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有句话说得很有见地,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讲黑格尔,讲康德,讲尼采。
讲到人的问题的时候,都头头是道,但不具有可操作性。
而马克思这个见识是可观察到的东西。
前些日子有个电影,攻壳机动队,炸出了一大群伪攻壳迷,这个电影我不喜欢看,西方人对东方的那一套完全不懂,请个北野武就以为能随便枪战突突人了,不好。
士郎正宗的攻壳漫画,往好里说,其实就是个点子不错的小品,本身长度也就几十画,看这个作者后来的作品也能明白,他不是一个写故事的天才,驾驭不了一流的作品。
押井守的电影版,那就神了,这个神既是神作的神,也是神神叨叨的神。
这里闲笔一句,押井守的攻壳内核其实非常的塞伯朋克,那种末世感神乎其神,我读《神经漫游者》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感觉,在这个意义上是不是说,西方人懂不了东方的套路,同样作为东方人,实际上我们也并不懂西方人想的是什么。
基督教文化圈理解世界和神秘的东方文化其实遵循了不同的思维范式,他们做什么,我们只能按照我们的思维范式理解(如叫魂里将教堂医院免费收治理解为西方人要小儿魂魄做药引子之类的),反过来也适用。
所以为什么日本很受西方人推崇,就是因为他们过分崇拜西方。
把西方的文化奉为圭臬,但是因为骨子里的东方思维范式,他们的模仿事实上是一种破而立的过程,这就出现了非常强大的生命力(破而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hardcore,一群外行人从0摸索出一条路,这是非常生猛而有力的过程),西方人一看,可以啊,形式上和我们一样,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这个我们从来没玩儿过,日本人可以。
就这么认可了。
我们呢,太自大,觉得什么都是我们好,恨不能祖先要从北京猿人独立进化而来,不屑于学外人的,就丧失了这么一种hardcore的机会。
回过头来讲,押井守吸收了攻壳的形式,吸收了塞伯朋克的机械破败感,ghost in the shell这个话题简直不要更东方了,再闲笔一句啊,日本人当年学中国和现在学西方是一回事,都是用它们的精神内核去重新演绎外来文化,你读读中日类似的神话传说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具体到攻壳这个话题里头,也就是泛灵概念,泛灵概念在中日交流繁盛时期,是非常低层的人才会接触的,舶入日本之后,成为了相对高级一点,有文化一点的人接触的东西。
上升了一个层级。
中国高级的是更抽象的东西,或者说,全世界所有独立发展的文明,高级的都是抽象的东西,一个注重具象概念和物的集合体,它基本上处于鄙视链的底层,比方说日本讲茶道剑道空手道,哪有什么道啊,明明是术嘛,拎不清。
喷完了日本,我接着说泛灵论的攻壳,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押井守的攻壳牛逼,就是因为它感性的讨论了灵魂外溢的概念,前面这句话说得太臭,换个说法就好懂了:马克思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物是社会关系的载体,所以构成一个人的,不只是你的肉身,也包含你所处的环境及一切物质。
把这个话用唯心主义的角度重新讲一遍,就是物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注入了人的灵魂。
但是东方人还是不死心,想按照这个逻辑的延长线去推演,就有了付丧神的概念——破雨伞破碗蹦着跳着就来到了你的面前。
既然有了付丧神作为思维范式,东方人理解攻壳机动队就太容易了,在壳中注入灵魂,就是人。
那这时候素子姐姐一直纠结的“哎呀我根本就不是人我是怪物“这种事情是不会出现的,人类是脆弱的生物,你要变成了怪物,你就变成了天生的领袖,后面就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威猛所在,直到老天最后连带着本体收了您的神通。
押井守牛逼在什么地方呢,他从两个角度去讲付丧神,一个是物的泛灵化,一个是人的物化。
我们的大脑是为感性的例证而生的,概念和概念的堆砌,成为语言,但实际上人仍然是以感性例证的合理或不合理外推去理解概念的。
当我们说起人的物化,或者人的工具化的时候,我们开始想的大概是卓别林拿着扳手拧螺丝的形象。
到这里仍然是一种比喻,卓别林还是肉体的卓别林,但押井守把这个概念又表面化了一层,真正让一个全身义体的草雉素子有了机械义体的感觉,一种冷冰冰的,全力打开铁盖的时候后背肌肉层层断裂的质感,手臂被自己力量撕裂的感觉,让坐在屏幕前的你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炫酷感。
从那一刻起,当你说起人的物化时,脑海里就多了一个模样,那个冷若冰霜的性感女警探。
后来的神山健治的攻壳,是一个不再hardcore的优秀导演所做的优秀工作,时代已经不是hardcore的时代,前辈们已经给出了强大的思维范式,你自己不再有那么多的力量去操翻整个产业,所以tv版的攻壳就成了一个普通的伟大作品。
因为它起到了补充神作的作用,比一般的伟大作品还是更伟大一点的。
六经注我嘛。
至于电影,没太多好说的,如果没有攻壳,它不算糟糕的电影,除了一些地方莫名其妙,总的来说逻辑是自洽的。
但就是因为是有了攻壳才有它,这个电影就显示出了严重的短腿,西方人对东方思维范式的拙劣模仿。
最让我不开心的地方是荒川大辅在彻底控制了最终boss以后,不是移送法律机关,而是一枪崩了。
不能这样啊哥,不能因为北野武长得像座头市就可以不分场合的快意恩仇啊!
