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我近几年看的电影中很特别的一部。
1 聊天app版本的《她》(her):电影中的女主事业鼎盛但中年丧夫,且当时和丈夫的感情接近破碎,丈夫去世几年之后很自然有情感需求。
但她竟然选择了聊天软件来解决自己的情感需求。
2 剧本杀情感本:首先我是一个剧本杀老玩家,虽然主要玩的是硬核本,玩过情感本有限。
电影中的男主很像情感本的DM,陪玩陪恋爱那种。
这么一说,女主投入了金钱好像又有一定合理性。
3 情感版本《孤注一掷》:这次是组团骗人感情了。
团队分工明确,在网上打造各类人设,吸引不同的受害者。
但是这明明是一部诈骗的电影,但因为是骗感情+骗钱,整个电影就是一种虚假又浪漫的矛盾感觉!
对,我骗了你,但是我给足了你情绪价值,你为隔着手机的我魂牵梦绕。
对,我被骗了。
但是我确实感觉经历了一场爱情。
最后,我觉得这部电影跟其他的反诈电影不一样的是:其他电影是直接告诉观众,这些人是在骗你钱,骗你感情,他们的手段有多残忍和狡诈。
这部电影涉及到反诈的部分则是,你心理上出现了哪些弱点或者问题?
坏人是如何利用你的弱点骗你的。
五一小长假唯一能让我安下心来看的一部电影,起初看名字以为是两个都市精英的忘年恋文艺片,可电影一开始就明说了这是一部反诈宣传电影。
这部电影讨论了很多东西,比如城市的快速发展让才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孩说“我已经20岁了,时间不多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几乎要大叫起来,“囡囡你才20岁啊”,香港待不下去了,可以来深圳看看吗?
就过个关的事)以及让一个品学兼优的年轻人去做互联网诈骗(为啥不过个关?
),比如恩爱夫妻一场,明明都还爱着,只是忘记了怎么去爱就以为自己不爱了,比如前女婿比亲生女儿更在乎与家人。
比如感情的诱惑和金钱的诱惑在道德面前,到底孰重孰轻?
比如忘年恋发生的机率大概是多少,我觉得电影的结局就很好,让人想到杨千嬅唱的那首《稀客》的歌词,如果两个人最后在一起才是败笔,幸好没有在一起。
(不过编剧应该也有考虑到这部片子归根到底还是一部反诈宣传片,个人认为不应该把违法犯罪浪漫化,文艺或许可以解构人性,但不应该试图为伤害他人的行为和意图洗地。
)
点杀猪盘拍嘅好似纯爱片一样?
宣传重点完全是错的嘛,比起slogan“真诚套路你”更喜欢“信者可爱”。
真的很难不爱吴君如和余笑琴这个角色,比起以往那种夸张、扮丑的喜剧角色,这种真实又可爱的中年女性也仍旧演绎得很好,浇花开心到湿身的剧情感觉不像原有角色的设计,映后采访果然说原来是君如姐自己加的,不过也蛮合适,就是沉浸一场恋爱后会有出格的举动。
其实恋爱的过程是她逐渐解开前夫去世心结的过程,找回那个会情绪波动的自己,也没有什么被骗,我信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少年”的良心发现和在札幌悄悄跟着Veronica,也不是说这是什么爱情,一方面是对这个人设和这段关系的认同,也沉浸于这种受人重视和长久陪伴的情感关系,一方面我觉得其实有逐渐了解Veronica后的同情和怜悯。
但我觉得现实中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实在太低,如果你没有个三亿的资产,还请继续警惕杀猪盘。
看了路演场,但感觉提问的全是托,真的在问一些很傻很糟糕的问题,甚至有些人是不是都没仔细看电影,模仿表情包,跳手势舞,代入主创团队都很生气。
真的希望宣发团队好好想想,观众真正想看想知道的是什么。
最后有个人问在札幌再相遇之后为什么没有追上去,君如姐说有拍,导演接着要补充,结果就被提问的那位用一个更无聊的问题打断了。
