了老了,终于是提干了一把,连局长都没混上,就开始想着要改变世界了……多天真!
他还没有担当,分不清好赖。
他喜欢瑞子,瑞子也爱他,可他从来不敢说出一句承诺。
临到最后,说是说了,可瑞子都嫁人了。
瑞子告诉他,你只要说娶我,我就退了这门亲事。
可他怂的一批,啥都不敢说。
瑞子被退婚了,菊婶骂街,瑞子一个女人在死扛,他也没敢出来把事儿认下。
分不清好赖,谁对他好他分不明白。
除了女人,对他最好的当属赵二。
可他怎么对待的赵二?
刘方子是个人物,他在任何时代都能混得风声水起。
当兵能当成军官;辫子军跑路,他也能打砸抢的弄了一身财物;杀了人,和局长能坐到一起喝茶;革命党他也能反手出卖混上一个警长当当;他跑市长的关系,转身就混成了局长;他害了吴先生,吴先生得了势,可他居然还能蒙混过关……他是个坏人,但相比福海这个“假人”,他刘方子是个真实的人。
他心狠手辣,他懂得钻营,他不择手段,他无耻,他偷了哥哥的媳妇……可他也因此把自己仅有的那点良心都用在了福海身上。
从他当上巡长那天起,他就一直在还福海这个情。
福海自己也知道,他刘方子坏,但就偷人这件事上,他坏得不致死。
所以福海没拿刘方子那些钱跑路,最终还是救下了刘方子。
而刘方子给福海使钱,帮他升职,帮顺子上学,身居高位还要不停的听福海的辱骂和冷嘲热讽,这都是因为他欠福海的。
对赵二他从没这样过,因为他不欠赵二的。
刘方子在福海身上体现出了他那一点良心,换成别人,他都坏成这样了,你瞪他一眼,他都能弄死你。
刘方子死得其所,他也必然得死。
他嘴上说得硬,那一斧子就算两清了,可实际上对不起福海这件事上,他在为数不多的良心上,一直倍受煎熬。
战场上他拼命往上冲,就想寻死,还就死不了,反而还升了官了。
他偷了福海的老婆,可最后为了瑞子,他硬气一把,英雄了一回。
他说,那是我嫂子。
他这一死,算是解脱了,不用再煎熬下去了。
赵二在剧情中当了汉奸,他该死,死一万遍都不为过,因为他当了汉奸。
可他不该被顺子杀死,不该被福海杀死,不该被他护了一生的亲人杀死。
前面说到福海不知好赖,赵二和三姨太的事,是你福海给捅出去的;当局抓汉奸,又是你福海给捅出去的;他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送他,就连顺子,也是去义正言辞的去讲了判决书而已。
你们都忘了?
真的忘了?
赵二是怎么对待你们的?
如果没有赵二,顺子在娘胎里没有营养,能不能生下来都难说;如果没有赵二,福海在顺子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上吊了;如果没有赵二,福海带着个孩子活不下来;如果没有赵二,福海连这个臭脚巡一个月6块钱的破差事儿都未必能混得下来;如果没有赵二,那个非常时期谁也不能护着他挺过来……无论赵二怎么该死,他都不该被你福海和顺子杀死!
有政府,有人民呢,他们会处死赵二,他们会代表正义。
但不该是你们啊!
无论赵二怎么坏,他这一生对你们都关爱倍致!
福海啊!
福海!
你活该一生受罪,因为你这一生都分不清好坏,你这一生都是个瞎子。
而顺子就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
虽说这个故事有着时代的印记,看的让人心酸,让人流泪!
主人公就这么挺着,熬着过完了一生。
里面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别的咱什么都不会,就会挺着熬着!
都是老戏骨,特别喜欢何冰真是演啥像啥,加上本身就是北京人,那句哥哥哎,听着特别有韵味!
按道理讲瑞子应该比大妹小,让凤姐演瑞子,刘孜演大妹,年龄上差别太大。
但是邓婕确实适合瑞子的角色,唯一的遗憾就是年龄大点,刚开始瑞子年轻的时候面相有点显老!