对了,最后教给各位中二病少年一个大杀器,如果有人问你你是谁的时候,你大可以说一句,你是你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ball ball导演拍原创去,不要自己瞎编同人声明:写这篇吐槽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导演一定要有超越神山健治和押井守担当的剧场和tv动画的逼格,而是吐槽导演瞎穿线珠玉在前的剧场和tv动画的设定却依然照猫画虎又画不好。
你可以不要求真人版超越动画版,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导演或者主创团体不好好拍一部电影的理由。
剧透。
看过TV1、2,两个剧场版,SSS在看,Arise在入坑前追过几集当时不了解背景看不下去,听说反馈很差,没高兴补。
漫画还没来得及补。
这样的我给本片打两星半,因为再良心的美术组也扶不起这糊地心的剧情。
如果说它对于路人来说还能勉强算个及格分平庸之作的话,顶着这个标题给任何看过动画、漫画版的人来说,都是气都要气死的负分作品。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看完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毫无波动甚至想笑的,气到想笑那种。
真是应了我朋友(路人)看完预告后说的“这好无聊啊”。
本来还在庆幸虽然有几段配乐明显是按傀儡谣的那个感觉去的但是不是傀儡谣,结果话音刚落电影结束职员表一出,完了。
真是ball ball导演拍原创去,不要自己瞎编个同人以为观众看不出好坏。
傀儡谣,恐怕你是真的不配用。
从预告开始就仿佛在卖弄“看啊我们是多么还原剧场版!
看啊我们是多么致敬动画!
”这种噱头,但是预告里的台词就已经暴露了电影根本没有“攻壳核心”的实质,最终看完也果然如此。
全片画皮不画骨,只学到了攻壳作为赛博朋克中翘楚的皮相,毫无赛博朋克应该有的内涵。
是谁教写剧本的人赛博朋克就是失忆生化人寻根然后决心与人类同在就叫赛博朋克了???
好吧最大的问题不在你想讲生化机器人想怎样,最主要的是,谁告诉你你写的这种稀里糊涂的剧情观众会买账???
为什么好意思借用攻壳的IP来拍???
就仿佛是一个写同人写得OOC到大家都看不下去的圈内“大手”,完全不承认自己写的东西OOC。
看过原作的人都ball ball你不要写。
导演大概是真的很喜欢两部剧场版,真的看了很多遍,以至于几乎除了那些糟心的原创人物线,都能看到剧场版和动画的影子。
大家大可以把两部剧场版有的那些片段都列个表,没有涉及到的话算导演输:素子楼顶窃听各式语言的对话。
脱衣跳楼。
歌舞伎机器人劫持事件,TV第一季第一集。
机器人说救救我不要杀我,《无罪》。
九世与无数“难民”精神链接,并有意上传所有人的思想。
素子黑进机器人内部与九世连接差点烧坏。
实验室的女研究员有可打开的义体化双眼,并抽烟,来自《无罪》中陀古萨与巴特调查少女机器人时遇到的女研究员。
(剧场版中由榊原良子配音,因为听出来是她所以印象很深)垃圾车与被篡改了记忆的垃圾车司机。
(动画里审问这个司机的片段给我印象很深,那种对机械化后的人的记忆可以随意篡改的担忧感营造得很棒,而电影里毫无审问的感觉)素子潜水,巴特接她。
(然后尬聊...ball ball你们不要说了)巴特养狗。
素子说信任巴特。
课长说九课告急,TV第一季。
(然而就没下文了)傀儡师对创造了他的人的报复。
素子大战思考战车。
(几乎所有战斗画面与95剧场版一样...)傀儡师把思维传输给素子。
巴特赶来救了重伤的素子。
其他糟心的对不上的剧情不多赘述了。
然而最诟病的是... 九世与傀儡师二合一了。
自古以来做不好事情的人都是眼高手低,就导演这样的水平何苦要把九世和傀儡师二合一呢(我是不是该谢谢他没把笑脸男也干脆一起三合一???
)。
九世就九世,傀儡师就傀儡师,非要混搭出一个素子老相好的复仇人工机器人,合着九世英雄设定存在的意义是给素子当老相好是不是???
(你们主创可能毒唯久素这对CP???
以及感谢你们没拍“个别的十一人”梗,知道自己拍不好就不要拍是明智的)整个电影大概就是,主创在看完攻壳的剧场版和动画之后突发奇想自己来拍一个同人,但是水平有限,只能对原有的神剧情拆解然后头脑风暴,最后出炉一个四不像毫无突破全是尴尬的三流同人。
对了,还得给读者打个预警“因为我们编不下去了所以有原创路人角色,尴尬慎看”。
摊手。
九课的大家,本来斯嘉丽定角cast素子已经够绝望的了,其他人还要被莫名其妙换成黑人、女人,也真是好莱坞特色呢。
巴特的义眼本来来历不明,只知道是他以前供职的游击队特有的装备,这里被改成了... 陀古萨没啥塑造,连95版里和巴特搭档时的生疏都没有,主创根本放弃塑造这个角色(那你用这个名字干嘛,干脆全改名啊)。
石川大概是那个留胡子的黑人。
斋藤狙击出场一秒。
剩下的一起出任务的人...都是谁啊?
原创?
说得难听一些,斯嘉丽演的素子真的...很难看下去。
意志这么不稳定,做事完全不快准狠的人,这人到底是谁啊???
反正肯定不是大家知道的母猩猩草薙素子。
(好吧这不是斯嘉丽的锅)我没看arise,谁来解答一下难道arise里的素子是这样???
以及,预告里有的那段肉色光学迷彩衣飞檐走壁枪战,实际效果太谜... 斯嘉丽本身属于丰满,但并不“健硕”,肉色光学迷彩衣直接让她整个人显得更横向伸展了,让人看得非常尴尬。
最后可能是剧情需要吧,走路姿势更谜,我个人认为这是演员在演戏时自己加入的对角色的理解,然而攻壳设定的未来义体化世界科技已经发达成这样了,谁告诉你全身义体的生化人是这样走路的???