还好问了其他场次的人,原来导演拍了但没要这条,还是想表达笑琴和少年就相见一笑,傻一次,经过了这段经历就够了。
这样的结局其实也刚刚好。
朋友A:电影名叫"我谈的那场恋爱",实情是,根本和爱情无关,这其实是一部文艺清新的反诈片,一次纤毫毕现的电骗受害者心理文本。
我:是 ... 但也不是。
余笑琴和骗子集团之间的网恋,在上帝视角下固然是可笑的。
52岁的富婆女名医,与26岁的无业男主,两人的互联网虚拟人设,却分别是25岁的女护士linda,和55岁的丧妻失语法国工程师。
电骗初哥少年君和女主第一句对话,就因英语水平太次而差点儿露饀,他生涩地敲着键盘,邮寄浪漫小礼(废)物,为第三世界的民众送牛(P图),更在熊熊烈火中拯救了小孩全家(P图),"失语症"的他甚至在心理医生面前喊出了女主的名字。
古早韩剧编剧们也没敢如此编的狗血桥段,在高端专业人士余笑琴身上,居然一一凑效了,这是戏中主要的笑料来源。
这当然不是爱情。
另一边厢,双失悲情骗子少年君,他之所以成为诈骗集团的一份子,更像是一次迷惘的失足;而在诈骗女主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居然成功掌控了她,她的全部喜怒哀乐,她无条件的信任,以至她的爱。
全权掌控另一个人的情感,更让他摆脱了自身的无力感和迷惘,最终寻回了那个想要的,自信的自己。
他甚至按捺不住要隐身远赴和她的异国约会,只为亲眼去看她一眼,陪伴她走一段路,甚至相互依偎一小段温暖的时光。
不过这也不是爱情。
朋友A:不是吗?
可 ...我:我明白你想说什麽。
两人首次接通手机,正是二人最失意孤单无助的当下,余笑琴在浴室重重滑倒,少年失去了唯一的家园;少年头上的雨水,对应着余笑琴脸上的泪痕。
手机接通,二人始终没发一言,只伴随着对方呼吸与心跳声入眠。
故事的最後,余笑琴很清楚自己已然被骗,少年也断了和她的所有联系,可是一年後,他俩还是回到了札幌,去赴当初两人之间的约定,冥冥之中,还真的在电车上遇上了,四目交投。
你看,都这样了,总不能说他俩之间没点什麽吧?
是忘年恋 ... 实锤了 ...?
其实不是。
我相信,他们之间确实存在过某种羁绊。
两个都市寂寞人,在共鸣彼此的孤独。
互相疗愈着。
但 ... 那并非爱情。
对余笑琴而言,她真真切切爱上了法国工程师,这一点无容置疑。
这人是否真实存在,也并不重要,因为和所有爱情一样,爱,是一种悸动,是心肝乱跳的麻癢感觉,是一刻莫名的,剧烈的,情绪波动与起伏。
正因如此,被爱算不上爱情,去爱才是;有否被爱过,其实和爱情无关。
余笑琴爱了,所以她谈了一场恋爱。
电影大部分时间,都浸泡在和煦又明亮的暖光中,自然光都带有一股生命力,岁月显得如此通透。
因为心中有爱。
什麽才是真?
所有的悸动、快乐,冲动和激烈,所有苦涩的泪,空气中弥漫沁人的甜味,通通都是真的。
爱确是真的,但她爱的是法国工程师,而不是少年。
让她堕入爱河的所有情节对话,都属於法国工程师的人设,不是少年的真心话。
那麽,少年爱过余笑琴吗?
他在异地守护她,却非源於爱情,更像是 ... 由衷地感激她。
感激她选择去相信自己,一次又一次去为自己付出,更感激她选择去爱上自己,如此糟糕的那时的自己。
在她的陪伴下,他跨过人生中一个相当难过的坎(失恋失父无家可归),激发起前所未有的勇气,一举挣脱並瓦解骗子集团,成就了一件能让自己自豪、且無比正确的大事,走出人生低谷。
他庆幸她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命,尽管她对此并不知情。
朋友A:所以,你是赞同我说的,电影中根本从来没有存在过世俗意义的爱情吗?
我:也不是。
戏中确实存在双方奔赴的爱情。
这也正正是电影巧妙之处。
还记得余笑琴满心欢喜奔现法国工程师,工程师却因"火场救小孩"而失约札幌吗?
