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逝
ҚАШ,Qash,饥饿荒原(港)
导演:艾苏尔坦·塞伊托夫
主演:埃克布兰·戴洛夫,Ondasyn Besikbasow,Isbek Abilmazhinov,Sultan Nurmuha,托尔加内·塔尔加特,亚历山大·帕里,瓦尔瓦拉·史密科娃,Nurlan Saburov
类型:电影地区:哈萨克斯坦语言:哈萨克语年份:2023
简介:1930 年代,殖民统治之下的哈萨克斯坦发生人为大饥荒,掘墓人伊萨泰每天把新的男女老少的尸体带到万人坑——一个巨大的、裂开的地洞。村长希望从萨尔坎德那里得到一些食物,派伊萨泰去传达信息。为了保护自己的弟弟,他决定带弟弟一起上路。无尽的草原变成了一场循环往复的噩梦,荒芜的空间和无尽的饥饿,逐渐主导伊萨泰的思想。这既..详细 >
太惊喜了
m2549:老头虚化又具象。镜头具美感,干净且压抑。
#SIFF2023 今年上影片单里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 4:3画幅内顶级的镜头语言 诗一般的叙事 灰白衰败的村落 草原上巨大的落日 非理性的自然 渺小的随时会崩坏的人 饥荒与饕餮 关于战争和死亡的恐怖幻想 呼麦声也仿佛恶魔低语 最后的结局也有意思 感觉tepe的设定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是男主心中的某种源自民族历史的本能…
影片的风格及影像都很出色,演员的表演也很好。故事的背景是1931年时的哈萨克斯坦,正值高度斯大林化时期,处于大饥荒之时。影片前后对当时历史的呈现很不错,但中间的主体过多掺入了意象性元素,强调个人内心所存在的邪恶力量。这减弱了对于那个制度那种主义批判的力量。普通人内心的挣扎,怎能敌得过邪恶体制压倒性力量?
17/365
“我会为你切开一块骨头,用里面的骨髓喂你。如果里面没有骨髓,我会把骨头挂在绳子上,然后摇晃和敲打给你做个拨浪鼓。”这部电影很了不起,虽然在经历过同样苦难的人们看来,一切场景都那么熟悉,合乎逻辑,但草原人特有的豁然及粗旷,将这场人祸的悲痛叙述得平静而又深入骨髓。
siff,25th看的5部新片里最好看的一部,很有想法的导演,看完以后导演也来了,他说、里面的每一个implicit他不想过多去解释、他觉得这些都应该像诗一样、自然的来、自然的留在观众的心中、自然的被观众思考。
【20230618 SIFF】老人是恐惧的实体化 年轻的导演很自信 很强的画面表达能力 就是后半部分有点疲倦了(男主是哈萨克斯坦版本的基努里维斯吧哈哈
镜头语言太有特色了……从第一个场景就被吸引。配乐也是。
镜头摄影真不错,不过中间那段精神恍惚的片段没太明白是想说明弟弟已经被吃了,还是想表达饥饿能战胜一切关系,让男主说出想吃弟弟那句话。因为那个老头起初给我的感觉是男主的另一面,结果最后又具象了,所以结尾是男主的想象还是现实。如果是现实的那中间那整个段落都是表现男主精神崩溃的过程,如果是幻想的那这个结局就蛮黑暗了。
俄语带来安全感。哈语总预示着死亡和暴力。而新秩序带来的死亡是“一箩筐一箩筐的饥荒告急信函”。电影在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明亮宽敞的新哈语课堂中的西里尔字母朗读声中结束。哈萨克人只需要用电影宣布他们在中亚的先进性。我想从塔什干搬回阿拉木图。
眼瞎不如耳聋,心理惊悚有一点像《灯塔》。(导演居然才26岁,震撼)#25Siff第四部
震撼,拍得真好。最能打动我的地方是一路上为了吃上一口人肉而不断制造恐怖的迪佩被阿利姆刺瞎独眼而屈服于恐怖时所呈现出的巨大反差。
极端环境下,善与恶的具像化博弈。视听语言很清晰,甚至有些过于直白了。再精简些观感会更好。
获得评论盛赞的原因,无他,反苏反康谬尼斯而已。
我失语了,活到现在就是为了看到这部影片。
三星半;先说好处:电影完成的非常工整,摄影、运镜和剪辑都非常好,一看就是学院派手笔。再说不足的地方:还是因为学院气息太重了,创作手法像教科书一样匠气太重,超现实手法的运用让电影的表意暧昧不明,可能也是因为主题先行,三个人在饥饿草原上的博弈具体该怎么讲述,作为一个有真实历史背景的故事,它的起承转合怎么设定,导演和编剧并没有想太明白,所以人物的行为交待不清楚,结尾也比较取巧
很美的镜头,很美的隐喻。
彷彿從瓶身到瓶頸的挪移過程:瓶身是一望無際的荒原,中遠鏡頭展現令人迷失方向感的遼闊空間,並與男主角因饑餓而生的幻覺緊密相連,既是饑荒肆虐背景的一場求救之旅,也是深陷時空停滯的心靈煉獄。終於來到屬於瓶頸部位的市鎮,此前展示草原的遠鏡不再,以收縮空間、「擁擠」的近鏡取代之。到達目的地並沒有讓人物獲得身心上的解放,為什麼?結局,交出求救信(解決饑荒)的「出口」被瓶塞堵死了——或者說,像這樣的信、這樣的旅程已經發生過無數次,而送來的信件就只是靜靜的躺在信箱,躺在政府部門的「待辦清單」裡,看不見一絲改變的希望。室外,在「一切為了人民」的巨型橫幅之下,目光呆滯的男主枯坐著,室內,被官方收留的哈薩克孩子則在護士(蘇維埃殖民主義)的指引下學習起異族的語言文化。
2023siff亚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