原创角色都太尴尬了。
哪里来的野生资本家说威胁九课就威胁的,九课直属总理啊,未来社会真乱。
这谁博士也尴尬。
素子亲妈更尴尬(太尴尬了,妈是亚洲人,被抓的时候也是亚洲脸吧,生化人化却成了斯嘉丽,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头到尾,核心大概是素子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本来动画其实也有这一部分的内容,但是本片里真是非常好莱坞式的起承转合,甚至也不懂僵硬地插入九世和傀儡师的人物设定干嘛?
想反思社会问题吗?
没有。
想反思赛博朋克里经常讨论的AI演变出个性和灵魂吗?
额好像也没有。
就完全是炫技和东搬西套动画有的剧情,“看啊我们可还原了!
”。
实质却是懒到只想躺着随便写点东西就来骗观众的钱。
以及3d看得好暗,要看还是看2d吧。
我并不能算很懂《攻壳机动队》,对它感兴趣是因为《黑客帝国》(《The Matrix》),后者的确借鉴了前者不少场景和思考。
一晃十多二十年过去,《攻壳》出了真人版当然要看一下的。
1995年《攻壳》动画版的精髓,我觉得,是它对人与机器的关系有相当冷静广阔的思考,比较少一厢情愿的人类中心的想法(这一点,《黑客》完全体会到了)。
虽然它的审美十分宅男向,但是美术和音乐做到极致---清冷、妖冶、空灵并略带废土感,使你不能不被打动。
打动之后,大概就想拍个真人版吧(并不是,是为了赚钱)。
当技术终于成熟,他们就拍了真人版。
由于标杆很高(动画版和《黑客帝国》都是很难逾越的高峰),真人版讨好老粉的难度极大。
也许正因如此,主创倾向去讨好一般观众。
他们拿动画版的造型和某些场景,讲了一个很不一样的故事。
由斯佳丽来演素子,甚至还给她一个洋名,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打算百分百忠实地还原动画版。
我并不太在意文艺作品中的种族问题。
比如我闺女小时候十分痴迷《哈利波特》,长大却批评罗琳没有在书中包含更多或更重要的其他种族角色,我辩解说一个白人作家写的书,你硬让她表现其他种族,要求有点过份啊。
闺女就跟我生气,这且不表。
但这一次,一个设定很亚洲很日本的故事,却由白人来主演,的确怪怪的,闺女批评它whitewashing(洗白),我就只能支持她的观点了。
毕竟,日本人那个劲儿,别人谁都演不来。
同理,欧美人那个劲儿,亚洲人也演不来。
然而抛开洗白的责难,单从造型来说,斯佳丽是个不错的人选,或者说,她不是个不好的选择。
她相当用功地把握住了素子少佐“人与非人”的特点,肢体略带僵硬,走路微微侧头,看着隐隐不太像人,但从不会到妨碍审美的地步。
妆容秀丽,躯体健美。
如果没有动画版做比较,算是很好了。
但跟原作一比,她终究太温暖太接地气了一点。
素子是疏离的,她并不真正关心人类,甚至并不关心自己,她的牵挂不是一般人的牵挂,那种八点档孤儿找妈妈之类的。
很不幸,真人版让她寻找自己本来是谁,寻找也就罢了,还给了她一个蛮狗血的前世(和情人),于是,整个片的格局就很小了。
不是说不能用这样的剧情,但你管自己叫《攻壳机动队》,格局小了,就只能是假的攻壳机动队。
当然,普通观众更能理解这样的剧情,我明白。
所以这个片其实只是很(别有)用心的同人创作。
用心是真的用心。
有几个场面还原得很忠实。
尤其是小巷追踪、飞机飞过楼顶、水潭打斗那几场,技术完美无暇。
开场素子从楼顶跳下也很棒,她的迷彩隐形衣是个亮点。
然后片子也想做一些自己的开拓,可惜成功的不多。
艺妓机器人很好,怪异美丽骇人。
除此以外,就没了。
在Sound Business里面素子的一场打斗,根本就是对《黑客帝国》的拙劣模仿。
他们还想在背景中营造“合成人已经普及”这个印象,但是营造得不美,不搭。
跟什么不搭呢,跟外面高楼大厦之间虚浮的霓虹和3D广告不搭。
那些广告在我眼中是片子在美术方面的一大败笔,很难想象将来的人会喜欢那么丑的东西,并且使整部片子充斥一种塑胶感,跟动画版的气氛迥异。
看完回想,这片的美术并没有统一的口味和想法,也不敢做到极致。
他们试图还原动画版开头素子的躯体成型那段画面,但没有原版那种几乎是软色情的魅惑感。
素子潜水那段本来充满灵性,真人版黑乎乎的没看到啥,出水前的镜面对视也没有直接呈现。
说起来,动画版是很性感的。
作为女性观众,我未必喜欢这种宅男审视角度的性感,但不能否认这性感的存在。
真人版没有这种性感,素子的裸不是真裸,就算真裸,表现出来的也是力量和自然。
我还没有最后决定这是优点还是缺点。
暂且算优点吧。
片尾高潮的蜘蛛装甲车大战和素子拉破肌肉那场戏,完全没有原版的惊心动魄和诗情画意!
完全没有!
(摊手)剧情什么的,唉,算了,结尾素子居然念了一句很浓的鸡汤,简直乱入。
北野武还是很酷,气场强大。
卡司里头有朱丽叶比诺什,有新加坡的黄经汉,也算蛮国际化的。
巴特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糟,不过也不是很出彩。
两个反派都比较弱,尤其是久世,虽然小哥的模样我喜欢,但是他的动机和逻辑不能细思,细思不通。
而且我非常不喜欢他和素子前世是情人这个设定。
总而言之,这部片是个同人,没有看过动画版的观众应该会觉得它好看,因为的确有很多炫酷的东西,制作非常精良。
但是... ...唉。
我本来想说它鱼目混珠,又觉得还不至于。
如果动画版是一颗泛着冷光的罕见的天然珍珠,真人版大概就是一颗光滑平整的养殖珍珠吧。
6.5/10
一句话剧透全片:中二翘家少女草薙素子和久世英雄被坏公司抓去改造,公安九课课长荒卷大辅为他们报仇杀掉了公司领导。
押井的狗流离失所(然后被巴特捡了),神山的杰克苏成了中二反社会(然后随便死了),黄濑版素子不再是史上最弱,比素子还能打的北野武荒卷或成最大赢家。
——那么让我们再看一下最上面的概括,这片的主角是谁?