尽管他人不在,却贴心地安排了司机和行程。
深陷情关的余笑琴,理应乐滋滋地按照爱人的安排,一边甜蜜逛景点,一边和他继续隔空调情(少年还真悄悄跟在她身边)。
但实情却完全不是这样。
一整天她心里想着的,满满的全是她已经过世的丈夫。
她先是去了照相馆,取回当年二人同游札幌的合照,终於记起了那疯狂的一天。
重游故地,她忽然明白了和丈夫最後一次见面时,他被她狠掷花盆,为何却在开心地笑。
那是因为,当年他们如此深深地相恋的时候,她也曾经对他做过一模一样的事情。
多年後丈夫还是牢牢地记着,一如他当年所承诺,永远都不会忘记这疯狂的一天。
忘记的,却是余笑琴。
丈夫在分别时说:你还记得那一天,我们在残厕 ... 哈哈,算了,你不会记得的。
丈夫从没有忘记过二人的爱情。
忘记的,其实是余笑琴。
所以她在怀疑丈夫出轨秘书後,不理不顾丈夫的解释,执意要分手。
分别时,丈夫带着激动说,他已经看不出她的情绪起伏,看不出来开心,也看不出不开心。
爱,是一种心的悸动,是一刻莫名的,剧烈的,情绪的波动与起伏。
丈夫在二人分手後根本没舍得离开,而是驾着车绕着家,一遍又一遍的原地转圈,最终心脏病发死去。
我想,余笑琴在啤酒里加盐巴,一口喝下继而崩溃痛哭的瞬间,她的爱,终归是回来了。
五一期间坐飞机回北京,发现航空公司智能设备上有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我当然知道,评分不错,只是因为我对两个主演都一般,所以一直没看。
往往不抱着期待去观影,都能收获一个不错的体验。
这部戏跟我预想的很不一样,我知道是讲爱情诈骗的故事,我以为会是一个苦情片,但是这部居然拍出了浪漫和治愈的效果。
苦不苦,是看当事人。
如果当事人觉得我只不过是谈了一场恋爱而已,那自然是不苦的,豁达,通透。
1,全片最吸睛的演员,是吴君如老公角色。
每到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反思自己记忆力真的下降了,这些老演员的名字都说不上来,明明最近还看过他的《三命》。
全片我印象最深的也是他的表演,女主自述到,当他往楼下扔花瓶没砸中老公,说了一句“xxx,你去死吧!
”。
张锦程望着女主,笑得灿烂,调皮。
五张几的年纪,这一笑演出了少年感。
女主说想不起来为什么当天老公要这么笑。
后来再回札幌,到那个老地方,她才想起来。
原来这些片段都是他和她少年时代的甜蜜回忆。
老公还是爱她的,更多的是她自己弄丢了自己。
编剧这个伏笔,埋得深且感人。
骗子,想尽办法去治愈被骗的人,也是一种痴着线的浪漫。
关于我谈的这场恋爱,全片最好的一个点是,少年和君如的对手戏,克制到极点的少。
是最聪明的一种做法!
2,编剧第二个高杆位,男主和“准岳父”关系的反转。
我可能也没时间再看一次,但看到男主前任约他出来,让男友搬出去那一段,还是看得会心一笑。
这是属于编剧的巧思,一开始各种营造,男主和中年人是父子的关系,中年人也劝男主不如换一个对象。
到这里一转才发现,一直以为的父亲只是准岳父。
准岳父太喜欢这个少年,所以让他住在了家里,等女儿回来。
直到女儿认识了新男友,要带回家见老豆,才再次约少年出来,让他搬走。
其实还是有铺垫的,中年人猜少年一定是曼联球迷,可实际上少年是利物浦球迷。
真父子不会有这个“猜错”。
3,白先生这个角色的错位时刻陈辉虹演喜剧一直是一把好手,从王家卫的《堕落天使》被逼着吃冰淇淋的男人,再到林超贤的《江湖救急》无厘头的师爷。
这部戏有一个桥段和《江湖救急》是一脉相承的,就是配角的客场展现。
在《江湖》里,梁家辉演的大佬某天心血来潮去师爷家看看,发现师爷在自己家里完全是另一个风格,跟平时在社团开会当自己手下时很不一样。
家辉内心独白是,身边的人好像也不够认识。
这部戏是少年被前女友伤了后,只能来公司过夜。
第二天起来,发现公司老板白先生穿着便装也刚醒来,一瞬间两个人都错愕了。
白先生从来都是一套板正的白西服,发型也一丝不乱。
一下从主场切换成客场,这种错位的效果,是一种很好的幽默呈现。
什么是主场和客场。
是最近我刷知乎看到的一个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大神批金庸作品的一个缺点是人物只有主场没有客场。
与之对应的是《红楼梦》里刘姥姥那个角色,她去大观园,大观园是她的客场,她出尽洋相,博得众人开心。
但全书后段,也是她在乡下接济贾家后人的描写,到了乡村,就是她的主场了,主场和客场,人物的表现是有分别,有层次的。
4。
琼姐和洗车妹邓丽欣凭这个角色提名最佳女配角,我毒舌得说一句,拿不到是应该的。
洗车妹真的很像山岸小姐,有男同学懂吗,很吃她的颜。
港圈资本捧一捧啊!
