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后还是不能够跟小南在一起,死亡可以阻断小南与世间的一切牵连爱过的人,遇见的事,通通随着生命的缺失瞬间泯灭,这是一个迅猛而残忍的结局任何人都逃不开这样的结局.死亡无法阻隔的是什么?不是可生可死的爱欲,不是万劫不复的纠缠,那是什么?爱是生生不息,是甘甜绵长,是百转千回,或者仅仅是一年孤单,换来的一句生日快乐.我想,是没有人可以抗拒这样的结局的.我们在万丈红尘里偶然相遇,也许并没有来得及看对方一眼,就匆匆离开,我怀着无比救赎的心情,等你与我一起离开.情人会分开,爱人会丢失,只有好朋友会一生一世,会永永远远是这样子的吗?小米持着这样关于爱情的固守,坚定得像个战士,战场荒凉,风萧瑟,战士却是孤单任何人都会用那样常规而不可控制的方式离你而去,也许那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离开的方式会更加让你无法接受.我看着小米开着车在操场上绕圈子,一圈又一圈,不会再如过往一样走走停停这并非轮回,100个圈也无法回到最初开始的地方,我们都已青春散场,少年白头.小米的失声痛哭,让我动容,离开了,就静静地走吧,不要让我发现,不要让我知道,你可以一个人离开可以忘记我,可以不爱我,可以结婚,生子,可以风升水起,可以歌舞升平,但请你对我沉默沉默就是对青春的默哀,我们永远不会再回来的年轻的岁月,那淡淡的,纯白色的岁月让我的记忆瞬间丰润起来.我会记得你多年前的样子,不需要你为我祝福,你只要沉默就好我不会掩饰那内心奔腾的暗涌,当然,我更不会等待终老,我永远也不要听你说不爱我我那些最美好的人生,最温润的岁月,最青涩的时光,都与你一起,我们一起在向前行走,可能我真的有的时候忘记你在陪我一起走,我没有回过头看你,也请你原谅我总有一种东西会牵引我们惺惺相惜,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无法彼此离弃.我还是要请你原谅我,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也一定会分离,他会用一种永恒的方式离开你或许是不爱你,或许是死亡.小南就是用死亡离开小米的只是她3年了还不知道这样的事实,虽然每年都能收到他的邮件,祝福生日快乐可那,真的就是幸福吗?也许谎言可以让她觉得幸福,还有一个爱她的人与她一起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如果你在唱歌,我就一定能够听见.所有的人都会以堂而皇之的伟大借口离我而去,让我找不到申诉的理由.爱人,就是细水长流,是温暖平淡的感觉,是相知相守.是举案齐眉,相养以生,相守以死这是妈妈告诉我的道理,这是老一辈人朴素而伟大的爱情观看我多年的记忆一路迤俪而来,盛大而忧伤.我还是无法一个人离开的这样的背负无比沉重,我需要有人与我并肩,有人与我厮守,有人能承担我的回忆与爱情.我想念那些离开我,永远不会再出现的人们,我会想起他们,会想起,我曾经度过的日子爱一个人,不是离开他,我坚信这点.