怎么看都是为民除害的荒卷老爹对不对???
他完全是懒得出外勤才雇了素子的吧?
其实我是能接受这个真人版的,因为早就见识了漫画2里草薙素子的(至少)20个同位体之一荒卷素子的一堆义体和网络形象,所以我觉得不论剧场版里年近五旬的母猩猩、SAC里折纸鹤的素子、ARISE里成天被黑和中毒的素子,还是真人版里比ARISE还弱的少佐,都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同位体”,但这个剧情也还是忍不住要吐槽:人家91年出版的漫画第一卷就提出信息生物灵魂上网了,受攻壳影响的99年的黑客帝国格局也很大,21世纪的TV版攻壳还成天写社会学论文,而到了2017年,你们好莱坞就好意思拿这点中二少年的破事儿拍攻壳机动队???
不过。
不得不说的是。
真人版的巴特!!!
超可爱啊!!!!!!
开头水汪汪的大眼睛也可爱,喂野狗也可爱,戴上瓶盖之后说怕吓到狗却还是悄咪咪地把Gabrielle(这是押井自己的狗的名字,竟然在真人版里作为巴吉度的名字出场了,我觉得这是押井愿意吹真人版的主要原因)捡回去了也可爱,一个巴素党决定单方面宣布获胜!!!!
( 我觉得按美国人的逻辑结尾素子没跟久世走的理由肯定是你乱杀人而巴特和我都喜欢小动物……)
关于押井守和攻壳,资深宅男、日漫迷、哲学家和影评人们都已经说得足够好了,只是记录一下今儿看完GIS的一个最让我拧巴的症结而已。
其他都可以忍,但这一版最有问题也是让我最失望的,还是对于义体人的人设问题。
而这个看似小小的问题,却左右了整部电影的故事走向和思辨水准。
没看过漫画,但不论是TV还是后来的续作,素子都是从小(出生或四、五岁)就全身义体化了,且身边(除了Tokusa和荒卷之外)也大多都是程度或多或少的义体人。
于是,长达二、三十年的不断更换义体的人生经历加之周围各式义体人、机器人和(愈发少见的)真实人类的共存,素子对于身体和灵魂的关系,乃至为何存在以及究竟何为存在的思索和追问才有了坚实且make sense的基石。
而在新版电影中,素子被抹去记忆,在一年前才全身一体化,记忆慢慢恢复,真实的过去一点点浮现。
“不是记忆成就我们,而是我们所做的事成就了我们。
”——这句题眼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于是,在这里,素子天人交战的,是过去VS当下,是记忆VS行为。
而她的那些疑惑和挣扎,也变得理由稀薄,无病呻吟。
这样的哲学思辨level,和押井守之相比,瞬间坍塌了好几层。
于是,再比如在95版令我看得几乎落泪的结尾,也被搬了过来。
同样都是素子在关键时刻以“肉身”搏斗,任凭肌肉撕裂,血肉横飞,甚至断臂断腿,在95里是为了追问生命的最终意义,可谓舍身取义,在这里却只是为了救人。
层次立现。
关于押井守二三事。
爱看艺术片,尤其是欧洲艺术片,最爱的有费里尼、博格曼,安东尼奥尼、戈达尔,老塔……尤其爱如卡瓦来洛维奇等波兰导演们。
曾经有过一年阅片1000多部的经历。
跟宫崎骏互怼多年。
刚出道时也有过“在上厕所时被师傅悄悄用橡皮擦掉分镜头”的经历。
在《机动警察OVA》时,也曾被制片方要求上街发传单吆喝做宣传。
原计划于2000年上映的Garm Wars,押井守要求的制作成本是70亿日元。
押井守从老塔那里获得了如何在动画片中表现时间的手法的灵感。
据说他还嫌攻壳拍得太顺利而感到无聊。
好莱坞也找过押井守担任新版GIS导演,也就一些问题询问他的意见,但大神的反应是:这是士郎正宗的作品,表来找我呀。
片方请他去看现场拍摄,押井守被好莱坞的大阵仗惊呆了,甚至“分不清谁是工作人员谁是演员”。
押井守最初的工作包括“音响监督”,他也曾经说过“电影的一半是由音乐构成的”。
押井守负责的《福星小子》第一话就露点,后来更是“胡作非为”,他甚至被富士电视台台长叫去训话,让他“给我小心点!