七点几分在华语电影里是一个很神奇的分数,部分差到不如六分,部分我认为好过八点五以上的作品,这部戏我认为是后者!
比预期得好看很多,吴君如捧起加了盐的啤酒杯忽然皱巴脸孔像受尽委屈的小孩子一样流眼泪,忍不住想要急切安慰她,询问她哭泣的缘由。
之前想象不出吴君如怎样适配爱情片,看完发现她很适合特别适合,一个表面无动于衷无波动心里却渴望爱也会在爱里飘飘然的女人。
和《鹦鹉杀》是同类型都是杀猪盘题材,却拍出了爱的微妙和莫测,甚至浪漫。
恋爱中的吴君如好鲜亮好有活力,像油画中的场景。
衣服的色彩逐渐增多,焕发青春一般爱让人重回相信爱的年代。
唯一的缺憾或者说此类题材的先天不足,一旦选了骗子作为男主角,很难逃脱对一个骗子注入了太多人性,把一个现实中可能毫无人性更别说懂得爱人的骗子,描绘得太过美好。
在虚假的谎言里付出了真心,甚至忍不住要去放过这个女人,放她一条生路。
给骗子添加了太多慈悲。
排除掉这一点,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浪漫爱情电影,就是曾经港片一抓一大把的郑秀文杨千嬅和刘德华刘青云演过很多的。
吴君如演一个五十一岁的女人陷入一场恋爱,在谎言里开始却缔结出真实的恋爱。
加盐的啤酒会再次进入下一个人的记忆成为连自己都下意识做出的习惯。
伤心得一下子哭出来是在吴君如在札幌重游蜜月地,在天桥下拿起旧照片意识到了,丈夫离开家之前忽然露出的笑容是为了什么。
因为丈夫死去而无法得知谜底,一度可能会成为这辈子未解之谜。
终于意识到了。
吴君如有记忆但感情却封冻住了遗忘了过去那段时间的感受,是什么把她磨灭了呢。
她的工作吗?
连生育都被人为精密科学地安排,看到太多案例于是渐渐失去了对爱的感受?
接下来是刻薄话:男主角出场长相真的好普通像黄毛小混混,普通到让人前十分钟都在怀疑:啊?
这就是男主吗?
的程度。
还是没什么文化那种,到结尾模糊光影加成变得略日系帅哥,最接近帅的扮相是一年后札幌重逢车站偶遇的冲锋衣大学生扮相,更日系了。
我懂了日系帅哥就是氛围感,打造一种忽视五官的视觉效果。
跟前女友的关系里把他有意无意设置成了受害者,前女友刻画得像嫌贫爱富找到金融男就抛弃无业前男友,这点处理非常非常不喜欢。
女孩甩你就甩你还要理由吗。
还用这件事来设置男主的情绪低谷,虽然后续那个电话连通心跳的情景不错,可是细想起因又很不适。
还有一个明显感觉到的差异,吴君如在浴室摔倒我以为对方听到肯定急着要上门送她去医院,没想到只是说了句什么我们都一样都没有紧急联络人blabla的煽情话,我当时看得好无语啊心想她都受伤了还不赶紧想办法帮忙居然只是言语安慰推己及人吗?