他们都说这不是一个好看的片子,连口味与我相似的女孩都汇报说这个电影实在让人难感幸福。
于是就放下来了一等很久。
傍晚经过礼堂时候忽然发现今晚竟想起来要放这个,三元钱买了张票进去。
荒落的礼堂里有支支哑哑的破椅子和稀疏的情侣。
刘若英一出场就是又倔强又委屈的情势,裙踞湿了脚也痛了,没有见到爱人,灰心丧气的回来,又无法怪谁。
看到她眼睛的时候,立即心疼起来。
那种可以很强悍又可以很脆弱的神气实在太熟悉,它时常出现于身旁的要好的姑娘的脸上,甚或我自己的脸上。
小米在这个电影里常显出笨拙的姿态。
她很努力地弹琴也很努力的去爱,睁大眼睛看琴谱戴上耳机练指法,却仿佛总是差那么一点,不会是最优秀的,屡屡被拒绝。
而这份自然而然的笨拙又仿佛是刘若英自己带到戏里来。
她在娱乐圈里是特别的,不是因为她不太漂亮,而是她的姿态,尤记得她在人间四月天里一出场,就觉得那双眼睛太通晓一切了,不太配这角色。
她总是睁大眼睛或好奇或露出怀疑神色,很像一个不太聪明又很用功的小学生。
所以她偶尔会在访谈节目中说些极文艺的感悟,又偶尔会在娱乐节目中失控地大哭全场,但擦干眼泪,却又有即使屡屡失望也不肯放弃尝试的柔软的坚持。
这种坚持不是为信仰,甚至不是为爱,她仿佛只是为了证实下一宗的失望而重新去尝试。
这种笨拙,我在大屏幕下看来,也觉得是这样熟悉的。
小南和小米的故事,因为时间而显得奇怪,也因为时间而显得特别。
她在婆婆走失的不眠的晚上紧紧揪住他的衣服,他抱她这样紧还是了解不了她的恐惧去。
她也许也没打算这样深刻的爱他的,他有什么不同,她也说不出,然而他是故事的起点和终点,当年份和地址都更迭了很多次,生命中的人也换了一潮又一潮,他就成为了“那一个人”。
再也无从比较也无从取代。
她对女友的揶揄抿了嘴唇笑起来,她给的他们不在一起的理由本就是现编出来的吧=。
他们为什么还不在一起?
不是因为他的花心,也不是以为她的没安全感,这些如果在永远失去的恐惧前,都显得太轻飘了。
重要的是她相信她不会失去他的,兜兜转转到最后,他还是她的。
爱情故事不都该这么写。
他也相信吧,还有她的爸爸,他的兄弟,几乎所有人。
谁许诺一定呢。
谁许诺又有效力呢?
她的故事只有一场,若不是预期她也就无能为力。
灯火通明的停车场,驾驶座被打上了层温柔的黄光。
她由欢快转到绝望,难以相信的阵痛。
理性地打电话过去,却最终崩溃地哭泣-请不要告诉我你爱着谁,请不要提及你的任何幸福或伴侣,那于我都是尴尬的羞辱。
我们这么多年……这么多年……-这是多么不是强有力的理由,这又是唯一她可以依据的理由。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旋律选了这样一首大江南北传唱的歌。
和这么文艺情节的片子配起来倒也妥帖。
小南是为了小米去学这样一首歌的吧,又在多少年后的聚会里一起唱起来。
身后那一帮热闹无畏的大学生都已换成了下班小聚的白领,他们也在各种际遇中完全地长成为男人和女人。
只是旋律依旧,KTV中的场景都是相似,他们并肩,旋律里是他们共同的记忆或秘密。
让人幻觉是当年那种黑白照片上面叠了彩色。
这一幕真是如坠华梦,任谁都连想像都不敢。
我极爱这一幕,即便多少年离索,有这一场被记住,已经心满意足,又可再撑许多年。
小南终于有一天会离开。
也许会娶阿恩,或者会娶一个别的什么女人,也许不如小米漂亮,也许不如小米聪明,当然更不会如小米懂他,是谁都没有关系。
那是与这个故事无关的,也许那根本就不再有故事。
但那就是之后的生活了。
小南为什么要错过小米,或者他不确定她的爱,或者他在长久的摇摆中疲惫,或者他已把她当作最美的蜃,不忍用嫁娶柴米来亵渎。
那最终爆发的唯一一次恸哭,就是大结局了吧,当她最缥缈的一线希望关闭。
(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
好在奶茶是故事的建设者,她如我们一样知道这是结局而不大喜欢。
于是她让镜头重新开启,让小南听着小米幼年时的钢琴弹奏安详死去,让小米最终得去维也纳,让她在火锅的热气中夹着鱼丸想起他。
她之后的各种辗转孤寂,都仰仗不了他了。
也许平淡幸福也许苍白乏力,她只是再一根羽毛也承担不了了的早上突然想起若干年前他的脸。
而那每年一次的生日快乐,是什么也不能解决的,却又其实能安慰很多很多。
请你一定不可忘记。
Ps, (八卦)两个人反复重复的日子:6月7日,你的生日。
1月7日,我的生日。
在下面掐指暗想,这星座多么不搭。
起初是在她的散文集《我想跟你走》里读到这个故事。
一样的喟叹感动,一样的眼眶湿润。
想讲给朋友,单独复制下来存在草稿箱却一直未曾发送。
直到再次在书城看到那本精美的Happy birthday绘本,直到一个人坐在清晨空旷的office里静静看完这部电影。
“每年的生日,是我唯一可以,勇敢想你的日子……” 365天的孤单,只为换来一年一次的问候跟祝福。
这样卑微胆怯的守望,可以有多久?