”《空中杀手》之后,押井守三年没有接到工作。
但这部电影依然是他最为满意的作品。
姐姐是舞蹈家,女儿于2006年嫁给了日本著名新晋作家乙一。
“抛弃自己,不要对自己的人生抱有幻想。
”——押井守
这部影片最过分的是,只有草雉素子,只有电子化的人类,而缺少了与之对应的纯粹的机器意识。
在电影版里面,有傀儡师,在TV版里面则有塔奇科马,在漫画里面当然都有。
只有这些角色存在的时候,对于Ghost的认识才能够更加的全面。
而在《真人版》里面,ghost成为了人类的专属,这个明显就是落得了下乘。
对于Ghost的表现也就单一片面,失去了其他作品中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深邃。
草雉素子成为的电子义体也是像极了《机械特警》,而混搭上记忆的抹除与植入,则是《全面回忆》。
同样的对于ghost表现得不够,反而落入了什么才是“本我”的讨论。
但是看过其他作品的都应该知道,这个绝对不是系列作品所要关注的重点,但是很奇怪的是,《真人版》里面竟然将这个作为了主要的冲突。
有一点改编值得称道的是,这部影片真正的拥有了“朋克”精神。
九课是直属于首相的特务机关,是根正苗红的官方暴力机构。
如果是换在另外的作品里面,九课应该是反面的角色才是,是傀儡师、笑脸男、久世英雄的所要对抗的坏人,而这些边缘人才更可能成为故事主角。
不过在《真人版》里面,素子所要对抗的变成了大公司,自己反而身处弱势地位,则更加有了“朋克”的意味。
没看过原著,原来是个日本动漫改编的,全程设定在日本。
熟悉了黑寡妇的一头中长卷发,换了个很日式小姑娘的发型,还被叫少佐(瞬间穿越到抗日神剧),开始还有点不适应,不过看多了也就好了。
动作场景斯嘉丽表现力太强了,不过几件衣服都一般般,还是不穿的时候更好看,每次隐身之后的现身都有种惊艳感。。。
斯嘉丽真是难得的能hold住全场的商业动作大片女演员啊,动作性感带劲,气场冷艳强大,本体逐渐觉醒后的温情也展现得恰到好处。
演久世的那个小哥也让我眼前一亮,病态,颓废,娇弱,苍白,阴暗,又很真诚,一瞬间就让人信服他说的都是事实。
死之前,和斯嘉丽躺在一起,两个破碎的身体,画面好美好般配。
我都一度以为他俩回忆起往事之后会有kiss了,可惜反派没给他们时间好好相处一下。
视觉效果很华丽。
人类器官均可移植、改造,影片中就没看到几个正常人,各种机器人仿生人,那种忽然之间把眼睛像眼镜一样摘下来的现象真是惊呆了我。
每一帧外景的画面都花了大心思,以灰蓝基调为主的都市背景下,穿插着饱和度很高的浓重色彩,冷暖色调的完美融合,既现实又幻彩,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城市真的变成这样,嗯,挺炫酷的。
遗憾的是故事情节就有些套路化了。
邪恶科技公司滥杀无辜人类改造成完全服从自己的工具,然后工具执行任务时发现了有关自己身世的秘密,被唤醒了之前的记忆。
一开始就猜到主线剧情,进展毫无意外,也简单干脆,公安九科——少佐直属领导和身边同伴巴特等人是完全正义的,知道真相便和黑公司中断了合作。
没有挖一个复杂的大坑后草草结束,也算是中规中矩。
如果就纯当科幻片来看,还是合格的。
梦工厂翻拍的科幻电影《攻壳机动队》由斯嘉丽·琼森主演,改编自同名的日本动漫作品,讲述在不远的未来(原著是2030年前后)人类已经可以通过科技将自身完全电子化,甚至可以将大脑和网络世界相联,由此也带来了各种新型犯罪问题,政府因此成立了公安九课来打击各种新型犯罪。
早在1995年《攻壳机动队》就被改编成了动画版,而2004年的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2:无罪》参与角逐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
商业嗅觉灵敏的好莱坞从来不轻易放过一个大IP的剩余价值,此次的翻拍充分利用了《攻》的强大粉丝号召力,将之通过特效和明星打造成了一个完全好莱坞化的科幻故事。
剧中的主角米拉是高科技公司汉卡的第一个实验成功的电子 “义体人”,它除了大脑中保留着自己过去的人类记忆之外其肉身存在都是通过人造技术制造出来的,她也因此具有比常人更为强力敏捷的身手和敏锐的觉察力乃至隐身的“光学迷彩”。
她作为公安九课的少佐在追查一个神秘网络犯罪者时发现了汉卡公司事实上利用和清洗了她的记忆,而她曾是一个被汉卡公司绑架的反技术主义者,最后故事以代表正义的公安打败了邪恶的汉卡公司结束。
影片以好莱坞主旋律对人性的肯定结束,故事虽有逻辑上的瑕疵但总体一如既往的简单明了,不会对渴望来电影院里享受一番视觉奇观的观众提出任何挑战。
这是好莱坞制片方一直以来拿手的地方,毕竟要将原作庞大的世界观体系在一部商业片里表达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把握亚洲作品的风格也一直不是好莱坞的强项。
《攻壳机动队》的动漫原著被认为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世界观和思想内核,将科技、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宗教中的问题融合到了作品中,是所谓“赛博朋克”类科幻作品的经典,曾影响了《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
赛博朋克(Cyber Punk)最早是一种科幻文学类型,其风格特点主要是描写在不远未来世界里充满电子网络、人工智能、黑客的去乌托邦化社会的故事,那时社会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无政府化,而主人公往往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人物。
赛博朋克同时也是一种亚文化类型,与同名类型文学一起成型于1980年代的西方,其重点刻画对未来科技世界的灰暗想象,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1989年,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创作了《攻壳机动队》。
随着作品获得成功,它被拍摄成立动画电影和动画系列剧,而这些动画作品的反响甚至超过了原作,将作品的层次带到了新的境界。
好莱坞的这部翻拍电影也可以看出对于95版动画电影和之后的动画连续剧中很多桥段的致敬,不少地方几乎是分帧还原了动画电影中的情节。
赛博朋克故事中的世界少不了那些人机不分的生物、全息广告影像、高耸如云的建筑和穿梭不息的飞车,这些元素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德国科幻电影《大都会》,而在1982年的经典赛博朋克电影《银翼杀手》中就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95押井守版的《攻》则以香港为蓝本设计了未来的都市,从中能够看到汉字霓虹灯招牌和类似九龙城寨般密集的房屋,电影中则出现了猪肉店、公墓等明显有中国特色的元素。
赛博朋克的世界是彼时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其中充满对当代西方暗喻的现代东方意象。
就像《攻》中的日本城市神似中国和美国的城市,事实上将《攻》中的日本放到任何一个赛博朋克故事的世界里都不会有问题。