怎么还在伤感抒情啊。
2000年《朱丽叶与梁山伯》里,吴君如扮演酒楼前台,是一个切掉半边乳房,与丈夫感情破碎的底层女子,幸遇还是土狗的吴镇宇收获幸福,“有情饮水饱”是那个时代对女性来说最朴素的追求,贫穷男女的爱情也令人反复咀嚼。
24年后,吴君如在《我谈的那场恋爱》里进阶了至少10个等级,达到一个女人最完美的状态:中年丧偶,身价上亿,自有事业,是妇科圣手,年薪几百万起底,身材皮肤保养良好,丝毫看不出是1971年生人。
物质上的优渥却拯救不了情感上的癌症晚期,富婆余笑琴虽然表现的古井无波,与异性甚至与社会绝缘,难搞且冷漠,但内心深处依然缺爱且渴爱。
《我谈的那场恋爱》开局便是,年轻黄毛误入诈骗机构,第一个客户就是“姐什么都没有只剩下钱了”的富婆余笑琴。
诈骗机构首席女编剧帮黄毛精心编写了一个剧本用来诓骗余笑琴,因丧妻而失语的法国中年帅大叔,不可救药爱上跟自己同命运的那个真命天女。
余笑琴起初嗤之以鼻,假扮25岁护士玩弄对方,但也许是因为剧本无懈可击,也许是生活无聊,也许是骨子里向往纯爱,余笑琴逐渐陷入这场情感骗局,甘之如饴。
乍一看像是港版《鹦鹉杀》,但整部电影看下来,我却觉得跟隔壁的《好东西》形成了互文,本质上都是以绝对的女本位视角来展现女性的情感困境,被欺骗,被拿捏,被折磨,又如何治愈自我重获新生。
在困境中,她们已经不是受害者的角色,也并非猎物,感情游戏里,规则和意义由她们制定,甚至,她们也不需要是真或假。
电影中,表面看余笑琴爱上的是黄毛少年扮演的法国大叔,一步步被其温暖治愈,但细究,她爱上的是另一个更懂自己的灵魂——情感骗局的编剧琼姐。
正如读着爱的每一个言情男主,都出自女性作者。
她为之沉沦的,根本不是一个具体的男人。
爱情这件事,只关乎她自己的感受。
所以她才说:“爱情,你相信就是真的。
”“恋爱不分年纪,开心就好。
”而这些台词和《好东西》里对“好东西”“恋爱脑”的重新诠释可谓异曲同工。
《好东西》觉得,只要令你感到快乐的,就是好东西。
恋爱脑也并不都是无偿奉献的蠢人,爱本身并没有错,缺爱、渴爱、求爱,另一种层面上,恰巧证明当事人更拥有爱的能力。
或许几年前的我也对这个观点嗤之以鼻,但崩塌的当下,每一个还努力爱人的人,都很伟大。
与之形成的互文的《我谈的那场恋爱》,也处理得相当微妙,结尾余笑琴把这段受骗经历定义为“恋爱”,本质上实现了自我认同的成长弧光。
余笑琴从始至终也没因为恋爱丢失自我,恋爱是工具,使她重新找回快乐的自己,变得更爱自己、更爱身边人。
她反转了女性受害者必然悲惨、愚蠢的身位,夺回了我本位的主动权和主体性。
她不再是24年前那个倚盼男人回头的女人,而是手握雄厚砝码,更有实力和底气为“恋爱”买单的大女人。
金钱都是浮云,感情不过是她的游乐场,玩玩罢了!
所以,是谁说港片没有新东西,能够仍然以轻盈的方式去关注女性的恋爱生活,拍了十几部同类作品的杜琪峰看了恐怕也要说声,good job!
大湾区观众暂时看不到《好东西》的话,完全可以睇下这部“坏东西”嘛!