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于是索性让自己不去拥有。
只做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这样,是不是就永远不会分开?
爱心便当、加辣火锅、与生日相同的手机尾号、一同唱过的歌、故意溅到对方身上的汤汁……太多太多结痂的回忆,彼此了然于心的习惯……两个这样这样相爱的人,为什么就偏偏要注定离散?
是不是所有瞬间才会是永恒?
是不是只有失去才算真正拥有?
Ending轻柔的“I love you…”里,耳边回荡起那首曾经无比熟悉伤怀的旋律,伴随着许久不曾有过的泪水,缓缓而出:“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 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永远不会再重来有一个男孩爱着那个女孩……”
去看电影,在007与《生日快乐》之间挣扎, 一直都喜欢奶茶的歌,于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当电影进行到结尾,听到那句“小南已经不在了”的台词的时候,失望地想马上走人。
叹声,奶茶写的剧本+商业文艺片居然也会落入这样的俗套。
直肠癌,小南马上由一个浪子变成了一个痴情男子, 港片顿时变成了韩剧。
最后十分钟,成就了一部失败的作品。
若非要评论的话,砍掉最后的二十分钟,当小米知道小南的婚讯以后在车里情绪崩溃,外面下着大雨,画面淡出……故事结束…… 更喜欢这样的结局,而且,在现实中,大多数的故事本就应该这样结束。
如果是这样的故事,那么电影的主旨应该是:爱情不可以重来,暧昧只会让更多的人受伤。
因为童年时母亲出走的阴影,小米一直没有安全感, 再加上小南很受女生欢迎,她对这段感情更加没有信心,于是向小南要求说要做“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
这就是暧昧的开始。
女友与“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的界限在哪里, 谁说得清楚。
于是,明明知道他有女朋友,她可以在停电的时候不停地给他发短信,管他女朋友是不是在场。
当他来日本的时候可以和他裹同一条被子,就睡在他身边。
可以心安理得地每年收到他的生日祝福而自以为永远不会失去他。
这一切小米都没有愧疚,也从不觉得打扰了小南的生活,因为他们是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
原来,一个模糊不清的定义,就可以成全一场自私的爱。
小南和小米为追逐两个人的爱情,伤害了周围多少人。
影片中最让人心酸的两幕:1.小米生日的那天晚上,小南不顾床上的女友,下床给小米打电话唱生日歌。
2. 日本停电的那天,小南当着女友的面不停地给小米发短信逗她开心。
回到家里,小南的女友哀怨地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 小南,与其说是一个痴情的男人,不如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身边的女友走马灯似的换,可以随随便便地接受一个女生。
即使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小南只是用随便交友来冲淡对小米的思念,也不可原谅。
他去日本找小米的时候,求小米跟他回去,然而当时他仍有女友,一段关系仍然未结束。
那些女友看来只是替补而已,何其残忍。
其实,“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只是自欺欺人, 只要你不是他的一生相伴的那位,又怎会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其实, 现实中,男女能当多久"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呢, 当其中一方结婚, 生子, 家庭琐事应接不暇, 生活圈子慢慢缩小, 恐怕到那时候,别说是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 连想找出照片怀念往事感伤一下的欲望都会渐渐消失了。
我们最在乎的,永远只会是和自己一起携手踏踏实实走过风风雨雨的那位。
小米不肯跟小南回香港,但是却还要和他保持暧昧的关系,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变。
然而小南总会长大,心总会成熟、安定,当他找到愿意和他携手一生的人的时候,自然就想拥有自己的家,而这个家里,不会有你—小米。
一边小南一对新人步入殿堂,一边小米在车中放声大哭。
这个,应该就是故事的结局。
小米,如果,你决定了放弃做他的女友,那么,请你干干净净地走出他的生活。
小南,如果,你仍然放不下,那么,不要轻易地开始另一段感情。
爱情,不应该是自私的,也不应该只是两个人的事。