赛博朋克文学大师威廉·吉布森曾言道:“现代日本就是赛博朋克”,他还将自己的名著《神经浪游者》的故事舞台放在了未来的日本。
电影《攻》中的设定延续了前人的这种后工业化/后现代的设定,表现了当技术被毫无节制地运用到极致时候我们的社会可以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在凯文·凯利这样的硅谷巫师写出《失控》的十多年以前,赛博朋克的作家们就在想象这样的世界了。
在很多赛博朋克的作品里,技术跃进并没有带来人类福祉的提升,正如《攻》中充满网络犯罪的世界展现的,这是一个讽刺技术乐观主义者乌托邦的世界。
虽然人类经过了义体改造得以延长生理寿命,还被赋予了与网络虚拟世界对接的能力,但一个小小的病毒就能将人的电子脑造成破坏。
人类的虚拟化也没有带来道德水平的提升,例如在电影和动漫版的《攻》中,人的电子脑可以被植入虚假记忆,站街女要打扮得和义体人一样招徕顾客,黑社会用电子脑链接网络吸毒等等。
赛博朋克的作品把这些问题看做技术发展的自然结果,而那些作为反派的巨型跨国公司只是利用了这些技术的副作用来获取利益,正如本身是黑客的赛博朋克们用这些技术达到自己灰色的目的一样。
在赛博朋克的世界里,技术被跨国公司高度垄断,广大中产阶级吸食着垄断技术带来的商业福利,而下层社会则充满着肮脏的技术勾当,这正和《大都会》到《美丽新世界》乃至《1984》这些经典反乌托邦作品中的设定一脉相承。
另一方面,主人公们则往往被塑造成反体制的英雄,这点在电影中女主角的真实身份上又得以体现。
在现实中赛博朋克就是一种反文化,正如其塑造的人物往往是一些反体制的无政府主义者,它的影响一直渗透到了黑客亚文化圈内,受到1980年代这种影响而成长起来的知名人物就包括了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电影将素子单纯描绘为一个反技术的路德份子可能过于简化,事实上赛博朋克们包括阿桑奇本人相信技术的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是未来社会的方向,简单来说技术不应为政府或者某些公司所垄断,在黑客圈中流行的开源和加密文化都是以这种亚文化理念为基础的。
与电影描述的赛博朋克身份不同的是,在原作中素子从来没有被篡改记忆,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日本女性,小时候由于遭遇空难而被改造成了义体人,可以说完美契合政府特工背景的设定。
女主角自始至终是作为体制的维护者出现的,她所属的公安九课就是打击违法犯罪的行为的政府机构,而可以被称为赛博朋克的角色恰恰是一开始被追捕的那些反面人物,例如动画中揭露权钱交易的超级黑客笑面男和自称“革命家”的难民领袖久世英雄。
传统赛博朋克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游离于正邪之间的灰色地带,充满内心的挣扎,为这类作品抹上了一层黑色风格(noire)的色彩。
这使很多作品的基调都相当灰暗,在设定上像是黑色警匪片的翻版,结局也没有如影片中那么积极乐观。
与电影中素子最终找到“自我”不同的是,处于未来赛博世界的人类是迷茫和孤独的,需要寻找身份的定位和价值,这也是《攻》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正如主角素子所一直扣问的,她的身体既然完全是人造的只有记忆是真实的,那么是否只有她灵魂的存在能定义她为人?
如果她没有灵魂,那么她是否只是个机器人?
在《攻》的其他故事中则从机器人的角度来反观这个问题:机器人的身体完全是人造的,但当它们具有了自主意识而违抗人类命令时,是否算是具有了智慧生命的灵魂?
我们甚至还可以问,一个原本就没有躯壳的人工智能,例如《攻》动画版中由网络中的程序自我学习诞生的傀儡王,可以算是有灵魂的生命吗?
《攻壳机动队》的原作正确翻译应是“躯壳中的灵魂”(Ghost in the shell),大致指的就是这个终极问题。
赛博朋克作品的魅力之一就是借用发达技术的当下隐喻提出哲学问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尝试解答现实问题的思想实验场。
正如《黑客帝国》中主人公尼奥那本被掏空的哲学名著《拟像与仿真》一样,《攻》剧中充满了对于文史哲典故的直接引用,可以说剧中的警匪故事是为这一主题的讨论提供背景也不为过。
此前有人批评由白人演员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素子这个亚洲角色,观看影片后人们发现原来女主仍然是个亚洲女性,只是被改造为了白人形象的义体人。
电影讲述了女主角从一个困惑自身身份的义体人蜕变成了一个貌似“独立”的人类,似乎暗示女性的自我觉醒过程。
然而,在影片中这个过程是通过女主角找回记忆实现的,在她了解了自己的过去之后马上就像进入了自己应该扮演的“少佐”角色一样大开杀戒,而之前那些对于人和机器分野的困惑却被一扫而空了。
按照电影的设定,一个原本极端的反技术份子肯定会极端厌恶自身被改造的事实,更不可能会继续和政府合作从事维护体制的工作。
原作中少佐这个角色的最大魅力可能还是其超越人类、机器、性别乃至肉体和精神二元分野的设定,就像《超体》中的女主角。
原著中的少佐虽然社会性别被设定为女性,事实上可以说是无性的,而且它可以将自身完全电子虚拟化生活在网络世界中。
作为一个肉身可以是任何机器乃至只是纯粹电子信号的生命体,我们可以想象她的心理和自我认知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只有其肉体的存在可以定义其自我身份。
就在赛博朋克大行其道的19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和女性主义学者唐纳·哈拉维提出了著名的《赛博格宣言》,她用现代科幻文化中的赛博格(Cyborg)生命体暗喻人类社会身份的演化方向,声称人将不再只有单一的性别或者身份,并提出 “宁做赛博格,不做女神”的口号。
从广义上说,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我们也都是赛博格,是它们在定义和重塑我们在社会中的身份。
正像《攻》这样的作品将现实中的技术、社会和政治问题推至极致时展示的那样,未来确实已经到来了。
(本文发表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原标题为“赛博朋克:来自未来的当代寓言”。
)
电影版《攻壳机动队》改编自日本动画名篇,两部电影看起来相似,实则完全不同。
动画版和电影版探讨的都是灵与肉,但是结论不一样。
Ghost in the shell,翻译的直白一点,就是肉体(躯壳)中的灵魂,那么影片的主题就十分明显了。
动画版是虚无主义,电影版是存在主义。
虚无主义:“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尼采)”。
虚无主义认为人生毫无意义,没有生存下去的意义,也没有死亡的意义,生存和死亡同样都是没有意义的。
存在主义:“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先来讲一下动画版,动画版中只有大脑的机器义体已经比较普及,人们可以通过高科技让自己的身体达到物理上的完美,也就是“完美的肉体”,那么在肉体已经可以防御一切伤害,“灵魂”(脑)的存在本身,是否就是一种生命?