當我還沒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就被故事中的人物設定所吸引:一個是一事無成的“少年”李偉祖,另一個是我們世俗認定的成功事業型女性——理性且專業的婦科名醫程笑琴。
兩個看似有著天壤地別的人,卻因爲一場以愛為名義的“詐騙”有了交集……兩位的相遇,“就像咖啡遇貝果,觸不到的戀人提神又保暖”,又仿若啤酒與鹽巴的交織,令人陶醉別有風味。
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的少年,偶然間踏入了诈騙集團的漩渦。
在上线的指使下,他随着大队人马,企图利用情感的诡计,對一位财富丰厚且丧夫多年的女性实施欺诈。
从一个门外汉,他逐渐蜕变为一个精通沉浸式角色扮演的高手,以逼真的表演提升詐騙技巧,随着骗术的日渐精进,诈騙金额也与日俱增,成爲詐騙团伙的“一哥”,内心却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程笑琴经济损失,却在情感上得到了治愈,填补了内心的缺憾,她孤独的情感世界得到了抚慰,“談了一场美妙的恋爱”。
而那位少年,在陪伴程笑琴前往札幌的旅途中,也找到了人生的真谛,蜕变成了一位更加优秀的男性。
这部影片并不落入常规的浪漫爱情电影框架,尽管它的编织里交织了“爱情”、“札幌”和“花海”等传统元素。
实质上,这是一部讲述两位主角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影片。
在观赏过程中,我时刻提防着剧情是否会滑向常见的“烂尾”套路——即双方坦白后顺应走到一起的happy ending结局。
幸运的是,这部电影规避了这种陈规,展现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人性探讨。
跳出电影本身,我意识到,这一切其实与爱情并无直接关联,而是触及了更为广泛的人生课题。
“世間的配對,誰能完全沒有欺騙?
”如同春风拂过湖面,也如夏夜星空,看似汎起層層漣漪、閃爍無盡溫柔,看得到摸不着。
或許部分觀衆會認爲女主是戀愛腦,“他跟我説‘早安’、‘晚安’耶!
”“他跟我説他到家了,他到家了,我很久沒聽到過這句話了”,會在收到他信息的那一刻冒粉紅泡泡。
在我的視角,浪漫是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消費,程笑琴通過app與她腦海中的法籍工程師一起走過花海、逛過札幌,已經感受到了久違的愛意。
人生在世,有一些moment就足夠了,無需太過在意結果,過於執著只會讓自己更加受傷。
法籍工程師的身份是假的、故事是假的,但少年奔跑后身上流的汗是真的,醫生得知心目中的那個“他”安然無恙后釋然的眼淚也是真的,雙方赴約札幌是真的。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分,有的東西,它降临于世间,无论真假,只要你相信,便是真实的存在。
张天赋和吴君如,这个组合是有吸引力的。
所以当我在M+戏院的节目列表里看到《我谈的那场恋爱》,几乎是毫不犹豫就买了票。
但很可惜,观影感受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甚至让我有一些不适。
这部电影用当下最受关注的电zha议题,编织了一个看似精巧的爱情故事。
嗯,看似精巧,实际在投机取巧。
导演通过迎合热点包裹出一种最肤浅的结局:当骗子对被骗者付出了真心,被骗这件事本身就变得浪漫又合理。
甚至连被骗者自己,也把这看做是一场“恋爱”。
我当然知道,我们不能指望一部艺术作品给出生活的答案,也不能指望它有什么教育意义。
但我不能接受一部作品没有思考。
起码在这部电影里,中年女性的爱情困境,就被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
老实说我在观影过程中也在不停的进行自我battle。
导演对于被骗者的心态刻画的很真实。
渴望爱,渴望亲密关系,渴望从现实爱情的纠结中逃离到一个虚拟的关系,这确实是很多被骗者真实的状态。
寂寞是可耻的。
它会让人脆弱、降智。
无论你在生活中是失败还是成功,如果你寂寞,你就有可能变得不堪。
所以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女主,但我不能理解导演。
她用上帝之手,大笔一挥,写出一个骗子迷途知返,被骗者与自己和解的自欺欺人的结局。
这就相当于,她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了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种解法。
这个金手指开的很爽,但很不合适。
对于正在经历对情感渴望的困境的中女,这种困境有一万种可能的发展方向,被欺骗、被辜负、痛过以后,可能一蹶不振,也可能和自己和解。
但最下乘的就是像电影里这样,老天派一个良心发现然后来拯救你的施骗者,女性又一次被弱化、被轻视,是对她们困境的消解,更让女性走回了一条靠别人拯救的老路。
所以看到女主主动将这段经历美化成一段恋爱时,我一时竟不知道这是导演的反讽还是她真的这么想。
二十一世纪了,一个事业有成的精英女性,在漏洞百出的谎言中,做着被老王子带去城堡的美梦。
而我,居然在一个爱情小品里,企图寻找一些意义。
爱情嘛,只要够浪漫就好了,毕竟它是很多人的止痛药。
是我想多了。
可惜了吴君如,她演得挺好。
是我太久没谈恋爱了吗,这种片子都能磕到?