越来越感受到有些作家为什么会很伟大,文字是那么奇妙的东西。
读老舍你会感受到浓浓的老北京,读贾平凹你会闻到强烈的黄土味!
最后不得不谈一下老舍痛苦的人生哲学,这个故事我实在是不想加以评说,普通人生逢乱世的无可奈何。
无论老舍对于男主人公所谓老实正直的做人方式做何评价,我只想说每个知识分子的内心都是正直诚实善良甚至是有点软弱窝囊!
再次感受到老舍在走向湖中央了结自己时的那份绝望!
大笑背后藏血泪,大喜之后是大悲。
都且熬着吧!
因为最近迷上了何冰老师,把 我这一辈子 翻出来看了。
结果看完差点给我气得犯了精神病。
张国立老师饰演的主人公福海,可以说狗屁本事没有了,他这一辈子除了把他结拜的三弟,我何冰老师饰演的赵二给害得缺胳膊少腿,家破人亡,再没做成任何事情。
可是街坊邻居都说,福海是老实人,好人,本分。
福海这人,没欺男霸女,没狗仗人势,没卖国求荣。
大是大非上没毛病。
确实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可就是这个好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老婆挺怀孕挺着肚子劝他想想办法,他说我堂堂一个手艺人,拉洋车这种低三下四的活我可丢不起这人。
媳妇跟结拜二弟跑了,福海两眼一抹就上吊了,根本不顾自己还有个刚会走路的儿子。
三弟赵二做巡警收点灰色收入,天天好酒好肉的贴补他跟他儿子,他教训赵二人品不好,心术不正,不是堂堂正正做人。
赵二跟姨太太偷情,千叮万嘱福海别跟人说自己去了哪,结果福海就为了证明自己正直诚实,是个当刑警队长的好料,转头就把赵二的行踪交代出去了。
(我何冰老师因此在剧里被捉奸在床,卸了一条胳膊,以杨过造型骑了好几场自行车的戏份,给我揪心坏了,就怕他摔了,,,)后来日本人打来了,他骂给日本人办事的赵二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结果自己还不敢违抗命令,乖乖上街给日本人收铁造子弹。
最绝的是,他那儿子长大之后参加革命了,暗杀了日本军官,赵二这么一个大汉奸,一心卖国求荣的主儿,念在兄弟结拜之情,没抓他儿子也没抓他,等于救了他全家的命。
结果抗战胜利了,赵二逃亡投靠他,他出门买烧饼捎带脚把赵二出卖给解放军了,坚决不包庇当初的卖国贼。
捋顺捋顺这些事,基本是“好人”基本守则了,正直清高,嫉恶如仇,大义凛然的。
可他身边的人都没有善终,不让人别扭么?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官兵急于立功,诬陷他邻居家男孩是盗匪,要当街斩首,福海却只会急得跺脚,说些我给这孩子做保的不痛不痒的话。
结果孩子就被杀了。
我在屏幕外焦虑沮丧地直抓腿,我想这个场景换了点头哈腰,溜须拍马的赵二,或者那个拐了福海媳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结拜二弟,使上点钱财,用上点计策,这个孩子可能就不会死。
哎,可见无用的好人最无益处。
有一个情节非常微妙,不知道老舍先生在原著里怎么描写的:福海媳妇跑了以后,他的儿子从小可以说就是赵二帮着带大的,好吃好穿帮趁着,领着玩哄着睡。
结果长大成为解放军将领的小白眼狼带抓到赵二就是一句,赵二你这个卖国贼,今天就是你的死期了!
没了。
没叫声三叔,没煽情没落泪,没有一句三叔对不住了国家大义在前我没办法。
直接就给拉上刑场崩了。
喷了,党性很强了。
啊,然后说说我何冰老师。
何冰老师出了名的神一般演技担当。
眼泪情绪说到位就立刻到位,奸臣流氓小市民,英雄浪子大法官,没有他来不了的角色。
尽管事先对他的演技已经心里有数,有一段还是给我看呆了。
何老师饰演的赵二和一帮同事去喝花酒,不巧和地方军正面刚上,巡警只有警棍,地方军却有枪,巡警同事混乱中被打死了两个。
巡警队长好容易力挽狂澜才没让剩下的同事也挨了枪子。
出了门何冰老师就眼含热泪:那咱们的弟兄就这么白死了?