不理解为何有人红着眼睛离开影院,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谁能忍受自己的另一半有“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
其实,爱情并没有perfect match, 即使再合适的一对,也需要两个人不断地经营和互相迁就。
太执著着继续暧昧就只有伤害。
其实林夕的那首《生日快乐》的歌词写得很好,可惜,电影不是那么回事。
这部号称煽情的电影,没有感动。
扯到现实生活中,刘若英也还真是一个聪明的女人。
比起李嘉欣明刀明枪当第三者,刘却把通过第四类感情显示出自己的高姿态,旁人只可欣赏不可谴责,若该男人的女友抱怨几句,在众人眼中就变得小家子气了。
刘应该也希望生活中真的有小南这类男生存在,无论女友怎么换,心里只有她一个,“如果小南要结婚,新娘只有小米一个”……可惜,这只是电影而已。
电影里,小南身边的女人都嫉妒小米,现实中,女人都怕自己的男人身边有一个刘若英。
我们的人生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人,那个每年生日都送上祝福的人,那个知道你咖啡要加三勺糖的人,那个宠溺着你肆无忌惮的坏习惯的人。
我们的人生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在停电的夜晚给他简讯却说“我不害怕”的时刻,在回过身却找不到那个熟悉的人时脑海一片空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和他在一起的时刻,那个想哭却要拼命忍住泪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刻。
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小米,不论你表现的多么勇敢多么无畏,心里的小米还是会害怕受伤害,不论那个他对你多么好,心里的那个小米还是会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爱你,身边是不是真的只有你一个。
我们都有过那个其实在心里就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以为随时回头就能看见就可以依靠的人,可是我们最后还是失去了那个人。
这份感情没有谁对谁错。
我们都是有缺口的人。
只希望,在可以拥有的时候,我们都能珍惜,让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能开心的笑,也许就够了。
因为爱,所以毫无理由,也不需要理由,看似暧昧的情感,其实一直无比清新。
小米与小南的故事,就像这部长电影,一开始的会对男女主角的设定感到质疑,但是越看,便看入心里。
电影画面很淡,就像隔着一层薄雾,如同小米对小南的感情,起初一见如梦似雾,定眼望去却又无比清新,能清晰地看见他们俩的感情,朦胧的关系掩盖不了校园里干净清纯的爱恋,极简且极爱,像是跟我们说,爱从来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爱人的心。
电影配乐跟着刘若英的声音,简单纯净的描述,一句生日快乐在心里响起,缓慢、悠远的诉说,那是动人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他们相爱的时刻,纯粹而易感,无须遮掩,一切透明美好。
即使分开多年,两人的相处情境在心里荡漾,没人能了解,这唯一属于他们的亲密感觉。
对方在彼此心中的地位独一无二,没人能取代,而即使如此,依旧敌不过小米心中对感情的不安与逃避。
故事的结尾,是记忆的温度让她相信爱不会消失,于是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说说主角,这部剧故事的原型来自刘若英的同名短篇小说,起初看完小说时,喜欢书里讲诉小米与小南之间的点滴,期待有一天会有人拍成电影。
后来也根据小说原型开拍,对于作者本身是自然带入,对于古天乐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街上从背后抱着小米的画面,及两人吃火锅被烫到时,只顾着帮对方擦拭。
两人的表演循序渐进,让我从小说中的小米与小南,带入到电影版的两人,轻描淡写的表演,自然又不显彰。
你们的身边,有没有一个人,你和他之间的关系,比情人远一些,又比好朋友更好一点点?是可以一辈子的情感,是永远割舍不趣的爱恋,不想失去却有害怕拥有,因为牵挂如影随形,然而,至深的感情真的能变成一生「不在一起的好朋友」吗?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只是一个没有勇气爱,一个没办法继续爱...林夕的词写得很棒:仿佛你就在我身边,等待了一年 又一年,对你的思念,三百六十五天,我只等 这一天,勇敢地把从前,情人节快乐,变成,祝你生日快乐...最后一句讲明了电影的结尾:瞬间是永远、谈情变祝福,可惜,都于事无补。
6月7号,小米在等小南说生日快乐。
刘若英和古天乐的搭配让人觉得怪怪的,没有二刘(刘德华)的合作那么让人愉悦和谐,影片中,两个人像在玩捉迷藏,她藏他寻,他躲她找。
曾志伟说,“如果有人看这部片子哭了少于三次,你就让他来找我,我会问他,你还是个人吗?