一种不需要肉体的生命?
动画中草薙素子对灵与肉的疑惑:究竟是灵魂(大脑)影响了肉体(义体),还是肉体(义体)影响了灵魂(大脑)?
素子喜欢独自在海底深潜,同事问她在海底看到了什么?
她说:“在水底,我感到恐惧、忧虑、孤独、黑暗、或许还有……希望。
”她解释了这种感触的原因:拥有了义体之后,人可以不用在肉体上花费时间,却每天被海量的信息网络冲击,这些信息构成了个体,也限制了个体,因为人执着于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人类被囚禁,这是“存在”的局限性,需要突破存在到达虚无,才能获得自由。
她在义体中的感受,就是灵魂(大脑)被义体囚禁的感受,因为她是人类,只能受限于身体,无论这个身体是肉做的还是铁做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只能用牢笼把自己囚禁起来。
动画中的“傀儡师”就是脱离肉体囚笼的高级生命体,没有肉体的灵魂,可以寄居在任何一个义体中成为人类。
他对素子说:“你我犹如隔镜视物,所见无非虚幻迷蒙。
”意思是,所有物质存在都是假象,你的迷茫在于执着于物质,你需要脱离物质去成为更高级的灵魂形态,才能得到绝对自由。
你看我是没有肉体的灵魂,不存在于世,而我看你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对我而言你也不存在。
尼采认为:要得到绝对自由,需灵与肉分离,因为灵魂不能超越肉体。
傀儡师与素子结合,说:“人类本身就出在不断变化之中,希望保持自我的“我执”一直在限制你……我连接在一个庞大的网络上,我自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对尚未接触体验到的你而言,也许只能感知其为一道光芒。
吾等均曾束于一隅,故需彼此比邻而连,我们一切的集合体,虽只依附于些微的机能,但现在是时候冲破捆绑我们的藩篱枷锁,升入更高层的构造。
”
当人类不需要记忆,因为记忆可以随时存储时,生命应该成为另一种形态,每一个生命都是信息洪流中的节点,每个人都不存在。
就像人类的DNA,DNA不会记住某一个人,它记住的只是数据,每个人在人类DNA中都是不存在的。
动画结尾素子回忆傀儡师的话:“孩童之时,所言俱为孩童,所感如是孩童,所思亦复孩童,唯成年之后,便将童心摈弃”,在你面前的,既不是被称为“傀儡师”的程序,也不是被叫做少佐的女人。
此时的素子,已经是高级形态,没有个体性的灵魂,踏入虚无的深渊,人类执着于肉体只是一种“孩童”阶段,成年了就会将童心(对自我的执着)抛弃。
再来比对一下电影版,电影版中的素子是一个试验品,将人脑(灵魂)与义体(肉体)结合。
但是她的大脑却被强行删除了记忆,也就是一个没有回忆的人。
存在主义有一个信条,就是重新审思此在本身的存在,让那个被遗忘的“此在”被回忆起来。
被删除记忆的素子就是这样一个在“出生”时就被“设定”的人,而她所做的一切,就是斩断这种“设定”,找回记忆,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电影中的政府分为两派,一派是要利用这种设定来给人民洗脑,让人成为“灵魂不存在”的肉体;另一派是要人的自我意识能够控制义体,成为一个“灵魂存在”的肉体,有灵魂的人。
笛卡尔认为:我的存在是灵与肉的结合体。
与动画一样的深潜镜头,素子却说了完全不一样的话:在深渊中,切断了一切外来讯息,我什么都看不到,感受不到。
此时的素子发现,除开外界在自己身上的折射,自己是不存在的。
直到傀儡师出现,告诉她已经被删除了记忆,停用药物就可以恢复记忆,素子才逐渐找回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童年与回忆,是构成一个人存在的特异性。
最后大战中,受伤的傀儡师和素子一起躺在地上,傀儡师想让素子和他一起离开物质世界,进入更高级的“虚无”,却被素子拒绝了,素子不愿意离开这个充满执着与幻象的世界,她觉得存在是有意义的。
影片结尾素子成为了存在的,有灵魂的义体人,她说:“我们执着于记忆,觉得是它定义了我们。
但定义我们的是我们的行为。
我的灵魂告诉未来的义体人,人性才是我们的美德。
”电影中对回忆与幻象提出了种种疑问,因为人会在记忆中歪曲事实,回忆与幻象,虚与实,这些并存在人类的灵魂中,真假难辨,但又有什么关系?