今天要和大家看的都算不上是一部爱情电影,男女主年龄相差还巨大还是一场杀猪盘
这部电影在香港一周三连冠,可到了内地上座率才0.8%昨天去看的时候还包场了或许现在观众都不喜欢这种平稳抒情的电影了吧悬疑和喜剧类的是这几年卖座最好的,可偏偏也是烂片最多的相对于那些,其实小乔还是蛮推荐这部的,一部不是爱情的爱情片
今天要推荐的就是这部港片《我谈的那场恋爱》何妙祺导演何妙祺 陈庆嘉联合编剧吴君如 张天赋邓丽欣 陈辉虹张锦程等领衔主演豆瓣尚未开分,推荐指数四星正在影院热映,但是不适合浪漫过敏的观众
这是何妙祺的导演处女作,之前主要做的是编剧她参与的电影小乔基本上都有看过,都是港片,差不多都是烂片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本也不咋地,重点是镜头语言和节奏做的很好
接下来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电影采用的是插叙的手法,但是普通观众也能很简单的捋清真相警方捣毁了一个骗子团伙,他们在网络上编造一个又一个的身份寻找一个又一个目标,主要客户群体都是女性接近她们,研究她们,欺骗她们的感情和金钱对,就是网络骗子编织的杀猪盘
他们分工明确,有情感导师,有化妆部,还有财务部张天赋饰演李伟祖,原本只是普通失业青年,甚至还要借住在女朋友家陪朋友去面试工作,朋友没有成功,自己反而拿到了offer不成想竟然是诈骗公司,糊里糊涂的他就开始工作了
邓丽欣饰演的琼姐,是团队里的情感专家在情感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她会出手转亏为盈
吴君如饰演的余笑琴,是一名有钱单身的高知女医生与此同时,她也是这场“骗局”的受害者
或许是因为无聊寂寞,她下载了一个聊天软件她一开始扮演的是25岁的小女生,她只是想玩一下对面和她聊天的是一个因为妻子离世伤心得了失语症的中年法国男人从一开始的打发时间的玩玩,却一步步掉入温柔的陷阱里隔着屏幕他们就这样恋爱了,甚至都没有通过语音
吴君如演技真的很厉害,·那种恋爱中小女生的悸动表现得淋淋尽致看见自己喜欢的人发来的消息,忍不住发笑,身上的痛一下子都消失了爱情是美好的,坏的是那些人渣
可这不是真的爱情,是骗子编织的谎言,为的就是骗钱于是,骗子假装做生意缺钱,骗她为她买庄园结婚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善良帅气且上进的人就这样,受害者们陷入了这“爱情沼泽”,有些人一陷入就是一辈子
骗子一般都是不能和你见面的,所以他想尽各种办法放鸽子约在了日本札幌,可是吴君如等到了半夜,对方还是没有出现他po过来两张图,就说自己因为重要的事耽搁了是他在火灾现场救下了两个孩子照片,原本要爆发的怒火一下子就没了爱情来了,智商就没了,多么离谱的事都会相信
张天赋本身就不是真正的坏人,那一天他其实也去了札幌他默默地跟在吴君如后面,不知道是良心发现还是怎样从一开始的玩味,到最后竟然开始心疼了甚至在最后“杀猪”的时候,他选择要说出真相,可惜了
吴君如被骗了350万,但是在警察局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被骗她只不过是谈了一场恋爱
现在的人把所有的事都利益化,爱情也要程序化但小乔还是觉得爱情应该是神圣的,是可以向往和追寻的爱情更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多少物质所能衡量的单方面的爱情怎么不算是爱呢,就算是骗局,可那一刻的荷尔蒙是真实存在的,喜怒哀乐就这样被他牵动就像我们追星女的爱,真的能得到什么结果吗?
但理性的一面来说,骗子只会给你带来更漫长的痛苦他们也不会真的良心发现,一旦陷入进去你就是案板上待宰的猪演员演技在线,内容完整,就是有些浪漫文艺不真切不知道别的女生是怎么想到,小乔永远期待爱情,永远感性愿意在能力范围内买单,但频繁放我鸽子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还是推荐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对于女主的探索,内心缺失的真的只是爱情吗?