”很不幸的是,我恰好属于这“非人”一类。
我不喜欢或者不欣赏小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有点自私。
她爱小南,可她更爱的也许是她自己。
小南帅气,富足,前途无量,小米自卑得想将这段关系调整为好朋友,只有好朋友会一辈子。
她在心底渴望霸道的占有小南一辈子,在现实中却以缺失的安全感为由把矛头直指小南的花心。
她得不到承诺,怕受到伤害,所以宁愿放弃开始。
他在昏暗的车中,小米痛苦的大声喊出“我们多少年,多少年……”我看着她,忽然觉得这本该就是结局。
然而影片峰回路转,一转就转到了一个俗不可耐的情节上。
小南是因为得了癌症才向小米宣称他要结婚了,并委托他大姐给小米发生日祝福。
看片头时,看到刘若英是故事的原创,本以为会是“才女出名篇”的大好局面,可惜奶茶还是没有张艾嘉的那份从容和娴熟。
总之,生日快乐少了点文艺片的气质。
而且我始终觉得,是小米错过了这段感情。
晨跟我持相反的观点,在一旁呼喝着:小南真不是男人,这么好的女子,应该给她承诺,让她安心,应该主动掌握这份爱情。
我睥睨。
他不依不挠“现实生活中太多女生把自己当成公主,梦想找个王子,这样有着淡淡自卑淡淡自知的女子才可贵。
”也许是,也许不是。
男生喜欢从俯视的角度看女生,而女生却从未放弃从仰视的角度看自己。
我无法理解小南小米那种沉浸于暧昧的行为,就如我无法理解小米放纵自己用一个如此虚幻的借口来伪装自己。
你在乎天长地久还是曾经拥有?
小米仿佛内心祈盼的是天长地久,却奇怪的满足于曾经拥有。
爱就爱,不爱就不爱。
小南是花心的,可是花心的王子心里只有一个西西公主不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事情吗?
即便有一天,真的是一个人独行,那也学会了如何爱,如何恨,这足矣。
满足的心可以安静下来看一朵花开……
――――从《20 30 40》到《生日快乐》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28/7/kavkalu,2006112813920.jpg更多的时候,女性并不愿记住自己的生日,同样,在别人的婚礼上生命会清醒认识到孤单,没有人可以逃过岁月的侵蚀,生命的成熟总是伴随着沧桑,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自己的文字里隐匿自己的心境,当2006年台岛金马奖张艾嘉和爱徒刘若英挽着手结伴而行的一刻,我仿佛看到知性女子内心的忐忑和迷茫,岁月让人看透往事所有的细节却唯独把未来隐匿。
在张艾嘉和刘若英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早年张艾嘉在《爱的代价》里唱道: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是爱的代价。
而近20年后,刘若英在她的歌声里表达了相同的没落和心伤。
而在刘若英的歌曲《后来》里有着两句谶语式的道白: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我不知道这首歌是不是影响到了她的文字《Happy Birthday》,至少这份淡淡的惆怅始终萦绕在她的世界。
在这相似在两个人的电影里逐渐汇合,这些相似的心结让她们惺惺相惜。
在华语电影里,因为制作成本的限制我们无法和好莱坞争雄,我们唯一可做的是以情动人,从金马今次最佳影片《父亲》和911之后好莱坞主流电影的走向看,动荡的世界局势让人选择了家庭和人情之间的相互慰藉,视觉让人记住的只能是MV式的夸张,而在中国内陆城市的主流电影消费人群是白领女性和他们的男友以及以文青自居的大学生。
所以,编剧能否打动这个人群就成为赢得观众的主因。
电影作为视像载体需要的是和受众互动才能完成,而人性、人心是111年电影永远的票房法宝。
几年前的《20 30 40》张艾嘉已经以她的年龄洞穿女性心灵的泪泉,那始终的落寞感和对于未来的不可测性始终伴随在她的文字和影像里。
在她编剧的《生日快乐》里我们同样看见她对于知性女性在当代的尴尬处境,某些情节的设计有着张艾嘉模式的影子,相聚其实是简单的事情,可是,相守和步入婚姻状态却是大多数女人犹豫再三的,当代有着太多潜在的诱惑和被诱惑,知性女性的内省和敏感其实正是阻碍她们选择的原因。
我曾经说过:爱情的意义就像义无反顾的赴死,你是否愿意被完全覆盖或者“任人宰割”。