说话间眼泪就下来了。
照理说这一个镜头情景很滑稽,一帮丧家之犬连滚带爬逃出活命,必须哀嚎一声,不然太憋屈,何老师本不用这么用心用力的演到哭出来,做个苦脸或者干嚎两声就可以了。
但是他落泪了,为两个弟兄的枉死落泪了,赵二这个人物一下就印你脑子里去了:这小子是真的重感情啊。
所以一下就理解了为什么赵二这个人物不学无术,蝇营狗苟,却对结拜大哥掏心掏肺,不离不弃,以至于后来为求荣华富贵连国家都卖了就是不愿意卖大哥,一切就是因为何冰老师这一落泪,全顺理成章了。
对何冰老师双手比心了。
这部电影是张国立导演的。
功力很深,演得也特好。
故事很凄婉,同时里面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
看得我掉泪,看得我爱,恨。
这是一个平常人在国难面前真实的反映。
爱这部电视剧。
奇怪它没有反响强烈。
可能炒作不够的原因。
(写于赵二跟三太太被抓时) 关于评分,写在前头。
我想给四星。
每一幕都是耳熟能详的老戏骨,老面孔,奉献了精彩绝伦的演技盛宴,给三星也是对不住各位。
可是想到福海这个窝囊废,就气的慌,就不想看,甚至连带着对这剧都有了成见。
最后只能三星。
1.福海这个人,哪朝哪代都有,和平盛世,尚且能得一息生存,顾得上自己,也害不了别人。
但就在乱世之中,这一份实诚,可真要了命了。
福海这个人是非常有原则和特色的人。
(1)好面子。
他以为自己扎纸活是个高贵行当,媳妇吃不上饭也不肯屈尊拉个洋车,就为了那点面子。
(2)老实在人,但也不懂变通。
大白子当街斩首,别说刘方子,但凡是赵二这条命也留下了。
(3)没主意。
大男人一个,顺嘴儿就是“瑞姑娘,您给我拿个主意 吧”,你媳妇回来这事也让人家给你拿主意?找事?
(4)情商低。
出卖赵二,让人家一句话就把话套走了。
刘方子是拐走大妹不假,可真让大妹走的,还不正是福海的窝囊劲儿!
刘方子一再赎罪,可是直到因为赵二要被杀去求刘方子,张口还是“你欠我的”,火上浇油。
(5)薄情。
一次次给刘方子和赵二难堪,这两个兄弟没事接济的时候可也是受着了。
哪怕刘方子保下了赵二的命,吴先生回来,这家伙当众还想着能让刘方子好看。
天底下可没这么让人寒心的事。
其他不再一一表述,基本上是把又倔又犟又窝囊又怂又傻所有特点集于一身了。
这是个表面人人夸的老实人,实诚人,可也是最大的小人,骨子里都刻着烙印的真小人。
2.刘方子是个枭雄。
对刘方子这个人,是伴随着剧情的开展,由恨生爱的。
他是小人,不假,可也是个有血有肉的大人。
他是剧中最大的明白人,乱世之中,仁义礼智信都是浮云而已,不择手段的上位才是真道理。
虽然背后阴别人,可对着自己的两个兄弟,能拉一把就拉一把,能帮衬就帮衬,可不像福海明里暗里想着要弄他。
说实在话,乱世中,跟着这种人干其实放心,他吃肉能给一口汤喝,他发达了能带着鸡犬升天,危难了兴许能救一命。
这是个小人,但是确实让人越看越爱的小人。
3.赵二,小人物。
精于世故,圆滑,在哪朝哪代都能活着。
难成大事,可也是吃穿不愁。
赵二也是个真性情,对着福海的冷嘲热讽照样能时不时去接济一下。
可是就是没想到一直被福海爷儿俩坑害。
如果临死前能重新选择,我想赵二还是会拿他这个大哥当大哥,拿他这个侄子当侄子。
对于福海的厌恶与对刘方子的喜爱,其实也跟心理预期有关。
看开头,内心已经认定,福海是个好人,刘方子是个坏人,这个已经成为了思维定势。
到后边剧情推进,两人人设崩塌,作为观众的我,只能是爱的变恨,恨的变爱。
5个历史时期:清末、军阀、日占、民国、新中国1.刘方子十足的坏人形象,杀人放火金腰带的典型,他的存在是用来表现前4个时期的下限。
2.赵二类似于《小丑》的角色,一个底层人极度黑化的过程,最后甚至超越了刘方子。
他的形象是可悲的,所以他的结局也是必然的。
3.福海未必就是一定是正面角色,他虽然老实,但他是前4个时期的俘虏。
老实人要做老实事,要老实活着,可在清末,他没有挣扎,在军阀时期也没有,到了日占时期他的一亩三分地还能保得住吗?