鉴定结果:整场电影看下来非常的舒服,推荐!
看图片猜电影无奖竞猜游戏开始了下面图片出自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
现在也许只有骗子肯付出耐心哄你开心。因为普通人没几个真的开心快乐的,谁都需要慰藉。
海报选的很好。开头感觉不太能抓住我,喜欢在札幌的两场戏—谎言中的两人可以彼此触碰,但触碰就意味着戳破,所以谎言结束后便只能两两相望。现在的结尾刚刚好,再多加说明反而拖沓。喜欢剧作结构上的几处工整对仗,导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编剧功底。
现在电影怎么都这么悬浮呢?一点都没有那种落地的感觉…看得坐立难安。
带着【我不接受中年妇女和杀猪盘“衰仔”谈恋爱的设定】的心情去看,结果并不感到厌恶,观影体验舒适。有时候价值判断很简单,而坦诚的表达更难。在这个流动的信息时代,爱的形态确实早已发生改变。与其说吴君如跟杀猪盘谈了场恋爱,还不如说她(差点)花了一大笔钱体验了精神马杀鸡。忠告是,理想爱情是昂贵的,它会在付款后结束。
爱情本身就是一场骗局,费尽心思伪装自己,只为换对方真心付出。好精彩的隔空对手戏,笑点很足,看似是讲杀猪盘,其实是说渴望亲密关系的孤独患者,到最后电车相遇又很感动,伴随掌声,今年个人最后一场北影节电影落幕!
单纯做喜剧片看尚可,很多人物都是单薄的工具人,MC演技呆滞的好像一块木头!
看之前打算当做诈骗教育片看看,警惕杀猪盘的。看了发现能把一个诈骗案拍成了一部文艺爱情片,拍的纯爱,导演功力还是可以的,努力往浪漫里拍了。但这种行为依然是诈骗。电影还有些教育意义的,当你的情绪被别人左右,就要警惕了。女主日常冷静、专业,却有“恋爱脑”、圣母心,塑造出了这个角色挺立体的。
我没被骗,我只是谈了一场恋爱
剧本成熟视听舒服,男女主的故事线都很扎实,笑点也插的很棒。所谓杀猪盘,明明周围被骗的故事那么多,但还是有人前赴后继,而只要人类仍然追求感情就永远还会发生。听说张天赋是下一代顶流,这部确实拍出了帅气#hkiff48圆方百老汇
实在是…难以评价
回西班牙飞机看
张天赋这外表怎么能做偶像的???节奏好拖沓,看得人想睡觉。
有关爱情的讨论总令人陷入迷思,此片却建立了别开生命的一类观照角度,亲密关系笼罩在迷蒙面纱下的不确定性与它带给局内人的自伤自怜亦自足的吸引力是一体两面,正如敲在屏幕上隔空递送的文字与收信人动用感性对其意涵的扩写。而欺骗这一支点亦可以从一桩具体的杀猪盘延伸至恋爱的本体,它既在乎恋人之间,亦深刻契入主体内部,造成想象性(甚或一厢情愿)的认同与迷恋。然而这最终抵达真实,由谎言向许诺的翻转是爱神之力的炫示:起伏的心跳,远行、跟随的脚步,与盐粒跃入啤酒再碰撞舌尖的滋味,都是切肤的感应与独家的记忆。
没啥调度,质感太差,但丢一堆杀猪盘电影里好像还有点意思
“愿你安好,愿我也安好。”温和版反诈片,以前也好奇过这种平台,后来变成了很好的朋友(笑)。心情不好可以去超市整理瓶子,学到了。
#BJIFF14th 所以張天賦究竟有冇一米七
整个故事的发展到最后就像是"少年终于明白了与其搞诈骗不如直接傍富婆"。过于用浪漫化的视角去拍一个现实的故事其结果就是女医生哪怕独自在家摔得站不起来也不会打打医院电话而是要跟网恋男友打情骂俏几句。
美化骗子真的大可不必
恋爱是一个人的体验,爱情是两个人的亲密,婚姻是家庭对爱的共建。
3.5 爱情,相信就是真的。毕竟它从来都是一场谎言包装的骗局,不管善意还是蓄意。我爱你,是一个人的心事,与我有关,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