没有奉献的爱情永远只是一时快乐的激情。
等待通向的往往是无疾而终的情感陌路,等待是让机会拱手相让给别人,可是,对于刘若英和张艾嘉来说,已经过了这样选择的年龄。
作为男性的我始终认为守望不如行动,答案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寻得新的黎明,模棱两可的等待只能换得岁月心伤。
中国人有句老话: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在2004我评价《20 30 40》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张艾嘉自己讲过:我拍电影,就是从女人的观点去做,从女人的观点去看。
确实,这种隐匿在女性深处的期盼和向往港湾的迫切是男性无法完全理解的。
再强的女人需要心灵的慰籍,那镜中的张艾嘉只是对生命突发事件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激励”。
对于女性而言,她们始终认为向往比沾染尘埃的对视之镜更安全,虚幻的温暖真的可以伴你一生吗?
我表示怀疑?!
人是以对方的体温感受自己的温寒的,人是在对方的肩膀上感觉同类力量的,没有一个人足够坚强,在许多人的肢体语言里我读到的讯息是无助和迷茫。
在男性依旧主宰的世界,女性无论外在如何坚强,她的内心总是需要一个肩膀的。
具有才子才女式情怀的张艾嘉的电影总是看得到她落寞的影子,这我们甚至可以在《阿郎的故事》里看到,对于女性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她会愈来愈不确定自己的位置,伤感和年龄帮着叹息在文字里流淌,而属于大学时代的清纯便成为一波三折的咏叹。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需要记住,表白和争取永远胜于悠长的等待。
知性的疑惑在于他们以理性的态度面对感性的世界,就情感而言,她只有发生,爱情不是规则,不是可以被设计的先验,过多的思索只能适得其反。
《生日快乐》主题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6307914】【附录:影片资料】片名:《生日快乐》出品:银都机构、美亚电影、黑白映画联合出品内地发行:上海华宇电影有限公司监制:张艾嘉、胡恩威导演:马楚成主演:古天乐 刘若英 曾宝仪 周俊伟类型:温婉爱情剧华宇电影公司:卡夫卡•陆(KavkaLu)20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下午13时12分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假如大喜之后会突然迸发大悲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疾病,那么看来我应该看看心理医生。
高中同学聚会后,莫名的失落感顿生,想起前两天看的一部旧电影——刘若英和古天乐的《生日快乐》,就想不如借文字抒发那大悲,总究是比压抑在心中更好的。
影片的开头,1996年6月7日,我倒是不记得那一年的生日发生了什么,也许只是因为片头这个熟悉的日子,让我对片中的小米有着深深的情感投射。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有很多很多的灰色地带。
法律会有、道德会有,连情感也会有。
我绝不然是说故事中小米和小南的故事是如灰色般压抑阴沉,相反地,他们的故事是朦胧,像灰蒙蒙的大雾,你想拨清,却总是拨不清。
正如在法律的灰色地带里,你做了一些不大好的事,但是却不会违背法律。
而小米和小南的故事,该发生的都发生了,但最终二人却依然游走在灰色的雾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先走出来,牵着对方的手走出那灰蒙蒙的雾中。
故事中的小米,双子座。
人人都说双子座极端而敏感,她的悲伤永远只是深藏其中,她的欢乐,你永远看不穿是真的快乐还是故作的微笑。
小米也是如此,故事一开始,过于有默契的两人,一个提着蛋糕、一个提着麻辣锅,奔向对方的宿舍,计划之中的惊喜因为这“默契”变成了意料之外的扫兴。
对此,小米短短的三个字“嗯”“拜拜”,电话那头的小南能听到话筒那边的泪水么?