不管他到底窝不窝囊,他确实是抱着幻想的人。
4.吴先生最后的变化,有着深层含义。
开始的他抱有初心,可利益得到的时候他的初心还在吗?
5.有人说“福海不这么做还能怎样?
”他的儿子顺子已经告诉所有人答案了。
亲情、爱情、兄弟情一直贯穿着整个剧情,而在前4个时期中,这些感情描写越是浓重,就越显得无足轻重。
在真正的利益面前,感情像是一个幼稚的孩童。
总结,通俗点来讲:剧里不同人的生活发展,反映出从5种不同社会的本质。
而5种不同的社会又决定着他们的人生发展。
这片拍的更符合人的本性,剧本写的也真好,没的说。
这才是应该能流传后世的作品,记得有句台词:每朝每代都这样。
我感觉这不是朝代的问题,朝代也是由人创立的,这是人的本来面目啊,人——这种动物,自打是猩猩时就是这样自相残杀,现代人只不过比猩猩多了点智能罢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部片子把人做了一个赤裸裸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剖析。
3个男人一台戏。
作者写了社会上的3种人。
第一种人也是戏的主角是福海,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一个纯纯粹粹的老实人。
不懂变通,认死理。
像一个当代“圣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等等这些话在他面前真是无法成立了。
他把善良、忠诚、诚实、博爱……等等等等这些所有能赞颂人类美德的词语几乎都紧紧的锁进了他那颗心里。
然而这个“完人”的一辈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不能不发人深省。
福海不过是一个最最普通的社会底层老百姓了,然而谁不想得到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种种物质和精神享受呢?
可是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完人”的一生。
他不仅什么都没得到,还……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我们很多人也不能解答。
社会的底层人是这样,那另一层呢?
第二种人:刘方子。
从小看起来是3人中最有志气的,不甘屈服于糊纸活的老板打骂。
一心要跟吴先生革命。
进入纷繁复杂的社会后,另一个充满着权力和欲望的世界大门开始在他的聪明圆滑下向他打开了。
他不在是当初那个其实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子,他天生的灵敏让他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中步步高升,看起来他比很多人都强,所以他能在乱世中不断的向上爬。
看到这里,我们每个人心中是痛恨他所干的那些让人不耻的恶事呢还是羡慕一个有本事的人而在心里默默的想向他学习呢?
然而人是复杂的,他能干出那些最让人不耻的恶事也能在日本人来了之后大彻大悟,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来赎罪。
看到最后,你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他的功和过相抵了吗?
最后一种人是赵二。
一个名字上看就知道是个可怜人,从小无父无母,侥幸长大。
连最基本的教育也没有受过(父母的教育)。
这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就稀里糊涂的当了学徒,不知道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只能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别人说什么他都认为是对的,干偷鸡摸狗的事也不认为是错的。
无知者无畏,他敢跟阔老爷的小老婆睡觉,胳膊被砍了,他也不认为他是错的,他敢当汉奸,怎么劝也无济于事。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度过的,不过最后在被解放军抓住的时候他明白了。
明白了犯错是要受罚的。
你说是非道德是非得人教才能明白吗?