它并不能定义人的存在,人需要做的是超越回忆,去做一些实在的,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才能获得存在。
虚无很美好,但那是个虚无缥缈的梦,我更喜欢作为人类而存在。
存在主义所认同的乃是,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他人的预设,而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并且我们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动画版是周庄梦蝶,而电影版则是孔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提前看到影片,也提前感受失望。
简单梳理电影版的剧情(部分人名为音译,会与电影版略有不同) 2030年,科技发达,机械取代人体的技术日趋成熟,人脑也可以电子化并接入网咯。
少佐是汉卡公司制作的全身义体人,之后任职公安九课,负责打击网络和义体人的犯罪。
在一次调查汉卡公司高层连环谋杀案中,少佐接触到了“久世”这个幕后凶手。
并在追捕久世的过程中,被他唤醒了一部分“Ghost”中的记忆。
原来她曾是一位日本少女,与久世是反抗机械化运动的一份子,但遭到汉卡抓捕并被篡改记忆,成为了2571计划的小白鼠,而2571计划的核心,就是结合人脑和义体,制作出超越人类和机械的物种。
了解真相后,少佐决定寻找恋人久世和被篡改前的自我(ghost)。
汉卡公司总裁得知情报泄露,决定动用思考战车销毁少佐和久世,同时出动私人部队抹除支持少佐的公安九课。
最终决战,少佐单枪匹马解决了思考战车,九课成员成功反杀私人部队,汉卡总裁在少佐的授权声中,被荒卷老爷子了结性命。
单看剧情,标准的好莱坞快餐模式。
编剧能把攻壳原作深邃的内容改编得如此笨拙,足见毁片功力深厚。
尽管电影版剧情很简单,但仍有两点说不通。
1)久世和少佐被改造前,都是反对机械化组织的成员,结果被改造后,一个靠电子脑成为天才黑客,一个成为全身义体人。
他们最厌恶的东西被应用在自己身上,二人剧中竟然没有一点波澜。
这点说不通。
2)大反派汉卡总裁,最终决战,不躲在自己护卫森严的公司中,偏偏跑到废弃大厦中远程操控思考战车,最后还被荒卷老爷子追踪到位置。
作为反派的智力真是匪夷所思。
诚然,好莱坞又毁了一个ip,但是又要感谢他们,《攻壳机动队》这部小众动画经典,在时隔20年后重回大众视线。
接着浅谈原作和电影版的一些差异。
(本人非铁粉,但观摩了攻壳所有动画作品,对攻壳的核心思想有基本了解。
如果下文的观点有误,感谢指正。
) 电影版攻壳是以1995年剧场版 和 2004年tv版动画为蓝本改编而成,电影中有很多片段原封不动照搬自95年剧场版。
而少佐和久世的情感线,则是取材第二季动画。
这对于原著粉算是一个安慰。
95年攻壳剧场版核心 整部剧场版的主旋律是探讨生命 与 本我。
押井守一直在借由素子(少佐)之口发问。
生命由什么定义?
空有躯壳的仿生机械能否定义为生命?
没有肉体的灵魂能否延续生命?
我又是谁?
构成我的记忆是否只是黄粱一梦?
95年动画在提出无数哲学困惑的同时,又藉由角色之口阐述哲学观点,引导观众找到答案。
然而电影版只有简单的对赛博人类是否该定义为人类的发问,甚至导演在开篇已经借由女博士之口抛出观点“少佐她是一个人类”。
之后两小时,导演反复堆砌相同的答案。
到影片结尾,导演自己都已经混乱,竟然让少佐说出“我就是正义”这样没有头尾的台词。
剧场版中的素子(少佐) 素子在原作中是一个冷静且极具想法的角色,比如“不论国家还是集体,过于单一化只有走向毁灭。
”这句经典台词就是出自少佐之口。
正好与真人电影中懵懂的少佐性格相反。
由于全身被义体改造,素子在本我探索中有更深一层理解,以及更激进的观点。
因此她比任何人都渴望了解灵魂的答案。
剧场版中的反派(傀儡师) 电影版的真正反派是汉克公司总裁,相比剧场版中的傀儡师,反派魅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傀儡师严格来说不能定义为人,它是一个发生bug的ai程序进化而成,在互联网中,它演化出了自我意识,他认为人类不应将自己标榜为生命进化树的顶端,人类同众多生活在地球的物种一样,只是进化树上的一个分叉,它,傀儡师,作为诞生于信息洪流的生命,就是位于人类之上的新物种。
动画版中的久世 在电影前半段,久世一直以反派身份出现,后半段则摇身一变成为少佐的恋人。
而在攻壳动画第二季“个别十一人”事件中,“久世”是难民的领袖,是公安九课的敌人,也是素子的初恋。
他与素子幼年时一起经历过一次意外事故,他们是事故唯一幸存者,在治疗过程中二者产生了特殊的情感。
但之后因为突发状况二者失联。
在失联的这段时间里,二者的义体和外貌更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素子还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认出”久世“就是自己的初恋情人,动画末尾两人成功相认。
剧场版的配乐 川井宪次之于攻壳机动队,就像久石让之于天空之城。
每当川井宪次的傀儡谣响起,功壳里一幕幕场景必定会在脑海闪现,川井宪次的配乐成功的给功壳增添一种宗教式的神秘与玄妙。
真人电影版缺少了川井宪次配乐,无异于抽走了攻壳的魂。
但不幸中的万幸,观众还能在片尾演员表部分欣赏到部分原版配乐。
这里附上一段攻壳的OST的链接,。
攻殼機動隊 1995電影版 OST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靠优质IP捞钱的伎俩,已不再是国内导演的特权。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