看过一个心理节目,单亲的小孩子,对于爱人会特别地依恋或是特别的着紧,当然也会特别地没自信,因为他们已经失落了爸爸或妈妈的爱了,他们不愿意再失去自己深爱的那个人的爱。
可是偏偏地,碰着的是那个敏感极端却好强的双子。
很生气,却不会发脾气也许的是害怕发脾气会令爱再次失落;很难过,却不会当着你面流眼泪,因为双子深信要是在你面前哭了,自己就彻底地输了;很在乎,却不会对你说,只因为那好强的个性里容不得她这么做。
看着身边从不缺女生的小南,小米只能以沉默表达自己的不自信;听着小南在餐桌上和女同学那样的对话,也许别的星座觉得那没什么,可是敏感的双子却还是觉得很受伤,可是受伤又如何,也只能沉默以对吧;小南要走了,小米却借口要照顾婆婆,泪是流了,当然是在小南离开之后;小南说要结婚了,宁愿像个疯子一样开着车在那兜圈圈,流着泪却还倔倔地对电话说,好啦,我终于不用再为你的幸福负责了。
时常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可是更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什么都是却也什么都不是。
当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两人的时候,他们亲密恩爱;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相隔多年再次相遇的“比朋友更好的朋友”应该能够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却告诉另一个要结婚了,可惜新娘不是她。
在剧中,小南并没有与别人成为伴侣,而是听着小米的钢琴录音魂归天国;在现实中,是不是该是那本该是你新郎的人,现在却挽着别人的手步入教堂呢?
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觉得凡是所谓的恒久爱情,终究是因为有一方先于另一方离去,二人的幸福时光嘎然而止,所以地,才有他日恒久的思念,或许思念的不是那个人,而是那段美好而快乐的时光。
也许地,故事中的小南的离开,只是为了让这份思念可以永久地永久地留存吧。
剧中常出现那首歌“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是对于剧中这段已相隔天人的爱的唏嘘注解。
而现实中,倘若真有个小米,我想她会不会在小南生日的时候,静静地唱“对你的声音你的影你的手,我发誓说我没有忘记过;而关于你选择了现在的她,我只能说我有些难过,也曾真心真意地等过”这一种想见不能见的伤痛,让我对你的思念越来越浓,我只能把你放在我的心中。
给剧中的小米,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给那些现实中的小米,你还听说爱情回来过么?
写于2009.1.22 凌晨1:07
事隔多少年也会在生日那天送上祝福生日快乐那是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了一年一次不管有否回应号码若未变祝福应当都可收到坐在电影院哭从开始哭至结局这是有记忆以来第一次持续长久的流泪暗暗的流不停用纸巾擦拭明白在这里看片的自己是被触动了哪根神经是别人的故事终究像每个人的故事不该是煽情的东西她说是真实的那她的笔下也是静静的暗涌我却发泄的这样肆无忌惮生日蛋糕爱心便当尾数是生日的手机尾号层层叠叠结过痂的回忆属于两个人的歌无法客观的看待这部剧交错糅合进很多私人情愫或者是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电影散场天下起雨了被耽搁在影院门口许久想小米说情侣会分开朋友却可以相伴一生
他们这样两个人…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明明相爱,最终却不能在一起
太作的爱情告诉人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
这种感情,很常见的感情,很无奈的感情
悲伤生日
好像看过这部片子能有一年多了……很急人,还是喜欢有什么就说什么
10.27.2009 每年一句,生日快乐
煽情
本该对这个片子颇有感触的,但却什么感觉也没有。刘若英的表演显得克制过多做作,古天乐的则生硬不够入戏。私以为这个剧本的结构很有问题,所以不是专门营造的平淡感,而是真正的沉闷。而最后的结局更是将此片整体拉下一个层次,像是曾经在某本短篇散文中看过的桥段。
刘若英把全场300多人吓得鸦雀无声
小齐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米
能不要那么装嫩吗
给一星都浪费.刘若英从这部开始恶心、
很感人~~
我一颗星都不想给= =
假
画面的颜色~
古仔近几年少有的小清新文艺片,奶茶的干净和古仔的帅气还是挺有CP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