还是他一直都知道自己错了,还像啊Q那样死不认错呢?
典型的中国式不见棺材不落泪!
关于这部电视剧要说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略述一二,愿为警醒。
这么个破烂又糟心的剧,居然快看完了。
老舍的书写得挺通透,大时代里小人物,叨把叨一辈子的零散碎事,苦辣酸甜什么都活过了,挺有血有肉有滋味的一个人。
三万来字的小书,生生要拍成二十多集的剧,使劲灌水是必然的,书里但凡有个前情后事能发展发展的人物,都成了凡事出来掺一脚的主。
兑水这事儿其实问题不大,陈宝国那一版的茶馆就不赖,我这一辈子更难些,一方面这书有线索没故事,另一方面人物也少,多是闪一面就没了的。
灌水剧的破只是个程度的问题,更教人糟心的是书变成剧,那“臭脚巡”成了纸片人,执念和机灵全没了,只活成了一个:愚善。
专制的道德教化总爱滥好人,愚忠愚孝愚善都被赞美,全不管忠孝义的对象是不是个无赖混蛋。
老舍的书里,老巡警一辈子守的是规矩,有的那是小人物的人生智慧,而剧里的福海,则一味的与周遭格格不入就是善与义的化身。
看片看剧,被欺凌的小人物们对恶人恶行,往往最是能忍,这八成出于一个美好的假设,即是好人有好报。
基于此,好人们常是无原则的,很多时候所谓的大善,更像是一种对恶的纵容。
就是想说,无原则的善,就是恶,而宣扬无原则的善,更是。
这几天我把电视剧《我这一辈子》看了一遍,看到20集,赵二来方子的办公室准备抓捕福海和顺子那场戏,我是真的落泪了。
赵二瞪着福海,狠狠地说了句“福海,你他妈真拿我不当人呀你”,赵二咬牙切齿,泪水已滑倒下巴,整个身子也都跟着在颤抖。
当时我就真的绷不住了,太扎心了。
赵二那句“你们他妈谁也瞧不起我”必是积怨已久,谁都瞧不起他,他只会偷鸡摸狗,蝇营狗苟,跟大户人家的三太太通奸后被砍断左臂更是低三下四,不敢见人,当上汉奸后那也必然遭到万人唾弃。
但是赵二不在乎,他只在乎福海,他希望得到兄弟的支持和认可,希望福海能够知道自己的难处,能够服软。
但是一生懦弱无能的福海偏偏对自己的兄弟如此强硬。
然而赵二并没有出卖福海,这之后福海和顺子生活依旧。
如果赵二真是卖友求荣的人,他犯得着在这里和你们争论,犯得着撒几滴鳄鱼眼泪?
他是真的伤心了。
赵二是三人中最讲情义的,最把当年三人拜把子的事当真,永远记在心上的。
赵二与福海和方子不同,生下来就没有了父母,世上最亲的两个人就是福海与方子,方子投身革命时与他俩分离,这时福海就是赵二唯一的亲人了。
赵二也真把福海当哥哥,当亲哥哥,那一口“哥gay哎”长,“哥gay哎”短的,听得我心里都酥酥的。
结果福海这个王八蛋、窝囊废,除了会坑自己的兄弟,还会干点什么。
方子革命成功回来,派兵去找福海和赵二,大兵问赵二在哪?
赵二正准备蒙混过关时,福海就把手指向赵二了;赵二和徐家三太太暧昧,福海为了个空头支票,为了个实诚人的体面称号,转头就把赵二卖了;日本投降,国民党倒台,赵二身败名裂,想在福海家躲几天,福海义正言辞地拒绝,出门就告发了赵二。
而赵二是怎么对待福海的?
通奸一事事情败露后,赵二不怪福海,反倒怪方子不敢放了他和他一起逃跑。
赵二被共产党押走时,他还在说,哥哥,我不怪你,是我自己咎由自取。
我就纳闷了,你福海凭什么这么相信新上台的政党,这改朝换代这么多次,以前的经验教训都没了?
就不能既往不咎,还要一逼再逼?
赵二被枪决时,没有人来送行,有点关系的竟是将要送他上路的顺子。
讽刺的是,顺子没有一句关怀问候的话语,他是如此的大义凛然、铁面无私,一段铿锵有力的判词后,枪响人倒。
可是好歹他赵二也是从小照顾你,依你入睡的三叔啊,你的内心就没有一丁点的波动?
没有人瞧得上赵二,赵二这一辈子,是落寞的一辈子。
我也无心洗白赵二,他自己做的事情确实不是好事,但是这世间本应该还有温情,他并没有感受到。
给了5分,少数的给人感觉真实的写实剧,之所以写实,便是刻画出了人物的复杂度,随着境遇的不同,人是在不断的变啊,但唯一不变的其实是人的信念,这种信念的产生是种玄学,或许是出身,或许是理想,或许是性格,或许是经历,亦或许是对世界的客观理解。
比如刘方子的信念就是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睡了兄弟的老婆却又要兄弟原谅他,为了这个不惜最后去杀日本人,为的不就是福海一句原谅吗?
这种人其实是很多的,市面上多的是,比如很多见义忘利的小人却去大搞慈善,在外乱搞女人回到家却对妻子孩子关心备至,内心充满着男盗女娼却时常礼义廉耻挂在嘴边。
比如福海,一辈子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那就是做个好人,同样的底层的学徒出身,福海坚持的不容易啊,不为穷苦或者富有永远坚守自己的本色,面临诱惑或者困苦始终如一,这种信念才是让刘方子把福海的一句原谅看的那么的重的原因。
还有其他的一些人物的刻画就不那么典型了,最典型的其实就是刘方子和福海,但世人都会说刘方子好,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有什么好的?
一个惯于表演甚至最后把自己的骗了的伪君子有什么好的?
坏的彻底却惯会欺骗众人的小人比纯粹的坏人坏一万倍,尤其最后刺杀日本人不知道又骗了多少傻傻的观众,最后连福海都被骗了。
真正值得赞扬的就是福海,其实做个好人才是最难的,要克服金钱和女人的诱惑,要克服仇恨和原谅背叛,但凡没有坚定的信念谁都得崩塌,现实中,刘方子太多了,而福海太少了,那是因为克服人性太难,也正是因为福海的这个特质,才会吸引瑞子,只有格格这种见过大钱大场面的才知道福海有多么的可贵。
但现实中,有几个格格,又有几个福海呢?
格格死后,世间再也无人能理解福海了。
他怎么知道应该这么改编呢?
四星全给何冰李诚儒,何冰跟张国立的对话每一句都精辟
小时候真的还挺喜欢那时候警察的制服
一夜一部
张国立,李成儒,何冰,这三个把各自人物都演活了,很佩服这类演员。
顺子好榜样,有党性,有觉悟。方子有血性,赵二够义气,福海窝囊废。
福海最不是东西
一般般,赵二后期转变有点快,刘方子偿还半辈子,福海.....
嘿,口儿正!
张国立的小人物剧,非常传神,绝对是京味最足的电视剧之一。而且是老舍的小说改编,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就不用多啰嗦。绝对是不错的电视剧,非常非常值得看看。改编很成功,人物很传神,导演和演员也是超一流,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好看,有深度!這才是模範中的模範
很喜欢
“我说哥哥诶” 三人演的太好了。看完五味杂陈。瞧瞧,老实人顶什么用啊,老实人就是被欺负。可怎么着,我得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方子死的那段,真是个汉子,滑头一辈子,到死也没向日本人低头。评论有个说错了,中国不是福海多,是特么觉得事不关己只想保性命的赵二太多了。好剧啊!
有点意思,但没那么有意思
当时很喜欢,还特地找来小说看
哥三个,一个三起三落,一个乱世求稳,一个蝇营狗苟
其实看过觉得挺悲伤的
老舍先生把人性透视的真的是太通透了,和原作改动较大,前半段不错,后半段不行,结尾很烂。
张国立民国时期代表作.
张国立的这几部都挺不错 主题曲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